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学在线答案_第1页
精神障碍学在线答案_第2页
精神障碍学在线答案_第3页
精神障碍学在线答案_第4页
精神障碍学在线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肿瘤登记中心 2015 年报发布根据对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2011 年监测数据分析: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近日发布 2015 年年报。年报显示,2011 年我国新增癌症病例约337 万例,比 2010 年增加 28 万例 这相当于每分钟就有 6 个人得癌。年报数字是如何得出的 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的陈万青教授说,根据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项目点上报的数据统计,2011 年全国新增癌症病例 337 万例,比 2010 年增加 28 万例。据介绍,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在 2014 年共收集到全国 234 个登记处提交的 2011 年肿瘤登记资料,覆盖人口 2.2 亿。陈万青说,考虑到人口增长和老龄化,总体发病率实际上变化不是太大。肺癌仍居发病率死亡率首位 年报显示,过去 10 年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结直肠癌、男性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食管癌、胃癌、肝癌发病率下降,但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不大,仍居我国发病率死亡率首位。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 年报显示,肺癌约占男性癌症发病率的四分之一,居首位;而位居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一位的是乳腺癌。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癌居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五位。此外,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2011 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约 4.9 万例,位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九位。专家指出,其主要原因一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二是动物蛋白和脂肪摄入量过高,这与前列腺癌发病有明确相关性。我国当年新增癌症病例 337.2 万,癌症死亡病例 221.3 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 6.4 个人得癌。数据显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呈上升趋势,其中结直肠癌,男性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发病仍呈上升趋势食管癌、胃癌、肝癌呈下降趋势肺癌仍居我国发病死亡率首位。我国人群主要癌症的五年生存率:肝癌:10.1% 肺癌:16.1% 食管癌:20.9% 胃癌: 27.4%结直肠癌:47.2% 乳腺癌:73.0%2014 年肿瘤登记年报:人一生中患恶性肿瘤的几率是 22%2013 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了 2010 年 219 个登记处恶性肿瘤的登记资料,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对上报的登记数据进行评估,对确定符合要求的登记数据收录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将入选的 145 个登记处上报数据按城乡、地区( 东、中、西)、性别分层,计算各层年龄别肿瘤别发病率和死亡率,然后根据全国实际人口,估计全国主要恶性肿瘤以及合计的发病、死亡相关数据,并对其情况进行描述。人口标准化率按照全国 2000 年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 中标率)和世界人口结构为标准计算。2010 年入选的登记处共覆盖人群 1 亿 5840 余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 58.35%,农村人口占 41.45%。2010 年,全国估计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 309 万,死亡病例 196 万。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235.23/10 万(男性 268.65/10 万,女性 200.21/10 万) ,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184.58/10 万。城市中标发病率 187.53/10 万; 农村地区中标发病率181.10/10 万。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 148.81/10 万(男性 186.37/10 万,女性 109.42/10 万) ,中标率113.92/10 万。城市中标死亡率 109.21/10 万。农村中标死亡率 119.00/10 万。肺癌、女性乳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女性甲状腺癌呈上升趋势。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胰腺癌是主要的肿瘤死因。按照平均寿命 74 岁计算,人一生中患恶性肿瘤的几率是 22%,肿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疾病。从年龄别发病率看,45 岁以后发病率上升明显,应在 40 岁开始重视针对肿瘤的健康体检。