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7 章 力 第 1 节 力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认识力的三要素 2、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 题 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 悦 重、难点: 1、理解力的概念 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3、会画力的示意图 器材:弹簧、磁铁、小铁球 学习课时:1 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 (一)什么是力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 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例 手搬桌子 手 搬 桌子 1 2 3 4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 2 3. 思考:力 (填 “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二)、力的三要素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符号是 。 2、演示:观察用力向下压弹簧和向上拉弹簧有何不同?轻轻拉弹簧与用力拉弹簧有何不同? 在门轴处推门和在门把手处推门有何不同? 总结:力的三要素是 , , 。力的三要素不同会改变力的作用效 果。 (三)、力的作用效果 1. 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 下面的表格中。 例 手拉弹簧 弹簧的长度变长 1 2 3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发生改变。 加油站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发生了改变。 (四) 、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 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 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画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 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物体对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 力的作用是 _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四、拓展提升: 3 1.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_,二是力的作用是_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 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发生改变。 2.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 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受力物是 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 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受力物是 _。 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4.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5.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所蕴含 的力的知识。 6、画出一辆马车收到的力的示意图。马车收到一个水平向右的 拉力为 500N,同时收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 500N. 7、一个物体收到与水平方向成 30 度角向右上方的拉力,大小为 300N。画出力的示意图。 课后记: 第二节 弹 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 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认 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弹簧测力计、握力计、钩码、头发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学生比赛:用力拉橡皮筋,将橡皮弹出去。看谁弹得远。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 (一) 、形变、弹力 活 动:手压气球、手拉橡皮筋、压缩弹簧 你的感受 物体的 的改变叫形变,它分为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物体发生 所产生的力叫弹力。 拉长的橡皮筋若撤去外力(手的拉力)会完全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属于弹性形变;而泥团 捏成泥人后,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是不会恢复原状的(变成),这种形变属于塑性形变。 注意:压力、支持力、拉力实质就是弹力。 (二)、探究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1、架高塑料尺,将不同的重物摆放在塑料尺上 ,观察塑料尺的弯曲程度; 2、(1)给弹簧施加不同的拉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2)给弹簧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小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 就越大。 3、在一段弹簧上分别挂 1 个、2 个、3 个钩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和挂 钩码后弹簧的总长度,注意 寻找其中的规律。 总结:在弹性范围内,弹簧所受外力越大,形变也越大。(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 它所受到的拉力成 。) 说明: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可以来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工具是 ,在实验室中常用 来测量力的大小。 (三)、交流、讨论如 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弹簧测力计,说出它的主要构件名称、测量范围、分度值。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 、 、 、 组成。弹簧测力计的刻 度盘上表示的最大测量值是 ,分度值是 。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体验 1N、2N、5N 的大小。 4、用小纸条拉弹簧测力计,一直到小纸条拉断为止,注意拉断瞬间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四、拓展提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非弹性力 B.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属于弹力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形变就越小 D.弹簧测力计利用了物体的形变与力的关系 5 2.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正确是( ) A.弹簧测力 计根据弹簧受到外力越大,物体形变越大原理制成的 B.弹簧测力计一般都有量程,没有分度值 C.弹簧测力计使用时一定要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D.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标尺的零刻线、分度值和量程 3.某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况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前应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B.使用前应先调零 C.只要力的大小在弹簧测力计 的测量范围,这些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来测量这个力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记录数据的同时要记录力的单位 4.小华在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时,归纳一些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所测的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的最大值 B.弹簧测力计必须水平放置,进行物体受力的测量 C.并避免弹簧测力计指针、挂钩、与外壳摩擦 D.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位置 5. 小明对弹力的认识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弹力仅仅是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力吸引力 B.在弹性限度以内,弹簧的长度越长,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C.锻炼身体用的弹簧拉力器挂满弹簧后,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小 D.在运动场上撑杆跳高运动员用的撑杆,利用了撑杆受力时所产生的弹性形变 6.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若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就开始测量,则所测得的力的大小将比 实际的力 ( ) A相同 B. 偏小 C.偏大 D.无法确定 7.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弹簧测 力计可以测任意大小的力 B.