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2/13/4c92949e-e318-4ff0-ad53-e97786be1e24/4c92949e-e318-4ff0-ad53-e97786be1e241.gif)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2/13/4c92949e-e318-4ff0-ad53-e97786be1e24/4c92949e-e318-4ff0-ad53-e97786be1e242.gif)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2/13/4c92949e-e318-4ff0-ad53-e97786be1e24/4c92949e-e318-4ff0-ad53-e97786be1e243.gif)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2/13/4c92949e-e318-4ff0-ad53-e97786be1e24/4c92949e-e318-4ff0-ad53-e97786be1e244.gif)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2/13/4c92949e-e318-4ff0-ad53-e97786be1e24/4c92949e-e318-4ff0-ad53-e97786be1e245.gif)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 2017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 命题教师:张灿军、赵文清 审题教师:李亮 考试时间: 2017 年 1 月 19 日上午 9: 00 11: 30 试卷满分: 150 分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西南商道的嬗变:从南方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 杜韵红 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与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的高山深谷间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趋繁盛,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 “ 茶马古道 ” 。 现在的人们对于西南早期商道的开通时间已难以考证,然而从中外资科中不难查阅到相关记载。英国人哈维的缅甸史、霍尔的东南亚史等著作中谈到,公元前二世纪以来,中国经缅甸的商业通道有:循伊洛瓦底江为一道,循萨尔温江为一道,尚有一道循亲敦江经曼尼坡至阿富汗。商人以中国丝绸等名产换取缅甸的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欧洲的黄金等珍品。学者方国瑜据战国楚墓出土的 “ 料珠两件 ” 推断,此类物品应是从道由印度传来,古道最迟于公元前4 世纪已开通。南方这些早期的商 道,主要以丝绸贸易居多,因此,学界习惯称之为 “ 南方丝绸之路 ” 。当然,南方丝绸之路不只是一条运输丝绸的商贸通道。 晚期,南方的商道则更多以茶叶、马匹等贸易为主。在民间, “ 茶马互市 ” 雏形约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唐代形成了特定规则,互市的情形也多见于史书记载。唐宋时期,喝茶之风日盛,茶叶也逐渐进入藏区及周边地区人们的生活。因康藏属高寒地区,平均海拔在三四千米以上,人体需要摄入大量高脂食物以补充热量,藏民主要以糌粑、奶类、酥油、牛羊内为主食,蔬菜极少,肉食的消化成了很大的问题,且糌粑性燥热。而茶叶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 题,茶叶既解油腻,又防止燥热,在长期的生活中,藏民形成了喝酥油茶的习俗。 宋初沿边州郡 “ 市马 ” 成为定制,大规模的茶马交易形成,西北藏族地区成为宋朝马源的主要基地,北宋前期先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司、买马司,后合为茶马司,其后又在成都设都大提举茶马司。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明代,茶马政策又得以恢复,朝廷在西南、西北大量设置官营茶马司,朱元璋曾立法令禁止私茶出境。到了明朝后期,私茶贸易大量增加,禁令越多走私越甚,利益也越大,茶马互市也达到了极为繁盛的时期。