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怡【出处】民法学说及判例研究【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12【页号】362-368【正文】间接受害人之损害赔偿请求权及与有过失原则之适用一、判决197O 年台上字第 1623 号判决上诉人于 1969 年 8 月 1 日上午 10 时许,在嘉义市文化路 231 号左边木墙外与民族路交叉路旁,以煤球烧半锅沸油炸鱼,疏未注意,反身与人谈话,因油钢未放稳定,致被上诉人未满 2 岁之子邓明富行经该处时,油锅倾倒,烫伤其头背等处,经送医不治身死,被上诉人为此支出医药费 2O00 元(新台币下同) ,殡葬费 400 元,又邓明富死亡时年仅 2 岁,如不罹灾身亡,养育成年,即有扶养能力,被上诉人现年 35 岁,算至 65 岁止,可受扶养12 年,每月按 20O 元计算,并扣除中间利息,扶养费为 20,514 元,且精神深受痛苦,并请求慰藉金 27,086 元等情,求为判命上诉人共赔偿 5 万元。上诉人则以伊在墙角往边摆放锅炉炸鱼,极为稳定,被上诉人任令其步履不稳之子邓明富于上诉人转背听人谈话之瞬间,行向油锅,不加出声阻止,致碰斜油钢,被沸油烫伤死亡,纯属不可抗力,且被上诉人疏忽看顾小孩亦应负重大责任,上诉人自难赔偿。上诉人于交通道旁,以沸油锅炸鱼,自应特别注意,以维行人安全,乃竟疏失注意,致令 2 岁之小孩碰斜其油锅,烫伤不治死亡,自属与有过失,且经刑事法院判处其过失致人于死罪刑确362定在案。上诉人辩谓出于不可抗力,委无可采。被上诉人因此支出医药费 2000 元,殡葬费 40O 元,为上诉人所承认,被害人邓明富为被上诉人之次子,现虽无赡养能力,而被上诉人将来赖其扶养,苟无反对情形,不得调其将来亦无赡养能力,即属侵害被上诉人将来应受扶养之权利。以现在受教育及服兵役情况,被害人须至 24 岁始有赡养能力,依其推算被上诉人应受扶养之期间为 8 年,按每月供给 200 无计算至 65 岁,依霍夫曼计算法,扣除中间利息,应得扶养费为 8460 元,以上三项金额共为 10,860 元,惟被上诉人看顾小孩疏懈,亦属与有过失,依第 217 条第 1 项规定,减半赔偿金额 5430 元,斟酌两造身份地位,经济状况及过失各半情形,精神慰藉金,以赔偿 800O 元为相当。二、评释(一)间接受害人立赔偿请求权本案所涉及的基本问题,是间接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在侵权行为法上有一项未经明白规定的基本原则,间接遭受损害之人,就其经济上损失原则上不得请求损害赔偿。例如某歌女在上班途中遭仇敌杀伤,歌厅就因辍演而遭受的损失,不能向加害人请求赔偿;2又如开掘地道,毁损电线致工厂停工不能如期交货,其他零售商纵因此受有损害,亦不能向加害人请求赔偿。此种限制旨在不使赔偿范围过于扩大,漫无边际,难予预计,以免加重行为人的负担,自立法论而言,诚属正确。然而,在不法侵害他人致死的情形,被害人既已死亡,其权利能力即行终止,固无损害赔偿请求权之可言,惟其死亡影响他1梅仲协:民法要义 ,第 148 页。363人的利益甚大,故被害人以外之人受有损害者,亦得请求赔偿,始合情理。依规定,其情形计有三种:(1)为被害人支出殡葬费之八(第 192 条) 。 (2)被害人负有法定扶养义务之人(第 192 条第 2 项) 。 (3)被害人之父母子女及配偶,虽非财产上之损害亦得请求赔偿相当之金额(第 194 条) 。 1上开间接受害之人得请求损害赔偿的特例,就其性质而论,系属独立的请求权,并非先在被害人身上发生,再由该第三人承继。但在若干特别情形,直接受害人仍应视为系请求赔偿者之前权利人,例如直接受害人在损害发生前,已依约定免除加害人之赔偿责任或自己承担危险时,则损害赔偿请求权之要件在直接受害人身上已不具备,间接受害人自不得再为主张。2(二)间接受害人本身与有过失本件判决的争点系间接受害人与有过失之问题。在间接损害案例中,请求权人本身对损害之发生或扩大与有过失者,亦有第 217 条的适用, “最高法院”在本案亦采同样见解,确值赞同。间接受害请求权人与有过失,以第 217 条第 2 项情形最称普遍,即怠于避免或减少损害,例如夫遭受他人不法伤害,妻怠于延医治疗致病况恶化死亡。又请求权人对损害之发生或扩大与有过失者,亦时有之。例如某父亲携带小孩通过马路,在转弯处突见汽车急驶而来,仓促间父亲将小孩推往一旁,适为其他汽车所撞死,则父亲对损害之发生具有过失,于请求赔偿时,应受减免之不利益。