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作业安全风险识别防范手册试行_第1页
现场作业安全风险识别防范手册试行_第2页
现场作业安全风险识别防范手册试行_第3页
现场作业安全风险识别防范手册试行_第4页
现场作业安全风险识别防范手册试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输电、变电检修与运行现场作业安全风险识别防范手册(试行)一、输电线路检修项目 .51、输电线路带电杆塔综合检查及地线金具更换 52、输电线路停电更换绝缘子及导线金具 .113、输电线路立、拆杆塔(用抱杆) .174、输电线路立、拆杆塔(用吊车) .255、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更换 .326、输电线路横担更换 .397、输电线路杆、塔防腐处理 .458、输电线路杆塔上拉线调整及更换 .519、输电线路施工搭、拆跨越架 .5710、输电线路停电综合检修(绝缘子清扫、金具更换、搭头线引流板检查与复紧、悬垂线夹打开检查等) 62二、输电线路运行项目 .681、架空输电线路、输电电缆定期及故障巡视 .682、架空输电线路交跨距离测量、接头红外测温 .703、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测量 .724、架空输电线路保护区内砍伐、修剪树木 .745、线路杆塔标志牌悬挂(包括鱼塘警示牌等) .786、输电线路保护区内防外力破坏监控 .817、110kV 及以上电力电缆及避雷器周期性检测 848、接地体、拉棒挖土检查 .90三、输、变、配带电作业项目 .921、带电检测 110kV及以上线路盘形瓷绝缘子(输、变电) .922、带电更换 110kV及以上直线绝缘子串 .963、带电更换 110kV220kV 耐张绝缘子串 .1014、带电处理导、地线上风筝及悬挂异物 1065、带电修补导线或更换导线金具(悬垂线夹、间隔棒、防震锤等) 11126、变电所母线、刀闸、避雷器等设备引线带电断、接 1167、10kV 配电线路支线带电断、接 1208、10kV 配电线路带电立杆、拆杆 1249、10kV 配电线路联络开关带电核相 12810、10kV 配电线路带负荷带电更换分路(分段)开关 .132四、变电检修项目 .136(一)开关专业检修项目 .1361、断路器检修 1362、隔离开关检修 1413、隔离开关解体检修 1464、母线检修 1515、避雷器、耦合电容器检修 1556、互感器检修 1597、开关柜检修 1638、避雷针、接地引下线、接地网检修 167(二)保护专业检修项目 .1711、继电保护检验 1712、继电保护技改施工 176(三)变压器专业检修项目 .1811、变压器和电抗器检修 1812、500kV 串补装置检修 1853、电容器检修 189(四)电力电缆专业 .1921、电力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施工 192(五)直流专业 .1971、交直流系统更换及维护 197(六)试验专业 .2001、变压器(电抗器)大修预试 20032、变压器(电抗器)小修预试 2043、GIS 耐压试验 .2084、断路器试验 2125、互感器试验 2166、避雷器停电试验 2207、避雷器带电测试 2248、电力电容器试验 2279、电力电缆试验 23110、线路参数测量 23511、高压核相 239(七)油化专业 .2421、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 2422、绝缘油介质损耗 2453、绝缘油水份含量测定 2484、含气量试验 2515、绝缘油简化测定 2546、色谱试验 2567、电器设备油样采集 2598、主变油处理 262五、变电运行项目 .2671、主变停役 2672、主变复役 2703、主变开关旁代 2744、一条母线停役 2785、线路停役(改检修) 2816、220kV 线路保护装置停用 2847、220kV 线路开关停役(开关闭锁时旁代) .2868、500kV 变电站远方监控操作 .2899、500kV 保护操作 .291410、站用变停役 .29311、停电设备上装、拆地线(安措) .2965一、输电线路检修项目1、输电线路带电杆塔综合检查及地线金具更换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1 人员素质1.1 身体状况身体条件不满足现场作业要求导致工作失误或人身伤害1、安排人员前问清身体状况,状况异常不安排工作。2、工作过程中发现身体状况不适人员,停止其工作。 1.2 精神状态 存在精力不集中等现象 导致工作失误或人身伤害1、工作负责人应在开工前掌握作业人员精神状况,确保精神状态良好。2、有明显的疲劳、困乏、其它身体不适者,不得参加登高工作。3、高处作业人员严禁使用手机,防止精力分散。4、严禁酒后参加工作。1.3 技能条件技能条件不满足现场作业要求出现盲目蛮干等违章作业现象,导致人身伤害1、开工前应确认现场所有人员符合安规规定要求。2、专责监护人应具有工作负责人资质。3、作业辅助工(外来劳务工等)必须经安全教育,并不得单独从事电气作业。4、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用前,大型或技术复杂的作业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熟练掌握。2 作业环境2.1 恶劣气象条件2.1.1冬季、寒流天气(-10以下) 反应迟钝、动作僵硬 造成冻伤、行为失控,导致伤害1、应穿着防寒保暖衣物。2、应搭建临时取暖设施、有取暖用具。3、高处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2.1.2 高温天气(35以上) 生理不适、精神恍惚 造成中暑、行为失控,导致伤害1、作业避开高温,宜安排在早、晚温度较低时段。2、如确需在高温时段作业,可采用轮换作业方式。3、因高温导致人员不适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情况严重的应及时送往医疗部门医治。4、现场应配备急救药箱、足够的防暑药品(如人丹、十滴水)及饮用水。