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七上期中复习讲义 学生版_第1页
2012.11七上期中复习讲义 学生版_第2页
2012.11七上期中复习讲义 学生版_第3页
2012.11七上期中复习讲义 学生版_第4页
2012.11七上期中复习讲义 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复习讲义(一) 字词名句文学文化常 识 班级 学号 姓名 家长签字: 一、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诠释(qun) 憧憬(chng) 裨益(b) 潜移默化(qin) 危言耸听(sng) 霎眼(sh) 腼腆(tin) 干瘪(bi) 半明半昧(mi) 摇摇欲坠(zhu) 褪色(tu) 皱褶(zh ) 肘部(zhu) 撂在抽屉(lio ti)瘦骨嶙峋(ln xn) 喝彩(h) 吆喝(he) 蹭着(cng) 锃亮(zng) 翩然起舞(pin) 翕动(x) 脊梁(j) 瑕疵(xi c) 挑剔(tio t) 锱铢必较(z zh) 熠熠(y) 诧异(ch) 浩淼(mio) 踌躇(chu ch) 瞅了瞅(chu) 蓦然(m) 迸溅(bng) 穹隆(qi ng) 积攒(zn) 窘迫不安(jing p) 呜咽(y) 淅沥(x l) 绚丽(xun 徜徉(chng yng)刨根究底(po) 雕镂(lu) 镌刻(jun) 安恬(tin) 谆谆教导(zhn)心旷神怡(kung ) 撷取(xi) 跻身(j) 荟萃(hu cu)苔藓(t i xin) 慷慨(kng ki) 噤声(jn) 禁锢(g) 温馨(xn) 归省(xng)撺掇(cun duo) 怠慢(di) 家眷(jun) 皎洁(ji o) 朦胧(mng lng) 缥缈(pio mio) 蹿(cun) 蕴藻( wn) 棹船( zho) 楫子(j ) 撮着吃(cu) 蘸酒(zh n) 泅水(qi) 阖家(h) 功勋赫赫(h) 密密匝匝(z) 吝惜(ln) 不惮(dn) 行辈(hng) 伶俐(lng l) 簸箕( b ji)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自诩(x) 栩栩(x)如生 打瞌睡(k) 嗑(k)瓜子 不屈不挠(no) 丰饶富足(ro) 时髦(mo) 发髻(j) 火烧火燎(lio)眼花缭(lio )乱 安详(xing) 吉祥(xing) 履(l)历 覆(f)盖 遐想( xi) 目不暇(xi)接 3、填字成词。 记忆犹新 走投无路 津津有味 美不胜收 鸦雀无声 谈笑风生 罪魁祸首 自鸣得意 指手画脚 道听途说 茅塞顿开 咬文嚼字 出谋划策 鸡毛蒜皮 可歌可泣 陈词滥调 赏心悦目 出手不凡 拐弯抹角 心花怒放 嚎啕大哭 胆战心惊 泾溷渭清 其貌不扬 4、名句积累。 (1)不积跬步,无以至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3)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4)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失之千里) (5)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6)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7) ,风正一帆悬。 (8) ,江春入旧年。 (9) ,铜雀春深锁二乔。 (10)乡书何处达? 。 (11)谁道人生无再少? , 。 (12)梅须逊雪三分白, 。 (13)春城无处不飞花, 。 (14) ,冷露无声湿桂花。(15)今夜月明人尽望, 。 (16)我欲乘风归去, , 。 (17) , ,此事古难全。 (18)四面湖山归眼底, 。(19)青山有幸埋忠骨, 。 (2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 (21)物华天宝, 。 (22)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 (2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了李白的“ , 。” (24)化用了“隔千里兮共明月” ,祝福天下离别人的词句是“ , 。” (25)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 。 (26)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 ,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 又自失起来, 。 (27)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 (28) 于漪老师说:“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使人想起苏轼 浣溪沙中的诗句 , , 。 (30)刻舟求剑中楚人最可笑的行为是: , , 。 郑人买履中郑人最可笑的语言是: , , 。 5、文化文化常识。 (1) 郑人买履选自 , 作者 , 末期哲学家, 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刻 舟求剑选自 ,这是战国末期 组织人编写的。 (2)泰戈尔,印度作家、社会活动家。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 、 、 、 。我国作家_获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 (3)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 国作家 的作品,他的创作多以幽默讽刺见长,语言简练 生动,内容蕴涵丰富,另有作品 。 (4)鲁迅,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 家、 家和 家。他一 生作品很多,小说集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 杂文集 、 。 (5)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的民族, 、 、 是我国三大 传统节日。另外还有元宵节、寒食节、 、 、腊八节等传统节日。 (6)本命年就是 。 (7)月亮的别称还有 、 、 等。 (8)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是 、 、 ;端午节的习俗有 、 、 初一语文 学案作业 2 等,中秋节的习俗有 、 、等,春节的习俗有 、 、 等。 期中复习讲义(二) 古诗鉴赏 班级 学号 姓名 家长签字: 一、 次北固山下 1描绘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画面。潮水上涨,两岸的江面无比宽阔, 顺风前进的白帆 高高悬挂。 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动形象地体现了 的哲理。 3赏析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4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的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5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6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发展的战略机遇,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以引用次北固 山下的诗句“ , ”来形容我市经济发展的喜人态势。 7列举“借眼前景表达思乡情”的诗句(连续诗句)共两句。 二、 赤壁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的是历史上的“火烧赤壁”一事,诗中以“东 风”比喻“ 机遇 ”。从折戟写起,是以小见大 的艺术手法。 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 ,抒发了 之情。 3. 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原诗句借“二乔”这两位美女被 “锁”的命运来写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形象而深刻。 而改后的诗句过于直白,缺乏 诗味。 三、 浣溪沙 1 浣溪沙词的上阕是写景,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下阕是 抒情 , 写作者虽处困境而要老当益壮、 奋发进取的看法,体现了 热爱生活, 旷达乐观 的性格。 2 “唱黄鸡”的本意是黄鸡报晓 ,诗中是指 时间,时光流逝 。 