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_第1页
第7章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_第2页
第7章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_第3页
第7章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_第4页
第7章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7章 精气血津液神 7.1 简介 7.2 精 7.3 气 7.4 血 7.5 津液 7.6 神 7.7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7.8 结语 参考文献 科学故事 7.1 简介 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气概念,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精 、精气、气范畴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哲学上的精、精气、气范畴是标示世界本原的物质存在,是 抽象的概念; 而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精气、气则是医学科学中的 具体物质概念。 精、气、血、津液, 既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 又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规 律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概念 精,乏指人体内一切有用的精微物质;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无形可见的极细 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机体生命活 动的动力; 血,是红色的液态物质; 津液,是人体内的正常水液的总称; 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外在总体表现。 精、气、神,称为人之三宝。 气与精、血、津液分阴阳。气为阳,精、血、津液为 阴。 关于精气血津液神与藏象学说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的生成和代谢,有赖于脏腑 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而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功,又必须依 靠气的推动、温煦等作用,精、血、津液的滋 养和濡润, 因此,精、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及组织器 官的生理和病理有着密切关系。 7.2 精 7.2.1 基本概念 7.2.2 精的生成 7.2.3 精的功能 7.2.1 基本概念 v广义的精,泛指由气而化生的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 活动的精微物质。 v狭义的精,指肾藏之精,即生殖之精,是促进人体 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 v在中医文献中,精(精气)的内涵 泛称。包括先天之精和 后天之精。 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 脏腑之精,即后天之精 素问 金匮真言论 说: “ 夫精者,身之本也。 ” 7.2.2 精的生成 (一)先天之精 原始生命物质 从母体所获得的各种营养物质 秘藏于肾 (二)后天之精 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微,输布到五脏六腑而成为 五脏六腑之精,其盈者藏于肾中。 7.2.3 精的功能 (一)繁衍生殖 (二)生长发育 (三)生髓化血 (四)濡润脏腑 7.3 气 7.3.1 基本概念 7.3.2 气的生成 7.3.3 气的功能 7.3.4 气的运动 7.3.5 气的分类 7.3.1 基本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最基本物质 ,是活力很强的不断运动的 精微物质。 v 哲学概念的气与医学概念的气相区别。 v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气的两种存在形式 v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化过程 v 精神活动与气的关系 气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形神观 ) 一、气的含义 7.3.2 气的生成 () 气的来源 先天之精气 后天之精气 呼吸之清气 水谷之精气 人体之气 (二)生成过程 赖全身脏腑组织 综合作用,其中 尤以肺、脾胃和 肾为要。 肺 自然界之清气 脾胃 水谷之精气 肾 肾中精气 宗气 元气 v 气的生成,一者靠肾中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供应 充足;二者靠肺、脾胃、肾三脏功能的正常。 1. 含义 气具有 激发 和 推动 作用 激发和促进人体的 生长发育 激发和推动 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 推动 血液 的生成、运行 推动 津液 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2. 生理作用 3. 病理变化 7.3.3 气的功能 (一)推动作用 1. 含义 气对机体有 温暖 、 熏蒸 作用。 维持人体的 体温 维持 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 维持 血和津液的正常循行 2. 生理作用 3. 病理变化 (二)温煦作用 阳气的作用 v “ 气主煦之 ” v 少火 1. 