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研究_第1页
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研究_第2页
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研究_第3页
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研究_第4页
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研究一、区域交通主流向分析(一)流量、流向分析1、电信流表 1-1 南京与周边各地市的通话时间(2002.3)去 话 来 话地 市 电 信(小时) 联 通(万秒) 移 动(万分钟) 电 信(小时) 联 通(万秒) 移 动(万分钟)镇 江 21558 1800 18 38973 500 18扬 州 31042 710 21 38978 460 23滁 州 10674 540 10 13632 300 10马鞍山 3525 250 10 9904 190 9芜 湖 4109 240 5.5 7744 130 5.5表 1-2 南京与周边各地市的人均通话时间(2002.3)GDP 每 月 电 话 流 量去 话 来 话城 市 人 口( 万 人 ) 总 量( 亿 元 ) 人 均( 元 /人 ) 总 量( 万 分 钟 )人 均( 分 钟 /万 人 )总 量( 万 分 钟 )人 均( 分 钟 /万 人 )镇 江 266.67 452 16950 177 6650 260 9756扬 州 450.62 472 10474 219 4862 265 5870马鞍山 119.1 126 10579 35 2965 72 6011芜 湖 220.26 201 9126 34 1551 54 2458滁 州 423 256 6052 83 1963 97 2288表 1-3 南京市与周边地区的电信通话时间(2002.3)地 市 人口(万人) GDP(亿元) 人均 GDP(元/人) 通话时间 (万分钟)人 均通话时间(分钟/ 万人)单位 GDP通话时间(分钟/亿元)镇 江 266.67 452 16950 363 13619 8035扬 州 450.62 472 10474 420 9323 8901滁 州 423 256 6052 146 3448 5697马鞍山 119.1 126 10579 81 6765 6395芜 湖 220.26 201 9126 71 3229 3538巢 湖 448.9 190 4233 42 942 22252六 合 68 41.86 6156 554 81544 132464江 浦 29.84 26.9 9015 436 146021 161980溧 水 40.39 39.69 9827 294 72872 74157高 淳 42.8 37.12 8673 251 58729 67715电话联系强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交通联系的需求,但它不是本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2、邮件流表 1-4 南京市与周边地区的邮件流量GDP 每 日 邮 件 流 量寄 往 南 京 由 南 京 寄 出城 市人 口(万人) 总 量(亿元) 人 均(元/人) 总 量(袋件)人 均( 袋 件 /万 人 )总 量(袋件)人 均( 袋 件 /万 人 )镇 江 266.67 452 16950 1229 3.30 1257 4.23扬 州 450.62 472 10474 880 2.73 1128 2.79马鞍山 119.1 126 10579 73 0.61 24 0.20芜 湖 220.26 201 9126 916 4.16 898 4.08滁 州 423 256 6052 4 0.01 12 0.03注:每袋件重约 20-30 公斤。以镇、芜、扬强度最高。3、公路交通流表 1-5 南京市周边国、省道交通量车辆行驶方向 线 路 编 号 1990 年(辆/日) 1995 年(辆/日) 1998 年(辆/日) 增长率 (%)扬 州 方 向 G328(横梁 ) 5172 10024 10980 9.87宁连高速 10339S229(八百) 1633 2744 3845 11.30淮 安 方 向G205(龙山 ) 12493 26903 29455 11.32宁合高速 12022G104(花旗 ) 2738 6350 8332 14.92皖 北 方 向S104(珠江) 2087 5038 6336 14.89宁马高速 4512芜 湖 方 向G205(铜井 ) 2827 5589 6108 10.11宣 州 方 向 机场高速 63473S103(东善桥) 3409 4151 7149 9.70S102(河定桥) 4588 7550 10877 11.39沪宁高速 16664G104(淳化 ) 2749 5890 7784 13.89S101(麒麟门) 7346 12404 18698 12.39沪 杭 方 向G312(岔路口 ) 9070 17462 18496 9.32流向排序为沪杭、淮安、皖北、宣州、扬州、芜湖。