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辽宁省阜新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重点项目 1项目概况 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阜新市地处辽宁省西部,辖区内的阜新矿区煤炭开采自 1897年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主要煤种为长焰煤。阜新煤田长 130 公里,宽 8里,矿区面积为 方公里,采煤涉及面积为 600 平方公里。阜新矿务局成立于 1949 年,是全国 512户国有重点企业,国家大二型煤炭企业。建国 50多年来,阜新矿区生产的煤炭已达 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个 多世纪年 的开采,矿区有限的煤炭资源日近枯竭,生产逐渐萎缩,不少矿井经国家批准,相继实施关停破产。全矿下岗放假职工已达 50,000多人 ,占全矿职工总数的 已经影响了本地区的社会稳定。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探索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已是省、市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阜新煤田 第四表土层厚 530 米,基岩风化松散层厚 1040 米。矿区采用露天采剥和井工挖掘的开采方式。历经百年的生产和近 50年来的大规模的开采,在矿区已形成了 23 处排土场,排弃煤矸石上亿吨,占地面积 4,400 公顷 (亩 ),可以复垦治理 的排土场面积2 ,641公顷 (; 矸石风化后形成的尘土严重影响了阜新市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成为困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 2 展的重大问题。 多年来,由于煤炭生产和治理比例失调,排土场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不但污染了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环境,也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复垦整理矿区排土场和矿区废弃地,结合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高新技术的现代化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由此来解决矿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已迫在眉睫。 实施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阜新矿区由于多年的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剥掘土和矸石堆积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良田。市政府和矿务局虽然每年对矸石山、排土场投入资金进行整治,但与浩大的整治工程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另外由于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的工作力度不够,也使整治工作进展缓慢。今年,阜新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务院李岚清副总理关于阜新市经济转型讲话的精神。责成阜新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整理的有关政策,计划用 5年时间,分近、中、远三期对阜 新煤矿区废弃地和排土场,进行复垦整理。 本次项目的土地复垦整理将始终贯彻“ 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方针,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强化生态建设融为一体。 将 项目区内第一期复垦整理的 土地,以建设成为高标准耕地、林地、园地、人 工牧草地和建设用地为目标,把项目区域建成林、田、路、水综合配套,布局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农业区、林场、畜牧场 ,实现项目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通过完成该项土地复垦工作,将为阜新矿区的土 3 地复垦工作实现有序化、规范化和经济转型奠定基础。 现占补平衡,促进农业 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及能源交通建设和城市市区的外延,乡镇企业等工矿用地的增加,致使耕地数量锐减。阜新市每年建设项目和农业结构调整需占用大量耕地,对全市能否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通过该项土地复垦整理,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将矿区的排土场和废弃地进行复垦,对残存的耕地、疏林地进行整理,可增加耕地 顷(和林地 2888亩 ),为建设项目提供了用地空间,使废弃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又调整了矿区产业结构,有利于农 业可持续发展。 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本项目区域内的排土场、矸石山中含有的煤粉、高硫煤矸、深层岩石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极为严重。