2.1.3 冰雪、霜冻、雨雾天气 杆塔、构件潮湿易滑 导致滑坠1、登高前应采取换掉湿鞋等相应防滑措施。2、上下登杆塔或登上高处平面前,检查杆塔及杆塔附设的脚钉、爬梯等攀登设施表面、高处作业平面是否有冰雪、青苔、油污、稀泥等物质。3、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去除冰雪、霜冻、青苔、油污等滑跌危险物,或以覆盖、缠裹等方式,消除、控制滑跌风险。4、上、下杆塔或在高处平面工作以及移位时,须有防坠后备保护(使用登高板上下杆时除外),并穿软底鞋、以防脚底打滑。6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5、浓雾天气(能见度小于 20m)不得进行登高作业。2.1.4 大风天气稳定性降低、作业困难、安全距离减少设备短路、人员坠落1、遇五级以上大风时,不宜进行带电杆塔上的作业。2、高处作业过程中遇大风,作业人员做好现场应急安全措施后应立即终止工作,在移动中,有可靠的安全带保护。手要抓牢,脚要踏稳。下杆过程应有保护措施谨慎慢行,现场监护人监督人员撤离作业面。2.1.5 雷雨天气 雷击 人员伤害 如遇雷电(听见雷声、看见闪电)时不得进行高处作业。2.2 夜间作业 照明不足、视线不清 导致人员伤害1、夜间不得进行高处作业,如须进行抢修工作应配备足够的现场照明。2、移动式照明灯具作为常备工器具,随车配备,现场应至少有两套以上照明灯具。2.3 地理环境2.3.1 水网地带 行进困难、湿滑 溺水、登高滑落1、登高前应采取换掉湿鞋等相应防滑措施。2、严禁擅自涉水。特殊情况下确需涉水,应采取穿着救生衣等防溺措施,并不得负重。2.3.2 丘陵山区 道路坎坷、行进困难 导致人员摔跌等意外伤害1、尽量避开泥石流、洪水、滑坡、滚石等施工危险区域,如确需要,应设专人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发出警报。2、高边坡、危岩等处有专人检查,及时处理危石或采取其它安全防护措施(如:小路上松动的土石块应全部清除),悬崖、深沟、边坡、临空面、临水面边缘有明显警告标示。坑、孔、井、洞等加盖或围拦,或有明显标志。3 机具与防护3.1 个人防护用品3.1.1 安全帽 安全帽不合格或使用不规范 物体打击伤害1、使用合格的安全帽。2、任何人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下颚带应系牢,帽箍应根据需要调节适当。3、高处作业现场,工作人员不得站在作业处的垂直下方,高空落物区(25米3 米、515 米4 米、1530 米5 米、30 米时为 6米)不得有无关人员通行或逗留。4、杆塔上应避免上下交叉作业。无法避免时,应做好防止落物伤人的措施。3.1.2 工作服 工作服不合格或穿着不规范 导致人员加重灼伤程度或失去保护1、作业人员应衣着灵便,禁止穿着化纤服装,或短袖衣物。2、工作现场应正确穿着工作服。3、禁止敞胸露臂等。4、在 330kV及以上带电线路杆塔上作业应穿着静电感应防护服。3.1.3 工作鞋 工作鞋不合格或穿着不规范 导致人员麻电、滑跌、坠落 1、工作现场应穿着防滑、轻便的软底工作鞋。禁止穿凉鞋、薄底鞋。2、在 330kV及以上带电线路杆塔上应穿着导电鞋,220kV 线路杆塔上作业时7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宜穿导电鞋。3.1.4 安全带高处作业未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的安全带或使用方法不正确杆塔上作业过程中不能起到防护作用1、使用经试验合格的双保险安全带。保险绳长度 3米以上的,应配合缓冲器使用,缓冲器应完好、可靠。2、使用前经外观检查合格:组件完好、无缺损,绳索、编织带无脆裂、断股或扭结,金属配件及焊接处无裂纹、无严重锈蚀,保险装置完整可靠,操作灵活。登高前,并做人体冲击试验。3、攀登杆塔时,应适当调整安全带长度,避免钩在爬梯或脚钉上。安全带系好后,应检查扣环确已扣好、保险装置可靠。使用有后备绳的双保险安全带,安全带和保护绳应分挂在杆塔不同部位的牢固构件上,严禁低挂高用。防止安全带从杆顶脱出,或被锋利物损坏。3.2 登高作业工具 3.2.1 升降板高处作业使用不合格的升降板或使用方法不正确高处坠落或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1、使用经检验合格的登高板。2、使用前检查:脚踏板木质无腐蚀、劈裂,绳索无断股、松散,绳索与踏板固定牢固,金属勾无损伤及变形。3、登高前,应做人体冲击试验,确认牢固、适用。4、正确使用登高板,动作规范,不得采取“跳板”等方式,避免登高板定位不牢、脱勾、滑落,人员踩空失稳或坠落。3.2.2 脚扣使用不合格脚扣,且未有全程保护措施高处坠落或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1、使用经定期检验合格的脚扣,不得超过额定载荷使用脚扣。2、使用前外观检查合格,金属母材及焊接处无裂痕、不变形,防滑装置完好、无破损,皮带完好、无霉变、开裂及老化,小爪连接牢固,活动灵活。3、登高前,应做人体冲击试验,确认牢固、适用。脚扣的大小应与电杆的直径相适应,使用脚扣登高应穿工作鞋,调整并扣好皮带,松紧合适。4、使用脚扣上下杆,动作规范,避免脚扣损坏、滑脱,防止踩空。5、使用脚扣应全程使用安全带。6、雨、雪等天气不宜使用脚扣。3.2.3 梯子使用不合格的梯子或使用方法不正确高处坠落或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1、应选用定期检验合格的梯子。木、竹制梯子的支柱须能承受工作人员及携带工具攀登时的总重量,梯子的横木须嵌在支柱上,梯阶距离不应大于40cm,竹子构件无折裂、腐蚀。竹梯需在顶部用红漆标明 1米限高警示线,并用铅丝分上、中、下分别加固,梯脚有防滑装置。禁止使用钉子钉成的梯子。2、在梯子上有人工作时,地面应有人扶持。梯子与地面的斜角应为 60度左右,工作人员必须站在距梯顶不少于 1米的梯蹬上。人字梯须具有坚固的绞链和限制开度的拉链。8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3、上下梯子时应面朝内,严禁手拿工具或器材上下,在梯子上工作应备工具袋。严禁高空落物。