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镇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镇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镇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镇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某镇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项目 第一章 总 论 目的提出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小康战略的实现。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全面小康。加强农村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 乡镇 卫生院 的 服务能力, 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 加快发展农村社 会事业 是我国和我省“十二五”时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一个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是解决农民基本生活、生存问题,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重要举措之一。改革开发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中心卫生院位于 ,是集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卫生单位,承担着全镇和周边 7 个乡镇农村的近 13 万人口的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任务。随 2 着医疗业务的 不断发展,该中心卫生院现有医疗用房已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医疗用房的严重不足已影响了 卫生院 的 标准化建设 和诊疗流程的规范。为了 向基层群众提供更加多元、更加有效、更加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需要适当增加业务用房面积,以加大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 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现提出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并委托 目概况 目名称 : 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 设单 位 : 管单位 : 卫生局 设地点 : 中心卫生院内门诊部西侧地块 目负责人 : *(院长) 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新建医技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1000 平方米。设计为四层框架结构,内设超声、心电图、胃镜检查、碎石等医技科室以及儿童体检、老年人体检、孕产妇保健与体检、公共卫生办公等科室。配套工程包括室外场地、绿化、给排水、电气等。 设期 : 2014 年开工, 2015年完成,建设期 12 个月。 设性 质 :新建 目总投资 : 167 万元 金筹措 :中央预算内投资 100 万元,地方配套 67 万元。 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 3 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目编制依据 (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3) ( 4)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 ( 5) 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 6) 十二五 ” 规划 ( 7)建标 107镇卫生院建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 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 ( 10)现行的行业规定、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设计标准; ( 11)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究范围 (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2)建设目标及主要内容; ( 3)项目建设条件; ( 4)建设规模的确定; ( 5)工程建设方案; ( 6)环境保护与节能; ( 7)投资估算与资金 筹措; ( 8)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4 制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 2、按照需要,结合实际,设施配套,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配套,兼顾发展的原则。 3、坚持标准,规范建设,安全第一,完善功能,满足基本需求,做到经济实用,尽量节省投资。 4、建筑设计整体做到功能布局合理,流程科学,配套设施齐全,外观简洁、大方。 5、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根据 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的实际情况,新建 1000 平米医技综合楼,解决医院医疗用房严重不足的问题,加大医疗卫生资源供给, 完善医疗卫生 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规范诊疗流程,确保医疗安全,方便广大患者就诊,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 1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58 2 建筑面积 平方米 1000 3 建筑物层数 层 4 4 总投资 万元 资金来源 万元 5 其中 中央预算投资 万元 方配套 资金 万元 究结论 1、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对加大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健全和完善 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中心卫生院的卫生 服务能力 