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 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评析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金传富冯爱平 100071(一)关于 2005 年北京高考作文的本体分析 2005 年语文高考语文北京卷的作文题,延续了以往北京高考作文突出而强烈的现 实针对性,和近年来高考作文关注社会、聚焦热点的特点相一致;但是又一改近年 来作文一贯的不限文体的要求,明确提出以议论文为写作的规范性文体。和往年的 放不同,今年的作文题明显有“收”的感觉。 当人们关注 2005 年高考北京卷的时候,我们似乎觉得高考作文也不过如此罢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往年的高考一种考法,今年的高考又是一种考 法。我们可以说它今年与去年不同,但一旦我们把它放在一个历史的平面上,我们 却又很难说,今年的高考就不是去年的高考了。 有着一千三百多年考试历史的泱泱中国,什么作文题没有考过?谁又在乎你考记叙 文还是考议论文,说明文还是抒情散文?只是可能因为我们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民族 的原因,其他多种文体我们都曾考查之外,抒情散文似乎从来还没有过先例。 尤其是记叙文和议论文,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高考写作的两轮马车。不管 是先前的命题作文也好,还是近年所倡导的话题作文也好,如果我们从写作的内容 和实质上讲,那么,它们是永远也都不会脱离记叙和议论这两个千古不变的窠臼的。 用西方叙事学的观点讲,这也是写作的内在规律所系。为什么?因为记叙和议论分 别包含了人类思维的两个维度。叙事所包含的是事物的表象层次。而议论所包含的 是事物的本质层次。记叙所包含的是思维的逻辑层次,大体属于一种线性的范畴。 而议论所包含的是思维的质量层次,大体属于思维的深度或横向的范畴。只可惜, 我们在这方面似乎研究得也不是很够,所以,至今的写作研究成果也大多是在技法 的层面上晃荡罢了。 至于,议论文,在中国的考试史上,我国的考试动机向来就有“代圣贤立言”的传 统。而要“代圣贤立言”,那是非议论不可的。 如此,我们可以确信,记叙或者议论,在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 的功能或作用。 照理说,作文的好坏,从技法上讲,无非是你能出口成章,言之成理,文辞相谐, 文意相通。而从作文的水平层次上讲,则作文的好坏取决于作文议论的水平。越是 优秀的“文章”,往往越是兼顾二者的。不单记叙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且立意 鲜明,主旨明确,内涵深蕴。 然而,不幸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们对写作教学的内在规律的认知 不是很到位,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有的语文考官或语文教师便只好盲人摸象,或 者人云亦云。一旦高考说考记叙文,便将记叙文当成训练的宝典。一旦高考说将考 议论文,便指鹿为马,很少有自己的一得之见,表现出一种主高度的“从众心理”。 尤其是早年考出了所谓的“话题作文”,几年之中,话题作文风行宇内,似乎全中 国的高中生要是不掌握“话题作文”,那都叫“作文盲”似的。更令人不可理解的 是,有一大批所谓的作文专家,立即以“话题作文”为中心,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所 谓的研究,印刷资料无数。 殊不知,所谓的话题作文,并非只是写作技巧的变革罢了。其实质还应是写作思想 的一个深化。其本质的含义是在于引导考生用多维或多角度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 这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导向性的意义是相当大的。 而且,这种方式对于训练学生或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很有价值。可惜的是由于多 种原因,我们在近年来的高中作文教学中,很少见到写作教学是体现了这一思想的。 其流毒之害,已经有点几乎不可救药的倾向。 再从话题作文的写作过程上讲,话题作文的核心其实是与作文的记叙或议论没有太 大的关系的。更与文体没有本质的联系。不同的话题,或者同样的话题,表达的结 果并不能受到文体的任何制约。从这个角度讲,早年的不限文体实际上是暗合了这 种作文模式的内在要求。 在所有的人们习惯了所谓的“话题作文”的当儿,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一下子回归 了议论文的传统,我们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不免是对作文教学或考试的一种 “矫正”。 应该说,今年的这种考法,其价值相当高。因为这样的写作导向更加明确了写作的 内在本质,有利于廓清社会上对于写作认识的肢解。尽管今年的考生已经多年习惯 了“话题作文”写作模式,但在今年的考试中,也并不感到这样的作文是对他们的 苛求。 总的说来,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诸多人士都认为是不错的。