3.用自己的话描绘上阕画面。 4.词的下阙表达了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 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 的哲理。 5.浣溪沙是词牌名,请另写三个词牌名。 、 、 四、 十五夜望月 1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从哪些词语和诗句中看出来? 2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委婉的疑问语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深沉 地表达了 的情思。 3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落”不能改成“在”的理由: 五、 水调歌头 1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 ;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 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 来的,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词中“此事古 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 2这首词上阕写 ,下阙写 3作者的内心情感经过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无眠”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4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的悲欢离合也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这 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诗人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的概括, 表现出作者领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富有哲理意味。 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句表明了情意的相通是不会受到时空的阻隔的,这是诗人 对所有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表达出 旷达的胸襟和 乐观的情怀。 6、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期中复习讲义(三) 综合性学习 一、口语交际。 1城市河水污染严重。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中,有人将工业废水排入河中某中学将组织一次 社会调查,呼吁保护环境。假如你是某中学的学生,要进行采访,你将如何明白得体地提问? (1)采访一位在护城河边晨练的老人。 (2)访问市环保局局长。 2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 在盐城市某中学门 前 ,执勤的交警 张凯爱岗敬业,9 年来从未发生交通事故,赢得了社会的广泛 赞誉,学生们亲切地称他“ 学校 门口一棵会微笑的大树”。 (1)炎炎烈日下,你要为执勤交警张凯送一瓶矿泉水,你对他说些什么? (2)在 放 学 回 家 的 路 上 , 你 发 现 某 校 校 车 超 载 , 把 这 种 情 况 报 告 给 执 勤 交 警 张 凯, 你 怎 样 说 ? 3几个不同身份的人围绕“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 理解。国脚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 ”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 ”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烂丰富的色彩。 ”对此,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请你代他们回答。 小孩说: 。 病人说: 。 初一语文 学案作业 3 二、综合性学习。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作为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进入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外 墙设计。学校要组织以“节气与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节气搜索】明代有一秀才,某日夜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随口吟出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此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时成为绝对。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 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 请填入一个最恰当的节气,把上联补充完整: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 【节气印象】在活动中,需要设计展板介绍二十四节气,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对“清明”节 气的描述。示例: 惊蛰 含义: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 动物。 诗意描述:“惊蛰” ,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 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 唤 醒了,它 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 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 门户。 这时节,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 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 清明 含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万物生 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诗意描述: 三、名著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 1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以下读书摘记卡。(用几句话介绍情节, “我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 说启发) 读书摘记卡(一) 标题 了不起的粉刷工 时间 20121012 编号 001 情节: 我的思考: 读书摘记卡(二) 标题 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 时间 20121013 编号 002 情节: 我的思考: 2汤姆早年失去双亲,被寄养在姨妈那里。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在学校也 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对他离家出走历险,从你的角度上讲,你赞同吗?请说说理由。 不赞同。尽管汤姆有许多优点,但像他一遇到困难就出走,这种人生态度是不可取的;况且社会 纷繁复杂,随便走出去很容易误入歧途或生命没有保障,这样既误掉自己,也给家庭带来哀痛。 3对汤姆,你最欣赏什么?请结合洞中历险这个情节,联系自己的实际讲讲理由。 我最欣赏的是他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坚定勇敢友爱的精神。