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热分析 主要内容 n 5-1 绪论 n 5-2 差热分析 n 5-3 差示扫描量热法 n 5-4 热重分析 n 5-5 热膨胀和热机械分析 5-1 绪论 n 材料的物相组成 n X射线衍射分析 n 试样的显微结构与成分研究 n 电子显微镜 (TEM和 SEM) n 以上都是反映材料在定温下的性质,那么关于 材料在变温下的微观组织结构和相关性能的变 化该如何研究呢? n 热分析技术 5-1 绪论 n 由于物质在 温度变化 过程中,往往伴随着 微观 结构 和 宏观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 的变化, 且宏观性能的变化又与微观变化密切相关,因 此就需要通过热分析技术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 联。 n 所谓 热分析技术 ,就是研究材料在加热或 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等性质的变化,对物 质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和鉴定物质,为新材 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热性能数据和结构信息。 n 在热分析法中,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生的 变化,包括与周围环境作用而经历的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释放出结晶水和挥发性物质,热 量的吸收或释放,某些变化还涉及到物质的增 重或失重,发生热力学变化、热物理性质和电 学性质变化等)。 n 热分析法的核心 :研究物质在受热或冷却过程 中产生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迁速率与温度以 及所涉及的能量和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热分析的定义 n 国际热分析协会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 ICTA)的定义为: 热分析 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 温度变化的一类技术 。 n 程序控制温度 :固定的升温或降温速率; n 物理性质 :质量、温度、热焓、尺寸、机械、 声学、电学、磁学等。 热物理性能变化的具体表现 n 1. 运输性质变化 n 2. 热力学性质变化(比热等) n 3. 溶解(固相转变为液相) n 4. 凝固(液相转变为固相) n 5. 升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 n 6. 凝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 n 7. 相变 n 8. 热释电效应 n 9. 热分解和热裂解 n 10. 热稳定性能 热分析技术分类 n 按照测定的物理量,如质量、温度、热量、尺 寸、力学量、声学量、光学量、电学量和磁学 量等对热分析方法加以分类,共有 9类 17种 。 n 常用的有: n 1)差热分析 n 2)差示扫描量热法 n 3)热重法 n 4)热机械和热膨胀法 n 称为热分析技术中的 四大支柱 ,也是本章 所讲授的主要内容 几种主要热分析技术 热 分析法 种 类 测 量物理 参数 温度范 围 ( ) 应 用范 围 差 热 分析法( DTA) 温度 20-1600 熔化及 结 晶 转变 、氧化 还 原反 应 、裂 解反 应 等的分析研究、 主要用于定性 分析。 差示 扫 描量 热 法 ( DSC) 热 量 -170-725 研究范 围 与 DTA大致相同, 但能定量 测 定 多种 热 力学和 动 力学参数,如比 热 、反 应热 、 转变热 、反 应 速度和高聚 物 结 晶度等。 热 重法( TG) 质 量 20-1000 沸点、 热 分解反 应过 程分析与脱水量 测 定等,生成 挥发 性物 质 的固相反 应 分析、固体与气体反 应 分析等。 热 机械分析法( TMA) 尺寸、 体 积 -150-600 膨 胀 系数、体 积变 化、相 转变 温度、 应 力 应变 关系 测 定,重 结 晶效 应 分析 等。 动态热 机械法( DMA) 力学性 质 -170-600 阻尼特性、固化、胶化、玻璃化等 转 变 分析,模量、粘度 测 定等。 