在本案 2 岁之孩童碰斜油锅,被沸油烫伤死亡,判决认为父亲看顾小孩疏懈,与有过失,故有第 217 条之适用。至照1王伯琦:民法债篇总论 ,第 102 页。2参阅德国帝国法院民事判决第 65 卷 313 页;69 卷 186 页;128 卷第 229 页(RG 65,313;69,186;128,229;Soergel - Zeuner, Kommentar zumBGB,1969 $ 846) 。364 顾疏懈之具体事实如何,判决书内未见详细说明,应视父亲之疏懈行为对于损害之发生是否具有相当因果关系而定,事关事实认定问题,在此不拟讨论。(三)直接受害人与有过失据本件判决书的记载,小孩之死亡系因自己碰到油锅所致,基此事实而推论,该小孩对损害之发生与有过失,似堪认定(其年龄暂不考虑,侯于下段再加讨论) ,因此产生了一项重要而且饶有趣味的问题,即因该小孩死亡而请求赔偿之人应否承担该小孩的过失。由于对此未设有明文规定,损害赔偿义务人通常不知主张,本案被告并未聘有律师,更不必论,因此法院无从就此重要问题表示意见,就法律适用之观点言,不能谓非遗憾。间接受害请求权人应承担直接被害人之过失,德国民法第 846 条设有规定。1瑞士及日本两国法律虽乏明文,惟判例学说均采肯定见解。2英美法原则上亦采同样观点。 3民法学者梅仲协先生亦采肯定说。略谓:“间接被害人于损害之发生或扩大与有过失时,是否亦得适用第 217 条,颇滋疑义,就公平原则言,应认为亦可适用。 ”4 说实属正确,殊值赞同。间接受害人之请求权,在理论上言,虽为固有之权利,但终究系基于同一侵害之事实而发生,直接受害人既与有过失,请求权人亦应承担1德国民法第 846 条规定:“在第 844 条及第 845 条之情形,第三人所受损害之发生,被害人亦与有过咎者,关于第三人之请求权,适用第 254 条之规定。 ”关于本条之解释适用,参阅 Soergel-Zeuner, Kommentar zumBGB, 1969, $846).2OSer, Kommentar Zum Schweizerischen Zivilrecht,V. Bd1934 S 321;关于日本之判例学说,请参阅末川博编集 民事法学辞典第 207 段;加藤一郎:“不法行为” , 法律学全集第 22 卷,第 251 页。3Fleming, Law of Torts,1965 pp. 631632; Posser ,Torts, 1955 2nd edp302 7164梅仲协:前揭书,第 149 页;并参拙文:“第三人与有过失” ,载于本书。365之,否则,将使行为人负担全部责任,显失平允。希望能采此理论,促进法律之进步。(四)无识别能力人之与有过失依第 194 条规定请求赔偿之人,应承担直接受害人之过失,既如上述。然在本案,直接受害人仅 2 岁,系无行为能力人,其行为在过失相抵之制度上究应如何判断,如何评价,尚有进一步研究的余地。于此应该特别加以检讨的,有二个问题,即与有过失之意义如何?其成立是否须以识别能力为前提要件?“过失”之概念,有两种意义,1第一种为固有(真正)意义之过失( Verschulden im echten Stun) ,系以义务之违反为前提,就所生的损害并须负赔偿责任;所谓义务,或为不得侵害他人之一般义务(第 184 条) ,或为基于契约关系而发生之特别义务(如第 220 条) 。第二种意义之过失,在学说上称为非固有(非真正)意义之过失(Verschulden im unechten Sinne) ,不以违反义务为前提,系行为人对自己利益之维护照顾有所疏懈,故又称为对自己之过失(Verschulden gegen sich selbst) 。第 217 条所称之过失即属此种意义,2盖因被害人在法律上并未负有不损害自己权益之义务,但其既因自己疏懈酿成损害,与有责任,依公平原则,应依其程度受减免赔偿额之不利益。第 217 条与有过失的成立,是否须以行为人有识别能力为前提, “最高法院”对此尚未著有判决,学者多采肯定之见解,认1民法上过失(Verschulden)一词意义如何,在德国法上甚有争论,学者曾从事严密之分析,详细请参阅 Rother,Haftungsbeschrankung im Schadensrecht,1964,S 80f.及所附有关资料;黄金明:“过失相抵制度之研究” , 台湾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论文 ,1972 年,第 24 页。