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百手起驾 整理为您天然物中草药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新技术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0-19 人气:372 标签:中国是天然物中草药理论创始国和应用最早国,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天然物中草药完整理论的国家。中国人类于 270 万年前起源之后,在采集时代就认识了天然植物,之后在新石器时代(约 1 万年前)我国 原始人“神农”尝百草,在世界上最先分出食用,药用和毒性植物,草药在中国最先产生,并用于防治人畜疾病和保健方面。有力证明天然物中草药是“药食同源”之物,即是有特殊功效的可食物称为药物。到公元前 17 世纪我国甲骨文已有药物名和人畜病名,并在我国周代(公元前 11公元前 256 年)的周礼中首次记载了“医兽”(即兽医)和药物性能。同时在诗经山海经万物中记载天然物中草药 100 多种及其功效以及物性理论。东周时(前 770前 256 年)出现了世界第一部人畜共用的草本神农本草,内载中草药 365 种及功效、应用组方等理论,首次建立了天然物中草药理论体系和矿物药知识、化学知识(如水银杀金、银,熔化还复为丹;石胆能化铁为铜;石硫磺能化铜等)成为了最早的药物性味功效的检索大全。万物是天然物的物理、物性和中草药性能总结的专著,首次提出天然物中草的“阴阳”属性分类法等,指导着认识天然物和中草药的应用,并对世界给予了极大的影响,使中国创立的天然物中草药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此外,在我国西汉时(公元前 206公元 220 年)刘安淮南子万毕术载“麻盐肥豚豕法”,开创了应用天然物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和应用饲料添加剂的先河。中国是饲料添加剂的发源地和应用创始国,我们应加以继承和弘扬发展。 一.天然物中草药的概念: (一)天然物的概念: 天然物是指自然存在,自然产生,并参与自然循环和可再生的物质。即是非人造作的物质。中草药,是属天然物质中具有可防治人、畜疾病和保健功效的物质,其应用是在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并要符合药典和相关标准要求。 天然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指取自自然,并保持其自然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物质,按人的意愿添加于饲料中以促进动物生长、生产和保健的天然物质剂,其应用是在中国传统物性理论指导下进行,并要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要求。 (二)化合物的概念: 化合物是指在人工控制下,用化学方法,将两种以上的成分化合后形成的新物质。化合物的制造源于中国的“炼丹”。我国战国时代(公元前 475公元前 221 年)统治者为长生不老,而大兴“炼丹”(用矿物火炼,经升华成新的化合物的技术)。该术于公元 1 世纪由中国传至罗马,在 35 世纪传至埃及,78 世纪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在此基础上才有化学工业和化合物。故美国人马丁说:“物质变化方术源于中国道教的炼丹之术。” 化合物的先导是天然植物中的成分。16 世纪西班牙人发现,南美土著人咀嚼古柯树叶,而可消除疲劳和饥饿;同时,西班牙驻秘鲁的总督夫人,见当地人用当地2百手起驾 整理为您的生命树皮粉治疗疟疾,于是她将此物带回国研究。结果 1820 年在生命树皮中分离出“金鸡纳霜”(喹啉生物碱),到 1926 年合成为“朴疟喹啉药”。而柯勒于 1860年从古柯树叶中分离出“古柯碱”,并于 1890 年制出“苯佐卡因”。与此同时,1805 年德国人塞尔林纳从“阿片”浸膏中分离出“吗啡生物碱单体”。从此促进了化学合成药大为发展。尤其 1824 年,德国人维勒,用无机元素合成出“尿素”,同年又合成“草酸”;1845 年,德国人霍夫曼,从煤油中发现“苯胺”,英国人就用“苯胺”合成为“奎宁”。之后又从“苯胺紫”中提炼出“染料”“香料”“炸药”等。 1929 年费莱明发现青霉素,并合成或半合成的青霉,先锋霉,四环素族等。1935 年,德国人杜马克发现磺胺(百浪多息)。之后就合成了磺胺药 3500 多种。直至目前世界市销化合物有 800 万种以上,并每日以 1000 种化合物上市。其中添加剂的化合物约有 3000 种之多。从上看,真有人类要实现“宇宙万物,人均可制造,包括制造人类自己”之势。 由于化合物的发展,助长了资本主义“掠夺式”的经济扩张和发展以及加速对自然的毁灭,破坏自然及环境的平衡。