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知识能力综合训练题试题14_第1页
2012年中考语文知识能力综合训练题试题14_第2页
2012年中考语文知识能力综合训练题试题14_第3页
2012年中考语文知识能力综合训练题试题14_第4页
2012年中考语文知识能力综合训练题试题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知识能力综合训练题试题(十四)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完成题目。(7 分) 通过经典诵读,我们走近了先贤,我们感受了历代圣贤的思想!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 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 】我们人格的脊 lin【 】。口诵经典传文 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千古传诵;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伴我们一路远行。让我 们的校园充满人文气息,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歌声,遍布书香。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让我们捧读经典,继往开来,再创新时代的辉煌!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2)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3 分) (3)学校准备举行校园读书节活动,请你为同学们推荐一本书。请把推荐的书 名和理由写下来。(2 分)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 分) (1)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 (3) ,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5)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 ”写出 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 “ ”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气氛。 (6)登飞来峰(王安石)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 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青年要善于独立思考,从年轻时就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判断事 物的真伪。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做出正确判断;还要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 B“长安花”的形象来自西安市花石榴花,身体的形状和色彩以石榴为创 意核心,名字琅琅上口,既符合西安的民族特色,又与世园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相呼应。 C即便如此,人大在监督中遇到的现实往往却是,人大决议、决定落实情况无 人问津,没有落实也无人问责的状况。 D正义的目标应当通过理性方式实现,正当的行政改革目标应当通过合法方式 实现。那种以牺牲法律权威为代价的行政改革措施,无异于舍本逐末,与宪法 规定殊途同归。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 3个句子各有 1处表达错误,请加以改正。(3 分) 5月 4日一大早,在鲜花与掌声的陪伴下,东海县实验中学教师李旭东 踏上了赴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今年 45岁的他成为了东海第 1位配对成功的造 血肝细胞捐献者。在以后的几天时间里,他将用自己的热血去挽救一名白血病 患者的生命。李旭东于 2006年参加造血干细胞采样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 献一名志愿者。在今年 3月中旬,当得知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后, 他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经过精确配型,李旭东是中华 造血干细胞库 130万志愿者中与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唯一完全吻合者。 