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 马中写道 “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球 ”“ 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 ” ,足见督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 清初,为大量扩充战马的需要和获得茶马交易带来的巨额税收,清政府推出了严苛的贸易管控措拖,茶马司推行 “ 茶引制 ” ,并在相关政策上进行了重大改革。正十三年,朝廷在云南实行 “ 云南茶法 ” :朝延准许在云南每年发 “ 茶引 ” 三千,每 “ 引 ” 购茶一百斤。而且规定交易之茶需为国饼状,每个圆饼重七两,七个圆饼为一筒,每筒四十九两,每筒征税银一分,每张 “ 茶引 ” 可买三十二筒答,上税银三钱二分,这些永为定制。茶法实行后,收税、过关检查较为方便 ,统计茶的重量只用数数即可。不接定数量做饼茶的茶商、茶农会受到严格惩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南早期商道的开通时间已难以考证,但根据战国楚基的考证结果推断,最迟不应晚于公元前四世纪。 B西南早期商道主要是用丝绸来换取缅甸、印度和欧洲等地区的物品,所以学界称它为 “ 南方丝绸之路 ” 。 C西南早期商道的贸易中缅甸是必经之道,它是三条主要贸易路线的中转站,贸易地区最远可以达到阿富汗。 D西南商道晚期主要贸易品是茶叶和马匹,所以又被称为 “ 茶马古道 ” ,民间的茶马互市大约在 南北朝时期初具形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茶马古道的贸易区域主要在藏区和川、滇地区,历史上它繁荣的原因有经济方面的,也有战争方面的。 B茶马古道的形成有地理方面的原因,康藏高寒地区对茶叶的需求可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西北藏区马源充足可以提供内地需要。 C茶马贸易不限于西南的茶马古道,朝延设置茶马司兼及西北地区,茶马司设置的目的主要有规范贸易、控制走私、扩充战马和征收贸易税收等。 D茶马贸易制度应便利贸易和便于管控,清代的 “ 茶引制 ” 就是范例,推行之后就成 “ 定制 ” ; “ 引 ” 是官府发给茶商用来量化贸易额和税额的贸易凭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茶马古道经历了从民间贸易到官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从自由贸易到用法令制度管理贸易的过程。 B从早期的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贸易的区域从印度和阿富汗等国家到康藏等地区,范围在逐渐缩小,这跟丝绸和茶叶适用地域的范围大小有关。 C元代废止宋代的茶马治边政策,只能说明这种政策不再实行,并不能说明是因为当时民间的茶马贸易已经绝违才取消的。 D茶马古道的贸易品不限于茶和马,这些商品的交换不但促进了经济的繁 荣,也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例如饮茶习俗和藏区文化结合就形成了地域特色文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夕阳时分 李琼 建国之后连绵不绝的政治运动中,林同济逐渐中止了政治学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转而研究莎士比亚戏剧,并尝试以五拍素韵诗体的方法翻译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及麦克白。尽管他的一生充满挫折,屡遭迫害,内心浸遗着苦痛一一抱负难以实现,始终不得志,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与述求。即使后来几乎完全致力于莎剧的研究,也依旧寄托着他当年的执着 为促进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而努 力。研究莎学是形式的改变,深层中对民族文化的忧虑与使命感依旧。为了实现这一宏图, “ 四人帮 ” 粉碎后,他以 “ 烈火烬中再起风 ” 的乐观精神,活跃于中外文化交流的活动中。如果说抗战时是他的 “ 第一春 ” ,那么这时则开始了他人生的 “ 第二个春天 ” 。可惜来临得有些晚且过于短暂了。 被打为右派时,在身心受到双重重创的困难条件下,以数年工夫完成的“s a 终于于 1980 年 1月在外国语发表。尽管当时这一争论已达成一致,但林的文章仍引起了国内外 莎学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因此, 1980 年 8 月林同济临时得到莎士比亚年会的邀请赴英参加 “ 第十九届国际莎士比亚讨论会 ” 。