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命题意图、考情分析汇总 精品说明:仿宋字体加下划线者为【参考答案】【命题意图】【考情分析】部分,其余 为试题。第卷(选择题 36 分)一、(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对峙/有恃无恐 机杼/毁家纾难 当选/独当一面B伉俪/引吭高歌 炽热/独树一帜 呕吐/吐故纳新C儒雅/相濡以沫 偌大/一诺千金 暴露/泄露天机D宵禁/不屑一顾 教诲/风雨如晦 横财/横行霸道【参考答案】B(A 当选/独当一面,读音相同;C 儒雅/相濡以沫,读音相同;D 教诲/风雨如晦,读音相同。)【命题意图】该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该题所考为形近字的识别,这些字都是生活中常见而考生又容易误读的。【考情分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凑和 文绉绉 事必躬亲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B蛰伏 大杂烩 克敌致胜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C宣泄 名信片 贸然行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D松弛 挖墙脚 乐不可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参考答案】D(A 凑和 凑合,B 克敌致胜克敌制胜,C 名信片明信片。)【命题意图】考查字形。主要考查同音字。选词生活化、警示性强,如凑合、大杂烩、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等。【考情分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过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 ,我们精神上才有了华夏儿女的文化印记。(2)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 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3)朝鲜媒体近期接连发表评论, 美国接受朝鲜提出的签订和平协定以替代朝鲜停战协定的建议。A熏染 筹办 督促 B熏陶 筹措 督促 C熏陶 筹办 敦促 D熏染 筹措 敦促 【参考答案】C(“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两者的感情色彩不同。“筹办”:筹划办理,对象是事情;“筹措”:设法弄到,对象是财物等东西,如款子、粮食等。“敦促”: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请注意,多用于外交辞令;“督促”:指监督推动,催促使事情做好。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小辈。有促使别人去做的意思。多用于日常生活。)【命题意图】考察近义词辨析。【考情分析】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天来奥巴马不断向中国发难,对北京方面的愤怒置若罔闻,就是为了要在国会中期选举临近的关头取悦选民、挽救不断下跌的民众支持率。B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儒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口号,强调人与自然鼎足而立,人可利用自然,掌握和运用规律,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C在商品房价格迅速攀高的情况下,大量违法建筑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每一座大型城市的边缘,成为城市化浪潮中社会治理的尴尬地带。D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假如过早地退出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让已经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进而恶化就业形势。【参考答案】A(B 鼎足而立: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句 中 “人 与 自 然 ”只 是 两 方 面 。C 雨 后 春 笋 : 指 春 天 下 雨 后 , 竹 笋 一 下 子 就 长 出 来 很 多 。 比 喻 好的 事 物 迅 速 大 量 地 涌 现 出 来 。 句 中 属 于 褒 贬 不 当 。 D 化为泡影:多用来指“希望、诺言、计划”这类还未成为事实的东西落空。句中意思指本来存在的成果消失,宜用“化为乌有”。)【命题意图】考查词语。考察学生对成语意思的把握。【考情分析】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加剧、资源能源耗竭等挑战,大力提升和培育低碳竞争力,能为企业和国家逆势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不竭动力。 B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但并非最终结论,要“盖棺定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C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D由于菲律宾东部的太平洋沿岸海水没有出现重大变动,菲火山地震研究所今天下午解除了智利大地震引起的海啸可能袭击菲国的警戒状态。【参考答案】D(A 语序不当,应将“提升和培育”调整为“培育和提升”。B 表意不明,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社科院考古专家的看法“具有相当的根据”,一是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C 不合逻辑,“要想真正赢得”与“是否具有”两面对一面。)【命题意图】考查语病。【考情分析】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祭 孔 大 典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 478 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 196 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 739 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 8 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1986 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祭孔大典”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它所阐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将对中国乃至华人世界的文化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6下列选项中关于“祭孔大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主要在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B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C祭孔大典历经两千多年从未间断,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D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表演紧紧围绕“礼”而进行。