5.名著阅读题,任选一题作答。(4 分) (1)孙大圣被如来佛收伏之前,他闹出了哪些事?请分条概括出四件。(4 分) (2)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 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A 便睁圆怪眼,大叫道: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踹做粉碎。宋江大喝道: “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众人都跪下告道:“这人 酒后发狂,哥哥宽恕。”宋江答道:“众贤弟请起,且把这厮监下。”众人皆 喜。 文中的人物“A”是谁?他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其最后的结局怎样,为什么? (4 分) 我选( ) 6.(略) 二、理解与感悟(60 分) (一)诗词赏析。(5 分) 7.阅读杜甫春望,回答问题。(5 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联系颔联内容,简要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内心世界的?(3 分) (2)本诗在写法上颇具特色,请结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做简 要分析。(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题。(15 分)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 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 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 谓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曰,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 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 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 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曰始知君 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3 分) 吾悉能志之 王生益愠 而君变色以去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好学而不得法/ 面山而居 B李生故寻王生/广故数言欲亡 C虽欲改励/虽有千里之能 D请铭之坐右/陋室铭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6 分) ( 1) 夫 善 学 者 不 耻 下 问 , 择 善 而 从 之 , 冀 闻 道 也 。 ( 2) 学 者 之 大 忌 , 莫 逾 自 厌 , 盍 改 之 乎 ? 11.通 读 全 文 , 你 觉 得 王 生 是 一 个 怎 样 的 人 ? 你 从 他 身 上 得 到 怎 样 的 启 示 ( 3 分 ) (三)阅读态度一文,完成 1214题。(9 分) 态 度 马 德 一条蚯蚓,遁地三尺,穿越黑暗,缘于它锲而不舍的挖掘;一只大鹏,俯瞰五岳,睥睨江河,缘 于它始终不渝的飞翔。一条山路,尽管崎岖而险恶,但不畏艰险的人终会直抵高山之巅;一条大道,尽管 平坦而宽阔,但瞻前顾后的人也会半途折戟沉沙这一切,都缘于态度。 端正学习态度,可以使一个学子在学业上柳暗花明;调整工作态度,可以让一个劳动者在职场中 游刃有余。正确的人生态度,是用来成就人生的。它可以使一个人懂得清醒地审视自己,理智地面对人生, 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困境所溺,乐观积极,昂扬向上,从而在浮躁的尘世面前 从容不迫,在喧嚣的生活背后淡定自如。 人在一生中,总会为自己设定一个人生目标,而态度则会使这个目标更加坚定。一个拥有积极态 度的人,往往专心并执著于自己的目标,为之殚精竭虑,为之废寝忘食,心无旁骛,义无反顾。他们的人 生态度常常明朗、坚定、睿智、乐观,像洒向草地的阳光,像掠过江面的劲风,在灿烂中摇曳着生机,在 刚劲中透露着力量,充满无限活力。抱有消极人生态度的人则不然,他们往往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热情不 高,投入不够,慵懒、倦怠,左顾右盼,三心二意,像秋日的落叶一般飘零,像墙上的衰草一般枯败、沉 郁,没有活力,没有希望。 