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职高专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黑龙江高职高专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黑龙江高职高专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黑龙江高职高专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黑龙江高职高专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央 财 政 支 持 高 等 职 业 学 校 提 升 专 业 服 务 能 力 建 设 项 目 石油工程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 大 庆 油 田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大 庆 职 业 学 院 2011 年 10 月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I 目 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1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2 (一)专业发展背景 2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 (三)专业建设目标 3 三、专业建设内容 4 (一)创新“ 校企合作、实境育人 ”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对接 4 (二)实施“ 中高职一体化 ”改革,实现系统培养 6 (三)建设“ 五位一体” 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育人 7 (四)进行“ 标准化工作流程 ”教学设计,转变培养方式 10 (五)融入石油企业文化,打造教学团队 11 四、改革举措 12 (一)搭建双主体育人平台,建立校企对接运行机制 13 (二)实施第三方评价,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15 (三)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实现校企共建共管 17 五、建设进度与预期效果 19 六、经费预算 21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 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 20119 号)和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 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 号),结合我院“ 职前职后一体化” 、“中职高职一体化” 的体制建设, 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石油工程技术类专业始办于上世纪 60 年代。于 2002 年开办高职专业,先后 与大庆油田各采油厂、大庆东华集团、大庆三环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进行“ 订单 式” 培养,6 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 95%以上。 师资队伍 通过国内外培训学习与下厂实践、聘请与引进等方式,形成了一 支传承大庆优良传统、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优秀教学 团队。 现有 专任教师 25 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 17 人,占 68%,中级职称 5 人, 占 20%;硕 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12 人,本科学 历 13 人;双师素质教师 21 人,占 84%; 选聘校外兼职教师 20 人。现有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指委委员 2 人,国家职业技能 鉴定考评员 12 人,石油高等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专家 2 人。 “十一五”期间,取得 21 项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其中 1 项专利在油田应用,年创产值 300 余万元。 实训条件 现有 21 个实训室、2 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大庆钻探工程 公司、大庆东华油气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 16 个校外实训基地,可基 本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已与 12 家企业(集团)签订了“校企联合育人协议” , 其中与 2 家企业实施了订单式培养。 课程建设 在与企业 开展校企联合育人的 过程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 方案,从实际 生产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出发设置课程,初步形成了突出学生职业 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其中,该专业及专业群已建设国家级精品课 1 门,省级精 品课 1 门,教指委精品课 2 门,院级精品课 3 门。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 本专业是学院的主干专业和特色专业,现有在校生 402 名,近 3 年一次就业 率达到 96%以上。近年培养的毕业生 90%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 后能够直接上岗,就业当年月薪均在 2500 元以上,用人单位反映良好。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背景 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自开发建设以来,已累计生产原油 20 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 40%以上,享有 “共和国加油机”的美誉。大 庆油田的石油勘探开发范围广、油气资源丰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60 亿吨, 天然气可采储量 3000 亿立方米,勘探开发前景广阔。到 2020 年,大庆油田原油 产量将持续稳定在 4000 万吨当量水平,天然气产量达到 80100 亿立方米。累 计新增石油可采储量 4 亿吨以上,天然气探明储量 4000 亿立方米,基本实现储 采平衡,继续 保持我国第一大油田的地位。 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纲要中指出:坚持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不竭资源, 适应“ 两种资 源、两个市 场”谋发展的需要,按照外向型、复合型、 实用型的人才 培养方向,着力建设同国际接轨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 三支核心人才队伍”。 到 2020 年,打造 30004000 人的技术专家队伍,8001000 人的高级管理人才 队伍,12000 15000 人的高级技能操作人才队伍。