既考了学生的联想 能力,又考了学生的生活基础,还考了学生的语言技能,还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空 间,学生还是有话可说,有得可写。似乎确实称得上功德圆满。 (二)关于 2005 年北京高考作文的几点不足 但是,我们详观 2005 年的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却不免生出一种带着镣铐跳舞的 感觉来。直好比“披着面具相亲”,形式的东西离本质是太远了。 其题为“以说“安”为题作文。”随后又解释说:“安字含有安定、安全、 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 少于 800 字。” 当我把这道作文题说给一位作出租车司机的普通朋友听时,他都表示迷惑。不用说, 这道作文题有两个明显的不足。 一是题目“说”本身已经就包含“言说”“议论”的意思了,稍微有点文体学知识 的人,都是知道“论说”的意思的,何况这个“说”字作标题,自古以来就长用不 衰。如“师说”“杂说”“爱莲说”等等。现在用这个短语来作文章的标题,则非 “议论文”不可,可谓司空见惯。然而,这道作文题却在下文的解说中又提示考生 “写一篇议论文”,多此一举。 从体裁上说,这种不限制文体的作法已经延续了多年了。从 1999 年(包括 1999 年) 以来,高考作文都已淡化了文体限制,包括此前各区的多次模拟考试也没有特别强 调文体。其作法的可取性是相当高的。而今年又在文体上进行了限定,很难说,这 样的限定有多大的意义。 根据文章学的规律,越是好的文章,它的文体支架(框架)一经确定,其模式就不 会有大的差异了,但其具体的表达方式却并不可能延续一致。相反,其表达方式完 全可能保持相当的自由度。比如,就这次作文而言,“说”的文体支架已经形成了。 如果我们再用“议论文”来限制它,也许将考生在文中描述事实的过程都抹杀掉了, 这无疑是对考生的一种误导。而在实际上,越是好的文章,其方法的限定度是相当 低的,往往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含记叙,文章以情相贯,以理相容。议得巧,记 得妙,这才是真正有水平的文章。 而且这样的限制,多少抑制了那些善于用叙事、描写、抒情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的 考生的才情、知识储备的展现,因为我们不能否认不同学生写作不同文体各有优势。 据说有位考生考场作文可称是一篇相当别致的作品,在往年,很有可能是满分作文 中的佼佼者;但在今年,依照评分标准,文体不当,得分将在 36 分以下。这位考 生第卷知识得分 45 分,在今年这是少见的高分,显见,这是一个语文素质相当 优秀的学生。一个语文优秀的考生,作文不到“及格线”,这一结果毕竟是大家都 不希望看到的,这或能启发作文命题和作文教学双方的思考吧。高考是为了选拔人 才,擅长议论是人才,善于叙事、抒情也未必不是人才。一次考试是不可能改变学 生已惯用的写作手段的。在张扬个性、人才多元的今天,我们要求考生一律用议论 文写作,这是否有失公平呢?作文命题如何真正做到让考生不受形式牵绊而自由发 挥,以文章内容来表现水平的高下是我们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 至于另一个方面,“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 思。”也是画蛇添足。 这又好比说,胡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有娇艳的花,有五彩的世界,有你想要 的一切美好世象本来这个题目是要给学生一个理想的想象的境界的,由考生自 己去假想好了。但是,突然,考官又提醒考生说,你可以从这个胡同口进去,可以 从那个胡同口开门等等。本来这个胡同都会给考生一个美好的期待的,不想考官这 么一提示,把考生的崇高的激情和浓烈的兴趣全都打消了。等于说又给考生事了一 个圈子。 从这份考题的出发点来看,考官想给学生一些写作的自由空间,其初衷是好的。可 惜考官对这样的题根本欠缺研究,不知道什么样的题才算是好题,什么样的题才算 是真正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结果,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稍不留心撞出一个大包 来,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二)考场作文评析 58 分一类文 说“安” 考生一 提起“安”字,你多半会看到国人微笑的脸,是啊,有谁不喜欢“安”呢,“安” 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至少,国人多是如此看的。(开篇抓住了国人对于 “安”字的常规心理。具有诱导读者的倾向。) 这时想起了一个王朝的都城长安。这座都城,古老却蓬勃,清淡而辉煌,它是 大唐历史的见证,它有着动听的寓意“长治久安”。(视野开阔,好。)在我 看来历史不外乎乱世及治世,因此以治而安,安而成功,在这个“长治久安”的都 城中,唐王朝的统治者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成就了大唐在历史中的盛世,缔造 了中国在世界的辉煌。而长安,仍然是静静地矗立,即使它有当时的繁华,纵然在 百年的历史中也有过动荡,它仍矗立着,宠辱不惊,因为它的名字中充满了人们的 希冀“长治久安”,因而我们说,“安”字绝妙。(联想自然得体,写作技巧 熟练老到。文史功夫了得。) 人们希望获得“安”,历代的统治者也在努力制造一个“安”的局面。 