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中高段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内容摘要】小学中高段的学生培养中,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提 炼要点能力的一个综合性 训练。小学 语文教学中学生概括能力培养就是想让学生能准确地总结、提 炼、抓住重点,来概括课文内容、每段的段意、每节的节意等,使语言表达流畅,简洁而又精确。掌握一定的概括能力可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所写的内容,能高效地 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能更好地透过课文的表面 现象而能看到蕴含其中的本 质, 进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提升语文 阅读能力。【关键词】 概括能力 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 培养策略概括能力是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落实的基础能力之一。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主要指的是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构成,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所要发达的情感,最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所阅读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每个年级段的学生都有对概括能力培养的一定要求,其中要求(三四年级)学生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五六年级)学生能在阅读中思考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概括是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过程。概括能力的拥有能使阅读者更精准地把握写作者所写的内容,能更快、更准地找到作者的写作思路,能更好地透过现象而能看到本质,进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没有概括,学生就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没有概括,学生就难以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在如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概括能力,就不能使语言的表达和传递做到快速、扼要和准确。可以说概括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水平的高低。然而,我们许多处在一线的老师都会很轻易地发现,虽然小学中高段的孩子们在阅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和积累,但孩子们的概括能力还是很差,很多孩子不能够准确地概括出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孩子们回答问题时常词不达意或是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有时候让他们概括段落大意时,只能从文章段落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一读了事;当老师让他们简述课文的时候,好多孩子会把许多课文内容完完整整地背下来。朱自清先生在总结自己的阅读经验时说:“读过的文章,只有用自己的语言将它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的时候,才觉得读懂了。 ”一位文学大家尚且如此,何况这些初入阅读门槛的孩子们呢?由此可见,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面对这种情形,我们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地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量变的积累,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因为它是建立在学小学语文论文2生语文各项基础能力之上的,所以不可能让孩子们在短期内一下子就具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呢?策略一:从文章的题目出发,补充要素通常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也就是说掌握了灵魂就等于掌握了文章的根本,所以我们每学习一篇文章,都需要去分析一下课文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在文章题目中,有的给我们提示了文章所提及的主要人物,像地震中的父与子 、狼牙山五壮士等;有的提示了主要事件,像观潮、草船借箭等;有的提示了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像长城 、 秦兵马俑等。不管是哪一种课题,其实都从某一个角度概括了 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分析好文章题目,对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学习五年级下册 19 课草船借箭一文,在揭题后,老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补充:师:谁草船借箭?生:诸葛亮;师:为什么要草船借箭?生: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能,要求他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师:向谁借箭?生:曹操;师:草船借箭的结果怎么样?生: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很容易就把这些通过题目而扩展的问题补充成功,而后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能,要求他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再如学习四年级上册 17 课长城一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题目,如:师:长城是什么样子的?生:蜿蜒盘旋、高大坚固。师:它的设计到底是怎么样的?生: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总共一万三千多里,设计有城台,垛子,嘹望口,射口等。师:如此伟大的奇迹又是由谁来建造的?生:它是由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血汗和智慧建造而成。师:欣赏完长城后你有什么感受?生:真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其实我们在整理完这些问题后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高大坚固,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总共一万三千多里,设计有城台,垛子,嘹望口,射口等,它是由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血汗和智慧建造而成,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题目是文章的根本,通过题目我们能够捕捉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们就可以从题目入手,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可以补充事件,抓住事件的发展的可补充人物和事件要点,抓住主要描写对象可以补充与其相关的各个要素,通过题目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所以学会从题目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概括方法。3策略二:从每段的段意出发,理清思路一篇文章通常由许多个段落组成,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组织在一起的,因此,理清自然段之间的脉络是关键。段意是每段的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把每段段意合并起来就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六年级上册第 12 课略读课文用心灵去倾听 ,这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写作,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小时候,不小心用 锤子敲伤了自己的手指,我拨打了问讯处,电话里面的小精灵告诉我治疗的办法。第二部分:我经常和小精灵聊天,知道了她的真名叫苏珊。有一天我的金丝雀死了,苏珊安慰了我,使我不再难过。第三部分:长大后,有一天我通 过问讯处的电话联系上了苏 珊,我 们聊得很开心。第四部分:苏珊去世前给我留下一张纸条,告 诉我她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只要把四段的段意进行整合,就可以得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小时候,我不小心用锤子敲伤了手指,我通过问讯处得到了办法,当我的金丝雀死了时,同样是问讯处的苏珊安慰了我受伤的心。我长大后,再次联系苏珊时,问讯处的人告诉我苏珊去世了,去世前给我留了言,告诉我她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再如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篇文章同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写作,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自然段):岁的周恩来刚回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使他疑惑不解。第二部分(第自然段):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目睹一位中国妇女被洋人欺负,而围观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 “中华不振”。