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设计书_第1页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设计书_第2页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设计书_第3页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设计书_第4页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设计书 建库的组织实施: ( 1)、组织管理: 。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建库工作的领导、协调、组织、管理工作,省 责建库工作的数据采集、属性输入、入库和数据库的试运行,并且在数据库提交后的一段时间负责数据库的维护和技术培训服务工作。 ( 2)、建库承担单位简介: 建库承担单位 隶属于省国土资源厅 地勘局的一家集大地测量、 星定位测量、航空摄影测量、遥感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工程测量、 理信息系统建设等专业于一体的甲级测绘事业单位,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00 余人。现有测绘、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 12 人,拥有大型 描仪 1 台, 色喷墨绘图仪 5 台, 描仪及打印机各 2 台, P计算机 25 台,记本电脑 31 台;武汉中地信息工程公司发行的 6 套,南方 字测图系统 14 套。 32W( 全站仪 12 台, 36( 全站仪 23 台,北京适普5 航空摄影测量系统 2 套, +2 球卫星定位系统 1 套,广州中海达 1+2 双频动态 球卫星定位系统 1 2 套。 、 前期准备: ( 1)、技术准备: 认真学习技术规范及技术要求。 进行业务培训。 进行建库技术培训。 ( 2)、软硬件准备: 软件:“ 镇地籍管理系统” 1 套,“ 理信息系统” 5 套, “南方 字测图系统” 1 套。 硬件:台式计算机 5 台,笔记本计算机 1 台, 色喷墨绘图仪 1 台, 筒扫描仪 1 台, 色扫描仪、打印机各 2 台。 ( 3)、资料准备: : 、 基本控制点 、 标准分幅图 239 幅 、 全县城镇地籍现状图 、 地籍调查表 32 个街坊 6125 份(包括土地登记申请书、收件单、审批表、归户卡) 、 以街坊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 3 、 城镇土地面积分类统计表 、 界址点坐标册 参考资料: 、 城镇地籍图测绘技术总结 ( 4)、资料预处理: 由于初始地籍电子数据格式为 准交换文件格式 要在 统的“数据转换”模块中转换为数据库系统的 式。在数据转换过程中,难免会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因此,要求对界址线、界址点、基本控制点以外的图层要素以数据转换后的点线文件为依据进行矢量化,对界址线、界址点、基本控制点则根据初始地籍中形成的电子数据文件展绘而成。 资料的预处理主要是针对城镇地籍标准分幅图和各类土地统计汇总表格的预处理:检查相邻图幅的接边 情况,线状要素的连续性,界址线以及等高线是否连续、封闭、与水系的关系是否正确等;检查以街坊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界址点坐标册是否完善、正确,设计数据的关键字段等,并且对发现的问题如实的记在图历表中。 、初始数据库建立: ( 1)、数据分层 城镇地籍要素包含基础地理要素、地籍要素、注记要素三大类。 4 各类要素的分类、几何类型、代码、属性表名详见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表 1。 ,将基础地理要素、注记要素分层矢量化后,建立 图库,地籍要素由界址点坐标和宗地信息在数据库系统中关联属性,自动生成标准的数据结构。下面就不同的作业方法进行描述。 、 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化 基础地理要素包含有测量控制点、点状地物、线状地物、面状地物、点状地貌、线状地貌、面状地貌、复合地貌。 