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_第1页
2012年度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_第2页
2012年度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_第3页
2012年度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_第4页
2012年度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联招聘 2012年度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 临近 2012 年五一劳动节,智联招聘联合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推出“2012 年度 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 。调研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在智联招聘的首页及 28 个分公 司的页面展开了为期 4 周的调查,共收取全国 3 万余份有效问卷。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一、职场人 24 小时分布简述 1.1 、中国职场人平均工作时间为 8.66 个小时,其中在公司平均工作时间为 8.38 小时 根据本次调查,全国职场人的 24 小时作息分布如图 1 所示。平均每天睡眠 7.33 小时; 工作 8.66 小时;其中在公司工作 8.38 小时,在家工作 0.28 小时;上下班往返 0.96 小时; 其他活动 7.05 小时。 图表 1 职场人 24 小时分布图 图表 2“工作狂”24 小时分布图 根据表 1 可以看出,部分职场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 67.7247 个小时,甚至超过 77 个 小时,远远超过法律规定的周工作时间 40 个小时,可谓之“工作狂” 。 相比于职场人的平均状态(见图 1),工作狂的 24 小时中( 图 2), 每天有 11.8 小时在工作,严重挤压了用于睡眠和其他活动的时间。 1.2 、30.3%职场人在司工作时间超过 10 小时 / 摘引 本次调查显示,最近 3 个月来,全国职场人平均每天在公司工作 8.376 小时,多于 8 小时。其中,有 30.3%的人超过 10 小时( 见下图),最长为 16 小时。 1.3 、65.8%的职场人回家后需继续为公司工作 下图表明,在近三个月约 1/3(34.2%)的职场人下班回家后不工作。约 2/3(65.8%)回 家后还继续工作。平均每人回家后继续工作 0.28 小时。 1.4 广州职场人平均工作时间最长 此次调查中,我们特别针对 28 个城市进行了分析,对 15 个样本量充足的城市进行了 排序。其中在日均工作时间的排序上,广州以日平均工作 9.02 个小时排在了首位。而魔都 上海与帝都分别排在了第三和第七位,数据分别为 8.89 个小时与 8.68 个小时。 1.5 北京职场人上下班往返时间最长, “首堵”称号实至名归。 在 15 个城市排序中,北京以平均往返时间为 1.32 个小时排在首位,不愧为“首堵” 。 其次是魔都上海,平均往返时间为 1.17 个小时。而杭州与深圳以平均 0.86 及 0.87 个小时 排在上下班时间最短的城市前两位。 / 摘引 1.6 广州职场人平均睡眠时间最短 在 15 个城市排序中,广州职场人睡眠时间最短,平均时间为 7.18 个小时。而青岛与 长春以 7.47 个小时排在前两位,平均睡眠时间最长。深圳职场人睡眠平均时间为 7.27 个 小时,排在第 5 位。 二、职场人周休闲时间分布 2.1 用于日常休闲娱乐活动的时间较少。 学习充电、体育健身、家务劳动、在家休闲娱乐、外出休闲娱乐、网购、逛街购物这 7 项主要活动的时间总和一周才 20.493 小时,占一周 168 小时的 12.2%。 2.2 日常休闲娱乐中,以“宅”为主。 / 摘引 7 项主要活动中,所用时间最多的就是在家休闲娱乐,一周为 8.025 小时。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外出休闲娱乐时间仅 2.385 小时。职场人更喜欢宅在家里, 而不愿外出。 2.3 日常休闲娱乐中,体育锻炼极少。 在 7 项活动中,所用时间最少的是体育健身,平均每周不到 1 小时。 2.4 网购与逛街购物平分秋色。 职场人每周花在网购上的时间平均为 1.953 小时,而逛街购物为 2.222 小时,仅比网 购时间稍多一点。这表明网购已相当普遍,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渠道之一。 2.5 约三分之二的职场人最近半年内没有休假旅行 调查显示,62.4%的职场人没有休假旅行过。而在有过休假旅游的人中,平均每次 3.07 天,可见大家出游多为短途旅行。 2.6 、长沙职场人的休闲娱乐时间最多,石家庄最少。 比较 28 个城市的职场人的休闲娱乐活动,结果是长沙、厦门、北京、合肥、深圳这 5 个城市高居榜首,而天津、郑州、哈尔滨、长春、石家庄这 5 个城市位列最后。 三、职场人工作的压力源的构成 上世纪三十年代,生物学家 H.Selye 提出了著名的“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ion Syndrome,GAS)学说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压力:的概念,以用来表示 人与动物面对环境刺激时产生的一种生物学反应现象,而把引起这种反应的外在刺激成为 “压力源” 。 本研究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借鉴 Cooper 等人(1998)重新设计的工作压 力指标体系 0SI_2 (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ator)作为本次调查的指标体系的框架,并 结合本调查的需要,形成了初始模型如下: 3.1 信度检验 首先,我们对压力源指标进行了信度检验, 系数为 0.882,大于经验值 0.85,故可 判定此压力源指标的内部信度较高,即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很好。 