表 1-6 南京市国、省道交通流量增长率统计表车辆行驶方向 1990 年(辆/日) 1995 年(辆/日) 1998 年(辆/日) 年增长率 (%)扬 州 方 向 5172 10024 10980 9.87淮 安 方 向 14126 29647 33300 11.31皖 北 方 向 14363 26968 29720 9.52芜 湖 方 向 2827 5589 6108 10.11宣 州 方 向 7997 11701 18026 10.69沪 杭 方 向 19165 35756 44978 11.25各方向的公路交通增长率高达 10%。表 1-7 2000 年南京地区国、省干线交通流量观测数据观 测 地 点 所 属 县 路线代码 交通量(辆/日)花 旗 营 浦 口 G104 12609葛 塘 大 厂 G205 22670龙 山 南 京 G205 31446西 善 桥 江 宁 G205 4409句容浮桥 句 容 G312 10383五 里 桥 江 浦 G312 10476图 1-1 南 京 市 对 外 公 路 交 通 各 方 向 流 量 比 例( 1998年 )扬 州 方 向6% 淮 安 方 向25%皖 北 方 向15%芜 湖 方 向6%沪 杭 方 向34%宣 州 方 向14%扬 州 方 向淮 安 方 向皖 北 方 向芜 湖 方 向宣 州 方 向沪 杭 方 向4麒 麟 门 南 京 S101 14159乌 山 南 京 S102 9394东 善 桥 南 京 S103 3323珠 江 南 京 S104 6901六 合 南 京 S229 3291注:312 国道江南段在南京近年无常年观测站,采用了距离南京最近的句容浮桥;另由于观测站靠近城市,观测交通量受城市交通影响较大。表 1-8 南京市周边公路各地车辆统计表所 占 比 例调 查 地 点 市区 郊县 外地8 小 时混合交通量(辆/日) 市 区 郊 县 外 地大桥收费站 3237 604 3624 7465 43.36% 8.09% 48.55%二桥收费站 919 26 1593 2538 36.21% 1.02% 62.77%纬一路东进口 2600 49 951 3600 72.22% 1.36% 26.42%宁镇公路 2977 96 1774 4847 61.42% 1.98% 36.60%沪宁高速收费站 1057 21 2641 3719 28.42% 0.56% 71.01%宁杭路马群段 1782 137 301 2220 80.27% 6.17% 13.56%合 计 5816 254 4716 10786 53.92% 2.35% 43.72%宁溧路收费站 799 358 329 1486 53.77% 24.09% 22.14%机场高速收费站 1258 43 744 2045 61.52% 2.10% 36.38%合 计 2057 401 1073 3531 58.26% 11.36% 30.39%宁马高速收费站 271 10 1364 1645 16.47% 0.61% 82.92%宁 芜 公 路 470 171 360 1001 46.95% 17.08% 35.96%合 计 741 181 1724 2646 28.00% 6.84% 65.15%总 计 15370 1515 13681 30566 50.28% 4.96% 44.76%高等级公路的外地车比例高,说明高等级公路是城际交通的主要通路。4、公路客运流表 1-9 南京对外公路客运情况一览表序号 城市 车辆数 班次 单向发送车辆数南京南京郊县 8261 江宁 91 3 2732 江浦 34 3 1023 六合 60 2 1204 溧水 50 2 1005 高淳 77 3 231南京镇江 1791 镇江 31 1 312 扬中 12 1 1253 句容 45 2 904 丹阳 23 2 46南京扬州 2281 扬州 68 2 1362 邗江 0 0 03 江都 25 1 254 高邮 7 1 75 宝应 14 1 146 仪征 23 2 46南京淮安 1711 淮阴 59 1 592 洪泽 17 1 173 灌南 10 1 104 涟水 4 1 45 淮安 48 1 486 盱眙 20 1 207 金湖 13 1 13南京滁州 2711 滁州 34 2 682 来安 37 2 743 全椒 32 2 644 天长 26 2 525 定远 4 2 86 明光 4 1 47 凤阳 1 1 1南京马鞍山 1451 马鞍山 54 2 1082 当涂 6 2 123 博望 6 2 124 查湾 2 2 45 梅山 3 2 66 向山、湖阳、小丹阳3 1 3南京芜湖 481 芜湖 39 1 392 繁昌 2 1 23 南陵 5 1 54 湾止 2 1 2*注:平均额定座位约 30,满载率约 50-60%。