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OGO 货币银行学 1 目 录 第一章 货币 第二章 信用和利息率 第三章 金融市场 第四章 金融机构体系 第五章 商业银行 第六章 中央银行 第七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八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第九章 货币政策 第十章 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 2 第三章 金融市场 第四章 金融机构体系 第五章 商业银行 第一章 货币 货币的职能 货币形式及其演变 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货币制度 1 2 3 4 货币的定义及货币层次的划分5 3 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一)概念 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其价值量大小的职能。 (二)特点 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用货 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 二、交换媒介 (一)概念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媒介的职能。 (二)特点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没有十足价值的货币符 号。 4 (三)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必要量 计算公式: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必要量 = 流通中商品的数量 商品价格 货币流通的速度 5 三、贮藏价值 (一)概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 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收藏的职能。 (二)特点 必须是现实、足值的货币。作为贮藏价值,货币具有自 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四、支付手段 (一)概念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被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 、支付工 资和租金的职能。 (二)特点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6 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形式及其演变货币形式及其演变 一、实物货币 二、金属货币 三、代用货币 四、信用货币 五、电子货币 7 一、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一)货币是市场交换的工具 (二)货币是生产的第一推动力 (三)货币是主要的经济核算工具 (四)货币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条件 (五)货币的存在是发挥市场功能的条件 (六)货币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 二、西方货币 “ 中性 ” 理论 (一)货币中性论 (二)货币非中性论 (三)短期货币非中性和长期货币中性论 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8 一、货币制度的内容 (一)确定货币金属 (二)确定货币单位 (三)金属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1.本位币 ( 1)概念:又称主币,是一国基本通货,是一国计价、 结算的唯一合法货币。 ( 2)特点:金属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 无限法偿的能力。 2.辅币 ( 1)概念:指主币以下小面额通货,用于日常找零及供 零星交易。 ( 2)特点:辅币是一种不足值货币,即它的名义价值大 于实际的价值;限制铸造;具有有限法偿能力。 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 9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类型 银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 金属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 三、中国的货币制度 (一)中国货币制度的确立 (二)货币制度的完善 10 一、货币的定义 货币是指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层次 根据不同的货币定义和各种信用工具与流动资产不同程 度的货币性对货币所作的层次分析。 (一)美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二)欧洲中央银行货币层次的划分 (三)日本货币层次的划分 (四)英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五)中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第五节第五节 货币的定义及其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的定义及其货币层次的划分 11 第二章第二章 信用和利息率信用和利息率 信用和利息率 利率种类 利率的作用 利率的决定 1 2 3 4 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5 12 第一节第一节 信用和利息信用和利息 一、什么是信用 二、信用的运行 (一)信用运行的基础 (二)信用运行的形式 1.商业 信用 ( 1)概念 工商企业之间在出售商品时,以延期付款或预先交付货 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 ( 2)特点 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同时包含着买卖和借贷两种性 质不同的经济行为。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 其供求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一致。 13 ( 2)局限性 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 商业信用有严格的方向性 商业信用在期限上受限。 2.银行信用 ( 1)概念: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 用。 ( 2)特点 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不受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的限 制。 借贷双方一方是金融机构,另一方是从事经营活动 的工商企业,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限制。 银行信用的主要工具是银行券。 14 3.国家信用 ( 1)概念: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筹集资金的借贷形式 。 ( 2)特点 国家信用的借贷双方,一方是债务人政府,另一方 是债权人包括本国和外国向政府提供信用的人。 国家信用的实现形式主要通过发行国家债券,包括 短期国库券和长期公债券,其次是向中央银行短期借款。 中长期债券一般用于弥补财政预算赤字,供基础设 施,公用事业建设等非生产性支出等。 15 4.消费信用 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用以满足其消费方 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包括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 ( 1) 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 ( 2) 消费信用的消极作用 5.股份公司信用 是指股份公司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直接从金融市 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三、利息 在信用活动中,货币所有者在一定条件下,贷出货币资 本,让渡其使用权,货币使用者到期偿还借款时必须支付一 个增加额,这个增加额就是利息。 16 第二节第二节 利率种类利率种类 一、利率及其体系 利息率指借贷期内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r( 利息率) = g( 利息额) g( 所贷资金额) 二、利率种类 (一)根据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 利率。 (二)根据信用行为期限的长短,可分为长期利率和短 期利率。 (三)根据计息期限单位可分为年率、月率和日率。 (四)根据是否按市场供求自由变动,利率可分为市场 利率、公定利率和官定利率。 (五)根据是否优惠,可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六)名义利率( r) 和实际利率 (i) 17 第三节第三节 利率的作用利率的作用 一、利息的计算 (一)单利: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 本金计算利息,对利息不再重复付息。 1. 计算公式为: I=P r n 2.本利和公式为: S=P(1+rn) (二)复利: 1.本利和的计算公式 : S=P(1+r)n 2.利息的计算公式: I=S-P=P(1+r)n-1 18 二、货币的时间价值 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 具有更高的价值 (一)现值的计算公式: PV=FV/(1+r)n (二)终值的计算公式: FV=PV(1+r)n; (三)净现值( NPV) 法则 NPV等于所有的未来流入现金的现值减去现在和未来流 出现金现值的差额。 19 三、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 (一)利率的作用、前提与制约因素 从微观角度看,利率直接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 间的分配比例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投资等。从宏观角度看, 利率影响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市场总供求等。 当然,利率的这种调节作用是以资金的供给者和资金的 需求者都关心自身的经济利益为前提条件的。 此外,利率是否由市场决定,利率的联动机制是否灵活 等,也是利率作用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制约因素。 (二)储蓄的利率弹性 (三)投资的利率弹性 20 第四节第四节 利率的决定利率的决定 一、马克思的利率理论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主要有: (一)平均利润率 (二)供求和竞争 (三)社会再生产状况 21 二、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认为利率水平由资本的供给(储蓄)与资本的需求( 投资)间的均衡所决定,且随储蓄与投资间的比例变动而 涨跌。 I i S I E2 E3 S,I IS E S E1 I i2 i3 i0 i1 S 图 2-1 古典利率理论 22 (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1.利息的定义 2.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3.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特征 图 2-2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23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1.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供给主要有:当前储蓄;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窖藏 现金的启用;银行体系新创造的货币量。 需求主要有:当前投资;固定资产的重置与更新;新 增的窖藏现金量。 2.利率的变动与决定 利率由可贷资金的总供给曲线( Fs) 和总需求曲线 (Fd) 的均衡点决定。 见图 2-3 24 S DA 利率 O i0 I+ Md=S+ MS 可贷资金量 F Md Md Ms IFd=I+ Md S FS=S+ Ms C EB 图 2-3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25 (四) IS-LM曲线分析模型 i ie O D C IS A LM B E 图 2-4 LS-LM曲线:收入与利率的同时决定 26 一、利率的风险结构 是指相同期限的债券不同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 (一)违约风险 (二)流动性 (三)税收因素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 是指具有相同风险及流动性的债券,其利率即收益与到 期时间之间的关系。 (一 )收益率曲线:主要有向上倾斜、水平、向下倾斜以 及驼峰四种类型。 