林同济成为建国后第一个参加国际讨论会的学者。三十多个国家的两百多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会议讨论的主题为 “ 莎士比亚关于人物塑造的方法 ” 。由于赴会仓促,来不及在会上提交论文,林同济仅在闭幕会上赋诗赠给大会: 独摇灵光镜,摄来万像真。自然无碍趣,四海一家亲。 尚友群贤集,遄飞壮思新。兰亭今古意,中座抚频频。 前四句写莎翁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奇才,后四句写莎学讨论会的盛况,以兰亭修禊事为村托回到中国文化方 而来。 赴会前林同济接受了不少采访,在接受新华社的采访时,记者为了表达他的敬意,彬彬有礼地称林同济为 “ 著名的莎士比亚专家 ” ,可能是林同济想起了 文不允许发表之事,他激动地回答说: “ 你听说过有哪位莎士比亚专家连一篇关于莎士比亚的文章都没有发表过?算了吧,叫我老学者就行了。 ” 事实上,林同济常谦虚说 “ 专家 ” 一词闻之 “ 汗雨湿背 ” ,爱 “ 老学者 ” 这个称谓。此时他已少了年轻时的 “ 狂 ” ,更平添了一份 “ 真 ” 。 林同济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直言的个性赢得了盛誉。英伦返国后,林同济即接到自己的母校加州大学伯克 利分校及哈佛大学等赴美作学术演讲的邀请函。未作休顿,辗转赴美,在甚多的邀请会、聚会应酬之余,林同济勤勉于演讲的准备,同时还为画家朱屺瞻、关良、刘旦宅、程十发等与美国朋友洽商为其在美举行画展,致力于中美文化的交流。年逾七旬的林同济常常忽视自己的年龄与身体状况,过分紧张地工作。在伯克利成功的第一讲莎士比亚在中国:魅力与挑战使得第二回演讲吸引了更多的听众,座无虚席,许多人还从头站到尾。在最后提问回答中,林同济主张要温和的改革,中国再也历经不起疾风暴雨式的革命,他认为暴力革命必导致另一种暴力,如此循环,必伤国家 元气。在中国思想的精髓一讲的掌声中,在哥伦比亚,哈佛,耶鲁等大学还在热烈期盼他的演讲时,林同济的身体终于经受不住如此的操劳,因心脏病突发,于 1980 年 10 月 20 日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四岁。 林同济竟还是 “ 一位纯粹的中国传统文人,一介本色书生 ” ,纵然他超越了传统表层的意象,却依然受到其深层精神的支配,仍是年幼时时常朗诵的 “ 修身齐家 ”“ 治国平天下 ” 。思想灵魂的双重性,使他深陷焦虑、苦痛,又使他一生都不甘 “ 孤寂 ” 。 林同济的身上一直散发着贵族的气质,他的这种独立人格支配其行为,曾使他“ 荣 ” ,却也让他 “ 惧 ” ,他的 一生似乎总是与时代 “ 不合节拍 ” ,与风行时论相背,某种程度上好似他的崇拜偶像尼采一样,终其一生都与孤独为伴,像很多不幸的天才一杯不为时人理解,不免让人有生不逢时的感叹。 (节选自李琼林同济传略,有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 )。( 4 分) A林同济是一个以学问自娱的人,他用五拍素的诗体的方法翻译哈姆菜特和麦克白,参加国际研讨会用题诗的形式表达惭愧之情。 B林同济学贯中西,学养深厚。他的莎翁研究能够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 中国思想的精髓 ” 的演讲也赢得 热烈的掌声。 C林同济是一个热忧、谨慎的人。他为中国画家与美国朋友洽商为其在美举行画展,对记者尊称为 “ 专家 ” 小心冀翼地及时作出更正。 D本文记叙了林同济晚年 “ 第二春 ” 的忙碌和猝然去世,既表现了他 “ 烈火烬中再起风 ” 的乐观精神,又促人深思其悲剧发生的原因。 E本文重点介绍林同济的莎翁研究情况,却能以小见大,折射出特殊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独特的风骨。 5文章结尾说林同挤 “ 终其一生都与孤独为伴 ” ,从林同济研究莎士比亚的相关材料中可以看出他哪些 “ 孤独 ” 之处?请简述事实。( 4 分) 6文中哪些方面能够表明林同济 是一个 “ 纯粹的中国传统文人 ”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9 题。 如果大雪封门 徐则臣 宝来被打成傻子回了花街,北京的冬天就来了。他父亲来把他搂回去了。我和行健、米梦坚持待在北京。我们三个都是打小广告的。就是在纸上、墙上、马路牙子上和电线杆子上印上一个电话,如果你需要假毕业证、驾驶证、记者证、停车证、身份证、结婚证,护照以及这世上可能存在的所有证件,找打这个电话,洪三万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 有天中午我去洪三万那里拿墨水,经过中关村大街,看见一群鸽子 在当代商城门前的人行道上蹦来蹦去,在欢快的人和鸽子群里看见一个人冰锅冷灶地坐着,缩着脑袋,脖子几乎完全缩进了大衣领于里,我走到他面前,说: “ 一袋鸽粮。 ” 他叫林慧聪。这个叫林慧聪的南方人,比我大两岁,家快远到了中国的最南端。去年结束高考,作文写走了题,连专科也没考上,考的是材料加半命题作文。材料是,一人一年载三棵树,一座山需要十万棵树,一个春天至少需要十三亿棵树,云云,挺诗意,题目是如果 。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写如果大雪封门。说实话,他们那里的阅卷老师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看见过雪长什么样,更想象 不出什么是大雪封门。他洋洋洒洒地将种树和大雪写到了一起,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逻辑。在阅卷老师看来,走题走大了。一百五十分的卷子,他对半都没考到。 父亲问他: “ 怎么说? ” 他说: “ 我去北京。 ” 在中国,你如果问别人想去哪里,半数以上会告诉你,北京。林慧聪也想去,他去北京不是想看天安门,而是想看到了冬天下大雪是什么样子。他想去北京也是因为他叔叔在北京。很多年前林家老二用刀捅了人,以为出了人命,吓得当夜扒火车来了北京。他是个养殖员,因为跟别人斗鸡斗红了眼,顺手把刀子拔出来了。来了就没回去,偶尔寄点钱回去,让家里人都 以为他发大了。林慧聪他爹自豪地说,那好,投奔你二叔,你也能过上北京的好日子。 二叔没有想象中那样西装革履地来接他,穿得甚至比老家人还随意,衣服上有星星点点点可疑的灰白点子,林慧聪出溜两下鼻子,问: “ 还是鸡屎? ” “ 不,鸽屎! ” 二叔吐口唾沫到手指上,细心地擦掉老头衫上的一粒鸽子屎, “ 这玩意儿干净! ” 林家老二在北京干过不少杂活,发现还是老本行最可靠,由养鸡变成了养鸽子的。不知道他走了什么狗屎运,弄到了放广场鸽的差事。他负责养鸽子,定时定点往北京的各个公共场所和景点送,供市民和游客赏玩。鸽子太多他忙不过来,侄儿来了正好,他给他两笼,别的不管,他只拿鸽粮的提成,一袋他拿五毛,剩下都归慧聪。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慧聪自己管 “ 管得了么? ” 我问他。我知道在北京自己管自己的人绝大部分都管不好。 “ 凑合。 ” 他说, “ 就是有点儿冷。 ” 慧聪住七条巷子以南。那房子说凑合是抬举它了,暖气不行,也是平房,房东是个抠门的老太太,自己房同里生了个煤球炉,一天到晚抱着炉子过目子。她暖和了就不管房客。 “ 我就是怕冷。 ” 慧聪为自己是个怕冷的南方人难为情, “ 我就盼着能下一场大雪。 ” 大雪总会下的。天气预报说了,最近一股西伯利亚寒流将要进京。不过天气预 报也不一定准,大部分时候你也搞不清他们究竟在说哪个地方。但我还是坚定地告诉他,大雪总要下的,不下雪的冬天叫什么冬天。 完全是出于同情,回到住处我和行健、米梦说起慧聪,问他们,是不是可以让他和我们一起住。我们屋里的暖气好。慧聪很想和我们一起住,但他无论如何舍不得用鸽子做见面礼,他情愿送我们一只老母鸡。他还是来了。 天气预报,要来大雪,傍晚就到。 回去的路上我买了二锅头和鸭脖子,一定要坐着看雪如何从北京的天空上落下来。我们喝到十二点,慧聪跑出去五趟,一粒雪星子都没看见。夜空看上去极度的忧伤和沉郁,然后我们就睡了 ,醒来已经上午十点,什么东西抓门的声音把我们惊醒。我推了一下门,没推动,再推,还不行,猛用了一下劲儿,天地全白,门前的积雪到了膝盖,我对他们三个喊: “ 快,快,大雪封门! ” 慧聪穿着裤衩从被窝里跳出来,赤脚踏入积雪,他用变了调的方言嗷嗷乱叫,鸽子在院子里和屋顶上翻飞,这样的天,麻雀和鸽子都该待在窝里哪也不去的。这群鸽子不,一刻也不闲着,能落的地方都落,能挠的地方都挠,就是它们把我们的房门抓得嗤嗤啦啦直响。但看见两只鸽子歪着脑袋靠在窝边,大雪盖住了木盒子。行健说,这两只鸽子归他,晚上的酒菜也归他。我们要庆祝一 下北京三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收音机里就这么说的,这一夜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落下了三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 (节编自徐则臣如果大雪封门)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 分) A小说开头以宝来被打傻的情节奠定全文沉重的基调,全文展现从乡村来到北京的底层人物的命运,表现作者关注底层人物命运的人文情怀。 B小说的主人公是林慧聪。他勤劳、质朴、坚强,即使卖鸽粮也要在北京奋斗下去;也浪没、执着,即使苦寒仍然希望大雪封门看看雪的样子。 C小说主要叙述方 式是顺叙,也用了插叙的手法,例如交代林慧聪来北京的原因等,插叙使小说故事情节完整,手法富有变化。 