据大庆油田人力资源部门发 布的数据显示,大庆地区以油气开采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现有石油工程类基层队 738 个,每年 约需新增石油工程技术类高技能操作人员 1500 名左右。旺盛的人 才需求为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石油工程技术专业面向大庆油田和全国石油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 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认同石油企业文化,具有诚信品质和敬业精神、 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掌握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能在油田生产一线从事油藏动态分析、钻井施 工、油气开采、油气集输及井下作业等方面的生产操作、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和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3 生产管理的铁人式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目标 与油田成员企业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平台,建立“ 校企合作、实境 育人” 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油气生产过 程的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改 革教学内容;以双师素质能力提高为目的,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符合油气生产过程的校内外教学基地;以 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综合 素质, 为大 庆及全国油田培养铁人式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共建双育人平台,构建“校企合作、 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基 于油气开采过程,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建设 2 门核心课程,开发出 6 门专业 课程标准及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2实施中高职一体化 充分发挥我院中高职办学梯次的优势,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和教学 内容、职业资 格证书、教学团队、 实训基地及招生录取等诸方面,实施中职与高 职的衔接,做到中职与高职、职前职后两个一体化,增强办学活力和为油田服务 能力。 3建成综合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基地 采用“共同投入、共同管理、互惠互利”的建设原则,建立、完善融教学、培 训、 职业技能鉴定和科研功能于一体、满足职前职后教学与技术培训一体化等需要 的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建立、健全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规范 化、操作性强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统筹规划校内外实训资源和企业的培训 需求,延伸课堂到企业,形成“厂中校”。为职业教育、培训服务。 4改变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4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等学做一体的 5W1H1Q 教学模式;用现代技 术信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等数字化教学资 源,做到“校中厂”共享教学资源。 5建设教学团队 建立“双专业带头 人” 制度,打造一支由带头人引领、骨干教师支撑,全体教 师参与,传 承大庆优良传统、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专兼职比例适当的双师 型优秀教学团队。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创新“校企合作、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对接 充分发挥大庆油田企业办学的优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职业道德与 职业精神培养为核心,创新 “校企合作、实境育人 ”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 养目标的实现(见图 1)。 图 1 “校企合作、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5 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在专业建设、方案制定、课程开发、顶岗实 习、 师资培养、员工培 训、技 术研发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具 体操作中注重在以下几方面与油田企业深度融合:企业文化与职业素质教育相 融合;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合;教学研究与科技开发相融合;学生与员工相 融合;学习与工作相融合;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生产实习相融合;校内教师与油 田技术人员相融合。 实境育人:该模式的教学设计包括校内 2 年和现场 1 年两个学段。在校内 2 年学段中,主要利用校内仿真实训中心和校内实训基地,模拟现场实际工作场景 来创设学习情境,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在现场 1 年学段中, 充分利用学院所处的油田现场这个最真实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习,使 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中实现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 对接。 根据企业对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依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 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石油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统筹考虑中高职人 才培养一体化,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表 1 课程建设资金分配一览表 建设经费(万元) 责任人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小计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目标 2012 2013 2012 2013 学校 企业 1 钻井施工课程建设 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 3.4 3.4 陈桂珍 李国庆 2 油 气 藏 动 态 分析 课 程 建 设 达到省级精品 课程标准 3.4 3.4 潘晓梅 余兴华 3 电动机与井口控制 达到院级精品 课程标准 1 1 张爱红 张建军 4 石 油 矿 场 机 械应 用 与 维 护 达到院级精品 课程标准 1 1 陈劲松 刘拯民 5 集输设备使用与维护 达到院级精品 课程标准 1 1 陈丽燕 魏连凯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6 6 油水井测试 达到院级精品 课程标准 1.2 1.2 王欣玉 赵文科 合 计 11 11 (二)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实现系统培养 充分发挥我院中高职多层次办学优势,进行中职与高职一体化办学的探索。 