经测试,排土场、矸石山附近地区环境因子监测值全部超标 (二氧化碳: 立方米 ,二氧化硫 :克 /立方米 ,氮氧化物 :克 /立方米 ),大量的有害气体随风侵入市区和农村 ,对人、畜健康均造成了危害;排土场、矸石山地处高岗,地表植被覆盖度低,在大风的作用下,粉尘弥漫,暗无天日,污染了市区环境;深层矸石所含的镉、砷、汞等重金属元素,在雨水的淋 溶作用下,渗入地下,参与水循环,使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根据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本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为出发点,对阜新矿区 4 排土场的土地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复垦,实现区域内的耕地“占补平衡”。 本项目的实施,将大面积地种草、植树,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回填客土和水利排灌设施,提高土地垦殖率和利用率,保护和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本项目区域的西北侧的细河是阜新地区的主干河流,发源于阜新蒙 古族自治县他本扎兰北山岳地带,流向由北向南,于义县复兴堡汇入大凌河,全长 115 公里,河床宽 200,平均水面宽 10深 最大流量 466立方米 /秒,河身弯曲,河床浅平,河道均由第四系亚砂土、粉砂、砂砾石组成,厚度由 5。河道的沙砾石内含丰富的孔隙水,河床单井出水量为 500 立方米 /日,冲积扇区段单井出水量为 1000立方米 /日。地下水埋藏深度 3几年来,因降水量减少,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阜新细河北部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本项目地处细河南侧,项目区的地下水丰富且 分布均匀,由于新邱、平安、东梁三矿相继停产、报废,沉陷区居民大量搬迁,对地下水的用水量逐年减少 , 本次复垦整理区域的水资源能够保证农业、林业生产的需求。 质有保证 本项目区域在复垦整理时需要大量的客土来进行回填,项目区域东部是医巫闾山的边缘,在 2 公里内有丰富的客土,从近几年城郊农民造地在此地取土的情况看,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据采样 5 化验测定结果,客土为黄土状母质发育的棕壤,其养分含量和质地适于作为耕地和林地的客土。 项目区域内有新义铁路、 101线国道贯穿全境,公路四通八达,区域内分布着各类生产铁路和道路 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 适于土地复垦整理工程建设运输和物资外运。阜锦高速公路竣工后,将使交通更加便利。 在项目区域内有 60 10压等级的供电系统,能满足项目区开发建设和灌排用电的需要。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规程和辽宁省土地评级试行标准,项目区为三级土壤区(全国统一分级)。在废弃地回填客土后,修筑给排水设施,施放基肥,使复垦和整理后的土地适宜农作物、经济林 、果树和牧草的生长。项目区内的排土场、矸石山经数十年的风化其表层已经形成 20量耐旱、耐碱、耐地表高温的草本植物繁衍生长,加速了矸石的风化和表土改良的速度。复垦整理后将选择榆树、速生杨、大扁杏、枣树等来营造用才林、经济林和生态林。 近十多年来,无论是矿区还是项目区域的土地管理部门,对矿区废弃土地的复垦工作具有较多的实际经验,并创造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复垦整理办法。矿区拥有大量的推土、挖掘、运输机械设备和熟 6 练的技术工人 ,基本具备了一支 能按工程设计标准施工的技术骨干队伍。 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几年来,当地矿区部分职工和农民自发地对矿区废弃土地,进行小面积开荒种植经济作物和果树,在经济上有了较高的收入。经济作物和果树的种植,使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程度得到了缓解,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本项目区域内的广大群众对土地的开发复垦有着较高的积极性。社会各界也渴望政府投资对矿区废弃的土地和排土场进行复垦整理,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能给矿区大量下岗的职工有一个就业的机会。 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按照阜新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年 2010年)和阜新垦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规划( 1997年 2010年)的安排,项目区所属地块均为待复垦整理的土地后备资源区和土地复垦整理区。项目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周边水利电力设施和土壤理化性态等各种因素,都能满足土地复垦整理规划的各项要求。项目的实施对贯彻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复垦整理专项规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 2002年 4月 2月,计划对新邱西排土场、高德排土场及工矿废弃地和海州排土场的土地进行复垦整理 ,主要侧重农、林、牧项目 的综合开发。 本项目面积较大、建设标准高,为重点项目。 本项目属矿区废弃土地的复垦 。 7 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范围 序号 名 称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面 积 (公顷) 范 围 1 新邱西排土场 荒地、风化矸石 经 121 46 121 49 北纬 42 02 - 42 04 2 高德排土场 荒地、风化矸石 经 121 42- 121 43 北纬 41 59 - 42 01 3 海州排土场 荒地、风化矸石 经 121 3742 北纬 41 5659 总计 本次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分为 3个子项目 ,主要分布在阜新市区的东南侧 ,详见附图。 