D小说中的 “ 鸽子 ” 有象征意味,它们在当代商城门前的人行道上蹦来蹦去象征着人物短暂的快乐,在大雪降临时的死亡象征着悲剧的必然性。 E小说在阴暗寒冷的基调中不乏景色,如 “ 我们 ” 接纳寒冷环境中的林慧聪同住,大雪中林慧聪充满激情地赤脚踩雪等,这些情节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8作者在小说中写到 “ 我 ” 这个人物,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 分) 9小说中多次写到 “ 雪 ” ,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5 分) 二、古代 诗文阅读(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3 题。 吐谷浑年七十二卒,有子六十人,长曰吐延,嗣。吐延身长七尺八寸,雄姿魁杰,羌虏惮之,号曰项羽。性俶傥不群,尝慷慨谓其下曰: “ 大丈夫生不在中国当高光之世与韩彭吴邓并驱中原定天下雌雄使名垂竹帛而潜窜穷山隔在殊俗,不闻礼教于上京,不得策名于天府,生与麋鹿同群,死作毡裘之鬼,虽偷观日月,独不愧于心乎! ” 性酷忍,而负其智,不能恤下,为羌首姜聪所刺。剑犹在其身,谓其将纥拔泥曰; “ 暨子刺吾,吾之过也,上负先公,下愧士女。所以控制诸羌者,以吾故也,吾死之后,善相叶延,速保白兰 。 ” 言终而卒,在位十三年,有子十二人,长于叶延嗣。 叶延年十岁,其父为羌酋姜聪所害,每旦缚苹为姜聪之象,哭而射之,中之则号泣,不中则瞋目大呼。其母谓曰: “ 姜聪,诸将已屠绘之矣,汝何为如此? ” 叶廷泣曰: “ 诚知射人不益于先仇,以中罔之志耳。 ” 性至孝,母病,五日不食,叶亦不食。 长而沈毅,好问天地造化、帝王年历。司马薄洛邻曰: “ 臣等不学,突来审三皇何父之子,五帝谁母所生。 ” 延曰: “ 自羲皇以来,符命玄象昭言著见,而卿等面 墙,何其鄙哉!语曰夏虫不知冬冰,良不虚也。 ” 又曰: “ 礼云公孙之子得以王父字为氏,吾祖始自昌黎光宅于此,今以吐答浑为氏,尊祖之义也。 ” 在位二十三年卒,年三十三。有子四人,长子辟奚嗣。 (选自晋书 四爽,有删改) 【注】 白兰:羌之别种,其地东北接吐谷浑,处今青海巴隆河流域布兰山一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大丈夫生 /不在中国当高光之世 /与韩彭吴邓并驱 /中原定天下 /雌雄使名 /垂竹帛而潜窜 /穷山 /隔在殊俗 B大丈夫生不在中国 /当高光之世 /与韩彭吴邓并 驱中原 /定天下雌雄 /使名垂竹帛 /而潜窜穷山 /隔在殊俗 C大丈夫生不在中国 /当高光之世 /与韩彭吴邓并驱 /中原定天下 /雌雄使名垂竹帛 /而潜窜穷山 /隔在殊俗 D大丈夫生 /不在中国当高光之世 /与韩彭吴邓并驱中原 /定天下雌雄 /使名垂竹帛而潜窜穷山 /隔在殊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 嗣子 ” 有多种含义,可以是诸侯居丧时的自称,也可以是当继承父位的长子,即嫡嗣,还可以指旧时宗法制度中,本人无子,把兄弟或亲戚之子过继为己子。 B “ 三皇 ” 的指称有多种:天皇、地 皇、泰皇;天皇,地皇、人皇;伏羲、神农、人(祝融);伏羲、神农,女娲;伏羲、神农、皇帝,本文 “ 三皇 ” 指的是最后一种。 C礼,在古代可以指 “ 三礼 ” (周礼仪礼礼记等书),也可以指“ 六艺 ” (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基本技艺)中的 “ 礼 ” ,本文中的礼属于前者。 D在我国历史上,有以国名(如夏、商、周)、官职(如司马,司徒、太史)、居住地(如延陵、东郭、南宫)、职业技艺(如巫、屠、卜)及自己祖先的字为氏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吐延生性残 忍。他不能体恤部下,被羌首姜聪刺杀,辜负了他的天赋智谋,临终前他也认为自己被刺对上有负于先公,对下有愧于百姓。 B叶廷遵奉礼制。在吐谷浑过世后,他作为长子继位;他在位二十三年,死后传位给长子辟奚,可见中原以外的政权也惯于长子继位。 C叶延嫉恶如仇。在姜聪被杀死剁碎之后,仍然用草结成姜聪的模样,用箭射它,不是为了练习射技打击仇敌,而是用来释放极度愤懑迷惘的心情。 D叶延追慕教化。他喜欢问天地造化,帝王年历,他依经据典认为可以用祖父的字为氏,如今用吐谷浑为氏,正是尊重祖先的意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生与麋鹿同群,死作毡裘之鬼,虽愉观日月,独不愧于心乎!( 5 分) ( 2)而卿等面墙,何其鄙哉!语曰夏虫不知冬冰,良不虚也。(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 15 题。 