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x线诊断ppt课件_第1页
颈椎病x线诊断ppt课件_第2页
颈椎病x线诊断ppt课件_第3页
颈椎病x线诊断ppt课件_第4页
颈椎病x线诊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颈椎病的 X线诊断 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的定 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 率约为 3.8%-17.6%,男女之比约为 6: 1。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 1992年,青岛)确定的 颈椎病定义为: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 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 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 性改变。 这个定义包涵了三个基本内容: (1)颈椎间盘退变或椎间关节退变; (2)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如骨质增生等刺激或压迫脊髓 、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 (3)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引起头晕、头痛、颈肩痛等一 系列症状)。 这 3个内容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n 所以,确立颈椎病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诊 断原则: (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即临床症状和 体征 ); (2)影像学显示了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 行性改变; (3)影像学征象能够解释临床表现。 颈椎的解剖特点(与胸腰椎的不同 点) n 1. 第 1颈椎又叫寰椎,没有椎体和棘突, 由前后弓(前结节、后结节)和侧块组成 。 2. 第 2颈椎又叫枢椎。椎体上方有齿状的 隆突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为寰椎的椎体 。齿突突入寰椎中央并与之形成一可旋转 关节,如同枢纽,因此称为枢椎。 n 3. 第 1颈椎与第 2颈椎之间没有椎间盘。 4. 横突孔。颈椎的横突上均有横突孔,除 第 7颈椎横突孔较 小,无椎动脉 通过,其内 有臂丛神经通过。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穿第 6至第 1颈 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腔。 n 7节颈椎 6个椎体 6个椎间盘 8对神经 n 5. 第 2 6颈椎棘突短而有分叉。不要误诊 为畸形 n 6. 胸腰椎棘突后方的韧带称为棘上韧带(棘 突上缘的韧带),至第 7颈椎棘突至枕骨外 粗隆,此韧带向前呈膜状,称之为项韧带。 项韧带钙化,是颈椎病征象之一。 n 7. 钩突和钩椎关节( Luschka关节)。钩突为颈椎第 3 7椎体上部两侧稍后方嵴状的突起 , 与上一椎体下部相 对应凹陷处构成钩椎关节。 36岁开始发育, 18岁后停 止生长。 钩椎关节与颈椎病的关系 钩椎关节与颈椎稳定性:钩突可有效地减少颈椎的联合 运动和基本运动 , 特别是轴向旋转和向外侧屈的承载,所 以钩椎关节有助于颈椎的基本运动和稳定性; 钩椎关节与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囊薄弱,又担负重要的 颈椎的基本运动和稳定功能,是颈椎所有关节最早出现退 行性变的部位,以颈 4 颈 6 多见。 由于钩突外侧缘紧邻横突孔(椎动脉孔),距椎动脉内 缘 2mm。颈 1 颈 6 横突孔有椎动脉通过 ,当钩突增生 肥大时 ,极易突向横突孔而致椎动脉受压 , 造成血流量减少 ,导致椎动脉型颈椎病; 钩突与穿过椎间孔的颈神经根相邻,当钩突增生肥大时 向后外侧突出可致椎间孔和椎管狭窄 , 压迫神经根,产生 相应临床症状。 钩突邻近结构 颈椎病影像检查方法选择及各种简 要对比 n 1. 平片为首选,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可作 出诊断。显示全面、直观,价格低廉 2. MRI可观察间盘、脊髓和蛛网膜下腔、 椎管内、骨结构及软组织改变 3. 部分病人椎体骨质增生与韧带钙化鉴别 不及 CT甚至不及平片 n 1. CT的 MPR重建可在骨性椎管、钩椎关 节等方面弥补平片的不足 2. 在显示间盘、脊髓、神经根 /鞘和蛛网 膜下腔、及软组织改变方面不及 MRI 3. 如不做三维重组,单纯 CT轴面图像许多 征象的显示方面不及平片 4. MRI及 CT费用较高 n 颈椎平片投照位置与正常表现 各个位置观察内容不同,要对应临床表现 选择相应的体位。 常规平片投照位置:正、侧位,双斜位 根据需要选择的平片投照位置:过伸过屈 位(动力位)张口位 /开口位。 正位片观察的内容 n 重点观察双侧钩突有无增生。 排列有无异常或侧弯、棘突是否居中及排列情况 。 骨质情况:椎体有无骨折及移位情况、第七横突 是否过长、有无颈肋形成、各椎体有无先天融合 、半椎体等畸形。 对椎间隙有无变狭窄及程度,一般不好观察。 侧位片观察的内容 n 主要观察: 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 椎间隙改变 骨质改变:骨赘、先天畸形 椎体与椎管的矢状径 椎前软组织厚度、形态(颈椎肿瘤、感染 时 ) n 过伸、过屈位(动力性侧位片)观察的内 容 在自主地过屈与过伸状态下所摄之侧位片 : 颈椎活动情况与活动度; 观察颈椎稳定性,判定椎体不稳。如 “梯形 变 ”:或 “假性半脱位 ”。 颈椎的运动幅度、椎间隙及生理曲度改变 情况。 n 斜位片观察的内容 椎间孔有无变形、变小; 钩椎关节有无异常; 椎间小关节间隙的改变; 椎间小关节突有无增生 、硬化。 n 张口位 使用与观察寰枢关节情况 有无先天性发育异常,如游离齿突,等; 怀疑强直性脊椎炎时; 部分落枕病人,观察是否有寰齿关节半脱 位的情况; 头颈部外伤时。 颈椎病的平片征象 n 1.椎间隙变窄 2.颈椎曲度改变 3.钩突增生(硬化、变钝、外翻) 4.裂隙征 5.椎体骨质增生 6.小关节突退行性改变 7.椎间孔变小 /变形 8.椎体后缘阶梯征 9.双突征 10.双边征 11. 项韧带钙化 12.后纵韧带骨化 13.板间骨 1.椎间隙变窄: 反映了椎间盘 /髓核退行性变或突出;是 诊断 颈椎病的基础征象。