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文献信息概论 ppt课件_第1页
第一节课文献信息概论 ppt课件_第2页
第一节课文献信息概论 ppt课件_第3页
第一节课文献信息概论 ppt课件_第4页
第一节课文献信息概论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科学技术信息检索教程 教师:张园 TEL: 2057019 Email: 2011年 11月 教学安排 n 教学方式:讲课 (授课 )与上机实习结合 n 教材 : 自然科学技术信息检索教程 主编蒋永新 n 教学地点 : 授课教室 新教 / 北区手工检 索室 /实习机房 n 北区手工检索室 :北区图书馆 1楼左手 n 实习机房 :北区一楼网络中心 课程安排 n 课时: 32课时( 20课时讲授、 12课时实习) n 学分: 1.5分 n 作业: 2次实习作业 n 平时成绩(课堂提问、考勤: 20分) n 考试: 实习报告: 30分 n 闭卷考试: 50分 教学要求和目的 n 要求 : 1.要求学生掌握主要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选择数 据库、制定检索策略、分析检索结果;能够独立地完成 检索课题;掌握获取原始文献的主要方法。掌握网络数 据库、互联网信息的查找和利用的基本方法。 2.要求学生培养信息意识。 n 目的 : 通过学习让学生系统了解和较为熟练地掌握各类印刷 型工具书、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 图书、电子报纸和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方法和 技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检索利用文献信息 能力。 绪论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如何学习这门课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n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 课程。也是一门工具课,它的原则就是实 用。 n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 ,文献信息数量激增 , 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信息知识的有效 期在缩短 ,信息获取已成为一门专门的技术 ,文献检索课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说它实用呢 给同学们举例: 1.学生助理完成两篇成人本科课程结业论 文 信息时代与文献检索课意义 n 文献检索课是知识时代培养学生终身所 需的信息意识与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重 要课程。 n 文献检索课对学生不断吸取新知识,改 善知识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1.现代科技文献的特点: (1)数量急剧增长数量急剧增长 第一个百万条 1907-1946年 历时 40年 第五个百万条 1972-1975年 历时 4年 第二个百万条 1947-1960年 历时 14年 第六个百万条 1976-1978年 历时 3年 第三个百万条 1961-1967年 历时 7年 第七个百万条 1979-1980年 历时 2年 第四个百万条 1968-1971年 历时 4年 第八个百万条 1981-1982年 历时 2年 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各种文献总量约 12000万册,平均 每天出版文献约 32万件。下面是美国 化学文摘 报道文 献量的变化情况,从中不难看出文献数量的增长之快。 (4)文献失效加快文献失效加快 (2)内容交叉重复内容交叉重复 (3)文献分布集中又分散文献分布集中又分散 重复(浪费) 方便获取原文 多种刊物;学科交叉渗透 使用寿命 5 7年,各类文献的使用寿命不同 无限的文献信息向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无限的文献信息向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 战战 我们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我们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 知识信息增长阶段知识信息增长阶段 全球信息爆炸全球信息爆炸 2. 提高信息素质 n 中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要求大学生必须具 备信息素质。通过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 同学们可以增强信息意识,提高检索技巧 ,从而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加速成才 。 也称为信息素养,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 主席保罗 泽可斯基( Paul Zurkowski)于 1974年在 美国全国图书馆与情报科学委员会上提出来的。 信息意识 内容包括 信息道德 信息能力 信息素质 ( Information Literary) 信息意识是人脑对信息知识价值的认识,是自觉地 获取有关信息知识,并加以及时分析与利用的内在动 力,具体表现为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和消化吸 收能力 ,表现为对开发利用信息知识的主动性。 大学期间,捕捉信息很重要 举例: 1.勤工助学岗位的招聘 信息意识 一个科研人员的时间分配表 查资料 50% 写报告 10% 实验研究 30% 计划思考 10% 得到的启示 信息检索课的重要性 n 科学研究最忌重复,因为这是不必要的浪费。 在研究工作中,任何一个课题从选题、试验直到 出成果,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 信息 。 n 研究人员在选题开始后就必须进行信息检索, 了解别人在该项目上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工 作目前正在做,谁在做,进展情况如何等。