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20)_第1页
2008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20)_第2页
2008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20)_第3页
2008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20)_第4页
2008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 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萃智理论助力创新教育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教育都承担着为本国培养未来人才的历史使命。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就是要根据创新理论,培养学生具有 一定 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 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这种潜在的创新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 训被激发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通 过培训激发创新能力的途径让受教育者掌握创新理论与方法,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 下来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水平。高考资源网 统计表明现有数百种发明、创造和创新的技法,常用的传统创新技法约 50 种,如 试错法、头脑风暴法、和田十二法等,它们曾帮助人们产生过无数的发明和创新。但 以上绝大多数创新的技法是抽象的、随机的、方向不明确的。这些技法一般强调个人 的“灵感 ”和“ 悟性 ”,是难以控制的个人的思维活动;因此难以用这些技法去量化地、可 重复地去培养和提升其他人的创新能力。 划时代的萃智(TRIZ)理论“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全新 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学,揭开了人类发明创新的新篇章。 萃智是以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为首的一批学者从 1946 年开始,历经数 十年,对世界上 250 多万件专利文献加以研究、整理、归纳以后,提炼出来的一整套 体系化的、实用的解决发明创新问题的理论体系。它基于技术系统演变的内在客观规 律,来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方案综合。它可以定向地一步一步地引导人们去创新, 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包括解决技术矛盾的 40 个原理和矛 盾矩阵,解决物理矛盾的 4 个分离原理,76 个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和发明问题解决算 法(ARIz),以及消除心理惯性的工具和资源 时间及成本算子等,使人们可按照解 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针对不同问题, 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间去操作和执行,因此发明 就可被量化进行,也可被控制,而不是仅凭灵感和悟性来发明。 在学校开展基于萃智理论的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学习如何打破思维定式,激 发创新意识,正确地分析所面对的具体问题,找到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萃 智可以有效地消除不同学科工程领域和创造性训练之间的界限,而使问题得到创新 性的解决。 萃智已运用于各行各业,世界 500 强中的近 400 强企业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利用萃 智获得 了发明创新,实现了重大技术改进。这些事实都证明了萃智在广泛的学科领域和问题 解决中 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同时也证明了在学校开设萃智创新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中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开展创新教育,有效地提高受教 育者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帮助学校提升教学水平帮助企业迎接市场挑战,也是提高 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唯一选择。 1下列对“萃智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 )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A萃智理论是以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为首的一批学者从 1 946 年开 始历经数十年提炼出的一种全新理论体系。 B萃智理论是一套全新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学,为人类发明创新揭开了新篇章。 C萃智理论基于技术系统演变的内在客观规律,来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方案综 合,因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技法盲目、随意的不足。 D利用萃智理论提供的一系列工具,人们可按照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针对不同 问题、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间去操作和执行。 2下面不属于萃智理论的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是 ( ) A与绝大多数的传统创新技法的抽象、随机、方向不明确性不同,萃智理论可以 定向地一步一步地引导人们去创新。 B与某些强调个人的“灵感”和“悟性”的传统创新技法不同,萃智理论使发明 不再难以控制。 C萃智理论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和利用它来量化地、重复地去培养和提升其他人 的创 新能力。 D萃智已运用于各行各业,世界 500 强中的近 400 强企业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利用 萃智获得了发明创新,实现了重大技术改进。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绝大多数创新技法一般强调个人的“灵感”和“悟性” ,是难以控制的个人的 思维活动,因此根本无法去量化地、可重复地培养和提升其他人的创新能力。 B在学校开展基于萃智理论的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找到具有创新性的解决 方案,能够有效消除不同学科、工程领域和创造性训练之间的界限,而使问题得到创 新性的解决。 C世界 500 强企业的成功事实证明了萃智在广泛的学科领域和问题解决中的有效 性实用性,同时也证明了在学校开设萃智创新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D当今世界,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唯一选择就是开展创新教育,有效地提高受 教育者的创新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题。 