含义 气 护卫 肌肤 、 抗御邪气 的作用。 护卫肌表, 抵御外邪。 正邪交争, 驱邪外出。 自我修复, 恢复健康。 2. 生理作用 3. 病理变化 (三)防御作用 v 正气与邪气 1. 含义 气 对 血、津液、精液等液 态 物 质 的 统摄 , 以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 气能摄 血 ,约束血液 气能摄 津 ,约束汗液、尿液、唾液、胃肠液等 ,调控其分泌量或排泄量 固摄 精液 2. 生理作用 3. 病理变化 (四)固 摄 作用 v人体阳气 对 阴液的固密 调节 作用。 固摄 脏腑经络之气 1. 含义 指通 过 气的运 动 ,在气的作用下,精、气、血、 津液等 不同物 质 之 间 的相互化生和 转 化 ,以及 物 质 与功能之 间 的 转 化 ,包括了体内物 质 的新 陈 代 谢 , 以及物 质转 化和能量 转 化等 过 程。 气血精津液等精微物质的化生和转化 形与气的相互化生和转化 v 气化运动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2. 生理作用 3. 病理变化 (五)气化作用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升、降、出、入 1.气运动的基本规律 2. 脏腑气机运动的一般规律 7.3.4 气的运动 (一) 气机的概念 (二)气的运动形式 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 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 脾胃居中,脾升胃降,气机升降枢纽 肝从左升,肺从右降,左右为升降的道路 脏与腑言:五脏宜升,六腑宜降。 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寓降,降中寓升 7.3.5 气的分类 总体上说体内的气是在肺 、脾胃、肾等脏腑的共同 作用下,由先天精气,水 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相抟 而成。因此,本质上说人 身只有一种气。 由于气具有分布在不同部 位,常表现不同的功用特 点。所以,历代医家曾对 气加以进一步的分类,但 因分类时所用的标准不同 ,所以不同名称的 “气 ”有 时出现相互交叉重复的情 况。 1. 基本 含义 又名原气 , 是人体最根本、最原始、源于先天而根于 肾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 2)分布 发于肾间(命门) 2. 生成与分布 (一)元气 ( 1) 生成 元气根于肾,赖肾中精气所化生。 来源于先天 肾中之精气 充养于 后天 脾胃水谷精气 生成 元气 充养 通过三焦 全身 3. 主要功能 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 生、长、壮、老、已,与元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温煦和激 发脏 腑、 经络 等 组织 器官的生理活 动 。 1. 基本 含义 又名大气。是积于胸中,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 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之气。 ( 2)分布 2. 生成与分布 (二)宗气 ( 1) 生成 脾胃化生之水谷精气 肺吸入之 自然界清气 “上气 海 ” 积于胸中 宗气 积聚于胸中,灌注于心肺之脉 其上者 出于肺,循喉咙,走息道 其下者 蓄于丹田,注入气衔,下行于足 3. 主要功能 走息道而行呼吸 贯 心脉而行气血 与 人体的 视 、听、言、 动 等机能相关 1. 基本 含义 血脉中的具有 营 养作用的气 。 ( 2)分布 2. 生成与分布 (三)营气 ( 1) 生成 由水谷精微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 “ 营血 ” 营 气与 卫 气相借而行, 营 气行于 经 脉之中,周而 复始,如 环 无端。 “ 营阴 ” 3. 主要功能 化生血液 营 养全身 1. 基本 含义 行于脉外具有 护卫 作用的气 。 ( 2)分布 2. 生成与分布 (四) 卫 气 ( 1) 生成 由水谷精微中的 慓 悍部分所化生。 “ 卫 阳 ” 卫 气与 营 气相借而行, 卫 气行于 经 脉之外,周而 复始,如 环 无端。 “ 水谷之悍气 ” 3. 主要功能 护卫 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温养 脏 腑、肌肉、皮毛 调节 肌腠的开合、汗液的排泄 营气和卫气比较表 相同点 不 同 点 宗气所分 生于水谷 源于脾胃 性 质 分 布 功 能 属性 营 气 精 纯 柔和 行于脉中 化生血液 营 养周身 阴 卫 气 慓疾滑利 行于脉外 温养 脏 腑 卫护 体表 阳 7.4 血 7.4.1 基本概念 7.4.2 血的生成 7.4.3 血的循行 7.4.4 血的生理功能 7.4.1 基本概念 血,即血液,是 循行于脉中 的 富有营养 的 红色 的液态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之一。 v “ 血府 ” “ 离经之 血 ” v 气与血的关系 血是人体脉管内按一定方向运行不息,具有濡润滋养作用的赤 色液体。 () 血液化生的物 质 基 础 (二) 血液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1. 水谷精微 2. 精髓 3. 津液 4. 营气 心、肺、脾胃、肝、肾 物质基础 构成成分 7.4.2 血的生成 如 灵枢 .决气 :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 。 气血 精、气、血、津液学说,以气血为要。而气血之中,尤以气为最。 气聚而成形,散而无形。 气无形,而精、血、津液有质。 气与精、血、津液的相互化生与转化,体现了在生命活动中,形化为气,气 化为形,形气相互转化的气化过程。 精血同源、津血同源,精、津液化而为血,血涵蕴精与津液。 故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又常以气血概称。 