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文化建设概述_第1页
杏林文化建设概述_第2页
杏林文化建设概述_第3页
杏林文化建设概述_第4页
杏林文化建设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杏林文化建设概述一、杏林文化建设的背景历代医家以位列“杏林中人 ”为荣、医著以 “杏林医案” 为藏、医技以“杏林圣手”为赞、医德以“ 杏林春暖”为誉、医道以“杏林养生”为崇。但要问及杏林所表达的内涵,一般来说,大家只能从杏林文化的代表人物董奉隐居庐山,施医济世,为人治病不收钱物,病愈者只需种植杏树作为回报所表现的崇高医德这一点来认识。再深入下去,大多感到茫然。纵然民间流传着许多杏林的传说、董奉的故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繁荣,杏林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越来越会被浩如烟海的信息和知识所掩盖,仿佛只留下一个单纯的符号而存在,人们难以从这一文化的整体内涵去认识。中医以“杏林 ”为符号延 续至今, 这是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医学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特殊语言,杏林文化是以庐山杏林园为物化象征形式,表达出对医学理念和道德规范的倡行,是 1800 年来维系中医药学薪火相传的一根纽带。世纪之初,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在 21 世纪的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首先基于的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而中医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是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文化建设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副主席在澳大利亚出席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指出: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杏林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开宗,其 发源地在江西、在九江,是一张不可复制的文化名片,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文化源头和厚重的软实力。正如国医大师陆广莘所言:“抢救、挖掘、整理、研究杏林文化,单从学术的角度来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同时又是必须要做的事,而且时不我待,迫在眉睫。 ”二、杏林文化建设的进程2003 年冯模健先生到 九 江 检 查 工 作 ,经 时 任 九 江 市 亚 健 康 保 健中 心 主 任 陈 辉 同 志 介 绍 ,接 触 到 对 董 奉 杏 林 有 一 定 的 研 究 的 原 九 江医 专 中 医 教 研 室 主 任 刘 俊 楠 老 师 ,一 番 商 议 之 后 ,提 出 共 同 挖 掘 和弘 扬 杏 林 文 化 ,并 在 杏 林 文 化 发 源 地 的 庐 山 建 立 一 个 亚 健 康 调 理 中心 的 设 想 。但 后 来 由 于 忙 于 事 务 ,也 就 搁 置 下 来 了 。2007 年 11 月,冯模健董事长出差到北京国家卫生部教育司办事,无意间发现一张旧的中国中医药报上登了一篇王国强副部长在金秋明月映杏林专家座谈会的讲话,就向接待他的卫生部领导们询问有关杏林的问题。得到的回答是古代有一个医生看病不收钱,重病愈者植杏5 棵,轻病愈者植杏 1 棵,数年下来郁郁成林,后来就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满等成语来赞誉德艺双馨的医家。冯模健先生就如数家珍地将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隐居庐山,施医济世,开辟杏林园的原委及相关故事娓娓道来,满 座恍然大悟。在京期间, 冯模健先生听说多个省、市都在申办以杏林为主题的会议,于是动了申办杏林会议的念头。2008 年 2 月,经过几次往返北京奔走游说,冯模健先生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和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同意担任会议的主办单位。冯模健先生满怀着喜悦揣上述两个机构签发的关于同意作为首届东方自然医学与杏林养生庐山会议主办单位之一的承诺函,直接在九江下车,与相关人员汇合商议之后,开始了与会议资源对接地和会议主题杏林文化发源地九江、庐山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工作。在原九江市委书记陈绍诠、原九江市市长周仰文、原庐山垦殖场党委书记王耀洲等老同志的陪同下,冯模健先生一行拜访九江市政府,吴锦萍副市长予以了热情的接待,对召开会议、弘扬杏林文化表示赞赏和支持。吴副市长表示由于主办单位均是国际组织,加上 2008 年是北京奥运年,涉外安保工作异常敏感,以市府的名义参与联合主办不合适,如果主办单位是国内的权威学术机构,则事情会容易推进。在获悉市政府的明确态度后,冯模健先生没有放弃通过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来弘扬杏林文化的初衷。一方面,组织力量抓紧开展对杏林文化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另一方面,带着杏林文化研究的初步成果几度上北京向各相关权威学术机构申办会议。2008 年 11 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同意担任会议的主办单位并签署了关于委托承办“首届全国中医药养生庐山论坛”的函。 2009 年 1 月 20 日正式 签发了关于召开首届全国中医药养生庐山论坛的通知,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江西省亚健康保健中心承办。会议筹备期间,秘书处分别向江西省及九江市有关部门作出了报告。会议筹备得到了热心传统文化的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在与冯模健秘书长、 陈辉主任商议设计方案后,江西景诚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禹廷接受了委托在景德镇负责制作会议纪念品“董奉杏林春暖雕塑” ,九江天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邦社承担了在庐山含鄱口天合谷景区建立“杏林文化纪 念园” 的重任。2009 年 6 月 6 日至 7 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 30 周年会庆在北京隆重举行,由庐山杏林论坛秘书处编撰的宣传册中医杏林文化策源地庐山作为会议资料发放给全体与会代表,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2009 年 9 月 15 日,在庐山含鄱口天合谷隆重举行了“中华杏林文化纪念园暨杏林始祖医仙董奉雕塑”揭幕仪式。出席揭幕式有来自中华中医药学会的领导专家、江西省、九江市、星子 县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及新闻媒体朋友 100 多人。大家凭吊先贤,彰显医仙功德。同时,对论坛秘书处所做的创举予以了高度评价。2009 年 9 月 16 日至 18 日,首届全国中医药养生庐山(杏林)论坛在九江星子隆重召开。出席会议活动的有全国人大常委、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振鹏同志,时任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陈安众同志,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曹正逵同志,九江市市长曾庆红同志、人大副主任王际民同志、余修炎同志、副市长李伟同志、政 协副主席魏改生同志、九江学院副书记熊才水同志、江西省中医管理局局长程兆盛同志、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熊墨年同志、星子县县委书记潘熙宁同志、国家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的钱超尘教授、王琦教授、温长路教授、孙光荣教授以及来自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山东、河南、宁夏、浙江、江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 18 所医药科研院校、35 家中医院、9 家中医药养生保健企业共200 余人。