这样 ,研究人员就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 造,从而避免重复研究,少走或不走弯路。 国家人事部行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德贵指出,在未来,在某 些行业和领域高素质人才 “走俏 ”的同时,有 “八种人 ”将会 “滞 销 ”,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将遭遇麻烦事,成为 “困难户 ”。 这 “八种人 ”是: 第一种,知识陈旧的人。 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人都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想靠学校学的知识 “ 应付 ” 一辈子,已完全不可能了。吴德贵 说,过去,我们对 “ 终身教育 ” 的理解是,一个人从上学到退 休,要一直接受教育;现在,这一概念应当重新定义,终身教 育,从摇篮到坟墓,应贯穿人的一生。他认为,入世后,那些 “ 抱残守缺 ” 、知识陈旧的人,将是职场中的麻烦人。 4.终身教育的基础 n 第二种,技能单一的人。 n 第三种,情商低下的人。 n 第四种,心理脆弱的人。 n 第五种,目光短浅的人。 n 第六种,反应迟钝的人。 n 第七种,单打独斗的人 。 n 第八种,不善学习的人 。 大学学习占 10%左右,工作实践的知识占 90%左 右。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If you give a man a fish, He will have a single meal. If you teach him how to fish, He will eat all his life. Give me a fish and I will eat today . Teach me to fish and I will eat for a lifetime . 检索系统 检索策略 检索效果 综合性专门化 只要能上网,谁都会检索的看法是不 全面的。 5.文献信息检索的专门化要求 信息的重要性 n 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被 视为如同能源、空气和水一样重要。信息资源被 视为与自然资源同等重要的第二资源。人们将一 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 水平的标志。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经济 持续发展都与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 学习改变 =成功 n 二十一世纪这个世界最显著的三个特怔是 :速度、多变、危机, 我们的对策是:学习、改 变创业, 你学的越快,你改变的速度越快,你成 功的也就越快。当今社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 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学习力的竞争。现在是与 狼共舞的时代, 你要想成功,你首先得成为一条 狼! 现在的富翁,再过五 十年有 80%将走向破 产,你要想成功,你必须学习! 来自一个学生的真实感受 n 开设文献检索课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对于大学生,生活节 奏的加快导致各类信息的传递加快、增多,如何能在 万千信 息 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是一个大学生应当具备的 素质 。 n 文献检索课教会了我们如何运用各种搜索工具来获取我们 想要的信息,它是一门 实用 的课,对今后工作带来的便利很 大,随着慢慢步入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 汹涌而来 ,而有了 文献课的帮助,我们 不会迷茫 ,反而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有用 的信息。 n 对我而言,以前查找资料连搜索引擎都不会用,经过学习 ,使我学会一门 技能 ,我相信这项技能我会 受用终生 。 课程的主要内容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n 文献信息检索原理; n 文献信息手工检索原理; n 计算机信息检索原理; n 事实与数据检索原理 n 光盘和网络数据库及其使用方法; n 互联网信息的检索和利用 n 文献信息收集与利用 第一章 文献信息概论 n 第一节 文献信息的定义 “ 信息 ” 一词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早在两 千多年前的西汉,即有 “ 信 ” 字的出现。 “ 信 ” 常可作消息来理解。作为日常用语, “ 信息 ” 经 常是指 “ 音信、消息 ” 的意思, 但至今信息还没 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194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 维纳维纳 在在 控制论控制论 一书中,指出:一书中,指出: “ 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 ” 仙仙 农农 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 仙仙 农农 在题为在题为 “ 通讯的数学理论通讯的数学理论 ” 的论文中指出的论文中指出 : “ 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 。 信息的经典定义信息的经典定义 信息是 信息论 中的一个 术语 ,常常把消 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 详细解释(典故 ) 1. “ 信息信息 ” 在中国古代泛指音信、消息 ,偶见于中文古代诗词与文学作品。 n 南唐 李中 暮春怀故人 诗: “ 梦断美人沉信息, 目穿长路倚楼台。 ” n 宋代陈亮 梅花 诗: “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n 水浒传 第四四回: “ 宋江 大喜,说道: 只有 贤弟去得快,旬日便知信息。 ” n 巴金 家 三一: “ 二表哥的事情怎样了?为什么 连信息也不给我一个? ” n 举例说明 n 信息,假如使用数学表达的话,很难理解。 n 举个例子,有十个人,两两传递一句话, “ 我告 诉你一句话! ” 到第十个人那里的时候,可能听到的是 这样的, “ 火车什么时候出发? ”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耳提面命,两两传递,语言失真!一句同样的话,经过 十个人,九次传递, 面目全非 。 n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和事 情的本质,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的!我们 听到的是消息!而不是信息! n 信息的属性 :客观性、依附性、可传递性、 可塑性、时效性、共享性 n 知识 ( knowledge) 人类不仅要通过信息感知和认识世界,而且 要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创造出知识进而改造世 界。 n 定义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 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和概括 。 n 系统化、理论化的信息就称为知识。 n 情报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定义 : 是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为一定的 目的而传递有使用价值的知识或信息。 “ 情报是被激活了的知识 ” 掌握历史情报,逼出谈判底牌 经 典案例( 1) 我国某厂与美国某公司谈判设备购买生意时,美商 报价 218万美元,我方不同意,美方降至 128万美元,我方 仍不同意。美方诈怒,扬言再降 10万美元, 118万美元不 成交就回国。我方谈判代表因为掌握了美商交易的历史情 报,所以不为美方的威胁所动,坚持再降。 第二天,美商果真回国,我方毫不吃惊。果然,几 天后美方代表又回到中国继续谈判。我方代表亮出在国外 获取的情报 美方在两年前以 98万美元将同样设备卖给 以匈牙利客商。情报出示后,美方以物价上涨等理由狡辩 了一番后将价格降至合理。 n n 评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谈判中的价 格竞争也是情报竞争,把握对手的精确情 报就能在谈判中的价格竞争中取胜。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泄密事件 几张照 片让日本得了便宜 -经典 【 案例 】 (2) 日本是一个信息大国,善于利用信息。 20世 纪 60年代的中国对外严密封锁大庆油田的信 息,地图上没有大庆。日本人无法获得大庆 油田的信息,于是开始研究所有关于大庆的 零星情报。仅靠当时中国的 人民日报 和 人民画报 的几段报道和几幅图片,就获 得了深层次的情报。步骤如下: 1 确定大庆的大 概位置。 1966年 7月 人民画 报 封面王进喜( 王铁人)的照片, 王进喜身穿大棉袄 ,天下着鹅毛大雪 ,还有一幅照片的 背景是广袤的黑色 土壤的平原。 1966年 10月 人民日报 有一个报道 说:王进喜同志到了马家窑,说了一声 好大的油海啊!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 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 2确定大庆的中心位置。 人民日报 报道说,中国工人阶级发扬 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大庆的 设备不用马拉车推,完全是肩扛人抬。 铁人王进喜照片泄露大庆油田机密( 图) n 1964年 中国画报 封 面刊出的一张照片。大 庆油田的 “ 铁人 ” 王进 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 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 ,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 方,在他身后散布着星 星点点的高大井架。 泄露机密的王进喜照片 n 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 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 46度至 48度的区域内,冬 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 ,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 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 并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 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 的直径;从王进喜所站的 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 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 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泄露机密的王进喜照片 3提前设计适合中国专用的石油设备。 日本人根据中国当时的工业水平预测, 中国无法自行设计制造石油设备,必然会 向世界公开招标。 根据中国的需求特点预先设计石油化工 设备。最终日本中标,别的国家设计的设 备均不符合中国大庆油田的要求。 n 庆幸的是,日本当时是出于经济动机,根据情 报分析结果,向我国高价推销炼油设施,而不是 用于军事战略意图 。 n 我国军事迷们上传图片、发表评论的各类军事网站,也 是国外情报部门经常光顾的地方。军事单位、战略要地的 照片在普通人眼里稀松平常,但在情报分析人员看来却具 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n 如对一张长江大桥的普通图片,一般人只是感觉大桥 “ 宏伟壮观 ” ,但情报分析专家就能根据其比例,计算出其 最致命的打击点;通过近拍照片,看出所用建材的品质, 从而测算出摧毁桥梁需要的炸药当量。 