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咸宁市能源十二五规划_第1页
67  咸宁市能源十二五规划_第2页
67  咸宁市能源十二五规划_第3页
67  咸宁市能源十二五规划_第4页
67  咸宁市能源十二五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咸宁市能源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一、概述 咸宁市是湖北省能源消耗增长较快的城市之一。 “十一五” 末, 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 588.19 万吨标煤,其中,煤炭消耗 356.44 万 吨标煤,占能源消耗的 60.6%;石油消耗 61.78 万吨标煤,占能源 消耗的 10.5%;天然气消耗 1.01 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耗的 0.2%;电 力消耗 162.2 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耗的 27.58%,其他燃料消耗 6.76 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耗的 1.12%。 根据咸宁市“无油、少煤、乏气、水 电开发接近尾声” 的一次能 源短缺现状, “十二五 ”期间,我市将调整能源 发展战略,大力发展 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力争在 “十二五” 末期,咸宁市发电装机达到 671.12 万千瓦。 主要任务:优化结构,重视环境保护;优先发展电力工业,鼓 励和扶持发展新能源及相关产业,为华中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 总体目标:到 2015 年,通过建设咸宁核电、蒲圻火电等一批 项目,建成华中能源“ 大电谷” 、全国首批 绿色能源示范市。 二、主要领域、行业规划 “十二五” 期 间,我市清 洁能源发展应以 电源建设为核心,执 行电力工业优先发展的方针,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在电力发展中,要坚持优先发展核电,适度发展火电,加快发展水 电、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原则。 2 (一)优先发展电力工业 1、强力推进电源重点项目建设 随 着 全 社 会 对 能 源 产 业 认 识 的 进 一 步 提 高 ,电 力 能 源 产 业 , 尤 其 是 新 能 源 产 业 将 进 入 一 个 快 速 发 展 期 。总 体 上 我 市 电 力 能 源 产 业 发 展 机 遇 大 于 挑 战 。从 宏 观 环 境 看 ,国 家 陆 续 出 台 刺 激 经 济 增 长 的 政 策 措 施 ,有 利 于 加 快 我 市 电 力 能 源 产 业 重 大 项 目 报 批 和 建 设 进 度 。特 别 是 国 家 和 省 关 于 振 兴 新 能 源 产 业 措 施 的 出 台 ,更 是 给 已 具 备 一 定 规 模 的 我 市 新 能 源 产 业 带 来 了 转 型 升 级 的 绝 佳 机 会 。从 区 位 条 件 看 :咸宁位于中国腹地长江中游南岸,毗邻湘赣, 靠近武汉。境内京广铁路、武广高速、106、107 国道和京珠高速公 路南北贯通,138 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具 有 发 展 电 力 能 源 产 业 得 天 独 厚 的 条 件 。从 产 业 基 础 看 :我 市 电 力 能 源 产 业 具 备 较 好 的 发 展 基 础 ,尤 其 是 蒲 圻 电 厂 二 期 ,规 模 大 、技 术 优 势 明 显 ;咸 宁 核 电 更 是 开 中 国 内 陆 建 站 的 先 河 ,为 电 力 能 源 产 业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打 下 了 良 好 基 础 。 (1)优先发展核电 经过近 20 年不懈努力,咸宁核电站终于在“十一五” 末落户咸 宁。咸宁核电站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湖北省能源集团共同投资 兴建,主推 AP1000 技术路线,分二期建设,预留第三期发展空间, 每期安装两台机组,单机发电量 125 万 kw,建成后可具备 500 万 kw 供电能力。该项 目每期正式工期五年,投资 327 亿元人民币, 总投资可达 654 亿元。按 7800 小时计算,二期完工后,年发电 390 亿度,售电收入近 200 亿元,实现税收 30 多亿元。规划在“十 二五” 期间 投产 2125 万 kw 压水堆核电机组,实现内陆首核目标。 3 (2)适度发展火电 适度控制火电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煤炭消费,降低环保 压力,为清洁能源发展腾出空间,使我市成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 市。 一是发展低煤耗、大容量超临界常规燃煤火电机组。重点开 工建设蒲圻电厂二期工程。该项目于 2010 年 4 月获国家能源局核 准,计划总投资 81 亿元,征地 85.33 公顷,在一期工程原址上扩 建 21000MW 燃煤机 组,规划 2010 年 10 月开工,2012 年建成投 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 120 亿度,可实现税金 5 亿元。 二是鼓励工业企业发展余热发电。 “十 二 五 ”期 间 重 点 做 好 赤 壁 华 新 水 泥 余 热 发 电 (装 机 17000 千 瓦 )建 设 工 作 ,争 取 2010 年 竣 工 投 运 ;开 展 嘉 鱼 葛 洲 坝 水 泥 热 电 联 产 项 目 (装 机 17000 千 瓦 ) 报 批 和 开 工 建 设 工 作 ,争 取 2011 年 前 竣 工 投 运 ;赤 壁 晨 鸣 二 期 热 电 联 产 项 目 (装 机 21.2 万 千 瓦 )同 步 设 计 ;建设嘉鱼嘉能热电二 期(装机 20.6 万千瓦),满足嘉鱼工业园供热需求;配合湖北森泰 年产 20 万吨高纯合金项目,开 展 余 热 发 电 配 套 ,节 约 能 源 ,降 低 能 耗 。争 取 “十 二 五 ”期 间 总 装 机 容 量 达 到 5 万 千 瓦 。 三 是 发展低热值燃料发电项目。力争咸安和崇阳两个石煤发 电厂在“十二五 ”期间 建设投产。 (3)积极推进新能源建设 一是大力开发风电资源。我市可用于发电的风电场规模约 46 万千瓦左右,主要集中在幕阜山脉。幕阜山脉面向东南方为钝角, 面向西南方为锐角,有利接受东南风进入,是世界上季风最发达 4 的地区之一。 “十一五 ”期间,我市已完成通山九 宫山风电场一期建 设(装机 1.32 万千瓦)。 “十二五” 期间,我市将重点建 设九宫山风电 二期(装机 1.6 万千瓦,总投资 1.8 亿元)、崇阳大湖山风电一期 (规划总装机 14 万千瓦,其中一期工程装机 4.95 万千瓦,总投资 5 亿元,已与中国大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意向书,争取 2011 年完 成一期核准并动工建设)。通城黄龙山风电一、二期(项目总投资 10 个亿,总装机容量 9 万千瓦,已与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签约)。开展通山九宫山风电三期、太平山风电、大幕山风电、崇阳 金沙、赤壁雪峰山、咸安斧头湖、嘉鱼长江风力发电场等项目前期 工作,力争“十二五 ”期间,我市风电总 装机规模达到 10 万千瓦以 上。 二是有序开发水电资源。咸宁市小水电资源较为丰富,全市 大小河流 207 条,主要河流是富水和陆水两大水系。水电资源理 论蕴藏量 25.7 万千瓦,可开发量 21.6 万千瓦,现已开发 13.6 万千 瓦,占可开发量的 52.9%。一是继续认真搞好全市水能资源普查, 寻找新的水电站址,拓展水电发展空间,拟新建咸安区白岩泉水 库及电站(库容亿立方,总投资. 亿元);二是加大水资源开发 利用力度,重点建设通山厦铺河干流梯级电站(总装机 3.2 万千瓦, 总投资 2.24 亿元)、赤壁陆水节堤枢纽电站(总装机 8000 千瓦)和 改造崇阳青山水电站;三是与核电项目配套,建设通山大幕山抽水 蓄能电站(装机 120 万千瓦,总投资 52 亿元)、崇阳土桥抽水蓄能 电站,争取与核电项目同步建成并网发电;四是加快在役小水电站 的扩能改造步伐,如咸安区鸣水泉电站改造升级和蓄能水电项目 (总装机 30 万千瓦,总投资.亿元)。力争“十二五”末,配合咸宁 5 核电项目的投产,建成 1 座抽水蓄能电站,使全市水电总装机容 量达到 125 万千瓦。 三是鼓励开发生物质能。我市是农业市,秸秆资源丰富,生物 质能开发利用具有较大潜力。其中,通山、赤壁、咸安等地均有条 件开展秸秆发电,全市可用于秸秆发电规模约 7 万千瓦左右。 “十 一五” 期间 ,咸宁市丰泉垃圾焚烧发电项 目(一期规划装机 112MW,总投资 2.37 亿元,日焚烧处 理垃圾 600 吨)和崇阳凯迪 生物质发电项目(装机 212MW,总投 资 2.25 亿元,年耗秸杆 20 万吨)分别完成了核准。 “十二五” 开局年, 这两个项目均可建成投 产。 四 是 积 极 推 广 光 伏 发 电 并 网 示 范 工 程 。我市位于湖北省东南 部,地跨东经 11332 11458,北 纬 2902 3019,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 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均气温 16.8,年均日照时间 1754.5 小时, 年均无霜期 245258 天,年总辐射量 101-106 千卡平方厘米。 太阳能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十二五” 期间,我市将充分 利用区域地理条件,依照国家有关新能源法规和政策,培育咸宁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促其稳步规模化发展。重点利用城区大型 建筑群,建设一批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用户侧并网光 伏发电示范项目(目前,装机容量 1.5MWp 的能一郎太阳能光伏 发电项目已获省发改委“路条” ,2011 年建成后平均上网电量 146.54 万 kwh);在有条件的城郊和水库(如马桥太阳能科技生态 园、崇阳县青山水库水光互补发电项目),开发光伏立体农业,提 高咸宁偏远地区供电能力和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通过实施“金 6 太阳”工程,建 设一批示范 项目,带动咸宁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迅 速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位次。计划“十二五” 期间,全市建成 4 个 用户侧并网光伏发电项目、1 个大型水光并网发电项目,使我市光 伏发电示范工程总规模达到 20 兆瓦。 附:2010 年-2015 年咸宁市重点电源项目建设一览表 单位:万 kW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蒲圻二期 60 200 260 九宫山风电 1.32 1.6 2.92 大湖山风电 4.95 4.95 黄龙山风电 4.5 咸宁核电 250 凯迪生物发电 2.4 2.4 丰泉垃圾发电 1.2 1.2 小水电 13.6 0.8 1.7 16.1 抽水蓄能电站 120 余热发电 2.05 0.7 0.7 3.6 7.05 太阳能发电 2 合 计 76.97 77.67 81.97 282.77 284.37 294.62 671.12 2、加快电网建设步伐 “十二五” 期 间,我市供 电压力持续增大。 