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哀怨的绝唱,“路漫漫兮其修远, 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 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 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 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 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又是一个“安”字,只可惜是“临时安定”。(荡得开收 得拢。文法自然高妙。) 那个在不安中求安的宋朝啊,悲凄的宋朝有易安居士携所有家当追随朝廷,而最后 也只得叹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是那执政者不是“人杰”,更不 会,也不愿做“鬼雄”,他只愿在风雨飘摇中“一晌贪欢”,莫“辜负了窗前月明” 就好。(应表情达意之需,化用古人诗词句了无痕迹,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化 涵养。) 于是我感叹,从古到今,国人一直在追求“安”,可能真如鲁迅先生所述,即使只 是做奴隶吧,只要有安定的环境,那也是万幸了,所以我们一直坚信“跟着安定走, 幸福向你招手”吗?所以我们可以抛弃土地,抛弃尊严吗?所以在动荡的晚清,我 们签下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吗?(连用反问,发人深思。) 不要因为“安”而丧失了我们中国民族的气节,我们喜爱“安”,然而我们也要提 防“安”,不要因一晌贪“安”,而蒙敝了双眼。想吾泱泱大国,几千年基业,定 要将“安”字慎选。 评析 这篇文章文质兼美。 作者善于引用、化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思想情感。“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 而求索”,“镜中衰鬓已先斑”,“尚思为国戍轮台”“王师北定中原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是那执政者不是人杰,更不会,也不愿做 鬼雄,他只愿在风雨飘摇中一晌贪欢,莫辜负了窗前月明就好。”可 以看出作者底蕴深厚,可以看出作者平时饱读诗书,所以能灵活自如的引用、化用 古人的佳句镶嵌到自己的作文中,使文章意蕴丰富,文采斐然。 这篇文章更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由“安”字想到“长安”长治久安,联想到唐 王朝由“治”而达到“安”的局面;然后再联想到南宋王朝,在“在风景如画的临 安”只能是“临时安定”。出色的构思,有效的材料,再加上有力的议论,使这篇 文章透露出大气与深刻。 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堪称临场作文的佳品。 54 分一类文 说“安” 考生一 安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社会繁荣的根基;安全,是百姓生活的保障,是国泰民 安的泉源。因此,对于一个国家,对于整个社会,“安”字重于泰山。(开头果断 有刚气。识见非凡。) 有一群人,在他们各自的岗位上,为着这个“安”字奉献着他们的全部,甚至是生 命。 你是中华大地上挺立起的又一个女英雄。扶危济困,你柔肠百转;打恶打黑,你铁 面无私。“公安局长”被你用女性的特有情怀所充盈;“除暴安良”被你在登封诠 释得淋漓尽致。你为了一方百姓的安定生活,献出了你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放弃了 你对孩子应尽的责任,奉献了你宝贵的生命,十里长街,挽花如云。人民将永远记 住你的名字任长霞。中国因你而感动,你的事迹将永远感动中国。(行文粗看 似生硬,详加揣摩不难发现自有其贴近之处。并且照应开头。可谓暗合。) “做官先作人,万事民为先”,你说的话掷地有声。这是一生工作的准则,人民的 好书记,党的好儿子郑培民。你身居高位,却两袖清风。你是湖南省委书记, 可你的妻子一直是新华书店的普通职工。但你管辖的地区,百姓的生活水平在步步 攀升。你处处为百姓着想,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你的着装很特别,西服配上旅游鞋, 从这衣装上便看到你为了人民东奔西走的身影。直到你生命的最后一刻,于北京突 发心脏病,在赶往医院的出租车上,你的嘴里还不停地嘱咐着司机:别闯红灯!还 在为别人的安全尽职尽责。人民为有你这样的好书记而感到自豪。(作者似乎特别 热衷于政治。对于社会人生多有识取,又多有体验。难得。) 明正彬,刀尖上舞蹈的人。他是缉毒大队的队长,为中国的禁毒事业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他曾破获贩毒案件 100 余起,销毁毒品不计其数。他无数次地卧底侦查,身 经百战,为了不让毒品流入社会,他将自身安全抛于脑后,将人民的利益放于第一, 在敌人面前,他吓不倒、不动,而敌人在他面前藏不住、逃不掉。他的家人曾多次 受到牵连。严重地威胁着他家人的人身安全,但是在他所热爱的职业面前,这些又 算得上什么?因为有了他和他的战友,我们才能如此享受阳光的美好。(三个事件, 紧扣主题,行文亦剪裁得体。较好。) 是你们为了社会的安定、百姓的安全,默默地奉献着一切,是你们让这个世界布满 阳光、如此美好,是你们点亮火把温暖我们的心灵,是你们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世 界。 