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强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 推动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的必要性 乌兰布和沙漠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它在我国沙漠化 防治、干旱荒漠化地区环境治理工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具有极强的典型示范作用和重要意义。乌兰布和沙漠由于 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以及境内拥有的得天独 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使其在全国的沙漠化防治、黄 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恶劣的自然条件加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导致自然资源严 重退化,土地沙漠化愈演愈烈。因此,乌兰布和沙漠风沙 侵袭,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已构成对 交通、水利设施、农牧业经济的严重威胁,成为当地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 沙漠腹地,分布面积大、立地条件差,冬春季节每遇大风, 极易扬沙或形成沙尘暴,对我区及京津地区、乃至整个华 北地区形成威胁,为了有效地保护京津地区及整个华北的 生态安全,该地区急需治理。 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的主要危害及治理现状 1、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的主要危害。乌兰布和沙 漠总面积 1500 万亩,在磴口县境内约有三分之一。磴口县 土地总面积 4166.7 平方公里,其中:境内乌兰布和沙漠及 沙化土地面积 2846 平方公里,占总地面积的 68.3,地貌 类型由沙漠、山地、平原和湿地四种组成,土壤类型有灌 淤土、盐土、风沙土、灰漠土、棕钙土和草甸土组成,黄 河流经磴口县 52 公里 ,风沙线长达 154 公里 。磴 口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干旱少雨、 风大沙多,年平均降雨量 142.7 毫米 ,沙区不足 100 毫米 ,年蒸发量为 2372.1 毫米 ,是降水量的 16.6 倍, 年平均气温 7.6 ,年平均风速每秒 3 米 ,全年扬 沙日数 80 余天,沙尘暴日 20 余天,频繁的大风是造成土 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沙漠的主要危害表现在:一是乌兰布 和沙漠在冬春季节受强大西北风的作用下,每年向黄河输 沙约 7700 万吨,造成黄河河床平均每年抬高 10 公分 以 上,致使河道淤积,黄河水面高出磴口县城所在地巴 彦高勒镇 2 3 米 ,在磴口县境内形成名副其实的“悬 河”,对整个黄河中下游的行洪安全产生较大隐患,给防 洪带来较大的压力,危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生命及财产 的安全。二是由于乌兰布和沙漠的不断东侵,沙尘暴、干 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使得附近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 土地生产力明显降低。也直接威胁了磴口县及河套平原国 家商品粮基地的正常生产。三是威胁包兰铁路、京藏高速、 110 国道以及河套总干渠的正常运行,并且是华北、京津溏、 华东等地发生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之一,恶劣的自然环境 也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由于沙化面积和 程度的不断加大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生产力十分低 下,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没有保障。 2、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现状。 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一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初期 磴口县委政府就带领广大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造林, 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建起了一条长 308 华里、宽 100 300 米 的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对 阻止沙漠的东移,保护河套平原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一壮 举也成为当时人类治理沙漠的典范并载入联合国的治沙史 册;二是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期,国家在乌兰布和沙 区磴口境内成立了七个建设兵团,在兵团设立初期由于指 导方向的错误给沙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但他们 所形成的“路通”、“水通”和“电通”为后来沙区的大 规模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国 家启动并实施了四期“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国林科院的 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在磴口设立,九十年代被列入全国防沙 治沙九个治沙试验区之一,对沙区治理起到了较大的带动 