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第四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4.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理。a2=b2+c2-2bccos A。b2=c2+a2-2cacos B。b2=c2+a2-2cacos B。第29练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A.15B.16C.20D.4。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Tag内容描述:<p>1、希望大家能考到好成绩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练习题一、选择题1.已知在ABC中,sinA:sinB:sinC=3:2:4,那么cosC的值为A.- B. C.- D.2.在ABC中,a=,b=,A=45,则满足此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是A.0 B.1 C.2 D.无数个3.在ABC中,bcosA=acosB,则三角形为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2+x+1,x2-1和2x+1(x1),则最大角为A.150 B.120 C.60 D.755.在ABC中,=1,=2,(+)(+)=5+2则边|等于A. B.5-2 C. D.6.在ABC中,已知B=30,b=50,c=15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p><p>2、专题5: 三角形中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灵活应用一高考命题类型1.三角形的中线问题2.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问题3.三角形边的范围问题4.三角形中角的范围问题5.多个三角形的问题6.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7.正余弦的混合及灵活8.三角形的判断问题二陷阱警示及演练1.三角形的中线问题(运用向量陷阱)例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1)求A的值;(2)若B=30,BC边上的中线AM=,求ABC的面积。练习1.在中, , , ()求;()设的中点为,求中线的长练习2 .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边,且.(1)若,求的面积;(2)记边的中点为,求的最大。</p><p>3、专题2.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与不等式一、问题的提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除了解三角形外,还往往与基本不等式结合求面积范围、周长范围、角的范围以及求代数式的范围等,这些题目都是考生容易错解的地方,所以本节内容从这些难点内容出发,希望给学生带来启发.二、问题的探源1. 基本不等式, ,2.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略三、问题的佐证一、面积的范围问题例1中,内角, , 所对的边分别为, , ,已知,且,则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答案】二、周长的范围问题例2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1)当时,求的面积;(2)求周。</p><p>4、全程复习方略】(山东专用)2014版高考数学 第三章 第七节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时提升作业 理 新人教A版一、选择题 1.(2013珠海模拟)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A=,cosB=,则b=()(A)(B)(C)(D)2.在ABC中,若b=2asin B,则A等于( )(A)30或60(B)45或60(C)120或60(D)30或1503.在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则ABC的形状为( )(A)等边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4.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若C=120,c=a,则( )(A)ab(B)ab(C)a=b(D)a与b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5.若满足条。</p><p>5、课题: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应用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能够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解题.教学重点:正、余弦定理的灵活应用(一) 主要知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推论:正余弦定理的边角互换功能 , =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式:(二)主要方法: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找到相应的边角互换功能的式子进行转换.利用正余弦定理可以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也可以把角的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 。(三)典例分析: 问题1在中,分别是三个内角的对边如果且.求证:为直角三角形问题2求在中,角、对边分别为、,求证: 问题3在中,分。</p><p>6、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选择题1在ABC中,C60,AB,BC,那么A等于()A135 B105 C45 D75解析由正弦定理知,即,所以sin A,又由题知,BCAB,A45.答案C2已知a,b,c是ABC三边之长,若满足等式(abc)(abc)ab,则角C的大小为()A60 B90 C120 D150解析由(abc)(abc)ab,得(ab)2c2ab,c2a2b2aba2b22abcos C,cos C,C120.答案C3在ABC中,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b,c,若角A,B,C依次成等差数列,且a1,b,则SABC。</p><p>7、第四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4.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师用书 理 苏教版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ABC中,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R为ABC外接圆半径,则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2Ra2b2c22bccos A;b2c2a22cacos B;c2a2b22abcos C变形(1)a2Rsin A,b2Rsin B,c2Rsin C;(2)sin A,sin B,sin C;(3)abcsin Asin Bsin C;(4)asin Bbsin A,bsin Ccsin B,asin Ccsin Acos A;cos B;cos C2.在ABC中,已知a、b和A时,解的情况如下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absin Absin Ab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3.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p><p>8、必修五导学案 备课人 兰学良第1课时距离问题1复习巩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能够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距离问题1正弦定理(1)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______2R(在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R是ABC的外接圆半径)(2)应用: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三角形问题:已知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已知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做一做1】 在ABC中,a4,b3,A30,则sin B等于()A1 B. C. D.2余弦定理(1)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______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p><p>9、第四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4.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理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ABC中,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R为ABC外接圆半径,则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2Ra2b2c22bccos A;b2c2a22cacos B;c2a2b22abcos C变形(1)a2Rsin A,b2Rsin B,c2Rsin C;(2)sin A,sin B,sin C;(3)abcsin Asin Bsin C;(4)asin Bbsin A,bsin Ccsin B,asin Ccsin Acos A;cos B;cos C2.