第三部分(第自然段):写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志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四部分(第自然段):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整合四个部分,我们可以得出:这篇课文写了岁的周恩来刚回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 ,使他疑惑不解。后来就租界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可说理的事,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如果说对整篇文章来说有一个总体的思路,那么对于具体段落来说就是有一个局部的思路。我们想要理清文章思路首先就是要把握各个段落的大意,我们理解了每一段的含义,作者的思路也就清晰了。通过以上两则例子可以让我们看到,学生概括课文,只要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将一个一个段落的内容综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策略三:从课文的重点语句出发,把握主旨在很多文章中都会有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等这些重点的语句,这些句子在文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一篇好的文章,为了方便读者把握文章的主旨,通常在起始段或结尾段,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为了使结构更加清晰,往往在文4章中间有过渡性语句,以连接上下文,使读者一目了然。分析好这些语句就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 2 课桂林山水一文时,第一段是总起,我们就可以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总起句,作为这一段的段意。而第二、三两自然段是分述,写的是“漓江静、清、绿的水” ,再写“桂林奇、秀、险的山。 ”接下来第四段是对全文的概括,我们可以抓住对全文起概括作用的那两句诗,把段意概括成:“泛舟漓江,观赏桂林的山水,真如同人在画中游。 ”在六年级上册第 18 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结尾:“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这是对全文的总结,直接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课文的中心句,并抓住这句中心句向学生提出疑问:“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可以发现鲁迅先生“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这两件事。就是因为先生的这种品质“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才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 19 课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时,这篇文章中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过渡句。文章第三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句将秦兵马俑的特点高度概括出来了,孩子们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句过渡句。他们早就学习过过渡句的作用,那就是“承上启下”。前半句承接上文,就是告诉我们第二节是写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后半句启示下文,就是说后面是写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就是这样一句话,使我们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更清楚地认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一目了然。从文章的过渡句、总起句或中心句出发,利用为些句子的特殊作用,老师在教学中很容易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进行分段,学生也不会感到困难。相信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概括起来会事半功倍。策略四:从学生的疑问出发,寻找重点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描写的对象,以及针对这个对象所进行拓展的描写内容。所以一篇文章主要就是写“谁干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 ,特别是写景、写物、写人、写事类的文章,用这样的句式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抓住了文章的重点,使得重点部分一下子就突出出来了,在此基础上,学生联系文章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与扩展,不就可以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内容吗?如五年级上册 13 课钓鱼的启示一文,初读课文,抓住“钓鱼”一词,文章主要是写爸爸和我钓鱼的事。学生提出疑问:我和爸爸是怎样钓鱼的?钓鱼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发现是我们钓到了大鲈鱼,又把它放回了水里,那又是什么原因呢?我又懂得了什么道理?通过老师的引导,将这些答案进行整合,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十一岁那年,在一个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爸爸让我把鱼放回了水库,从这件事我得到了启发: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 9 课巨人的花园一文时,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往往会提出以下问题:巨人的花园开始时是什么情景?后来变成怎样的情景了?为什么会这样?巨人醒5悟后是怎么做的,花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学生针对疑问进行深入的思考后,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进行语句的组织及表达上的引导,最终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把孩子们赶出花园,将他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里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终于醒悟了,他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孩子们中间,非常幸福。以质疑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的疑问逐一地作出回答,然后把答案进行概括连接,那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符合孩子的特点,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总想问个究竟,而这种方法就是在探究中概括了课文的段意,进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概括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对生活知识的概括。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这样的生活恰恰是我们语文的源泉。所以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多加强孩子对文章概括方面的练习,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可以去仔细地观察,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体会人物形象特征的同时丰富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样学生文章时就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更好地去理解作品。我们只要要在平时教学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中都注重让学生去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概括,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那么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就不再遥远了。【参考文献】1 吉春亚.新理念与语文教学设计.北京方志出版社 20042 徐廷坤.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制版师三级复习测试题(一)
- 工厂研发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历年四级真题及答案
- 认知发展真题及答案
- 2025项目管理劳动合同
- 桥梁打造亮点工程方案(3篇)
- 2025年解表剂试题及答案
- 环保产业园循环经济模式2025年智慧园区建设与发展报告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完整版)
- 醒狮舞蹈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青海省农商银行农信社系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肉毒素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作文解析和范文
- 2024“五史”全文课件
- 2025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聘考试题库
- 中医科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 舌癌手术护理配合
- 《纪录片创作理论与实践》- 教学大纲(48学时)
- 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泌尿系结石 课件
- 【正版授权】 IEC 60512-26-100:2008/AMD1:2011 EN-FR Amendment 1 -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26-100: Measurement setup,test and reference arrangements and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