我国城市的肿瘤发病率高于农村,而农村死亡率高,与医疗资源、诊治水平差有关。城市地区应加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的防治,农村地区应加强上消化道癌症的防治。东中西部地区相比,整体和男性发病率以东部最低,男性发病率西部最高; 女性发病率东部最高(中标率中部最高) ,西部最低。西部的死亡率高于中部和东部(中东部水平相近) 。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构成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构成全国男、女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率我国城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构成 TOP10我国农村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构成 TOP102013 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肺癌居恶性肿瘤(俗称癌症)发病率第一位,乳腺癌居女性发病率第一位,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为 60 万,按照平均寿命 74 岁计算,一生患恶性肿瘤的几率高达 22%。与2012 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相比,2013 年最新癌普的一大变化就是女性癌症发病率上升明显,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每年新发病例约 21 万,高出发达国家 1-2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每年约有 15 万新发宫颈癌病例,约 8 万妇女死于宫颈癌。2013 年数据表明,从发病率来看,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从死亡率来看,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是主要的肿瘤死因。而在 2012 年,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肺癌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人体健康头号杀手。报告指出,从病因学看,肺癌的发病和死亡主要归因于烟草与雾霾。2012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我国近 20 年来癌症呈现年轻化及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每分钟就有 6 人确诊为癌症。同时,癌种也呈现地域化特点,如胃癌集中在西北及沿海。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 恶性肿瘤发病率全国 35 岁至 39 岁年龄段为 87.07/10 万,40 岁至 44 岁年龄段几乎翻番,达到 154.53/10 万;50 岁以上人群发病占全部发病的 80%以上,60 岁以上癌症发病率超过 1%,80 岁达到高峰。 全国肿瘤死亡率为 180.54/10 万,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 270 万例。我国居民因癌症死亡的几率是 13%,即每 7 至 8 人中有 1 人因癌死亡。 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为 1.68:1。全国每年死亡肿瘤患者 270 万 全国肿瘤死亡率为 180.54/10 万,估计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 270 万例。我国居民因癌症死亡的几率是 13%,即每 7 人8 人中会有 1 人因癌症死亡。 50 岁以前肿瘤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但男性 45 岁以上、女性 50 岁以上死亡率有较大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癌症死亡约占全部癌症死亡的 63%以上,死亡率达 1%。 肺癌仍居肿瘤发病及死亡第一位 从病种看,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前 10 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 76.39%。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一位的仍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前 10 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 84.27%。死亡率最高者男女均为肺癌。男性其他主要死因癌症包括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其他主要死因癌症包括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其他常见肿瘤流行病学1、 肝癌2、 胃癌3、 食管癌4、 大肠癌5、 肺癌 trachea,bronchus and lung cancer病因学吸烟(吸烟和被动吸烟 85-90%归因危险度) 、职业性因子(无机砷、石棉、铬、镍、煤焦油、甲醚、电离辐射) 、大气污染物、生物学因子(原癌基因和抗癌基因)流行病学发病、死亡均居第一(2010 年,35.23,27.93) 。东部高于西部,城区高于农村;逐年上升,女性上升更快;男大于女,朝鲜族高于全国预防控制一级预防(禁止和控制吸烟、控制大气污染、职业防护、防治慢支) ;二级预防(胸部 X 线、痰液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早期症状有干咳、呛咳、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 ;三级预防(NSCLC 手术,SCLC全身化疗,辅以手术或放疗)6、 子宫颈癌 carcinoma of uterine cervix (阴道部和移行带)病因学性生活和生育史(性生活紊乱、多配偶,过早性生活、早婚、多产) ;宫颈糜烂、裂伤与外翻) ;种族和地理因素;营养因素(维 A、C,血浆铜和铜锌比) ;生殖道病毒感染(HPV 、CMV ) ;口服避孕药;包皮垢。