4、严禁两人站在同一梯子上工作,梯子的最高两档不得站人。5、严禁在悬挂式吊架上搁置梯子。6、梯子上有人时,严禁移动梯子。3.3 作业机具3.3.1 链条葫芦使用不合格的链条葫芦或使用方法不正确设备损坏、人员伤害1、严禁过负荷使用承力工具。使用前检查吊钩、链条、转动装置及制动装置,吊钩、链轮或倒卡变化以及链条磨损达直径的 15者严禁使用,刹车片严禁沾染油脂。2、操作时,手拉链或扳手的拉动方向应与链轮槽方向一致,不得斜拉硬板。操作人员不得站在葫芦正下方。不得增人强拉。3、葫芦的起重链不得打扭,并不得拆成单股使用。使用中如发生卡链,应将荷载转移后方可检修。4、链条葫芦带负荷停留较长时间时,应将手拉链或扳手绑扎在起重链上,并采取保险措施。3.3.2 卸克使用不合格的卸克或使用方法不正确设备损坏、人员伤害1、检查无变形、无裂纹、无严重磨损。2、卸克销子不得扣在活动性较大的索具内,卸克螺销螺杆应紧固到位。3、严禁横向使用卸克,并不得以小代大,不得用金具代替。4、不得使卸克处于吊件的转角处,必要时应加衬垫并使用加大规格的卸克。3.3.3 无极绝缘绳使用不合格的无极绝缘绳或使用方法不正确高处落物或在安全距离不足时对带电部位放电等事故1、经过耐压试验合格。检查无极绝缘绳无断股、松散、霉变、脏污、潮湿。2、使用前使用 2500V及以上兆欧表或绝缘检测仪进行分段绝缘检测,其阻值应不小于 700M(电极宽 2cm,极间宽 2cm)。3.3.4 钢丝绳套或强力绳套使用不合格的钢丝绳套、强力绳套或使用方法不正确设备损坏、人员伤害1、钢丝绳套、强力绳套破断力,应按安全系数要求进行选择。2、钢丝绳无扭结、无灼伤或明显的散股,无严重磨损、腐蚀、断丝根数不超过规定,无整股折断。3、使用中与固定挂件应有防割伤措施,如应采用包垫或枕木防护。4、用于后备保护钢丝绳套或强力绳套长度要适中。3.3.5 滑车使用不合格的滑车或使用方法不正确设备损坏、人员伤害1、滑轮完整灵活,润滑油充分。2、滑轮轴无磨损现象,开口销完整。3、吊钩无裂纹、无变形。4、使用中滑车门扣必须封闭。 4 检修、施工电9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源4.1 电源箱 电气元件破损,护盖不全 触电、火灾 使用的电源箱电气元件应符合安全要求,开关刀闸熔丝具完好无损,护盖齐全螺丝拧紧。4.2 电源线 绝缘破损、线径过细 触电、火灾 应使用绝缘完好且线径符合要求的电源线。4.3 漏电保护器 无漏电保护器或不合格 触电 检修电源应有漏电保护器,并检查符合末级配置要求(一般场所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 30mA)。5 现场管理5.1 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不到位对危险性、复杂性、困难程度认识不足影响正常作业1、进行电力线路施工作业或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负责人认为有必要现场勘察的检修作业,均应根据工作任务组织现场勘察。2、应察看现场检修作业需保留的带电部位和作业现场的条件、环境及其他危险点等,认真填写现场勘察单。5.2 工作票不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的工作票作业人员不清楚作业范围、任务、危险点及防范措施等导致人员伤害1、应使用线路第二种工作票,严禁无票作业。2、分小组工作应使用登杆卡。3、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按规定签票、审票、接票。5.3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不使用或使用不规范的作业指导书工作流程混乱、作业不规范、危险点源失控1、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围绕作业项目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以安规、安全管理制度、反事故措施等有关规定为依据,通过危险点分析,制定现场作业指导书(其中应涵盖对作业人员素质、数量要求,施工机械、工具、器材准备,作业流程控制及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内容)。2、要加强作业指导书中安全技术措施的论证,准确地计算作业中的关键参数及荷载,充分考虑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材料性能、施工季节等因素,最终确定合理的安全系数,确保安全技术措施正确可靠。3、现场作业指导书需经审批,并组织交底确认。5.4 开工会不组织开工会或开工会不规范交接不清、流于形式1、按要求认真、严肃组织好开工会。2、认真宣读工作票,交、接做到“四清楚”(作业任务清楚、危险点清楚、作业程序清楚、安全措施清楚)。3、询问工作人员是否知晓开工会内容,并签字确认。4、工作人员必须听从工作负责人指挥,服从工作指令。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安全措施等。5.5 现场监护未设专责监护人或监护不到位导致人员误登杆塔、触电、高坠1、带电杆塔上的检修作业,每基杆塔必须设专人监护。对复杂有危险的检修工作,塔上应增设专责监护人。2、专责监护人在工作前对被监护人员交待安全措施,告知危险点和安全注意10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事项,监督被监护人员遵守安规和现场安全措施,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监护人不得参与现场工作。3、应明确被监护人员和监护范围。监护人着“红马甲” ,应全过程监护工作人员和工具对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4、登杆塔前应核对线路的识别标记和双重名称;登杆塔至横担处时,应再次核对线路的识别标记与双重称号。5、专责监护人不得擅自离开工作现场,若需离开,必须履行交接手续。5.6 攀登杆塔杆塔脚钉、爬梯金属件缺失、松动、脱焊等攀登时易导致身体失去平衡,发生高处坠落1、攀登杆塔应沿脚钉或爬梯上下,不得沿单根构件上爬或下滑。