作用,也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四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为 了加快沙区的治理速度,县委、政府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吸 引大批企业、个体和大量资金对乌兰布和沙漠进行开发性 治理,推进了沙区的治理进度;五是从 1999 年起国家立项 投资进行了四年的沿河沙地治理对保护黄河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六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林业生态建设六大工程的启 动实施,全县生态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在部分地区生态 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七是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保护 生态起到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磴口县委、政府结合国家生态建设的大好形势 适时提出了“以生态建设统揽全局”和“创建黄河上中游 生态第一县”的奋斗目标,认真落实国家林业政策,建立 了“政府推动、政策牵动、宣传鼓动、科技带动、利益驱 动”的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到 生态建设中。一是采取“政府规划指导、企业组织实施、 依托科技进步、全社会参与建设”的模式,先后引进 35 家 企业从事生态治理;二是按照“围一片沙、打一眼井、造 一片林、种一片草、养一群羊、富一户人”的模式发展生 态经济户 300 户;三是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鼓励和发展造 林大户。在治理措施上,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树立了灌木也是森林的观念,采用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应用组合井高压水打孔造林法在沙丘上营造梭梭林和打单 管井在丘间低地上营造沙枣、红柳混交林等方式加快造林 和绿化速度,重点对黄河西岸及较易治理区和危害严重地 带进行了治理。截止目前全县完成治理面积达 120 多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 15.29%。 按照全县生态建设“两区三线”的总体规划,在套区 基本实现了灭荒,完善了农田林网建设,农田林网化程度 达 90%以上。在沿路一线,全县 205 公里 的国道、县道、 乡道宜林地段实现了绿化;在沿山一线建立了以天然灌木 林为核心的 185.4 万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沿沙一线,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在原 308 华里防沙林带前营造了宽 30 50 米 的乔木防护林带,对老林带进行了补缺更新。 但从整体上看,乌兰布和沙区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整体 恶化”的趋势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风沙危害频繁发生, 致使国家重点工程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主要原因: 一是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和降水发挥效益较低而造成植被 枯死和衰退;二是过渡放牧,这是人为破坏因素的主要原 因;三是五、六十年代营造的防风固沙林严重老化;四是 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湿地面积减少;五是生态产业发展 滞后,不能带动治沙事业的发展;六是投入严重不足。 (4)总结多年治理沙漠的经验我们认为:乌兰布和沙漠 虽然危害很大,但这完全是能够治理的,特别是磴口县境 内的地段,其原因:一是这一地区紧靠黄河,多数地区能 够引黄自流灌溉,地下水黄河侧渗补给十分充足,地下水 非常丰富,为治理沙漠提供水资源保障。二是土壤气候条 件较好,适宜人工植被的生长,能建立较好的沙生植被环 境。三是磴口县在多年的沙漠治理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成 熟的治理模式、一系列实用技术和治理经验,切实解决抗 旱造林、林木良种繁育等问题,为治理乌兰布和沙漠提供 了技术保障。四是国家生态建设的投入和多年来的不断治 理为沙漠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近年来引入的企业、 个体从从事开发性生产逐步走向理性生态治理的道路。这 些原因尤其是紧靠黄河这一点都为乌兰布和沙漠治理提供 着良好的条件。 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的必要 性 1、党和国家、水利部、黄委、自治区政府、水利厅高 度关注并提出了思路。黄河是我国的第二条大河,是内蒙 古自治区最大的过境河流,地处黄河流域最北端,纬度较 高,气温较低,河道流凌封冻常由内蒙古段溯源而上,而 解冻开河则由上而下渐开。在流冰期由于河中冰凌的存在, 使水流阻力加大,流速大幅度减小,使得通过相同流量必 然要扩大过水断面,致使水位上涨,加之封冻时部分水量 储存于河道中,在翌年春季河冰解冻时河槽蓄水与上游来 水及消冰水向下游汇流,水量逐段增多而形成凌峰,造成 凌汛的局面,开河时由于气温低、冰层厚,凌汛洪峰袭来 时水鼓冰裂,形成大块流冰多,加以河势作用,流冰密集 且卡冰结坝,致使河道水位猛烈抬升,威胁堤防安全甚至 造成堤防溃口的凌汛灾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地区经济社 会的发展,已成了内蒙古的心腹大患,引起了党和国家、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高度关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水利厅、防办及沿河两岸各级政府把治理凌害当作一项政 治任务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专家、技术管理人员,分析防 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防凌经验,研究探寻主动防御凌汛 和应对突发凌汛险情有效途径,提出了建设防凌应急分洪 工程的思路。 