和医疗救治水平,更好地担负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保障 农村 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项目建设是解决 中心卫生院医疗用房严重不足问题,规范诊疗流程,确保医疗安全,方便广大患者就诊的需要;是 完善 中心卫生院 医疗卫生 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的需要;是满足农村居民不断增长 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提高 人民群众 健康水平 的需要;是缩小城乡之间 公共 卫生服务差距的需要;是承担应尽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有效发挥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办院宗旨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3、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为新建医技综合楼 1000 平方米。 其建设规模是 按照需要,结合实际,设施配套,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配套,兼顾发展的原则 ,根据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和该卫生院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数量综合确定,总体是合理的。 4、 程衔接、安全消防、环境卫生 、建筑节能要求,方案是可行的。 5、本项目已作了大量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基础设施配套便利,建设标准适宜,实施该项目可行。 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和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建设条件具 6 备,建设规模合理,建筑标准适宜,建设方案可行。研究结果认为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7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X 区 基本情况 ,属 辖镇 , 位于市区西南 28 公里处 。 北靠 *街道 、 *镇 ,东南邻 *镇 、 *镇 、 *镇 ,西接 *镇 、 *镇 。行政区域面积 153 平方公里,辖 山、五里、东溪、肖滩、汇丰、联丰、河东、龙山、龙庄、灌口、杨桥、马草深、沧埠、长庄、石城、旧溪 17个村民委员会和 1 个居民委员会 , 总人口 。 傍 南接 *,西抵 *,北达 *。318 国道穿镇而过, 221 省道源于集镇中心, *铁路 在 五里村有火车站一座, *高速 公路在 有出入口,与 318 国道相贯连。 *市 *高速公路, 长江大桥 南接 项目都即将开工; 村村通道路工程已基本完成。一个四通八达、沟通内外 的 现集镇规划区面积 方公里,建成区 2 平方公里 ,镇区人口 1万余人。镇区现有日产 5000 吨自来水厂一座 、 11 万伏变电站一座 、 一个有线广播电视台 。 有线电视覆盖全镇各村,市、镇有线电视已实现光缆联网。供电、通讯、金融、工商、税务、交通、公安、法院等均在 设立分支机构; 职教中心落户于 。 该 镇先后被确定为 重点扶持的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全国首批重点发展的中心建制镇。 镇域矿产资源丰富,有 煤 、 石灰石 、 铜金 、 锰 、 铁 、 黄砂 等,尤以煤炭、石灰石储量为最,其中:煤炭资源基础储量 1300万吨,保存储量1175万吨;石灰石保存储量 2000 万吨; 水泥 石灰岩储量 400 万吨。 该镇是 重要的农林产区。盛产 水稻 、 棉花 、 油菜 、 蔬菜 、木材、 8 禽畜等,为 产养殖有一定规模,年产水产品 1447吨,主要水产品有 鱼 、 虾 、 蟹 、 鳝 等,特色养殖业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地 面积 8万亩 ,林木总蓄积量 22万立方米,有镇村林场 11个,主要树种有 松 、杉、 杨槐 和 毛 竹 等。 水利资源: *河穿镇而过流入长江, 龙舒河 , *河 为两大支流,有小(二)型水库 6座,山塘 375 口,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 1211 公顷,占 土地总面积的 其中可养殖水面 216 公顷。雨量充沛,年降雨量 1400毫米左右 。 目单位基本情况 中心卫生院建于 1950 年,位于 ,是集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半径 20 公里,辐射人口 13 万,负责为全镇及周边 7 个乡镇农村提供基本医疗、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服务区公共卫生服务等综合性服务,并负责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医院占地面积 13912 平方米,业务用房近 4600 平方米,现有职工 130 名,专业技术人员 105 名,设有内科(含儿科和传染科)、外科(含骨科和泌尿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口腔科、中医科、中医肛肠科、中医骨伤科、皮肤 科、超声波碎石、超声科、心电图、胃镜、激光治疗、放射、检验及公共卫生服务站(包括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孕产妇保健、预防接种、健康档案管理、健康宣教、传染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慢性病管理)等二十个临床科室,编制床位 105 张,2013 年门急诊人次约为 6 万人次,住院人次近 3000 人次,手术台次近1000 例,全年业务收入为 元,业务总支出为 元,是 规模最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该院是 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及职工医疗 9 保险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分公司的定点医院, 也是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的中心。 1991 年 5 月,该院升级为 市第二人民医院,1993 年 6 月,被 红十字会批准为 市红十字医院, 1995 年,由原卫生部评为“一级甲等医院”, 1997 年 6 月,被 卫生厅评为“爱婴医院”。 