见图 2-5 第五节 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27 向下倾斜的收益率曲线 驼峰的收益率曲线 水平的收益率曲线 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 期 限 利率 O 图 2-5 四种不同的利率的期限结构 28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一)预期理论认为,长期利率等于债券到期日以前预 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 (二)流动性升水和偏好理论认为,长期利率等于债券 到期日之前未来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该种债券由供 求状况变化决定的期限和流动性升水; 见图 2-6 (三) 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利率差别为各种债券市场独 立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即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分别由长期 金融市场和短期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 29 第三章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功能 金融工具 货币市场 1 2 3 4 资本市场5 30 一、金融市场的含义 二、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 (一) 交易的对象:货币资金; (二) 交易的主体:个人、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 ; (三) 交易的工具:作为债权债务关系载体的金融工具 (四) 交易价格:利率。 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一)直接融资 :指资金盈余单位和资金赤字单位结合 来融通资金,其间不存在金融中介机构涉入的融资方式。 (二)间接融资 :市场参与者通过金融 中介实现资金融 通的方式,如下图。 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31 (三)直接融资与接融资的比较 表 3-1 主要发达国家企业资金来源结构 (占总额的 %) 美国 加拿大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英国 内部资金 75 54 46 62 44 34 75 外源资金 25 40 59 26 52 66 32 得自金融市场 13 19 13 3 13 7 8 得自金融机构 12 21 46 23 39 59 24 其他 0 6 -5 12 4 0 -7 外部资金合计 25 46 54 38 56 66 25 资料来源: R.Glenn Hubbard, MONEY, THE RINANCIAL SYSTEM AND THE ECONOMY 注:美国为 19941990 年平均数,其他为 19701985 平均数。32 表 3-2 中国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情况简表 ( 2000-2008) 单位:亿元人 民币 年份 贷款 股票 国债 企业债 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总量 2000 12499 2103 2478 83 17163 2001 12558 1252 2598 147 16555 2002 19228 962 3718 325 24233 2003 29936 1357 3525 336 35154 2004 24066 1504 3126 327 29023 2005 24617 1053 2997 2010 30677 2006 32687 2246 2675 2266 29874 2007 39205 6532 1790 2290 49817 2008 49854 3657 1027 5446 59984 注: 本表股票融资不包括金融机构上市融资额 2007年国债数扣除 了 1.55万亿元特别国债。 企业债包括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 据 和公司债。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33 一、金融市场的结构 (一) 依金融工具性质可划分为债券市场与股权市场。 (二) 依融资期限可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三) 依金融工具交易顺序可划分为一级和二级市场。 (四) 依交割的时间和性质可划分为即期、远期、期货 与期权市场。 (五) 依交易场所性质可划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 (六) 依地理位置划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功能 34 二、金融市场的功能 (一)金融市场的功能 1.聚集和分配资金功能 2.资金期限转换功能 3.分散与转移风险功能 4.信息聚集功能 (二)金融市场的有效性 1.外在效率与内在效率 2.法玛的有效市场理论 ( 1)弱有效率 ( 2) 半强型效率 ( 3) 强型效率 35 一、金融工具的概念 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 价格的书面文件。 二、金融工具的特征 : (一)偿还期限 (二)流动性 (三)风险性 (四)收益率 收益率是收益与本金的比率,有几种形式: 1.票面收益率(票面利率) 2.当期收益率 3.平均收益率即实际收益率 第三节 金融工具 36 三、金融工具的种类 (一)原生工具 1.银行券 : 又称银行本票,是在商业票据贴现基础上, 由银行自身发出的一种负债证明书。 2.票据 ( 1)定义:具有一定格式、载明金额和日期,到期由付 款人对持票人或指定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信用凭证 。 ( 2)特征:是一种有价证券、设权证券、要式证券、无 因证券、文义证券、返还证券。 ( 3)种类:按票据的性质分为汇票、本票 、 支票 。 3.股票 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 和权益,并能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 证。 37 4.债券 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筹措资 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 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二)金融衍生工具 指以一些原生工具的存在为前提,以这些工具为买卖 对象,价格也由这些原生工具决定的金融工具。 1.金融衍生工具的起源 2.金融衍生工具种类 ( 1)远期 远期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按 预先签订的协议交易某一特定资产的合约。 38 ( 2)金融期货 :买卖双方事先就某种金融工具的数量、 交割日期、交易价格、交割地点等达成协议,而在约定的 未来某一时是进行实际交割的交易。 ( 3)金融期权 :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 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 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 4)互换 :是将不同货币的债务、不同利率的债务或交 割期不同的同种货币的债务,由交易双方按照市场行情签 订合约,在约定期限内相互交换,并进行一系列支付的金 融交易行为。 3.金融衍生工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9 表 3-6 部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量增长情况 (单位: 10亿美元) 年 份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场内交易量 1306 1768 2292 3523 4641 7839 其中:利率 895 1201 1454 2157 2902 4960 期货 利率期权 279 388 600 1073 1385 2362 货币期货 12 16 16 18 25 30 货币期权 48 50 56 61 80 81 股指期货 28 42 70 77 81 81 股指期权 44 72 96 137 168 286 场外交易量 3450 4449 5346 其中:利率 1010 1503 2312 3065 3851 互换 货币互换 320 449 578 807 860 其他有 561 577 635 关互换 资料来源: 英 Derivatives Bother Basle. The Banker, 1994(7):2940 4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 1)市场风险 :即因市场价格变动造成亏损的风险。 ( 2)信用风险 :即交易对方无法履行合约的风险。 ( 3)法律风险 :指因合约无法履行或草拟条文不足引致 损失的风险。 可见,衍生工具一方面起到分割转移风险、提高市场 整体效率的作用,另一方面与金融衍生工具相随的投机又 可能使风险集中,引致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如表 3-7,衍生 品的杠杆比率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 。 41 表 3-7 1998-2007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合同存量及衍生品杠杆比率 单位 :10亿 美元 名义余额价值 毛市值 杠杆比率 1998 80309.400 3231.540 24.85 1999 88201.504 2813.373 31.35 2000 95199.504 3183.058 29.91 2001 111177.840 3788.193 29.35 2002 141665.152 6359.848 22.27 2003 197166.928 6987.218 28.22 2004 257894.304 9377.048 27.50 2005 297665.533 9748.435 30.53 2006 414845.080 9691.392 42.81 2007 596004.116 14521.521 41.04 数据来源:根据 BIS, Quarterly Review, December 2008整理而得。 42 一、货币市场概述 (一)概念 又称为短期金融市场,是指对 1年或 1年以内的证券 或贷款进行交易的场所。 (二)货币市场的特点 1.货币市场金融工具期限短、安全性高、流动性强 2.货币市场是资金批发市场; 3.货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无形市场; 4.货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极强,能吸引大量的交易 (三)货币市场重要性 第四节 货币市场 43 二、货币市场体系 (一)票据市场:是专门办理票据交易的场所。 1.商业汇票市场 2.商业本票市场 (二)同业拆借市场 1.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资金需求者;资金供 给者;市场中介人。 3.同业拆借市场的类型:按拆借目的分成头寸拆借和 同业借贷。 4.同业拆借的价格及其决定 44 (三)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1.CD的推出和发展 2.CD的特点 3.CD的发行与流通 (四)国库券市场 1.国库券市场概述 2.国库券的发行与流通 (五)回购市场 1.回购协议概述 2.回购协议的收益与风险 45 一、资本市场概述 (一)概念 是指期限大于 1年的证券或贷款交易的场所,包括证券市 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 (二)特点 长期性;金融工具性能差异很大;工具的交易市场往往采 用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方式。 (三)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第五节 资本市场 46 二、资本市场体系 (一)证券发行市场 1.定义:是政府或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以筹集资金 的场所。 2.证券的发行方式 ( 1)公募和私募 ( 2)代销和包销 ( 3)证券信用评级 (二)证券流通市场 1.证券流通市场及其重要性 证券流通市场是指已发行证券买卖、转让和流通的 市场,又称为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 47 2.证券流通的组织方式 ( 1)证券交易所: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经政府主管 机关批准设立的证券集中交易的有形市场,也是集中交易 制度下,证券市场的组织者和一线监督者。 ( 2)场外交易市场 定义:也称柜台交易市场或店头交易市场,它是指 证券经纪人或证券商不通过证券交易所,将未上市或已上 市的证券直接同顾客进行买卖的市场。 特征:分散性;买卖的证券大多是未上市证券;场 外交易风险大。 类型:柜台交易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 48 3.证券的转让价格和股票价格指数 ( 1)证券转让价格公式 ( 2)股票价格指数 ( 3)世界主要价格指数 1.道 琼斯股价指数 2.标准 普尔股价指数 3.伦敦金融时报股价指数 4.日经股价指数 5.香港恒生股价指数 ( 4)我国的股价指数主要有:上证股价指数和深证股 价指数。 49 第四章 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银行金融中介 非银行金融中介 中外金融机构体系的变革及其趋势 1 2 3 4 50 一、金融机构的概述 (一)金融机构的概念 是指专门从事各种与融资活动有关的组织。 (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1.银行金融中介与非银行金融中介 2.