竹枝词二首 姚少娥 其一 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 其二 燕睛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红衣突展绿引畔,接袖 纷纷度小桥。 【注】 姚少娥,生卒年不译,明代女诗人。 接柚:指携手 14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 第一首诗的第一二句属于环境描写,距离自远而近,视野由大到小,为后面的人物描写作铺垫。 B “ 当垆十五半遮面 ” ,用特写镜头描写当垆女子,卖酒少女虽然没有正面亮相,但显得羞涩动人。 C “ 一勺清泉未必真 “ 能醉人 ” ,水不醉人而饮者自醉。这种拟人化的表达衬托了当垆女子的美好。 D第二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和春游的感受, “ 饶 ” 是 “ 多、盛 ”的意思, “ 醉、销 ” 写出了春色摇荡性灵的力量。 E第一首诗画面活泼可喜,第二首诗画面明净可爱,各有特色,但都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的爱悦之情, 给人艺术美的享受。 15 “ 红衣突展绿江畔,接抽纷纷渡小桥 ” 两句,在词语运用上或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色?每种特色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 ( 1)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间清晨美景的句子是 “_ ,_” 。 ( 2)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在听完琵琶女倾诉身世后,由琵琶女的身世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禁发出了 “_ , _” 的感慨。 ( 3)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这个人,世人都来毁誉 他他却不为所动,原因是他能够做到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并且能够 “_” 。 第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封建时代的文人常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一旦功名到手,书籍也就被束之高阁。 做为一个男人,他从不为自己做更多的辩解,但是如果伤害了家人,他说他会向家人道歉。 2016 年新加坡年度汉字为 “ 变 ” ,日本年度汉字为 “ 金 ” , 2016 年中国 “ 汉语盘点 ” 结果也呼之欲出。 股市一言不合就下跌,仅用时 155 分钟, “ 熔断 ” 使得 A 股至少 6 66 万亿元市值灰飞烟灭。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言语羞辱、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对弱小者冷物热讽、遂路以目也是一种软暴力。 他从关羽、岳飞的忠义神勇和辉煌功绩着眼,从两岸百姓盼望金瓯无缺、祖国一统的愿景入手撰写爱国对联。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莫言自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书法作品就频繁出现在拍卖场,并一度价格走高,甚至拍出近百万元的天价。 B由濮存昕主演的话剧李尔王将于 2017 年元月上演,备 受瞩目的李尔王的三位女儿,分别由著名演员赵倩、卢芳和青年演员万千惠饰演。 C近年来,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将逐渐呈现出从 “ 作品奖 ” 到 “ 作家奖 “ 转变的趋势,获奖作家每每是在文学界耕耘或经营多年、本人在很高程度被 “ 经典化 ”了的 “ 名宿 ” 。 D “ 二十四节气 ” 是华夏文明注重天人和谐自然哲学观的重要体现,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祖先曾经如此 “ 诗意地柄息 ” 在这片土地上。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提及文人的比喻功力,人们往往想到钱钟书, ,围城这本知识分子小说留给我们 太多令人或是捧腹,或是叹服的比喻, 从晚清、民国一路走过来的那一辈,比如同时代的张爱玲,比喻的火候 值得一说, 钱钟书的比喻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狡黠, 文人嘲弄的戏谑, 张爱玲的比喻,在戏谑的同时,还时而流露出一位上海女性的聪慧和局外人的凉薄。 