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7墨江县替代烟叶生产配套试验方案_第1页
8-07墨江县替代烟叶生产配套试验方案_第2页
8-07墨江县替代烟叶生产配套试验方案_第3页
8-07墨江县替代烟叶生产配套试验方案_第4页
8-07墨江县替代烟叶生产配套试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墨江县 2007 年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配套技术研究 一、烤烟新品种适宜性比较试验 烟叶产、质量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和品种以及土壤、施肥、大田管理、成熟 采收、烘烤等因素的制约,在相同的气候生态环境中,对烟叶品质起主导作用 的是品种。为充分发挥普耳市的自然生态优势,生产出风格特色的区域烟叶, 为普耳市今后烟叶生产对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烤烟新品种的适宜 性比较试验。 1、试验设计 试验以云烟 85 为对照,设云烟 96、云烟 97、云烟 99、云烟 202、云烟 203、KRK22、KRK23、KRK26、KRK28、T27 为处理,随机排列,重复三次。 每小区植烟 50 株,移栽行株距:120cm50cm,总种烟 1650 株,种植面积 1.5 亩。另外每个品种示范 0.1 亩,共示范 1 亩。 2、试验植烟土地的选择 土地要求平整,肥力均匀,土壤 pH 值 5.56.8 之间,质地黄红壤或紫色 土,前作没有种过烤烟或其它茄科作物,排灌方便。 3、品种施肥 根据试验田块的土壤肥力分析检测结果和品种需肥特性确定纯 N 施用量及 N、P 2O5、K 2O 比例,各品种的建议施肥量见下表。 表 1 试验品种施肥表 单位:kg. 基 肥 提苗肥 品 种 亩 施纯 N 量 (kg) N、P 2 O5、K 2O 配比 复 合肥 (kg) 硝 酸钾 (kg) 硫 酸钾 (kg) 云烟 85、云烟 96、 云烟 202、云烟 99 6 1:1:2.9 38 5 - 云烟 203 4 1:1:3.5 33.5 5 5 KRK22、KRK23、 KRK26、KRK28、T27 5.5 1:1:2.9 48.5 5 - 云烟 97 7.0 1:1:2.8 63.5 5 - 4、观察记录 4.1 试验点情况调查:包括试验点的详细位置(海拔、经度和纬度、县乡 村名) ,土壤基本情况、前茬作物以及烟草生育期间的气温和降雨量。 4.2 调查生育性状 播种期、成苗期、移栽期、还苗期、旺长期、现蕾期、初花期、封项期。 4.4 农艺性状调查:在烟株封顶时,每个品种连续选择 5 株测量田间最大 叶面积系数和自然株高、茎围、节距,封顶后再测一次茎高。 4.3 生长速度调查:移栽后 20 天,对各品种测定田间叶面积系数、株高、 茎围(距土表 15cm 处测) ,以后每隔 10 天测量一次。测至封顶时结束。 4.5 烟叶的成熟特性:自烟株下部向上数,按烟叶成熟标准记录 12 片、 34 片、56 片、78 片、910 片、1112 片、1314 片、1516 片、1718 片、 1920 片、2122 片的烟叶成熟时间。 4.6 主要病虫害调查:在病毒病、黑胫病、赤星病等主要病害流行期间, 每处理连续取 5 株,调查各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4.5 经济性状调查:烟叶采烤后及时对各小区的产量、上等烟比例、中上 等比例和产值、均价进行统计,并对产量和产值进行方差分析。 4.7 品质测定:各品种不分重复,取 X2F、C 3F、B 2F 烟样各 2kg,送云南 省烟草科学研究所进行化学成份分析及品质测定 5、总结 对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写出总结材料,于 10 月 31 日前送交课题组。 6、试验调查表 表 2、试验点基本情况调查 2007 年 58 月 历年 58 月平均 试验点 海拔(m) 经度 () 纬度 () 土壤肥力 情况 前茬作 物 气温 () 降雨量 (mm) 气温() 降雨量 (mm) 表 3、各品种生育期调查 (单位:日/ 月) 品 种 播种期 成苗期 移栽期 还苗期 旺长期 现蕾期 初花期 封项期 K326 云烟 97 云烟 85 云烟 87 表 4.1 各品种农艺性状调查 调查日期: (单位:cm) 第一株 第二株 第三株 第四株 第五株 平 均 品种 株 高 茎 围 节 距 株 高 茎 围 节 距 株 高 茎 围 节 距 株 高 茎 围 节 距 株 高 茎 围 节 距 株 高 茎 围 节 距 K326 云烟 97 云烟 85 云烟 87 注:打顶前 1 天和封顶后 1 天进行测量。 