攀登无爬梯或无脚钉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必须使用登杆工具。多人上下同一杆塔时应逐个进行。严禁利用绳索或拉线上下杆塔或顺杆滑下。2、横担上水平移动时,不得失去保护。3、发现有脚钉短缺时,应在安全带的保护下位移。4、在杆塔上加装脚钉时,应用安全带防护,并将安全带系挂在牢固的构件上。5、装有防坠爬梯的杆塔应在防坠器的保护下攀登。6、禁止手中持有工器具及材料时攀登杆塔或移位。5.7 绝缘架空地线不接地或未穿静电感应防护服导致人员感应电触电绝缘架空地线应视为带电体。作业人员与绝缘架空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4m。如需在绝缘架空地线上作业时,应用接地线或个人保安线将其可靠接地或采用等电位方式进行。112、输电线路停电更换绝缘子及导线金具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1 人员素质1.1 身体状况 身体条件不满足现场作业要求 导致工作失误或人身伤害 1、安排人员前问清身体状况,状况异常不安排工作。2、工作过程中发现身体状况不适人员,停止其工作。 1.2 精神状态 存在精力不集中等现象 导致工作失误或人身伤害1、工作负责人应在开工前掌握作业人员精神状况,确保精神状态良好。2、有明显的疲劳、困乏、其它身体不适者,不得参加登高工作。3、高处作业人员严禁使用手机,防止精力分散。4、严禁酒后参加工作。1.3 技能条件 技能条件不满足现场作业要求出现盲目蛮干等违章作业现象,导致人身伤害1、开工前应确认现场所有人员符合安规规定要求。2、专责监护人应具有工作负责人资质。3、作业辅助工(外来劳务工等)必须经安全教育,并不得单独从事电气作业。4、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用前,大型或技术复杂的作业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熟练掌握。2 作业环境2.1 恶劣气象条件2.1.1冬季、寒流天气(-10以下)反应迟钝、动作僵硬造成冻伤、行为失控,导致伤害1、应穿着防寒保暖衣物。2、应搭建临时取暖设施、有取暖用具。3、高处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2.1.2 高温天气(35以上) 生理不适、精神恍惚 造成中暑、行为失控,导致伤害1、作业避开高温,宜安排在早、晚温度较低时段。2、如确需在高温时段作业,可采用轮换作业方式。3、因高温导致人员不适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情况严重的应及时送往医疗部门医治。4、现场应配备急救药箱、足够的防暑药品(如人丹、十滴水)及饮用水。2.1.3 冰雪、霜冻、雨雾天气 杆塔、构件潮湿易滑 导致滑坠1、登高前应采取换掉湿鞋等相应防滑措施。2、上下登杆塔或登上高处平面前,检查杆塔及杆塔附设的脚钉、爬梯等攀登设施表面、高处作业平面是否有冰雪、青苔、油污、稀泥等物质。3、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去除冰雪、霜冻、青苔、油污等滑跌危险物,或以覆盖、缠裹等方式,消除、控制滑跌风险。4、上、下杆塔或在高处平面工作以及移位时,须有防坠后备保护(使用登高板上下杆时除外),并穿软底鞋、以防脚底打滑。5、浓雾天气(能见度小于 20m)不得进行登高作业。12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2.1.4 大风天气稳定性降低、作业困难、安全距离减少设备短路、人员坠落1、遇五级以上大风时,不宜进行带电杆塔上的作业。2、高处作业过程中遇大风,作业人员做好现场应急安全措施后应立即终止工作,在移动中,有可靠的安全带保护。手要抓牢,脚要踏稳。下杆过程应有保护措施谨慎慢行,现场监护人监督人员撤离作业面。2.1.5 雷雨天气 雷击 人员伤害 如遇雷电(听见雷声、看见闪电)时不得进行高处作业。2.2 夜间作业 照明不足、视线不清 导致人员伤害1、夜间不得进行高处作业,如须进行抢修工作应配备足够的现场照明。2、移动式照明灯具作为常备工器具,随车配备,现场应至少有两套以上照明灯具。2.3 地理环境2.3.1 水网地带 行进困难、湿滑 溺水、登高滑落1、登高前应采取换掉湿鞋等相应防滑措施。2、严禁擅自涉水。特殊情况下确需涉水,应采取穿着救生衣等防溺措施,并不得负重。2.3.2 丘陵山区 道路坎坷、行进困难 导致人员摔跌等意外伤害1、尽量避开泥石流、洪水、滑坡、滚石等施工危险区域,如确需要,应设专人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发出警报。2、高边坡、危岩等处有专人检查,及时处理危石或采取其它安全防护措施(如:小路上松动的土石块应全部清除),悬崖、深沟、边坡、临空面、临水面边缘有明显警告标示。坑、孔、井、洞等加盖或围拦,或有明显标志。3 机具与防护3.1 个人防护用品3.1.1 安全帽 安全帽不合格或使用不规范 物体打击伤害1、使用合格的安全帽。2、任何人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下颚带应系牢,帽箍应根据需要调节适当。3、高处作业现场,工作人员不得站在作业处的垂直下方,高空落物区(25米3 米、515 米4 米、1530 米5 米、30 米时为 6米)不得有无关人员通行或逗留。4、杆塔上应避免上下交叉作业。无法避免时,应做好防止落物伤人的措施。3.1.2 工作服 工作服不合格或穿着不规范 导致人员加重灼伤程度或失去保护 1、作业人员应衣着灵便,禁止穿着化纤服装,或短袖衣物。2、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衣服和袖口必须扣好。3.1.3 工作鞋 工作鞋不合格或穿着不规范 导致人员滑跌、坠落 工作现场应穿着防滑、轻便的软底工作鞋。禁止穿凉鞋、薄底鞋。3.1.4 安全带 高处作业未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的 杆塔上作业过程中不能起到防护作用 1、使用经试验合格的双保险安全带。