2此为台湾地区通说,参阅胡长清:前揭书第 260 页。366为被害人既欠缺对事物之是非利害为判断之能力,即难谓有过失。1此种见解,系将第 187 条关于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侵权责任之要件移用于第217 条之上。然而,无论从实质或形式的立场而言,通说似未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在侵权行为,所以特别规定,行为人须具备识别能力,系鉴于此种之人对于事务之是非利害既不能为正常识别,故使其不负侵权责任,以资保护。在第 217 条的情形,并非使与有过失者赔偿他人所受的损害,而系令其就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不得将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损害,转嫁于他人。无识别能力太原则上虽不必就其所加于他人的损害负责,然自公平言,实难谓其无须承担因自己行为对自己法益所造成之损害。在此情形,未成年人似无特别保护之必要。例如两人驾车互撞,一为完全行为能力人,一为未成年人而无识别能力,彼此均受有损害,车祸的发生系因双方违反交通规则,各与有责任。在此情形,依学者通说,无识别能力人就他方所受之损害固可不必负责,即对自身所受之损害,虽自己与有过失,亦可不必负担,得请求全部损害之赔偿,其不合情理,甚为显然。第 217 条的基本原则在于公平分配责任,即任何人应承担因自己行为所生的不利益,而不能将之转嫁于他人,若被害人对损害之发生或扩大与有过失,即应依其轻重,尤其是原因力之大小,分配责任,是否具有识别能力,在所1王伯琦:前揭书,第 144 页略谓:“与有过失之被害人须有识别能力。如其无识别能力,即不发生过失相抵之问题。如一心神丧失之人沿途乱奔,被车撞伤,如司机者并无过失,则为不可抗力,当不负责,如其行车超过速率限制,即推定其有过失,除能证明自己之无过失外,应负责任,且不发生过失相抵之问题” 。德国通说亦采取此项见解,EnneccerusLehmann,Schuldrecht,1959,S. 986f;Larenz, Schuldrecht, I, 1970, S. 279.367不问。1三、结论在本件判决,甲因过失不法致 2 岁之乙死亡,乙之父丙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黔江区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栾城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交通设备采购与专业维护合同
- 2025版外聘讲师企业人才培养合作合同协议书
- 2025对公账户个人消费贷款合同规范范本
- 2025版暖通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合同
- 2025年度房地产中介加盟业务培训及咨询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自动驾驶汽车软件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度校园食堂餐饮供应合同
- 2025店长聘用协议:时尚产业店长选拔与聘用标准
- 知道网课智慧《睡眠医学(广州医科大学)》测试答案
- 糖尿病医疗广告宣传指南
- T CEC站用低压交流电源系统剩余电流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python程序设计-说课
- ISO15614-1 2017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中文版)
- 国际金融(第七版)全套教学课件
- JJG 677-2006光干涉式甲烷测定仪
- 甘肃省天水市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中小学德育、班主任工作培训课件
- 小米公司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课件
- 《工业视觉基础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