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后有些事要放下(独家报道)ft word 文档_第1页
50岁后有些事要放下(独家报道)ft word 文档_第2页
50岁后有些事要放下(独家报道)ft word 文档_第3页
50岁后有些事要放下(独家报道)ft word 文档_第4页
50岁后有些事要放下(独家报道)ft word 文档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0 岁后有些事要放下(独家报道) 本报记者 张 芳 生命时报 ( 2014 年 03 月 07 日 第 01 版) 从上到下依次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中华医学 会变态反应分会主任委员尹佳,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 当日历终于翻到 50 岁那页,我们有必要做出一些改变。美国赫芬顿邮报近日刊文 建议,尤其以下一些事,请在 50 岁后把它们丢掉,或者说要学会“放下” 。 忘掉怨恨和嫉妒。 认知与情感杂志强调,如果你想更好地向前看,就要学会忘掉一 些人和事。怨恨和嫉妒是很耗费体力的,对你有害无益。所以,就让它们去吧,从 50 岁开 始,迎来无负担的新生活。 控制碎嘴和唠叨。上了年纪的人,经验多、阅历广,就总免不了想对年轻人指点一二。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杨东提醒,虽然是出于好意,但若不等对方求助就唠唠叨叨,只 会让人心烦,让自己受挫。背后论人长短的事,也应该尽可能少做。记住一句话,如果没 有什么好的事情可说,就不要开口。 抛弃斤斤计较。过生日时,你是更在意谁没有来,还是更在意都有谁到了?不管你曾 经是哪一种人,到了 50 岁,就努力做后者吧。把斤斤计较扔在身后,多多感恩,才能收获 更多幸福。 远离只会求助的“朋友” 。你身边或许有这样一些朋友:他们只会在遇到困难后找你, 请你帮忙解决麻烦。而在听过你的建议后,他们又会立刻抛诸脑后。其实,这些人并不是 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他们不懂得朋友间的帮助应该是相互的,远离这些只会索取,却不肯 付出的人吧,他们不值得做你的朋友。 扔掉没用的杂物。生活中有很多重要的事需要我们关心,比如朋友、爱人、家庭、工 作。但同时,生活中也有很多无用的东西占据了我们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比如,你每次碰 到一款新的红色皮鞋都要买回来,想着万一什么时候能用上呢。可事实上,你可能根本用 不到,或者只需要一双就够了。从你的衣橱做起,清点不需要的东西。也要适时扔掉一些 你解决不了的麻烦事,离开常常给你带来麻烦的人。50 岁后,轻装上阵。 降低生活欲望。欲望可以督促人努力奋斗,但需要有度。特别是 50 岁后,你即将面对 退休,节奏会调整,收入会减少,生活会改变,你必须要在追逐欲望和知足常乐间,找到 一种平衡。有研究发现,那些退休后仍能保持愉快心情的人,更懂得满足。所以,学着降 低欲望和期待是迈入 50 岁大关前的重要工作。 消耗多余的脂肪。健康的身体是安享晚年的保障。然而,由于新陈代谢的降低,人在 上了年纪之后,减脂就会越来越难。所以,在 50 岁前就应该开始想办法减掉多余的脂肪, 为日后的健康做好准备。比如,每周参加三五次中等强度的锻炼,每次达到 30 分钟;尽量 控制高脂食物的摄入等。 改掉凡事都说“好”的习惯。如果你有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对请求总是来者不拒,到 了 50 岁时,你最好能学会说“不” 。此时的你,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精力有限,却仍面临 着上有年老父母要赡养,下有子女或孙辈要操心的情况,因此必须学会说“不” 。这不是冷 漠,而是从实际出发,综合考量的结果。 杨东最后提醒,仅仅认识到一些东西应该抛弃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到实处。他 建议,临近 50 岁就应该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钓鱼、书画、运动,甚至打打麻将都可 以。此外,还应该给自己定一个未来规划,用多少时间陪伴家人,用多少时间锻炼身体, 用多少时间游山玩水有了这些更重要的事占据空余时间,你就能更容易放下一些不必 要的事。 少吃肉的十大好处(新发现) 生命时报 ( 2014 年 03 月 07 日 第 03 版) 美国健康杂志近日刊文,总结了少吃肉的 10 个益处。 1.减轻体重。