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 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 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n 2.颈椎曲度改变: 为保护性变直(生理曲度消失)或后突; C 值:正常 12mm5mm (陈银海 ,姚红华 , 杨忠,颈椎曲度的 X 线 测量在颈椎病康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中 国康复, 2007) 3.钩突增生(硬化、变钝) 4.裂隙征: n 颈椎侧位片观察,在增生硬化之钩突上缘 与同样增生硬化的钩椎关节面衬托下,钩 椎关节间隙呈一水平低密度带,称裂隙征 。 5.椎体骨质增生: 描述语: 椎体前 /后、上 /下缘呈唇样改变;或骨赘 形成; 不要直接使用诊断术语:骨质增生。 6.小关节突退行性改变: n 表现:小骨突关节硬化、呈唇样 /喙状改变 ,或骨赘形成;小关节间隙变窄、积气。 7.椎间孔变小 /变形: 颈椎斜位片观察,钩突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所 致(左斜位显示右侧;右斜位显示左侧) 如果一侧椎间孔都小或依次递减变小则可能为 投照位置不正造成的假象! 8.椎体后缘阶梯征 (椎体失稳征象) : n 颈椎侧位片观察,椎体后缘连线出现阶梯, 过伸过屈位显示较明显 /易于显示。 9.双突征(椎体失稳征象): n 颈椎侧位片观察,左右小关节突因该节颈 椎不稳不能投影为一个阴影,出现双重影 注意:上、下相邻颈椎关节突影正常,其 间 23节颈椎出现此征象有意义,如果连 续都出现则大多为颈部投照位置倾斜所致 。 10.双边征(椎体失稳征象): n 颈椎侧位片观察,由于该节颈椎不稳,发 生左右旋转,椎体后部左右侧缘各投影为 一纵向皮质线阴影,称双边征,常见于颈 4 -6。 n 11. 项韧带钙化 椎体不稳,同平面项韧带劳损、变性,可出现钙(骨)化。 项韧带钙化很少单独存在,多并发于颈椎退行性变。 颈椎侧位片观察,钙化沿项韧带走向呈条状,可多发,呈串状排列。多位于 下部颈椎棘突后方。 12.后纵韧带骨化 可以是颈椎病的伴发征象,亦可为一独立疾病:后纵韧带骨化症( Ossification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颈 36段居多,以 CT显示最清楚, MRI次之, X线平片最差。显示脊髓及 硬膜囊改变以 MRI最佳。 CT 可见后纵韧带处圆形、扁圆形、不规则等形态高密度灶。可造成椎管狭 窄 MRI: 钙 /骨化的后纵韧带呈长 T1、短 T2信号。 13.板间骨 n 本例可见 l双突征 l双边征 l项韧带钙化(黄箭) l椎体骨质增生 l板间骨(红箭) 后纵韧带骨化 板间骨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及相关影像表现 n 1992 年 10 月第 2 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依照病理分 型法,根据受累组织不同而出现的不同临床表现,将颈椎 病分为: 1. 颈型(又称软组织型) 2. 神经根型 3. 脊髓型 4. 交感型 5. 椎动脉型 6. 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 7. 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 “混合型 ”。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影像诊断不宜直接使用临床分型之名 称。 个人认为,如果受检者具有椎间隙变窄、钩突增生、椎体 /小关节突骨质增生主要 X线异常一种以上,并有其他 X线 异常征象,临床具有颈椎病表现者,影像诊断可写作 “结 合临床,符合颈椎病 ”。 颈型颈椎病 n 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 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基础上,机 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 ,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 牵张或压迫所致。 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 30 40岁女性多见。 影像表现可见颈椎曲度变直、失稳、小关节增生、项韧带 钙化,等。 亦可无异常影像改变(单纯软组织劳损、痉挛等)。 神经根型 -约占 50-60% n 发病率最高。 病因: 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 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增生、肥大; 椎体侧后缘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神经 根所致。 颈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 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增生、肥大 ; 椎体侧后缘骨质增生,刺激或压 迫神经根所致。 脊髓型 10-15%。 n 主要是脊髓受压。 病因: 中央后突的髓核 椎体后缘骨赘 增生肥厚及钙化的后纵韧带等。 下颈段椎管相对较小,且活动度大,故脊髓受压易 发生。 如此显著的后纵韧带骨化,导致严 重的椎管狭窄,同样会压迫脊髓, 导致脊髓型颈椎病。 交感型颈椎病 n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 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 经功能紊乱。 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 还常常伴有的椎 -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所以,本型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诊 断。 椎动脉型颈椎病 20-25% 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 ,可以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 椎体边缘以及钩椎关节等处的骨赘可以直 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