测量控制点属性表( 构: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小数位 说 明 1 0 2 要素代码 3 控制点代码 0 4 控制点名称 0 5 控制点点号 0 6 X 坐标值 5 3 7 Y 坐标值 5 3 8 Z 坐标值 5 3 9 点之记 0 影象文件 测量控制点采用不同子图符号表示,定位点位于符号中心,要素代码 1100,控制点代码、名称、点号均采用 7929 1995 中规定,如埋石图根点的控制点代码为“ 点之记字段输入点之记扫描 5 图象所在的路径及文件名。 ,如水塔、烟囱、电视发射塔、电线杆(塔)、路灯、上(下)水井等。属性表( 构为: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小数位 说 明 1 0 2 要素代码 3 点状地物代码 0 4 点状地物名称 0 5 点状地物符号代码 点状地物代码及名称采用 7929 1995 中规定,点状地物符号代码输入 镇地籍数据库系统采用的系统库中该符号的子图号。 ,如电力线、通信线、管道、围墙、篱笆、栏杆、铁丝网等。属性表( 构如下: 1995 中规定,线状地物符号代码输入 镇地籍数据库系统采用的系统库中该符号的线型号。 ,如道路、水系、房屋等等。属 6 性表( 构为: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小数位 说 明 1 0 2 要素代码 3 面状地物代码 0 4 面状地物名称 0 5 面状地物面积 2 3 6 面状地物符号代码 7 面状边界符 号代码 房屋扩展属性表( 构为: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小数位 说 明 1 0 2 隶属宗地 0 3 房屋名称 0 4 房屋编号 0 5 房产证编号 0 6 房屋所有人 0 7 法人身份证明 0 8 房屋坐落 0 9 产权类别 0 10 房屋幢号 0 11 共有人 0 12 房屋用途 0 13 房屋结构 0 14 房屋层数 15 建筑面积 2 3 16 占地面积 2 3 基础地理要素数据层中其他层与以上各属性表基本类似,详细见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中相关 内容。 7 、 地籍要素矢量化: 、界址点、宗地、街坊、街道、行政区等要素,是城镇地籍数据库中最重要的内容。根据 和 镇地籍数据库系统的实际情况,这些要素的数据结构有数据库系统自动生成,属性值根据地籍调查表、归户卡、申请表、审批表逐一输入。图形数据则根据实测坐标值投影为数据库要求的坐标系,生成求格式的宗地信息文件后,在 据库系统的“地籍外业处理”模块中自动拓扑为宗地。 总之,城镇地籍空间数据包括点、 线、面三种基本几何特征,分别对应于点状、线状、面状三种类型的地理、地籍要素,不同类型的要素有不同的存储、管理、显示和处理方法,因此为了有效管理城镇地籍空间数据,将所有的空间数据进行数据分层处理,提取出基础地理要素、地籍要素、注记要素等各层数据,完成数据分层工作。 ( 2)、底图库建立 ,因此,对每幅图的空间数据以相同的图层及数据结构进行分层、联结属性后,将基础地理要素和注记要素提取出来,运用 底图库管理模 块,生成比例尺为 1: 500 的底图库文件“ 城关镇 件,并在该模块中再进行接边检查。 为保证底图库文件的正确性,有必要对各图幅分层文件的组织形式作出规定。各图层文件名称由属性表名、图幅号构成,如 8 示 的测量控制点文件,是式的点文件; 示 的面状地物中扩展属性表为房屋属性文件,是 式的面文件,其他各层依次类推。 将各层空间数据分层命名后,将全部文件放在同一文 件夹下,在图库模块中按照各图层建立层类,统一将全部分幅图入库即可。 ( 3)、宗地拓扑 根据界址点数据如( x,y)坐标值,先编辑生成文本文件。可直接在 用 辑器生成 *本文件,也可用 本文件。文本格式如下: 对于每一个宗地 ,第一行为宗地号 ,前面带 #标志 ,后面也可以输入面积和地类号,以逗号隔开。下面各行为每个界址点的坐标 ,分三列 ,第一列为界址点号 ,第二列为 X 坐标 ,第三列为 Y 坐标。输完一 宗地后,接着以同样的格式输入第二宗地,所有宗地输完后以 #作为结尾标志。 如: #150 1 141 9 #,打开菜单 “文件 ”下 “打开带有地号的数据文件 ”,读入 上一步骤得到的文本文件,系统自动拓扑生成宗地。保存为 *件退出。 在本系统的 “初始建库 ”下 “增加外业数据文件 ”中读入该 *件即可自动录入 。 ( 4)、数据库建立 入库前数据必须经过检核处理,入库前数据检核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源数据中的错误和数据重组,保证整个数据库的正确性。 数据检核处理的原则为: 严格以数据源为依据。 