自基层医疗体制改革以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增强了服务意识,严格规范了各项管理,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和内部建设,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社会群众的普遍赞许,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多年来, 中心卫 生院始终贯彻国家的农村卫生工作方针和医疗卫生综合体制改革政策,竭尽所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 基本医疗服务 和基本康复医疗服务 ,开展 公共卫生工作 ,对保护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医疗业务的不断发展,该中心卫生院现有医疗用房已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医疗用房的严重不足已影响了 卫生院的 标准化建设 和诊疗流程的规范。为了 向基层群众提供更加多元、更加有效、更加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以加大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需要建设医技综合楼 一幢。 目建设的背景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 (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 乡镇卫生院 、 村卫生室 ) 的中心 ,其基本职能是做好农村群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基本医疗工作,为广大农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安全保障。乡镇卫生 10 院是 农村 三级保健网的枢纽,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党和政府卫生政策、保护全民健康方针在农村的直接执行者,是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保障。 中心卫生院是全镇及周边 7 个乡镇农村的医疗服务中心,是全镇及周边地区 13 万群众治病就医的依赖。 近几年来随着 服务区 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逐 渐显露, 卫生院在硬件设施上 已 难于满足人民群众 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 的需求 ,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并给广大患者就诊带来了不便 。 医疗卫生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乡镇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与乡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要 跟上时代的步伐 ,满足人民群众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缩小城乡之间及区域之间 公共 卫生服务差距, 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 。要解决卫生投入不足,改变农村卫生事业落后面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 院的卫生 服务能力 和医疗救治水平。为此, 高度的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精神,抓住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适时跟进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群众治病就医条件,保障群众就医,完善医疗卫生 服务,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服务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工作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好 乡镇卫生院 , 加快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 发展,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直接的体现,是关乎民心、民生、民望的大事,对保护农村生产力、 促进农村 经济长期 平稳较快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小康战略的实现。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全面小康。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 乡镇 卫生院 的 服务能力, 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项目建 设是该院创建标准化,规范诊疗流程的需要。 在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的同时, 中心卫生院的医疗业务也不随之断增长,各种服务需求也随之扩大,现有 4600平方米的医疗用房已显得严重不足。目前,该院医技检查用房、公共卫生服务站和门诊诊疗用房相互交错,布局混乱,为规范诊疗流程,确保医疗安全,方便广大就诊患者,急需新增医疗业务用房,建设医技综合楼。 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是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是 加快构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和增进农民健康, 方便群众就诊, 缓解群众 “ 看病难 ” 的必然要求,因此,项目建设 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项目建设是解决该院业务用房严重不足, 保障 卫生服务的需要。 7个行政村和 1个居委会 的医疗卫生服务任务,并承担周边 7 个乡镇农村在内的近 13万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任务,是 规模最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随着 服务区 社会 和 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用房缺乏,使医技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受到严重制约, 卫生院在硬件设施上 已 跟不上时代 前进 的步伐 。 12 为 满足人民群众 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 需求 , 使广大群众享受更好的 基本 医疗服务 , 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需要加大卫生投入,增加医疗用房,以加大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是十分必要的。 