与此同时,也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使人类因自己狂妄的“改造、征服自然”,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引发的恶果,将由人类自己来承担。现在我们是在已破坏了的地球上生活,还要借用子孙后代的地球来生活。 上述均由化合物的残留毒副“三致”(至癌,畸,突变)等弊端造成。化学合成物是由人类用化学方法模拟天然物中草药的某种成分结构制成的单一成分结构的化学物。它是自然界原本就没有的物质,故自然界、人和动物体内就根本没有降解、转化它的酶和生物降解体系,即不能在自然界、人、动物体内降解、转化和循环。而是形成残留,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动物健康。与此同时,化药模拟的结构,仅是近似结构,而不是天然物的自然结构(因为到目前为止,对天然物质成分结构的旋光异构体还未搞清楚)。或说不是天然物真正的有效成分结构。而人、动物、自然界中的灵敏的识别物质的体系和降解体系,对化学模拟的近似天然物成分结构不予接受,而形成残留污染。此外,对“改构”的物质,不仅形成残留,而且出现危害。如维生素 E 是抗氧化的物质,它的成分结构旋光异构体有 78 种之多,而起抗氧化的结构仅是 1 个和与其相辅结构,而化学模拟是做不到的。另外,有的纯天然物,人类为使它能更有效的发挥功效作用,而用“改构”或在其原物外包裹人造化学物,此类物在动物体内,并不是人所意愿的那样。如维生素 E-酯,虽维生素 E 是天然的,但外裹的酯,虽用意是延长维生素 E 的抗氧化作用,但实际不仅不能如愿,并造成动物腹泻和部分残留危害。因为脂在体内是由胰脂酶消化,但此酶的分泌量是恒定的,而再要消化此酯,就会少消化脂肪而腹泻,同时此酯也不能完全降解、消化,而又会形成在体内的危害。化学物排入环境中,其残留可造成长期污染。如六六六,DDT 等在环境中可残留 1020 年。故我国水土中还可检出它们的存在。 单一结构的化学药物,多着眼于局部,且单一作用,人们称之为“头疼医头,3百手起驾 整理为您脚疼医脚”。动物疾病,是一个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而疾病所出现的局部症状,仅是疾病一种反映,且多数反应不是疾病本质的反应,而往往是一类非病质的表面现象,即头痛“病质”并非在“头”。与此同时化药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病变的和非病变(正常的)组织细胞功能而产生效应,因而常会超过机体维持平衡的阈力,而产生的毒副作用。如可的松的免疫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机体的正常免疫反映而产生抗炎效应,因此它在起到了抗炎效应同时也就降低了机体整体免疫功能和抗病力,故常会发生合并感染的副作用;中枢神经抑制化学药,是通过抑制全身的神经传递反映环节而产生效应,因而用药之后,使动物发生呆滞,迟钝,以及抑制循环、呼吸等毒副作用。 此外,化药除上述弊端外,它在动物体的生物转化中能与组织细胞某些成分结合形成更不易排出的螯合体或形成更毒的代谢产物。如非那西汀在体内代谢前形成大毒的氨基乙醚;巯唑嘌呤经代谢可转为更毒成分等。化药毒物在生物中富集,其毒危害无穷。 与此同时化合物研发难度加大,20 世纪是化学合成的统治时期,尤其 20 世纪 5060 年代,研发抗生素,化学合成抗菌药又多又快。但到 8090 年代后则合成逐渐困难。近些年时,化学合成率的增长率仅为 0.2%。其因是研发一个化药所需费用太大(所需 15 亿美元),且费时 1015 年。同时需对数万个化学结构进行筛选,改造其衍生物的化学键后,才能得到一个上市产品。而化学合成发展到现在,可供筛选,改造的化学结构衍生物的化学键,已所剩无几了。同时在筛选改造中又无“结构功效”资料可查,研发中只能凭运气和偶然。故自 1998 年2004 年,世界上市的化药仅 46 种。 (三)人类回归自然,寄希望于天然物中草药: 人类随着社会、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遭受了化学物抗生素危害之后,而呼唤绿色和生存安全,要回归自然,寄望于天然物添加剂和中草药。 (1) 1960 年,美国人雷希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大量的化学合成物使自然界发生一系列变化和生物毁灭。于是在春天听不到鸟叫和闻不到花香!”吹响了人类回归自然的号角,也是对二战后加剧的“掠夺式经济模式”的丧钟。 (2) 1960 年,英国斯旺委员会的劝告书呼吁:“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扩大了抗生素的使用面,会破坏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间的生态平衡。