项目区域的的土地已经征为国有,不涉及到行政村镇。 本项目区域 顷土地 (亩 )内,可以复垦整理土地面积为 顷 ( 亩 ),总投资 元,单位面积投资 元 /公顷( 3,349元 /亩 )。 项目工期拟订为 2002年 4月至 2003年 12月。 本项目 复垦的总面积 为 ,其中 :、林地 2888亩 ),农业设施、道路 顷 (491 亩 ),其他建设用地 顷 (261 亩 ),710亩 )。 新增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 为土地复垦整理总面 8 积的 项目区建设后将达到如下目标: 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标准的水浇地、人工牧草地和林地; 具有良好的水利灌溉设施,符合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需要; 大面积的固定土壤,防止土地荒漠化,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态,改善区域性的生态环境。 2报告编制依据 本报告编制依据如下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规程: 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本农田保护条例 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新市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规划 地利用年度计划 阜新市土地管理局土地复垦整理可研编制委托书 1011 1012 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 1996) 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 9 1996) 0288 99) 021 89) 50265 97) 1: 2000地形图图式( 7929 1995) 1: 10000地形图图式( 5791 1993) 宁省工程造价信息及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相关基础资料 1:10000标准分幅地形图 1:25000土地利用现状图 3 项目区概况 阜新矿区位于辽宁省西部,东经 121 01 122 56 ,北纬41 41 42 56 。阜新煤田东北自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经新邱、海州、青河门,西南止于义县泥河子,长 130公里,宽 8距沈阳市 180公里。 本次复垦整理项目位于阜新市东南的新邱区、太平区和海州区境内,距市中心约 153个子项 目依次由东北向西南排列。 阜新地区地处辽西剥蚀低山 丘陵区,盆地呈北东 南西带状展布,东南侧为医巫闾山,山脉长 80 余公里,与下辽河平原构成明显 10 的山地 低平原的天然分界线;西北侧为努鲁儿虎山系东支的小松岭山脉。盆地由两侧向中央依次为低山、丘陵、河流阶地。区内地面标高,最高 (老黑山 ),最低 (曹屯北 )。复垦整理区域海拔平均高度为 +240米,矸石山标高为 +275米。 本项目区域地处盆地中,东南侧向中央依次为低山、丘陵,西侧为细河,由于矿区生产,使排土场和矸 石山扩展、沉陷区面积逐年增加和矿区道路的建设,使区域内的地貌在近 30 年内总在发生着变化。 新邱西排土场、高德排土场和海州排土场相对高度在 20土场的平均坡度 45 度,呈阶梯状,分为几个大盘,盘面总体较为平坦,地表夹杂碎石和少量大块矸石。部分盘面由于近几年来无序采掘矸石形成的坑、沟。 阜新地区水系甚少,以细河为主要河流横贯盆地,项目所在地位于细河左侧,水源来自于细河流域的第四系潜水,本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可划分为: 第四系冲 洪积空隙潜水;第四系风化的裂隙水;基岩层( 煤系地层内)含水层空隙水、 裂隙水;古内化(古潜山)裂隙水;辉绿岩裂隙水及于围岩破碎带含水层。 细河河谷第四系冲积层最大厚度 含水层最大厚度 渗透系数 130 米 /日,水质尚好, 为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矿化度小于 /升,适于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 在 12平方公里内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为 4,500 立方米 /日,(其中降水渗入补给 1,850 立方米 /日,地下水径流的流入 2,650 立方米 /日),天然储 11 存量为 1,000 万立方米,调节储量为 450 万立方米。 阜新地区处于中纬度北温带,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风沙 , 主导风向,夏季为偏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降雨量为 550毫米,且多集中在 7、 8、 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 78%,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 1,700毫米。年平均温度为 ,历年日最高气温 ,日最低气温 ,无霜期为 150天,终霜期在 4月下旬,初霜期在10 月初 ,最大冻土深度 。平均日照时间为 2,800 小时,光能总辐射量 130千卡 /平方厘米。 12 13 14 阜新市地处华北、长白和内蒙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以华北、长白植物区系为主,植物成分复杂,种类多。代表植物有油松、辽东栎、槲栎、荆条、酸枣、三裂绣线菊、大叶华北绣线菊、小叶白腊树、花木兰、白羊草和黄背草。 