培养目标和规格衔接 石油类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能在油田生产一线从 事生产操作的石油工程类铁人式技能型专门人才;石油类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 养能在油田生产一线从事油藏动态分析、钻井施工、油气开采、油气集输及井下 作业等方面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的铁人式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 才。 课程和教学内容衔接 中职和高职专业教师及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中、 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油田企业对石油工程类技能型人才 的需求、工作岗位、在中职与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从而构 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 实训条件建设衔接 整合中职与高职现有实训条件,统筹规划中职和高职 实训条件建设,实现中职高职实训条件建设科学衔接。 职业资格证书衔接 中职阶段进行初级、中级工技能培训,获得石油工程类 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高级培训,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招生录取方式衔接 探索本校普通中职毕业生择优注册进入高等职业专业 学习的模式。 表 2 中高职一体化机制探索资金分配一览表 建设经费(万元) 责任人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小计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目标 2012 2013 2012 2013 学校 企业 1 中高职一体化机制研究 形成中职与高职一体化衔接机制 5 5 王佼科 吴燕生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7 2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形成中职与高职 一体化人才培养 方案 5 5 姜继水 吴燕生 3 中高职一体化师资培养 形成中职与高职一体化师资队伍 5 5 姜继水 吴燕生 4 中 高 职 一 体 化 实 训基 地 及 内 涵 建 设 建成中高职资源 共享的一体化实 训基地 5 5 姜继水 吴燕生 合 计 20 20 (三)建设“五位一体”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育人 本着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新建油 藏描述、油气储运等 2 个实训室;同时,进一步完善现有采油技术和井下作业两 个校内实训基地及钻井与井下作业仿真等 21 个实训室;稳定 16 个校外实训基 地,新建 2 个校外实训基地,为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和相关专业群的生产性实习提 供保障。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与企业共同制订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共同 开发实训项目,与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储运销售公司、试采公司等企 业合作,新建油藏描述实训室、提高石油采收率实训室、油水井测试实训室、油 气储运实训室等,使之成为融教学、培训、 职业 技能鉴定、科研与技术服务功能 于一体、满 足职前教学与职后技术培训一体化等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表 3、表 4、表 5)。 表 3 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使用总表 建设经费(万元) 责任人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小计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目标 2012 2013 2012 2013 学校 企业 1 油藏描述实训室建设 成为融教学、培训、 科研功能于一体 的实训基地 13 13 吕桂友 黄金凤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8 2 油气储运实训室建设 成为融教学、培训、 科研功能于一体 的实训基地 92.55 92.55 潘晓梅 余兴华 合 计 105.55 105.55 表 4 油藏描述实训室建设明细表 设备名称及规格 数量 单价(万元) 金额(万元) 合计(万元) 对应的实训项目及功能 偏光显微镜 YYP- 320 10 1.3 13 13 “油气田开发地质” 教学及培训实训。 表 5 油气储运实训室建设明细表 设备名称及规格 数量(套) 单价(万元) 金额(万元) 合计 (万 元) 对应的实训项目及功能 油品储运五站一体工艺流程系统演 示模型 1 59.35 59.35 油库立体模型(30002000) 1 5.5 5.5 天然气接收站模型(30002000) 1 4.5 4.5 加油站立体工艺流程系统模型 (30002000) 1 5.55 5.55 排管式、蛇管式、局部加热器模型 300 4 1.1 4.4 电热伴随管安装模型(300500) 1 1 1 各类型号泵的结构模型(300400) 6 0.25 1.5 各式板闸阀、截止阀、旋塞阀、球阀、 止回阀模型各一套(300400) 10 0.2 2 各式安全阀模型(300400) 4 0.25 1 SZS 型水管式、WNS 卧式内燃三 回程锅壳式锅炉模型(1000700) 2 1.37 2.74 油库等工艺流程示教板各一套 (1000700) 10 0.12 1.2 油库整体工艺流程灯光演示板 (30002000) 1 2.25 2.25 各式万向鹤管、火车栈桥模型 (200500) 6 0.26 1.56 92.55 1. 各种类型油气储罐的结构 及工作原理 2. 矿场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3. 油气分离装置、脱水装置、 输送装置(泵)、过滤装置及计 量装置等各种油气储运设备 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 油品的装卸作业 5. 天然气脱水站工艺流程 6. 输气首站工艺流程 7. 分输站工艺流程 8. 增压站工艺流程 9. 输气末站工艺流程 10. 天然气净化处理工艺流 程(过滤单元、脱硫单元、脱 水单元、硫回收单元)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9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统筹规划校内外实训资源和企业的培训需求,延伸课堂到企业。