2013 年发表在美国营养和饮食学会期刊上的一项为期 5 年的追踪调 查显示,不吃肉的人,平均身高体重指数要低于食肉者,素食者比杂食者患上肥胖症的比 率明显偏低(9.4%对 33.3%) 。此外,即使摄取的热量相同,吃肉少的人也更苗条。 2.不易得心血管疾病。吃太多肉和乳制品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而血液中胆固 醇含量过高会增加人们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3.血压降低。发表在公共健康营养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素食者的高血 压患病率要低于肉食者。这是因为前者的平均体重较轻,且他们会摄入大量的果蔬。 4.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美国糖尿病协会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少吃肉会降低人们患 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它是与 2 型糖尿病、中风和心脏病相关的一组风险因素。 5.患癌风险降低。2002 年,美国加州洛马林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近 7 万名不吃肉的基 督徒进行了长达 10 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食用素食会降低所有癌症的发病率。 6.改善消化功能。食用更多的蔬菜和豆类意味着对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增加,这能改善 总体的消化功能,减少便秘。 7.皮肤更光泽。多吃素食是对皮肤最有益的饮食方案。多吃新鲜的水果和全粒谷物能 增加对抗氧化剂的摄入量,而抗氧化剂可以中和会造成皱纹、褐斑和其他导致老化迹象的 自由基。 8.身体味道更好。发表在化学感官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食用素食会让异性觉 得你的气味更有吸引力、更令人愉悦。 9.感觉更开心。英国华威大学和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经济学家和公共卫生研究人员通 过对英国 8 万人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查后发现,每天吃 7 份果蔬的人感觉最快乐,而普通人 每天食用不足 3 份。 10.身体能量水平会增加。多吃菠菜、羽衣甘蓝和豆类等富含膳食硝酸盐的食物会让你 感觉精力更充沛。硝酸盐对血管健康有益处,它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甚至能提高运动 能力。 (王 萌) 给妈妈找麻烦 汤园林 生命时报 ( 2014 年 03 月 07 日 第 11 版) 朋友们聚在一起,聊到家乡的土特产,小莲总是拿出手机,迫不及待地打给妈妈,或 命令或撒娇:“妈,记得多腌点腊肉,我下次回家带!” “妈,我好想吃家里的土鸡,你能 不能到市场上买一只?” 我们时常取笑小莲,说她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总是想方设法给妈妈找麻烦。明明到超 市能买到蒸肉粉,她偏偏让妈妈从老家寄。每次从老家回来,不是丢件衣服就是落双鞋子, 然后嚷嚷着让妈妈帮她保管。糖醋排骨的做法, “百度”一下就知道,她偏要打电话咨询母 亲大人,让老人家口干舌燥地教上半天。最可笑的是,她不用闹钟定时间,而是让妈妈每 天打电话喊她起床,为了省话费,约定好电话响下就挂掉。 同事小欣自从结婚后,就多了一个习惯,每个周末都会打电话给妈妈,说自己要回家 吃饭。妈妈听了,自然满心欢喜,忙着到菜场买回各种好吃的,做上满满一桌子。 那天,大家早就约定好周末要聚餐,快下班时,小欣居然打电话说:“妈,我晚上回 家吃饭,多做点好吃的。 ”有同事好心提醒:“晚上要聚餐,快别让老人家做了。 ”而小欣 只是笑笑,并不纠正,直到快吃饭的时候,她才慢腾腾地打电话告诉妈妈,自己不回家吃 饭了。一屋子人大跌眼镜,小欣这不是故意给妈妈找麻烦吗?明明知道晚上回不去,却让 老人买菜、做饭,真没见过这么折腾家长的! 我一直对小莲和小欣的做法颇有微词,一个连妈妈都不能善待的人,又怎么能善待他 人呢?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才知道,小莲是独生女,从小到大,从没离开过妈妈。工作后 远离家乡,妈妈非常不适应,看着空荡荡的家,总是无限伤感,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人 也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可只要接到女儿的电话,她便会立马提起精神,跑几里路买年糕, 提着大包小包到邮局,口授女儿做菜秘诀,按时打电话叫女儿起床做这些的时候,她 总是眉开眼笑,心情特别好,仿佛女儿还在自己身边。