【参考答案】C(“从未间断”不正确,可参考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命题意图】【考情分析】7下列对历代祭孔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汉高祖用“太牢”祭祀孔子,祭孔活动逐步升级。B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国之大典,是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以后开始的。C清代,祭祀孔子最为隆重盛大,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 8 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D民国政府对祭孔的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明令全国各地都要祭孔。【参考答案】B(原文没说“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国之大典”是从唐)【命题意图】【考情分析】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达到了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B中国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C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D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参考答案】B(中国历代帝王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有误)【命题意图】【考情分析】三、(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父协,以见远蹈义忤时,遂不仕进。梁元帝为湘东王,引协为其府记室参军。协不得已,乃应命。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在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周书列传第三十二)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武帝深恨之 恨:怨恨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优容:宽容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假:授,给予D命引出,将戮之 引:拉【参考答案】A(遗憾)【命题意图】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少数学生对所选定的四个文言实词可能会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只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考情分析】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而颜见远乃至于此A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世宗以为麟趾学士B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C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乃代之仪署而行之D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参考答案】A(A 项都当副词“竟”讲;B 项前一个“以”是介词“把”,后一个“以”是介词“因为”;C 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D 项前一个“之”是代词,后一个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文言虚词一直是考查的内容,所选的四个词都是考试说明规定的 18 个虚词之内的。主要还是考查最基本、最常用的用法。【考情分析】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颜之仪敢于“直言”的一组是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A. B. C. D. 【参考答案】B(是说颜见远,是之仪拒绝相从伪诏,非直言)【命题意图】本题意在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学生能正确审题并根据文意分析进行筛选和排除。【考情分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C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参考答案】C(“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错)【命题意图】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四个选项都是用现代文的语言形式对原文内容进行的概述,实际上语言形式的变化反映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与否,本题设置的错误点也不是很大,只要认真阅读,完全可以找出选项与原文的不同。【考情分析】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颜之仪字子升,是琅邪临沂人,晋侍中颜含第九代孙。祖父颜见远,任齐御史治书。在朝中神情庄重态度严肃,居官称职,为人称扬。到梁武帝执政时,以疾病为由辞官。不久齐和帝突然而死,见远大哭而致气绝。梁武帝深感遗憾,对朝臣说:“我自从顺应天命和顺从人心临政以来,参与干涉天下人事,而颜见远竟至于如此。”当时称赞他忠烈,都为他感叹。父亲颜协,因为见远蹈义触犯时政权要,因而不任官职。梁元帝做湘东王,推荐颜协任其府记室参军。颜协不得已,只好赴任。之仪幼年颖悟,三岁时能读孝经。长大后,博览群书,喜好写词赋。曾经进献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手回书说:“枚乘父子都能与梁王游学,应贞两代,都被称赞为有文学才能。我寻求才子,心中的郁塞得到很大宽解。”江陵平定后,颜之仪按照规定迁到长安。世宗任其为麟趾学士,不久迁升为司书上士。高祖刚设立太子,认真替他选择师傅,选之仪为侍读。太子后来征讨吐谷浑,在军中有不轨行为,郑译等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因而授任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食邑二百户。宣帝即位,晋位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宣帝其后刑法政治乖僻,越来越昏纵,颜之仪屡次冒犯主上的尊严进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宣帝十分忌恨他。但由于有旧恩,也一直加以优容。当宣帝杀王轨,颜之仪坚持进谏。宣帝大怒,想将他也处死。后来以他诚实正直而无私心,没有执行。宣帝去世,刘昉、郑译等伪造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助少主。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刘昉等人草诏而署名之后,逼迫之仪接着署名。颜之仪厉声对刘昉等人说:“主上去世,继嗣之子年幼,朝廷大权应该由才能杰出的宗族掌握。现在皇亲之中,赵王年龄最大,以亲以德来说,都应该寄以重任。你们备受朝恩,应一心尽忠报国,怎么能一下子就将朝庭大权交给别人!