2、是黄河内蒙河段防凌、防汛,应急分洪的需要。内 蒙古黄河流域是自治区资源富集、文化发达、经济发展迅 速的地区之一,在自治区社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大、基 础设施的完善和提高,对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的要求不断提 高,特别是对发生频繁、成灾损失愈来愈大的凌汛灾害的 预防及对险情的处理要求越来越迫切。黄河内蒙河段由于 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形成了冬季封河、春季开河 流凌的现象,长期以来凌汛的防御主要由堤防来承担。但 是,目前 1003.61 km 的堤防中,有 70 %堤段仍存在高度不 足、宽度不够、密实度低等标准质量问题,抵御凌汛能力 不足,在大堤长期浸泡、高水位运行时易造成溃口决堤, 形成凌灾,频发的凌汛灾害给沿河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带来 了巨大的损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针对凌汛突发性强、来势猛、水位高、防守难度大的特点 和防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内蒙河段的防凌问 题,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御体系。根据自治区防办制定的 “提前分凌、主动破冰、严防死守、应急滞洪”的防凌方 针,当前建设应急防凌分洪工程,遇凌汛险情时可提前分 凌、应急滞洪、主动防御,是极其有效的防凌减灾措施。 因此,建设防凌应急分洪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工程是当前乃 至今后一个时期应对凌汛突发险情、预防和减小凌汛灾害 的有效措施,也是完善黄河内蒙河段防凌体系的必要工程, 是长期运用、预防和减轻凌汛灾害的重要措施。 3、是治理乌兰布和沙漠生态建设,实现磴口县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磴口县转变观念,加强规划,突出特 色,完善功能,务求实效,发挥龙头作用。抓住乌兰布和 沙漠分洪区建设实施这个机遇,一是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 可以分滞洪水,消减洪凌洪峰减轻防洪防凌压力,保障黄 河下游防洪防凌安全;二是分洪区可利用黄河凌汛期洪水 形成一定面积的水域、湿地,进行生态建设,治理沙漠, 改善环境,减少入黄沙量。把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 理规划建设作为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的一部分,使规划治理 区成为生态治理、保护与生态旅游结合的沙漠绿洲。我们 遵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规划中 的保护与治理原则,借着黄河淩汛应急分洪工程在乌兰布 和沙漠实施的契机,为了保护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安全使 用和有效库容,一是对乌兰布和分洪功能区进行安全建设; 二是对乌兰布和分洪保护范围和周边 103.67 万亩范围,采 取水利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生态保护与治理 建设,可有效遏制分洪区遭受沙源的侵蚀;三是抓住机遇, 保护、利用好进入分洪区的水量,适度发展旅游、水产养 殖、沙产业,形成多功能、多目标的“高效、现代” 沙漠 绿洲区。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走特色 经济之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繁荣县域经济要因地制宜, 找准特色,准确定位。同时,要使“特色”产业化,上规 模、出效益,提高沙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最终实现具有经 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态区目标。 二、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工程的总体 规划 (一) 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规划区的基本情况 1、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的规划范围 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位于磴口县粮台乡乌兰布 和沙漠区内。分洪区一期位于磴口县粮台乡乌兰布和沙漠 区内,在黄河以北,东西长约 28.2 km,南北宽约 7.8 km, 面积为 220 km2。二期分洪区以东围堤为西边界,东面紧邻 磴口县和生态治理保护区,北以穿沙公路为界,南边连到 分洪区分洪闸,形成一个闭合区域,分洪区总的建设面积 80 km2。分洪区分洪口位于三盛公水利枢纽拦河闸上游二十 里柳子,距拦河闸 19.4km 的库区围堤上。分洪区库容 1.17 亿 m3,分洪面积为 220 km2。为保护分洪区的安全, 对分洪区周边进行一体化规划治理。规划区范围北以穿沙 公路以北 1.0km 为界,南至与生态二期路交汇处;东南 至生态二期路,紧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西南、 西、西北与阿拉善盟相连。规划区东西长 62.7km ,南 北长 38.9km ,占地面积为 130.67 万亩,约占磴口县总 土地面积的 21%。 2、规划区自然地理与环境概况 地形地貌。规划区按中国地貌区划为2 阿拉善高平原, 大陆度 70 度,海拔高度在 10771030m,由东南向西北倾 斜。地质构造上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现代的风成沙丘是经 1000 多年的风蚀沙化逐渐形成的,反映在地貌上,主要由 流动沙丘、固定半固定沙丘、平地、山前洪积扇、风蚀坑 和海子构成。