保险绳长度 3米以上的,应配合缓冲器使用,缓冲器应完好、可靠。13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安全带或使用方法不正确2、使用前经外观检查合格:组件完好、无缺损,绳索、编织带无脆裂、断股或扭结,金属配件及焊接处无裂纹、无严重锈蚀,保险装置完整可靠,操作灵活。登高前,应做人体冲击试验。3、攀登杆塔时,应适当调整安全带长度,避免钩在爬梯或脚钉上。安全带系好后,应检查扣环确已扣好、保险装置可靠。使用有后备绳的双保险安全带,安全带和保护绳应分挂在杆塔不同部位的牢固构件上,严禁低挂高用。防止安全带从杆顶脱出,或被锋利物损坏。3.2 登高作业工具 3.2.1 升降板高处作业使用不合格的升降板或使用方法不正确高处坠落或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1、使用经检验合格的登高板。2、使用前检查:脚踏板木质无腐蚀、劈裂,绳索无断股、松散,绳索与踏板固定牢固,金属勾无损伤及变形。3、登高前,应做人体冲击试验,确认牢固、适用。4、正确使用登高板,动作规范,不得采取“跳板”等方式,避免登高板定位不牢、脱勾、滑落,人员踩空失稳或坠落。3.2.2 脚扣使用不合格脚扣,且未有全程保护措施高处坠落或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1、使用经定期检验合格的脚扣,不得超过额定载荷使用脚扣。2、使用前外观检查合格:金属母材及焊接处无裂痕、不变形,防滑装置完好、无破损,皮带完好、无霉变、开裂及老化,小爪连接牢固,活动灵活。3、登高前,应做人体冲击试验,确认牢固、适用。脚扣的大小应与电杆的直径相适应,使用脚扣登高应穿工作鞋,调整并扣好皮带,松紧合适。4、使用脚扣上下杆,动作规范,避免脚扣损坏、滑脱,防止踩空。5、使用脚扣应全程使用安全带。6、雨、雪等天气不宜使用脚扣。3.2.3 梯子使用不合格的梯子或使用方法不正确高处坠落或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1、应选用定期检验合格的梯子。木、竹制梯子的支柱须能承受工作人员及携带工具攀登时的总重量,梯子的横木须嵌在支柱上,梯阶距离不应大于40cm,竹子构件无折裂、腐蚀。竹梯需在顶部用红漆标明 1米限高警示线,并用铅丝分上、中、下分别加固,梯脚有防滑装置。禁止使用钉子钉成的梯子。2、在梯子上有人工作时,地面应有人扶持。梯子与地面的斜角应为 60度左右,工作人员必须站在距梯顶不少于 1米的梯蹬上。人字梯须具有坚固的绞链和限制开度的拉链。3、上下梯子时应面朝内,严禁手拿工具或器材上下,在梯子上工作应备工具袋。严禁高空落物。14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4、严禁两人站在同一梯子上工作。5、严禁在悬挂式吊架上搁置梯子。6、梯子上有人时,严禁移动梯子。3.3 作业机具3.3.1 链条葫芦使用不合格的链条葫芦或使用方法不正确设备损坏、人员伤害1、严禁过负荷使用承力工具。使用前检查吊钩、链条、转动装置及制动装置,吊钩、链轮或倒卡变化以及链条磨损达直径的 15者严禁使用,刹车片严禁沾染油脂。2、操作时,手拉链或扳手的拉动方向应与链轮槽方向一致,不得斜拉硬板。操作人员不得站在葫芦正下方。不得增人强拉。3、葫芦的起重链不得打扭,并不得拆成单股使用。使用中如发生卡链,应将荷载转移后方可检修。4、葫芦带负荷停留较长时间时,应将手拉链或扳手绑扎在起重链上,并采取保险措施。3.3.2 卸克使用不合格的卸克或使用方法不正确设备损坏、人员伤害1、检查无变形、无裂纹、无严重磨损。2、卸克销子不得扣在活动性较大的索具内,卸克螺销螺杆应紧固到位。3、严禁横向使用卸克,并不得以小代大,不得用金具代替。4、不得使卸克处于吊件的转角处,必要时应加衬垫并使用加大规格的卸克。3.3.3 绳索使用不合格的绳索或使用方法不正确易发生绳索破断而导致人员伤害1、白棕绳等应光滑、干燥无严重磨损。2、白棕绳的允许荷重一般应按其断面积每平方毫米 10牛顿计算当用作捆绑绳时,应按其断面积每平方毫米 5牛顿计算。3、 麻绳、棕绳在在潮湿状态下的允许荷重应减少一半。所有绳、索不得超负荷使用,多人拉提重物绳索的安全系数应大于 4。3.3.4 钢丝绳套或强力绳套使用不合格的钢丝绳套、强力绳套或使用方法不正确设备损坏、人员伤害1、钢丝绳套、强力绳套破断力,应按安全系数要求进行选择。2、钢丝绳无扭结、无灼伤或明显的散股,无严重磨损、腐蚀、断丝根数不超过规定,无整股折断。3、使用中与固定挂件应有防割伤措施,如应采用包垫或枕木防护。4、用于后备保护钢丝绳套或强力绳套长度要适中。3.3.5 滑车使用不合格的滑车或使用方法不正确设备损坏、人员伤害1、滑轮完整灵活,润滑油充分。2、滑轮轴无磨损现象,开口销完整。3、吊钩无裂纹、无变形。4、使用中滑车门扣必须封闭。 3.3.6 验电器、接地线、绝缘 使用不合格的绝缘工器具或使用 设备损坏、人员伤害 1、操作人应熟悉安全工器具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2、使用经过国家检测中心试验鉴定的合格产品。15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手套 方法不正确 3、编号、试验合格,标签齐全,未超过有效期。4、绝缘部分的表面无裂纹、破损或污渍。5、 验电应使用相应电压等级、合格的接触式验电器;验电时应戴绝缘手套;绝缘手套卷曲试验不漏气;携带型接地线导线、线卡、连接部分及导线护套符合标准要求。4 检修、施工电源4.1 电源箱 电气元件破损,护盖不全 触电、火灾 使用的电源箱电气元件应符合安全要求,开关刀闸熔丝具完好无损,护盖齐全螺丝拧紧。4.2 电源线 绝缘破损、线径过细 触电、火灾 应使用绝缘完好且线径符合要求的电源线。4.3 漏电保护器 无漏电保护器或不合格 触电 检修电源应有漏电保护器,并检查符合末级配置要求(一般场所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 30mA)。5 现场管理5.1 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不到位对危险性、复杂性、困难程度认识不足影响正常作业1、进行电力线路施工作业或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负责人认为有必要现场勘察的检修作业,均应根据工作任务组织现场勘察。