山 之 叟 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 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木,移其位让焉。幕锦张烛, 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 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 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 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 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 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 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 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 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 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 注:鄂:通“萼” ,花蕾。韡:音 wi,繁盛。 4.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损重赀 赀:通“资” ,钱财 B客过而尤之曰 过:责怪 C宜山者山,宜庭者庭 庭:种在庭院 D子亟亟焉 亟:急迫 5.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做法的一组是 ( ) 幕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 暴摧折之,移其非时。 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 一月之间,忽予忽夺。 新者虽来,旧者不让。 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人认为新牡丹比旧牡丹好,就把旧牡丹移走,栽上新牡丹;等新牡丹死了,又觉 得对不起旧牡丹,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B、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牡丹死了,主人 不责怪自己反而怨怪牡丹,是错上加错。K C、移植花木应该在春季而不是冬季,可主人移栽牡丹却不按时节,导致牡丹很快就枯 死了。 D、作者以牡丹的遭遇喻指封建社会中人才的遭遇,委婉含蓄地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仅凭 自己的喜怒而对人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 7.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线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 分) 薄 如 蝉 翼 较 前 大 不 如 怒 而 移 之 山 再 移 之 墙 立 枯 死 。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3 分) 译文: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3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郑协:南宋移民。芊芊:草木茂盛。 8这首诗写了那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4 分) 答: _ _ _ 9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 歌简要分析。(5 分) 答: _ _ _ _ _ _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荀 子劝学) (2)仰观宇宙之大,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是故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4)民生各有所乐兮,_。(屈原离骚) (5)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6)指如削葱根,_。(孔雀东南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题。 兄弟情深 美国 丹.克拉克 圣诞节快到了,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崭新的轿车,圣诞节那天,当保罗离开办 公室来到停车场时,一个小男孩正绕着那辆闪闪发光的新车,仔细的端详着,小心地 抚摩着,不停的赞叹着。看到保罗走过来,他十分羡慕的问:“先生,这是您的车吗?” 保罗微微的点点头,自豪的说:“这个是我哥哥送我的圣诞礼物。 ” 男孩子惊讶的睁大眼睛,看着保罗,半信半疑地说:“您说这是您的哥哥送给您的 圣诞礼物?没花您的一分钱?” 看到那个男孩羡慕的眼神,保罗骄傲的点了点头。 “天啊,我真希望也能” 听到那男孩这么一说,保罗以为他也希望能有一个像自己的哥哥那样的兄长。但 是那个男孩接下来说的话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我真希望自己也是个能送车给弟弟的哥哥。 ”男孩不无遗憾的说。 保罗吃惊的看着那个男孩,脱口而出的问道:“你想不想坐我的车去兜兜风?”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哦,是真的吗,先生?” 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要是那样的话,可真是太好了。 我太想坐坐您的新车了。 ” 保罗微微笑了笑。他知道那个男孩想干什么。他一定是想向邻居炫耀炫耀,让大 家都知道他坐了一辆新车回家。但是这次保罗又猜错了。 “先生,您能不能把车子停在那两个台阶的前面?” 男孩恳求道。 保罗在台阶前面停好车,那个男孩飞快的跑上阶梯。不一会,保罗听到他回来的 声音,但动作似乎有一点缓慢和笨重。 正在犹豫之间,保罗看到那男孩扶着一个跛脚的小孩儿缓慢的走出来。包罗立刻 就明白了“他应该就是那个男孩的弟弟吧! ” 这时,那男孩已经来到了车前,他紧紧的抱着他那跛脚的弟弟,指着罗保的新车, 兴奋的说:“你看,这就是我刚才在楼上对你说的那辆新车。这是保罗的哥哥送给他的 圣诞礼物哦!将来我也会送给你一辆像这样的车。到那个时候,你就能开着自己的车 去看那些在圣诞节时挂在窗口上的漂亮饰品了,就像我以前对你说的那样。 ” 面对此时此景,保罗的心陡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感到眼眶湿润了。他走下车子, 帮那男孩把跛脚的弟弟抱上车子。那男孩高兴极了,飞快的爬上车子,坐在弟弟的身 旁。他满怀感激的看着保罗,激动的对他说:“谢谢您,先生!” 保罗看着他们,还是微微的笑了笑,说:“小心,坐好!” 然后,他发动了汽车。就 这样,他们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兜风。 就在那个圣诞夜,保罗才真正体会到耶酥所说的“施比爱更有福” 的道理. 选自感动你一生的故事全集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作者把小说发生的时间安排在圣诞节,因为这一天保罗刚刚得到哥哥的圣诞大 礼,心里高兴,又是假期,有充足的时间陪小男孩兜风。 B保罗主动提出请小男孩坐自己的车兜风,并且一再满足小男孩的要求,为小男 孩的举动而感动流泪,说明保罗是一个充满热情、富有爱心的人。 C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崭新的大轿车作为圣诞礼物,而小男孩则只能借保罗的 车给他那跛脚的弟弟以口头许诺,这种对照反映了西方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 D小说运用了衬托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保罗的言行和心理来描写小男孩行为 的出人意料,突出了小男孩对跛脚弟弟的纯真的爱。 E小说篇幅短小,但作者巧设悬念,情节出现多处转折,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 栩如生,卒章显志,主旨鲜明突出,感情真挚,引人深思。 