热分析应用范围 n 测量物质加热(冷却)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参 数, 如质量、反应热、比热等; n 由这些物理性质参数的变化,研究物质的成 分、状态、结构和其它各种物理化学性质,评 定材料的耐热性能,探索材料热稳定性与结构 的关系,研究新材料、新工艺等 。 n 具体的研究内容有:熔化、凝固、升华、 蒸发、吸附、解吸、裂解、氧化还原、相图制 作、物相分析、纯度验证、玻璃化、固相反应 、软化、结晶、比热、动力学研究、反应机理 、传热研究、相变、热膨胀系数测定等。 热分析特点 n 应用的广泛性; n 动态条件下快速研究物质的热特性; n 技术方法的多样性。 热分析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n 1、高分子材料中的添加剂含量、水分含量; n 2、鉴定和分析共混、共聚的高聚物; n 3、研究高聚物的裂解反应动力学; n 4、测定活化能; n 5、估算寿命和评价老化性能; n 6、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n 7、高聚物熔融和结晶行为的研究; n 8、热固性树脂的固化过程研究; n 5-2 差热分析 ( DTA) n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n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定物质和参比物之间 的温度差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 n 物质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 学变化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如晶型转变、 沸腾、升华、蒸发、熔融等物理变化,以及氧 化还原、分解、脱水和离解等等化学变化均伴 随一定的热效应变化。差热分析正是建立在物 质的这类性质基础之上的一种方法。 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n 1、把被测试样和一种中性物(参比物)置放在同 样的热条件下,进行加热或冷却; n 2、在这个过程中,试样在某一特定温度下会发生 物理化学反应引起热效应变化 :即试样侧的温度 在某一区间会变化,不跟随程序温度升高,而是 有时高于或低于程序温度,而参比物一侧在整个 加热过程中始终不发生热效应,它的温度一直跟 随程序温度升高; n 3、两者之间就出现一个温度差,然后利用某种方 法把这温差记录下来,就得到了差热曲线,再针 对这曲线进行分析研究。 能量和温度变化 差热仪炉子供给的热量为 Q 试样无热效应时: QS QR TS=TR T=0 试样吸热效应时: (Q g)S QR TS TR T 0 试样放热效应时: (Q g)S QR TS TR T 0 以上的三种热量和温度的变化状态对应于 DTA曲线上的水平线、吸热峰和放热峰。 DAT仪器的基本结构 n 通常由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信号放大系统 、差热系统及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 1. 加热炉, 2. 试样, 3. 参比物, 4. 测温热电偶, 5. 温差热电偶, 6. 测温元件, 7. 温控元件。 DTA 50型差热分析仪 n ( 1)加热炉 n 炉内有均匀温度区,使试样均匀受热; n 程序控温,以一定速率均匀升(降)温,控制 精度高; n 电炉热容量小,便于调节升、降温速度; n 炉子的线圈无感应现象,避免对热电偶电流干 扰; n 炉子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操作和维修。 n 使用温度上限 1100 以上,最高可达 1800 。 n 为提高仪器抗腐能力或试样需要在一定气氛下反应等 ,可在炉内 n 抽真空或通以保护气。一般我们用氮气保护。 n ( 2)试样容器和试样 n 容纳粉末状样品(现在液体也可)。 n 样品坩埚:陶瓷材料、石英质、刚玉质和钼、铂 、钨等。 n 将待测样品和参比物装入样品坩埚内后放入样品支架 上。 n 支架材料:在耐高温条件下选择传导性好的材料 。 n 镍( 1300 )等。 n ( 3)热电偶 n 差热分析的关键元件。 n 产生较高温差电动势,随温度成线性关系的变化; n 能测定较高的温度,测温范围宽,长期使用无物理、化学 变化,高温下耐氧化、耐腐蚀; n 比电阻小、导热系数大; n 电阻温度系数和热容系数较小; n 足够的机械强度,价格适宜。 