A 毕竟 但 也 如果说 以及 那么 B 因为 故而 就 但是 甚至 而 C 因为 但 也 诚然 甚至 而 D 毕竟 故而 就 如果说 以及 那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5 分) 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 “ 工匠精神 ” ,得先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说: “ 匠 ” ,木工也, “ 工 ” ,巧饰也。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则曰: “ 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 ” 以上阐释可以有三层理解:首先工匠来自生活实践,做出的物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次是这物品要 “ 巧饰 ” ,既要满足实用需求, ;另外, ,要追求精巧而非花巧,这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 2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 2016 年 9 月 13 日在京发布。根据下图,请简明、有条理地表达出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的主要内容。不超 过 90 字。( 6 分) 四、写作( 60 分) 22阅读下面两则报道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据报道,正在筹划上马的某水利枢组工程遭遇社会质疑,对于该工程是否会影响江豚、白鹤的生存,该水科枢纽建设办公室某负责人认为 “ 适者生存 ” : “ 就算草不够吃,白鹤也会捕鱼,或者到农民田里去吃玉米、 番著。 ” 另据报载,一向空气质量优良的某海滨城市也被雾霾笼罩,能见度很低。市民董先生驾车经过某码头,因为不适应雾霾路况,在避其他车辆时,不慎冲入海中。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 2017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答案 第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1【答案】 C 2【答案】 D 3【答案】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4( 4 分)【答案】选 5( 4 分)【答案】 政治运动迫使他放弃政治学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转而研究莎士比亚戏剧; 研究寄托着他为促进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而努力的愿望(对民族文化的忧虑与使命感)并不能被大家理解; 打为右派时,在身心受到双重重创的困难条件下兀兀穷年致力研究,处境孤独; 研究成果难以在国内发表。 (答对一点 1 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6( 4 分)【答案】 为理想鞠躬尽瘁:处境艰难时不放弃理想与与追求,坚定执着; 勤勉、温厚,富有使命感:宣传中国文化不遗余力,致力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有谦逊的情怀: 面对 “ 专家 ” 的称谓觉得汗雨湿背; 耿直敢于直言:演讲中呼吁温和的改革,放弃暴力革命。 (答对一点 1 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7( 4 分)【答案】 ( 5 分)【答案】 情节方面:通过 “ 我 ” 的所见所闻串起情节,展现众多人物命运; 人物方面: “ 我 ” 也是社会底层人物,通过 “ 我 ” 的生活情态和心理活动更丰富地展现底层人物的多样情态; 主题方面:通过 “ 我 ” 关注林慧聪的生活和理想来展现底层人物的善良和期望,表达作者人性关怀的主题。(答出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5 分;其他合理答案酌 情给分) 9( 5 分)【答案】 为全文营造一种阴冷的氛围, “ 雪 ” 是寒冷的象征,揭示人物生存环境的苦冷; 表现人物不屈的浪漫理想情怀。