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情况 如表 4-1所示: 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51 表 4-1 金融中介机构的主要资产和负债 金融机构类型 主要负债(资金来源) 主要资产(资金运用) 存款性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 存款 工商信贷和消费者信贷、 抵押贷款、政府证券和市 政债券 储蓄贷款协会 存款 抵押贷款 储蓄银行 存款 抵押贷款 信用合作社 存款 消费者信贷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 保费 公司债券、政府证券、 市政债券、抵押贷款,股票 投资公司 股份 债券、 股票 养老金 雇员和雇主缴款 公司债券、股票 财务公司 商业票据、股票、 消费者信贷、工商信贷 债券 52 二、金融中介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一)交易成本:从事金融交易所花费时间和金钱。 1.规模经济 2.专门技术 (二)不确定性 1.个人风险 2.社会风险 (三)信息成本: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 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识别成本 2.监督与实施成本 53 一、中央银行 是由政府出面组织或授权赋予旨在集中管理货币储 备并统一铸造和发行货币的银行。 二、商业银行 是依法接受活期存款,并主要为工商企业和其他客户 提供贷款以及从事短期投资的金融中介。 三、专业银行 是指专门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一)储蓄银行 1.储蓄银行及其种类 ( 1) 按照制度构成的方式不同,储蓄银行可分为互 助制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 。 第二节 银行金融中介 54 ( 2)按照是否设立分支机构,储蓄银行可分为单一制 储蓄银行和分支制储蓄银行。 ( 3)邮政储蓄银行 2.储蓄银行的职能 3.储蓄银行的业务 ( 1)负债业务 ( 2)资产业务 (二)合作银行 1.合作银行及其组织形式 ( 1)按社员承担的责任不同,合作银行可分为无限责 任制合作银行、有限责任制合作银行和保证责任制合作银 行。 ( 2)按照其组织体制的不同,合作银行可分成单一制 合作银行和系统持股制合作银行。 55 ( 3)按照其是否独立,合作银行可划分为独立型合作银 行和混合型合作银行。 2.合作银行的职能 ( 1)信用中介职能 ( 2)补充职能 ( 3)服务职能 3.合作银行的业务 ( 1)负债业务 ( 2)资产业务 4.合作银行的变革 (三)抵押银行 56 四、政策性银行 (一)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 1.组织方式上的政府控制性。 2.行为目标的非盈利性。 3.融资准则的非商业性。 4.业务领域的专业性。 5.信用创造的差别性。 (二)组织形式 1.国有独资银行 2.国家参股银行 3.单一制银行 4.分支行制银行 57 (三)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 2.经济结构调节职能 3.执行政府经济政策职能 (四)分类 1.开发银行 2.农业政策性银行 3.进出口政策性银行 (五)中国的政策性银行 1.国家开发银行 2.中国进出口银行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58 一、保险公司 ( 一)定义: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 (二)保险公司的特点: 1.保险业务是在社会经济互助原则下建立起来的一种经 济补偿制度,使少数人的损失由多数人来共同分摊; 2.保险业务计算基础是概率论; 3.保险的补偿是通过集合多数经济单位共同筹集资金, 建立集中的保险基金来实现; 4.保险关系一般是通过投保人与保险人在自愿原则下签 订保险合同来实行的,保险合同受国家法律保护。 5.保险公司是经济法人,实行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 第三节 非银行金融中介 59 (三)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 1.国营保险公司 2.个人保险公司 3.私营保险公司 4.合作保险公司 5.公私合营保险公司 6.自保保险公司 (四)保险公司的分类 1.寿险公司 2.财产意外险公司 (五)中国的保险公司 60 二、投资银行 (一)投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表 4-3 十大投资银行营业额及占有率 2001年首季市场 2000年首季市场 投资银行名称 营业额 占有率 营业额 占有率 (亿美元) ( %) (亿美元) ( %) 高盛 11.31 15.1 12.30 14.8 所罗门美邦 11.08 14.8 9.13 11.0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 10.73 14.3 9.17 11.1 摩根士丹利 9.57 12.8 13.35 16.1 摩根大通 9.41 12.6 11.91 14.4 美林 9.13 12.2 9.96 12.0 雷曼 4.83 6.4 6.02 7.3 CIBC 4.29 5.7 4.02 4.9 Bofa 3.25 4.1 3.97 4.8 贝尔斯登 1.38 1.8 3.08 3.7 资料来源:信报,财经新闻, 2001年 5月 11日。 61 (二)投资银行的特征和组织形式 1.特征 ( 1)投资银行的经营策略具有市场灵活性。 ( 2)投资银行的技术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 3)投资银行机构的发展具有集中性。 ( 4)投资银行的业务具有创新性。 ( 5)投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具有多样性。 ( 6)投资银行的活动范围具有国际性。 2.组织形式 ( 1)合伙制投资银行 ( 2)股份制投资银行 ( 3)合资投资银行 ( 4)国有投资银行 62 (三)投资银行的业务 1.投资银行的负债业务 2.投资银行的资产业务 ( 1)证券承销业务 ( 2)证券经纪业务 ( 3)证券自营业务 ( 4)项目融资业务 ( 5)企业并购业务 ( 6)公司财务顾问业务 ( 7)基金管理业务 ( 8)商人银行业务 (五)投资银行间的竞争与挑战 63 u三、信用合作社 u ( 一)定义 u (二)分类 u (三)信用合作社的业务 u四、信托投资公司 u ( 一)定义 u 指以代人理财为主要经营内容、以委托人 身份经营现代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u (二)信托投资公司的业务 u (三)中国的信托投资公司 64 五、金融公司 ( 一)定义:是通过在货币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在资 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或从银行借少量贷款的方式来筹 集资金,并将这些资金贷放给购买耐用消费品、修缮房屋 的消费者及小企业的金融机构。 (二)业务与类型:销售金融公司、消费者金融公司 (三)中国的金融务公司 65 六、投资公司 ( 一)投资公司概述 也称投资基金,它是一种集合投资机构,是由代理投资 机构以法定文件为依据通过向投资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筹集 资金,按照信托契约的规定将筹集的资金适当分散地投资于 各种金融商品等以谋取最佳投资收益,并将投资收益按基金 份额分配给投资者的非银行金融中介。 (二)投资公司特点 (三)分类:开放型基金 、 封闭型基金和单位信托投资 公司 ( 四)中国的投资公司 66 一、西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变化 (一)变化概况 金融机构突破原有的专业化业务分工,走上综合经营 各种金融业务的道路,即走上混业经营的道路。 (二)变化的原因 1.经济发展走向成熟,使资金的供求状况发生变化。 2.金融创新模糊了银行、证券、信托业的传统分界。 3.国债市场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资金分流。 4.新技术革命为金融创新奠定了技术基 础 第四节 中外金融机构体系的变革及其趋势 67 二、金融机构之间的并购浪潮 (一 )银行并购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 2.特征 ( 1)从目标来看,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并购。 ( 2)从形式来看,是由收购向合并发展。 ( 3)从目的来看,是以获取控制权及新技术从而增加 收益、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主。 ( 4)从规模来年看,是强强合并组成超级银行 ( 5)从区域看,是以美国银行为中心的辐射。 ( 6)从联系看,银行业并购与工业并购相互促进。 ( 7)从并购的结果来看,是银行大型化、综合化和产 融结合 。 68 (二)银行业并购的动因 1.规模经济 ( 1)可以增强公众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 2)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越的技术优势 ( 3)可以产生业务范围广泛的规模经济 ( 4)其他方面的规模经济 2.规避风险 3.银行业务全球化的客观需要 4.银行业务范围全能化的客观要求 (三)对并购的看法 1.银行并购对自身发展的利益 ( 1)突破进入壁垒,拓展经营边界 ( 2)获取高新技术,发挥技术垄断优势 ( 3)实现高效率扩张,扩大市场占有率及规模经济 69 ( 4)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成本,分散风险 ( 5)利用经验曲线效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银行并购对社会的有利影响 ( 1)促进资产存量合理流动,提高资源整体配置效率 ( 2)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全方位服务社会 ( 3)产融结合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 4)拯救低效银行,保持金融体系和社会的稳定 3.银行并购的负面效应 ( 1)可能导致过度垄断,从而降低效率 ( 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运行效益 ( 3)增加了风险及其失业人数 (四)并购的发展趋势 1.规模不经济 2.规模过大会带来经营风险 3.金融监管困难,需要更多的国际协调 70 三、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变革与趋势 (一)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变革 (二)中国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发生、现状与趋势 1.分业经营体制的确立 2.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发生和现状 3.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趋势 ( 1)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控股平台将渐进式推进 ( 2)产品创新量增速快,客制化程度不断提高 ( 3)基于综合化信息平台的营销渠道整合 ( 4)以并购重组、国际化推进经营规模大型化 ( 5)综合经营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并完善 71 第三章 金融市场 第五章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概述 商业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1 2 3 72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世纪银行业的萌芽 银行产生于货币兑换业,在西欧古代社会由货币兑换 业发展成为从事信用活动的银行业。 (二)现代银行的产生 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 二是按资本主义经营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制银行。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 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产物。 73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1.充当信用中介; 2.充当支付中介; 3.创造信用工具; 4.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 74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制 (一)单一银行制 概念:商业银行业务只由一个独立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 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 (二)分支行制度 概念: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该市及国内或国外 各地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 (三)银行持股公司制度 概念:专以控制和收购一家或多家银行股票所组成的公 司。 四、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向全能方向发展趋势 75 一、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一)自有资本 1.概念 :银行为了正常营运而自行投入的资金 2.构成 ( 1)股本 ( 2)盈余 ( 3)未分配利润 ( 4)准备金 ( 5)资本票据和债券 3.功能: ( 1)保护性功能 ( 2)经营性功能 ( 3)管理性功能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业务 76 (二)吸收存款 1.活期存款; 2.