表 4.2 各品种生长过程中的叶面积系数变化 品种名称: 调查次数: 调查日期: (单位:cm) 叶位 1 株长、宽 2 株长、宽 3 株长、宽 4 株长、宽 5 株长、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株高 茎围 表 5 各品种不同叶位的烟叶成熟时期 (单位:日/ 月) 叶位 K326 云烟 97 云烟 85 云烟 87 备注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表 6 主要病害调查 病害名称: 调查日期: 品 种 调查叶片数 0 级片数 1 级片数 2 级片数 3 级片数 4 级片数 K326 云烟 97 云烟 85 云烟 87 叶斑类病害分级按下表进行: 病级 病级标准(目测全叶)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0 全叶无病 1 全叶有少数病斑,病斑总面积占全叶面积的 5%以下 2 病斑总面积占全叶面积的 5% 3 病斑总面积占全叶面积的 10% 4 病斑总面积占全叶面积的 50% 病情指数=(病级该级病 叶数)/总叶片数4 黑胫病分级按下表进行: 病级 病级标准(目测全叶)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1 不发病 2 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 1/2 或少数底叶凋萎 3 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 1/2 或 1/2 少数底叶凋萎 病情指数=(病级该级病 叶数)/总叶片数4 4 2/3 以上叶片凋萎 表 7:烟叶产、质量测定结果表 品种 亩产量 (公斤) 亩产值 (元) 上等烟比例 (%) 中上等烟比 例(% ) 均价 (元/公斤) K326 云烟 97 云烟 85 云烟 87 表 8 试验产值量统计 品种: 等级 产量(公斤) 产值(元) 备注 等级 产量(公斤) 产值(元) 备注 B1F B4L B2F X3L B1L X4L C1F B1K C2F B2K C3F B3K C1L CX1K C2L CX2K X1F S2 B1R GY1 上 等 烟 H1F 下 等 烟 GY2 合计 合计 B3F X1L B4F X2L B2L B2R B3L B3R C4F B2V C3L B3V C4L C3V X2F X2V X3F H2F 中 等 烟 X4F 中 等 烟 S1 合计 合计 二、不同移栽期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点当地 2007 年主要栽培品种。 12 试验地点:根据思茅植烟区生态类型区划研究结果确定。 13 试验设计:试验以移栽期设 3 处理(A 处理:4 月 20 日;B 处理:4 月 30 日;C 处理:5 月 10 日) ,每个处理种植 46 亩烟,行株距 120 cm50 cm,根据土壤分析检测结果按品种特性确定施肥量、施肥方法以及氮、磷、钾 比例,按优质烟叶生产技术规范进行田间管理。 2. 调查记录: 2.1 烤烟生育期调查:观察记载试验烤烟的播种期、成苗期、移栽期、摆盘期、 团棵期、现蕾期、初花期、封项期,以及下部、中部、上部烟叶的采烤时间。 。 2.2 农艺性状调查:自移栽后 30 天,各个试验处理定点选择 3 个点,每个点 连续选择 5 株,每隔 10 天测量田间叶面积系数和自然株高、茎围(烟株 1/3 高 处) ,封顶后第 2 天测最后一次。 2.3 烟叶的成熟特性:自烟株下部向上数,记录 12 片、34 片、56 片、78 片、910 片、 1112 片、 1314 片、1516 片、1718 片、1920 片、2122 片 的烟叶成熟时间。 2.4 主要病虫害调查:在病毒病、黑胫病、赤星病等主要病害流行期间,每处 理连续取 5 株,调查各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2.5 经济性状调查:烟叶采烤后及时对各小区的产量、上等烟比例、中上等比 例和产值、均价进行统计,并对产量和产值进行方差分析。 