强调 “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 ” 妇人良方 调经 门 “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 ”( 医宗必读 古今元气不同论 )。 “气为主,血为辅;气为重,血为轻 ” 医学真传 气血 )。 “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庄滋阴之上 ” 医宗必读 水火阴阳论 )。 1. 血液循行的方向 2. 血液运行机制 1. 脉管系统的完整性和保持通畅 2. 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 与心、肺、肝、脾四脏的功能尤为重要 。 推动力 固摄力 血液正常运行 必需两个条件 心主血脉 肺朝百脉 肝主藏血 脾主统血 在脉管中运行不息,环周不休 v 血液正常循行 心 主血脉 肺 助心行血 肝 主疏泄 脾 主统血 肝 藏血 7.4.3 血的循行 ()营养滋润全身 (二)神志活 动 的物 质 基 础 可以从面色、肌肉、皮肤、毛发等方面反映出来 。 7.4.4 血的生理功能 7.5 津液 7.5.1 基本概念 7.5.2 津液的代谢 7.5.3 津液的功能 7.5.4 五脏化液 7.5.1 基本概念 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 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 v 津和液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同源于水谷,赖脾胃化生,相互转化。 区别: 津 液 性状 分布 作用 属性 清轻稀薄流动性较大 渗透浸润在 皮肤肌腠孔窍 之间 滋润 肌肉, 充养 皮肤, 濡养 孔窍 属阳 浊重稠粘流动性较小 流行灌注到 关节和颅腔 等处 滑利 关节 ,补益 脑髓 属阴 (一)津液的生成 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津液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 等消化吸收饮食水谷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 胃主受纳 脾主升清 小肠主液 大肠主津 v津液的生成取决 于两方面的因素 1. 充足的水饮类食物。 2. 脏腑(脾胃、大肠和小肠)功能正常。 7.5.2 津液的代谢 主要依靠脾、肺 、肾、肝、心和三 焦等脏腑生理功能 的综合作用 。 (二)津液的输布 脾气散精 肺主行水 肾主津液 肝主疏泄 心主血脉 三焦决渎 升清 散精 宣发 肃降 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 调畅气机 心阳 动力 水液通道 主要依赖于肺 、脾、肾等脏 腑的综合作用 。 (三)津液的排泄 汗、呼吸 尿 粪 肺 肾 大肠(脾) ()滋润濡养 (二)化生血液 (三)调节阴阳 (四)排泄废物 7.5.3 津液的功能 (一)五脏化液的概念 (二)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汗、涕、泪、涎、唾五种分泌物或排泄物。 v 五液 v 五脏化液 又称五脏化五液。指五液由五脏所化生,即心为 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v汗为心之液 v涕为肺之液 v涎为脾之液 v泪为肝之液 v唾为肾之液 7.5.4 五脏化液 7.6 神 7.6.1 基本概念 7.6.2 神的生成 7.6.3 神的作用 7.6.1 基本概念 1、广义之神: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 。 2、狭义之神: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神以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是脏腑精气运动变化 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神是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反映,而且又能主宰调节脏 腑精气及其生理活动。 7.6.2 神的生成 (一)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 精、气、血、津液充满于脏腑形体官窍之中,在 脏腑之气的推动下,通过精微物质的新陈代谢,产生 生命之神。体现于人之形色、眼神、言谈、精神、情 志等方面。 (二)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的应答 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的应答反应,主要表现于人的精 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和不同的情志活动。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说: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 生喜怒悲忧恐。 ” 7.6.3 神的作用 (一)调节精气血津液代谢。 神有统领、调控精、气、血、津液在体内进行正常代谢 的作用。 (二)调节脏腑生理功能。 主宰脏腑精气,以调节脏腑生理功能。 (三)主宰人体生命活动。 主宰人体生理、心理活动,神的盛衰体现人生命力的盛衰 。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 7.7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7.7.1 气与血的关系 7.7.2 气与精的关系 7.7.3 气与津液的关系 7.7.4 血与精的关系 7.7.5 血与津液的关系 7.7.1 气与血的关系 气 属阳,主动,主煦之; 血 属阴,主静,主濡之。 都源于脾胃化生的 水谷精微 和 肾中精气 v 区别 : v 相同 : v “气为血之帅 ”, “血为气之母 ” 。 (一)气对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