不同的人生态度,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拥有 豁达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 的,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 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如果说,品质是从生命的个体上旁逸斜出的一条绿色藤蔓的话,而不同的人生态度则是绽放在这 些藤蔓上色彩各异的花朵。这些花朵,在绚烂地绽放之后,最终为你结出最美的人生果实来。 如果你在生活中活得困顿迷茫,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并不顺心遂愿,就该想着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的人生态 度了,或许,你会因此发现人生最美的风景。 1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阐述 “正确的态度成就人生 ”这个中心论点的?(3 分) 13.仔细阅读第三段,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其论证方法及作用。(4 分) 14.读完本文,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态度的看法。(2 分) (四)阅读镜子中的难题一文,完成 1518题。(13 分) 镜子中的难题 人人都照镜子,对镜子总是使物体左右反转习以为常。然而,为什么镜 子使物体左右反转,而不使物体上下反转的问题,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镜像难 题”。镜像问题不仅涉及到镜子的几何光学性质,还涉及到人在看映在镜子里 的像时的心理作用,这是镜像问题成为千古之谜的原因之一。 当你面对镜子,举起左手,这时映在镜子里的自己举起了右手。这时你 猛然发现,镜子让自己左右反转了。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镜子形成像的机理是 怎样的呢?找一面镜子垂直于地面放置,在镜子前面依次放三个箭头,箭头的 指向分别是向上、向右和向前。垂直镜面,从镜子外向镜子里移动箭头,我们 将看到,向上和向右的箭头的实像和虚像会重合在一起,箭头与箭头重合,箭 尾与箭尾重合。可是,惟独与镜面垂直的向前的箭头,实物和虚像方向反转, 箭头和箭头不能重合。这样看来,从光学角度讲,镜子其实是把实际的物体的 前后反转了。可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到的却是左右方向的反转呢?原来,通常 在面对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以自己身体作为坐标系来判断它们的位置情况。 如果看到自己头上的物体,就会判断“那个东西在上面”;如果看到自己左手 方向有个物体,则会判断“那个东西在左边”。在照镜子的时候,我们却以镜 子中的像作为坐标系,本来是前后反转,却最后强加给了左右方向,于是在人 的眼中,镜像和实物出现了左右反转。 我们照镜子,就会感觉到左右发生了反转;但是生活中也有感觉左右不 反转的事例,比如说汽车的后视镜。假设你坐在车里,有人骑摩托车试图超越 你的车,在后视镜里,当你看到试图从右侧超越自己的摩托车时,真实的情况 是,它的确是打算从右边超越过去。在这个情形下,尽管我们看到了映在镜子 里的车后的像,但是却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如果将这个搞错了,以为既 然是镜像,左右反转,因此判断摩托车是想从左边超越自己,则十有八九会发 生交通事故。 为什么我们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呢?在驾驶员的视野中,不管是镜 子内或镜子外,都能看到延伸向前方或后方的道路,两者的方向实际上是相反 的。但这个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在镜子内外的世界里使用同一个坐标系,所 以有后视镜的场景中,人对镜中的像不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人们用共同的坐标系捕捉镜子内 外的世界时,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而如果人们用不同的坐标系分别适用 在镜子内外的世界时,我们就会产生反转的感觉。很显然,镜子的神秘有潜在 的心理机制的作用。 通过对镜像问题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大脑意识是具有可塑性的,脑内 生理上的机制可以根据后天情况加以改变,产生对后天情况的适应。通常,我 们毫不怀疑地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生活着。但是,如果情况改变,我 们的大脑能够把过去的常识封锁,重新塑造出另一套坐标系。总之,镜子既平 凡又神秘,它把我们的大脑引向无边无际的深邃世界里,而且,它就是我们身 边的一个神秘世界的入口,这是多么地不可思议。 (选自百科知 识) 15什么叫“镜像难题”?请简要阐述。