隐喻认知视角
概念合成理论在认知语言学界得到普遍关注。其理论核心概...隐喻论文关于基于认知视角下的汉语空间隐喻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周宇(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从而把握...认知隐喻和概念隐喻【中英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摘要。
隐喻认知视角Tag内容描述:<p>1、认知视角下的“nose”(鼻)的隐喻 【摘要】人类创造的概念总是先是具体的事物再到抽象的概念。语言的隐喻就是隐喻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英汉“nose”(鼻)词语的隐喻属于共性方面的居多,隐喻映射范围基本一致。另一方面,感知关注点的不同影响两个民族的认知体验,从而造成了这一词语的差异。 【关键词】认知;隐喻;“nose”(鼻) 1.引言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不再仅仅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它也被认。</p><p>2、第 11卷第 2期集 美 大 学 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 l 11 No 2 2008年 4月Journal of Ji mei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Sciences Apr 2008 收稿日期 2007 10 29 修回日期 2008 01 14 作者简介 于 莹 1971 女 吉林梨树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学研究 认知视角下的隐喻与翻译。</p><p>3、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彭新勇 男 湖南平江人 湛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文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 基于隐喻认知视角的科技日语翻译 彭 新 勇 湛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广东 湛江 摘要 科技日语文本从本质上说是隐喻性的 科技日语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隐喻思维的翻译过程 基于认知 语境对语言的制约作用 翻译时不能不做好认知语境的切换分析 无论改变原。</p><p>4、1 / 8浅谈概念合成理论为视角看情感隐喻的认知论文关键词概念合成隐喻情感通感认知论文摘要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人们熟知的语言信息载体。概念合成理论在认知语言学界得到普遍关注,其理论核心概念合成成为诸多语言认知活动的理论模式。以该理论为视角,对情感隐喻的意义建构和概念形成轨迹进行探讨,以了解情感隐喻的认知特点,论证利用概念合成理论对其进行阐释的可行性。 一、引言 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实践经验的积累,离不开联想。隐喻也正是在联想的基础上得以创造并被接受的。隐喻是一种神奇的语言现象。作者用其魔幻。</p><p>5、隐喻论文关于基于认知视角下的汉语空间隐喻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周宇 (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山东青州262500) 摘要:在我们日常使用汉语时,习惯将属于空间形状范畴的字词投射到非空间的关系与范畴当中,从而把握非空间的各种范畴与关系。因此,本文基于认知视角,以空间形状映射时间、范围、数量等隐喻形式为例,对汉语空间隐喻进行了简要分析。。</p><p>6、认知隐喻和概念隐喻【中英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摘要: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另一个抽象概念域的跨域映射(cross-domain mapping)。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隐喻将复杂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人们直观具体的概念,这一转换有利于人类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以经济语篇中的隐喻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济语篇中的隐喻进行检索、辨别、归类。</p><p>7、ZPD视角下英语隐喻能力支架培养探究隐喻视角 【内容摘要】隐喻能力是一种独立的能力。隐喻能力培养可以提升二语学习者隐喻理解能力、诠释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目标语思维方式,最终获得语言能力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加强。隐喻能力培养是第二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二语教学中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建立由教师、同伴共同组建的学习团队,采取“支架式”教学方法,结合语言输人和可理解性。</p><p>8、第十三章 隐喻认知理论(下),Outline,隐喻的特点 隐喻产生的原因及其功能 隐喻的工作机制及理解过程,第五节 隐喻的特点,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常见的概念域A 生疏的、无形的、抽象的、罕见的概念域B 如:中国古人对“愁”的描写,常用具体的东西作喻。 (P452-P453),一、跨学科性与普遍性,跨学科性 与哲学界、语言学界、认知科学界、社会学界、教育学界 等的密切联系 传统。</p><p>9、第十三章 隐喻认知理论(下),Outline,隐喻的特点 隐喻产生的原因及其功能 隐喻的工作机制及理解过程,第五节 隐喻的特点,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常见的概念域A 生疏的、无形的、抽象的、罕见的概念域B 如:中国古人对“愁”的描写,常用具体的东西作喻。 (P452-P453),一、跨学科性与普遍性,跨学科性 与哲学界、语言学界、认知科学界、社会学界、教育学界 等的密切联系 传统哲学:否定概念的隐喻, 认为概念只能通过系统意义来确定,或是通过抽象符号与独立于心智的世界之间纯粹的、客观的关系来确定。 