主要植被类型:有油栎林、蒙古栎林、辽东栎林、栓皮栎林、槲树林、杂木林。其中除蒙古栎林的现存面积较大外,其余的各类型的面积现存很少。现有的自然植被主要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 针叶林以人工林为主,树种有油松、红松和落叶松;阔叶林主要包括蒙古栎林、辽东栎林、榆林等 ;伴生的 灌木主要有胡枝子、榛子等。其次是园林群落,栽培果树主要有枣树和大扁杏等。农业植被有水稻、玉米、大豆等。 本区域灌丛是由于森林遭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群落,主要有荆条灌 15 丛、榛子灌丛等。灌丛遭到破坏退化形成灌草丛,主要有白羊草丛、野古草丛、三裂秀线菊灌丛、华北紫丁香灌丛等。其中白羊草丛面积为最大。原生植被由于长期以来遭受人为破坏,已近消失。 项目区内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和矿区生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原有的疏林地已基本消失,现主要分布灌草丛。排土场和矸石山无天然木本植物,目前生长的草本植物有:隐子草、蒺藜、萝摩、飞蓬、 狼尾草。 本项目区内的土壤类型为棕壤土,排土场的土壤为风化煤矸石的土壤基质,粉煤灰土(煤矸石自燃)和大小不一的矸石块。 项目区所在地在历史上发生过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洪灾、低温冷害和水土流失。 细河纵贯煤田中央部分,流向略于煤田走向平行,洪灾主要是每年雨季( 7历史上,细河在 1930年 8月,曾发生过洪水,调查海州水文观测站洪水流量达每秒 2,700 立方米; 1949 年、 1959 年也曾发生过洪水, 1959 年 8 月,调查该站洪水流量为每秒 1,710 立方米; 19609年间的实测资料中,以 1963年度为最大。 1963年 7 月 23 日,海州水文观测站,实测细河的最大流量为每秒 505 立方米,水面宽 134米,最大水深 大和平均流速每秒为 低温天气,据历史记载自 1949年至今, 51年中,阜新地区在春季回暖期和农作物开花授粉期,共发生 4次低温冷害,给农业生产带 16 来一定危害。 此外,伏旱天气平均每四年发生一次,虽然项目所在的区域伏旱危险相对较轻,但仍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一定损失。 本项目区域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春季的沙尘暴和干旱是影响较大 的自然灾害。 项目区地处于中纬度北温带,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节性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有利于植物(农作物)生长。 光照:年太阳辐射量为 130 千卡 /平方厘米,生理辐射为 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 308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62%。 项目所在地太阳辐射较强,日照充足,不但能满足农作物的光照要求,而且还能有充分潜力有待利用。 热量:热量是土地利用的制约因素,主要通过界限温度、积温、无霜期等影响土地利用程度和利用方向。项目区年平均气温 17 极端最高 温度 ,极端最低温度 月平均最高温度为 7月,平均气温为 ,5 月至 9 月平均气温为 ,是作物生长的最佳季节。 有效积温 全区初霜期 10月 4日,终霜期 4月 16日,无霜期 150天。 项目区东侧有细河流经,细河水文地质情况在本文章节 已作说明。本项目区域内的水文地质赋水条件可划分为:第四系冲 洪积孔隙潜水;第四系风化壳的裂隙水;基岩层(煤系地层内)含水层孔隙水、裂隙水;古内化壳裂隙水;辉绿岩裂隙水及围岩破碎带含水层。本项目区域地处细河流域的 河漫滩和阶地地带,地下的第四系 冲洪积层含有丰富的孔隙潜水,潜水埋藏深度 2 4 米,含水层厚度 5 15 米,含水层岩性以粗砂、中砂及砂砾石为主,渗透性较好,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100 200 米 /日。本区域的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在 2米左右,最高水位期在每年的九月份(丰水期),最低水位在每年的四月份(枯水期)。 从总体上来说阜新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开采过量,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但项目所在地的各大矿井相继停产,沉陷区的居民将大量外迁,经当地地下水主管部门的分析,复垦整理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资源能满足经济转型后的农、林、牧和加工业的 用水量。 项目区域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属第四系冲积平原与医巫闾山、大青山丘陵区的交界带。历史上是动植物资源富集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外延,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 18 类和分布区域已经大大减少。 原生林被演变为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次生灌丛。全区林地面积只有 288,000 公顷 (432万亩 ),占阜新地区土地面积的 ,其中主要是人工林。本地区的林地多以水土保持、防护林为主,木材蓄积量很低。 顷 (亩 ),占全区园地面积的 ,适宜北方水果的栽培,如:苹果、山楂、葡萄等。 阜新地区的牧草地面积为 72,578 公顷 ,占本地区的土地总面积的 仅次于朝阳列我省第二。天然草场面积大,可食牧草种类较多,如隐子草、羊草、黄背草等,人工草围栏适种沙打旺、苜蓿草、草木樨等,主要放养绵羊和黄牛,是我省主要的畜牧生产区。 