3、项目建设是 中心卫生院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完善医疗卫生 服务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新农村建设任务的重要一环,意见要求要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 当前我 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 。 有效发挥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 ,必须尽快改善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医疗卫生 服务,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4、项目建设是缩小城乡之间 公共 卫生服务差距的需要。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7 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农村卫生事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为可持续 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村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从省、市、县,一直到乡、村,建立了逐级指导的医疗服务网络,大部分乡镇医疗机构已经具备了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并开始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人才培养措施初见成效,一批经过重点培养的中青年全科医疗骨干崭露头角,在各自的岗位上发 13 挥着骨干带头作用,在群众中享有一定的声誉;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逐步健全,乡镇中心卫生院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存 在的问题, 和 的经济总量不大,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对乡镇卫生事业不可能有太大的投入,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建设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的需求,致使卫生服务的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要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并将 乡镇卫生院及附属设施建设 列为 医疗卫生重点工程 。 民生工程 “ 十二五 ” 规划 提出,要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 到 2015 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完善 , 强化中心卫生院建设,提高中心卫生院的服务条件和 服务能力。 5、项目建设是承担应尽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实现办院宗旨的需要。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中心,建设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关系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村生产力的保护。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缩小城乡、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距的需要。 中心卫生院承担着全镇和周边 7 个乡镇农村近 13 万人口的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任务。以病人为中心,最大程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基 14 本需求,提供群众满意服务,是该院的办院宗旨。鉴于该院卫生基础设施现状及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需要 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综上所述,从现实需要上,从医疗卫生职能职责上,从实现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的目标上,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上,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本项目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 15 第三章 项目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 设 目标 解决医院医疗用房严重不足的问题,加大医疗卫生资源供给, 完善医疗卫生 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规范诊疗流程,确保医疗安全,方便广大患者就诊,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提高 中心卫生院的装备水平,提高专业人才技术能力,建成全面覆盖、体系健全、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设规模 本次对 卫生院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其建设规模是 按照需要,结合实际,设施配套,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综合配套,兼顾发展的原则 ,根据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和该卫生院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数量综合确定。 依据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用房的建设规应根据其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半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按照乡镇卫生院的类型、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确定 , 个乡镇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任务,并负责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服务半径 20 公里,辐射人口13 万左右,编制床位 105 张。