n 铜 -康铜(长期 350 /短期 500 )、 n 铁 -康铜( 600/800 )、镍铬 -镍铝( 1000/1300 )、 n 铂 -铂铑 (1300/1600 )、铱 -铱铑( 1800/2000 )。 n ( 4)温度控制系统 n 以一定的程序来调节升温或降温的装置,主要由 加热器、冷却器、温控元件和成像温度控制器组成。 n 1 100 /min,常用的为 1 20 /min。 n 一般降温用液氮。 n ( 5)信号放大系统 n 将温差热电偶产生的微弱温差电势放大输送记录 系统。 n ( 6)显示记录系统 n 把放大的物理信号对温度作图,并以数字、曲线 形式显示 DTA曲线及理论分析 n ICTA 规定,把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置于相同环境中, 以一定速率加热或冷却。并作如下假设: n 1)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分布均匀,试样和试样容器的 温度也相等。 n 2)试样和参比物的热容量不随温度变化 n 将两者间的温度差对时间或温度作记录即获得 DAT曲 线。 n DTA曲线 :纵坐标代表温度差 T,吸热过程显示向 下的峰,放热过程显示向上的峰;横坐标代表时间 (t) 或温度 (T),从左到右表示增加。 DAT曲线中的术语n 基线 : DTA曲线上 T 近似等于 0的区段。 n 峰 : DTA曲线离开基 线又回到基线的部分 ,包括放热峰和吸热 峰。 n 峰宽 : DTA曲线偏离 基线又返回基线两点 间的距离或温度间距 。 n 峰高 :表示试样和参 比物之间的最大温度 差。 n 峰面积 :指峰和内插 基线之间所包围的面 积。 T 0 放 热 + - 吸 热 外延始点 n 外延始点 :指峰 的起始边陡峭部 分的切线与外延 基线的交点。 n ICTA采用外延起 始温度来表示反 应的起始温度。 DTA曲线的影响因素 n 仪器方面 : n ( 1)加热炉的结构和尺寸 炉子的炉膛直径越小,长度越长,均温区就越大,在 均温区内的温度梯度就越小。 n ( 2)坩埚材料和形状 坩埚的直径大,高度小,试样容易反应,灵敏度高, 峰形也尖锐。目前多用陶瓷坩埚。 n ( 3)热电偶的性能及放置位置 热电偶热端应置于试样中心 n ( 4)显示和记录系统的精度等 DTA曲线的影响因素 n 试样因素: n ( 1)热容量和热导率的变化 具体表现为 DAT曲线加热 前后的基线不在同一水平上。 n ( 2)试样的颗粒度 颗粒越小,其表面积越大 ,反应速度加快,热效应温度 偏低,即峰温向低温方向移动 ,峰形变小。反之,试样颗粒 越大,峰形趋于扁而宽。 0.04- 0.15mm DTA曲线的影响因素 n ( 3)试样的用量和装填密度 试样用量越多,内部传热时间越长,形成的温度梯度 越大, DTA峰形就会扩张,分辨率要下降,峰顶温度 会移向高温,即温度滞后会更严重,容易掩盖邻近小 峰谷; 以少为原则, 5 15mg 装填要求:薄而均匀,若装填不均匀也影响产物的扩 散速度和试样的传热速度,因此会影响 DTA曲线形态 n ( 4)试样的结晶度和纯度 结晶度好,峰形尖锐;结晶度不好,则峰面积要小。 n ( 5)参比物的选择 Al2O3 DTA曲线的影响因素 n 实验条件: n ( 1)升温速率 在 DTA实验中,升温速率是对 DTA 曲线产生 最 明显影响的实验条件之一 。当即升温速率增大 时, dH/dt 越大,即单位时间产生的热效应增 大,峰顶温度通常向高温方向移动,峰的面积 也会增加。 不同升温速率对高岭土脱水反应 DTA曲线的影响 n ( 2)炉内气氛 不同性质的气氛如 氧化气氛,还原气氛或惰性气 氛 对 DTA 测定有较大影响。 气氛对 DTA 测定的影响主要由气氛对试样的影响 来决定 。如果试样在受热反应过程中放出气体能与气 氛组分发生作用,那么气氛对 DTA 测定的影响就越显 著。 气氛对 DTA 测定的影响主要对那些可逆的固体热 分解反应,而对不可逆的固体热分解反应则影响不大 n ( 3)炉内的压力 对于不涉及气相的物理变化,如晶型转变,熔融 ,结晶等变化,转变前后体积基本不变或变化不大, 那么压力对转变温度的影响很小, DTA 峰温基本不变 ; 但对于有些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要放出或消耗气 体,则压力对平衡温度有明显的影响,从而对 DTA 的 峰温也有较大的影响。如热分解、升华、汽化、氧化 等等。其峰温移动的程度与过程的热效应有关。 