2、应认真察看现场检修作业需保留、邻近或交跨的带电部位和作业现场的条件、环境及其他危险点等,认真填写现场勘察单。5.2 工作票 不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的工作票作业人员不清楚作业范围、任务、危险点及防范措施等导致人员伤害1、应使用线路第一种工作票,严禁无票作业。2、分小组工作应使用登杆卡和工作任务单。3、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按规定签票、审票、接票。5.3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不使用或使用不规范的作业指导书工作流程混乱、作业不规范、危险点源失控1、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围绕作业项目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以安规、安全管理制度、反事故措施等有关规定为依据,通过危险点分析,制定现场作业指导书(其中应涵盖对作业人员素质、数量要求,施工机械、工具、器材准备,作业流程控制及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内容)。2、要加强作业指导书中安全技术措施的论证,准确地计算作业中的关键参数及荷载,充分考虑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材料性能、施工季节等因素,最终确定合理的安全系数,确保安全技术措施正确可靠。3、现场作业指导书需经审批,并组织交底确认。5.4 开工会 不组织开工会或开工会不规范 交接不清、流于形式1、按要求认真、严肃组织好开工会。2、认真宣读工作票,交、接做到“四清楚”(作业任务清楚、危险点清楚、作业程序清楚、安全措施清楚)。16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3、询问工作人员是否知晓开工会内容,并签字确认。4、工作人员必须听从工作负责人指挥,服从工作指令。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安全措施等。5.5 现场监护 未设专责监护人或监护不到位 导致人员误登杆塔、触电、高坠1、分组工作应设小组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在工作前对被小组成员交待安全措施,告知危险点和安全注意事项,监督小组成员自觉遵守安规和现场安全措施,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负责人(监护人)在小组成员确无触电等危险的条件下,可以参加现场工作。2、应明确小组作业范围,小组工作负责人(监护人)着“红马甲” 。3、检修现场登杆塔作业前,应仔细核对线路的识别标记和双重名称。 4、小组工作负责人(监护人)不得擅自离开工作现场,若需离开,必须履行交接手续。5、为防止感应电,应使用个人保安接地或单相接地线增设接地。6、更换瓷瓶前,防导线脱落后备保护措施可靠实施,使用钢丝绳套或强力绳套保线长度要适中。5.6 攀登杆塔杆塔脚钉、爬梯金属件缺失、松动、脱焊等攀登时易导致身体失去平衡,发生高处坠落1、攀登杆塔应沿脚钉或爬梯上下,不得沿单根构件上爬或下滑。攀登无爬梯或无脚钉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必须使用登杆工具。多人上下同一杆塔时应逐个进行。严禁利用绳索或拉线上下杆塔或顺杆滑下。2、横担上水平移动时,不得失去保护。3、发现有脚钉短缺时,应在安全带的保护下位移。4、在杆塔上加装脚钉时,应用安全带防护,并将安全带系挂在牢固的构件上。5、装有防坠爬梯的杆塔应在防坠器的保护下攀登。6、禁止手中持有工器具及材料时攀登杆塔或移位。5.7 绝缘架空地线 不接地或未穿静电感应防护服 导致人员感应电触电绝缘架空地线应视为带电体。作业人员与绝缘架空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4m。如需在绝缘架空地线上作业时,应用接地线或个人保安线将其可靠接地或采用等电位方式进行。173、输电线路立、拆杆塔(用抱杆)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1 人员素质1.1 身体状况 身体条件不满足现场作业要求 导致工作失误或人身伤害 1、安排人员前问清身体状况,状况异常不安排工作。2、工作过程中发现身体状况不适人员,停止其工作。 1.2 精神状态 存在精力不集中等现象 导致工作失误或人身伤害1、工作负责人应在开工前掌握作业人员精神状况,确保精神状态良好。2、有明显的疲劳、困乏、其它身体不适者,不得参加登高工作。3、高处作业人员严禁使用手机,防止精力分散。4、严禁酒后参加工作。1.3 技能条件 技能条件不满足现场作业要求出现盲目蛮干等违章作业现象,导致人身伤害1、开工前应确认现场所有人员符合安规规定要求。2、专责监护人应具有工作负责人资质。3、作业辅助工(外来劳务工等)必须经安全教育,并不得单独从事电气作业。4、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用前,大型或技术复杂的作业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熟练掌握。2 作业环境2.1 恶劣气象条件2.1.1冬季、寒流天气(-10以下)反应迟钝、动作僵硬 造成冻伤、行为失控,导致伤害1、应穿着防寒保暖衣物。2、应搭建临时取暖设施、有取暖用具。3、高处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2.1.2 高温天气(35以上) 生理不适、精神恍惚 造成中暑、行为失控,导致伤害1、作业避开高温,宜安排在早、晚温度较低时段。2、如确需在高温时段作业,可采用轮换作业方式。3、因高温导致人员不适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情况严重的应及时送往医疗部门医治。