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困难和对策研究_第1页
小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困难和对策研究_第2页
小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困难和对策研究_第3页
小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困难和对策研究_第4页
小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困难和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是将校本课程首次列入学校的课程安排表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指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时,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课程的教学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改善单一的课程结构促进教师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彰显学校教学特色,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校本课程开发的困难:作为开发主体的教师方面来说,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开发能力欠缺,教师在执行过程中背离校本课程的宗旨。同时学校、社会、政府部门等外部因素严重制约着小学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资水平和开发能力,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开发有特色的小学课程,加大支持力度,改进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关键词: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资源;困难;对策IIAbstractOur country element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ms a big innovation is includes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urriculum the school the curriculum to arrange for the first time in table. That, regarding the general elementary education worker, this brand-new concept meant what, how will give in the new education idea and the new teaching duty oneself locates and acts own role? How understanding specially does the primary education worker have to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urriculum? This article take the western city and countryside elementary school as the background,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launches for the main body to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he correlation question research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and the summary from the teacher student guardian various aspects,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count. The hope can change in this innovation achievement in the class an own strength.Key word: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urriculum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ources development difficult countermeasureIII目 录摘 要 .IAbstract.II目 录 .II一 、小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1(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1(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21、改善学校单一的课程结构、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2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 .23、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贯彻新的教学理念 .3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困难 .3(一) 、从作为开发主体的教师来说有以下几个困难: .31、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扰 .3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开发能力欠缺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困难 .43、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经费不足,教育资源缺乏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困境 .44、教师在执行过程中背离校本课程的宗旨失去了校本开发的意义 .5(二)、 对学校、社会、政府部门等外部因素的严重制约是小学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挑战 .61、旧的课程管理体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制约 .62、学校管理制度的缺失及社会参与的缺失 .6三、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 .7(一)、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 .7(二)、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资水平和开发能力 .8(三)、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开发有特色的小学课程 .81、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利用校内校本资源 .82、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还要注重校外校本资源的利用 .9(四)、加大支持力度,改进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9IV1、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让全社会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92 、要建立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体制 .10四、总结 .10参考文献 .11谢 辞 .12V1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在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上,确立校本课程的法定地位,但是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校本课程依然是个全新的概念,对它们的认识尚有很多的误区,实践中就会有更多的困难,也无法正确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本文以西部城乡小学为例,先从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着手理清它发展的过程和现状,为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困难和对策理清思路。 一 、小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校本课程就是三级管理体制中学校一级的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1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一词是 1973 年由菲吕马克和麦克来伦两位学者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提出的。校本课程是个新概念,然而,由于各国教育制度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新概念支持下的校本课程开发运动在各国兴起的具体时间和背景并不一致,一般来说时间大致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历史背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自上而下的全国规模的课程改革运动的失败。美苏竞争使得美国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发起了一场旨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增强国防力量的全国性的课程改革运动,但未到 5 年的时间便宣告失败。继美国课程改革之后,其他许多国家也发动了全国性的课程改革运动但效果不尽人意。这种由政府发布,学校执行的自上而下的大规模课程改革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自下而上的 “草根式”改革或许才能够真正的进入学校和整个国家的教育。全球民主化的高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经历了十多年的稳定发展时期,富足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现代信息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自我价值并反叛工业社会和政治制度。60 年代中后期,发生在法国和美国的学潮风暴、70 年代的女权运动、80、90 年代各国出现的“出中心化”思潮。这种强调个体价值的民主运动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学校呼吁自由的管理权限,2教育的所有纳税人都希望参与教育的决策过程,而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回到应了这种民主的呼声。教师专业自主的需要。课程改革把教师摆在了显著的位置,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是任何教育改革的关键。196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育工作者应被称为专门职业”,2这种职业是一种形态的公众服务。它需要教师专业知识和特殊技能。而且,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经过持续的努力与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而成为专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拥有专业自主权,即能够对自己专业内的事物有充分的决定权,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回应了对这种自主权的要求。(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1、改善学校单一的课程结构、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我国小学原有的课程结构单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成为小学生学习的全部。特别是在西部落后地区的小学,教师思想僵化,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更不用说创新精神。这种教育方式、学习方法,很难造就出适应未来社会的优秀人才。校本课程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的科学评估,充分利用本地社会和学校课程资源,结合学校办学思想来开发的多样性的课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过程。“而小学教师则可以说是这一环节的主体,如何改变原来的课程结构,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到学生培养的活动中,给小学教师的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3现阶段大多数小学教师的年龄偏高,知识陈旧,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成习惯。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打破了教师多年已经习惯的教学方式,使所有教师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校本课程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要,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才能受学生欢迎。仅以某小学开发的三种校本课程画写结合,开发大脑、品味古典诗词、农村畜禽养殖常识为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3择。学习中,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合作,对学生学习评价也不以分数来衡量。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产生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同时还对其他课程起到了有效的补充。对于改变村级小学教师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静坐听讲、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以考试分数高低来衡量学业成绩好坏的评价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小学的学生生活在地处偏远,人文环境不及城市,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也不高。这势必造成学生社会接触面狭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欠缺。实施校本课程,首先,可以使学生对农村社会风貌、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状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还有的校本课程是直接针对农村、农民的实际开发的,比如种植、养殖方面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把掌握的知识用于以后的生产上,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次,实施校本课程可使学生从小了解中国的“三农”问题,进而加强学校、学生与农村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学校依托本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来开发校本课程,使农村的各种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改变村级小学以书本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状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原来的课程由国家统一确定,任何地区学校的课本相同,课程一样,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基本趋于一致。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和理念,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小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了学校很大的自主性和适应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拥有了课程自我开发、自我完善的空间。每一所学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宗旨、本地资源特色及教师群体的特点。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使得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能够与时俱进,既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又能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从而适应新的课改需要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困难(一) 、从作为开发主体的教师来说存在下几个困难: 1、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扰4西部地区的小学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信息不畅通。一些地区的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于国家还是社会的一些新的教学观念漠不关心,甚至持反对态度。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教学习惯很难再短时期内得到改善,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认为只有抓好常规教学,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才是最重要的。提高学生的分数,得到家长和学校的认可,其他的都是形式而已。甚至有些对校本课程的概念都很模糊,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自己无关,也有一些则确实是因为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只能望洋兴叹!寒暑假期只是被动的接受一些教育部门强制规定的进修。通过对 50 名小学教师的的调查发现,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愿意进修的仅占 3%,98%的教师因为工资的关系而被迫选择进修,另有 80%的教师是因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硬性规定才选择进修,而这种从思想观念上的被动性是导致校本课程开发出现困难的最大的阻力。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开发能力欠缺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困难校教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但目前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与工作环境制制约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大多数小学教师是由民办转正而来,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很少,多为六七十年代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因文革的原因又很少学到课本知识。而且年龄都在四五十岁左右,严重缺乏进取心,地区越落后这种现象越是普遍。“习惯于多年来形成的固有工作状态,普遍不愿意参与改革,很少关心校本课程开发。”4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师资水平还比较低。“据统计,1999 年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 85%。中学教师学历合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