弹簧测力计的刻度不是均匀的 C.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最好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 D.弹簧测力计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 课后记: 第三节 重 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6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通过“物理模型” “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弹簧测力计、钩码、重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 引。如:河里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苹果落地等。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 1重力的产生 学生阅读课本,找到重力的概念: 叫重力。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学生分析:重力的施力物是 ,受力物是 。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 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2重力的方向 思考:如何检验一副画是否挂正,你有哪些方法?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 向是 。 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我们常看到建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 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下悬着重垂线,也 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 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学习要求:阅读教材并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总结:从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比。 (2)g 的值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 10 牛千克。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和质量 二者的比值是 98 牛千克,这个值用 g 表示,g=98 牛千克。粗略计算,g 可取 10 牛千克。 (3)G mg 如果用 G 表示物体的重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g 表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那么 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G=mg 表示。使用这个公式时,质量 m 用千克作单位,重力 G 用牛顿作单位,g98 牛千克。 4重心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份。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象它作用在物体 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粗细均匀的同材料的棒,它的重心在中点;圆球的 7 重心在球心;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对角线的交点。 思考题: 质量均匀的球挂在墙上,如果质量为 2 千克,用力的图示画出它受到的重力 四、拓展提升: 、重为 3N 的贡柑,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对于贡柑所受重力的大小和 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于 3N,方向竖直向下 B小于 3N,方向竖直向下 C等于 3N,方向竖直向上 D等于 3N,方向竖直向下 、有一苹果它的重力是 2.45N,则它的质量是 克.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则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为( ),若甲物体的物重 为,则乙物体的质量为( )。 、一盒小铁丸的重量为,假如一粒铁丸的质量是 0.025kg,那么一盒小铁丸有多 少粒?(g=10N/kg) 5、画出质量为 50 克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重力。 课后记: 第 8 章 运 动 第 1 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 8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斜面、木板、小车、棉布、毛巾、象棋、直尺、惯性小球装置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_,可以使静止的物体_ _,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 _、_发生改变.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所以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总结为 _和_ _. 2、创设情景: 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远一段距离停下。这是什么原因?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1.阅读课本,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出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的原因是_. 2.阅读课本,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过程: 上述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课本上的实验叫“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再次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中让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 让小车在进入水平表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样才能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情况.如下 图所示,是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平面上最终停下的位置. 在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填“大”、“较大”或“小”)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毛巾 木板 玻璃 分析上表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 速度减小的越_.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_. 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_ _. 上述实验证明_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_国物理学家_总结了前人的研 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_ _这就是著 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1.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车之所以 会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所以才会慢慢停下来,当给车施加的牵引力并 不是维持车的运动,而是去克服受到的阻力,这样才能使车不停地运动,如果牵引力变大,大 于阻力,那么车就会加速运动,从而改变车的运动状态,进一步说明了这个力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 2.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其它物体 对它施加作用了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9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推理的方法而概括出来的规律,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和出发点.所以它不能用实验验证,因为任何物体 都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但是它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 典型例题 例.正在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受到的所有的力消失,那么它会( ) A 突然停止 B 慢慢停下来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加速运动 方法总结: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 物体,突然不受外力,将以力撤销的那一瞬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静止的物体 不受力 永远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 不受力 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5、拓展提升 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是通过日常生活推导出来的 B 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C 它是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 D 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每次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 面上开始滑行时有_ 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受到的_越小,它运动的距 离越_,它 的速度_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出这样得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 外力的作用,物体将_. 