按照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其医疗用房(不含职工生活用房)建筑面积需达到 5775 平米(每床位 55 平米)。 16 医院现有医疗用房 4600 平米,距 5775 平米,尚缺 1175 平方米。为基本满足该卫生院对医疗用房的需求,本次新建医技综合楼建筑面积1000 平米。 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医技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 1000平方米。设计为四层框架结构,内设超声、心电图、胃镜检查、碎石等医技科室以及儿童体检、老年人体检、孕产妇保健与体检、公共卫生办公等科室。配套工程包括室外场地、绿化、给排水、电气等。 17 第四章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目建设地址 中心卫生院位于 。该院占地面积 13912平方米,现有门诊部、住院部、老医技综合部等医疗用房 4600 平方米。根据该卫生院现状建筑布局,拟在门诊部西侧地块新建医技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 1000 平方米。 新医技综合楼建成后,老医技综合部改为防保综合楼。 设条件 然条件 1、 地理位置 位于 市市区西南 28 公里处 , 地处东经 11721 ,北纬3028 ,北靠 *街道 、 *镇 ,东南邻 *镇 、 *镇 、 *镇 ,西接 *镇 、*镇 。 2、 气象 气候类型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日照多,无霜期长,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匀,春季气温多变。 ( 1)气温: 区内多年平 均气温 ,气温年际变化不大,最高年份 ,最低年份 ,年平均气温年际差为 左右,各月之间气温悬殊较大。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份,平均为 ,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份,平均为 ,极端值最低气温为 。年无霜期约为220 240d,沿江一带平均初霜期在 11 月 15 日,终霜期在 3 月 16 日, 18 无霜期长达 244d,比 10 积温持续天数长 10 ( 2) 蒸发 : 区内年平均蒸发量为 多年份 少年份 一年中 , 以 7 月份最大,在 210 250间,平均为 以 1 月份为最小,在 45 60间,平均为 ( 3)日照: 日照时间长短随季节的变化比较明显,实际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 多年份为 少年份为 年7 8月份日照时数最长,多年平均为 多年份为 少年份为 年大于 10 的积温为 4500 5100 。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 113 3、 水文 表水和地下水。 ( 1)大气降水 : 多年平 均降雨量为 最小降雨量 1956 年为 75%降雨水平年,其降水量为1215年内降雨分配极不均匀,降水量一般集中在 4 9 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 70%左右,且梅雨季节经常发生暴雨。全年中,各月降水量以 8月份最多,春季( 3 5 月)平均雨量 全年降水量的 农业用水高峰期( 6 9 月)平均雨量 638全年降水量的 1011 月的收获季节雨量较少,平均为 135全年的 9;冬季( 12 2月)雨量为 178全年 雨量的 12%。 ( 2)地表径流 : 内 *河、 *河 (为 、 *河、 *河,均属跨境河流。在我市境内流域面积共计 90%以上在我区上游,源头都在 *山和 *山暴雨区,产水量 除上游区域山塘,水库农田截流以及工业、居民生活取水等因素,大约还有 80%水量流经我区即 我区水资源量总量为 含长江过境流量,我区人均水资源量为 6956江过境多年平均 19 流量为 28800m3/s。因此 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 。 ( 3)地下水 : 本区地下水储量分布不均,自北向南递减。北部圩区地势低平,属沿江孔隙富水亚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全圩区,含水层为长江古河床积砂,砂砾石厚 10 38m,水位埋深小于 3m。单孔涌量大于 50t/h,为矿化度小于 l 的碳酸型淡水,宜于农灌和饮用。资源模数 m3/a 下水十分丰富。 南部的低山丘陵区属 *山 *岩溶中等蓄水亚区,以碳酸盐裂隙 岩溶水为主,是由大古生界碳酸岩为翼部组成的岩溶潜水或承压水盆地,以及下二迭统、奥陶系灰岩为富水的构造部位和层位。富水程度为 1030t/h 和大 于 50t/h,泉水最大流量 775t/h,单孔涌量最大可达 236t/h,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 15m,最深不过 80 90m,局部自流水头高出地面 质良好,为碳酸型,平均资源模数 m3/a 4、 地形地貌 全区自南向北,由低山、丘陵带逐渐过渡到洲圩平原区,地貌形态特征是山丘面积大,地域分异显著,地形复杂。 ( 1)南部低山区 : 位于 *-*-*-*-*一线以南,本地区由于受历次构造运动的干扰,地形起伏较大,海拔较高。 ( 2)中部丘陵区 : 包括 *、 *、 *、 *、 *、 *、 *、 *、*等乡部分,海拔在 50 200m,以丘陵岗地为主。 ( 3)沿江洲圩区 : 位于 北部,包括 *、 *、 *、 *、 *、 *、*、 *、 *等乡的全部,及 *、 、 *、 *的部分地区,由于长江干支流大量的泥沙在这里堆积,形成深厚的沉积层,故本地区地势平坦。 5、土壤 地处沿江江南,地势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地形复杂。土壤既有在生物气候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土壤,又有 20 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耕作土壤;既有黄棕壤、红壤等地带性土壤,又有水稻土、潮土、岩性土等非地带 性土壤,构成了土壤资源种类繁多的特点。总体来说,全区共有红壤、黄棕壤、潮土、草甸土、紫色土、石灰土及水稻土等七个土类,下分十二个亚类、四十二个土属、六十六个土种。随着地势、地形及水文条件的改变,土壤的分布状况不一。 6、地质 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东北部,根据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的差异, 为下扬子台坳。地层发育齐全,基岩为较完整角砾岩,强度较高,承载力大 。 7、 植被 植被的种类较多,多以杨、槐、水杉为主。另外,还有芦苇、蒿草、棱草等沼泽植被,以及野菱、野莲、欠实等水生植被。 