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法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骨代谢的影响_第1页
活血法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骨代谢的影响_第2页
活血法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骨代谢的影响_第3页
活血法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骨代谢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血法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骨代谢的影响疏松证可能通过影响患者内分泌,减慢了骨转移速度,减慢了骨量的丢失,从而改善了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情况。二、 PINPPINP 是反映骨形成的特异而敏感的指标76。骨转换标志物的测定不仅可了解骨谢状况、识别高骨转换而致骨量丢失导致 0P 发生的风险,同时可监测 0P 治疗反应77。为预肪及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有关骨转换的生化指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PINP 和 PICP 分别为 I 型前胶原氨基端和羧基端伸展肽,是成骨细胞合成并出前胶原纤维的细胞外分解产物,其在血循环中的含量主要反映 I 型胶原的合成速率及骨转换情况,升髙提示 I 型胶原合成速率加快,骨转换活跃。I 型胶原是唯一存在于骨与软骨中的胶原类型,占骨基质 90%以上一些作者7879认为,PICP 是诊断质疏松症较敏感的生化指标。但近来研究881显示,与BGP 和 PICP 相比,PINP 是新骨形成更为特异和敏感的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骨痛组及非重力骨折组 PINP 均明显高于同龄健康者,在此 2 组中,取年龄55 岁患者以及性别均为女性时分别进行统计,仍得到同样结果,显示出 PINP 在血循环中的稳定性以及在同一类疾病中所表现的一致性。从图 1 我们可以看出 PINP 值在各个年龄段均值都超过了 42. 4ng/ml,超过了绝经后妇女的正常水平并其数值基本呈上升趋势,在 66-70 岁年龄段明显增高。说明了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骨形成随着年龄的骨转换相对增加。结合表 1、表 2,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其 PINP 分别下降了 40% (P0.05)和 26% (P0. 05)。血清 PINP 升高可能是胶原纤维生成障碍导致 PINP 直接进入血液的量增加引起的。由此引起骨代谢的不平衡,影响了骨的质量。而补肾活血法在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时可能通过提高胶原纤维的生成并降低其骨转换率来减慢骨质疏松的进程。三、 ALPALP 是成骨细胞早期分化的标志,血清总 ALP 分别由肝脏及成骨细胞合成(几乎各为 50%),均是同工酶;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主要由成骨细胞分泌,能够反映成骨细胞的功能变化,是特异的骨形成指标“,血清总 ALP 对骨组织而言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本实验结果证明了血清总 ALP 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中未出现规律变化。从图 3 所示,本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各年龄段其血清 ALP 值得均数都高于 70ng/ml,但其分布无明显的规律性。本试验结果与上述试验结果基本相同。同时说明了,由于 ALP 分布较广泛,血清 ALP 值在反映成骨细胞分泌功能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四、 N-MID血清 N-MID 是由成骨细胞产生并沉积在骨基质,是骨形成指标,从骨髓中快速从表 1 和表 4 中我们可以看出,补肾活血法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生化的影响其骨吸收生化标志 6 -CTX 分别在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 05);同时其骨合成生化指标 ALP、 PINP 及 N-MID 在治疗前后对照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现代实验研究已经证实,补肾活血中药中补肾中药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可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使骨质疏松症丢失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再通过雌激素调节这些细胞分泌局部调节因子或调节这些细胞对局部调节因子和全身激素的反应性而影响骨代谢71。另外,雌激素还可通过调节骨髓中免疫和造血细胞产生的一种或多种调节因子而间接作用于骨组725/、 o 从而,本试验可表明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可能通过调节雌激素从而引起骨吸收和骨合成的两方面而起作用。本试验通过试验数据表明,在一定程上说明补肾活血法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可能作用机制。第二节骨代谢生化指标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在各年龄段的变化一、P-CTX绝经后 OP 的发生是由于骨吸收和骨形成失去平衡,继发性骨吸收增加而导致骨量丢失,成高骨转换状态。骨代谢生化指标可以敏感地反映短期内的骨代谢、转换情况。近年来,骨转移性生化标志物以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临床骨代性疾病及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应用。其中,血清 I 胶原 c 端肽(e -ctx)是最具代表性的骨吸收标志物之一73“。国外资料研究表明,血清 e-CTX 在新生儿期出现第一个小高峰(大约 3 个月龄),此后缓慢递降,在青春期前又升高,进而出现第二个小高峰(女性 14 岁左右,男性12 岁左右),男孩与女孩峰值相近。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血清 fB-CTX 水平缓慢下降并在 30 岁之后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M。 一项国内研究也显示,成年 W 性在年龄段 30 岁-44 而岁、45 岁-59 岁和 60 岁-80 岁之间无差异 17:;而女性在宵?春期后快速下降,并于绝经前又开始升高,至 65 岁左右出现第三个小高峰,此后又缓慢下降7“。从图 4 所示,治疗前指标在 51-65 岁年龄段基本呈上升趋势,在 66-70岁年龄段反而有少许下降。本试验组病人骨代谢相关指标数据随年龄变化与国外的硏究在 51-70 年龄段基本一致。众多研究表明,骨转移速度加快将 3 致骨失加快75。在绝经期妇女,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转移明显加速,血淸 13-CTX 常常升高 50%-100%,成为骨质疏松症最重要的发病因素;补充雌激素或经:膦酸盐药物治疗之后,在血清 e-CTX 明显恢复的同时,骨质疏松症也得到冇效缓解。结介表 1、表 2 所示,13 -CTX 在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治疗后分別比治疗前下降了 52%(P0. 05)和 36% (P0. 05)。