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秋节 端午、夏至以后,中国的传统大节日便进入秋季时节,秋季最有名的节日便是七夕、 中秋与重阳节。农历七月七日,称七夕节、乞巧节、少女节、女节、女儿节、情人节、双 七节、双星节等等。除唐代有六夕节,五代有七月六日为七夕节外,历代均以七月七日为 七夕节。七夕节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春秋战国就已有记录,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传 说,西王母在七夕进入汉宫,与汉武帝相见,从而在汉代七夕的地位上升,为维护统治, 汉武帝也顺水推舟,把七夕列为国家祭典。但七夕是一个乞巧的日子,是一个姑娘的细活 祈求,因此,在历代的记载中少有饮酒或酒后吟诗作词的记载,只有在向织女乞巧的供品 上尚能找到一星半点与酒相关的文字。 荆楚岁时记中有:“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 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菜于庭中乞巧” 。孟元老东京 梦华录卷八载“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至初六、初七日晚,贵家多结 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 。铺陈磨和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 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 。 ”可见酒只能作欢与乐的媒介,且少能成为细与巧的载体。 当然,这七夕属阴柔喜日,也就难以用阳刚的酒来掺和夸张,因酒是男人粗犷与豪爽的象 征,古时女人要的是心灵手巧与“三从四德” ,况且乞巧多为少女,更难与酒相随。 七夕后连着的即是七月半,七月半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中元节” ,与正月十五的“上 元节(元宵节) ”,十月十五的“下元节” ,合称中国岁时节令中的“三元” 。七月半同为佛、 道二家的节日,有相应的活动。 “中元”之名源于北魏, 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 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日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度法 会,称为盂兰盆会。 “于兰盆”为天竺语,意为解救倒悬。寓意人生的痛苦犹如倒挂在树上 的蝙蝠,被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施食物合孤魂野 鬼,使人生免于鬼魂的折磨。关于中元节起源传说,最有代表性的是佛教大藏经中的 “目莲救母”的故事。目莲历经千辛万苦才到阴府,见到死去的母亲被一群饿鬼折磨,目 莲用钵盆装饭菜给母亲,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主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动,授 予盂兰盆经 。目莲按照经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饿鬼 再也不敢来抢了。为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盂兰盆会” 。后演变出的 目莲救母杂剧即是据此而来。道教也在这一天兴行“中元普度” ,供奉食物及焚烧冥纸, 让无主孤魂吃饱。所以民间有“七月十五鬼乱窜”的俗语,人夜晚行走有与鬼相遇的危险, 因而七月半这天民间忌夜出。驱鬼祭祖,祈求丰收的放河灯结束后,也不应迟归。既然忌 夜出,只好在供奉好鬼神后,在家美餐畅饮。宋范仲淹有中元夜百花洲作诗:“南阳 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天学碧海吐明珠,寒 辉射空星斗疏。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去,主人高歌客大醉。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清王凯泰中元 节有感诗: “道场普度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巾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 可见中元不迟归,不外出,呆在家中只要有这超凡脱俗的酒便足矣。 中元畅饮后便是中国传统的大节:中秋节。宋吴自牧梦梁录载:“八月十五中秋 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又谓之月夕。 ”中国的岁时习俗又以 农历为时序,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而每季的三个月,又分为孟、仲、季月,所以, 农历八月半的中秋节,又称月夕、月节、仲秋、八月半,因为这天是秋天朗朗晴空下的明 月,又称赏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古人认为中秋这天,月亮最亮最圆,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大司马 ,有“中秋,教治兵”和“中春昼, 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的记载,但当时只是指秋季的第二个月, 也就是指八月,并没有节日的涵义。我国最早的岁时专著,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 。 中和唐初的初学记岁时部中,都没有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的记载。但中秋赏月的记载 从汉代就已形成。相传汉武帝因慕仙,曾造“俯月台” ,用以赏月。在台下又造“影娥池” , 皓月当空之际,台上的宫娥起舞映影入池,似天上仙女舞姿再现。到唐朝赏月之俗,蔚然 成风。罗隐中秋诗云:“此际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唐书太宗纪中有“八月十 五中秋节”的记载。唐开元天宝遗事中有“八月十五夜,于禁中直宿,诸学士备文酒 之宴。