表 1-10 南京到都市圈城市公路客运班线情况汇总表方向 终点城市总人 口(万人) GDP(亿元) 单向发送车次 (车次/万人) (车次/亿元)6南京南京郊县 255.1 246.91 826 3.24 3.35 南京镇江 266.67 452 179 0.67 0.40 南京扬州 450.62 472 228 0.51 0.48 南京淮安 510.3 291 171 0.34 0.59 南京滁州 423 256 271 0.64 1.06 南京马鞍山 119.1 126 145 1.22 1.15 南京芜湖 220.26 201 48 0.22 0.24 表 1-11 日发车次超过 24 次的线路城市 车辆数 班次 单向发送车辆数扬州 68 2 136马鞍山 54 2 108滁州 34 2 68淮阴 59 1 59淮安 48 1 48芜湖 39 1 39镇江 31 1 31江宁 91 3 273高淳 77 3 231六合 60 2 120江浦 34 3 102溧水 50 2 100句容 45 2 90来安 37 2 74全椒 32 2 64天长 26 2 52丹阳 23 2 46仪征 23 2 46江都 25 1 25去往表 1-10 所示城市的班车间隔低于半小时。5、铁路旅客流拟收集资料:从南京出发经停滁州、镇江、马鞍山、芜湖的列车班次;从南京出发到达滁州、镇江、马鞍山、芜湖的车票售出数量。7表 1-12 南京发车经停都市圈城市的列车班次及客运量城市 日列车班次 售票量镇江 47 1947马鞍山 14 131芜湖 14 236滁州 30 4456、航空集散流据业内人士分析,南京禄口机场的客货运输辐射范围已大大超出既定的都市圈范围,包括了常州、淮安、盐城、合肥等地区,有些地方虽建有机场,但由于航班密度低的原因还是要选择南京禄口机场。据 1998 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调查(调查在侯机大厅进行,面向出港旅客) ,调查的出港旅客的构成如下表所示:表 1-13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出港旅客构成一览表序号 城市 比例1 南京 35.2%2 航班到达城市 35%3 扬州 5%4 无锡 2%5 镇江 2%6 芜湖 1%7 马鞍山 1%注:其余城市如常州、盐城、淮安等地旅客所占比例均小于 1%。要放大禄口机场的功能,除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范围外,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客货源流的强度。8(二)总体评价1、电话方面以扬、镇、马三地联系最为密切,强度达芜、滁的 2-3 倍;2、邮件以往镇、扬、芜的强度最大;3、公路对外交通以上海、淮安、皖北为主流向,主要公路服务水平良好;4、公路交通的增长率高达 10%;5、高速公路是城际公路交通的主通道;6、对外公路客运服务水平良好,运力大于运量;7、铁路在都市圈近距离交通只处于配角地位;8、航空辐射范围大,但强度不高;9、总体说来、交通不构成对都市圈发展的制约。9二、区域客运交通模式研究(一)都市圈交通建设的目标1、都市圈对外辐射吸引包含商贸、产业、物流、人流等诸多方面,人员的大范围、高强度流动是都市圈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都市圈发展的最高阶段。2、都市圈的核心是通勤圈,是人们日常出行较集中的区域,是在可容忍的出行时间限度内(如 1 小时)能够保证到达的区域,半径约 50 公里。应致力建设一体化的通勤圈公共交通系统,促进城市在更大范围发展。3、都市圈整体可以被看作为一个城市,一个覆盖范围广大的组团城市,“一个城市的感觉”是人们所期望的,也是都市圈建设应着力营造的, “一体化”是都市圈的追求和魅力所在。为此,都市圈的交通系统必须具备两大特征:一是要快速,保证在同样时间长度范围内能够完成更长距离的出行。二是全天候,不单要有高速公路、还要有轨道交通。因为地域扩大后,交通方式的选择范围变窄,可选择的、全天候的交通方式才能保证都市圈交通的可靠性。4、建立全天候、全方位、多层次、城乡一体、高质、高效的客运交通服务体系。人的活性是都市圈活性的直接体现,而人的活性取决于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的种类、便捷程度等。要建立高质、高效的都市圈客运交通服务体系。现代化的都市圈客运交通服务体系应具备下述特征:全天候:在正常气象条件下,要确保畅通,在雪雾气象条件下也要能保证运转,不只是要建设公路,还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全方位:要同时向十大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