DTA PP的 DAT和 TG曲线 5-3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n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n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入到试样和参 比样的能量差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种技术 。 n 与 DTA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克服了 DTA分析中,试样本身的热效应对 升温速率的影响 :当试样开始吸热时,本身的 升温速率大幅落后于设定值;反应结束后,试 样的生物额速率又会高于设定值。 2、 能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 ,而 DTA只能进行 定性或半定量分析。 n 3、 DSC技术通过对试样因发生热效应而产生 的能量变化进行及时的补偿, 始终保持试样与 参比物之间的温度相同 ,无温差、无热传递, 热量损失小,检测信号大,在灵敏度和精度方 面相较 DTA都有大幅提高。 n 目前, DSC技术的温度范围最高已能够达到 1650 ,极大地 拓宽了它的应用前景。 DSC的工作原理 n 根据测量方法不同,分为: n 1、功率补偿型差示扫描量热法 n 2、热流型差示扫描量热法 功率补偿型差示扫描量热法 n 试样与参比物分别具有独立的加热器和传感器 功率补偿型 DSC示意图 n 主要特点: 试样和参比物仍放在外加热炉内加 热的同时,都附加有具有独立的小加热器和传 感器。 n 整个仪器由两个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其中一个 是 控制温度 ,使试样与参比物在预定的速率下 升温或降温;另一个用于 补偿 试样和参比物之 间所 产生的 温差 ( T) 。 n T是由于试样的 放热或吸热效应 产生的,通过 功率补偿使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保持相同,这 样就可从补偿的功率直接求算热流率。 n 对于功率补偿型 DSC 技术要求试样和参比物的 T ,无论试样吸热或放热都要处于动态零位 平衡状态,使 T 等于 0,这是 DSC 和 DTA 技 术最本质的区别 。 n 实现使 T 等于 0,其办法就是通过功率补偿系 统来控制。 n 当试样吸热时,补偿系统流入试样一侧的加热 丝电流增大;当试样放热时,补偿系统流入参 比物一侧的电流增大,从而使两者的热量平衡 ,温差消失。 n 零点平衡原理 。 热流型差示扫描量热法 n 热流式 DSC主要通过测量加热过程中试样吸收 或放出的 热流量 来达到 DSC分析的目的; n 利用鏮铜盘把热量传输到试样和参比物,并且 鏮铜盘还作为测量温度的热电偶结点的一部分 ,传输到试样和参比物的热流差通过试样和参 比物平台下的镍铬板与鏮铜盘的结点所构成的 热电偶进行监控,试样温度由镍铬板下方的热 电偶进行直接监控。 特点 n 1、采用差热分析的原理来进行量热分析; n 2、试样与参比物之间仍存在温差,但要求试 样和参比物温差 T 与试样和参比物间热流量 差成正比例关系; n 3、这样,在给予样品和参比品相同的功率的 情况下,测定样品和参比物两端的温差 T , 然后根据热流方程,将 T换算成 Q(热量差 )作为信号的输出。 DSC曲线 n 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时记录的热谱图称之为 DSC 曲线,其纵坐标是试样与参比物的功率差 dH/dt,也称作热流率,单位为毫瓦( mW), 横坐标为温度( T)或时间( t)。 n 在 DSC谱图中,吸热 (endothermic)效应 (热焓 增加 )和放热 (exothermic)效应 (热焓减少 )表示 的曲线方向与 DTA相同。 吸 热 -439.152.33178.82176.79176.49 -1118.9913.92234.48222.70220.56纯 AC 热焓 H/Jg-1 T=TE- T0/ 分解 终 止 温度 TE/ 分解峰 值 温度 TP/ 体系体系 起始分解温度 T 0/ 分解峰值 温度 TP/ 分解 终 止 温度 TE/ T= TE-T0/ 热焓 H/Jg-1 AC 复合 发泡剂 DSC和 DTA比较 n 1、 DSC和 DTA曲线测量的转变温度和热效应类似; n 2、 DSC适用于定量工作,因为峰面积直接对应于热 效应的大小; n 3、 DSC的分辨率、重复性、准确性和极限稳定性都 比 DTA好,更适合于 有机和高分子材料 的测定,而 DTA更多用于矿物,金属等无机材料的分析。 