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 (21)_第1页
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 (21)_第2页
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 (21)_第3页
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 (21)_第4页
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 (2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 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21)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五)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最令人诟病的无疑是斯科拉里在选择前锋时的_,不论专家如何反对,他却毫不 犹豫地将弗雷德和若征召入队。 他们在政治上看重民心向背,老子在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 拥有至高境界的“圣人” ,并 不_,而是以民心为己心。 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案例看,反腐高 压态势下_ 、依然故我的 现象并非个别,这 种情形就是顶风违纪、顶风作案。 A.刚愎自用 我行我素 师心自用 B.我行我素 师心自用 刚愎自用 C.刚愎自用 师心自用 我行我素 D.师心自用 刚愎自用 我行我素 解析 刚愎自用:倔强固执,自以 为是。符合 句的语境。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符合句的语境。我行我素:不管 别人怎样说,我 还是按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符合句 的语境。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财务报表中,獐子岛公司在每一次 “消耗性生物资产”暴增的数据后边做出解释: 主要原因是虾夷扇贝底播面积及苗种投入增加所致。 B.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享受着各式各样的服务形式,但是,稍不小心,你就可能遇到你 不愿意掏钱却又不得不消费,或者说是“过度”消费的情况。 C.2014 年 12 月 13 日是我国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 的当代话剧中山码头正是为这一天特别策划创作的。 D.文明寻根是一条永恒的道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但在创新还未能及时跟上的时候, 守住传统文明则成为能否激发创造潜能的关键。 解析 A 项,句式杂糅,删去 “原因”或“所致” 。B 项,搭配不当, “享受”与“形式”不 搭配,删去“形式” 。D 项,不合逻辑,应在“守住传统文明”前面加“能不能” 。 答案 C 3.(2015苏州期末 )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 般原则,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 ) 甲:江阔天高 乙:鸢飞鱼跃 丙:识此心之分量 丁:见斯道之流行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解析 首先,形式上,上下联字数相同,句法结构相同, 对应词语词性相同。据此,排除 A 项。其次,音节上,对联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 谐。一般 说来,上联尾字大多为仄声字,下 联尾字大多为平声字。据此排除 B、D 两项。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 21 世纪的今天,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 载体,逐 渐面 临边缘化的境遇:一方面是 追求诗歌精神的静谧深远,_ ,_;或许到了 该为诗歌说点什么的时候了。 _。既然如此,那么就 让我们在这个喧嚣时代的生活中去发现诗意,复活诗歌曾经 的荣光吧! 另一方面则是远离人间四月的引吭高歌 另一方面则是直面世俗诱惑的喧哗浅短 两难的境地使诗歌面临进退维谷的状态 诗歌就在这两难的境地中进退维谷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 ” 我国现代诗人何其芳说:“诗饱含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 A. B. C. D. 解析 此题中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是总分的关系,第一句 强调诗 歌面临边缘化的境遇,第二 句具体指出“一方面”的积极现状,根据 词语“一方面 另一方面”的固定搭配, “另 一方面”应指出消极的现状,故第一空 选;第二空在中选择,是对前两句话的总结。 根据全段的主要介绍对象是“诗歌” ,而不是 “两难的境地 ”,故 选;第三空结合语段最 后一句话强调“诗意” ,故选。 答案 C 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告诫人们要脚踏实地,关注脚下,不要好高骛远。 B.自负以及好高骛远往往会害了自己。 C.告诫人们不要眼睛朝上,要脚踏实地,在摸索中前进。 D.保持队形行路慢,特立独行脚步稳。 解析 图的上方是一只戴着望远镜的小狗领着两只小狗前进,最后一只是盲眼的,它拄着 拐杖。在它们的前面有个地洞,但前面明眼的小狗都没有看见脚下的地洞,都掉入洞中, 而盲眼的小狗却绕过了地洞安全通过。所以 A、B、C 三项的理解都是正确的,D 项的理解 偏离了漫画的内容。 答案 D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2)_,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3)_,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4)盘盘焉,囷囷焉,_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杜牧阿房宫赋) (5)_?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6)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 (孟子鱼我所欲也 ) (7)_。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 (8)_,毋临渴而掘井。 (朱柏庐治家格言) 答案 (1)哀吾生之须臾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3)惟草木之零落兮 (4) 蜂房水涡 (5)春花秋月何时了 (6) 故不为苟得也 (7) 四面边声连角起 (8) 宜未雨而绸缪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咸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 得遗物,必访主最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 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 往往出吾意表。 ”且语人曰:“ 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 ”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侍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 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移隘州通判,有司 调郡租渝河南,穆以西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 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 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 讲学,意泊如 也。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 诰。五代以还,词令沿华靡,至穆而独 用雅正,悉矫其弊。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 ” 对曰:“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 节,仁而有勇者也。 ”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 ”时将 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 谕旨,煜辞为疾, 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 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 ,宜熟思之,无自 贻后悔。 ”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 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 馆事,面 赐金紫。四年,从征太原 还,拜 中书舍人。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送草原 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待上御崇政殿亲试等士,上悯其颜瘕瘁,即日复拜中书 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 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滑无所假贷, 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 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 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 风眩暴卒,年五十七。 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有及周岁。上闻其死,器 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 ”赠工部尚书。 (节选宋史列传二十二)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幼能属文,有至行 属:连缀,写作。 B.煜辞以疾 辞:推辞,拒绝。 C.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 贻:赠送。 D.擢拜左谏议大夫 擢:提拔。 解析 应为“遗留” 。 答案 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穆跟随王昭素尽心尽力地学习 易及庄 、 老 ,王昭素认为李穆学到了上述古 籍的精理,将来必成大器。 B.李穆被免职后,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能同兄弟一起学习, 感到淡泊舒畅。 C.太祖认为李穆生性仁惠善良,人品学识好。李穆作为使者出使江南,言行得体,很好 地完成了使命。 D.李穆和母亲去世后,他回家为母亲守丧,服丧已满后官复原职,但李穆又上奏章请求 为母亲再守丧三年,皇上没有应允。 解析 服丧未满后官复原职,李穆又上奏章 请求为母亲守 丧到三年期满。 答案 D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 译文:_ (2)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 译文:_ 答案 (1)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没有立刻听从命令,因此被免职。( 关键词“阙” “即” “坐”) (2)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置大事不会因为贪生怕死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 (关键词“端直”临事” “易 ”, “判断句式”) 10.简答:列举李穆“至行”的表现(至少三条) 。 答:_ 答案 行路得遗物,以访主归之。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知开封府,剖判 精敏,奸猾无所假贷。 【参考译文】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县人。李穆的父亲咸秩,曾任 陕西大都督府司马。李穆年幼 时 就能写文章,有卓绝的品行。在路途拾到遗物,一定要寻访到失主送还。跟随王昭素学习易 及庄、 老等书,尽力探究大义。王昭素对李穆说“你所得到的都是精微的义理,常常出乎 我的意料。 ”而且对人说:“李生将来能成 为肩负朝廷重任的人。 ”王昭素还把自己所写的易 论三十三篇传授给他。 后周显德初年,李穆以进士身份担任郢州、汝州的从事,升任右拾遗。宋朝初年,以殿中 侍御史身份被选任为洋州通判。李穆到了洋州,处理积滞的案件,没有拖延的诉讼案件。调 任陕州通判,有关官吏要调用 陕州租赋到河南时,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不听从命令, 因此而被免职。又因为选拔官吏犯 错误而被免除了在前朝的 职务。当 时他的弟弟李肃担任博 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与兄弟共同学习,心志淡泊。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身份被征召。第二年,授予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来,文辞崇尚 华丽,到李穆开始运用典雅方正的词语,全力 矫正流弊。李穆与卢多逊曾同门受业,太祖曾 对卢多逊说:“李穆生性仁惠善良,文章学 识之外,没有他喜欢的。 ”卢多逊回答说:“李穆操 守品行端方正直,处事不因为 生死而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 ”太祖说:“确实是这样, 我要任用他。 ”当时将要进攻讨 伐江南,已 经安排分派了各位将 领的兵力,但还没有发兵的理 由。于是就先征召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李穆到江南传达皇上旨意,李煜以有病推托, 并且说“我侍奉朝廷而希望保全自己,现在如果这样,倒不如死了算了。 ”李穆说:“入朝不 入朝,你自己决定。然而朝廷军队精锐,物力雄厚丰富,你恐怕不容易抵挡其锋芒,应该仔细 考虑,切莫让自己后悔。 ”出使回来,详细地报告情况,皇上认为他传旨抓住了要点。江南人 也认为他说的话很实在。 太平兴国初年,转任左补阙。兴国三年冬天,加授史馆修撰、判馆事,皇上亲自赐给他金 印紫绶。兴国四年,跟随皇上出征太原回来后,又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参与修撰太祖实录 ,获赐衣带、银器、缯彩。兴国七年,因 为与卢多逊亲昵,又因为替秦王廷美草拟朝辞笏记, 被谏官所弹劾,降职授予司封 员外郎。 兴国八年春,与宋白等共同执 掌贡举考试,陪侍皇上在崇政殿主持进士考试,皇上怜悯 他瘦弱憔悴,当天即又授予他中书舍人、史 馆修撰、判馆事。同年五月,又征召他为翰林学士。 六月,任开封府知府,判断精细敏捷,奸佞狡猾之徒无从借贷,因此豪门大族敛迹, 权贵不敢 以私干政,皇上更加了解他的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