在林慧聪眼中,雪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是支持他在北京打拼的精神支撑; 反衬现实生活的沉重,用雪的洁白美好和浪漫衬托底层人物艰辛的生存现实,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激发读者关注底层人物。(答出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5 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10【答案】选 B 11【答案】选 B 12【答案】选 D 13【答案 】 ( 1)(我们)活着与麋鹿在一起,死后化作边远种族的鬼,虽然暗中图谋天下,难道在心里没有愧疚吗?(得分点是: “ 毡裘、偷观日月、独 ” 各 1 分;大意正确 2 分。将 “ 毡裘 ” 直译为 “ 穿毡裘的人 ” 、 将 “ 偷观日月 ” 直译为 “ 偷窥天子之位 ” 等等,可以酌情给分。) ( 2)但是你们一无所知,多么鄙陋啊!俗语说夏虫不知道冬冰,确实不假啊。(得分点是: “ 面墙、鄙、良 ” 各 1 分;大意正确 2 分。 “ 面墙 ” :面对着墙一无所见,比喻不学。直译顺畅的可以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14( 5 分)【答案】 答 C 给 2 分、答 E 给 3 分。( C 项 没有拟人化的表达;E 项讲反了,上一首画面明净可爱,下一首画面活泼可喜。) 15( 6 分)【答案】 选用色彩词语:红衣、绿树互相衬托,大红大绿,色彩鲜明,富有视觉冲击力; 用准确、贴切的动词表现情态:突展,说明眼前景象出现突然而迅速,给人惊喜的感觉,印象强烈;接袖,写出携手的独特形态,渲染欢快活泼的气氛,饱含诗情画意,富有动态美。 借代的手法:用 “ 红衣 ” 借指红衣女郎,用 “ 接袖 ” 借指携手,只写衣着不直接写人,含蓄动人,给读者想象空间。 (三处特色和三处效果分析各 1 分,共 6 分。其他合理答案 ,比如 “ 景物衬托、动作描写 ” 等等,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5 分) 16( 5 分)【答案】( 1)晓雾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家电行业智能家电产品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无人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商场培训用电安全总结课件
- 2025年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天津市2025天津市天宾服务中心招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钱币博物馆招聘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所属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达人英才”2025年上半年引才(104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北京市2025商务部国际商报社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丽水市2025浙江丽水市松阳县机关事业单位选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检)泉州市2026届高三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数学试卷(含标准答案)
- 2025年福建省榕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矿山设备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30数据安全合规审计服务市场爆发及等保测评机构并购价值评估
- 纤维转盘滤布滤池运行维护技术说明
- 2025至2030中国无烟产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华电集团招聘面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手册
- 2025年机器人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三第一次月考总结主题班会课件
- 参考活动2 善待身边的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七年级下册-苏少版
- 2025年度江苏省档案管理及资料员基础试题库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