n 军事迷们偷偷拍摄我军武器的图片,放在网上追求轰动 效应,却不知恰恰为国外情报部门提供了 “ 得来全不费功 夫 ” 的便利,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情报的特点 :保密性、时效性、传递性 n 文献 ( literature、 document) n 定义:我国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文献著录总则 (GB3792.183 )中文献的定 义为 : “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 。 n 如 :甲骨文、碑刻 、帛书、图书、连续出版物 、录音磁带、缩微平片、电影片、光盘等 (注 :可参考国家标准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 GB3469-83) n 文献由 四个要素 构成, 知识内容 、 物质载 体 、 记录符号、记录手段 一体不可分割。 文献的四个基本要素: (1)知识内容,即文献的内容。 (2)记录符号,如文字、图形、数字、代 码、声频、视频等。 (3)物质载体,如甲骨、竹简、纸张、胶 片、胶卷、磁盘、光盘等。 (4)记录方式及手段,如篆刻、书写、印 刷、复制、录音、录像等。 人类为了保存信息与知识,使用一定的记录手段将系统化的人类为了保存信息与知识,使用一定的记录手段将系统化的 信息内容存储在某种载体上,则形成不同时期的各类信息内容存储在某种载体上,则形成不同时期的各类 文献文献 知识 文献记录 传递应用 情报 四者的关系是:信息是知 识的源泉;知识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信息;情报是活化 的知识和信息,能为人们所 利用, 文献是它们的载体; 其涵义关系是信息 知识 情 报 信息 加工 信息 知识情报文献 图 信息、 知识、文献与情报间的关系 ! 信息、知识、情报三者的关系 信息 知识 情报 信息 就 是大海 知识 就是水域 情报 就是小岛 n 1文献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是 _。 n A知识内容、记录符号、物质载体和记载 方式 n B知识内容、记录符号和载体材料 n C纸张、文字、内容和出版社 n D知识内容和载体材料 课堂练习 第二节 文献的级别和载体类型 n 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一般认为是形成一次文献 之前的信息、知识、情报,即未经记录或未公开 于社会的最原始的文献,或没有正式发表的文字 材料。 n 如书信、手稿、笔记、记录、原始录音、原始 录像等。 科技文献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文献可以分成多种类型 一一 、按加工层次分、按加工层次分 (文献级别):文献级别): 一次文献 ( Primary Document): 通常是指原始制作,即作 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 如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 二次文献 ( Secondary Document): 是指文献情报工作者对 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所得到的产物,也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 献,由文献情报工作人员编辑、出版和积累起来的工具性的文献。二次文 献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人们查找一次文献。 如目录、题录、文摘、索引、各种书目数据库 三次文献 ( Tertiary Document): 是指利用二次文献,选用 一次文献内容 ,经综合 ,分析和评述后形成的指南性文献。包括综述研究和 参考工具两类。 如综述、述评、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指南数据库、书目之书目 一一 、按加工层次分、按加工层次分 (文献级别):文献级别): 检索目标 检索手段 检索的对象 +检 索的工具 科技文献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文献可以分成多种类型 文献类型 加工深度 加工深度 例 子 一次 (原始文献 ) 期刊 论 文、会 议论 文、 专 利 说 明 书 、技 术标 准等 作者的 原 创 ,是 检 索 和 利用 的 主要 对 象, 但直 接利用不方便 二次 (检 索工具 ) 目 录 、 题录 、文摘 对 一次文献内容的 压缩 重 组 有序化 后再度出版 ,提供 原文 的 来源 线 索 目的 : 提高 阅读 效率 三次 (工具 书 ) 综 述研究 类 综 合 多篇 原文写成的 动态综 述、未 来展望等 参考工具 类 词 典、百科全 书 、年 鉴 等 文献指南 类 书 目之 书 目、工具 书 目 录 等 目的 :了解学科 专业 背景知 识 等 文 献 举 例 一次文献 二次文献 图图 1 3 文献结构示意图文献结构示意图 书目 题录 索引 文摘 词典 名录 指南 手册 年鉴 评述 论文 丛集 百科 全书 二次文献 原始文献 (一次文献 ) 三次文献 文献整理 重组、浓缩 n 一次文献是文献的基础,是文献检索的 对象 ; n 二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简略和有序化,是文献检索的 工具 n 三次文献是按知识门类或专题进行综合加工的产物,也是科 技信息的 重要来源 。 n 二次文献与三次文献的 区别 : n 1.对象不同 二次文献以 “ 篇 ” 或 “ 本 ” 为单位进行 加工 ,三次文献则归纳了较多的一次文献内容 n 2.用途不同 二次文献成为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三次文 献能直接提供检索答案 . n 学习文检课的目的 :如何通过二次文献去查找一次 文献 课堂练习 n 1、关于情报、知识、信息的概念及其之间的 关系,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n A信息就是知识 n B 知识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信息 n C 情报是活化的知识和信息,能为人们所利 用 n D 文献是它们的载体 n 2、文献的加工级别有()。 n A.