在采油厂、 钻井公司、油气储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等多个合作企业的生产厂、矿、公司和 职工培训场所建立教学区,形成“厂中校”。调动企业参与实习实训管理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企业生产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工艺案例、先进设备和企业文化等资源, 在生产现场进行钻井施工等专业核心课程部分教学内容和实训课程教学,将 校外实习基地打造成共同育人、共同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形成稳固的校外实 习实训基地。 计划新建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 个。 (四)进行“标准化工作流程”教学设计,转变培养方式 按 5W1H1Q 标准化工作流程进行教学设计,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 见表 6。 表 6 5W1H1Q 标准化工作流程教学 设计 英文原解 汉语对照 5W1H1Q 教学模式详解 What task to do 项目名称 教师明确任务 学生领取任务工作单 Why to do it 教学目标 职业能力与职业标准对接 职业精神融入大庆油田现代化企业文化 When to do it 何时进行该项目 教师对项目及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序化 Where to do it 工作场所 仿真实训中心 校内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真实工作情 境再现 Who to do it 谁来完成此项目 教师为引领者与组 织者 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How to do it 完成该项目的教学 手段及教学法 虚拟现实技术 网络资源 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法 小组合作实施项目教学 Quality 完成该项目的 教学效果 以激励为主进行综合评价,培养学生 团队合作与创新 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0 (五)融入石油企业文化,打造教学团队 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实施融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师德师风教育工程:开 展身在大庆学大庆,铁人身边学铁人活动,将铁人精神教育融入系列师德师风教 育活动中,将 “三老四严” 、“四个一样”、 “五项要求”与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实现 楷模引领、文化铸魂的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 专业带头人培养 建立 “双专业带头人”制度。通过参加企业技术项目开发、 国外研修、企业挂职锻炼、培养 1 名学院专业带头人,使其成为专业建设的领军 人物;同时,从 专业委员会成员企业聘用和培养 1 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 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方向、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标准制订、指导实训基地 建设、培养骨干教师,发挥其专业建设中的战略规划和领军作用。 骨干教师培养 在专兼职教师中选拔、聘用、培养 8 名专兼职骨干教师。在 现有教师中选拔 6 名具有副教授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的双师素质教师,分期分 批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技术项目攻关;从兼职教师队伍中,选拔 2 名参加国内 外高职教育培训,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技术研发能力,成 为课程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及产学研合作的主力军。 双师素质提升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12 名。建立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要求专业教师每年至少有 1 个月时间到油田企业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 新教师在来校工作 2 年内达到双师素质要求,组织教师参加油田企业的职业资 格考核并获得考评员、高级工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招聘教师时优先录用有实际 工作经验的企业能工巧匠,在两年内 90% 达到双 师素质。 兼职教师聘用与培养 聘用 30 名兼职教师进 行培养并参与教学,使兼职教 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 50%,满足 “双师课程建设、双主体授课”的教学 需要。根据大庆职业学院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 能工巧匠,建立兼职教师库。建设期内,根据“ 双岗人员”津贴管理办法,重点 聘请 10 名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聘请 20 名左右精通企业一线工作程序、具有专业 基本理论基础的技术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与专任教师形成稳定的“双师育人” 课 程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1 表 7 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一览表 建设经费(万元) 责任人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小计序号 项目名称 人数 2012 2013 2012 2013 学校 企业 1 专业带头人培养 2 6 6 12 王佼科 袁士江 2 骨干教师培养 8 4 4 8 姜继水 卢鸿钧 3 双师素质培养 12 6 6 12 郭 伟 何登龙 4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30 10 10 20 舒中选 高李杰 合 计 26 26 52 四、改革举措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 成 20119 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 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 号)精神,结合我院“职前职后一体化” 、“中职高职 一体化”的体制建 设,重点采取如下改革 举措。 (一)搭建双主体育人平台,建立校企对接运行机制 1完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学院与大庆油田成员企业合作,共同组建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专业 建设委员会,制定委员会章程,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见表 8)。 表 8 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的责权利关系表 名称 责 任 权 利 利 益 企业 1. 