数据检核处理的内容: 空间数据的分层检查、文件命名检查、图形数据拓扑结构检查与修改、属性数据结构的检查与修改、 属性数据的逻辑一致性的 检查等 。数据检查无误后,即可将图形数据入库。 ( 5)、数据库试运行: ,进行数据的备份,然后在备份数据上进行数据库的运行检查,按规范要求的项目进行检查通过后,方可提交省国土资源厅检查验收。 ( 6)、数据库建立流程: 10 11 资料预处理 数据分层 生成接合表 生成层类 分幅图数据入库 分幅图接边 生成宗地信息文 件 自动拓扑成宗地 宗地文件入库 宗地属性联接 属性与图形关联 城镇地籍数据库 生成 图库 12 5、 变更数据库建立 : ( 1)、图形变更 ,不可避免的产生地物的增减变化。因此,图形变更工作是变更数据库建立工作中的主要的也是复杂的变更工作。根据本次外业变更调查的结果,将变化的道路、水系、房屋等图形扫描矢量化,修改各分幅图,关联属性后重新建立 图库文件,关联至城镇地籍数据库中。 ( 2)、属性变更 根据土地登记规则,将外业实地调查的属性变更情况,按照变更登记的流程,分不同的变更情况逐一进行变更登记,建立变更数据库。 ( 3)、统计表输出 变更数据库建立后,进行试运行无误, 对各类土地进行统计,输出“以街坊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界址点坐标册”、“城镇土地分类面积汇总统计表”各一套,并装订成册。 ( 4)、标准分幅图输出 标准分幅图的分幅方法、图名、图号按照初始地籍调查的方法进行,比例尺为 500,分幅方式为 50 50 标准分幅。标准分幅图应包 13 含所有的地理、地籍要素,各要素的参数严格按照 7929 1995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要求。生成的标准分幅图提供 式的电子数据,以图幅号加以命名。同时,采用经过热定型处理、 聚脂薄膜 在 色绘图仪上输出单色线划图各一幅。 ( 5)、街坊图输出 为满足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根据变更数据库,生成各街坊地籍现状图,其比例尺以 面为准核定,但尽量采用 1: 1000、 1: 2000或 1: 2500 为宜,便于日常使用。由于街坊图的比例尺变小,为避免图面负荷过大,对地理要素可以适当取舍。地籍要素中,对密集的居民区可不表示土地使用者名称、房屋结构和楼层。 街坊图的电子数据为 式,并以街坊名称用汉字命名。同时为便于日常使用,采用 80g 绘图纸在 图仪上彩色输出线划图各一幅。 ( 6)、全县城镇地籍现状图输出 全县城镇地籍现状图比例尺采用 1: 5000,幅面为双拼全开版面,图中应包含的地理要素有主要道路、水系及其注记;等高线(计曲线);地理名称。地籍要素有街坊号;界址线;界址点(密集居民区可取舍);宗地号;地类号(密集居民区不表示);土地使用者名称(居民区不表示)。 ,应根据土地利用 类型。对地籍现状图填色处理,其色标可以参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对颜色的要求,制定出适合于 城镇地籍的颜色系统。 现状图的输出同样在 图仪上彩色喷绘,纸张宜选用90g 厚度的绘图纸,由于幅面过大,双拼输出后进行裁剪粘贴,并进行覆膜处理,以延长图件的使用期,图件的输出份数为 3 套。 ( 7)、宗地图输出 宗地图在 镇地籍数据库系统自动生成,需要注意的是宗地图的比例尺尽量选用 1: 100、 1: 200、 1: 250、 1: 500、 1:1000 等,便于日常使用。宗地图生成后,采用平推式打印机直接 彩色打印在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宗地图页上。用于归档和档案附件的两份采用 色打印机输出。 ( 8)、地籍现状分析研究 根据本次变更情况,结合初始地籍调查数据,对 辖区内的城镇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为人民政府对今后的城市建设规划、建设用地审批提供科学的依据。分析研究的内容为: 以街坊为单位的建筑密度分析 建筑容积率分析 建筑楼层分析 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15 城镇土地权属状况分析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1998 年以来 变更分析 、提交资料: 1、 城镇地籍数据库 2、 城镇地籍变更数据库 、 标准分幅图(聚脂薄膜图 1 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