根据以上讨论,本试验揭示了补肾活血法在治疗绝经/5 妇女骨质第三部分讨 论第一节补肾活血法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骨代谢的影响骨质疏松症其根本在骨,从中医角度来说骨质疏松属“骨痿“及“骨痹“等范畴。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与肾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发现663,骨矿含量随着年龄的变化规律和中医学所记载的肾中精气盛衰的变化规律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这充分证实了中医学中关于“肾藏精,主骨“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骨质疏松症与肾、肝、脾关系最密切,绝经后妇女肝肾不足,脾胃运化受碍,气血乏源,气虚无力血行,不化精,骨骼因精虚失养,则骨骼脆弱无力,致骨质疏松发生。根据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以补肾法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大法,以“补虚化瘀“为治疗原则,倡导标本兼治,着重于调整肾之阴阳精气,调动内因,作用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多个环节。骨松安胶囊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经验方。方中补骨脂、骨碎补具有补肾之功,共为君药。现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实践证实,补肾中药具有兴奋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或性腺或甲状腺)轴的作用,通过调节雌激素的生理效应而实现防治骨质疏松。重用北芪健脾益气,振兴运化,可推动血行,丹参,性苦、微寒,归肝经,善通行血脉、活血化瘀;淫羊藿性辛、甘、温,人肝肾经,善补肾壮阳,共为臣药;续断具有舒筋活络之效,并善走下肢为使药;全方配伍以补肾为主,兼有益气活血通络之功。临床观察表明骨松安胶囊可提高骨密度,抑制骨吸收,防止骨量丢失,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能治疗肾气亏虚型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是骨吸收和骨合成平衡的破坏引起的骨量减少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人体内 90%的骨基质是由 I型胶质组成的,I 型原骨胶原有 N(氨基)和 C(羧基)延长端,在前胶原转变为胶原纤维质期间,它们被特异的蛋白酶去除,继而形成骨基质。每合成 1 个胶原分子,就会有 1 个分子的 PINP 产生,因而 PINP 成了 I 型胶原质沉积的特异性标志物;e -CTX 是 I 型胶原降解过程中的特异产物,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代表骨吸收的生化指标,用于监测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疗效及预测骨折风险;ALP 是成骨细胞所分泌的一种酶蛋白,特异性高,其在细胞中表达的多少,能合理地反映成骨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功能状态,当成骨细胞活动增强时,ALP 活性升高,ALP 活性的高表达是成骨细胞分化成熟的早期标志骨钙素(osteocalcin, 0C)是成骨细胞合成分泌的非胶原蛋白,沉积于骨基质中,血清 0C水平与骨中 0C 的含量呈正相关,能反映骨组织转化率和全身骨骼的代谢活动,是骨形成的特异生化标志物 1693。目前国内测定 0C 多采用醇联免疫法测定全段0C,但由于全段 0C 在分析前的变异很大,容易造成测定结果假性偏低。电化学发光法测定 0C 裂解产物 OCN-Mid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骨形成情况。结 语本研究认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的产生机理是随着绝经的到了,妇女雌激素的下降导致了其骨合成的减少和骨吸收的增强引起;补肾益气活血骨松安胶囊可明显影响绝经后妇女调节其骨代谢,提高患者骨合成和降低骨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的负平衡情况。本研究作用机理明确,本研究药物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一种可靠的临床诊疗常规值得进一步推广。本研究以医院的患者为目标人群,研究对象存在局限性,且标本量较少,可能产生偏倚,影响了结论的准确性,并且对于患者体质因素、采集血液标本时间等均会影响结论的准确性,仍需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主要研究预防而不是治疗,所以尽量减少干扰因素。但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由于有明确的诊断,为体现人道主义,治疗组给以钙尔奇、骨化三醇和骨松安胶囊;对照组钙尔奇、骨化三醇和福善美。从而本研究结果准确性均有一定的影响,若虚更准确,更少影响因素条件下深入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释放人血的 N-MID 能真实反映骨组织的 N-MID 水平,其降解与转化过程迅速,可直接反映瞬间成骨细胞活性与数量变化。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下降,增加了骨转换率,使血清 N-MID 升高导致骨基质形成不足,影响钙盐沉积,使骨消融增加,骨量丢失加速,破坏了骨形成和骨吸收间的平衡作用,使骨吸收明显强于骨形成,最终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从本试验图3 及表 1 和表 2 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治疗前 N-MID 的分布在 66-70 岁段最高,分布无明显的递增性,但从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对照看,治疗后 N-MID 明显比治疗前下降,下降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补肾活血法在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是对抗了雌激素的下降,降低了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转换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骨质疏松。第三节综合分析本研究通过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组给以钙尔奇、骨化三醇、骨松安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以钙尔奇、骨化三醇治疗;并通过治疗前后检测骨代谢三项及 ALP 等指标,从实验室数据上可体现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LP、 PINP, N-MID, P-CTX 等生化指标对跟治疗前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有都意义(P0.05);结合治疗前各生化指标在各年龄段的变化差异分析,我们从中分析可以发现补肾活血法在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方面与福善美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现代医学基本认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的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骨生化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