参与委员会工作; 2. 关心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支持石 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 3. 对实训基地建设予以支持; 4. 吸纳我系教师参与本企业科研和 技术改造项目; 5. 推荐企业能工巧匠到学院兼职或 兼任专业教师; 6. 支持学院建立专兼结合,体现产 学研密切结合的新型教师队伍; 1. 优先选择学院的毕业生; 2. 优惠获得学院提供的各类人 才开发和培训项目; 3. 优先获得学院新技术、新产 品、 新工艺的转让权,共同进行技 术 攻关和创新; 4. 学院提供长 期、稳定的科技服 务与支持; 5. 优 先享受学院提供的科技、人 才、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 通过合作提高 企业员工素质、 减少企业成本、 降低企业用人 风险,从而获 得更大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 益。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2 7. 协助学院教师到本企业实习、 进 行社会实践和技术研发项目; 8. 按照委员会章程的规定筹集资金, 开展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 6. 为企业订单招收培养学生。 学院 1. 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优秀毕业 生; 2. 结合企 业实际,为企业开展各类 岗位人才培训项目; 3. 为企业搭建技术交流合作平台; 4. 结合企 业需求,共同 进行技术攻 关和创新; 5. 建立 长期合作框架,定期提供科 技服务与支持; 6. 搭建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持 续、 完整、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 1. 学院教师和企业员工形成岗 位定期互换机制,确保企业能工 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 2. 学院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 结合的新型师资队伍,确保教 师 定期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与技 术服务; 3. 学院与企业形成密切合作运 行机制,确保学生顶岗实习与就 业保质保量完成; 4. 按照委员会章程的规定筹措 资金,开展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 作。 通过合作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出社会认 可的优秀毕业 生。 通过明确专业建设委员会中校企成员在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工作中的具体 分工,实现 两个统筹安排,即校企资源在教学与生产协同管理上的统筹安排和师 资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上的统筹安排。 2搭建“双主体育人平台” 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探索以大庆油田企业为主导、以学校为 主体、自主定向招生、订单培养、中高 职衔接一体化办学,搭建“ 双主体育人平台” 。校企共同确定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培养、实 训基地建设等育人全过程。 基于“双主体育人平台” ,运行 4 个机制,达到合作双赢、互惠互利的目的。 (1)利益相关方积极互动机制 充分发挥油田企业办学的优势,通过人、财、物的市场化运行与管理,建立 互惠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发挥油田企业办学的自身优势,主动为大庆油田合作 企业服务。例如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等支持。大庆油田各 企业在与学校的合作过程中,主动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分担实训任务和实 训基地运行成本,从而建立互惠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2)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3 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的实际和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完善企业 工作流程和学校实训教学模式,共同制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运行 流程,共同制订专业的项目实训、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计划。同时,引入国家和 行业统一标准,共同制订企业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质量检验标准,并根据企业 标准,制订 学院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实训标准,制定加强生产性实训质 量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做好生产性实训的安全教育工作,为参加生产性实训 的学生购买实习责任险,实行标准化管理。 (3)石油企业文化育人机制 突出“用大庆 精神办学、用铁人精神育人”的特色,引入石油企业文化和管理 标准,加强 校园文化和油田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相互沟通,按石油企业员工标 准考核学生,同时把高职校园文化带到企业中。 (4)顶岗实习管理运行机制 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 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的特点。为保证顶岗实习顺利有效的进行(顶岗实 习见表 ),在大庆采油一厂、大庆三环公司等合作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完善“ 厂 中校” 机制建 设。 顶岗实习前,由学校、企 业 、学生三方共同签订学生顶岗实习 协议,在协议 中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学生进 行岗前风险教育和安全培训;顶岗实习期间,执行校企共建联合管理制度,实 行三导师制(专业实习导师由学院骨干教师担任,职业导师由辅导员担任,企业 指导教师由现场技术人员担任);进一步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办法,校企 双方共同制定实习方案和考核标准,共同对实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价。 