由于抗生素在动物性产品中残留,将严重影响人类疾病治疗及遗传。”此呼吁现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 (3)2002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抗生素不可用于人类以外的领域(如饲料生产)。” (4)美国 FDA,1999 年始接受中草药的申报;又于 2001 年发布天然营养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发展方向说:“促进健康防病功能的天然物及其提取物,是公认安全产品,今后还要加大力度审批,申报只需明确质量标准和确切疗”。 自此,结束了美国自 1840 年中国移民带入中草药后一直不允许应用的 160 年的历史。与此同时,现在美国已成为世界植物药、添加剂行业的原料供应基地。 (5)欧洲自上世纪末严限用化学合成物添加剂,抗生素促生剂后,大力提倡研4百手起驾 整理为您发应用天然物添加剂,在前年欧洲饲料博览会展出产品全是植物及其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如德国就展出 2500 多种产品。与此同时欧洲 “天然植物药”发展超过化药。(6)世界科学发展已由原微观转向宏观。如天然物中草药指纹图谱研究转向对天然植物作用功能研究,有利于揭示物间关系和植物对有机体的作用机理,以及用现代科技解释中国创立的天然物饲料添加剂的物性理论。 二、天然物中草药的优势 (一)天然性和无残留污染。 天然物中草药是自然产生的并是自然生态组成部分可在自然界中循环、再生。它与人、动物和自然界间形成了“和谐统一”的关系,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转化、循环,并各自有严密而又灵敏的识别转化、降解体系(酶、生物等),因而天然物不会在人、动物、环境中形成残留污染。这种关系和体系是在自然规律选择下形成和永世保留并遗传的。 (二)无毒副作用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难道中草药没有毒副作用?对此不甚理解!我们的回答是:中草药中也有毒药类,包括微毒、小毒、大毒的约 480 种,即作为单独一味中草药来说,也有有毒中草药类。而作为中草药复方应用来说,此整体各味相配组方应用时,它们已无毒副作用了,故谓之“无毒副作用”,即使用毒性中草药组方,也是无毒副作用了。为什么呢?因为中草药组方应用是在中国创立的“物性(阴阳)理论”和“物间相互关系(五行)理论”,以及“中草药组方相配理论(相生相克)”和整体观念指导下,利用中国的炮制法去毒(原料毒)和中草药组方配伍去毒,用中草药的理论来发挥其“合群之妙”。形成中草药配方的整体性功能效果。 1.配伍去毒: 中国物性理论和物间配伍理论,是指导天然物组方的理论,配伍去毒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有毒植物在中国物间配伍理论指导下,按相畏、相杀原则组方后,既可去毒,又可增效。如半夏是有毒的,而与生姜配伍后,则半夏的毒被生姜杀去(半夏所含34羟基苯甲基葡萄糖甙及其甙元和 25羟基苯乙酸是有毒成分。用生姜(或明矾)配合,半夏的毒性成分被结合或分解);附子有大毒,而附子与生姜、甘草相配(因附子的毒性成分生物碱,被甘草次酸结合成复盐,而失去作用),则成无毒物,试验动物无一死亡。 2、炮制去毒: 中国关于天然物炮制理论和原则,以及工艺技术,具有独特的去毒、安全性特点。其法取以自然炮制法(用水、醇、火、辅料、去油霜和加热),经此法炮制后,可保留天然物原有特性和活性,并可去毒增效。如草乌、附子经水浸,煎煮(附子的毒成分为乌头碱,当用水浸或水煎时,乌头碱的乙酰基,苯甲基被水解成乌头原碱,其毒大减)或加甘草(甘草含有葡萄糖醛酸,此成分为生理解毒剂)作辅料炮制后,则使草乌,附子毒性大减和消除;甘遂、芫花含剧毒成分,但用醋炮制后毒性降低或其5百手起驾 整理为您毒消除;巴豆为大毒物,但经去油制霜后,其毒大减或消除(因巴豆的毒性成分,均在其所含油中)。 化学合成药(西药),是单一成分结构的非天然性药物,它的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用量不当则在体内残留引起中毒。化药大多是从石油、煤焦油中等简单的无机物或无机离子物合成的多聚体,并在合成化学工艺过程中又污染了铅、砷等有毒物质。因此,它们一出厂就已带上了不能消除的毒性。与此同时,化学合成药在对动物有机体的作用机制方面,存在着突出弊端。如多以改变动物机体内的酸碱度、渗透压或补充某单一物质的机械原理(还原论)治疗疾病,并带有较强的强制性,因而易形成对机体组织细胞和原生质的损害,即毒副作用。而中草药的作用,则以活性生物成分,激发和调整机体被病因破坏了的生理(亢进或抑制),直至平衡(阴阳平衡),是一种由机体内部整体自然调整,直至正常为度后,其作用物则不再起作用(受体不接受),而被排出体外。