固定半固定沙丘多为灌丛沙堆与沙间平地组 合体,沙堆密度在 40%左右,高度 13m 之间,主要植被有 沙蒿、白茨、芦草、沙冬青、沙竹等;平地指没有沙丘覆 盖、集中连片的土地,包括草地、耕地、盐碱地等。土层 深厚,地势平坦,土体由沙、壤、粘相间构成。主要植被 有芦草、沙冬青、柽柳、红砂等,载畜量低,效益差;湖 泊、湿地零星分布于规划区的大部,北部较多,南部较少。 气象条件。规划区地处大陆腹部,地势较高,离海洋 远,冬季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大部分时间为蒙古冷高压所 控制。气候干旱少雨,温度低且年内温差大,呈现温带大 陆性气候特征。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 8.0 ,年极端最高 气温 38.5 ,年极端最低气温-34.2 ,大于 10 的 有效积温 3400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46.7 mm。受季 风影响,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匀,多集中在汛期 710 月,占年降水量的 69.1 %。本地区日照时间比较充足,辐 射强烈,光能丰富,全年太阳总辐射平均值为 153.69kCa/cm2,有效辐射为 75 kCal/cm2,多年平均年日 照时数 3210 小时,无霜期 146 天。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 2257 m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14.7 m/s,凌汛期 34 月份多 年平均最大风速 13.8m /s。冬季北风居多,春季则以西 风为主。历年最大冻土深达 108 cm。风沙是该地区主要灾 害。 水文地质条件。规划区地处黄河流域水文地质区,其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受气候、地貌、岩性、地质构造、地表 水体、新构造运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控制。根据地下水 赋存条件与水力特征,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入 渗,其次还接受来自基岩山区地下水及黄河丰水期的侧向 径流补给。大部分地区由于含水层岩性颗粒细、泥质含量 少,潜水径流通畅,区内潜水的运动主要受地貌条件的控 制,总体由南东向北西方向径流,在西部低洼地带以蒸发 的方式排泄,当然人工开采也是其排泄的一种方式。地下 水埋藏深度受地形起伏、河谷切割深度等因素的控制,区 内潜水位埋深在河谷区一般为 16 m,在小型沟谷区埋深 位 1020m,局部地区大于 20m 。 土壤与植被。规划区土壤成土母质是冲积物和风积物, 土壤主要成土过程有:沙化过程、淤澄过程、荒漠化过程、 腐殖质累积过程、淋溶与淀积过程、草甸化过程、盐化过 程。土壤类型有灌淤土、灰漠土、盐土、风沙土、棕钙土 5 个土类,6 个亚类,20 个土属,97 个土种。土料岩性为 浅棕色、灰黄色粘土、壤土及砂壤土,硬塑,多呈块状。 植被群体由东向西逐步变稀,沿黄河边缘分布有人工乔木 林、天然灌木林和蓼科、豆科、禾本科草。从东往西依次 是沙蒿、白茨、霸王、红砂、珍珠、梭梭、沙冬青、绵刺 等荒漠植被,其间分布有沙竹、芦草、狗尾草、虎虎草等 禾本植被。现已查明有种子植物 53 科 160 属 302 种,其中 国家级濒危保护植物有绵刺、肉苁蓉、沙冬青、梭梭、蒙 古扁桃、胡杨 6 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沙木蓼、荒 漠黄蓍、甘草、阿拉善沙拐枣、红花海绵豆 5 种。 (二) 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规划区的资源优势为我 县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1、沙漠资源。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乌 兰布和蒙语为“红色公牛“,总面积近 1km 2,东北部伸 入磴口县巴彦淖尔市境内约 3370 km 2,由巴彦高勒镇 西行数里便可观赏到浩瀚的乌兰布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 主要生长有甘草、花棒、麻黄、肉苁蓉、锁阳、沙棘、梭 梭等多种名贵药材和稀有植物,并有大小湖泊 116 个。沙 漠里有农场、林场,同时实施开渠引水、植树种草,这样 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有效地阻挡了风沙的东侵。在乌兰布 和沙漠综合治理中,要把治沙和用沙有机的结合。在不同 治理区域,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一些能形成沙产业的灌木品 种,如能接种肉苁蓉的梭梭,能接种锁阳的白刺等品种。 为发展沙产业奠定基础,只有形成产业,群众有了利益, 才能进一步提高他们治沙防沙、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随着生态工程的实施,往日的“黄沙漫天”将被今日的 “沙海绿洲”所湮没。 2、旅游资源。磴口县东依黄河,北靠阴山,西邻乌兰 布和沙漠,着力打造“阴山历史古迹区、黄河人文景观区、 沙漠风情区”三大旅游景区。磴口有高耸入云的阴山,浩 瀚的沙漠,奔腾咆哮的黄河,碧波万顷的绿洲,星罗棋布 的湖泊,闻名于世的阴山岩画,水草丰美的生态园,雄浑 壮丽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气贯长虹的公路、铁路黄河 大桥,历经百年沧桑的天主教堂、历史悠久的古长城、汉 古墓、阿贵庙、鸡鹿塞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 规划区所在地区在地质构造上为蒙古高原和鄂尔多斯 古陆之间的断陷盆地,上覆为第四纪冲积-湖积物及风积沙 土。因此,从总体上看,是一个呈典型第四纪地质地貌的 区域。在该片区域,在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的条件下,断 陷盆地的堆积物来源有黄河携带的泥沙经泛滥堆积,北部 阴山山前连续的洪积扇堆积物,同时又有强烈的西风把乌 兰布和沙漠沙粒吹起向东的堆积,因此在地表形成连续的 沙丘,及由西向东不连续分布的沙地。在历史上,由于黄 河河床不断抬高和泛滥,以及沙漠堆积造成了盆地地形的 起伏,黄河在盆地内形成众多的支流及湖泊湿地,历史上 曾记载有黄河在该地区有九条支流和众多大小湖泊湿地, 古史称之为“九派”和“屠申泽”等。