为了让妈妈精神不垮,小莲只得努 力地、一次又一次地找妈妈麻烦。 小欣父亲早逝,她结婚后,家里就只剩妈妈一个人。妈妈喜欢将就,常常一碗剩饭就 是一顿,女儿劝她要加强营养,她却理直气壮地反驳:“一个人的饭不好做!”为了让妈 妈能吃好,小欣就每周末回家吃饭,只要她回去,妈妈准会弄出十个碟子八个碗,让她吃 得舒舒服服。所以,即使有事不能回去,她也会提前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准备上一桌子 菜,就算她吃不到,至少,妈妈可以吃得舒服。 原来,她们给妈妈找麻烦,竟是源自最真挚实用的爱。爱的方式有很多,有时,那些 看似荒唐不合理的事,却往往藏着良苦用心。 解到第三个扣子就相继老了(罗西心情语亭) 生命时报 ( 2014 年 03 月 07 日 第 11 版) 罗西 著名专栏作家, 创业天下杂志执行主编,电视、电台嘉宾主持。个人畅销专著有 性感是另一种高贵 、 花开了就感谢等 30 多部。 写过这样一句诗:与你才解到第三个扣子,就相继老去。时间或能把对你最好的人留 到最后,但你永远都不知道谁是最后一个。唯一能自救的就是诚实面对自己、世界和现在 的这一秒。 旧时光里的那些光,越来越凉、越来越薄,淡忘的比记住的多。想念是朝花夕拾的一 种。失去的东西还会回来吗?难说。只是,我曾经丢过一枚扣子,等到后来找到那扣子时, 我已经换了一件衣服了。时光不再。有些人,不值得你用孤单去缅怀。春寒是心里想一个 人,秋凉是心里恨一个人。爱情,经过时间的指缝后,都变成了事情。 我们说话都喜欢用“终于” ,如终于做完了作业、终于陪父母过完年、终于把孩子生 了仿佛任何的“过去”都像是一种解脱。最后我们才发现,那些貌似的如释重负,才 是让人想念的“过程” 。所有的曲终人散,遗憾的不是离散,而是没有好好地和那些告别。 蔷薇开放,结果了吗?没有最好。樱花会结出樱桃吗?听说,樱花会结果实,酸苦, 除了打籽外,没有食用价值。这很好,我喜欢纯粹的过程,比如开花,比如念想,有些事、 有些物、有些人,只负责美着、念着,没用却不能没有。 有一位老人 76 岁了。一天,窗外飞来一只乌鸦。他问:“这是啥?”儿子说:“是乌 鸦。 ”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儿子吼了起来:“说了是乌鸦,你怎么回事啊!”后来有一 天,儿子翻开 40 年前父亲的日记:今天儿子 3 岁了,他指着公园里的乌鸦问我那是什么, 我告诉他,是乌鸦。他问了 11 次,我答了 11 次。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光阴的故事。光 阴的流逝是那么悲凉,所以,要尽量“靠近” 、 “在一起”用空间元素来抵御时间的冷 酷。 “他有个改不掉的旧习惯,走在街上总有一种期待,仿佛随时转个弯就会碰上命中注 定的邂逅遭逢,而就算什么都没发生,那种有事可能发生的感觉也能暂时缓解他甜闷无聊 的人生。 ”这是安吉拉卡特笔下的故事片段,时间不够,那就用空间来凑吧;如同时间不 够,那就用爱来够吧。 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博尔赫斯说, “年轻的 时候,我喜爱日落,喜爱城里杂乱的贫民窟,喜爱不幸。现在我却喜爱早晨,喜爱市中心, 喜爱宁静。 ”年轻的时候,我喜欢说“晚安” ,现在我喜欢说“早安” 。庆幸的是,老去的只 是容颜,时间会让一颗有思想的灵魂,变得更有质感。红叶、仁爱、宁静是岁月留给 我们最好的礼物。关键是你学会了珍惜。有人曾经豪壮地说,愿自己永远不要变成岁 时痛恨的那种人;到了中年后,仔细回想,实在记不得岁时候到底痛恨过什么人了。 刘瑜说:时光凿去狂妄,磨出温润。这就是得到。 每把斧头都有传奇 张小平 生命时报 ( 2014 年 03 月 07 日 第 11 版) 他的父亲是方圆数十里最有名气的铁匠,他以此为荣,一有时间就来铁铺帮忙。 那年暑假,有位顾客走进店来,想要打一把斧头。父亲不假思索地推脱道:“你去找 黑瞎子吧,他是专做斧头的。 ”那人便诺诺地走了。 他不明白父亲为何把到手的生意推给别人,疑惑地问:“黑瞎子是谁,难道他做的斧 头比您更好吗?”父亲点了点头:“我们家的那把新斧头也是请他打造的。 ” 他好奇地跑到门口,举起斧头看了看,忍不住笑出声来:“斧口都是钝的,连我都能 抡得比它锋利,这样的手艺怎么能和您比呢!” 父亲没再说话,示意他跟着自己去个地方。来到街头,父亲指着一间棚屋说:“黑瞎 子就在里面,你也去找他做把斧头吧。 ” 他犹豫着走进去,看见一位右臂残缺的老人坐在床头,正举着左手吃力地啃着一块面 包,旁边火红的铁炉上,烧着一柄尚未成型的斧头。他刹那间明白了父亲把斧头生意让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