3.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 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见下表,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反驳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 表面情况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运动的距离/m 0.27 0.42 0.79 A 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 B 小车受到力就运动,不受力就不运动 C 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D 运动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则物体( ) A 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继续向前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快 C 慢慢停下来 D 立即停下来 5.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用头顶球,球在向上飞,若此时受到的力都消失,则球将会( ) A 静止 B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下落 D 无法判断 6.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若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A 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 保持绳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小球运 动速率减小,但保持直线运动状态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课后记: 第一节 惯 性(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惯性的 定义,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10 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知道惯性和惯性规律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学习过程: 1、课前预习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或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 3.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 二、创设情景: 快速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急刹车时,会滑行一段距离才停下来,这是为什么?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1.阅读课本,找出惯性的概念,并填写下空. 物体_的特性叫 做惯性,_也叫惯性定律. _都有惯性. 2.阅读课本上的“想想做做”部分,猜想一下发生的现象是:_. 然后自己找一块橡皮,放在一张纸条上,快速把纸条抽出,看一下有什么现象? 3.阅读课本,了解一下日常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学会解释现象的方法,然后合上课本,自己试 着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一下,最后再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 (1)当汽车开动时,站在车上的人为什么向后仰? (2)解释一下课本图中锤头为什么能紧套在锤柄上? 4.阅读课本的“想想议议” 部分,想一想跳起后你会落在哪里,为什么? 典型例题 1.惯性现象的识别 例 1.飞机投弹时,不是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投弹,而是要提前投掷才能命中目标,这是因为( ) A 炸弹有向前的冲力 B 炸弹受到向前惯力的作用 C 炸弹具有惯性 D 炸弹受到重力的作用 2.惯性现象的解释 例 2.人走路时,被石头 绊会向前倒,这是为什么? 思路引导:人走路时,脚被石头绊住,由于_,上身仍要保持原来的_状态,而向 前倾倒. 【课外补充】物体的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 变.例如:为了能够灵活地改变速度,调整方向,歼击机不仅做得轻巧,作战中有时还需要甩掉 副油箱;让 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上,足球轻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但要使铅球运动起来 却不那么容易;小轿车转弯灵活,起步很快,而火车起步却很慢;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的容易程度与物体的_有关,即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_有关,且物体的 _越大,惯性越大.、拓展提升 1.骑自行车高速行驶时(尤其是下坡),往往要刹后闸,这是因为当刹前轮时,前轮被刹住而停 止运动,由于_,后轮仍要保持原来的_状态,而容易向前翻车. 11 2.在一个水杯的口上放上一张硬纸片,上面放一个鸡蛋,用力在水平方向上弹纸片,将会观察 到的现象是:_. 3.运动员百米冲刺后,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 ) A 失去了惯性 B 具有惯性 C 不受力的作用 D 惯性大于阻力 4.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 人走路时脚被绊了一下,会向前倒下 B 投出去的篮球会继续向前飞行 C 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会向前滑行 D 熟透了的桃子会从树上掉下来 5.下列现象或做法与惯性有关的是( ) A 骑车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 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写字 D 电动机通电时转动 6.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 运动员跳远时往往要助跑 B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C 空中篮球正在落向地面 D 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将敌方飞奔的战马绊倒 7.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 ) A 应该前轮先着地 B 应该后轮先着地 C 应该前后轮同时着地 D 哪个车轮先着地与翻车的危险没有关系 8.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现象有弊的是( ) A 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B 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C 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D 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 9.许多高档轿车中安装了安全气囊,特定情况下它会“蹦”出来,以免身体直接撞到车身上 而受伤,安全气囊最有可能“蹦”出来的情况是轿车在( ) A 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时 B 盘山公路上缓慢行驶时 C 刚开始突然启动时 D 与前方物体发生猛烈碰撞时 10.下列有关物体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时,它没有惯性 B 不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C 船在水中匀速行驶时,一人在船尾处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落下时将掉入水中 D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度向前飞行,是由于子弹具有惯性 1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报道,找出一处科学性错误,在错误字句的下面画上横线. 遇险情急刹车 乘客受伤 本报讯 今天清晨 6:30,本市 21 路公共汽车在行驶途中遇险情,司机紧急刹车,有三名坐在 后排的乘客由于突然失去惯性向前急冲而受伤. 课后记: 第 2 节 二力平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道物体的两种平衡状态. 12 知道平衡力的概念.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水平桌面、木板、滑轮两个、细线、钩码若干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时候,总保持_ _或_ 2.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都受到_力的作用,它的方向是_. 二、创设情景: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 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1.阅读课本,了解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_或_.