4、现场应配备急救药箱、足够的防暑药品(如人丹、十滴水)及饮用水。2.1.3冰雪、霜冻、雨雾天气杆塔、构件潮湿易滑 导致滑坠1、登高前应采取换掉湿鞋等相应防滑措施。2、上下登杆塔或登上高处平面前,检查杆塔及杆塔附设的脚钉、爬梯等攀登设施表面、高处作业平面是否有冰雪、青苔、油污、稀泥等物质。3、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去除冰雪、霜冻、青苔、油污等滑跌危险物,18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或以覆盖、缠裹等方式,消除、控制滑跌风险。4、上、下杆塔或在高处平面工作以及移位时,须有防坠后备保护(使用登高板上下杆时除外),并穿软底鞋、以防脚底打滑。5、浓雾天气(能见度小于 20m)不得进行登高作业。2.1.4 大风天气 稳定性降低、作业困难、安全距离减少 设备短路、人员坠落1、遇五级以上大风时,不宜进行带电杆塔上的作业。2、高处作业过程中遇大风,作业人员做好现场应急安全措施后应立即终止工作,在移动中,有可靠的安全带保护。手要抓牢,脚要踏稳。下杆过程应有保护措施谨慎慢行,现场监护人监督人员撤离作业面。2.1.5 雷雨天气 雷击 人员伤害 如遇雷电(听见雷声、看见闪电)时不得进行高处作业。2.2 夜间作业 照明不足、视线不清 导致人员伤害1、夜间不得进行高处作业,如须进行抢修工作应配备足够的现场照明。2、移动式照明灯具作为常备工器具,随车配备,现场应至少有两套以上照明灯具。2.3 地理环境2.3.1 水网地带 行进困难、湿滑 溺水、登高滑落1、登高前应采取换掉湿鞋等相应防滑措施。2、严禁擅自涉水。特殊情况下确需涉水,应采取穿着救生衣等防溺措施,并不得负重。2.3.2 丘陵山区 道路坎坷、行进困难 导致人员摔跌等意外伤害1、尽量避开泥石流、洪水、滑坡、滚石等施工危险区域,如确需要,应设专人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发出警报。2、高边坡、危岩等处有专人检查,及时处理危石或采取其它安全防护措施(如:小路上松动的土石块应全部清除),悬崖、深沟、边坡、临空面、临水面边缘有明显警告标示。坑、孔、井、洞等加盖或围拦,或有明显标志。3 机具与防护3.1 个人防护用品3.1.1 安全帽 安全帽不合格或使用不规范 物体打击伤害1、使用合格的安全帽。2、任何人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下颚带应系牢,帽箍应根据需要调节适当。3、高处作业现场,工作人员不得站在作业处的垂直下方,高空落物区(25 米3 米、515 米4 米、1530 米5 米、30 米时为 6米)不得有无关人员通行或逗留。19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4、杆塔上应避免上下交叉作业。无法避免时,应做好防止落物伤人的措施。3.1.2 工作服 工作服不合格或穿着不规范导致人员加重灼伤程度或失去保护1、作业人员应衣着灵便,禁止穿着化纤服装,或短袖衣物。2、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衣服和袖口必须扣好。3.1.3 工作鞋 工作鞋不合格或穿着不规范 导致人员滑跌、坠落 工作现场应穿着防滑、轻便的软底工作鞋。禁止穿凉鞋、薄底鞋。3.1.4 安全带高处作业未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的安全带或使用方法不正确杆塔上作业过程中不能起到防护作用1、使用经试验合格的双保险安全带。保险绳长度 3米以上的,应配合缓冲器使用,缓冲器应完好、可靠。2、使用前经外观检查合格:组件完好、无缺损,绳索、编织带无脆裂、断股或扭结,金属配件及焊接处无裂纹、无严重锈蚀,保险装置完整可靠,操作灵活。登高前,应做人体冲击试验。3、攀登杆塔时,应适当调整安全带长度,避免钩在爬梯或脚钉上。安全带系好后,应检查扣环确已扣好、保险装置可靠。使用有后备绳的双保险安全带,安全带和保护绳应分挂在杆塔不同部位的牢固构件上,严禁低挂高用。防止安全带从杆顶脱出,或被锋利物损坏。3.2 登高作业工具 3.2.1 升降板 高处作业使用不合格的升降板或使用方法不正确 高处坠落或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1、使用经检验合格的登高板。2、使用前检查:脚踏板木质无腐蚀、劈裂,绳索无断股、松散,绳索与踏板固定牢固,金属勾无损伤及变形。3、登高前,应做人体冲击试验,确认牢固、适用。4、正确使用登高板,动作规范,不得采取“跳板”等方式,避免登高板定位不牢、脱勾、滑落,人员踩空失稳或坠落。3.2.2 脚扣 使用不合格脚扣,且未有全程保护措施 高处坠落或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1、使用经定期检验合格的脚扣,不得超过额定载荷使用脚扣。2、使用前外观检查合格:金属母材及焊接处无裂痕、不变形,防滑装置完好、无破损,皮带完好、无霉变、开裂及老化,小爪连接牢固,活动灵活。3、登高前,应做人体冲击试验,确认牢固、适用。脚扣的大小应与电杆的直径相适应,使用脚扣登高应穿工作鞋,调整并扣好皮带,松紧合适。4、使用脚扣上下杆,动作规范,避免脚扣损坏、滑脱,防止踩空。5、使用脚扣应全程使用安全带。20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6、雨、雪等天气不宜使用脚扣。3.2.3 梯子 使用不合格的梯子或使用方法不正确 高处坠落或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1、应选用定期检验合格的梯子。木、竹制梯子的支柱须能承受工作人员及携带工具攀登时的总重量,梯子的横木须嵌在支柱上,梯阶距离不应大于 40cm,竹子构件无折裂、腐蚀。竹梯需在顶部用红漆标明 1米限高警示线,并用铅丝分上、中、下分别加固,梯脚有防滑装置。禁止使用钉子钉成的梯子。2、在梯子上有人工作时,地面应有人扶持。梯子与地面的斜角应为 60度左右,工作人员必须站在距梯顶不少于 1米的梯蹬上。人字梯须具有坚固的绞链和限制开度的拉链。3、上下梯子时应面朝内,严禁手拿工具或器材上下,在梯子上工作应备工具袋。