2.6 品质测定:以试验处理为单位,取 X2F、C 3F、B 2F 烟样各 2kg,送云南省 烟草科学研究所进行化学成份分析及品质测定。 3. 总结 对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写出总结材料,于 10 月 31 日前送交课题组。 4. 试验调查表 表 1 烤烟田间生育期观察记载表 记录人: 采收日期处理 播种 移栽 摆盘 团棵 现蕾 初花 封顶 下部 中部 上部 4.10(A ) 4.20(B ) 4.30(C ) 表 2 各处理不同叶位的烟叶成熟时期 (单位:日/ 月) 处理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4.20 (A ) 4.30 (B ) 5.10 (C ) 表 3 各处理烟株生长发育的农艺性状调查表 处理: 调查次数: 调查日期: (单位:cm) 叶 位 第一株(长,宽) 第二株(长,宽) 第三株(长,宽) 第四株(长,宽) 第五株(长,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株高 茎围 表 4、主要病害调查 病害名称: 调查日期: 处理 调查叶片数 0 级片数 1 级片数 2 级片数 3 级片数 4 级片数 4.20(A) 4.30(B) 5.10(C) 叶斑类病害分级按下表进行: 病级 病级标准(目测全叶)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0 全叶无病 病情指数=(病级该级病叶数)/总叶片数4 1 全叶有少数病斑,病斑总面积占全叶面积的 5%以下 2 病斑总面积占全叶面积的 5% 3 病斑总面积占全叶面积的 10% 4 病斑总面积占全叶面积的 50% 黑胫病分级按下表进行: 病级 病级标准(目测全叶)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1 不发病 2 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 1/2 或少数底叶凋萎 3 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 1/2 或 1/2 少数底叶凋萎 4 2/3 以上叶片凋萎 病情指数=(病级该级病 叶数)/总叶片数4 表 5:烟叶产、质量测定结果表 品种 亩产量 (公斤) 亩产值 (元) 上等烟比例 (%) 中上等烟比 例( %) 均价 (元/公斤) 4.20(A) 4.30(B) 5.10(C) 表 6、 试验产值量统计 处理: 等级 产量(公斤) 产值(元) 备注 等级 产量(公斤) 产值(元) 备注 B1F B4L B2F X3L B1L X4L C1F B1K C2F B2K C3F B3K C1L CX1K C2L CX2K X1F S2 上 等 烟 B1R 下 等 烟 GY1 H1F GY2 合计 合计 B3F X1L B4F X2L B2L B2R B3L B3R C4F B2V C3L B3V C4L C3V X2F X2V X3F H2F 中 等 烟 X4F 中 等 烟 S1 合计 合计 三、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烟叶品质影响的试验 1、试验的目的 试验采用均匀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思茅不同生态类型区烟 叶品质的综合影响,探索出供试品种、土壤、气候条件下,烟叶品质最佳的氮、 磷、钾施用量。 2、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品种:试验点 2007 年烤烟主栽品种。 2.2 供试地点:根据思茅植烟区生态类型区划研究结果确定试验点,并选 择生态类型区内有代表性土壤进行试验研究。 2.3 试验设计:试验设 A、B、C、D、E、F、G、H、I 九个处理,以 ck 为对 照。试验各处理氮、磷、钾施用情况详见表 1。试验每小区栽烟 4 行,每行 40 株,每个小区栽烟 160 株,共计 1600 株,株行距为 50cm120cm,田间示意图 (图 1) 。按当地优质烟叶生产技术措施进行试验田间管理。 