8、生态环境 境内生态资源极其丰富,处处山清水秀,郁郁葱葱,有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3个,森林覆盖率达 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达百种 。 * *仙境( *、 *山、 *洞、 *水库、 *河)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 *村因唐代诗人 而闻名中外,成为全国唯一以村建志的村;妙姻塔、百牙塔、文选楼、昭明太子钓台等名胜古迹为 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 震 根据 2001 年 8 月 1 日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本区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震动峰值加速度分 区为 当于地震烈度 区),地震活动不频繁,也不强烈,属于低烈度区。 21 目区工程地质 根据 中心卫生院前期的 地质勘探资料显示,项目 区工程 地质条件十分有利于本项目的建设,无不良影响。 第 1 层:粘土 层 ,黄色,可塑状, 稍湿至湿 ,层厚 等 ,中等偏高压缩性,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第 2 层: 软弱 粘土 层 , 软塑,饱和,黄色, 层厚 不等,高压缩性,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第 3 层: 跞石层,黄色,砂质充填,跞石磨园度较好,含量 50%,低压缩性, 该层层厚未揭穿。 各土层设计参数指标如下: 第 1 层: 40 2 层: 0 3 层: 00 于 第 1 层层厚 不均,且薄,其下又有软弱下卧层,跞石层埋深较大,故建议: A、采用砂垫层; B、采用板基,中间设置沉降缝。 用条件 中心卫生院位于 ,镇区市政基础设施完备,室内外给排水、供电、通信设施的衔接十分便利。 交通 : 318国道横贯全镇, 206省道殷石线源于集镇中心,沿江高速和铜九铁路穿镇而过。 供电: 1万伏变电站 1 座,项目用电来自集镇 10网。中心卫生院现有变压器和柴油发电机组,可以保证项目运行用电需求。 供水: 建有 5000 吨 /日自来水厂 1 座,项目用水来自集镇供水 22 管网。 排水: 院排水管接集镇区下水道。 通讯: 实现了电信、宽带、互联网等信息化全覆盖,信息通讯十分畅通。 23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筑设计 程内容 本建筑工程为新建医技综 合楼 1000 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3.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建标 107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 平面布置 1、根据现状条件, 中心卫生院的总平面布局分为三个分区,即南区的医疗服务区、中部的公共活动区和西区的生活区。医疗服务区集中布置医技综合楼、门诊楼、住院楼和防保综合楼,门诊楼居 中,通过走道和内部走廊与其它功能建筑连通,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方便医务和群众看病。生活区主要建筑物为职工宿舍和食堂,公共活动区设有篮球场和公共绿地,各功能区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2、本卫生院共设三个出入口,其中:主出入口设于院区南侧,连接交通道路,便于车辆进入;次出入口为人行出入口,设于院区东侧;同时设有专门供污物运出的出口。交通流线顺畅,洁污流线清楚,可避免交叉感染。 24 3、在院区主入口处设有停车场,通过主出入口可直接到达停车位置。 4、建筑物之间有足够的间距,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并符合防火要求。 建筑单体留有消防扑救面,满足消防灭火的要求 。 5、 院区绿化主要集中在园区的中部和 医技综合楼、门诊楼、住院楼和防保综合楼的围合区 ,对卫生院的环境起到了美化作用。 筑平面 设计 新建医技综合楼设计为四层 框架结构, 内设超声、心电图、胃镜检查、碎石等医技科室以及儿童体检、老年人体检、孕产妇保健与体检、公共卫生办公等科室。 剖面设计 如下 : 工程相对标高为 层室内外地面高差 450 室内净高: 立面设计 项目设计既要突出时代感,又要经济实用,建筑风格体现中心卫生院特 色,同时要求立面风格美观,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医技综合楼立面设计图样 25 修设计 外墙装饰:下墙面为青灰色文化砖饰面,上部为白色真石漆饰面,楼层分界线为青灰色真石漆饰面。 内墙装饰:卫生间 墙面 采用白色瓷砖贴面至顶。走廊、盥洗室的下墙面采用白色瓷砖贴 面,其它均为水泥麻砂外加白色涂料墙面。 楼(地)面、室外台阶面均为花岗石面层,楼梯台阶为防滑地砖,设有扶手,体现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洗手间地面为彩色防滑瓷砖面,其他房间地面均为防滑地砖面。 障碍设计 建筑的主出人口设计为无障碍入口 ,入口坡度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无障碍坡道坡度为 1 12;坡道宽为 内外有明显台阶时的高度控制在 450 公共区域设无障碍专用卫生间。 光、通风 在平面布置、开窗方式等方面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 门诊、急诊科室优先采用自然通风。可利用穿堂风,组织通风气流,但应注意保持清洁的区域位于通风的上风侧。 设计采用透光率高、 热反射玻璃窗 。窗 户为可开启的平开窗, 主要用房的采光窗洞口面积与该用房地面面积之比,不小于 下 表规定。 表 5 主要用房采光表 名 称 比 值 医技用房、公共卫生办公用房 1/6 更衣室、卫生间 1/12 26 构及抗震设计 计依据 结构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 ( 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2 年版) ( 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9) 结构荷载设计规范 2006 年版) ( 10)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11) 其它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及规程 计要求 1、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 50年 2、耐火等级为二级 3、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不低于二级 构荷载 1、基本风压: 、基本雪压: 27 3、各层楼面活荷载: 表 5 活荷载标准值取值表 类别 保健室 楼梯 走廊 卫生间 库房 不上人屋面 标准值 KN/别 医技室 体检室 办公室 上人屋面 标准值 KN/ 抗震设防 地震 基本烈度为 6 度( 设计分组第一组: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定,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采取7 度抗震措施。 