单一结构的化学药物,多着眼于局部,且单一作用,人们称之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见前所述)。 (三)不致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自 1632 年荷兰人雷文胡虎观察到细菌形态之后,人类从宏观进入了微观世界。之后,德国人巴斯德(18221895 年)创立“消毒灭菌法”和提出“动物疫病之因是细菌”“酿酒败坏亦为细菌”认识之后,使中国人类早期对微生物的认识,提升到近代生理病理和免疫学阶段。人类经过 200 多年与微生物的斗争之后,于 1929 年,弗莱明发现抗菌的抗生素,接着 1935 年,多马克发现磺胺类杀菌药百浪多息,至今抗生素和抗菌化药达 1000 多种,并广为应用,从而为防治菌性疾病和维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0 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首次批准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后,接着世界各国相继应用和普及。不到数年,1957 年日本首次发现抗药性菌引起痢疾暴发的志贺氏菌株。之后,德国经过 15 年的调研证明:饲料添加抗生素虽可取得效应,但导致菌类抗药,进而可引发了人类传染病控制的难度,造成一种人为的潜在危害。如 1972 年墨西哥,10000 多人染有抗氯霉素的伤寒菌而引起 14 千人的死亡;1973 年美国在肉食中检出有 10大肠杆菌对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已产生抗药性;1974 年日本在夏季绞肉中分离出 80具多种抗药性菌和大肠杆菌;在一些用抗生素频繁的地区在过去较少发生的志贺氏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病,现已成为禽常见病。正因此,1986 年瑞典在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禁用抗生素。之后瑞士、欧盟、俄国和东盟等相继禁用“医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用。 1、微生物抗药性: 微生物是一类结构简单而适应变异代偿功能极强而获生存的细小生物。现已证明微生物由于繁殖快,数量大和遇到不良环境时具极大的变异性,比高等动物耐药性遗传频率 10-6 大得多的数和速度遗传于下一代,导致迅速扩散蔓延,致使形成抗药菌群和抗多种药的菌群,危害人类健康和污染环境。微生物抗药性机制,现已知有:调节菌体内酶系统(包括产生耐药酶(灭活酶)和药物(抗菌药)抑制酶)以消除抗菌化药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改变菌结构(包括细菌体胞浆膜的通透性和菌体内靶6百手起驾 整理为您位结构核蛋白);改变代谢(包括大量合成菌体所需物质和合成分解途径,以及改变抗生素抗菌药的结构底物等)来消除抵御抗菌药的抗菌作用等。与此同时,具抗药性菌,通过突变后的基因遗传物质而遗传给下一代,形成抗药菌性。此外,抗药菌还可通过“转化”“转移”“转导”和“杂交”,而将抗药性传给相应的菌群,或不同的菌群,使抗药性扩散和蔓延。 上述微生物的抗药性,完全是由抗生素抗菌药引起,也是菌对抗生素抗菌药的抵抗的生物应答特性。抗生素抗菌药的抗菌作用机理,主要是直接作用于菌体有关结构和代谢,进行干扰破坏,使菌不能生存和繁殖,而达抗杀目的。如青霉素、先锋霉素、杆菌肽等的抗菌,其机制为干扰菌胞壁合成;制霉素、多肽类(杆菌肽等)等的抗菌,是因它们损坏菌胞膜;卡那、庆大、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的抗菌,是影响菌体内蛋白质合成;新生霉素、灰黄霉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的抗菌,是改变菌体核酸代谢和二氢叶酸的合成,才达抗菌目的。 2、抗微生物天然物中草药作用特点 现代人体和动物科学证明:任何抗微生物和抗病毒化学剂的应用及防感染的方法,都必须与机体自身的防卫机能相协调。这也证明了中国传统医学提出的“整体观念”和“扶正祛邪”原则的科学正确性。同时,此原则也指出了防治感染病的途径和方法。天然物中草药的抗菌应用就是遵循上述原则,并显优势。 天然物中草药的效应和作用特点,主要是通过对动物机体的整体调节和激发机体一切抗菌的积极因素,即非特性免疫抗菌因子,全方位地在体内消灭病原菌。由于这种抗菌机制不是直接作用于菌体(也有少数中草直接作用于菌体,如黄连等,但它还有其它作用,并非单纯直接作用菌体),因而不致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天然物中草药抗菌作用有如下方面: (1)整体提高机体脏腑抗菌功能:脏腑功能是正气的重要体现,各脏腑都有抗菌抗病的内在机制和因素。