表 9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经费表 建设经费(万元) 责任人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目标 2012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3 年 小计 学校 企业 1 与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签订协议,制 订人才培养方 案或员工培训 方案 5 5 王佼科 何登龙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4 2 校企合作教学 质量监控体系 建设 成立校企合作 教学质量督导 小组,形成监控 体系 5 5 舒中选 高李杰 3 校企合作规章制度建设 构建教师下厂 机制、建立校企 人员互聘制度 5 5 姜继水 宋吉水 4 顶岗实习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构建顶岗实习 管理运行机制、 制定实习方案、 管理制度、考核 标准和考核评 价办法 5 5 舒中选 高李杰 合 计 20 20 (二)实施第三方评价,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对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与研究。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促进学 生发展的角度构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原有考核评价方案运行的基础上,融入 “以大庆精神筑魂,以量化考核塑型”的内涵,以企业用人标准为核心,加大石油 行业、用人 单位和家长评价力度,构建学生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新方案。 1.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为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对专业人才 培养质量开展全过程监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针对人才培养的 各个环节,制定管理实施细则,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和结果进行全过程监控, 引入社会评价,以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衡量指标,促进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图 3)。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5 2. 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创新 引入石油行业、油田企业(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评价内容,建立用人单位、 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 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就业质量、企 业满意度、 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 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1)组建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办公室 由油田公司及其成员企业人力资源部和学院就业指导处、质量监控中心、系 部主管就业领导、部分学生及家长等共同组建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机构,下设 办公室(兼职),专门负责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同时还负责学校的教学质量监 控、管理事务。 (2)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办法 初步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考核评价分由用人单位、学生和家 长、学校三部分组成。 图 3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目标监控 过程监控 结果监控 专业 人才 培养 目 标 课程 体系 课程 标准 课程 教学 实施 过程 实 训 条 件 教 学 团 队 社 会 与 企 业 专业建设 委员会 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处、系部、 教研室、课程组、专业建设委员会 行业、企业、 教学团队 毕 业 生 就 业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6 适时引入专业调查机构进行社会评价(如麦可思机构)及教育部高等教育高 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办学水平评估。 (3)坚持毕业生发展轨迹跟踪制度 通过对毕业生进行 5 年以上轨迹跟踪制度的建设与运行,将评估机构、政府、 社会、企业 、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主体的评价信息、意见、建议等反馈到学院系 部,指导修 订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表 10 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经费表 建设经费(万元) 责任人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小计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目标 2012 2013 2012 2013 学校 企业 1 调 研 与 论 证 评价体系指标定位 3 3 吕秀凤 姜岩 2 评 价 体 系 研 究 职 业 能 力 与 职 业 素 质评 价 指 标 精 确 定 位 4 4 李 娟 杨洪强 3 考 核 与 评 价 体系 方 案 完 善 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 3 3 姜继水 袁士江 累 计 10 10 (三)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实现校企共建共管 1. 组织保证 石油工程技术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组: 项 目 负 责 人:宋 俭(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 王佼科 (大庆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主任) 项目组校方成员: 张国庆 姜继水 郭 伟 舒中选 潘晓梅 王 岚 李 娟 刘春芳 费继东 吕桂友 吕秀凤 陈桂珍 王欣玉 项目组企业成员: 宋吉水(大庆油田采油二厂总地质师) 张 杰(大庆油田储运销售公司党委书记) 袁世江(大庆钻探集团人力资源部副主任) 高李杰(大庆三环有限责任公司人事部主任)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7 娄志石(大庆油田采油一厂高级工程师) 魏连凯(大庆第三采油职业技能鉴定站主任) 何登龙(大庆油田采油四厂高级技师) 卢鸿钧(大庆油田采油六厂工程师) 2. 制度保障 通过完善和制定以下制度保证专业建设的正常推进。 (1)大 庆职业 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及实施办法; (2)大 庆职业 学院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工作委员会章程; (3)大 庆职业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办法; (4)大 庆职业 学院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5)大 庆职业 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评审办法; (6)大 庆职业 学院教材管理办法; (7)大 庆职业 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8)大 庆职业 学院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实施办法; (9)大 庆职业 学院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评价办法; (10)大 庆职业 学院关于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 专项及配套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 3经费保障 中央专项资金投入 226 万元。为了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大庆职业学院出台 关于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专项及配套资金使用 与管理办法。 五、建设进度与预期效果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8 表 11 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进度表 重 点 专业名称 石油工程技术 建设内容 2012 年 10 月 2013 年 10 月 人才培养 模式与课 程体系 预期绩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石油企业文化融入人才 培养全过程,构建 “校企合作、 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 建设油气藏动态分析等精品课程;制订课程标准;开发工学 结合特色教材。 验收要点: 1. 人才培养方案; 2. 油气藏动态分析省级精品课中期; 3. 钻井施工省级精品课中期。 学院负责人:姜继水 王 岚 企业负责人:宋吉水 余兴华 预期绩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真正 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 求的“ 零距离 ”对接;完善 5 门核心 课建设;完善专业课程标 准与校本教材及课件。 验收要点: 1. 人才培养方案; 2. 油水井生产与维护国家级精品课课件完善; 3. 修井作业省级精品课完善。 学院负责人:姜继水 王 岚 企业负责人:宋吉水 余兴华 中高职 一体化 预期绩效:贯彻上级文件精神, 结合石油企 业对高技能人才需 求不断增大的实际及学生后续发展及终生教育需求,探索中 职 与高职一体化衔接机制,制定中高 职一体化衔接规划。 验收要点: 1. 培养目标和规格衔接规划; 2. 专业设置衔接规划; 3. 课程和教学内容衔接规划; 4. 教学团队衔接规划; 5. 实训基地衔接规划; 6. 职业资格证书衔接规划; 7. 招生录取方式衔接规划。 高职负责人:王佼科 中职负责人:吴燕生 预期绩效:制定中高职一体化师资与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相 关细则。 验收要点: 1. 培养目标和规格衔接细则; 2. 专业设置衔接细则; 3. 课程和教学内容衔接细则; 4. 教学团队衔接细则; 5. 实训基地衔接细则; 6. 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细则; 7. 招生录取方式衔接细则。 高职负责人:王佼科 中职负责人:吴燕生 实训基地 建设 预期绩效:在进一步完善现有采油技术和井下作业两个校内实 训基地及钻井与井下作业仿真等 21 个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建 油藏描述等 2 个实训室的调研及建设规划。 验收要点: 1. 2 个实训室的建设规划与建设方案; 2. 新建 2 个校外实训基地协议。 学院负责人:姜继水 吕秀凤 企业负责人:余兴华 卢鸿钧 预期绩效:完成油藏描述等 2 个实训室建设,充分利用校外 实训基地,延伸课 堂到企业,形成“ 厂中校”。 验收要点: 1. 2 个实训室建设验收单; 2. “厂中校 ”教学 记录。 学院负责人:姜继水 吕秀凤 企业负责人:余兴华 卢鸿钧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9 教学模式 预期绩效:用现代技术信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开 发虚拟流程,虚拟 工艺的数字化教学 资源,共享教学 资源,做 到职前职后一体化。 验收要点:资源库中期 学院负责人:潘晓梅 李娟 企业负责人:魏连凯 预期绩效:用现代技术信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 开发虚拟流程,虚 拟工艺的数字化教学 资源,共享教学 资源, 做到职前职后一体化。 验收要点:资源库建设完成 学院负责人:潘晓梅 李娟 企业负责人:魏连凯 师资队伍 建设 预期绩效:建立专业带头人制度,完成拟聘用专业带头人的任 职资格审核;选拔 3 名专任教师参加实践、技术攻关及国内外 培训,使其成为技 术服务及产学研合作的主力 军;选拔 2 名兼 职教师,参加培训 及校内实训基地建 设及课程开发,每人 传帮 带 12 名青年教师,指导其教学和科研工作; 建立和完善教师 到企业实践制度,通 过深入企业及校外 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6 名;聘用兼职教师 20 人,其中行业技术专 家或企业工程师 8 人,能工巧匠 12 人,使其能 够掌握职业教育 规律,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验收要点: 1. 1 名行业专业带头人培养; 2. 3 名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3. 6 名双师教师认证; 4. 评聘 20 名兼职教师; 5.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 师、双 师、兼职教师标准。 学院负责人:王佼科 舒中选 企业负责人:宋 俭 何登龙 预期绩效:选派 1 名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外进修或考察;继续 提升教师教学、培 训和教科研能力,打造精良教师队伍,培 养专兼职骨干教师 3 名;组织教师参加资格证书考试,通过 深入企业及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培养双师素质教 师 6 名;聘用兼职教师 10 人,其中行业技术专家或企业工程 师 2 人,能工巧匠 8 人,有 计划地参与教学和 实训直到,兼 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 50%。 验收要点: 1. 1 名行业专业带头人培养; 2. 3 名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3. 6 名双师教师认证,比例 90% 以上; 4. 评聘 10 名兼职教师; 5.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 师、双 师、兼职教师标准完善。 学院负责人:王佼科 舒中选 企业负责人:宋 俭 何登龙 改革措施 预期绩效: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建设,制定委员会章程,明 确双方的责权利,实现 2 个统筹安排;从激 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构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筹建人才培养 考核评价办公室,并展开工作。 验收要点: 1. 专业建设委员会及章程; 2.