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镇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_第1页
永和镇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_第2页
永和镇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_第3页
永和镇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_第4页
永和镇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和镇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一、农业发展现状我们永和镇位于上虞市边缘,地处四明山麓,与余姚市交界,距市区百官只有 20 公里。全镇 27 个行政村,5403 户,16692 人,有男女正半劳动力 9180 个,耕地面积 17215 亩,山林面积 17589 亩,是一个人均亩田亩山的半山区小镇,由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工业经济基础差,特别是规模企业缺少,发展缓慢,属全市经济欠发达乡镇之一。农业是本镇的传统优势产业,镇党委政府把抓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始终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本着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优势,合理调整种养结构,积极创办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探索农业种养适度规模经营,建设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逐步实现我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化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主要表现在:种养结构调整面积日益扩大按照“跳出粮食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的工作思路,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加快种养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切实转变职能,引导农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彻底破除“以粮为纲”观念,做到不限比例、不下任务、不定指标调结构。经过几年发展,我镇的种养结构规模化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四大基地。1、水产养殖基地。截止今年 8 月底,全镇已累计发展特种水产养殖面积 1820 亩,其中百亩以上大户为 4 户,最大的店前村谢建华面积达到 770 亩,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巴西雕、白虾、河钥蟹、蚌珠及中高档鱼类等 10 多个品种。2、畜禽养殖基地。畜禽养殖是我镇的一大传统优势行业,特别是江春三黄鸡、浙江东大白鹅、三元猪在余姚、慈溪等地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全镇累计存栏各类畜禽 40 万羽,年出栏达到 150 万羽,并涌现了一大批养殖大户,共 41 户,其中:浙东大白鹅被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列为七个示范小区候选名单之一。3、瓜果蔬菜基地。全镇累计面积达到 4143 亩,占总面积的26%,其中:大棚面积 40 亩,瓜果类 1461 亩。4、名特优经济林。全镇累计面积达到 3682 亩,其中:名茶380 亩,笋竹两用林 1500 亩,雷竹 302 亩,各种水果类 1500 亩。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通过近几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田建设工程,累计投入资金 700 余万元,新建机埠 10 座,引水渡横和桥梁各一座,机耕路 33 公里,灌溉渠 30 公里,排水渠七公里,平整土地 2500 亩,疏浚河道 10 公里,所有这些为我镇的农业务经济和防御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农业龙头企业正在起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镇的农业龙头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审批注册的 2 家,目前正朝着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方向发展。二、存在问题从我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看,特出的主要问题是:结构调整主体意识不强。种养结构调整、效益农业发展主体意识不够强,观念陈旧,思想僵化,停留在小而散,敢冒风险的较少。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本镇地处四明湖下流,地势低洼,容易受内涝,对种养结构调整带来了局限性;二是群众的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三是工业经济不发达,劳动力求业门路少,导致农民恋土观念强,土地流转困难重重,形不成规模。基础设施投入后劲不足。尽管全镇大部分村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了改善,但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相差很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感到后劲不足。一是上级有关部门对本镇的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少;二是乡镇财政历年来可以说是赤字财政,对各村的扶持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三是全镇 27 个村有 60%的村是收不低支,连正常的日常支出都难以保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步子不快。农业龙头企业的崛起和发展,是建立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先进性和生命力量不言而喻的,但从我镇近几年发展龙头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发展步子不快,效益难以凸现。一是企业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够强。二是没有与农户有固定的订单合同,盲目办厂,原材料供应不足。三是开拓市场力度不够大,对市场预测不足,缺乏现代营销方式的意识和方法等。三、对策和措施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思想的障碍是最大的障碍,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观念一变天地宽,我们必须用工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新理念,来实践新形势下的农业生产,确定“跳出粮食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 ”的工作思路,促使传统增量型农业向现代效益型农业转变。一要宣传发动。