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的运动机能神经系统的运动机能感觉机能:主要指神经系统对机体内外刺激的感受机能。 运动机能:主要指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内脏活动、内分泌活动的调节。 高级机能:主要指神经系统的高级整合机能,动物机体的各种行为、学习、记忆等均属于复杂的高级整合机能。 从组织结构上来看,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单位。胶质细胞的机能主要是支持、营养、绝缘、保护等。此外,它对 Nf的再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再生: P307图 13-4) 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元神经元 (neuron)1.1 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神经元的形态结构胞体树突 (dendrite):短 1-n个 感受轴突 (axon): 长 1个 传导神经元又叫 Nf (nerve fiber)P304图 13-1 P306图 13-2N元1.2 N元的分类元的分类(1) 感觉 N元 又叫传入 N元 与感受器相联系,把信息由外周传向中枢 。P306图 13-3 (2) 中间 N元 又叫联合 N元(3) 运动 N元 又叫传出 N元 与效应器相联系,引起肌肉收缩或使腺体分泌。也可分为 : 兴奋性 N元与抑制性 N元第二节第二节 神经突触神经突触突触 (synapse):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它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部位。2.1 电突触电突触2.1.1 结构: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紧紧贴在一起形成缝隙连接。这种连接的电阻非常小。AP经过电突触的传递与其在同一根 Nf上的传递没有质的区别。2.1.2 作用特点:绝缘性双向传导非递减性相对不疲劳性生理完整性2.2 化学突触化学突触2.2.1 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2.2.2 化学突触传递轴突冲动 突触前膜去极化释放神经递质小泡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电位 (Postsynaptic potential)兴奋性抑制性2.2.3 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1) 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ACh)胆碱能纤维:释放 ACh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胆碱能纤维的分布: 副交感与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绝大部分 ) 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中枢 NS的某些 N元Ach的失活:被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酯酶水解(2) 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NE or Noradrenaline, NA)肾上腺素能纤维: 释放 NE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的分布: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NE的失活: P310图 13-7 突触前膜重摄取 单胺氧化酶 (MAO)降解 被甲基转移酶 (COMT)破坏(3)受体 (receptor) 胆碱能受体 (cholinergic receptor)能与 ACh结合的受体,分 M与 N两种M受体 (muscarinic receptor)分布:副交感 N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交感节后 f支配的汗腺 交感舒血管 Nf支配的骨骼肌血管上作用:引起副交感 N兴奋的效应阻断剂:阿托品N受体 (nicotinic receptor)分布:神经肌接点的突触后膜 内脏神经节的突触后膜 (交感、副交感 ) 作用:内脏神经节节后纤维兴奋骨骼肌收缩阻断剂:六烃季铵、筒箭毒 (N1R)、十烃季铵 肾上腺素能受体 (adrenergic receptor):能与儿茶酚胺 (catecholamine)结合的受体。受体 兴奋效应为主受体 抑制效应为主(P311表 13-2) 表 1表 2第三节第三节 突触电位突触电位3.1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EPSP:兴奋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去极化EPSP的产生机制轴突冲动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提高对 Na+、 K+,尤其对 Na+的通透性突触后膜去极化3.2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IPSP:抑制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超极化IPSP的产生机制抑制性 N元末梢兴奋 释放抑制性递质经扩散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提高突触后膜对 Cl-的通透性突触后膜超极化Cl-第四节第四节 中枢抑制中枢抑制4.1 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 (postsynaptic inhibition)突触后膜出现 IPSP造成的抑制,由抑制性中间 N元的活动引起。机制:同 IPSP的产生机制,主要是 Cl_内流4.2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 (presynaptic inhibition)突触前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减少,引起突触后膜 EPSP减小而造成的抑制。P315图 13-9A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型突触 (axoaxonic synapse)突触前抑制产生机制C释放的递质使 A膜局部去极化A本身兴奋传来引起的 AP大小 A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 B膜 EPSP, B膜抑制,难兴奋第五节第五节 突触整合与神经回路突触整合与神经回路5.1 神经回路神经回路 /中枢中枢 N元的联系方式元的联系方式5.1.1 辐散 (Divergence)(P318图 13-13A)辐散联系使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可以引起许多神经元同时兴奋或抑制。 连锁状:扩大影响5.1.2 聚合 (Convergence)(P318图 13-13B) 通过聚合,一个神经元可以整合来自许多神经元的信号。5.1.3 环状 (P319图 13-15) 环状: 正反馈;负反馈5.2 总和总和若干传入纤维同时传导神经冲动进入同一神经中枢,则这些冲动的作用就会协同起来,使神经中枢发出传出效应,这一过程叫兴奋的总和。 这种现象一方面使中枢神经元不致被自发的活动所兴奋,另一方面保证了在许多轴突同时兴奋时,产生一个较大的突触后电位。 空间总和 (spatial summation)P316图 13-10:由多处突触电流的累加效应所产生的去极化叫空间总和。 时间总和 (temporal summation)P317图 13-12:第二个突触后电位在第一个突触后电位的基础上升起。 在中枢内部,时间总和与空间总和常常是同时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莆田公职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9月29日高三金太联考2历史试题及答案
- 第8课时 篮球传切配合 教学设计 -八年级体育与健康
- 羊肉包装材料创新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2.2 有理数的减法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浙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 上册
- 全国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三单元第13课《智能避障车》教学设计
- 2025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心理评估
- 2025年气候变化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 2025年气候变化对全球渔业的影响
-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广西检测协会试题(钢结构检测综合)判断题(1-375)
- 医院感染判定标准与流程
- 我的祖国音乐教学课件
- 中医学课件幻灯片模板
- (高清版)DB11∕T 2440-2025 学校食堂病媒生物防制规范
- 青少年亚文化现象解析-洞察阐释
- 化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二)(磷肥产品部分)
- 移动支付网络安全学习心得体会
- 茶评员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部分)
- 护士职业素养课件下载
- 2025年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