But,康德在1790年就从认知角度对概。</p><p>10、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方位隐喻视角下 into 核心词义的隐 喻层次 摘要:自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 隐喻不仅仅只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更是 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以来,学者们对 隐喻的关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因莱考 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中详细梳理出了隐 喻的三个类别,更使得学者们可以在不 同的类别中做许多更细致深入的研究, “隐喻层次”就是属于隐喻三大类别中的 “方位性隐喻 ”。本文从方位隐喻的视角 探讨了英语介词 into 在句子中的隐喻层 次现象,发现对于其核心意义“进入 里面”而言,完全可以应用隐喻。</p><p>11、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古典爱情诗歌里的隐喻 肖建华 (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山西 忻州 034000)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它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古典爱情诗歌,指出诗人要通过意象隐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图像化,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认知;隐喻;古典爱情诗歌;意象 一 “白云西上催归念,颍水东流是别心。</p><p>12、认知及文化视角下英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 认知及文化视角下英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 A Com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Metaphor: A Cognitive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中文摘要】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认知科学对人们的基本认识造成了巨大挑战。之前人们认为,外界事物是按照它们的本来面目直接,如实地被人们所认识的。然而,从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隐喻的观点来看,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经验主义的,人类的思维和推理大体上是基于隐喻,基于想象的。语言既是认知活动的产物和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化,认知三者之。</p><p>13、第28卷 2010年6月 太 原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TAIYUAN UNIVERSITY Vol 28 Jun 2010 隐喻性无灵句的隐喻再认知 樊亮亮 王凤娥 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外国语学院 江西 南昌33002。</p><p>14、人体隐喻化认知 小胖鼠 小兔兔 隐喻化隐喻的形成 即隐喻化 是两个概念域或认知域之间的结构投射始源域目标域Lakoff Johnson认为 隐喻的本质是指借他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 理论依据 一 由人类的认知顺序决定 二。</p><p>15、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看隐喻的翻译英语论文 【摘 要】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来看,隐喻是从源域向目的域的映射。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不同语言在隐喻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异,这给隐喻的翻译带来困难。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探讨隐喻的认知性、可翻译性及其翻译策略。 【关键词】隐喻 认知 翻译 人们大量的使用隐喻来表达自己。</p><p>16、2 0 1 3 年第3 期 总第1 3 9 期 外语研究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R e s e a r c h 2 0 1 3 3 S e r i a lN o1 3 9 隐喻小说认知架构探析 许焕荣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杭州3 1 0 0 1 8 摘要 隐喻。</p><p>17、国内认知隐喻研究浅析 摘要 隐喻作为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重要基础 在人们的语言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认知隐喻的提出更是掀起了一股 隐喻潮 隐喻研究成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对认知隐喻与修辞隐喻 语法隐喻作简单区分 并且对国内词汇层面 语篇层面上的认知隐喻研究作简要的回顾探析 关键词 认知隐喻 区分 词汇 语篇 1 引言 从亚里士多德至今的2000多年 隐喻一直是国外学术界 尤其是语言学界。</p><p>18、1,隱喻與認知: 語言學的觀點,蘇以文 4/11/2010,2,隱喻的研究,最早只侷限於修辭學 未探究隱喻在人類認知當中的重要意義 Richards(1936): 隱喻的組成可以分成主體(tenor)和載體(vehcile)兩部分。 作者在描述時,將載體的特徵轉嫁到主體之上。 e.g.人生如戲 傳統的觀點 類比觀點 互動觀點 語用觀點,3,傳統的隱喻研究觀點,類比觀點: 兩個事物間有性質上的類同。描述兩事物類似性的隱喻,可用metalanguage轉化成文字,而不影響隱喻所蘊含的認知資訊。 互動觀點: 隱喻始於主體 (tenor) 與媒介 (vehicle) 間的互動,可用於修辭,也反映人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