评析 按照本人的观点,这篇文章,总的说来写得还是不错的。文章开头掷地有声,既见 作者有着较高的思想修养,又见作者有着较为清晰的语言表达。在行文过程中,分 别用三个典型的时代最为需要的例子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也算是文理通顺。 但是我们仔细一揣摩,却不免发现此文有其生硬之处。如文章前后行文风格不是很 统一,文章记叙多于议论,存在一定的投机之嫌等等。这都是值得探讨之处。 45 分二类文 说“安” 考生一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心怀抱负,才能在逆境 中很好地生存下去;而如果生活安逸,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最终将导致失败。由 此可见,“安”并非好事。所以我认为,在人这一生中,更加需要不“安”。而我 这里所指的不“安”,就是人们应该在逆境中生存,并永远不安于现状。(开头贴 近生活,容易引人注意。) 从古至今,许多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从小养尊处优,生活安 逸,于是即位后安于现状,贪图享乐。最终导致国家覆亡。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青 年时代发明了“牛顿力学定律”,到老年生活安逸,于是他也满足于现状,不思进 取,以致其晚年生活成为一生的污点。(荡开一笔,铺叙有理。) 由此,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安”并非乐事,大多的时候,他让人丧失斗志, 迷失方向,无法前进。所以,不论生活抑或是工作,我们都应学会不“安”。(一 放一收,可见作者具有较高的思维层次。) 纵观古今成功人士,大概都是不“安”之人吧!汉朝史官司马迁,命途多舛,遭人 陷害,处以宫刑,并打入大牢,但他却继续奋斗,坚持努力,最终著得一本史记 ,千古留名!清代康熙统治时期,国泰民安,但他却不“安”于此,总是励精图治, 勤于政事,心系国家百姓安危,最终成为一代明君。 由此可见,不“安”之人往往更可以取得成功,这正是因为他们并不安逸地生活, 磨砺了他们的斗志,永远不安于现状的心态给了他们强大的无法比拟的上进心,于 是,他们总能走在世人的前端。(荡得开,收得拢。足见作者对文章作法有切身之 见。)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应牢记只有不“安”才是使人进步的良药。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很好,也许谈不上安逸, 但至少衣食无忧,然而,这样的生活状态就有可能使我们的斗志日渐磨灭,变得安 于现状,不求上进,最终的结果将是堕落。作为我们学生来讲,必须认识到父母给 我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为将来的生活打好基础。所以 我们要切记不“安”二字,要葆有一颗上进的心,不以现在的安逸生活为“安”, 不安于现在既有的一切,如此才能有美好的的未来。(此文由今入古,而又由古返 今,古今比对论证,足显文章的层次之美。) “安”,并非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朋友,请你不“安”起来,向更加美好的未 来进发吧!(结尾轻巧灵动。具有超凡。) 评析 严格说来,此文写得比上文要好一些。从材料上讲,本文选材虽是普通,然而由于 剪裁得体,便产生了水到渠成的效果。从文意和章法上讲,本文的立意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将文章的论题阐述得严丝合缝。从语言上讲,本文 语言多出自己意,率意而为,毫无雕饰,具有一种自然贴切的美。 46 分二类文 说“安” 考生一 安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立意较为狭隘。)人民的人身安全 有了保障,才能充分享受安定的生活。有了安定的生活,人们才能感到安逸。才能 优哉优哉,所以安定的社会环境是人们安逸安宁安全的根本、前提。(语言略为平 淡) 康乾盛世的产生,是建立在高度繁荣昌盛的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疆域的辽阔统一, 民族间的相互融合,造就了社会安定太平的局面。再向前追溯到盛唐,统治者开明 的政治政策,向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开创了中国经济文化鼎盛的时期,人们的生 活更是安定舒适。但纵观中国古代史,由于战乱纷争,也出现了魏晋南北朝和五代 十国等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的不安定,多使人民痛苦,企盼统一。历史告诫我 们只有统一,这一历史趋势,才能造就国家的长治久安。(此段论述有欠层次。且 略有生涩之嫌。) 影响社会安定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沟通,理解:巴以冲突的久久不能平息,正是因为 缺少平静地沟通,互谅地理解,(“的”“地”不分。“互谅地理解”生造词语。 )哈巴斯同沙龙的会谈被视为巴以和平进程的历史性的一幕。在经历了多军战炮乱 轰,民不聊生的局面后,沟通和理解在巴以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筑起了一座希望之 桥,通向巴以地区的安定详和。(材料使用缺少消化。) 