表 1 试验设计及施肥表 硝铵磷(32.0%) 处理 纯 N(kg/ 亩) P2O5 (kg/ 亩) K2O(k g/亩) 基肥 (g/株) 提苗肥(g/株) 普钙 (17.0%) g/株 硫酸钾 (50%) g/株 A 6 10 14 14.05 3.00 49.46 25.45 B 7 2 0 16.89 3.00 6.02 0.0 C 12 4 22 31.09 3.00 13.37 40.00 D 8 12 16 19.73 3.00 58.82 29.09 E 0 7 18 0 0 37.43 32.73 F 5 9 20 11.20 3.00 44.79 36.36 G 10 6 8 25.41 3.00 25.40 14.55 H 9 8 26 22.57 3.00 36.76 47.27 I 4 0.5 24 8.36 3.00 0.0 43.67 ck 8 8 20 19.73 3.00 37.43 36.36 2.4 施肥时间及方法:硝铵磷提苗肥在移栽后第 5 天兑水浇施;剩余硝铵 磷、普钙和 50%的硫酸钾,作为基肥在整地理墒时以试验处理栽烟行为单位 “双行条施” ;剩余硫酸钾用量的 50%在揭膜培土时距烟株 15环状塘施 3、观测记载: 3.1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自烟株团棵开始,每小区选 5 株烟,每隔 10 天 和采烤前一天定点调查株高、茎围、叶面积系数,烟株封顶后采烤前调查最后 一次。 3.2 生育期记录:记录各处理的移栽、摆盘、团棵、旺长、现蕾、封顶 等生育期和下二棚叶、腰叶、顶叶的采烤时间。 3.3 计产:试验按成熟采收要求,以处理为单位,采烤除农艺性状调查 外的烟株,测定烟叶产量,按四十二级分级标准测定产值、产量和上、中等烟 比例。 4、田间管理: 4.1 耕作管理:栽后 15 天左右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和小培土,墒面浅 锄 5 公分,并用细土壅根、倒塘;栽后 25-30 天内烟株接近团棵时用进行大培 土墒面浅锄 10 公分,用细土培实墒面,理清墒沟、腰沟和边沟。待烟草株中心 花开放时,按试验各处理留叶数(出去 2 片地脚叶)封顶。 4.2 主要病虫害防治:黑胫病,野火病,病毒病,赤星病,烟蚜。 4.3 采收成熟度:下部叶,主脉发白、支脉绿白、茸毛部分脱落、叶色 绿黄时采收;中部叶,主脉全白发亮、支脉发白、茸毛脱落、叶色浅黄、叶耳 黄绿、叶面稍有黄斑、叶尖下垂并有淡黄色时采收;上二棚及顶叶,主、支脉 全白发亮、茸毛脱落、叶面淡黄色、有明显成熟斑、叶耳绿黄、叶尖下垂发白 并出现枯尖、焦边时采收。 5、取样: 5.1 试验土壤取样:试验田整地时按梅花五点取耕层土样 2.0 千克送检。 5.2 初烤烟叶取样:选择除农艺性状调查之外生长清秀整齐的烟株,自 下而上挂牌标记叶位,下部叶(35 片) 、中部叶(810 片) 、上部叶(1416 片) ,烘烤后取标记的下部、中部、上部烟叶各 1.5Kg 送检。 6、试验要求: 6.1 施肥要求:试验严格按试验设计的肥料品种、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施 肥,在整个试验执行过程中,严禁施用其它肥料以及中微肥和生物肥料。 6.2 采烤要求:试验烟叶采摘时,先采摘农艺性状调查烟株,再以处理 为单位采摘其它烟株,并将所采摘烟叶按处理集中、编竿。 7、试验调查记录表 表 1、烤烟田间生育期观察记载表 记录人: 采收日期处 理 移 栽 摆 盘 团 棵 旺 长 现 蕾 封 顶 下 二棚叶 腰 叶 顶 叶 A B C D E F G H I C K 表 2、各处理烟株生长发育的农艺性状调查表 处理: 调查次数: 调查日期: (单位:cm) 叶 位 1 株长、 宽 2 株长、 宽 3 株长、 宽 4 株长、 宽 5 株长、 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株 高 茎 围 表 3、 试验产值、量统计表 处理: 等 级 产 量 ( 公斤) 产 值(元) 备 注 等 级 产 量 ( 公斤) 产 值(元) 备 注 B 1F B 4LB 2F X 3LB 1L X 4LC 1F B 1KC 2F B 2KC 3F B 3KC 1L C X1KC 2L C X2KX 1F S 2B 1R G Y1 上 等 烟 H 1F 下 等 烟 G Y2合 计 合计 B 3F X 1LB 4F X 2LB 2L B 2RB 3L B 3R 中 等 烟 C 4F 中 等 烟 B 2V C 3L B 3VC 4L C 3VX 2F X 2VX 3F H 2FX 4F S 1合 计 合计 表 4:烟叶产、质量测定结果表 