项目所在地在北纬 42地区,野生植物属内蒙古植物区,其数量较少,药用类有甘草、麻黄、百里香、酸枣、紫草、西伯利亚杏、黄芩、莨菪等 12 种;芳香油类有百里香、蒿子(数种)等 8 种;油脂类有苍耳、白蒿、小花鬼针草等 4维类有拂子茅、冰草、蒿子(数种)等 4料类仅有兔毛蒿。除产量太少的种类外,本区域的野生经济植物计约 30余种。 野生动物资源和淡水生物资源对本项目的利用和影响甚小,故不作赘述。 阜新市 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 元,工农业总产值(不变价) 食产量 业总产值 民人均纯收入 2109 元。 项目所在的新邱区和海州区因矿产企业的破产和停产,其土地 19 使用权由矿务局转为地方政府管理,排土场和废弃地未经复垦,目前尚有的居民开荒地和零星的树 木无法确保农、林作物的收益,所以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状况难以用量化表示。 本项目区域内的土地基本上是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在废弃的工矿用地中有当地职工和城镇居民自发开荒的土地。项目区域内有不少矿井已经停产和关闭,排土场的土地权属转入地方政府管理,因关停的矿井与目前还在生产的矿井交叉存在,相当面积的土地地类和权属还需重新确认。 本项目所在区域原属阜新煤矿的一个组成部分,现有的给排水系统是围饶着矿区生产和生活、建 设而规划的。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要对该系统进行因地制宜地改造和利用。 通状况 项目所在区域交通是极为方便利,由于矿区生产的特点,区域内的铁路和生产运输道路交织成网,周边有乡级道路与公路相连,新义铁路由北往南纵贯复垦区域。项目区域原有排土铁路虽已拆除,但生产道路依然完好。 本项目区域内没有成规模的林网和林带建设 ,区域内原有的植被和生态环境被矿区生产严重破坏 ,在排土场基本上无灌木和乔木植物 20 生长(见图片:邱西排土 德排土 州排土 3);矿区废弃地上未被毁坏的树林依稀存在,但已形成不了林网和林带。 电力供应是矿区生产的保障,虽然区域内不少矿井已经倒闭停产,但在本项目区域内的供电设施完整,供电系统仍然运行。区域内660全能满足土地复垦项目的用电需求。 近年来,阜新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 阜新市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规划,在项目区周边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增加了林地和牧草地的面积,涵养了水源,同时使修建了部分水利工程设施,使区域生态有了 一定的改善。但是 多年来,矿区煤炭生产和环境治理存在着比例失调,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进度,远不及煤炭生产破坏生态环境的速度。排土场释放的有害气体、重金属淋溶后渗入地下水、煤粉尘在空中的悬浮严重污染项目区域的水质、大气等状况,已经直接威胁到居民的生存安全和影响了地区的社会稳定。由于资金短缺,矿区和政府有关部门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 举步维艰。 4项目分析 根据阜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年 2010 年)规定,规划 21 期内,确保耕地总量动 态平衡,现有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用地布局和结构要改善;非农业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后备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土地整理全面展开,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本项目区规定的任务、目标,既增加耕地数量和质量,又合理调整用地布局和结构,使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和实现集约经营。 阜新市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专项规划规定,到 2010 年复垦整理宜农宜林土地后备资源 119,顷 ,其中开发耕地 8,700 公顷 ,开发园地 23,736 公顷,开发林地 顷,本项目区为实施专项规划的主要区域之一。本次可行性研究规划方向为农业用地、林地,符合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考虑到阜新市土地后备资源可持续性开发的原则,本项目的实际复垦土地面积 顷 ,为全市土地复垦整理规划的 规对项目区的要求 本项目区按照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其它法律、法规对项目区的规定,其基础条件、建设规模、净增耕地面积比例满足要求,具备土地复垦的条件。 地潜力分析 本次复垦土地新增耕地面积 (旱地) 24086亩 ),其中 6021亩 )规划种植粮食 ;2409亩 )规 22 划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 ; 15656亩 )规划种植牧草。 在阜新地区新复垦的水浇耕地种植玉米通常要三年才能达到正常产量 (第一年为 120 公斤 /亩 ,第二年为 200 公斤 /亩 ,第三年为 250公斤 /亩 ) 。但因为矿区排土场新复垦土地的耕作层中,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侵蚀度大, 土质较瘠薄,在复垦后的规划年度里,要逐年加大农田管理,其措施为: 工程措施:完善田间水土保持工程、水利工程、实行集约化耕作。 生物措施:改进耕作制,实行草田轮作,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在阜新地区种植草木樨后土壤中养分含量:全氮增加32全磷增加 11有机质增加 41增施有机肥,逐年增加有机质的含量以提高单位产量。 科技措施:原子辐射、复合肥料、可降解地膜的应用。 