定期存款; 3.储蓄存款。 ( 三)银行借款 1.中央银行借款; 2.银行同业拆借; 3.国际货币市场借款; 4.结算过程中的临时资金占用; 5.发行金融债券。 二、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对通过负债业务所集聚起来的 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一)现金资产 77 1.库存现金; 2.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3.存放同业资金; 4.托收未达款。 (二)贷款 1.按贷款期限划分,商业银行贷款可分为短期贷款、 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2.按贷款的保障程度划分,商业银行贷款可分为抵押贷 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 3.按贷款对象的不同划分,商业银行贷款可分为工商业 贷款、农业贷款、不动产贷款和消费者贷款。 (三)贴现 与一般贷款有显著的不同; 1.资金投放的对象不同; 78 2.资金使用范围和条件不同; 3.在信用关系上所体现的当事人不同; 4.资金贷放与融通的期限不同; 5.利息率和利息收取不同; 6.资金返还性不同; 7.资金的安全程度不同; 8.对社会资金总量影响不同。 (四)证券投资 商业银行以其资金在金融市场 买卖 收益证券。 三、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 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传统的中间 业务、担保业务、承诺业务以及金融工具创新业务。狭义 的表外业务通常专指金融工具创新业务。本文介绍的表外 业务是广义表外业务的内容。 79 (一)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 1.结算业务 ( 1)支票结算 ( 2)汇兑结算 ( 3)托收结算 ( 4)信用证结算 ( 5)电子资金划拨系统 ( 6)承兑业务 2.代理业务 代理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以代理人的身份 代理委托人指定的经济事务的业务。 ( 1)代理收付款业务 ( 2)代保管业务 ( 3)代客买卖业务 80 3.信托业务 信托业务指商业银行受委托人委托,为指定受益人利益 , 并依契约规定,代为管理、经营或处理财产和事务的一种业 务。 4.租赁业务 租赁业务是指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而形成的一种借贷 关系。 ( 1)融资性租赁 ( 2)杠杆租赁 ( 3)操作性租赁 ( 4)转租赁 5.银行卡业务 6.信息咨询服务 (一)担保业务 (二)承诺业务 ( 三)金融工具创新业务 81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一)盈利性 (二)安全性 (三)流动性 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 (一)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是指应当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放 在 资产方面。负债业务主要取决于客户存取意愿,因此,银 行 只能对资产主动管理,努力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调整。 1.商业贷款理论; 2.转换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 82 (二)资产管理的一般方法 1.资金汇集法 资金汇集法是指把存款和各种来源的资金汇集起来, 然后再将这些资金在各种资产之间按优先权进行分配。如 下图 5-1所示。 2.资金分配法 资金分配法是指把现有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时,应 使这些资金来源的周转速度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换 句话说,就是银行的资产与负债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称 关系。 三、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是指商业银行要保持流动性, 不仅可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向外借款、通过负 债管理来增加资金,增强流动性,扩大商业银行资产规模 。 83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股本金储蓄存款 资本性债券 第一准备 第二准备 贷 款 其他证券 银行资金来源 资金汇集 银行资金运用 图 5-1 资金汇集法简图 84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一般方法(如图 5-3、 5-4所示) 可变利率资产 可变利率负债 固定利率资产 固定利率负债 图 5-3 资金缺口管理(正缺口)简图 可变利率资产 可变利率负债 固定利率资产 固定利率负债 图 5-4 资金缺口管理(负缺口)简图 85 四、资产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 (一)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型拼装船施工方案设计
- 沙砖防护围桩施工方案
- 园区固化地坪工程施工方案
- 别墅斜坡干挂施工方案设计
- 海岸围堤施工方案设计流程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专题攻克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喀什招聘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温度》必考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教资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2025会计公务员真题及答案
- 美术基础 课件全套 第1-5章 美术简介 -中国民间美术
- 2025年青少年法制知识竞赛题库
- 小学德育工作会议记录
- 《中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GNSS测量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 公安部门大数据管理办法
-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 竞业限制培训
- 水厂培训课件
- 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
- 变电运行与检修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衢州学院十五五校园及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