严禁高空落物。4、严禁两人站在同一梯子上工作。5、严禁在悬挂式吊架上搁置梯子。6、梯子上有人时,严禁移动梯子。3.3 作业机具3.3.1 抱 杆 使用不合格的抱杆 工具损坏、人员伤害1、选用抱杆应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条件说明书或经过计算。2、每年应对抱杆进行一次静力试验:以 1.25倍容许工作荷重进行10min静力试验。3、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抱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严禁使用圆木抱杆:木质腐朽、损伤严重或弯曲过大;金属抱杆:整体弯曲超过杆长的 1/600。局部弯曲严重、磕瘪变形、表面严重腐蚀、裂纹或脱焊。抱杆脱帽环表面有裂纹或螺纹变形。3.3.2 卸克 使用不合格的卸克或使用方法不正确 设备损坏、人员伤害1、检查无变形、无裂纹、无严重磨损。2、卸克销子不得扣在活动性较大的索具内,卸克螺销螺杆应紧固到位。3、严禁横向使用卸克,并不得以小代大,不得用金具代替。4、不得使卸克处于吊件的转角处,必要时应加衬垫并使用加大规格的卸克。3.3.3 绳 索 使用不合格的绳索或使用方法不正确 设备损坏、人员伤害1、白棕绳等应光滑、干燥无严重磨损。2、白棕绳的允许荷重一般应按其断面积每平方毫米 10牛顿计算当用作捆绑绳时,应按其断面积每平方毫米 5牛顿计算。3、 麻绳、棕绳在在潮湿状态下的允许荷重应减少一半。所有绳、索不21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得超负荷使用,多人拉提重物绳索的安全系数应大于 4。3.3.4 钢丝绳(套) 使用不合格的钢丝绳(套)或使用方法不正确 设备损坏、人员伤害1、 用 TD13.1 计算出钢丝绳受力的近似值。2、钢丝绳使用中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按月检查、定期保养,遇有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第 9.2.9.2条中的情况之一应予报废,绳头编接长度应符合规定。3、钢丝绳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所承受的荷重不准超过规定。4、起吊重物时,其钢丝绳索间的夹角不得大于 90,最大不得超过 120 5、在任何情况下禁止钢丝绳和电焊机的导线或其他电线相接触。6、通过滑轮或滚筒的钢丝绳不准有接头。清除钢丝绳上的污垢时,不得使用钢丝刷及其他锐利的工具。3.3.5 吊钩与滑车 使用不合格的吊钩与滑车或使用方法不正确 工具损坏、人员伤害1、无论是单面或双面吊钩,均应有制造厂家的技术规范,否则不准用做起重作业中;所用吊钩应用锻成的或用钢板铆成的,不准使用铸造或钢条弯成的,有裂纹或显著变形的不准使用,也不准在吊钩上焊补或在受力部位钻孔。2、使用滑车或滑车组,必须经常详细检查,如滑车边缘磨损过多、有裂纹或滑车轴弯曲等缺陷(滑轮转动不灵、吊钩变形、槽壁磨损达原尺寸的 10,槽底磨损达 3mm以上等),均不准使用。3、滑车不准栓挂在未经计算的结构物上(包括固定用钢丝绳套)。栓挂固定滑车的桩或锚,应按土质不同情况加以计算,使之埋设牢固可靠。使用开口滑车,应将开门的钩环紧固,防止钢丝绳自动跑出。4、立杆塔等起重作业中,滑车组在拉紧时,上下滑车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0.5米。导向滑车的内角侧应避免站人。3.3.6 机动卷扬机 使用不合格的机动卷扬机或使用方法不正确 设备损坏、人员伤害1、使用前必须按规定项目进行外观检查合格。若有项目不合格,必须进行大修或维修。2、每年必须按规定进行动、静荷载试验合格。3、机动卷扬机必须安设在平稳牢固的地方,并设有制动及逆止的安全装置。固定机座的地锚和钢丝绳必须经过计算。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应低于 6。试吊时应指定专人检查和看守。4、机动卷扬机的牵引钢丝绳应从滚筒下方卷入,钢丝绳必须在滚筒上绕 5道以上,并不得重叠。滚筒应有防止钢丝绳跑出的安全装置。5、安装机动卷扬机时,滚筒中心线必须与钢丝绳保持垂直。第一个转向滑车到卷扬机的距离应至少不小于 6。拉尾绳不得少于两人,所站22序号 识别对象 风险识别 可能的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位置距卷扬机不得小于 2.5,并不得站在尾绳圈内。3.3.7 固定地锚 地钻受力分布不均或埋设深度不够发生地钻断裂、工具损坏,人身伤害地锚的设置应根据牵引力和土质情况,确定采用地钻的个数,应使牵引力在地钻群中均匀分布,使所有受力地锚及工器具必须牢固可靠。4 检修、施工电源4.1 电源箱 电气元件破损,护盖不全 触电、火灾 使用的电源箱电气元件应符合安全要求,开关刀闸熔丝具完好无损,护盖齐全螺丝拧紧。4.2 电源线 绝缘破损、线径过细 触电、火灾 应使用绝缘完好且线径符合要求的电源线。4.3 漏电保护器 无漏电保护器或不合格 触电 检修电源应有漏电保护器,并检查符合末级配置要求(一般场所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 30mA)。5 现场管理5.1 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不到位对危险性、复杂性、困难程度认识不足影响正常作业1、进行电力线路施工作业或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负责人认为有必要现场勘察的检修作业,均应根据工作任务组织现场勘察。2、应察看现场工作中邻近的带电部位和作业现场的条件、环境及其他危险点等,认真填写现场勘察单。5.2 工作票 不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的工作票作业人员不清楚作业范围、任务、危险点及防范措施等导致人员伤害1、根据工作内容及现场情况,准确选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