之仪只是一死罢了,不能欺骗先帝。”因此刘昉等人知道他不可屈服,于是代替之仪署名而公布。隋文帝后来又索要符玺,颜之仪又正色说:“这是天子的信物,自有主人,做宰相的为什么要?”隋文帝因此大怒,下令带出去,想杀掉他,但是因为他在民众中声望很高,才放掉他。出朝做西疆郡守。隋文帝做了皇帝,下诏将他征回京师,进爵为新野郡公。开皇五年,任为集州刺史。在任期间州内清平安宁,各民族百姓都很喜欢。十年正月,之仪按例上朝廷去进见。隋文帝见到后就认出了他,命带他到御座前,对他说:“危难时刻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改变节操,古人也难做到,用什么来嘉奖你。”于是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去世,终年六十九岁。有文集十卷行于世。第卷(共 114 分)四、(24 分)【命题意图】第四大题考查古代诗文阅读,实际上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三个大题。本题共设置文言句子翻译、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三个题。各题题目设置及命题意图如下。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5 分)(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5 分)【参考答案】(1)宣帝其后刑法政治偏邪,昏庸骄纵一天比一天厉害,颜之仪屡次冒犯主上的尊严进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刑政乖僻”1 分,“犯颜”1 分,“见”1 分,“止”1分,大意 1 分)(2)危难时刻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改变节操,古人也难做到,用什么来嘉奖你。(“见”1分,“临”1 分,“夺”1 分,“何以”1 分,大意 1 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本题意在考查文言实词、文言固定结构、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除此之外,这两个句子还涉及到了文言通假等现象。试图通过重要文言实词“见”“止”“夺”,文言固定结构“犯颜”“昏纵”“见危授命”“何以”,被动句式、所字结构,文言通假等现象综合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和翻译习惯。【考情分析】抽样平均分 6.14 分,难度 61.4%。从答卷情况来看,第句要比第句答得好,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犯颜”“后”“见”“止”的意思,只是对“刑政乖僻”不知怎么翻译,“刑”是“刑法”,“政”是“政治”,是两个词,有的考生不能注意到文言文中的单音词现象,显得无从下手。对“乖僻”这种有固定含义的词掌握也不到位,有的考生把它译为“严厉”、“怪僻”、“孤僻”等,有的干脆就照抄不译。第句中“临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两个小句子都出自论语,这种微言大义所包含的内容考生在短时间内理解还不深不透,这说明学生的阅读还只是浮在表面,浅尝辄止。其实抓住了关键词也就解决了这两个小句子的意思,“危”是“危难时刻”,“授命”不是“受命”,“授”在这里是“送给”“献出”之类的意思。“大节”应该是指能体现臣子气节的时候,也就是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夺”是“改变”的意思,这个词的意思在中学教材里面很常见,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如陈情表中有“舅夺母志”,但在实际答题过程中,这一词语翻译情况很不好,有的把它译成“夺走,夺去”“争夺”“夺取”等。“所难”是所字结构,名词性结构,意为“难以做到的事”。考生对“何以”的掌握较好,基本没有什么错误,但对“加”这一通假现象认识不够,以致翻译情况五花八门,强拉硬扯,把它翻译为“增加”“施加”“强加”等。【教学建议】鉴于以上答题情况,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大常见、重要文言实词、常见固定搭配的积累,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根据翻译的原则,灵活运用翻译方法,进行必要的翻译训练。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1)上阕是如何表现海棠花 “百种千般巧”中的“ 巧”的?请作简要分析。(4 分)【参考答案】姿态之“巧”:花瓣儿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1分);颜色之巧: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1 分)。“巧”亦指花的精神:“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蓄配合相宜、谐和一致(2 分)。【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层级为 D 级。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本题是“炼字”类题目,一般的解答思路,是由外到内,由浅到深,点出表层(字面)意思,对蕴含的深层含义进行阐释。【考情分析】考情分析:一般得分在 23 分,4 分很少。(1) 误读诗歌,不明白“巧”的含义。有同学理解为“碰巧,恰巧”。(2) 牵强联系主题思想。如:“巧”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自己纵使一身技艺文采,奈何天公不珍惜,委婉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忧愁愤懑之情。(误)(3) 笼统作答,不能联系具体文本阐释。(4) 滥用、错用术语,套话。如“用一巧字,境界全出”。考场满分答案:“巧”字写出了海棠花的资质轻盈、体态娇小,色彩鲜艳,也饱含着花的气韵美和内在美。只有形貌,外在的气韵和内在的美配合相宜,和谐一致,才可以称之为海棠的奇美巧。(2) 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 ”,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 ”,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参考答案】上片“道是”句是扬,下片“道是”是仰,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1 分)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3 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 D。题目注重了对诗歌的整体理解,对文本进行了提示性的说明,适当降低了难度。【考情分析】一般评分在 23 分之间。主要问题:答题不规范,不解析表层含义,只对诗歌思想情感进行解读。如: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尽心尽力而不能受重用,而且屡遭当国者排挤、压制和迫害的痛苦、悲伤的心情。(误)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渴望建功报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感情,但因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产生了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的痛恨。(误)对文章主旨过度拔高理解。 如:作者用海棠比作自己,虽然受到当国者的排挤压迫,但是这样更能凸显出他高尚的节操,表现出作者身处逆境,依然豁达,对未来充满信心。