当他面临着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 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抗争,对脱离困境 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蓓姬,一个孩子做到这一点,实在让人钦佩。 期中复习讲义(四) 叙事性现代文 班级 学号 姓名 家长签字: 一、阅读母亲 ,完成 1-4 小题。 母亲(莫言) 我 5 岁的 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 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 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 红色的棒槌,在一 块白色的石 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 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 涩 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 发出的声音,沉 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 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 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 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 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 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 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 难以尽述。 战争、 饥饿、疾病,在那 样的苦难中,是什么 样的力量 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 饥肠辘辘、疾病 缠身 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 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 资格向母亲提问。 有一段时间 ,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 时候我们 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 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 亲旧病复发,无 钱医治。我 总是担心母亲走 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 归来时,一 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 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 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 栏、磨房、 厕所 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 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 亲从外边 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 满,她 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 应该随便哭泣。她追 问我为什么 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 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 对我说:“孩子,放心吧, 阎王爷 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现在,尽管母 亲已经被 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 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 远伴随着我,激励 着我。 在那些饥饿 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 严的情景,譬如 为了得到一块豆 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 员学狗叫。保管 员说, 谁学得最像,豆 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 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 们蜂拥而上 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 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 亲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 论是山珍海味, 还是草根 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 样的,何必为 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 时 并不能说服我,因 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 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 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 风度。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饥饿的岁 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 杂和单纯,使我 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 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 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 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 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附: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 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80 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代表作品有红高粱生死疲劳檀香刑丰乳肥臀蛙 等。2011 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 年 10 月 11 日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 奖。 初一语文 学案作业 4 1.文章第段,从听觉、 、 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 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 2.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第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 巨大的恐惧。 ”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4.本文题目为“母亲” ,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 原因。 二、阅读小说 汤姆的午餐 ,完成 5-8 题。 在加利福尼亚州某中学有一个班,学生 顽劣异常。 刚从大学毕业的露茜主动请缨,担任 这个班的班主任。校 长问 她:“ 你知道你正在要求的是什么 吗?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老 师能 够管得住这个班的学生呢! ”露茜注视着校长,坚定地说:“如果您 同意的话,我愿意接受这个挑 战。 ” 第二天早上,露茜就站在了这 个班的学生面前。