三项措施的实施将在 3年后能使复垦土地的每亩(旱田)粮食单产可达 240 分析 本次将耕作层较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耕地规划为菜地,如能增加种植科技含量,选择优良的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种类,在近期内就能有较好的收益 (亩产值能达 5000元 ,收益近 2500亩 )。 根据阜新地区的传统产业和当前矿区经济转型的需要 ,本项目中将 顷 (15656 亩 )耕地规划种植紫花苜蓿 ,为项目区域中的畜牧业提供良好的饲料,同时也能增加土壤内的有机质含量,加速新 23 复垦后耕地的改良。 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种豆科牧草,被称为牧草之王 。苜 蓿中以紫花苜蓿种植最为常见,其适应性强、生长快、抗干旱、耐积涝,零度以下严寒和 55度以上高温条件仍能正常生长。全年生长期为 250,一年可收割 8。当年种植亩产鲜草4000 公斤以上,一年后亩产可达 公斤。紫花苜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营养价值相当于豆类作物。据测定:紫花苜蓿含粗蛋白质 粗脂肪 钙 磷 铁 每公斤鲜草含胡萝卜素 其产量和营养均远远超过目前阜新地区的白羊草、黄背草、鸡眼草。 紫花苜蓿是目前牛、猪、羊、鸡 、兔特别爱吃的草类饲料,种植一亩紫花苜蓿可饲喂育肥 10 头牛或 20头猪或 100只羊,其育肥比喂普通粮食饲料提高 20%可节约粮食 50%。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发展饲料饲草业,是 阜新市 优化农业结构和畜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加快畜牧业的全面发展,大力推广以草代粮, 在复垦后的土地上种植牧草,对促进牧草产业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项目中复垦为林地的面积 2888亩 ),其中 866亩 )规划为林木苗圃 ,为全项目区提供更新的苗木。 本项目区域中的林地栽种的乔、灌木主要作用是水土保持,农田防护,其次才是经济用材。对树木的种类做到乔、灌、草相结合,把 24 覆被率提高至 60%。在栽种林木的 5 年内将采取休养生息 ,这对本区域的生态平衡、木材的蓄积量和今后的经济用材以及林木业深加工具有很大的潜力。对平缓地带的苗圃地采取与农地同样的三项措施,发展苗木培育基地,采用高新技术培育适宜辽西生长的树种,并使其产业化,不但能调整区域经济结构, 使林木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而且使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 阜新矿区自 1897年开采以来,“ 开价”和征用了大量农田用于煤矿开采建设。百多年来,各个时期的煤矿业主采掘主导思想不一,尤其是日伪时期的掠夺性的开采,导致了矿区规划无序。解放后,人民政府的矿业主管部门对矿区的规划几经修订,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完全实施和落实。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限制,煤矿使用的土地特点是点多线长、城乡交错,生产区和生活区混杂,土地利用率低。采矿所形成的排土场和矸石山穿插在生产区和生活区,部分沉陷区和排土场重叠。从本项目区域内的排土场和废弃地的土质情况看,排土场的地表为剥离土层、泥质页岩、沙岩和含煤页岩组成。废弃地内有当地居民垦殖 的农地,土质为棕壤。 项目区域内的排土场的复垦,重点要考虑的是页岩和沙岩风化的程度以及是否有充足的水资源。停止排矸土年限在 15 年以上,煤岩基本风化和自燃已结束的属第一类型区;停止排矸土 8,煤岩风化不完全,自燃已基本结束的属第二类型区;停止排矸不足 8年属第三类型区。本项目中的新邱西排土场、高德排土场和海州排土场属 25 第一类型 ,此类排土场地势平坦的土地可以复垦成耕地栽种紫花苜蓿、玉米、大豆和苗木,坡度较大的土地可用于营造用才林、经济林、生态林。经调查,项目区域内适宜栽种的树种有榆树、速生杨树、大扁杏树和 枣树。第二类型区的土地,可栽种棉槐或沙棘,平坦的地块可作工业场地。第三类型区的土地主要用于烧砖等。 项目区域的土地为低山、丘陵、河流阶地。排土场相对高度在20目区内的地形为坡地,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地形条件特殊,施工环境较差,平整土地的工程量相对增加。投资收益的时间相对较长,复垦的土地要在区域内生产环境得到改善后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项目区域内排土场和矸石山风化的土质中粉沙岩、砾石比例较大,水土保持性差;剥离和 挖掘出的表土母质中有机质含量太少,土壤脊薄。因此在复垦的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以减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因素。 废弃地复垦后,需要有完善的排灌系统,才能确保复垦区农作物的生长。排土场是在平地及缓坡上堆积而成,平均高度为 30 米。排土场的土地复垦利用,同样需要有充足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灌溉条件。在本地区如果全部采用钻探深井来解决灌溉水源,建设全新的农田排灌沟渠成本过高,限制了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利用矿井常年排出的 26 地下水,截留地表水,改造原有的排灌设施,适当地钻探深井提取地下水,降 低农、林业生产成本是本项目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项目区域的土地是煤矿排土场和矿区废弃地,地形较为复杂。在复垦整理的过程中,将因地制宜地规划种植面积和经营规模,以利于机械化作业和集约管理。 本项目复垦的田块要求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耕地单元面积基本上按 4 公顷( 45)设计,林地单元面积基本上按 8120计。 