处 理 亩产 量 (公 斤) 亩产 值 (元) 上等 烟比例( %) 中上 等烟比例 (%) 均价 (元/公 斤) A B C D E F G H I c k 注:1、亩产量 =(处理计产烟株总产量/155)1100 2、亩产值 =(处理计产烟株总产值/155)1100 四、 不同施肥方法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烤烟施肥不仅要满足烟株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获得烟叶产量,而且要考虑 到植烟土壤、肥料利用率,以及肥料成本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科学平衡施肥, 促进烟株健壮生长、充分发育,生产出优质烟叶。因此,为明确不同生态类型 植烟区的烤烟大田生产最佳施肥方法,进行不同施肥方法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研 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作为供试品种 1.2 试验地点:选择该生态类型区具有代表性土壤,肥力均匀的田块作为 试验地。整地理墒前,采用“S”五点取样法取土壤 2.0kg 进行土壤养分化验分 析。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 7 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进行 3 次重复, 共 21 个小区,每小区种烟 60 株,行株距 120cm*50cm,田间小区布置参考图 1。试验各处理施肥量相同,氮肥施用量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和栽种品种确定, 氮磷钾比例为 1:0.51:3,其中 K2O 每亩施用量不低于 20kg;试验氮肥由烤 烟生产专用复合肥提供,不足的磷肥用普钙或过磷酸钙,在整地理墒时作基肥 一次施入,不足的钾肥用 K2SO4,在移栽后 20 天作追肥,环状干施;各处理氮 肥施用方法具体如下: 表 1、试验各处理氮肥施用方法表 追肥 环状干施 兑水浇施处 理 基肥 栽后 20 天 栽后 5 天 栽后 10 天 栽后 15 天 栽后 20 天 A 70% 15% 5% 5% 5% 0 B 70% 0 5% 5% 10% 10% C 70% 30% 0 0 0 0 D 60% 20% 5% 5% 5% 5% E 60% 0 5% 10% 10% 15% F 60% 40% 0 0 0 0 G 试验对照,按当地经验施肥方法施肥。 1.4 田间管理:其他田间管理按当地优质烟叶开发生产技术规范进行,除草、 培土、追肥要及时到位,在田间烟株中心花开放时进行见花封顶。 2、试验调查 2.1 移栽前按 S 形 5 点取样法对试验田对进行取土化验分析; 2.2 详细记录试验烟叶生产背景和田间生产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如前 茬,耕作情况,品种,生育进程,灌溉情况,降雨情况,特殊气象条件等; 2.3 病虫害的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而定,保证烟株的正常生 长。田间自然发病率、抗逆性分别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摄影及文字说明。 2.4 农艺性状调查,自移栽后 30 天开始,每小区定点选择 3 株烟,每隔 10 天测定其株高、茎围和叶面积系数等主要农艺性状。 2.5 采收烘烤期按小区单收,单烤,分级计产,计算产量和各等级烟比例; 平均单叶重; 2.6 试验以处理为单位取样,各处理分别取 X2F、C3F、B2F 各 2 公斤用于 分析检测、质量鉴定和工业评吸验证。 3、试验要求 3.1 试验记录必须严格规范,统一用碳素笔记录。 3.2 各试验点于 9 月 30 日前将取样烟叶送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试验总 结、数据和记录本于 10 月 15 日报送思茅市烟草公司。 