12.小说的情节共出现了几次转折?请找出明显转折的句子,并回答如此安排转折有什 么样的表达效果? (6 分) _ _ _ _ _ 13.试回答小说中有哪些细节直接表现了兄弟情深? (6 分) _ _ _ _ _ _ 14.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主旨的? 结合你的理解和体会,谈谈对结尾“施比爱更有福”的理 解。 (8 分) _ _ _ _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_ _ _ _ _ _ 第卷 表达题 四、语言表达(20 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英语不是先有拼写规则然后拼写的,而是在随意拼写中逐渐浑然天成的。 B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其 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C我生平最受用的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 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想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D文学失去了读者,图书出版、报刊发行大滑坡,一家杂志几百万订户的辉煌已 是明日黄花。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 单位。 B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二批通过规划审核的 4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名单。 C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 很快乐。 D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 17把下列语句填放文中划线处,使上下文意思连贯。 ( 4 分) 孔雀河谷地带景色优美,四周雪峰峻峭, A , B 。来自孟加拉湾的海洋季风越 过喜马拉雅山吹到这里, C , D ,错落有致的村庄,缭绕的炊烟,赶着牛羊的牧 童和转经的老人,使人仿佛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就像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起伏有序,沟壑纵横 雪峰下是风化的砾石和黄沙形成的堆积层 大片的绿洲似翡翠般镶嵌在孔雀河谷 形成了青藏高原难得一见的湿润气候 A B C D 18请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面一则手机短信压缩到 15字以内。(4 分) 我正在车上,环境嘈杂,通话不方便。九点到达目的地。等我到了目的地,会给 你打电话,你也可以给我打电话。 19.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与划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4 分)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 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_,_ ;_ ,_。 五、写作(60 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心是花园,思想为种,即可繁花似锦,也能杂草丛生。 请以心灵的花园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w.w.w.k.s.5.u.c.o.m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6(每小题 3分) 1C(滥加因果关系) 2D(D 项是介绍萃智理论的实际应用) 3D(A不是“根本无法”而是“难以用这些技法”;B能够有效消除不同学科工 程领域和创造性训练之间的界限的是翠智理论本身而不是创新教育;C“世界 500强 中的近 400强企业”而不是“世界 500强企业”的成功事实。) 4. B(过:拜访) 5. B(都是客人的假设,不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的做法) 6. C(原文为“在冬非春”,应为“在冬季而不是春季”)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7. (10分) (1)(4 分)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 (2)(3 分)你仍然把它们移回原处,以为它们比新买的好。(“复,移回”1 分;“以,认为”1 分;译对大意 1分。) (3 分)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 残它(“宜,适宜”1 分;宾语前置句 1分;译对大意 1分。) 8.(4 分)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2 分)动静结合(反衬/以 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2 分) 9(5 分)不同意(1 分)。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 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 落日晚照,杜鹃啼血,(2 分)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 亡国之痛自不待言。(2 分) 10.(8 分,每空 1分) 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俯察品类之盛。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余独好修以为常 羁鸟恋旧林。 口如含朱丹。 11.(5 分)AC(解析:A 项,安排故事发生在圣诞节是因为这一天是耶稣的生日,为 了突出“施比爱更有福”这个主旨。C 项,小说的主题是表现人类之爱,而不是揭露社 会问题,“反映了西方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的说法牵强附会。) 12.(6 分)主要有两次转折。转折的语句有:但是那个男孩接下来说的话却完全出 乎他的意料;但是这次保罗又猜错了。(2 分)表达效果:文中的两次转折使情节产 生了波澜,更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心;对表现“那男孩”对弟弟的一片深情效果 更好。(4 分) 13.(6 分)细节有:“那个男孩飞快地跑上阶梯”“那男孩扶着一个跛脚的小孩儿缓 慢地走出来”“那男孩高兴极了,飞快地抓上车子,坐在弟弟的身旁”“他满怀感谢 地看着保罗”。(每处 2分,答出三处即得满分。) 14.(8 分)小说通过写一个男孩,小小年纪就立志要送给他跛脚的弟弟一辆新车,好 让跛脚的弟弟能驾车出游这一故事来表现主旨。(2 分)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施爱和被 爱。一个人,能“被爱”是幸福的;(3 分)但他不应该只想到被爱,更应该想到施爱, 去感受施爱的幸福。(3 分) 15.(3 分)A (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 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此处应为约定俗成。 浅尝辄止: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强聒不舍:极力唠叨个没完。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16.(3 分)B (A 项应先找主干,“李明德被评为先进单位和模范单位”,典型的搭 配不当;C 项句式杂糅,应删掉“时”;D 项成分残缺,“羞辱”缺少宾语,可在“羞 辱”后加“对方”。 17.(4 分)2 1 4 3 18.(4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