时长天无云,月色如昼” 。 唐逸史中有:“罗公远,鄂州人。开元中,中秋夜待 明皇于宫中翫月” 。因秋月清明,唐时的中秋,大多是王公贵族的赏月,尚未成为民间的一 种岁时习俗。到宋太宗时,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才使中秋的节日气氛达到前所未有的 高潮。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有“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的记 载,且酒俗之盛让人瞠目,又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 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 ”中秋节期间,到酒店去买酒, 如果到了中午就无酒可买了,酒店没酒了,只好收起广告,关门大吉。可见中秋饮酒的风 气是何等之盛呵。白天饮酒风盛,夜晚则“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 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至于民间成人则是竞相上酒楼观月。 梦梁录载:中秋夜, “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 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 ”或是“或开广榭,玳宴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今 夕之欢。 ”平民百姓则“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或“解衣市酒,免强迎欢,不肯虚度” 。可见,中秋节到宋代已不论富贵贫贱,节日气氛 是盛况空前。 宋代中秋节的盛行影响到明清时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内容除饮酒 赏月外,已增有拜月仪式,团圆元素。后民间的一些地区还与向月祈子、祛灾避疫、青年 联欢、庆丰收等活动联在一起,更是增强了节日的气氛。 据明朝陆启浤北京岁华记载:“中秋之夕,人家各置月宫符像,符上兔如人立, 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中蟾兔,男女肃拜香,旦而焚之。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中也载:“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家设月光位, 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 ”但后世在汉民族中有“男不拜月,女不 祭灶”的俗规,所以从文献上看,拜月仪式一般都月妇人为之。为什么?因为这里面有一 个仙女嫦娥奔月的故事。故事的版本很多,但嫦娥因吃了长生不老之药而飘向月宫,这都 是相同的。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除嫦娥外,月宫中还有蟾蜍、玉兔、桂树、吴刚等物与 人,这些物与人都很形象、美丽、生动,如月亮升起可称“玉兔东升” 、某人高中可喻“蟾 宫折桂”等等,反映了人们对黑暗中带来光泽的月亮的赞誉,同时也使月亮人间化,天上 人间,花好月圆。拜月与赏月不同,饮酒赏月是娱乐活动,拜月祈求是信仰活动。拜月在 先,赏月在后。所以拜祭月神,也称月姑、太阴星君、月宫娘娘等是中秋节最普遍也是最 重要的一项活动。拜月则拜初露的新月,唐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拜新月中道:“开帘 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拜月之时,大多在庭院里摆桌上供品, 供品内容北方和南方略有不同,北方大多用苹果、葡萄、鸭梨、西瓜、罗卜、鸡冠花、带 枝的毛豆、月饼等,南方大多用香蕉、柚子、菱角、竽头、花生、带荚的毛豆、月饼等。 江浙一带在这月圆之夜,在一对蜡烛的映照下,供奉的是瓜果、月饼、连荚毛豆等,由家 中持家女人拜月许愿,小孩子或坐或躺在凉席或凉床上,唱着“月亮婆婆堂堂,我家月饼 尝尝。 ”的儿歌,看着圆如红日洁如明镜的圆月,分享中秋的快乐。所供之物一直要供奉到 烛燃半支以上或烛尽或圆月正对南窗之际,方可停烛撤供。 关于“团圆”之意,明朝田汝成西湖浏览志余里有“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 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清朝的燕京岁时记中有“月饼”专条:“至供月,月饼到 中国岁时酒俗 之 中秋节 胡普信 3 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其实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祈求的是家人的团圆,故把中秋祭月的饼也做成月亮的形状,这是中国大 家庭观念下的衍生物,企盼家族中能多有团圆之日,中国的一些岁时习俗中均有此意,如 大年除夕、新年春节、七月七的七夕、九月九的重阳等均表示着团圆的含义,故八月这个 中秋的月圆之夜,会产生团圆之季、团圆之时、团圆之物、团圆之俗。曹雪芹在他的红 楼梦里,描写中秋家宴,用的桌凳都是圆的,以达团圆之意。也由此历史上生出许多千 古绝唱,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等,但最富表现力的则是宋代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丙辰中秋,欢饮达 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在此词中,体现的既非豪放也非婉约,但反映的是一种 旷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在中秋大醉,“把酒问青天”后,深深悟到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 都处在固有的缺憾之中。明白了这一点,再怨天尤人又有什么意思呢?这是朗朗中秋里, 人本能的清醒呢,还是月下之酒赋予的醉意?然,不能与兄弟团圆,则成为东坡先生永远 的遗憾,中秋圆月年年有,等待来年团圆酒,只好“但愿人长久”了。 中秋之夜,各地都有不同的节俗,拜月,团圆是主题,饮酒赏月是内容。最有代表性 的是饮桂花酒。