附件:试验调查记录表 表 1、烤烟田间生育期观察记载表 记录人: 采收日期处理 移栽 摆盘 团棵 现蕾 封顶 下部 中部 上部 A B C D E F G 表 2、各处理烟株生长发育的农艺性状调查表 处理: 调查次数: 调查日期: (单位:cm) 叶位 第一株(长,宽) 第二株(长,宽) 第三株(长,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株高 茎围 叶面积 系数 表 3、 病害调查记载表 病害名称: 调查株数:60 株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调查人: 小 区 病级 各级病株数记录 小计 发病率() 病 指 0 1 2 3 4 0 1 2 3 4 0 1 2 3 4 0 1 2 3 4 0 1 2 3 4 0 1 2 3 4 表 4、虫害调查记载表 调查株数:60 株 调查人: 小 区 时期 虫害名称 调查日间 危害烟株数 危害率% 移栽 摆盘 团棵 旺长 封顶 移栽 摆盘 团棵 旺长 封顶 移栽 摆盘 团棵 旺长 封顶 移栽 摆盘 团棵 旺长 封顶 移栽 摆盘 团棵 旺长 封顶 移栽 摆盘 团棵 旺长 封顶 表 5、 试验产值、量统计表 处理: 等级 产量(公斤) 产值(元) 备注 等级 产量(公斤) 产值(元) 备注 B1F B4L B2F X3L B1L X4L C1F B1K C2F B2K C3F B3K C1L CX1K C2L CX2K X1F S2 B1R GY1 上 等 烟 H1F 下 等 烟 GY2 合计 合计 B3F X1L B4F X2L B2L B2R B3L B3R C4F B2V C3L B3V C4L C3V X2F X2V 中 等 烟 X3F 中 等 烟 H2F X4F S1 合计 合计 表 6、烟叶产、质量测定结果表 处理 亩产量 (公斤) 亩产值 (元) 上等烟比例 (%) 中上等烟比 例( %) 均价 (元/公斤) A B C D E F G 五、石灰不同施用量对土壤 PH 值及烟叶产、质量影响试验 方案 墨江县植烟土壤 PH 值多在 5.5 左右,属偏酸性土壤,在植烟的过程中由 于土壤酸性过强,导致了多数土壤养分不能正常释放营养烟株,从而影响了烟 叶产、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石灰是改良酸性土壤的常用肥料,为探清石灰对酸 性土壤改良的作用及土壤改良后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特进行试验研究。 1、试验设计 1.1 供试材料 云烟 85 或云烟 87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亩施石灰 40kg(A)、 80kg(B)、120kg(C) 三个处理,以不施石灰为对 照(CK) ,随机排列,重复三次。 2、试验要求 21 植烟土地的选择 土地要求平整,肥力均匀,质地黄红壤或紫色土,前作没有种过烤烟或其 它茄科作物,排灌方便。 22 种植规格与面积 移栽行株距:120cm50cm,每处理植烟 40 株,总种烟 480 株,种植面积 0.44 亩。 3、品种施肥 各品种按下表施肥 基肥(kg) 提苗肥 (kg)处 理 亩施纯 N 量 (kg) N、P 2O5、K 2 O 配比 复合肥 农家肥 硝酸钾 云烟 87 6 1:1:2.9 38 800 5 云烟 85 5.5 1:1:2.9 48 800 5 4、观察记录 4.1 试验点情况调查:包括试验点的详细位置(海拔、经度和纬度、县乡 村名) ,土壤基本情况、前茬作物以及烟草生育期间的气温和降雨量。 4.2 调查生育性状 播种期、成苗期、移栽期、成活期、旺长期、现蕾期、初花期、封顶期。 4.3 农艺性状调查:在烟株封顶时,每个处理连续选择 5 株测量田间最大 叶面积系数和自然株高、茎围、节距,封顶后再测一次茎高。 4.5 烟叶的成熟特性:自烟株下部向上数,记录 12 片、34 片、56 片、 78 片、910 片、1112 片、1314 片、1516 片、 1718 片、1920 片、2122 片的烟叶成熟时间。 4.6 主要病虫害调查:在病毒病、黑胫病、赤星病等主要病害流行期间, 每处理连续取 5 株,调查各处理的烟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4.5 经济性状调查:烟叶采烤后及时对各小区的产量、上等烟比例、中上 等比例和产值、均价进行统计,并对产量和产值进行方差分析。 4.7 品质测定:各品种不分重复,取 X2F、C 2F、B 2F 烟样各 2kg,送云南 省烟草思茅市公司进行化学成份分析及品质测定。 