会议举行了专题学术报告会,曹正逵副秘书长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向星子县授予“中医杏林文化 发源地” 的牌匾,会 议通过了全国中医养养生庐山论坛宣言,编辑出版了杏林文化论文集,举行了杏林始祖医仙董奉追思纪念活动。曾庆红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为与会领导、专家、学者举 行隆重的欢迎午宴并就杏林文化的建设和产业开发作出了重要指示。星子县人民政府对会议予以了相关的支持,会后向秘书处提供了象征性的筹备经费补助。健康报、 中国中医药报、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江西日报、 九江日报、江西 电视台、九江电视台、香港 大公 报、 江西卫生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浔 阳晚报、 奥神传媒、 生活 365、大江网等 15 家新闻媒体对会议和杏林文化进行了会前、会中会后的系列报道, “杏林”一时成为专业媒体和业界使用频率的词汇,首届全国中医药养生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结束后,论坛秘书处着手调研,于 2009 年 11 月 8 日向九江市政府呈报来九江市杏林文化建设与产业开发企划书,同时提交了关于举办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会议暨(第二届)庐山杏林论坛的报告及方案。2009 年 12 月 7 日,九江市政府签发了关于同意担任“ 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会议暨庐山杏林论坛”主办单位之一的回复函,同日,星子 县政府签发了关于同意担任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会议暨庐山杏林论坛协办单位的函,2009 年 12 月 30 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签发了关于同意作为“ 全国中医 药文化建 设会议暨庐山杏林论坛 ”主办单位之一的复函。2010 年 7 月 20 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签发了关于召开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会议暨庐山杏林论坛的通知。在这期间,论坛秘书长冯模健先生潜心研究杏林文化,完成了杏林文化研究丛书之杏林文化和建安神医董奉传奇及的编著工作,丛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发行, 2010 年 10 月 28 日,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举行了“ 全国中医 药文化建设会议暨庐 山杏林论坛新闻发布会及杏林文化研究丛书首发式”。出席发布会的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同志、九江市副市长吴锦萍同志、国医大师陆广莘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张瑞祥同志等领导、专家和学者,以及首都各界媒体代表 100 多人。2010 年 11 月 26 日至 28 日,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会议暨(第二届)庐山杏林论坛在九江星子隆重举行。出席会议活动的有全国人大常委、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振鹏同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谢阳谷、九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锦萍、江西省中医管理局局长程兆盛、江西省文化厅副厅长曹国庆、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何晓晖、 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述勤、星子县县委书记潘熙宁和星子县县长刘超等同志以及分别来自北京、天津、江苏、河南、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甘肃、安徽、山东、吉林、广东、江西及香港特别行政区 16 个省、市、区的 200 余名代表。会议期间,国医大师陆广莘、全国人大常委、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振鹏同志、国家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委员会专家、江西中医学院教授蒋力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黄明达教授分别作了主题学术报告。会议还就杏林文化建设与产业开发举行了专门的研讨会。会议对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予以了表彰,举办了“杏林春暖主 题 歌舞晚会” ,代表 们在国医大师陆广莘的率领下前往庐山杏林文化纪念园举行了医仙董奉的追思祭拜活动,发表了倡导医德、医风的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会议庐山宣言。共计国内外 40 余家新闻媒体和学术期刊对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会议暨(第二届)庐山杏林论坛进行了系列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家庭中医药杂志全年刊载杏林文化系列故事。随着杏林文化挖掘、研究的深入以及两届会议的成功没能够举办,杏林文化以及杏林文化发源地九江庐山的认知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会议暨(第二届)庐山杏林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庐山管理局为会议举办的杏林文化纪念园追思祭拜活动提供了方便,星子县人民政府予以了一定数量筹备经费的补助。打造庐山杏林论坛国际品牌地位,进而为推动打造庐山世界级人文圣山、九江文化强市、江西文化强省的条件基本成熟。提升论坛的组织地位,是达到上述目标、构建以杏林文化为软实力引领系列产业发展的关键。 为此,2010 年 12 月 13 日庐山杏林论坛秘书长冯模健一行就如何强势推出第三届庐山杏林论坛、进行中医药文化阵地建设以及文化与产业对接等课题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十六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秘书处 在广泛征得社科界、文化界、学术界、卫生界和新闻界有关专家的意见并达成共识,建议第三届庐山杏林论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西省人民政府和九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秘书处首先向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交了征询方案。在得到基本认可、作出了前期铺垫之后, 2011 年 5 月 11 日,向九江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举办第三届庐山杏林论坛方案(送审稿),请求按程序申办会议。同时,由冯模健秘书长撰写的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金钥匙被误读的中医要用文化来诠释已经完成,由冯模健、黄明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