人们抬头可望月中丹桂,呼吸能闻院中桂香,喝一杯桂花酒,欢庆合家甜 蜜团圆,相聚一堂,已成为节日中最为美好的享受。南宋豪放派词人刘克庄有“风高浪快, 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身游银阙朱宫,俯看积气濛濛。醉里偶摇 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一词,以人间的想象,描绘月宫的景象,读来让人身入其中。据说 毛泽东师法刘克庄写出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词中怀念的是杨开慧与柳直荀两位 烈士,那悲壮的情怀中体现的是浪漫的想象。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 询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 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对人间的英灵,吴刚捧出的是桂花酒,用以安慰,仙女嫦娥即以曼 妙的舞姿给以慰藉。桂花酒能表达对敬仰者的崇敬之情,也是人间团圆时香风玉露。二词 对比,毛泽东的词更显雄浑与气势,也更深刻地显示了伟人驾驭中国文化的厚重功底。但 前词的一个“醉”字凸现对桂花酒的向往,后词一个“酒”明示对英灵的敬仰。中秋桂花 酒的应用可谓达到了极致。 纵观历史演变,中秋酒俗是随中秋赏月、玩月、拜月、吃月饼之左右的,如果说拜月 是女人的专利,那么,饮酒赏月似乎就是大男子的主题。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吉中孚的妻 子叫张夫人的留有一首拜新月的诗, “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初笼桂,虚亏未到弦。 拜新月,拜月妆楼上。鸾镜始安台,娥眉已相向。拜新月,拜月不胜情,庭前风露清。月 临人自老,人望月长明。 ”这里不仅指出拜月的时间、地点,也道出了拜月者的思绪,所谓 的有人欢乐有人忧。然而中国历史上,从宋时起便有中秋饮酒的大量记载,在这中秋酒俗 中,更多留下的则是中秋饮酒赏月或在他乡明月下,饮酒思乡的名篇巨作。如 宋苏轼在贬谪黄州时曾有一曲念奴娇中秋 ,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身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 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一声吹断横笛。 ” 宋大书法家米芾也有一首水调歌头中秋 ,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 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持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 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 金段克已在中秋之夕中有“良时不可再,尊酒空相对” ; 金元好问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丰年。移居要就: 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 元代张养浩双调折桂令中秋中有“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 何?” 元朱希晦客邸中秋对月中有“去年中秋秋月圆,浩歌对酒清无眠。烟霏灭尽人境 寂,仰看明月悬中天。 ” 明文徵明中秋对月下阕“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 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沉醉。 ” 清袁景澜中秋玩月诗:“遥想城中富贵家,灯毬酒盏斗繁华。亲朋满座喧传拇, 菱芡堆盘音发牙。醉落金钗人卧席,香闻玉宇桂飞花。怜余孤寂吟萤案,独剔残缸啜冷茶。 ” 清人俞瑒虎丘中秋诗中有“吴中名胜称虎丘,画船载酒人来游。管弦纷纭日不断, 何况明月当中秋。 ” 近人冯家吉舞气柑词:“茶半温时酒半酣,家人夜饮作清淡。儿童月饼才分得, 又插香球舞气柑。 ” 因女人在拜月时,男人正开始饮酒赏月,吟诗作文,以表斯文。在中国文化中月亮多 喻女性,象征的是温柔美丽,月华的柔美可用“月光似水”表示;女人的温情也可用“柔 情似水”赞之。可以说男人之于赏月,更深层次上似乎就在欣赏秀色,所以赏月往往成为 男人的专利。中秋是男人饮酒一个最为合理的理由。如果说唐朝以前对中秋的描述重在用 神话传说中对月亮的幻想,那么唐朝以后,中秋对月的描述便逐渐与人间的饮酒赏月结合 在一起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吊车租赁协议书
- 孕妇离职补偿协议书
- 婚纱选片承包协议书
- 婚礼损失赔偿协议书
- 培训就业转移协议书
- 回家备考安全协议书
- 园地转让合同协议书
- 夫妻财产公用协议书
- 夫妻协议感情协议书
- SZDB∕Z 69-2018 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指南
- 2025年入团考试各科目试题及答案分析
- 2025年高三高考冲刺主题教育班会:《高三考前心理调适指南:减压赋能 轻松备考》-2024-2025学年高中主题班会课件
-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口算
- 202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预赛)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浙江省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MOOC 理解马克思-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GB/T 5169.5-2020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5部分:试验火焰针焰试验方法装置、确认试验方法和导则
- 说明书hid500系列变频调速器使用说明书s1.1(1)
- RTO处理工艺PFD计算
- 最美中铝人申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