在复垦整理后 ,必需按设计单元面积承包给经营者 ,否则分割面积过小,有可能达不到原设计耕作技术要求 ,难以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管理。 : 本项目所属的 3 个子项目是根据矸土停排时间而定的。 3 个子项目分布在整个矿区尚需等待开发的区域内,子项目的周边仍有矿井在生产、排土、运输,这样的区位条件对本项目的实施带来了困难,增加了施工建设费用,将给本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 本项目复垦资金主要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土地复垦和水利排灌设施建设资金,但在区域外围的基础建设所发生的资金仍需市、区两级筹措。 阜新煤矿矿区有限的煤炭资源日近枯竭,生产逐渐萎缩,不少矿井相继实施关停破产,全矿下岗放假职工已达五成。探索 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确保社会的稳定已是省、市各级政府当前重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复垦整理矿区排 27 土场、 废弃地,结合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高新技术的现代化农业、林业和畜牧业,解决矿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深得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当地居民支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矿区的排土场和废弃地进行复垦,并表示复垦的过程中不计较个人已投入过的物化劳动。市、区政府各部门和矿务局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积极为矿区的土地复垦整理做好服务,显示了强大 的公众参与热情,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本项目规划的原则:整体规划中首先考虑在汛期行洪、坡地水土流失和阜新地区的低温灾害的预防;在规划中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对原有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植被和设施要加以保护;在规划设计中对区内生态环境建设费用在资金概算中要列入专项;本次土地复垦后将作为下岗职工股权集中后进行规模经营,新开发的项目区内的土地分布格局,要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期相兼顾 本期规划 复垦土地 ,仅为全矿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面积的 。符合区域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远近兼顾 ,持续开发方针,属近期复垦的地块 ;本项目复垦的排土场在规划中侧重于对全矿区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兼顾了二期的复垦整理的需求,同时也给第二期的复垦整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考虑到坡地在雨季的侵蚀 ,本次项目在 28 在规划中将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工程设施建设,为今后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区域性的水土流失提供了防护设施。 本项目的规划以现代农 业、林业、畜牧业主导产业为基础,顷矿区排土场和废弃地 ,复垦为农、林、牧、建设用地和水面。为矿区的经济转型的探索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了机遇;为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具体的保障措施;本项目的具体实施,能调整项目所在地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复垦后区域内形成了完善的农林业的基础设施 ,形成高质量的农田、林地,使土地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营造成片的生态林、防护林和大面积的牧草栽种,防止了水土流失,控制了沙尘源,改善了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了统一。 本项目以投入产出的效益来确定规划设计标准 ;以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允许来确定复垦规模 ;根据土壤适宜性来确定栽种的物种。 即:在规划设计中,对原矿区的给排水、供电、道路等生产设施要加以改造利用,以降低本项目的建设成本;本次规划设计范围并不完全按矿务局提供排土场和废弃地的范围来确定,而是根据地面自然条件和项目所需的土地面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来确定复垦建设规模;由于矿区生产原因本项目区域的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有别与阜新地区普遍的规律,在选择栽种物种时初期以耐旱易活的植物作为首选,在营造出一定的生态环境后,再引进新 品种。 29 项目区域原有的水利工程和农电、道路等配套设施 ,为项目的土地复垦创造了便利条件;本项目中的场地平整,客土回填,农田作业道路和农用电网架设,农田中常见的沟、渠、涵、闸等水利工程建设都属成熟的工程技术,在工程技术上是可行的。项目区域的自然条件、土壤、气候等状况适宜工程施工所要求的标准。 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新市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规划 (1997 新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新经 济转型矿区排土场沉陷区土地复垦整理方案。 