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学院负责人:王佼科 郭伟 企业负责人:宋 俭 预期绩效:通过“双主体育人平台 ”,运行 3 个机制,达到合作 双赢、互惠互利的目的。 验收要点: 1. 利益相关方积极互动机制; 2. 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 3. 顶岗实习管理育人机制。 学院负责人:王佼科 郭伟 企业负责人:宋 俭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六、经费预算 表 12 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资金分年度安排计划明细表(单位:万元) 重点专业名称 石油工程技术 编号 540407 资金预算及来源 中央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行业企业投入 学院自筹建设内容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小计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小计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小计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小计 合 计 合 计 113 10555 218.55 218.55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改革 11 11 11 2中高职一体化机制探索 20 20 20人 才 培 养 模 式与 课 程 改 革 小计 31 31 31 1专业带头人培养 12 12 12 2骨干教师与双师素质培养 20 20 20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20 20 20 师资队伍 建设 小计 52 52 52 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20 20 20 2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10 10 10 校企合作 工学 结 合 运 行 机 制 建 设 小计 30 30 30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续)表 12 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资金分年度安排计划明细表(单位:万元) 资金预算及来源 中央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行业企业投入 学院自筹建设内容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小计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小计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小计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小计 合计 1油藏描述实训室 13 13 13 2油气储运实训室 92.55 92.55 92.55 教学实验 实训条件 建设 小计 105.55 105.55 105.55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附件 2: 编 号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推 荐 书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推 荐 院 校 * *职业技术学院 举 办 单 位 * * 推 荐 省 份 市 填 表 日 期 二零一零年六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一年六月 制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填 写 要 求 一、请依据申报院校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和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如实填写各项。 二、请按推荐书下发格式填写,原则上不加页。 三、推荐书封面“编号”栏由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办公室填写。 四、本推荐书请用 A4 纸打印,一式 25 份上报。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 1. 推荐院校基本情况 所在地区 院校名 称 1 * *职业技术学院 启用现在校名时间 2001-01 建校时间 2 2001-01举 办 方 省级政府 地 市级政府 行业 企业 其他 院校性质 公办 民 办 建校基 础 3 市职工化工学院、市化学工业学校、市仪电自动化 学校、* *党校 邮 编 300402通信地 址 市北辰区西堤头 学校 网址 www.*. cn 姓 名 * 职 务 院长 办公 室电话 *-*131 传 真 *-*131 法人 代表 信息 手 机 13*318 E- mail Bh*an163.c om 姓 名 * 职 务 常务副院长 办公 室电话 *86846812 传 真 *86846817 1 -1 基 本 信 息 联系人 信 息 手 机 18*6616 E- mail Yl*9 占地面积(亩) 722.5 建筑面积(平方米) *2 普通高中起 点 6843 全日制普通中职在校 生人数 中职起点 981 全日制五年一贯制在 校生人数 90 全 日制普 通高职 在校生 人数 其它 4 单独招生 90 全日制成人高职在校生 人数 0 非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注 册人数 526 全日制成人中职在校生 人数 0 非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注 册人数 191 全日制普通本科委托培养 在校生人数 0 以上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主 要形式 业余 全日制成人本科委托培养 在校生人数 0 2009 年度非全日制培训 人次 11081 教职工总数 697 1 -2 基 本 状 态 2009 年度非全日制培训主要类型 行业委托培训 专任教师数 478 1 若同时使用两个以上院校名的请一并填写 2 指院校独立设置具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资格的时间 3 指院校成为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前的办学基础,例如学校合并升格前的一所或多所学校名称 4 请具体说明学生类型 5 仅指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的专业教师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 专任基础教 师数 70 兼职基础 教师数 0 专兼教 师之比 1 0 专任基础教 师 授课课时数 150 66 兼职基础 教师 授课课时 数 0 专 兼 授课 课 时 比 10 专任专业教 师数 408 兼职专业 教师数 5 144 专兼教 师之比 1 0.35 专任专业教 师 授课课时数 926 64 兼职专业 教师 授课课时 数 1249 0 专 兼 授 课 课 时 比 1 0.14 现有专业数 36 工科专业数 31 2010 年招生专业数 34 已招 生 专业 中 “3+2 ”专业数 4 在校生中参加自考本科 教育人数 0 在校生中参加远程本科 教育人数 0 自考或远程教育主要组 织形式 (续 1) 全日制普通高职招生就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