要利用各种会议、农技信息网及黑板报等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农业产业化的意义,让农民了解什么是农业产业化,怎样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树立“只有规模化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 ”,“只有减少粮食,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等新观念。转变农民观念,并通过学习培训,让农民了解农村经济的新理念、新知识,转变农民自身存在的消极保守观念,破除因循守旧、怕冒风险、安于现状的小农意识,改变习惯与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种植习惯,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现状,转化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和依赖政策等、靠、要的思想,使农民认识到是效益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二是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能搞、不敢搞、不愿搞的种种顾虑,镇政府将树好一个样板,创办一个农业产业化的示范点,用示范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要选择一批种养殖大户,让他们在全镇性会议和科技培训上现身说法。用身边的典型来引导人、渲染人、鼓舞人。还要加强对典型的宣传报道,让永和的农业产业化典型在电台上有声、报纸上有名、电视中有形,外树形象,内鼓人心。三是外出考察。要带领一些农户到周边县市去参观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水平。了解别人在干什么、怎么干,进一步开阔眼界,开拓思路,着力解决农民不愿干、不会干、不去干的问题。重视推广,加强培训,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发展效益农业必须要有科技支撑。农产品档次低、成本高,归根结底是科技含量不高,必须加强科技的先导作用和支持作用,提高科技成果的作用率和贡献率。一是要不断提高各类科技人员的素质。要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切实重视对科技人员知识更新,为科技人员提供一定时间和经费,进行知识更新的培训,制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再教育的计划,使其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应用能力。二是要积极推行“科技兴村计划”,要以院校、农函大等为阵地,抓好镇村干部、农技人员及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通过实施“ 绿色证书”工程,重点突出实用技术培训,特别是对种养殖业大户重点开展有特色和常规性的农技知识培训。三是重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以促使品种有新的突破,实用技术推广有新的进展,耕作制度创新有机关报模式,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四是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尤其是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广的农业技术项目,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以点带面,并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切实增强农民致富信念。提供社会化服务,是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科技为依托,以协会组织为纽带,以农民互助服务为补充,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网络。着重抓好三大服务,一是领导服务,继续实行党政人大班子成员联基地、联专业村、联场制度;每位机关干部开展挂钩一个效益农业农来示范户,培育一个效益农业典型户活动,并列入年终考核。同时把产业结构调整列入村支部年终“双争”目标考核内容。改变政府过去抓面积、抓季节、抓环节的做法,把工作调整到 “产前抓种苗,产中抓成本,产后抓市场”上来。二是技术服务。农技人员即要引进新品种,又要送科技下乡,送知识到户,既要懂粮棉油,更要懂新情况,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指导,认真落实农技人员联系一个专业村,培育一个示范户,主攻一个新品种,解决一个技术难题的“四个一”制度,要求每位农技人员每年引进有推广价值的新品种 3-5 只。三是信息服务,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经常为农户提供国家的有关农业政策,农产品市场行情和流通状况等信息,不断发展贩销大户,2003 年新发展贩销大户 5 户,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扶持龙头,扩大规模,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要确保农产品总量的前提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使农民的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价格,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业生产规模小等问题,走宵业产业化经营是必由之路。一要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农业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等功能,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在资金信贷、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用地、电、水等方面给予优惠,镇政府决定安排一定的资金,对引资、办厂有功之人给予奖励,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向规模化方向有新发展,2003 年争取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1-2 家,并按照“民有、民管、民享”的原则,成立 1-2 家农业专业组织,进一步提高农业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二要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现代农业是规模农业、效益农业,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有一定的效益,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发挥本地的土地优势,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使种养大户、购销大户、服务大户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三要大力发展名特优产品,2003 年重点围绕茶叶改名、水果改良、蔬菜改季的目标,开发名特优茶园 300 亩(青贤岭、三村等),建立一个医药用材基地面积 400 亩,并使全镇形成 1-2 个在全市叫得响的农副产品。并按照省政府提出建设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使我镇的江春黄鸡、浙东大白鹅、水产养殖的块状进一步扩大。突出重点,镇村并进,积极夯实农业基础。加大农业投入是提高农业发展层次,加快农业向标准化、设施化发展的有效手段。要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以设施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设施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