该地区自古以来就 水沙相拥,植被相对比较茂盛,有大量的旱生和水生植物。 总的来看,该地区的地质地貌具有强烈特色和典型性。可 为磴口县沙漠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3、太阳能资源。该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全年日照时数为 3181h 以上, 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可以利用太阳能 为一些生产生活提供能源保证。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 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等 新能源,小水电与太阳能互补,利用光伏发电,把它们转 化为高品位的电能,提供照明(户用光伏电源系统、太阳能 路灯)、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等多种形式、广播电视、通讯、 水泵等动力能源,独立系统与并网双通,综合开发应用太 阳能。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招商引资共赢合作,争取更 多的国内外资金和设备用于推广太阳能,充分利用当今国 内、国际开发太阳能的热点,切实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 机遇,主动出击,创造条件,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加强 联合。这对促进磴口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 大意义。 4、风能资源。巴彦淖尔市风能资源具有资源丰富、区 域面积大,有效风时多、风能品位高、稳定度较高、连续 性好等特点。磴口县北部地处在贺兰山和狼山风口上,风 力资源十分丰富,据测量,年平均风速达 4.5m /s,年 3m /s 的时间达 6800h 以上,大于或等于 6m /s 风 速的时间每年有 2200-2500h 以上,是我国除东南沿海外, 全国内陆仅有的几个风能丰富区之一。加之磴口土地面积 大,地形开阔,地热平坦,距电网较近,交通便利,具备 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条件。 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规划区社会经济概况及基础 设施条件 XX 年末全县总人口 12.42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 11314 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 5.46 万人,农业人口 6.96 万人,城镇化率为 43.9%。年末全县牲畜存栏总数 39.87 万头(只)。其中大牲畜 4 万头,羊 33.71 万只,猪 2.16 万口。 XX 全县生产总值 37.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8%。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6.7 亿元,增长 6.9%;第二产业增加值 24.2 亿元,增长 14.4%;第三产业增加值 7.0 亿元,增长 7.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29%、66%和 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8220 元。 磴口县有京包兰铁路、临哈公路、丹萨高速公路、110 国道贯通磴口县全境,距银川市的机场 240km ,距乌海 机场 70km 。巴彦高勒镇镇内道路总长 39.18km ,其 中柏油路总长 17.43km ,占道路总长的 49%。主干道硬 化率 80%,城乡公路四通八达。规划区几乎为无人区,规划 区西部有农、牧户 20 户,其他地区无人居住。规划区内外 交通条件便利,沙区紧临京兰铁路、临策铁路、京藏高速 公路、110 国道等。境内有公路 600 多 km,等级较低。目 前磴口县有 220kV 变电站 1 座,磴口县有 110kV 变电站 2 座,35KV 变电站 5 座,主变 8 台,总容量 33.4MVA。35KV 输电线路 5 条,总长 127.877KM 。到目前为止 10KV 线 路 25 回,线路总长 707.697KM 。配电变压器 905 台, 容量 129.613MVA。规划区距离磴口县西侧最近处直线距离 约 5km ,沿乌兰布和分洪区岸线建设。通讯设施较完善, 京包光纤电缆跨境而过。电力供应充足,电路与华北电网 沟通。 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规划的指导思想 及原则 1、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 我们坚持按照“积极预防,优先保护,综合治理,适 度利用”的原则,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科学管理为手 段,以生态环境治理和改善为目标,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方 针,借黄河防淩应急分洪工程乌兰布和分洪区实施之契机, 对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及周边区域进行全面规划, 一是健全和完善乌兰布和分洪区的工程、管理、防护体系, 使分洪区能够“分得进、守得住、有出路”,确保分洪区 安全使用和有效库容;二是发挥当地水资源优势,辅以工 程措施对分洪区周边区域进行生态保护与治理建设,防治 分洪区遭受沙源的侵蚀,同时开发沙产业,以沙治沙,促 进分洪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三是依托分洪 区的形成的水面和当地的环境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休闲 度假、沙漠旅游。逐步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及周边地区 形成多功能、多目标、高效现代的沙漠绿洲区,提高沙区 的综合经济实力,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 益共赢的目标。 