天然物中草药就是整体提高脏腑功能而抗菌。如党参、当归、何首乌等能促进造血功能、增加红、白细胞数,即增强正气而抗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增强改善脏腑营养的知母,天花粉等,可抗多种病原菌类等等。 (2)调动激发机体内在抗菌因素:动物机体在进化中获得许多抗病抗菌机能,即非特异性抗菌因子,它们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器官和血液、淋巴、腺体分泌液和渗出液中,内容包括溶菌酶、备解素、干扰素、抑透明质酸酶,补体和血清中的自然抗体,以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异物和病原菌及其崩解释放的抗菌物质(白细胞素、吞噬素等)等。天然物中草药可激发增强上述抗菌因子产生和功能作用。如补血滋阴类的黄芪、枸杞等可促进产生溶菌酶;鱼腥草等可曾加血清备解素;人参、附子等可增加补体含量;黄芪、刺五加等可诱生干扰素;野菊花、三棵针可增加抑透明质酸酶量;黄芪、党参等能激发增强吞噬细胞功能等等。 (3)各类天然物中草药抗菌特点:各类天然物中草药中均有抗菌物,有些类功效的作用机理的主要方面是由其抗菌作用而取得效应的,如清热解毒类(白花蛇舌草、白头翁、穿心莲、鱼腥草等),其所以能清热或解毒,是因抗菌和解菌毒而达到;7百手起驾 整理为您解表的辛凉解表类(柴胡、菊花、薄荷等),是防治风热感冒的,所以能防治这些病,是该类物具有明显的抗呼吸道病菌和皮肤病菌,以及激发粘膜、皮肤、汗腺等非特异性抗菌因子,加固外表屏障而起到解热的作用。 天然物中草药抗菌作用机理,有直接抗菌作用、间接抗菌作用和两者兼备作用。但主要还是间接作用,或者说以“扶正祛邪”、整体调节,调动机体抗菌因素增强免疫功能而抗菌。其机理可概括为: 通过作用于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来调节; 通过调整植物神经来调节; 通过调整核酸代谢来调节;通过提高 T细胞数量和功能来调节; 通过 CAMP/CGMP 系统来调节; 通过天然物中草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来调节; 通过诱生、促进诱生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干扰素、溶菌酶等)来调节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3、天然物中草药可逆转细菌抗药性: 细菌抗药和抗生素残留是畜牧业两大难题。细菌抗药菌群不断扩大,抗药性能愈来愈强,到目前为止,已发现能抗所有抗生素、抗菌药的菌株(肠球菌,肺炎分枝杆菌,绿脓假单胞菌),称之为“超级抗药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化药对此束手无策。 万幸的是天然物中草药可使抗药菌的抗药性逆转或消除,使人们对感染病得以防治出现希望。现有研究证实:扶正固本的中草药可以逆转或消除肠道菌的抗药性。如黄芩,可消除带有多重抗药 R 质粒的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大蒜油等,可消除埃希氏大肠杆菌抗青霉素的抗药性;此外,鱼腥草、紫草等也可消除抗药菌的抗药质粒(R)。因此,现有人用中药作为 R 质粒消除剂,其前景广阔,但还应对其作用机理和应用效果作深入研究。 (四)天然物中草药作用机理的优势 中国阴阳学说认为,动物机体禀阴阳二气而生,其意是指外界阴阳(寒热之气)与机体阴阳(脏腑功能弱与强)应是统一的,才能维持正常健康。如果外界阴阳侵入机体,或体内脏腑功能(阴阳)发生紊乱,则机体的阴阳就不平衡,造成阴阳失凋,即健康不能维持,而发生病理或疾病。根据阴阳平衡之理论,将这些病理或病,概括为阴阳产生了偏胜偏衰。A.偏胜;是指外界不正常的阴阳之气侵入机体,则引起:“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是指外阳热邪侵入机体而增加阳气,使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阴,此时就相对地显出不足,阴不足则是病理,不能平衡阳热而出现热。此时要再达平衡态,则要消除多余的外来之阳热邪,故用清热物防治,这称“阴病治阳”。“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是指外界不正常的阴寒邪侵入机体,使原体内处于平衡态之阴有余,而阳不足(阳病),要想再达平衡,则要消除多余的外来之阴寒邪,故用温里祛寒物防治以扶阳,这称“阳病治阴”。B.