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尽管受 到力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_,所 以相当于不受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 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为_.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放在桌面上书 B.空中飞行的小鸟 C.随传送带一块上升的物体. D.正在起步的汽车 E.悬吊着的电灯 F.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 G.匀速上升的电梯 H.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I.百米冲刺中的运动员 J.树上的苹果.K.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的物体 2.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 12.6-1 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 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把 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 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 _、_、_、_.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二力平 衡。 13 静止悬挂的电灯。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匀速运动的拖车。 典型例题 例 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 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 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D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思路引导:A: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_,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这两 个力不是作用在_上,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地 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这两个力大小_,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C:书受 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_,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 个物体上,所以它们_平衡力;D 书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桌面对 书的支持力受 力物体是_,这两个力大小_,方向_,作用在_上,所以它们_ 平衡力. 例 2.吊车以 2m/s 的速度将 1104N 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 是_ _N,若吊车改为 2m/s 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 _N,若吊车改为 4m/s 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N. 方法总结:因为重物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重物处于_状态,那么重物在竖直方向 上受到的拉力和自身的重力是一对_,它们的大小相等,所以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 _N. 解这类题,首先要看一下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如果是,则根 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出力的大小.甚至可以判断出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五、拓展提升 1.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当国旗匀速直线上升时,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B 旗对绳的拉力和绳的旗的拉力 C 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引力 D 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2.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 A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 B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C 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D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汽车所受的重力 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的合力为零 4.起重机臂下吊一个质量为 5t 的重物,下列情况中钢丝绳所受的拉力 T 应为( ) A 只有静止时,T=4.910 4N B 匀速上升时,T4.910 4N C 匀速下降时,TP2 B P1=P2 C P1PbPc C PaPb=Pc D PaFB,PA=PB B FAPB D FA=FB,PAP2 B P1=P2 C P1G 物 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物体上浮,会露出液面一部分体积,最终漂浮 在液面上,如图乙所示.漂浮时:F 浮 =G 物 当 F 浮 =G 物 时,这两个力相互抵消,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会悬浮在原来的位置,如图 丙所示.悬浮时:F 浮 =G 物 当 F 浮 G 物 时,即 液 gV 排 物 gV 物 ,可得出 液 物 时,物体上浮,最终漂 浮在液面上. 当 F 浮 =G 物 时,即 液 gV 排 = 物 gV 物 ,可得出 液 = 物 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当 F 浮 F 浮 或 物 液 ,物体下沉.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从浮力的角度看,轮船采用了_法增大浮力,从而使轮船漂浮在水面上.这种办法 的好处是:比同体积的实心体重力_(填“大”或“小”),而且还可以使排开的水_,所 以受到的浮力比同体积的实心体受到的浮力_(填“大”或“小”). 轮船的大小通常用_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_时排开水的_.如 果一艘轮船,它的排水量是 1104t,在密度为 1103kg/m3的河水中航行,根据物体漂浮的 条件(F 浮 =G 物 ),它满载时排开河水的体积是_m 3,如果在密度为 1.03103kg/m3 的海水中,所 排开的海水的体积比河水的体积_(填“ 大”或“小”),如果从河流驶入 大海,它将_一些(填“上浮”或“下沉”). 潜水艇两侧有_,向水舱中冲水时,潜水艇的重力逐渐_,当潜水艇的重力等 于它排开的水 重力(即浮力)时,潜水艇可以_在水中 ,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内的水排 出一部分时,潜水艇的重力_,从而使重力_浮力,而上浮.所以潜水艇是通过改变 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气球里的气体密度_空气的密度,这样在它的重力小于它排开的同体积的空气的 重力(即浮力),所以能浮在漂浮在空中.当气球里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它排开空气的体 积减 小,所受到的浮力减小,所以可以降到地面上.飞艇内冲入的也是密度较小的气体,也是通过 改变自身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升和降落. 典型例题 例 1.潜水艇在海水里匀速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浮力变大,重力小于浮力 B 浮力不变,重力小于浮力 C 浮力不变,重 力等于浮力 D 浮力和重力同时变小,但浮力和重力始终相等 例 2.一艘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是 2107kg,船的自重是 7107N,它最多能装多少千克 42 的货物?当它满载时,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g=10N/kg) 5、拓展提升 1.煮饺子时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把包好的饺子放入锅中,饺子会沉到底部,但过一会饺子会 全部浮到水面上来,请你利用浮力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所排开水的质量.一艘轮船空载时排水为 2600t,满载时排水量为 5800t.则轮船自身的质量多大?该轮船最多 能装货物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课后记: 第 11 章 功和机械能 第 1 节 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 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木块、木板、细绳,小车。 学习过程 1、创设情境 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力学里所说的功有它的特殊含义。什么 叫功?从本章起开始学习有关功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43 2、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 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 _.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 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另一 个是_. 