(3 分) 16结合文章,说说“镜像难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 分) 17.有人说“有过驾驶经验的人,一般情况下不易产生左右反转的错误感觉,尤 其是在驾驶过程之中”,你是否同意?说说理由。(4 分) 18.在小区的道路拐弯处或公园里河道的转弯处往往设置如图的一面镜子,提醒 往来车、船注意安全,请你结合本文探究这样设置的理由。(3 分) (五)阅读稻草人一文,完成 1923题。(18 分) 稻草人 耿立 父亲把稻草人立在田野里的时候,他十分激动。时当黄昏,他望着夕阳下 稻草人所指的方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稻草人单腿独立在深邃的麦田里,我 蓦然觉得它和父亲有点酷肖兄弟。 然而,稻草人不言语,稻草人什么时候喧哗过呢?它们从不睡眠,也不考 虑吃喝,当农人回家的时候,它们不回家;当收割的日子临近,它们也就支离 破碎了! 没人理解稻草人僵硬手指所指的方向,就像没人理解父亲一样。春天的时 候,父亲用陈年的稻草、绳索捆绑稻草人,他对我说,用不了几十年,稻草人 在大地上怕要消遁了。 我未置可否,当麦子快要黄熟的时候,我带着侄子去查看稻草人,回来向 生病的父亲汇报。那也是黄昏,一个一个的稻草人在风中挥动着僵硬的手臂, 像是鞭笞着什么,从远远的地方望去,就见一群一群的鸟儿在麦地上空不停地 盘桓、寻找,宛似一帮无家可归的落魄子弟。 我得承认,父亲捆绑的稻草人简直完美无缺,它们真实毕肖地做恐怖和威 吓状。有一种鸟儿,每年麦季的时候,都要从家乡的这块平原经过,它们并不 美丽,但是平原上一年才能见到一次。 那些鸟儿望着稻草人,久久不敢涉足,它们盘桓着、盘桓着,最后只能无 奈地向远方飞去。 侄子从地上抓起一枚土块,狠狠地向稻草人掷去,他说,稻草人混蛋 我回家告诉父亲,麦子长势不错,鸟儿也不去祸害。父亲听后很忧郁,他 说,保不定。春天父亲扎制稻草人时,侄子曾偷偷地毁掉几个,父亲很恼火, 他说,“不喜欢土地的人,才不喜欢稻草人。” 麦子临熟的几日,每到黄昏,我都要到麦田巡查,然后向父亲报告麦子和 稻草人的消息。一天,侄子偷偷地问我,你知道鸟儿到哪里去了吗? 我摇摇头。 侄子说,鸟儿不在平原上停留了,平原上的人可恶,鸟儿让稻草人吓跑了! 过了一会,侄子告诉我,他不能让鸟儿在平原上不吃一点东西就走。 我有点好笑,对侄子说,人应该感恩稻草人才对,它们保护了粮食和土地, 难道人不应该热爱粮食和土地? “我热爱粮食,我也热爱鸟儿,它们每年才在平原歇息一次,能消耗多少 麦子?”侄子说,“我怕有一天,一睁开眼,平原上再也见不到鸟儿啦” 到了晚上,侄子出去了,许久没归,不知什么时辰,父亲在屋里很急地唤 我:天空怎么发红呢?父亲的房子正对着麦田,他见夜空里火的光芒正燎燎地 飞向天际,一堆、两堆、三堆我蓦然有所警悟,立马向麦田跑去,麦田里 火焰渐渐地萎弱了,稻草人化为一团灰烬。 翌日,我和侄子站在黄熟的麦田里,父亲来了,他抚摸一下侄子的前额, 然后闭上眼睛,稻草人去了,以后也不会有了。我有点惶惑,没有了稻草人, 还有谁来指点生活的方向、温饱的方向呢? 与稻草人握别,大地沉默不语。 (选自读者) (注:稻草人指农田间用来驱赶鸟雀、防止其偷食粮食的偶人,因以稻草为之, 故名“稻草人”。) 19.纵观全文,说说“我蓦然觉得它和父亲有点酷肖兄弟”中的“酷肖”的具体 表现。(3 分) 20.文中画线句子描写稻草人和鸟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 分) 21.文中侄子说,“我热爱粮食,我也热爱鸟儿,它们每年才在平原歇息一次, 能消耗多少麦子?”“我怕有一天,一睁开眼,平原上再也见不到鸟儿 啦”从全文结构看,这段话有什么作用?(4 分) 22.文中父亲说,“用不了几十年,稻草人在大地上怕要消遁了”,“稻草人去 了,以后也不会有了”。这两句话传达出父亲怎样的情感?请分条概括(4 分) 23.本文写了与稻草人有关的故事,请从父亲、“我”、侄儿三者任一角度探究 文章蕴含的深刻含义。(3 分) 三、作文(60 分) 24. 请以“握住我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60 分)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7 分) (1)(2 分)chn 梁(每个 1分) (2)(3 分)如:腹有诗书气自华,长篇小品,时文新诗,推陈出新。(不要 严格对偶,大体对上即可,3 分) (3)(2 分)如:一千零一夜:民间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青年生活的教科书。水浒传:江湖的快意其 实一点也不让人快乐。人在,欲就在,处江湖之远也无法逃脱人性的种种。 (只写书名,没有推荐语不给分。视语言酌情赋分,2 分) 2.(10 分) (1)江山代有才人出 论诗(2)随风直到夜郎西(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4)入则无法家弼士(5)晴空一鹤排云上 枯藤老树昏鸦(6)不畏浮 云遮望眼,自(只)缘身在最高层(每空 1分,有误即不得分) 3.(3 分) 【 D 】(D 褒词用错,应该为:背道而驰) 4. (3分) 第句改法:在“干细胞”后添加“的爱心之旅”或“的行程”。