偏衰;是指机体内某些内因引起的自身的阴阳不平衡,使阴或阳出现相对的虚衰病理,即“阳虚则外寒”,是指体内阳气不足,即脏腑功能下降,使能量供给不足。而阴气并未减,因而显出阴寒有余,故产生四肢末稍发凉等现象,此时要使阴阳再达平衡,就要补助阳气,用助阳温补物防治;“阴虚则内热”,阴虚,指体内阴液亏损。阴液亏损后就不能与体内阳气平衡,阳热之气相对显出有余,即代谢旺盛,脏腑功能亢进8百手起驾 整理为您,产热量增加,而原本可平衡阳热的阴液不足,则热瘀于体内,产生内热之证。如果使之再度达平衡态,则需以寒凉之品清降内热,滋补内阴。上述体内阴阳失调,均应取“热者寒之,寒者(病证)热之(药物性)”以调至平衡(正常态)为度。 以上可知,天然物中草药的作用机制,是调整机体已被破坏的阴阳平衡,以天然物中草药的阴阳属性来纠正调整机体的阴阳偏胜偏衰,直至平衡为度,恢复健康。而对机体的正常状态并不产生药物性能的作用。如温热药的耗氧量变化在正常态时并不明显;熟附片对体病态血压上升,而正常态反而下降等。川乌对交感神经亢进者易中毒,对疲劳、饥饿态毒性则弱等。而西药则以干扰破坏正常生理功能而起作用。天然物中草药的具体作用机制为: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和激发调动机体内在一切抗病抗力的积极因素。现简介如下: 1、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 阴阳学说认为动物机体的正常功能或任何异常均与体内外阴阳统一平衡密切相关,所谓某脏腑、某局部的生理、病理变化,决非只是某脏、某部的变化,而是与他脏、他部和机体整体相关,即某生理功能或病理均是机体整体功能变化的局部表现。因此,改变和调整亦应从整体着眼,行整体调节调整,使之协调平衡,局部亦就自然平安。天然物中草药的作用就是通过对机体整体调整调节机制而达效应作用。具体说,是通过天然物中草药的多功能作用及其复合作用、激素样作用、双向调节作用和对细胞内的调节作用,以及对机体代谢能量的调节作用等机制,来达到对机体的整体调节调整作用。 (1)多功能作用及其复合作用 天然物中草药,多为是一类含多成分的有机复合体,每一种天然物中草药均含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的成分,而不是像化合物西药那种单一成分结构。如小小的山楂,现已知成分有 70 余种,其还有尚未测知的成分或未知因子及活性物质;山楂对机体的作用,现已知的有对心血管系统的增强心肌收缩、扩冠脉增流量、抗心律不齐、降血压和降血脂作用;对消化系统有健脾胃、消食积,尤促脂肪消化作用;对子宫促收缩、排郁血镇痛作用;抗菌、驱蚊虫作用等。此外,山楂本身就是多成分组成的复合体,其成分间就自然存在着成分组合的功效复合作用。此外,天然物中草药黄芪,就含微量元素一项,就有 14 种之多;乌头含生物碱类成分,就有数种之多。按照现代药理学的“构效”理论,一种成分结构就可有一种效应来理解天然物中草药的多功能作用,是顺理成章的,当然其实际效应亦如此。 关于每种多成分的天然物中草药的自身复合作用,是现已搞清的,即是为了它本身(植物)在自然中生存的需要,少一种成分都不行。以山楂来说,少一种成分就不叫山楂了。但其多成分对动物体纠正阴阳偏衰的作用来讲是肯定的,但成分间的协同和拮抗复合作用,还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2)激素样作用 现代科学证明,动物体的调节系统有神经系统、激素内分泌和神经体液系统,以及免疫系统。一般认为,人为干予机体的调节,用干予神经调节实为不好控制。免疫系统调节则可能在通常情况下应用。而干予激素调节是一类慢性的调节,有可9百手起驾 整理为您用之处。因此,利用外源激素及其化合物添加,以促动物生长和生产,在过去很是盛行。但现已证实,用外源激素,除干扰破坏机体正常调节外,还有毒副残留和污染环境的弊端,因而已被禁用。 激素样作用:我国是发现和应用激素的最早国,早在秦汉的内经淮南子已有记载。天然物中草药的激素样作用,虽不是激素而胜似激素,起到激素样(相似)的作用,且无毒副残留和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其激素样作用的机制在于:A.促进激素生成和分泌:如巴戟天、仙茅、淫羊藿等,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白术、甘草、五味子等,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B.通过垂体激素调节中枢作用:如人参及其叶的人参皂甙可刺激垂体,促进 ACTH 的分泌,进而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皮质激素分泌增多;C.协同激素作用:如甘草可协同糖皮质激素作用;D.其它:如何首乌对糖代谢影响等。 神经激素样作用:现已证明大多数神经元,具有分泌某些化学物质,并通过血液运送到别的区域,起着激素样作用,故称为“神经激素”。