古往今来,(“古往今来”用语俗套。)当人类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生死离别的痛 苦之后,人类向往和平,向往一个安定的世界。(语言缺少逻辑顺序。)这早已成 为整个人类历史的潮流,全世界人心所向。所有企图破坏这份安定,破坏这份详和 的势力,终会在强大的和平势力前偃旗息鼓,落得个无声无息。(语言缺少逻辑顺 序。) 连战的大陆之行,实现了国共两党近六十年后的一次握手。这意味着缓和了台海紧 张的局势,促进了海峡两岸人心的安定,社会的安定。这是所有中国人所愿意看到 的,更是世界和平人士所愿意看到的。统一是人心所向,是顺应时代的潮流,符合 历史的趋势。国共两党的真诚的沟通只为构造祖国同台湾的安定,保障海峡两岸人 民的人身安全,保障两岸的和谐安宁。“台独”分裂势力所抛出的不和谐之音,只 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破坏人们安逸安宁安全的生活。这是被世人所唾弃的可耻行 径,这也是倒退历史进程的愚蠢行径,这更是不顺乎民意顺应时代潮流的自毁行径。 人们企盼一个安宁的海峡两岸,人们更企盼一个统一安定的中国社会。(上下文文 意不通。) 花朵只有在灿烂的阳光下绽放,鱼儿只有在平静的湖水中畅游,而人类只有在安定 的环境中微笑。 评析 在高考的评分现场,这篇文章是被当作二类文来对待的。意思是说这篇文章算是写 得不错的那一类。因此得了一个比较好的分数。 但是在我们细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实在有一些可怕的怀疑。我们怀疑作文是否 一定都是为国家政治而设立。是否都要为代圣贤立言才能得到高分。否则就该打入 冷宫。至于文章是否一定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是否一定是作者语言文字技巧的 表现,是否是作者对于人文历史的思考,好像都在其次了。 要说此文的优点,我们认为大概在于本文比较善于堆砌词藻。至于语言上的夹生饭, 似乎现在某些人正在流行,我姑且不说它也罢。 40 分 说“安” 没有天空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幽雅;没有 鲜花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在生活之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安逸之位,以一颗安逸之心寻得生命的光源。(无病呻吟。时文之弊。) 博尔赫斯得安定岗位,安逸生活。(文意不通。莫明其妙。) 当阿根廷得缕缕光芒照耀在安第斯山脉时,阿根廷国立图书馆的馆长博尔赫斯 却看不见。他看不见路,看不见阳光,更看不见世界。可是,他并没有懈气,并没 有坠入万丈深渊。而是自信与自强将他托上颠峰岗位,没有被失败打败,反而安逸 生活,看不见路,却给我们的未来开拓了一条奇异的大道。(表意不清。语意含糊。 ) 启示:用自信与自强去争取自己的那个安定之所,然后安逸生活,放射出生命之光。 居里夫人安定岗位,安逸生活。 从一个漂亮端庄的小女孩到一个献身科学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舍弃了一般女 性所追求的花艳之美,将自己的岗位最终安定于社会科学领域。它安逸科学,成了 物理学界里的新计量居里;她安逸科学,成了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 她还是安逸科学,成了科学史册中彪炳千秋的世界名人。居里夫人摒弃了荣华富贵, 坚持不懈着自己的事业,向科学领域的最高峰前进。 启示:安定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美甲店学徒工实习期聘用合同范本下载
- 二零二五年电视广告创意设计服务合同样本
- 2025版高校招生代理服务争议解决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汽车租赁押金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写字楼租赁合同:含物业管理服务细则
- 2025版装饰装修工程节能认证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透光立体玻璃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早期肺癌的HRCT表现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培训分期付款协议示范文本
- 2025版专业保安公司保安劳务承包合同
- 化工操作工培训课件
- 2025中国电信安全公司春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通信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 整形美容外科进修汇报
- 立达RSBD并条机培训资料讲课文档
- 生产排产管理办法
- 2025年标准黑龙江水利安全员试题及答案
- 中国智能超市手推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渝23TJ02 丁基橡胶弹性体复合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构造 DJBT50-167
- 第13课-他们都说我包的饺子好吃(口语)
- 2025年兵团普通职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