第句改法: 将“一名”调到“成为”的后面。第句改法:删去“不假思索”或“毫不犹 豫”。(改对一处得 1分,共 3分) 5.(4 分) (1)(4 分)闯龙宫,强借定海神针做兵器;闹冥府,勾销了生死薄中猴属名 字;偷桃、偷酒、盗仙丹,搅乱瑶池蟠桃会;逃出八卦炉,大闹天宫,天兵天 将拿他没办法。(每点 1分,答出其他情节酌情给分) (2)(4 分)李逵。(1 分) 他鲁莽耿直,愚忠不计后果。(1 分) 被宋 江用毒酒毒死,(1 分)因为他反对招安。(1 分)(意思对即可,每点 1分) 6.(略) 二、理解与感悟(60 分) (一)诗词赏析。(5 分) 7.(5 分) (1)颔联是通过写景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1 分)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 为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1 分)表达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 家的痛苦心情。(1 分) (2)“连三月”写出战乱之长,“抵万金”写出家书难得。(1 分)真切地表 达了作者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音讯的心情。(1 分) (二)(15 分) 8(3 分)全、都 更加 离开 (每个 1分) 9(3 分)【 C 】 10(6 分)( 1) 那 些 善 于 学 习 的 人 不 把 向 地 位 比 自 己 低 的 人 请 教 当 成 是 耻 辱 , 选 择 最 好 的 人 , 跟 随 他 , 希 望 听 到 真 理 啊 ! ( 3 分 , 注 意 “夫 ”“从 ” “道 ”德 意 思 ) ( 2) 学 习 者 最 大 忌 讳 , 莫 过 于 满 足 于 自 己 所 学 的 知 识 , 你 为 什 么 不 改 正 呢 ? ( 3 分 , 注 意 “莫 ”“厌 ”“盍 ”的 意 思 ) 11.( 3 分 ) 知 错 能 改 , 能 对 自 己 的 所 作 所 为 进 行 反 省 的 一 个 人 。 ( 2 分 ) 学习要不 耻 下 问 , 不 断 思 考 。 ( 1 分 ) ( 两 个 方 面 , 言 之 有 理 即 可 ) 【参考译文】王 生 喜 欢 学 习 , 但 没 有 方 法 。 他 的 朋 友 李 生 问 他 说 : “有 人 说 你 不 善 于 学 习 , 是 真 的 吗 ? ”王 生 ( 对 此 感 到 ) 不 高 兴 , 说 : “只 要 是 老 师 所 讲 的 , 我 都 能 记 住 它 , 这 不 也 是 善 于 学 习 吗 ? ”李 生 劝 他 说 : “孔 子 说 过 学 习 , 但 不 思 考 , 就 会 迷 惘 而 无 所 得 , 原 来 学 习 重 在 善 于 思 考 , 你 只 是 记 住 老 师 讲 的 知 识 , 但 不 去 思 考 , 最 终 一 定 不 会 有 什 么 成 就 , 凭 什 么 说 你 善 于 学 习 呢 ? ”王 生 更 加 恼 火 , 不 对 李 生 的 话 做 任 何 应 答 , 转 身 就 跑 了 。 过 了 五 天 , 李 生 特 地 找 到 王 生 , 告 诉 他 说 : “那 些 善 于 学 习 的 人 不 把 向 地 位 比 自 己 低 的 人 请 教 当 成 是 耻 辱 , 选 择 最 好 的 人 , 跟 随 他 , 希 望 听 到 真 理 啊 ! 我 的 话 还 没 说 完 , 你 就 变 了 脸 色 离 开 , 几 乎 要 拒 人 于 千 里 之 外 , 难 道 是 善 于 学 习 的 人 所 应 该 具 有 的 ( 态 度 ) 吗 ? 学 习 者 最 大 忌 讳 , 莫 过 于 满 足 于 自 己 所 学 的 知 识 , 你 为 什 么 不 改 正 呢 ? 如 果 不 改 正 , 等 年 纪 大 了 , 贻 误 了 岁 月 , 即 使 想 改 过 自 勉 , 恐 怕 也 来 不 及 了 ! ”王 生 听 完 他 的 话 , 感 到 震 惊 , 醒 悟 过 来 , 道 歉 说 : “我 真 不 聪 明 , 今 天 才 知 道 你 说 得 对 。 请 让 我 把 你 的 话 铭 刻 在 座 位 的 右 边 当 作 座 右 铭 , 用 来 展 示 明 显 的 警 戒 。 ” (三)(9 分) 12.正确的态度使人生的目标更坚定;不同人生态度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3 分,只答对一点给 1 分) 13.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2 分)用拥有积极态度的人和抱有消极态度的人对比,使论证更有力量,说 理更加透彻;比喻则使论证更加生动。(2 分) 14.答案不唯一,但必须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问题,谈出自己的看法。示例略。(2 分) 15(3 分)镜像难题就是人们在照镜子时发觉,镜子会使物体发生左右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