2、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的规划原则 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治理区目标定位,拓宽生态建 设项目的多功能性,广泛引进国内先进治理技术和管理经 验,注入治沙全新理念,摸索出一条实现生态治理和资源 经济开发的“双赢”之路,并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就新科 技、新市场、高标准、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有 益的探索,实现生产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现代化、 产品商品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具有现代科 技支撑、现代管理水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相统一的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生态区。具体规划 原则如下: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 原则,实行工程、生物等措施统筹安排,明确治理功能区 定位,实施分区治理的原则; 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采取有力措施优先保护现有 的植被,免遭再破坏,坚持立足现状、满足生存、兼顾长 远、科学治沙、依法治沙、综合治沙的原则; 坚持科学、统一规划的原则,结合乌兰布和沙漠分 洪区功能区地处位置,对分洪区及周边区域进行全面规划。 总体布局上以分洪区功能区形成的湿地、水域为核心,围 绕核心区对周边区域保护、开发、治理沙漠,合理布局沙 产业、草产业、林产业、特色养殖、水产业和旅游业,延 伸产业链条,提高整体效益,并突出地方、民族特色,打 造生态、休闲等为一体的生态建设区。 在保护与综合治理步骤上,按照近、远期结合,当 前任务与长远目标结合,并考虑工程轻重缓急的建设原则, 以主功能区为核心,由近到远,近期先实施分洪主功能区 和水土保持区,远期实施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 在治理方式和措施上,要强调“综合治理”的原则, 按照规划区各功能的建设目的、工程的重要性、以及建设 目标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治理措施,并综合考虑资源优势、 生产条件、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 和生物等措施,其分洪主功能区以工程措施为主,生态保 护与综合治理区以生物措施为主,选择人工造林、人工种 草、围栏封育、防护林体系等多种方式的建设,形成多目 标、多功能、高效益于一体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区。 坚持依法保护和科学治理并重,监管法律保障和科 学支撑体系,强化管理,使生态建设法治化,工程设计、 施工和管理科学化; 坚持工程带动、产业拉动、科技支撑、政策引导、 多元化投入的原则。 三、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 对磴口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目 标是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根据规划区各功能的建设目的、工程的重要性、以及 建设的要求,工程投资等因素,按照近、远期结合,当前 任务与长远目标结合,并考虑工程轻重缓急的建设原则, 拟定工程建设分期实施,初拟以主功能区为核心,由近到 远,近期先实施分洪主功能区和水土保持区,远期实施生 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先用 3 年的时间通过对乌兰布和 分洪功能区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进行防洪体系的建设, 一是使分洪区达到“分得进、守得住、有出路”,二是对 分洪功能区工程管理及保护范围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防治分洪区遭受沙源的侵蚀,确保分洪区的有效库容和使 用寿命,三是通过建设形成水域、湿地面积 27 万亩;再用 7 年的时间通过对分洪区周边地区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建设, 并因地制宜的选择人工造林、人工种草、围栏封育、防护 林体系等多种方式的建设,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 于一体的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区,保护与治理面积达到 103.67 万亩,其中治理面积 73.77 万亩,保护面积 29.9 万 亩。通过建设将规划区建成为多功能、多目标、高效现代 的沙漠绿洲区,提高沙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最终实现经济 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2、为促进磴口县经济发展,乌兰布和沙漠分洪规划区 进行功能分区 分洪区:分洪区为规划区核心功能区,其主体功能为 黄河凌汛期应急分洪蓄水,以及附带开发水产养殖及水系 景观区。 水土保持区:保护区主要功能一是分洪区主体工程管 理,二是保护分洪区主体工程的库区、围堰的安全,防治 保护区内沙源对库区安全的威胁,确保有效库容和使用寿 命,并开发以滨水风景区等为特色,以田园景观欣赏、天 然氧吧、休闲垂钓、健身等为品牌,把休闲观光、娱乐场 所于一体的旅游区及各管理办公区。 生态治理区:分洪区水土保持区外围沙漠治理区,防 止风沙再起后掩埋分洪区。乌兰布和沙漠虽然是沙丘遍布 的沙漠地区,但是土地条件好,灌溉便利,具有较长的开 发历史。按照“立足现状、满足生存、兼顾长远、科学发 展”的原则,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沙产业、草产业、 林产业,大力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发展加工业。