(误)考场满分答案:由“道是不惜花”到“道是果惜花”,由“百般巧”又到“风吹了”,先扬后抑,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苦,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当朝统治者的嘲讽与悲愤痛斥。上阕极写花的可爱,为下文做铺垫,写出了雨打风吹花的惋惜。作者犹如海棠,有才情,有志向,有抱负,可惜屡被迫害,备受压制,用婉约之笔隐晦而曲折地表达了自己遭受压制的愁苦之情,流露出作者对当权者压制迫害摧残人才的不满。【教学建议】老师在日常训练中,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诗歌的标题,后面的注释,甚至题目中的提示性语句,都有可能成为解读的钥匙。如本题的第二问,对本诗的评价“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要增强训练的规范意识。思路规范。这次阅卷,这个问题暴露的比较明显,有些学生的答案杂乱无章,信口开河,毫无套路可言。反映出老师在指导时强调不够。表达规范。语句表达要准确,简洁,层次清晰,起承转合规范严谨。书写规范。要增强考点意识,让学生知道,这道题到底是考查什么能力,应如何作答。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1)子曰:“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2)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 (诗经关雎)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3)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4)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清水出芙蓉,_ _。 (李白忆旧游)【参考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莫道不销魂(2)琴瑟友之 别有幽愁暗恨生(3)虽九死其犹未悔 渺沧海之一粟(4)金就砺则利 天然去雕饰(每空 1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 级。本题要求从 4 个小题中任选 3 个题作答。4 个小题所涉及的作品,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背诵的篇目,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背诵的篇目,有“名著赏读”部分篇目,有课外篇目,较好的覆盖了所学内容。【考情分析】抽样得分为 4、5 分,选择前三题的学生居多。主要问题:答题区域错误,有的考生把第 3 题答到第 2 题区域,把第 4 题答到第 3 题区域。识记不准确。几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失误点:罔、销、幽、犹、砺,“窈窕淑女” 后误为“君子好逑”。四个小题全部做了,浪费了时间,增加了风险。【教学建议】要让学生明确,古诗文默写的标准是“默写”而非背诵。一定要准确识记。日常训练,以课内文段为主,兼及课外常见的名句、名篇。(点评人:潘云卫 刘长森)五、(12 分)平均分 5.73,正答率 47.8%。16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 分)生活中,我们的心不也正如这盛水的容器吗?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挫折、苦难和种种的不如意也许随时都会降临到你的头上,那就让你的心胸像海洋那样宽广吧! 。与人交往,真的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 这样的人,才会真正的内心和谐 这样的人,才会走向人生的顶峰 这样的人,才会成为众人心目中可亲、可敬的知己 古往今来,没有哪个心胸狭窄的人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参考答案】(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做人应该心胸宽广,只有是从反面说的,所以放在首句,可以排除 AD,必须紧挨着,并且需要注意一下它们之间的递进关系。)【命题意图】【考情分析】平均分 0.34,正答率 8.4%。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在两句的排列上,这说明学生仅仅注意了论述性文段之间的总分关系,或者仅凭语感答题,没有注意句子其内在的逻辑。【教学建议】这也提醒我们在排序题目的练习中,要注意提醒学生,不同文体的语段,有不同的排列规律,要辨明文体,从其内在的规律出发,思考排列顺序。17两位高中生寒假期间在外打工做粗活,遇到他们的熟人后,两人表现各异:其中甲同学羞愧尴尬,腼腆异常;乙同学则自豪开朗,热情大方。请各用一个比喻句对两位高中生的上述情态进行描写。(4 分)(1)腼腆者: (2)热情自信者: 【参考答案】(1)甲同学一见到熟人便成了鸵鸟,恨不得把整个头埋进沙堆里。(2)乙同学见到熟人后自豪开朗,像一只把成就写在屏上的孔雀。(使用比喻,描写符合各人性格)【命题意图】【考情分析】(1)题平均分 1.5,正答率 75.2%。大多使用“红苹果”“含羞草”“西红柿”等喻体,其描写停留在对脸红的描写上。优秀答案:甲同学一见到熟人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鹿,羞涩的跑开。甲同学一见到熟人就如同一个像江南深闺的少女,乍一见到陌生人,羞涩的低下了头。(2)题平均分 1.32,正答率 66%。典型错误有,优秀答案:乙同学见到熟人后像美丽的白天鹅,在平静的湖面向人们展示自己的自信与美丽。乙同学见到熟人后像一个炸开的石榴,骄傲的展示着自己成就。就像一个开屏的孔雀,把自己的自信与骄傲都写在美丽的屏上。本题典型错误有:仅有比喻,没有描写;比喻和描写脱节;喻体使用不当,如用“缩头乌龟”“猴子屁股”“霜打的茄子”等比喻;完全没有比喻描写,而是以第一人称进行独白、对话或动作描写。【教学建议】在此类题目的训练中要提醒学生首先要审好题,明确题目对修辞、内容的要求。要在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如我们常用的 “课前五分钟”中学习的优美句子,平常作文训练的语言训练,都可以对此类题目的作答提供帮助。18下面是一段学生作文的原稿和老师的修改稿。文章记叙了“我”和外公之间的真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现场出镜课件
-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2026届甘肃省徽县职业中专伏镇校区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宜宾市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现代汉语汉字简化课件
- 2025年注册测绘师考试专项训练试卷:测绘技术与法规
- 2025年春季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冲刺押题试卷
- 测量员岗位职责
- 现代仓储管理知识培训内容
- 2025 年扬州市四年级数学秋季期末测 - 基础卷及答案(苏教版)
- 2024年益阳安化县医疗卫生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土石方工作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建筑材料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金色的鱼钩》学生版
- 四川省达川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餐饮经理人岗位胜任力评估试题及答案
- 2025标准建设银行贷款合同范本
- 校家社培训家长课件
- 2025供应链合同范本
- 2025年北京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