在ABC中,已知a、b和A时,解的情况如下: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absin Absin Ab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3.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1)Sa。</p><p>10、第四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4.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师用书 理 新人教版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ABC中,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R为ABC外接圆半径,则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2Ra2b2c22bccos A;b2c2a22cacos B;c2a2b22abcos C变形(1)a2Rsin A,b2Rsin B,c2Rsin C;(2)sin A,sin B,sin C;(3)abcsin Asin Bsin C;(4)asin Bbsin A,bsin Ccsin B,asin Ccsin Acos A;cos B;cos C2.在ABC中,已知a、b和A时,解的情况如下: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absin Absin Ab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3.三角形常用面积公。</p><p>11、学案7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应用,三角形的内容不仅能考查正、余弦定理的应用,而且能很好地考查三角变换的技巧,还可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向量、实际应用等知识相结合.因此是高考中常常出现的题型,各种题型都有可能出现.,(2)a=2RsinA,b=2RsinB, ; (3)sinA= sinB= ,sinC= 等形式, 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1.正弦定理: 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为 : a:b:c=sinA:sinB:sinC;,(1),2R,c=2RsinC,2.余弦定理:a2= , b2= ,c2=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为:cosA= , cosB= , cosC= . 3.SABC = absinC= = acsin。</p><p>12、第29练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基础保分练1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为a,b,c,B60,a4,其面积S20,则c等于()A15B16C20D42在ABC中,已知其面积为S(a2b2c2),则角C的度数为()A135B45C60D1203在ABC中,已知a2,b,A45,则B等于()A30B60C30或150D60或1204(2019安徽省皖中名校联盟联考)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b2,SABC3,则等于()A.B.C4D.5(2018抚顺质检)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cosAacosBc2,ab2,则ABC的周长为()A7.5B7C6D56在ABC中,已知tanA,cosB,若。</p><p>1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1如图,两座灯塔A和B与海岸观察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在观察站南偏西40,灯塔B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在灯塔B的()A北偏东10B北偏西10C南偏东80 D南偏西80解析:选D由条件及图可知,AB40,又BCD60,所以CBD30,所以DBA10,因此灯塔A在灯塔B南偏西80.2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测得BCD15,BDC30,CD30 m,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则塔高AB等于()A5 m B15 mC5 m D15 m解析:选D在BCD中,CBD1801530135.。</p><p>14、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1(2019绍兴模拟)在ABC中,已知内角C为钝角,sin C,AC5,AB3,则BC()A2B3C5 D10解析:选A由题意知,cos C.由余弦定理,得,解得BC2(负值舍去)2(2019台州模拟)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BC的面积S2cos C,a1,b2,则c()A. B.C. D.解析:选B由题意得,Sabsin C2cos C,所以tan C2,所以cos C,由余弦定理得c2a2b22abcos C17,所以c.3在ABC中,AC,BC2,B60,则BC边上的高等于( )A. B.C. D.解析:选B由余弦定理得()222AB222ABcos 60,即AB22AB。</p><p>15、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2),例1、自动卸货汽车的车箱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 需要计算油泵顶杠BC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 车箱的最大仰角为 ,油泵顶点B与车箱支点 A之间的距离为1.95m,AB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为 ,AC长为1.40m,计算BC的长(保留三 个有效数字)。,想一想,解:由余弦定理,得,答:顶杠BC长约为1.89m.,解:如图,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我舰在敌岛A南偏西50相距12海里的B处,发现敌舰正由岛沿北偏西10的方向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问我舰需以多大速度、沿什么方向航行才能用2小时追上敌舰?,我舰的追击速度为14n mile。</p><p>16、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1(2019泰州模拟)在ABC中,BC3,BA,且cos B,则AC________.解析:BA,cos Bcossin A,sin A,sin B.由正弦定理,得AC4.答案:42(2018姜堰中学测试)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b2c2,则________.解析: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cos B,所以.答案:3在ABC中,a,b,c分别是内角A,B,C的对边若bsin A3csin B,a3, cos B,则b________.解析:bsin A3csin Bab3bca3cc1,所以b2a2c22accos B912316,b.答案:4在ABC中,AB3,BC,AC4,则边AC上的高为______。</p><p>17、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1(2019泰州模拟)在ABC中,BC3,BA,且cos B,则AC________.解析:BA,cos Bcossin A,sin A,sin B.由正弦定理,得AC4.答案:42(2018姜堰中学测试)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b2c2,则________.解析: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cos B,所以.答案:3在ABC中,a,b,c分别是内角A,B,C的对边若bsin A3csin B,a3, cos B,则b________.解析:bsin A3csin Bab3bca3cc1,所以b2a2c22accos B912316,b.答案:4在ABC中,AB3,BC,AC4,则边AC上的高为______。</p><p>18、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题点全面练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则B的大小为()A30B45C60 D90解析:选B由正弦定理知,sin Bcos B,B45.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sin Asin B,且b6,则c()A2 B3C4 D6解析:选C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b2c2bc,又2sin Asin B,由正弦定理可得,即a2b24c20,则b2c2bcb24c20.又b6,c22c240,解得c4(负值舍去),故选C.3(2019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b2ac,a2bcc2ac,则的值为()A. B.C2 D.解析:选D由b2ac,a2bcc2。</p><p>19、第二节应用举例题型一 测量距离问题ABC【母题 】如图所示,设、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测出的距离是m,.求、两点间的距离(精确到m).分析 所求的边的对角是已知的,又已知三角形的一边,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的对角,根据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边.解答 根据正弦定理,得(m)点拨 本题是测量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用正弦定理就可解决。解题锦囊 本题型的解题关键在于明确:(1)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