构形式与地基基础 1、 X 镇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拟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屋盖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以及楼梯间的非承重墙体,应采取与 主体结构可靠连接或锚固等,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的措施。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2、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基础设计拟采用筏板基础,采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 3、框架柱距一般为 满足建筑对各类空间的要求。 4、建筑抗震构造措施:严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行。 5、结构计算软件:计算软件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 28 构主材 钢筋: 钢筋, 焊条: 钢筋采用 , 钢筋采用 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处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照钢筋所锚固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 混凝土强度等级按下表取用: 表 5 混凝土强度等级表 建筑层数 混凝土强度等级 柱 梁 楼板 过梁 圈梁 构造柱 基础 基础梁 基础垫层 一、二 25 20 25 10 三 25 20 框架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的材料及其强度等级: 上采用 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 合砂浆砌筑。 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容重不大于 12kn/ 用工程 电设计 1、设计依据 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9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设计范围 本工程强电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电力供、配电 室内外照明 建筑物防雷和接地 3、电气设计 ( 1)用电负荷与负荷等级 用电负荷:根据工业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医疗建筑负荷密度指标为 40 70W/ 负荷等级:应急照明、消防系统及重要医疗用电负荷等级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一般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为 380/220V,频率为 50 ( 2)供电电源 0用电缆供电,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线路供电,每根电缆均能承受 100%的二级负荷。 ( 3)变配电系统 该医技综合楼建成后, 56算负荷约 274院现有一台 400压器,并柴油发电机组,可以满足全院的用电要求。 ( 4)配电设计 1)配电系统 A低压系统的供电分为四大部分即:照明部分、医疗部分、空调通风部分及动力部分。 30 B低压配电系统主要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配电,个别部分采用链 接方式配电。 C消防用电设备、应急照明及特殊要求的医疗用电设备均采用两路供电。一路电源由正常母线引出,另一路电源由应急母线引出。两路电源在负荷末端互投。一般小功率医疗用电电源、卫生间排气扇电源引自就近的动力配电箱。一般电源插座箱由设在各层的插座箱引接。 D一般照明电源(包括插座)引自照明配电箱。 2)配电线路 A负荷电流大的回路(工作照明及冷冻机组)采用密集型插接式母线槽供电。消防系统配电回路选用耐火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供电,其它负荷的配电回路选用阻燃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供电。动力及照明配电支线采用铜芯聚 乙烯绝缘导线,穿镀锌钢管在楼板内或吊顶内敷设。 B对各楼层医疗用电系统双电源切换箱、消防系统双电源切换箱、应急照明配电箱及动力、通风系统配电箱采用分支电力电缆供电。 C变电所内高(低)压配电装置的上进、上出电缆线路沿该层的电缆沟和封闭式阻燃桥架敷设。 3)配电设备及布置 在每层的配电小室内,设有楼层照明配电总箱、应急照明配电箱、动力配电箱、双电源切换配电箱和封闭式阻燃桥架及管线等。 4)建筑物防雷、接地与安全措施 A.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为 统,局部为 统。 B. 在建筑物的屋檐及屋脊处 装设屋面避雷带,屋面设避雷网,利用结构柱子内主筋作防雷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接地装置。建筑物避雷接地、供配电系统保护地、弱电系统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小于 4欧姆。 31 C. 电流进户处设总等电位接地装置,手术室设局部等电位接地装置,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连接。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均在进出处与接地装置连接。 D. 在配电室低压母线、弱电机房处装设防浪涌过电压保护器。 D. 固定式或手握式医疗电气设备(但急救用电设备等除外),高度在 下的设备装有漏电保护器。 E. 照明插座及计算机插座回路设置 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F. 电气设备的安装应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 ( 5)电气照明 1)照明系统电压为 380/220V。照度标准参照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照度推荐值 ,主要场所的照度如下表 5 表 5 照度推荐值 房间名称 推荐照度 (医技室、体检室、办公室、 值班室 200 保健室 150 楼梯 50 2)本工程采用三基色、细管径荧光灯作为主要照明光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