她 说:“淘气包 们,从今天起我就是你 们的班主 任了。我知道,想让你们每个人都很优秀,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我必须依靠你们的帮助! ” 坐在最后一排的是一个又高又壮的男孩,同学们都叫他“ 大个子汤姆”。他听露茜老师说到这里, 就低声对他的同桌说:“ 嘻嘻,我不需要 别人的帮助,就能把小个子汤米揍扁。 ” 露茜老师笑了笑,说:“ 不过,我将允许你们自己制定班规,并将你们的创意写在黑板上。”学生 们很兴奋,不一会儿,就在黑板上列出了 10 条班规。然后,露茜老师就“ 若违反这些班规该如何处治” 向学生们征询意见。汤姆站起来 说 :“如果谁违反了班规,他就应该脱掉衣服, 让您在他的后背上打 10 木板!”早已 习惯了恶作剧的学生们自然是一呼百应。 在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一切都很平静。但是到了第四天中午,汤姆却在教室里暴怒了,原因是 他的午餐竟然被人偷吃了!此事涉嫌“偷窃”,露茜老师立刻就此事展开了调查。事情很快便水落石 出:是小个子汤米偷吃了。汤米也承认确实是他拿走了汤姆的午餐。于是,露茜老师就问他:“你知道 你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吗?” 汤米眼含泪花,点了点 头。 汤米这几天穿的是一件厚厚的外衣,他向露茜老师乞求说 :“我有错,我愿意接受惩罚,但是,请 不要让我脱掉外套。”还没等露茜老 师开口, 汤姆就气势汹汹地命令道:“你必须脱掉你的外套!”没 办法,小家伙开始动手解他身上穿的那件旧外套的扣子。当他脱下外套的时候,露茜老师看见他没 有穿衬衫。更糟糕的是,她看 见那件外套里面隐藏的竟然是一个极其虚弱和干瘦的躯体。 露茜老师问汤米为什么不穿件衬衫。小个子 汤米回答:“ 我爸爸死了,我们家非常穷。我只有一 件衬衫,可妈妈今天把它洗了。” 露茜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这 个脊骨和肋骨都从皮肤底下凸出来的后背,她实在不忍心将那根 硬硬的木板打在这样一个后背上。但是,她知道她必须执行对他的惩罚,否则,孩子们今后将不会再 去遵守那些班规。因此,她狠了狠心,扬起了手中的木板。 就在这时,原本气急败坏的汤 姆再次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问老师:“ 班规里有没有说别人不能 替犯错者挨打?” 露茜老师想了一想, 说:“没有。 ” 汤姆说:“那好,我愿意替 汤米接受惩罚。”说着,他脱掉了外衣,冲老师弯下腰来。 “你有没有搞错?他吃了你的午餐啊!”“嗯,我知道,可他实在太弱小了”大个子汤姆轻声 说。 露茜老师心里百味杂陈,但她 还是打在了那个结实的后背上。一下,二下教室里寂静得只 能听到木板发出的“ 叭、叭” 声。尽管露茜老师竭力控制着自己打下去的力气,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 那根旧木板突然从中间断成两截。 露茜老师再也忍不住了,把脸 埋进她的手掌心里哭了。哭着哭着,她听到教室里一 阵骚乱,抬 起头,她发现所有学生都在用手抹眼泪,而且她的面前竟然多了几个脱掉了上衣的后背! “你们都是好样的!” 露茜老师显然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从今天这件事上我发现,我们班的 每一个同学都是优秀的,我们 的班 级也很快会进入优秀之列! ”全班同学都含着热泪鼓起掌来。 5.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并简述其性格特征。 6.读划线句子“露茜老师心里百味杂陈”,结合上下文,揣摩露西老师此刻心里想到了什么? 7.读划线句子“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说说这是什么描写方式?有 什么作用? 8.露西老师说“我们的班级也很快会进入优秀之列”,她的自信来自哪里? 三、阅读一则对联的故事,回答问题 苏轼巧改对联 苏东坡年少时,天资聪明,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因而受到 人们的赞赏,自傲之情也随之而生。 一日,他在自家门前贴了一幅 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遍”与“尽”对,活画出苏轼当时 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位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请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 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窘得满 脸通红,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在门前的对联 上各添上两个字。境界 为之一新: 发愤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 间书”,用以自勉。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发狠、立志、决心) 2.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懂得了哪些道理?(不少于两点) 期中复习讲义(五) 文言文复习 班级 学号 姓名 家长签字: 一、认真复习郑人买履 ,完成下列题目。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 )之市( ),而忘操 ( )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 )反,市罢( ),遂( )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 )信度,无自信 也。” 初一语文 学案作业 5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买履( ) 宁信度( )( ) 遂不得履( ) 自度其足( ) 2在原文括号中解释文中加点字。 3填空。 (1)文章选自 ,作者 , (时期)哲学家, (学派)家的主要 代表人物。 (2)郑人最可笑的“言”是 。(原文) 4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请找出来,并解释。 通 通 5请选出下列“之”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 A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何不试之以足 D反归取之 6翻译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 (2)宁信度,无自信也。 7郑人买履中的“郑人”有什么样的特点? 固执、迂腐、不知变通等。 二、认真复习刻舟求剑 ,完成下列题目。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 )舟中坠于( )水,遽( )契( )其舟,曰: “是( )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 )入水求之。舟已行( )矣, 而剑不行,求( )剑若( )此( ),不亦惑( )乎!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遽( )契( )其舟 不亦惑( )乎 2在原文括号中解释文中加点字。 3填空 (1)文章选自 ,是战国末期 国丞相 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楚人最可笑的“行”是 。(原文) 4选出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D 。 A楚人有涉江者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C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 D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B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而置之其坐而剑不行 D已得履舟已行矣 6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7假如求剑者来到你的身边,你会对他说什么呢?根据寓言的寓意用四字短语完成下面填空。 我会对他说:“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你不应该墨守成规、 ,而 应该随机应变、 。” 三、认真复习幼时记趣 ,完成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