流行病学发病、死亡第二肿瘤(2010 年,9.84,2.60) 。农村高于城市;逐年下降,城市下降更明显;40 岁以上高发,发病双峰型(35-39,60-64) ;维族、蒙族和回族较高预防和控制一级预防(宣传教育,积极防治有关疾病,落实计划生育) ;二级预防(普查普治,宫颈刮片细胞检查,2-3 年 1 次) ;三级预防(CIN手术,宫颈浸润癌手术+ 放射,化疗可作为综合治疗手段;随访复查,2-3 个月 1 次/1 年内,3-6 个月 1 次 /2 年,半年 1 次/3-5 年,第 6 年开始 1 年 1 次)7、 乳腺癌 breast carcinoma (外上象限,乳头乳晕,内上象限)病因学雌激素分泌紊乱;遗传因素(母亲及姐妹) ;病毒因素;饮食因素(脂肪摄入量)流行病学发病、死亡女性第一位(2010 年,25.89,6.56) 。我国低于欧美,城市高于农村;逐年明显上升;40-60 岁女性,随年龄增加,发病双峰(45-49,60-64) 。预防和控制一级预防(饮食习惯改变,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高蔬果低脂蛋糖;控制体重)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乳房局部检查和乳腺钼靶摄片,40 岁以上) ;三级预防(手术治疗;早期可行放疗+小手术;腋窝淋巴结转移者易复发,行术后辅助化疗;激素治疗,雌激素拮抗剂+卵巢切除术)重点慢性病预防与控制8、 高血压 hypertension概述原发性(95%)和继发性高血压;病程长,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冠心病) ,归因为全身小动脉病变,并发症有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室肥厚扩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硬化) ,高血压眼病(视网膜出血、渗出)病因学遗传(原发性高血压) ,食盐,体重,饮酒,血糖,血脂,心理因素,体育锻炼,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其他(脂肪酸、氨基酸) ;发病机制遗传学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钠与高血压,精神神经学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流行病学三高(高患病率、高危害性、高增长趋势) ,三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 ,三不(不规律用药、不坚持自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 。患病率(2002,18岁以上 18.8%,15 岁以上 17.7%),2012 年 15 岁以上 24%,2.66 亿患者,且逐年上升。45 岁前男大于女,50 岁之后女高于男;双峰,6-10 时,16-20 时;冬季高于夏季;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预防和控制防治策略(全人群策略,高危人群策略,病人防治策略) 。防治措施,一级预防(低盐饮食,控制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减少酒精摄入,戒烟,补钾钙蔬果蛋白,减膳食脂肪,心理平衡) ;二级预防(定期体检,35 岁首诊测血压,全人群普查) ;三级预防(防并发症,防止残疾,系统管理“三不” ) 。综合防治(社区高血压防止规划准备,制定计划、方案,培训,危险因素分层管理,社区干预,效果评价) 。治疗原则(药物+非药物,注意联合用药)9、 冠心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概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CHD,五种类型(无症状、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95-9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学遗传因素(40-60%) ;环境因素(气温差、湿度差,冬季;微量元素缺乏) ;生物因素(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 、生活方式(吸烟、饮食和体力活动) 、社会和心理因素(A 型行为者) 。流行病学死亡率总体逐年上升(2013,城市 100.86,农村 98.68) ,患病率 7.7/千(2008 ) ,约 1000 万病例;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男性高于女性(103.8,95.6) ,40 岁以上多发(男性 45-54 上升最快,女性在 65-74) ,女性较晚10 年。预防和控制一级预防(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戒烟) ;二级预防(积极配合治疗,合理膳食,体力活动,规律生活,戒烟限酒) ;三级预防(被动,昂贵,难度大;分类治疗)10、 脑卒中概述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脑血管病,主要指脑卒中。脑卒中(stroke)分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和脑出血。死亡率高,发病后第一天死亡比 10-20%,第三周 25-33%死亡,三周后死亡减慢, 5 年存活率 15-40%,脑梗死存活率高于脑出血,合并 HP、HD、DM 病人死亡率更高。首次发作后, 20-40%患者 5 年内复发。病因学病因(血管壁病变,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或灌流压异常;血液成分,如粘稠度增高和凝血机制异常;其他如附近病变引起脑供血不足、颅外栓塞) 。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TIA、糖尿病、血胆固醇水平、吸烟、酗酒 30g/d、膳食、缺少活动、口服避孕药和心理因素)流行病学患病率 9.7(2008) ,脑血管死亡率(城市 125.56,农村 150.17,即城市 83.58 万,农村 101.2 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