利用 LISREL8.51 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由检验结果可判定模型比较 理想。 / 摘引 3.2 、六大压力源分析 在此次调查中,请参与调查的职场人分别对压力源进行了分别打分,在此基础上进行 了因子分析,提取出 6 大因子,表格 7 每一个因子所包含的指标及各指标与各因子的路径 系数。根据因子所含指标的特性,分别命名为工作任务、人际关系、角色模糊和冲突、职 业发展、时间平衡、组织倾向,即带给职场人的 6 大压力源。 第一,六大因子(六大压力源)的重要性不同 通过分析比较 6 大压力源的平均值,可以发现,对职业发展的期望给目前职场人感知 压力最为强烈,其次是工作与生活时间上的平衡压力。 第二,在六个因子(六大压力源)中,各项目的重要程度的排名见下表: 1、在 “工作任务”压力源中的四个指标中,工作量过大排在首位,相比任务时间紧 迫性、工作难度大及责任重大更能给职场人带来压力感。 2、在 “人际关系压力源”中,部门间协作困难带给职场人的压力最大。 3、在 “角色模糊与冲突压力源”中,多头领导给职场人带来的压力影响最大。 4、在职业发展压力源中,职业规划不清是带给职场人压力的首要因素,超过晋升困 难。 5、在工作与生活平衡压力源中,没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儿最带给职场人压力感,打 败工作影响家庭生活、缺少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要素。 / 摘引 6、在组织倾向压力源中,两个指标占到了同样重要的地位。 四、职场人的平衡指数 根据上述初始模型的架构,我们在问卷设计中采用了 16 个项目来测量员工应对压力 后的反应结果-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程度,为了达成准确有效的测量,首先,对包含 16 个 项目的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经计算克龙巴赫 (Alpha)信度系数为:0.7934.接近经验值 0.80,故可判定该指标的内部信度较高,即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较好。 为了达成准确有效的测量,在问卷中我们设置了总体单项指标和结构指标对员工的平 衡程度进行测量,由两组指标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可以检验测量的效度和信度。平衡程度 的总体单项指标旨在从总体感觉上对每个员工的感受进行调查,其问题为:“您认为自己 目前的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状况是:(1)平衡(2) 一般(3)不平衡” ,通过对平衡程度单项指标与 16 个结构性指标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两者之间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r = 0.372*。 这说明测量效度较好。(注:* 表示在 0.01 的置信水平下假设检验( 双尾)是显著的) 为了更加直观地刻画出职场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程度,本调查特推出了平衡指数的概 念,即用 0100 分来表示平衡的程度,分值越高越高表示平衡程度越高,反之,平衡程 度越低。那么究 竟如何判定平衡指数的临界点,为此,我们将认为自己目前状况属于“平衡”职场人 作为参照依据,将其平衡指数的平均值(61.25)作为参考临界值。 就全国总体得分情况来看,职场人平衡指数的平均分为 48.22,总体平衡指数较差。 在重点调查的 28 个城市中,职场人的平衡指数也基本处在 46-51 之间。在这些城市 中, 1、平衡程度较好的城市为宁波、厦门、长沙、无锡、福州、长春与苏州,指数均在 49 分以上。 2、失衡倾向较严重的的城市为太原、沈阳、石家庄、郑州、哈尔滨、深圳、青岛、 成都、重庆、杭州、北京、广州与苏州,指数为 48.04-48.78 之间。 3、平衡指数最低的城市为武汉、济南、西安、大连、合肥、天津、昆明、南京、上 海,这 10 个城市的平衡指数在 46.69-47.89 之间。 五、结论及建议 职场人更多的压力来自于内心的感知,当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工作成为人们 经济甚至精神的支撑,因此智联招聘提出了一个“生活被工作殖民化”的概念。 从时间分配上来看,总体职场人平均工作时间较为合理。但从职场人的休闲情况来看, 大部分职场人大部分休闲时间用在“宅”在家里,体育锻炼的时间甚至每周不到一小时。 工作即使结束,但工作带来的延展习惯及情绪依旧深深影响着职场人,导致大多数职场人 将休闲时间无形消磨掉。 / 摘引 大部分职场人的平衡指数较低,导致全国的平衡指数与上述参考值之间差距较大,从 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下职场人在面对较大 的工作压力时,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如体育锻炼、户外休闲活动等,导致工作与生 活处于失衡的状态。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情绪和生活方式。当电子商务、新 媒体等互联网平台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一部分,我们想抛出一个问题:大家是否做好了准 备? 当吐槽变得越来越容易,当一个个残酷的真相(或谣言 )展现在人们面前,当每个人用 新媒体的方式开始肩负起社会卫士的责任,当负能量由一个点不断扩散的时候,更加需要 职场人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