在绿洲内部 建设和完善防护林体系,以农田林网和通道绿化建设为主 实施“网络工程”,“水、路、林、田、电”五配套,改 善农牧业生产条件。重点建设沙漠绿洲农田林网化工程、 高效生态农牧业基地建设工程、肉苁蓉产业化工程。 生态保护区:规划区最外围的生态防线,以生态保护 为主,采取飞播和人工种植封育措施逐步改善和保护生态。 该区以流动和半固定沙丘为主,生产经营以传统牧业为主, 沙丘集中,危害较大,威胁黄河、包兰铁路、京藏高速公 路、110 国道。该区发展的重点是林业生态建设,建设沙漠 阻沙骨干林带和绿洲外围的防护 3、磴口县抓住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这个机遇, 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 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内蒙古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 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 内蒙古在发展中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脆弱、 产业结构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突 出困难和问题,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在发展中同样面 临这些困难和问题。针对“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肩负的特殊使命和任务,为继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磴口县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以富民强县为根本要求,突出加快发展主题,明确赶超升 位目标,全力推进资源转换、产业转优、发展方式转变, 全面实施创新引领、开放提升、城乡一体、人才强县、民 生优先、可持续发展战略,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 抓住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这个机遇,努力开创我 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根据磴口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 势,因时应势主动融入“二圈二区一带”,做大做强化工、 农畜产品加工、电力、矿山、旅游五大支柱产业,重点建 设五大基地,努力把磴口县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文化旅 游城镇、内蒙古新兴工业城镇、沿黄河产业带的商贸物流 中心城镇和适宜人居的生态园林城镇。 磴口县在生态农业开发上力争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培 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突出抓好番茄、无公害蔬菜、中药 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质奶牛、生猪、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长沙市望城区卫健人才公开引进29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江西吉安市吉水县吉瑞招商运营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随州国投集团公开招聘42名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招聘法务专员等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河北石家庄井陉县中医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9名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湖南长沙乡村运营职业经理选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黑龙江双鸭山市宝清县招聘就业见习人员91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博士人才招聘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河北保定高碑店市公开招聘卫健局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2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湖南常德津市市人民医院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6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自然分娩的好处
- 铁路房建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MCN机构签约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中国魔芋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税务局系统内部招聘考试经验总结与指导
- 2024学年北京昌平区初二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中石油盘锦分公司加油站服务营销的困境与破局之道
- 2024新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 3 To be a good learner单词表(开学版)
- 法人账户透支培训
- 学堂在线 人像摄影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车辆排放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