5、总结 对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写出总结材料,送交云南烟草公司思茅市公 司墨江县营销部。 附 表 1、试验点基本情况调查 2007 年 58 月 历年 58 月平均 县乡村 名 海拔 (m) 经度 () 纬度 () 土壤 肥力 情况 前茬 作物 气温 () 降雨量 (ml) 气温 () 降雨 量 (ml) 表 2、各处理生育性状调查 生育期(日/月) A B C CK 播种期 成苗期 移栽期 成活期 旺长期 现蕾期 初花期 封顶期 表 3.1、各处理叶面积系数调查 处理: 调查日期: 叶 位 第一株(长,宽) 第二株(长,宽) 第三株(长,宽) 第四株(长,宽) 第五株(长,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表 3.2、各处理株高茎高、茎围 调查次数: 调查日期: 第一株(cm) 第二株(cm) 第三株(cm) 第四株(cm) 第五株(cm) 平均(cm)处理 茎高 茎围 茎高 茎围 茎高 茎围 茎高 茎围 茎高 茎围 茎高 茎围 A B C CK 表 4 各处理不同叶位的烟叶成熟时期 叶位 A B C CK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表 5、主要病害调查 病害名称: 调查日期: 处理 调 0 级 1 级 2 3 4 查叶片数 片数 片数 级片数 级片数 级片数 A B C CK 叶斑类病害分级按下表进行: 病级 病级标准(目测全叶)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1 全叶无病或有少数病斑,影响品质不大 2 病斑总面积占全叶面积的5% 3 病斑总面积占全叶面积的10% 4 病斑总面积占全叶面积的50% 病情指数=(病级该 级病叶数) /总叶片数4 黑胫病分级按下表进行: 病级 病级标准(目测全叶)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1 不发病 2 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 1/2或少数底叶凋萎 3 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 1/2或 1/2 少数底叶凋萎 4 2/3 以上叶片凋萎 病情指数=(病级该 级病叶数) /总叶片数4 六、有机肥不同用量对土壤 PH 值及烟叶产、质量影响 试验方案 墨江县植烟土壤 PH 值多在 5.5 左右,属偏酸性土壤,在植烟的过程中由 于土壤酸性过强,导致了多数土壤养分不能正常释放营养烟株,从而影响了烟 叶产、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石灰是改良酸性土壤的常用肥料,但石灰对土壤 PH 值的调节力又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制约。为探清有机肥对石灰对改良酸性土壤 的作用及土壤改良后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特进行试验研究。 1、试验设计 1.1 供试材料 云烟 85 或云烟 87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亩施腐熟有机肥 400kg(A)、800kg(B)、1200kg(C)三个处理,以不施 有机肥为对照(CK),随机排列,重复三次。 2、试验要求 21 植烟土地的选择 土地要求平整,肥力均匀,质地黄红壤或紫色土,前作没有种过烤烟或其 它茄科作物,排灌方便。 22 种植规格与面积 移栽行株距:120cm50cm,每处理植烟 40 株,总种烟 480 株,种植面积 0.44 亩。 3、品种施肥 各品种按下表施肥 基肥(kg) 提苗肥(kg) 品 种 亩 施纯 N 量(kg) N、P 2 O5、K 2O 配比 复合肥 石灰 硝酸钾 云烟 87 6 1:1:2.9 38 80 5 云烟 85 5.5 1:1:2.9 48 80 5 4、观察记录 4.1 试验点情况调查:包括试验点的详细位置(海拔、经度和纬度、县乡 村名) ,土壤基本情况、前茬作物以及烟草生育期间的气温和降雨量。 4.2 调查生育性状 播种期、成苗期、移栽期、成活期、旺长期、现蕾期、初花期、封顶期。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