n 4、 DSC的影响因素与 DTA的相似,如扫描速度,样 品的影响等 DSC温度校正 n 选用不同温度点测定一系列标准化合物的熔点 n 常用标准物质熔融转变温度和能量 物 质 铟 (In) 锡 (Sn) 铅 (Pb) 锌 (Zn) K2SO4 K2CrO4 转变 温 度( ) 156.60 231.88 327.47 419.47 585.00.5 670.50.5 转变 能 量( J/g) 28.46 60.47 23.01 108.39 33.27 33.68 能量校正与热焓测定 n 实际 DSC能量 (热焓 )测量 H=KAR/Ws 式中, H 为试样转变的热焓 (mJmg-1); W为试样质量 (mg); A为试样焓变时扫描峰面积 (mm2); R为设置的热量量程 (mJs-1); s为记录仪走纸速度 (mms-1); K为仪器校正常数。 n 仪器校正常数 K的测定常用 铟 作为标准试样 K=HWs /AR 量程校正 n 可用 铟 作标准进行校正 在铟的记录纸上划出一块大小适当 的长方形面积,如取高度为记录纸 的横向全分度的 3/10即三大格,长 度为半分钟走纸距离,再根据热量 量程和纸速将长方形面积转化成铟 的 H, 按 K=HWs/AR计算校正系数 K。若 量程标度已校正好,则 K与铟的文献 值计算的 K应相等。 若量程标度有误差,则 K与按文献 值计算的 K不等,这时的实际量程标 度应等于 K/KR。 DSC曲线的数据处理方法 称量法: 误差 2%以内。 数格法: 误差 2%4% 。 用求积仪: 误差 4%。 计算机: 误差 0 5%。 DSC的基本应用 ( 1)纯度测定 利用 Vant Hoff方程进行纯度测定。 TS为样品瞬时的温度( K); T0为纯样品的熔点( K); R为气体常数; Hf为样品熔融热; x为杂质摩尔数; F为总样品在 TS熔化的分数 1/F是曲线到达 TS的部分面积 除以总面积的倒数 ( 2)比热测定 式中,为热流速率( Js-1); m为样品质量( g); CP为比热( Jg-1 -1);为 程序升温速率( s-1) 利用蓝宝石作为标准样品测定。通过对比样品和蓝宝石的热 流速率求得样品的比热。 ( 3)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为动力学研究提供定量数据。 5-4 热重分析 n 前面所讲的 DTA和 DSC都是利用物质在加热或 冷却过程中产生的 热效应 ,来表征和分析物质 的性能,从而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n 然而,许多的物质在变温过程中,除了产生热 效应外,还往往会出现 质量上的变化 ,且其质 量变化的大小及出现的温度点与物质本身的化 学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利用这种规律 ,我们同样可以对物质进行区分和鉴别。 n 热重分析法 TG的定义 n Thermogravimetry, TG n 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 物质质量 与温度 之间的关系的技术。 n 【 注意 】 :定义中描述为 质量的变化 而 不是重 量变化,主要 是基于在磁场作用下,具有强磁 性的材料,当其温度达到居里点时,虽然无质 量变化,却有表观上的失重。而热重法则指观 测试样在受热过程中 实质上的质量变化 。 热重分析仪 n 两种形式: n 1、热天平 n 2、弹簧秤 热天平 n 由精密天平和线 性程序控温加热炉组 成。 n 测试原理 :如果试样无质量变化,则天平保持初始平衡状态 ,若质量改变,天平就失去平衡;由传感器检测输出天平失 衡信号,信号经测重系统放大并调节电流使天平恢复原始平 衡的零位。通过记录这种电流的变化能得到试样质量变化信 息。温度同时由热电偶测定并记录,于是得到温度与质量的 关系。 热天平的种类 弹簧秤 n 原理: 胡克定律 n 该法是利用弹簧的伸 张与重量成比例的关 系,所以可利用仪器 (测高仪或差动变压 器)将弹簧的伸张量 转换成电信号进行记 录,从而得到质量与 温度的关系。 TG曲线 n 数学表达式为: m=f(T) n 热重法得到的是在温度 程序控制下物质质量与 温度关系的曲线,即热重曲线( TG 曲线)。 n 曲线的 纵坐标 m为质量 , 横坐标 T为温度 。 m以 mg 或剩 余百分数 %表示。温度单位用 K或 。 n Ti 表示起始温度,即累积质量变化到达热天平可以检 测时的温度; Tf表示终止温度,即累积质量变化到达 最大值时的温度。 Tf-Ti表示反应区间,即起始温度与 终止温度的温度间隔。曲线中 ab 和 cd,即质量保持基 本不变的部分叫作平台, bc部分可称为台阶。 TG曲线的解析 n 以 CuSO45H2O的 TG 曲线为例。 