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 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只要有力作 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 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在物理学 中 ,把_叫做功. 功=_ _.公式表示为:_.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 ) F-_-_( ) S-_-_( ) 在国际单 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 _,距离的单位是_,功的单位是_, 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 做_,简称_,符号是 _,且 1J=_Nm 【典型例题】质量为 100kg 的物体,在拉力 F=200N 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 10m,则拉力 所做的功是多少? 5、拓展提升 1.已知物体受 10N 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 5m,拉力对物体做功_J. 2.用 100N 的拉力将重 500N 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 5m,拉力做功_J,重力 做功为_J. 3.马拉着质量为 2000kg 的车在平路上前 进,马的水平拉力是 500N,做了 2105J 的功,则马 拉车前进了_m. 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 1500N 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 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 100N, 求它推车做的功. 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 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 5kg,用 10N 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 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J, 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 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J. 44 7.起重机将重 3103N 的楼板以 1m/s 的速度举到 10m 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 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 A 6103J B 9103J C 3104J D 3.9104J 8.某同学用 50N 的力将重 10N 的足球踢出去 15m 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 A 750J B 150J C 没有做功 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 100N 和 500N,用 200N 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 15m,则( ) A 拉大车做的功多 B 拉小车做的功多 C 拉力对两车 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 F 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 S 的距离,则功的计算 公式 W=FS( ) A 只适于甲 B 只适于乙 C 只适于甲和丙 D 甲、乙、丙都适用 11.质量为 100kg 的物体,在拉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 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 摩擦力是重力的 0.05 倍,求拉力 F 做的功.(g=10N/kg) 课后记: 第 2 节 功 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 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45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物理意义和利用功率公式解决综合题目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法、讲演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1、复习巩固 1、功的定义? 2、功的计算公式? 2、创设情境 播放多媒体素材,如 1000 块砖有三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 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几段内容,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并填写下列空白: 建筑工地上要把砖送到楼顶,或用起重机搬运,或用工人搬运,不管怎样搬运,都是克服 重力做功,那么运送砖块所做的功我们可以用公式_来计算.运送同样多的砖,起重 机和工人所做的功_(填“相同”或“不同”),但是工人所用的时间_(填“长” 或“短”),所以工人做功较_(填“快”或“慢”). 不同物体做相同的功,时间短的做功较_,时间长的做功较_.(填“快”或“慢”) 不同物体做功的时间相同,做功多的物体做功较_,做功少的物体做功较_.由此可 见物体做功有_之分.这跟物体的运动也有_之分是一样的. 二、阅读课本学习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功率表示_的物理量;_叫做功率. 计算公式是:_.其中 W 表示_,单位是_;t 表示_,单位是_. P 表示_,根据公式写出的功率的单位是_,专用单位是_简称_,符号 是_,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_.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做单位, 1kW=_W.功率是机械的_之一. 某物体的功率是 1000W,它的物理意义是_ _. 补充 在车辆中,常用“马力”来表示汽车的发动机的大小.“马力”是功率的单位, 1 马力=735W,这个单位我们在物理上一般不用,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用. 三、学习课本上的例题,学会写文字说明和步骤,然后做下面的例题.(注意单位要统一) 典型例题 例 1.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是 1t,起重机在 20s 内匀速把它提升到 5m 的高度,起重机提升 重物的功率是多少 W?合多少 KW?(g=10N/kg) 例 2.质量为 50kg 的雪橇上装载了 350kg 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沿水平道路将货物匀速运到 了 3000m 外的货场,共用时 40min,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 800N,求马运货时做功的 46 功率. 5、拓展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做的功越多,它的功率一定大 B 机械做功时间短,它的功率一定大 C 机械做功越快,它的功率就越大 D 做相同的功,机械用的时间长,它的功率大 2.下列都是功率的单位的是( ) A W、J/s B KW、Pa C W、N/m D N/m 2、Nm 3.某机械在 2min 内把 6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4m,这个机械 的功率为( ) A 2400W B 1200W C 20W D 50W 4.10kw 的机器正常工作时,每分钟做的功是( ) A 10J B 2.4107J C 6105J D 104J 5.一台机器的功率是 750W,它表示的意思是( ) A 这台机器 1min 做功是 750W B 这台机器 1min 做的功是 750J C 这台机器 1s 做的功是 750J D 这台机器 1s 做的功是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BCEBCA 001-2024 北京市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招标文件编制标准
- 山东省威海荣成市16校(五四制)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 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 年版
- 监理员培训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监理工程师考试三控制真题及答案
- 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考题库及答案
-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水平考试美术基础知识应试模拟1
- 快速溶剂萃取仪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总投资11000万元)
- 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标准及监管措施研究
- 保险营销专项方案
- 统战工作宣传课件
- 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校2026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就业帮扶车间培训课件
- 制药工程导论课件第六章
- 泌尿外科发展简史
- 中医推拿按摩对膝关节病的疗效
- 中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
- 终身教育视野下人工智能赋能特殊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杭州市建德市公安局集中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2024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5份)
- 2025年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