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n B.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n C.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 n D.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 课堂练习 二、 按载体形式划分 n ( 1)印刷型文献:)印刷型文献: 例如:期刊、图书 等 n ( 2)缩微型:)缩微型: 例如:缩微胶卷、缩微胶片 等 n ( 3)声像型文献(视听资料):)声像型文献(视听资料): 例如 :唱片、 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电影片、多媒体资料 等 n ( 4)电子型文献(机读型):)电子型文献(机读型): 例如:例如: 电子图电子图 书书 、 电子期刊电子期刊 、联机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光盘 数据库 三、按出版形式的不同划分 图 书 连续出版物 特种文献 会议文献 专利文献 标准文献 学位论文 政府出版物 科技报告 档案文献 产品资料 期刊 报纸 第三节 文献的出版类型和著录特征 1. 图书图书 ( Book, pamphlets, monographs ) 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或经验作概括论述 ,具有独立的内容 体系,相当篇幅( 50页以上)和完整装帧形式,由出版社正 式出版的文献。 特点 : 内容成熟,知识系统全面,时效性差 ,周期长,不 能及时、迅速地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科研利用率 14%-19%。 用途 : 求知解惑之用。 1.系统地学习知识; 2.了解关于 某知识领域的概要; 3.查找某一问题的具体答案。 图书类型图书类型 阅读型 :教科书 (Textbook)、 专著 (Monograph)、 文集 (Anthology)等 工具型: 词典 (Dictionary)、 百科全书 (Encyclopedia)、 手册 (Handbook)、 年鉴 (Yearbook)等 识别图书的主要依据有 :书名、著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页数、 国际标准书号 (ISBN)等。 国际标准书号 (ISBN) : 每一种正式出版的图书的唯一标识代码。 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书目、书目数据库 n 国际标准书号 ISB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的识别: 如: ISBN 7-5013-1289-3其定长 为 10位数字 ,分 5个部分 ,2007年起扩容为位, 7 ISBN 978-7-5013-1289-3 地区语种号( 01英, 2法, 3德, 4日, 7中 ) 地域号 (国家、 地区、语言区) 出版社号 (也可称出版社代码) 该书书号 计算机 校验号 检索工具中文献源的辨识 图书:图书: 主要著录特征:主要责任者、书名 (版本 )、 出版社、出版地 、出版年 如: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 2版) M.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62, (76页 ). Weinstein L .Digital Filt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M. London, England : Academic Press, 1978, p472-481. 2.期刊期刊 ( Journals, magazines) 定义 :俗称杂志,指有固定名称,统一出版形式,定期或不 定期周期性出版的连续出版物。 特点 :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传 播面广、时效性强。 用途 :获取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 检索工具 : 题录、报刊索引、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 。 学术性:一般性期刊 Journal, 汇刊 Transactions, 各种学报 Acta、 通报 Bulletin、 评论 Reviews、 进展 Progress等 快报性期刊 :各种通讯 Letters、 短讯 News等 检索性期刊 : index, Abstract 科 技 期 刊 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各类 期刊达 15万种以上,科技期刊约 占 10万种。我国现有期刊 8000多 种,其中科技期刊占 54%。据统计 ,科研人员从期刊中得到的信息 约占 65%以上,是十分重要的情报 源。 识别期刊的主要依据有 :期刊名称,期刊出版的年 、卷、期,国际标准刊号 (ISSN 注:唯一性 )等。 正式出版的期刊有 ISSN代码,即国际标准连续性出版物编号 ISSN由 8位数字分两段组成 期刊代号末位是校验号 如, ISSN1001-8867为 中国图书馆学报 的国际标准编号 我国正式出版的期刊都有国内统一刊号 (CN), 它由地 区号、报刊登记号和 中图法 分类号组成,如 CN11- 2257/G3。 地区号依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编码表 GB2260-82 取前两位,如北京为 11、天津 12、上海 31、 辽宁 21、吉林 22等。 期刊:期刊: 主要著录特征:作者、文章题名、刊名(通常缩写)、 年、卷 、期 、页码 如:邹振扬,郑绎根纳米 TiO2的 光化学特性及其在环境科学 中的应用 J.工材料导报, 2000, 14(6): 35-39 Tohyama H. A plasma Image bar for a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J. Journal of the Imaging Science, 1991, vol.35 no.5,330-3 (OR: J. Imag. Sci., 1991, 35(5), 330-3) 3 会议文献 (conference paper) 会议文献是指在国际和国内重要的学术或 专业性会议上宣读发表的论文、报告。 