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优化方案】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 1 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 权制度 第 2 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后达 标检测 岳麓版 (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6太原模拟)两汉时期,由中央到地方实行分级负责、层层对官吏进行考核; 唐代出现了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 吏的考核;明清主要由吏部负责官员考核,由都察院协同工作。这表明( )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官吏考核逐渐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官员选拔日渐科学 解析:选 B。专制皇权是指皇帝总揽一切大权,而“对官吏进行考核”只是官僚政治 的一个具体环节,题干没有涉及专制皇权强化,故 A 项错误;从“分级负责、层层对官吏 进行考核”到“出现了专门考核机构”到“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再到“主要由吏部负责 官员考核,由都察院协同工作” ,表明官员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故 B 项正确;中央集权是 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材料只反映了“官吏的考核” ,故 C 项错误;题干不是官员选拔而是“考核” ,故 D 项错误。 2(2016湖南十三校高三联考)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 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 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 ) 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 B隋唐三省体制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解析:选 B。汉初的内外朝制度下,中朝在宫廷之内事先对重大事件作出决策,不符 合“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 ,故 A 项错误;隋唐三省体制下,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再 由皇帝决策,最后交尚书执行,体现“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 ,故 B 项正确;二府三司 制度主要体现的是分割宰相权力,不符合“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 ,故 C 项错误;明朝 内阁制度无决策权,决策权在皇帝手中,不能体现“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 ,故 D 项错 误。 3(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 11 世纪至 13 世纪发生 了根本的社会变化” 。 “根本的社会变化”在政治上体现为(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B二府三司取代了前朝的三公九卿 C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政治 D.文官政治取代了前朝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 解析:选 D。题干中的时间范围是宋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是清朝设立军 机处的影响,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三公九卿”是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不是 宋朝之前的隋唐时期的,故 B 项错误;贵族政治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故 C 项错误;隋唐后期直至五代十国,节度使控制藩镇发展地方势力形成割据局面,宋初太 2 祖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其中一个特点就是重文轻武,故 D 项正确。 4(2016山东烟台质检)宋代出台一个政令,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 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这说明当时( ) A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 B皇帝权力有所削弱 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的作用 D行政效率出现下降 解析:选 C。根据材料“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 ,说明宋代增强了决 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 “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 ,说明皇帝的决策权受到了相权 的制衡,皇帝权力有所削弱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从材料可知,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 制约作用,故 C 项正确;材料说明宋代出台的政令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 高了行政效率,故 D 项错误。 5(2016山东枣庄模拟)北宋前期,皇室成员的宗子们,从童稚即可享受赐名授官特 权。到了南宋,宗室子弟则要参加科举考试以获得官职。这说明宗室科举( ) A利于政治机构的完善 B体现宗室平民化的倾向 C导致宗室特权被取消 D是科举制由盛转衰的标志 解析:选 B。宗室子弟是否需要考试做官同政治机构完善之间不存在联系,故 A 项错 误;宗室子弟在做官方面从不需要考试到需要考试的变化说明宗室子弟在做官方面的要求 与平民没有差异,体现出了其平民化的倾向,故 B 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到做官方面的特权 取消,并不能代表所有特权失去,故 C 项错误;两宋时期科举制一直十分兴盛,明代八股 取士才是科举制由盛转衰的标志,故 D 项错误。 6(2016四川绵阳高三调研)下图所示印章,作为历史材料可用以证明( ) A汉代已建立完备的监察体系 B监察机构的设置始于汉代 C汉代中央监察系统的完备 D汉代已设置负责监察的官员 解析:选 D。不能仅仅凭借两个印章就说明汉代的监察体系已经完备,故 A 项错误; 材料只能说明西汉和东汉有“监史”和“刺史” ,但不能证明前代没有,故 B 项错误;不能 仅仅凭借两个印章说明汉代中央监察体系完备,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出现的两个印章只能 说明汉代已经设置负责监察的官员“监史” “刺史” ,故 D 项正确。 7(2016江西上饶模拟)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纠 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 狱讼、弹劾违法” , “纠察朝仪” , “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可见,唐朝御史台( ) A职能广泛,地位重要 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属于中央司法机构 D有效抑制了吏治腐败 3 解析:选 A。依据材料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 , “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 狱讼、弹劾违法” , “纠察朝仪” , “巡按州县、纠视刑狱”可知御史台是属于监察机构和司 法机构,职能广泛,地位重要,故 A 项正确;御史台负责监督百官和掌管律令,并没有分 割相权,故 B 项错误;属于中央司法机构的说法不够全面和准确,因为御史台还“掌纠举 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 , “纠察朝仪” , “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故 C 项错 误;御史台可以一定程度上制约吏治腐败,但不能有效抑制,故 D 项错误。 8(2016武汉高三模拟)西汉有“三选七迁”的说法, “三选”指“徙吏两千石及高 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都陵” , “七迁”指“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 后且实关中。 ”“三选七迁”体现的统治思想是( ) A强干弱枝 B重农抑商 C以孝治国 D重土安民 解析:选 A。根据题干中对“三选七迁”的解释,可知其目的是将地方豪强和原七国 贵族迁徙到靠近中央政府的地区,以方便中央对这些地方势力的控制,因而体现出了强干 弱枝的思想,故 A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农业和商业的相关信息,故 B 项错误;题干中 并未提到孝道的相关信息,故 C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保障普通百姓安居乐业的相关信 息,故 D 项错误。 9(2016山东淄博高三调研)“明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 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 特不居丞相名耳。 ”从材料可以得出( ) 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 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的趋势 C明朝内阁与汉唐宰相都有决策权 D中书省与内阁均影响皇权加强 解析:选 B。题干讨论明成祖以后中央权力掌控情况,A 项所指为明太祖时期,时间范 围不一致,故 A 项错误;据材料“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 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可知内阁官员权力扩大,故 B 项正确;明代内阁职能为“与机要, 备顾问” ,从制度层面而言,内阁不是正式一级国家机构,故其无决策权,故 C 项错误;中 书省、内阁都是强化皇权的产物,也难以威胁到皇权,故 D 项错误。 10(2016湖北黄冈模拟)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 更是创造了近 30 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 ,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 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 解析:选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但明朝统治还得到 延续” ,其原因是明朝时期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官僚体系已经日益完善,建立起十分完善 的国家管理制度,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权力达到巅峰,内阁大臣和司礼监太监一同把持 朝政,只要内阁大臣照章办事即可维持国家的平稳,但这些都是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的具体体现,故 A 项正确;封建统治腐朽黑暗不能说明材料观点,故 B 项错误;明朝内阁 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从未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故 C 项错误;宦官专权控制朝政不能说明 材料观点,故 D 项错误。 11(2016湖北八市高三联考)“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 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 4 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拨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 (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条)。该谕旨的目的是( ) A选拔侍从陪皇帝作诗写字 B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 C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 D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解析:选 D。作诗写字是表面现象,故 A 项错误;成立机要秘书班子理政是手段,故 B 项错误;康熙年间已经不存在丞相,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南书房设立的背景,目的 是为了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加强皇权,故 D 项正确。 12(2016江苏扬州高三调研)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 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 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 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 ”材料说明军机处( ) 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解析:选 B。题干材料意思为:本朝皇帝命令,只有军机处拟定的上谕是最重要的。 上谕有两种:第一种是明发,交给内阁,再交给各个部门和科室;第二种是寄信,交给兵 部,用马传递。内外臣子们所请奏的事情,经过军机大臣讨论、处理的也采用以上处理方 法。内阁和翰林院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要交到军机处审定。军机处地位高于内阁,故 A 项 错误;军机处能协助皇帝快速处理内政外交,故 B 项正确;军政要务决策权在皇帝手上, 故 C 项错误;其他机构制衡不了军机处,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题,第 13 题 26 分,第 14 题 26 分,共 52 分) 13(2016黑龙江高三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 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太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 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 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 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 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 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 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 取标准。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 。根据材 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16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战国 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10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获取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及分析教育与选官的联系;第 二小问实则比较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两种选官制度的共同点,可从选拔方式、目的和特点 5 等方面分析比较。第(2)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二信息从科举制的作用、选拔方式和发展 状况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信息中综合概括。 答案:(1)说明:汉代官僚政治得以发展,孝廉成为人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太学兴起和 考试做官,进一步打破了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统治阶级通过察举制、太学考试等制度, 建立起专业的文官集团。 相同点: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趋势;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 善。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14(2016河北保定高三摸底)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 题。 阅读上述材料,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动车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 全民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 2025届西平县三上数学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渠县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 知识产权保护教学课件
- 基础会计习题及答案
- 工厂电气安全培训课件
-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2024
- 在线支付服务协议条款和细则
- 旅游景点规划与设计知识要点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5年第一季度
-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浙江省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MOOC 理解马克思-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1部分通则
- T∕CAGHP 065.2-2019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试行)
- 三宝证盟荐亡往生功德文疏
- 钢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平台设计
-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 供热对供电煤耗影响量的计算
- 绿城集团精装修验收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