预计到 2015 年,咸 宁市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86 亿千瓦时,增长 13.4。随着咸宁核 电站建成投产、蒲圻电厂二期并网发电,我市电力外送的比例急 7 速增长。为满足快速增长的供送电需求, “十二五” 期间,我市电网 将新建、扩建 220 千伏变电站 9 座,110 千伏变电站 26 座,35 千 伏变电站 10 座,新建、改造 220 千伏线路 7 条,110 千伏线路 33 条,35 千伏线路 58 条;新建改造农村低压线路 3000 公里以上。 总投资达 46.38 亿元。其中,220KV 主网将以 500KV 咸宁变及蒲 圻电厂为主要电源支撑,以 500KV 咸宁变=220KV 蒋家洞(塘角) =220KV 汪庄余变为中轴线,形成多个环网结构,充分保证咸宁 市及其各县市供电的可靠性。 (二)加快推进输气管网建设 根据湖北省天然气管网布局规划,我市联接省天然气管网的 输气管道一共有两条:第一条是从江夏五里界接入,直达咸宁市温 泉开发区,终点延伸至通山县城区;另一条是从江夏安山接入,途 经嘉鱼、赤壁、崇阳,终点到达通城。第一条五里界至咸宁管道天 然气项目于 2009 年 9 月得到省发改委核准,一期工程(至咸宁市 区)于 2010 年 11 月建成供气。另一条安山至通城输气管道工程落 实了项目业主,正在开展前期审批工作。 “十二五” 期间,全市六县 (市、区)均可用上管道天然气,管道天然气年供气量达 8000 万立 方。同时,全市范围内将建设 15 个 CNG 汽车加气站。 (三)合理开发利用化石能源 1、继续支持煤矿扩能和安全升级改造 我市煤矿资源储量不大,主要分布在通山、赤壁和崇阳等地。 由于受成矿地质条件限制,煤层厚度普遍偏薄,煤床面积大;发热 量较低,含硫量较高;资源量少,质量差,开采效率低下;多数矿山 已进入中晚期,资源逐渐枯竭,煤炭产量难以提高。截至目前,全 8 市探明煤矿资源储量 7155.7 万吨,保有资源储量 5290.1 万吨,其 中保有基础储量 1310.7 万吨,可开采井田 77 处。根据国家逐步关 停小煤窑政策, “十一五 ”期间,我市通过 关停整合煤矿,支持有条 件的煤矿企业扩能和安全升级改造,全市煤矿企业由 36 家减至现 在的 22 家,年产煤 59 万吨。 “十二五” 期 间,我市计划再关停 2 家, 使产煤企业在继续完成产能和安全升级改造后保有 20 家,其中, 年产能 9 万吨企业 3 家,6 万吨企业 9 家,3 万吨企业 8 家。全市 年产煤近 80 万吨。 2、综合高效利用地热资源 我市地热资源丰富,所辖 6 县市均有分布,至今已发现 7 处 地热田(咸安月亮湾、三班道口,赤壁五洪山,嘉鱼蛇乌山,崇阳浪 口,通山娄下和西坑潭,通城茶铺),均属中小型低温地热田。初步 统计总地热资源量为 221.321012kcal,折合标准煤 3162106t,地 热资源可开采量 26164m3/d。目前,全市开采井 23 口,开采单位 19 家,平均日开采量约 17000 立方米,主要用于旅游和医疗服务。 “十二五” 期 间,我市在 严格控制开采单 位和开采量的同时,重点 支持地热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鼓励并扶持项目单位在养殖、科 研和居民生活等方面进行深度综合开发利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能源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 一是根据当前我市能源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趋势,适时 修订和超前编制全市相关能源发展规划,指导全市相关能源产业 的发展。如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编制咸宁市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咸宁市天然气利用规划等。 9 二是对能源产业布局认真进行可行性论证,引导各地从实际 出发,量力而行发展能源工业,避免遍地开花、一哄而起,防止资 源和财力浪费。 (二)改革能源领域政府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方式 一是改革政府能源管理机构。针对我市能源管理职能分散的 体制性缺陷(能源综合管理在市发改委,电力管理在市经委,水电 管理在市水利局,煤炭行业管理在市安监局,成品油管理在市商 务局),建议整合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能源管理职能,组建权威 高效的政府综合性能源管理机构市能源局。同时建立集监管 性、技术性、专业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监管机构(包括节能监测机 构),在监管机构与政府决策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二是改革政府管理方式。改革的目标是“放松经济性管制,加 强社会性管制。 ”一方面建立起 谁投资、 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投资 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建立能源、资源审计制度,与现行的环境评价 制度共同构成社会性管制的新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