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 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医院感染管 理 科2018.06.14主要内容职 业暴露的概述锐器伤的危害血源 性 疾病 职 业暴露 处理职 业暴 露 预 防措施国家 卫计 委 2016-2018感控工作重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 10月修订2017年 1月 1日试行职业暴露 概述 何谓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皮肤或黏膜意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如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 何谓标准预防? 标 准预防即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接触这些物质时都需要进行隔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 HIV、 HBV、HCV、梅毒等。血源 性传播 疾病针刺伤可引发多种严重感染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皮炎芽 Th菌新型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乙肝丙肝庚肝艾滋病病毒流产布鲁氏菌白喉棒状杆菌淋病奈瑟氏菌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寄 Th虫感染恶性疟原虫刚地弓形虫猴免疫缺陷病毒猴疱疹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埃博拉 /马尔堡登革热克雅氏病肿瘤人结肠癌肉瘤海鱼分支杆菌豚鼠支原体恙虫病东方体立氏立克次氏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梅毒螺旋体结核菌Jagger J, De Carli G, Perry J, et al.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pathogens: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J.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3: 430-465.1、身体危害。被污染的锐器伤后医务人员可能感染 HIV、HCV、 HBV等疾病。2、心理危害。医务人员在发生锐器伤后存在害怕、恐惧、悲伤等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严重者会影响到受伤者的家庭甚至工作行为,特别是被 HIV污染的利器损伤。3、经济危害。锐器伤发生后会产生一系列的费用问题,如对本受伤者进行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问题的本底检查和追踪用药、预防用药、预防接种、因伤不能工作的损失等。4、社会危害。血源性传播疾病存在的从患者到工作人员和工作人员到患者的双向传播途径。医疗锐器伤的危害有哪些?针刺伤疾病经济负担受到低估针刺伤造成的经济损失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无形成本实验室检查预防性给药长期治疗针刺伤后人事损失针刺伤后工时损失心理压力治疗中痛苦HIV抗体检验; B型肝炎抗原抗体检验; C型肝炎抗体检验HIV预防给药;乙肝免疫球蛋白艾滋病、 B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移植、 C型肝炎等的长期治疗费用难以估算,通常被忽略针刺伤产生原因过度或不当使用针具安全针具提供不足针头回套不适当的轮班使用针具的过程未专心对危险的警觉性低或缺乏训练资料来源: Prss-stn A, Rapiti E, Hutin Y. Sharps Injuries: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from Sharps Injuries to Health-Care Workers. WHO Environmental Burden of Disease Series. Geneva: WHO, 2003.安全注射 对接受注射者无损害 对操作者无损害 不会给注射者带来可避免的暴露风险 对环境无损害 注射废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安全注射是标准预防措施的重要措施之一非安全注射增加医患双方感染的风险Injection Safety Aide Memoire, WHO, 2000如此如此佩戴佩戴口罩口罩帽子帽子和和实施实施防护防护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操作过程中,要保证 充足的光线 ,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禁止将使用过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复帽,如必须复帽只能单手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的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如何避免锐器伤 ?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锐器盒四分之三满及时收集; 5、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如何避免锐器伤 ? 职 业暴露后立即向科主任和护士长、疾病预防控制科报告 ( 2556799)。 填 写血源性职 业 暴露 登 记表 ( 院 感公共文件柜中的常用表格里)职 业暴露后如何报告?暴 露于乙型肝炎病毒 ,处 置措施与接种疫苗状态密切相关 : ( 1)对暴露人员 立即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 ,留作本底 ; ( 2) 未接种疫苗 及以前接种过疫苗, 无保护抗体者 ,应24小时 内注射 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200IU) 和全程 接种乙肝疫苗 ( 20ug)( 0、 1、 6) ; ( 3)如 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不明确者 ,应采取注射 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接种第 1针乙肝疫苗 ,同时进行 乙肝病毒血清检测 ,根据结果 决定 是否接种第 2、 3针乙肝疫苗; ( 4)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 有保护性抗体者 , 无需处理;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为 乙肝病毒携带者 无需处理 ;暴露于乙肝后如何处置? 暴 露于丙型肝炎病毒 ,没有推荐暴露后预防措施,按时随访( 0、 1、 3、 6月 )暴 露于丙肝后如何处置? 梅 毒螺旋体暴露 ,可预防性应用卞星青霉素 G( 240万 U, 1次周 x3);职业暴露后应按 0-1-3-6方案随访监测并建档管理。暴露于梅毒后如何处置? 暴 露于艾滋病毒, 立即报告疾病预防控制科,疾病预防控制科报告区 CDC,由 CDC派专家进行现场评估暴露程度,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处 置 。正确的暴露风险评估 ,将为暴露后是否进行预防性 用药指导提供一定的依据 。暴露 于 艾滋病毒 后 如何处置?暴露 于 艾滋病毒 后 如何处置? 一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评定,首先暴露源均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分三级 发 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 一级暴露: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黏膜, 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发 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 二级暴露 :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黏膜, 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 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 发 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 三级暴 露 : 暴 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 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 暴露 于 艾滋病毒 后 如何处置? 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型 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 滴度低,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无临床症状, CD4计数正常者 。 重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 滴度高 ,艾滋病病毒 有临床症状, CD4计数低者 。 暴露源不明型: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暴露 于 艾滋病毒 后 如何处置? 三、预防性用药方 案 :用 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 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 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 28天,适用于一级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暴露源的病毒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 强 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 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 使用常规剂量,连续使用 28天,适用于二级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针 对 暴露源不明 的职业暴露,如果源患者具有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因素,可能涉及到 乙型肝炎病毒 的,建议按照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 处理。 是否使用针对 HIV的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需要 审慎评估 ,包括对暴露源患者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概率、暴露类型及其相关 HIV传播风险,以及医务人员治疗相关的风险等进行综合判断。 只有当风险评估表明暴露风险大于药物性治疗风险时才应该用药 ,但如果有其他数据显示风险比最初认定的低,则可以停止治疗。遇到 “暴露源不明 ” 的职业暴露怎么办 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当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干净;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近心端 轻轻挤压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 肥皂液和流动水 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刺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75%的酒精或者 0.5%的碘伏 进行消毒 。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措施? 1、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 2、预防疾病由医务人员传至患者。 3、预防医务人员将疾病由一个患者传给其他患者。带手套的作用有哪些? 使用手套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1、诊疗 护理不同的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 套 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必须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 ,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戴手套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使用手套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1、执行标准不同:可以通过 查看产品外包装上标注 的执行标准来判断产品属于哪类口罩。 2、形状不同: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的,而绝大多数的应用防护口罩都是鸭嘴形,之所以要设计为鸭嘴形状,是因为医用防护口罩密合性要求更高,鸭嘴型能更好的与面部贴合。 3、性能不同:这三类口罩对于细菌过滤效率的的要求是相同的,主要 区别在于防水性能和颗粒过滤效率 两个方面。 防水性能测量的是口罩,在遇到血液、体液飞溅时的抗穿透能力。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 、医 用防护口罩有什么区别? 4、适用场合不同: 医用防护口罩 具有良好的颗粒过滤效率,适用于 医务人员接触空气传播 和飞沫传播疾病患者时的职业防护。 医用外科口罩 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及颗粒过滤效率,适用于手术、激光治疗、隔离及牙科和其他医疗操作时的佩戴,以及 空气和飞沫传播疾病患者佩戴 。 而一次性医用口罩 由于没有防水性能和颗粒过滤的要求,仅适用于一般诊疗操作时 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