土 资 源 部 颁 的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标 准 ( 1011相关行业标准、技术规范。 以发展农、林、牧业来促进矿产资源萎缩矿区经济转型为主要目标,同时大面积地治理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原有耕地质量;通过土地复垦,全面完善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改善农业、林业生产条件和农田、林地生态环境;把项目区建成农、林、牧互相依托有机结合,基础设施完备,整体功能较强的土 地整理综合示范区。为农、林、牧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实现阜新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矿产资源萎缩矿区的经济改型探索发展的新路。 项目区土地复垦总面积 过项目实施,增加耕地 30 顷,林地 顷。新增林地面积占复垦面积的 本项目的排土场,相对平均坡度 45 ,呈阶梯状,排土场的土地复垦,主要工程量是排土场内的矸石土方倒运和盘面基 土的平整。在利用排土场内的矸石土填平坑凹后,再回填外部客土以保证复垦后耕作层内的有机质含量 。耕地平整要求总体高差在 30公分以内。单元田块内部高差不超过 3 公分, 因本项目区域的春季降雨量不足 70毫米,复垦的耕作土层须厚于 40 公分;对排土场平整的盘面,在地表层推平后,回填 40 公分客土。对项目区内少量的居民开荒地,在土地复垦时可先剥离表土 ,利用附近高处生土和排土场的风化矸土作为基土,回填到设计高度,再用剥离的表土覆盖,保证整理后的土壤耕作层不受破坏。 本项目区域复垦后的耕地 ,灌溉水 源以地表水、矿井排水为主,以新打深井为辅,设计灌溉保证率为 75;按土质渗水状况分别设计不同质地的排灌沟渠;提水泵站的防洪标准按 20 年一遇设计,永久性建筑物设工程计等级为 5 级 。地势教高的地块 ,利用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依靠二级提水引水上山,进行灌溉。 地表水取之于 新邱西排土场于家沟和海州排土场官山沟附近的天然冲沟地段 修建的截水沟和贮水方塘。 地下水源主要利用附近深层矿井常年排出的地下水。 31 为方便农业生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耕地的道路规划为分支道和田间道两级,支道和田间路采用砂石 路面,生产路利用生土夯实。支道路面宽 5米,田间道路面宽 4米,生产路路面宽 2米。 林地的规划道路按林业标准设计 , 在利用原有的矿区生产的道路和拆迁的生产铁路的路基上,将林业生产道按支道设计,道路面宽5米 ,路面为砂石。林间作业道宽度为 3米。 本项目区域内 60上的供电系统,在本次复垦项目实施中不作调整。 10供电线路要作重新布设,使每一个农、林、牧业生产区和产品加工区都有足够容量的动力电源。 由矿务局提供 的本项目排土场的占地面积为 地形、道路、原矿区和基础设施影响复垦面积等诸多原因,实际规划复垦面积为 28436亩 ),所占比例为 表 5项目实际复垦整理规划面积统计表 序号 复 垦 整 理 区 名 称 占 地 面 积 (公顷 ) 实际复垦面积(公顷 ) 所占比例 (%) 1 新邱西部排土场复垦区 高德排土场复垦区 海州排土场复垦区 32 合计 围及说明 新邱西排土场的东、南侧是医巫闾山的边缘,西邻新义铁路,北临新邱露天煤矿采掘坑 ,规划总面积 顷 (7, )。新邱排土场的弃土和矸石主要来自于新邱露天煤矿,由于新邱露天煤矿已破产,排土场已经报废,停止排矸土在 15 年以上,自燃结束,排土场的大部分表层煤矸石已风化为一定深度的土壤基质,不少地块被东三合屯的 百姓垦荒种田。 本复垦区域地势为阶梯状,矸石、土壤排放相对集中,盘面较平坦。区内原排土作业铁路由东往西横贯而过,复垦施工条件较为优越。 基于排土场土质中风化后的粉砂岩、砾岩和煤页岩成分较大,土体松散,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民用建筑工程调研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艺术学院《自动控制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前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公共部门会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水处理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生物可降解塑料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文创产品设计赏析
- 2024年电子涂料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沈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句排序语句补写补偿练含解析
- 物业公司保安巡逻岗巡查记录表(完整版)
- 2025年全国保密知识竞赛经典试题库及答案(共250题)
- 2025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限公司招聘495名毕业生四(高等职业院校)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AI+Agent应用研究报告
- 品管圈PDCA获奖案例提高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的正确率
- 痛风诊疗规范2023版课件
- 中建中建滑模施工方案范本
- 【MOOC】颈肩腰腿痛中医防治-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法国师范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