如肾上腺素、下丘脑释放激素、催产素、加压素等,即是神经激素。天然物中草药有神经激素样作用。如穿心莲有蕈碱样作用;益母草有箭毒样作用;酸枣仁、大蒜和枸杞子有胆碱样作用;石斛、半边莲有菸碱样作用;牛黄有乙酰胆碱样作用等。 局部激素作用:机体某些组织和细胞能产生和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并通过扩散在局部对平滑肌发生作用,故称“局部激素”。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组胺、前列腺素、5羟色胺和缓激肽等。天然物中草药有局部激素样作用。如黄柏有去甲肾上腺素样作用;牛黄有乙酰胆碱样作用;补骨脂、桑螵蛸有前列腺素样作用等。 此外,天然物中草药中某些种类物,还具有多功能激素样作用,此乃又是一大优势。如甘草,它既具有盐皮质类固醇样作用,又有糖皮质类固醇样作用,还有雌激素样作用;酸枣仁,其水溶成分有胆碱样作用,而脂溶成分又有 5-羟色胺样作用;人参,有胰岛素样、雌激素样和雄激素样作用等。 (3)双向(相)调节作用 双向调节作用,是指同一药物和同一剂量对同一器官组织的不同功能状态均具有调整作用,直调至正常平衡止。天然物中草药,就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这是化药不可比拟的,因而成为天然物中草药对机体作用的一大优势和整体调节作用的机理。天然物中草药是一类多成分的复合物,其中有些天然物中同时含有相反作用的成分,而在机体异常不同状态时,受体活性的不同,则某成分发生结合产生效应,而另一相反作用成分则是在正常代谢中被降解转化排出,不发生作用。如马齿苋、当归对子宫的作用,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前者的无机盐氯化钾、后者的水溶性而非醚溶性的非挥发性物质对子宫有兴奋作用;而前者的 A、B 组分和后者的挥发性成分,在子宫处于兴奋时,却有抑制作用。再如,对机体血压,当归挥发成分可升血压,而非挥发成分可降压;五味子,在机体循环衰弱时,有升压作用,而当呼吸兴奋血压升高时,五味子又有降压作用。牛黄对平滑肌,当平滑肌处痉挛收缩态时,它的去氧胆酸、胆酸成分的综合作用而解痉,呈抗乙酰胆碱性作用;当平滑10百手起驾 整理为您肌松弛无力时,牛黄又具乙酰胆碱样作用增强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旧供水管道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15篇
- 健康险领域拓宽空间的战略与实施
- 建材物流园工程实施方案(参考模板)
- 贵重金属循环利用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光伏组件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 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计划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数学含解析
-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路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行为与人际技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生产制造执行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穴位埋线治疗
- 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物料搬运小车设计
- DBJ45 024-2016 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 加快推进高校“五育融合”体系建设
-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单元综合测试卷(北师陕西版 2025年春)
- 2025年人教版中考英语一轮复习:七、八、九年级各单元重点短语汇编
- DB11-T 695-2017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消防装备维护与保养
- 2025年甘肃兰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笔试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口腔科耗材管理制度
- 炎症介导的气道重塑研究-洞察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