特点:传递信息及时,针对性强;内容新颖,学 术性强,质量较高,往往反映出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 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水平,从中可了解国内外发展 趋势,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一般都标有会议名称、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及主 办单位等。 会议文献在 参考文献 中的标准著录格式如下 例所示: Sellis T. Performance of DBMS implementation of production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IEEE Conference on Tools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erndon, VA USA, 6-9 Nov.1990, ( Alamitors, CA, USA: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1990), 393-399 在上例中, 是作者的姓名, 是文章的篇名, 是会议录名称, 分别是会议的举办地点和举办时间, 分别是会议录出版地、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及文章在会 议录中的起止页码。 n 5 科技报告在参考文献中的标准著录形式如 下例所示: Bumes J S. Application of approximation theory in antenna design,signal processing and filtering. Final report. AD-A244725, Promethe-Sus Inc.,1991 n 在上例中, 是作者的姓名, 是文章篇名, 是报告类型, 是报告号, 是完成报告的机构名和 年份。 报告著录的特点是: 有著者、篇名和报告完成单位名称; 有表示报告的词,如 report, memorandum等; 有报告号,如本例中的 AD-A244725。 这三点中 后两点是判断是否属于报告的重要依据。 6 专利文献 (patent document) 专利文献主要由专利说明书构成。所谓专利说明书是指专利 申请人向专利局递交的有关发明目的、构成和效果的技术性法 律文件。 其内容具体,通过它可以了解该项专利的主要技术内容。 专利说明书著录的特点: 有发明人、题目、国际专利分类号; 有表示专利的词( patent) 和专利号; 有专利的公开日期和申请日期。 这三点中第二点是判断是否属于专利文献的重要依据。 7 学位论文 (thesis, dissertation) 学位论文是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研究生为申请 硕士、博士等学位而提交的学术论文。 8 产品资料 (product literature) 9 技术档案 (technical records) 10 政府出版物 (government document) 文献类型 主要识别特征 馆藏 单位 图 书 出版地、出版商、ISBN、 总页码 各类型图书馆、省级以上信息研究所 期刊论 文 刊名、年、卷、期、 ISSN、 起止页码 各类型图书馆、省级以上信息研究所 会议文 献 会议名称 、会址、会 期、举办单位 专业性图书馆、省级以上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科技报 告 报告提交单位、 报 告号 国家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省级以上信 息研究所 专利文 献 发明名称、 专利号 专利局的专利文献馆、省级以上信息研 究所 学位论 文 学位名称、学位授 予单位 学位授予单位的图书馆、档案室,中国 科技信息研究所 标准文献 标准号 、颁布日期、实施日期 省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图书馆 (以书出版的标准文献汇编 ) 技术档案 归档号 各级档案馆、各单位的档案室 单字码 名称 单字码 名称 B 档案 M 普通图书 C 会议录 N 报纸 D 学位论文 P 专利 J 期刊 R 科技报告 K 参考工具(如手 册、年鉴) S 标准 GB7714-2005规定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第四节 文献信息的交流渠道和分布规律 1 文献信息的交流渠道 影响文献利用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文献信息的交 流方式。 按照交流渠道是否社会化,文献信息交流有 直 接交流 和 间接交流 两种方式。 1.1 文献信息的 直接交流方式 直接交流是以个人接触为基础的信息交流方式,又称 “ 非正 式交流 ” 。其主要方式有交流式 (如访问、面谈等 )、集会式 (如 学术会议、年会等 )、观摩式 (如参观实验室等 )和零次文献交换 式 (如书信来往等 )。 非正式渠道: 个人接触、参观、通信 网络 QQ、 email 手稿 1.2 文献信息的 间接交流方式 间接交流是以社会文献信息机构为媒介的信息交流方式,又 称 “ 正式交流 ” 。 如:网上视频、以文献机构为媒介 图书馆信息部门是信息正式交流过程中的主要渠 道。 2 国内文献信息的系统和地区分布 n 图书馆系统、科技信息服务系统、专利文献服务系统、档 案馆系统以及标准文献服务系统。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又有各自不同的服务重点与服务对象。 n 专利 国家专利局以及各地的相应机构 n 标准 国家技术监督局以及各地的相应机构 n 技术档案 国家档案局以及各地的相应机构 n 学位论文 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毕业院 校 文献信息的出版时间分布 国外有人统计各类文献的平均寿命为 : 图书 10-20年 ; n 科技报告 10年; n 期刊 3 5年; n 标准文献 5年; n 学位论文 5 7年; n 产品样本 3 5年; 3.文献信息的学科分布规律 n 根据相对利用率的多少,把与一个学科有关的文 献分成 核心文献 、 相关文献 和 边缘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