n 实验条件为试样质量 为 10.8mg,升温速 率为 10 /min,采 用静态空气,在铝坩 埚中进行。 n 曲线 AB段为一平台, 表示试样在室温至 45 间无失重。故 mo=10.8mg。曲线 BC 为第一台阶,失重为 mo-m1 = 1.55 mg, 求得质量损失率为 n 曲线 CD 段又是一平台 ,相应质量为 m1;曲 线 DE 为第二台阶,质 量损失为 1.6mg,求 得质量损失率 n 曲线 EF段也是一平台 ,相应质量为 m2;曲 线 FG 为第三台阶,质 量损失为 0.8mg,可求 得质量损失率 理论计算与 TG结果对比 n 根据方程,可计算出 CuSO45H2O 的理论质量损失 率。 n 计算结果表明第一次理论质量损失率为 14.4%;第 二次理论质量损失率也是 14.4%;第三次质量损失 率为 7.2%;固体剩余质量理论计算值为 63.9%,总 失水量为 36.1%。 n 理论计算的质量损失率和 TG 测得值 基本一致 。 影响 TG曲线的主要因素 n 影响 TG曲线的主要因素 n 升温速率 n 炉内气氛 n 坩埚形式 n 热电偶位置 n 试样因素,包括质量、粒度、装填方式等 TG 5-5 热膨胀法和热机械法 n 1、热膨胀分析法 n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在可忽视负 荷下的尺寸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 n 可以测定物质的 线膨胀系数 和 体膨胀系数 n 分别采用线膨胀测定仪和毛细管式膨胀计。 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线膨胀系数 为温度升高 1 时,沿试样某一方向上的相 对伸长 (或收缩 )量 体膨胀系数的测定 体膨胀系数 为温度升 高 1 时试样体积膨胀 (或收缩 )的相对量 n 2、静态热机械分析法( TMA) n 在程序控制温度的条件下,分析材料承受 拉、压、弯、剪、针入等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 形变与温度的函数关系 。 n 这种获得温度对形变的测试方法,对 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谈判实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实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北理工学院《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辅助飞机制造》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项目融资与投资》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水污染控制工程(上)》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安全概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限元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标准)责任分开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商铺分割澳洲协议书
-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体部署完整版
- TUPSW微机控制电力专用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使用说明书
- 天津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 YY 0054-2010血液透析设备
- LY/T 2383-2014结构用木材强度等级
- GB/T 8017-2012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中日关系历史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GB∕T 12703.2-2021 纺织品 静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手动摩擦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