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东海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东海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东海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东海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海县 200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章副标题: 来源:东海县统计局 时间:10-04-14 15:53:22 阅读次数:53 作者:王炳武 李庆国 【字体:大 中 小】 二一年四月八日 2009 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东海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奋力争先的一年。面对外需不足等 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严峻考验,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抓投入保增长、危中寻机促转型、 协调发展惠民生,以“全面奔小康,苏北进五强”为目标,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及连云港发展列入国家战略的发展契机,积极采 取措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良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步伐加快,城乡发展呈现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 进展。 一、综 合 全县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初步核算,2009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2.69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 15.1%。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36.14 亿元,增长 6.6%;第二产业增加值 69.57 亿元,增长 16.1%;第三产业增加值 56.98 亿元,增长 20.6%。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调整,二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24:42:34,调整为 22.2:42.8:35。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6542 元,增长 19.5%。 城乡就业统筹推进。全年新增城乡劳动力输出就业 15136 人。再就业培训 3109 人,实现再就业 3367 人。登记失业的被征 地农民就业率达 8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全年培训农村适龄劳动力 1.99 万人,培训城乡新成长劳动力 1.1 万人, 新增就近就业转移 13640 人。返乡农民工创业 286 人,返乡农民工就业 31420 人。年末全县从业人员 60.13 万人,其中第一产 业 24.88 万人,第二产业 18.85 万人,第三产业 16.4 万人。从业人员继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调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 结构由上年的 43.1:29.7:27.2 调整为 41.4:31.3:27.3。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 6003 个,年末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 16525 个,注册资本 7.42 亿元。新增私营 企业 751 家,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 3533 家,注册资本 67.16 亿元。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96.15 亿元,较上年增长 16.1%,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59.1,较上年提高 0.7 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取得突破。粮食产量突破百万吨,进入全国 20 强。全年粮食播种总面积 150.46 千公顷,较上年增长 1,粮食 总产量 101.59 万吨,增长 4.3;油料播种面积 9.68 千公顷,下降 12.6%,油料总产量 4.07 万吨,增长 2。 高效农业发展成果显著。农业经济继续坚持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 9.33 千公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 3.73 千公顷,初步形成 2.13 千公顷优质草莓、0.8 千公顷鲜切花、8 千公顷设施蔬菜、7.33 千公顷优质甜瓜、100 万平方米食 用菌栽培等 5 个特色鲜明的规模化高效农业板块。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不断深入,苏北县级首家的农产品检 测站投入运行,本年检测蔬菜类产品 5506 样次,合格 5256 个,合格率为 95.45%,组织申报农产品“三品”品牌 24 个,其中 有机品牌 1 个,绿色品牌 6 个,无公害品牌 17 个。年末拥有种植业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总数达 92 个,已通过部、 省级认定的品牌生产基地 120 万亩,各类农产品品牌占全市总量的 40%。双店鲜切花产业园获批全省首家标准化示范区;出口 蔬菜示范区被列为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区;“东海水晶”、“东海大米”、“东海淮猪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林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成片造林面积 2.76 千公顷,新建和完成农田林网 17.6 千公顷,四旁植树 450 万株,发展经济林 果 1.09 千公顷。初步计算森林覆盖率达到 20.8,较上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全年果品产量 7.22 万吨,较上年增长 15%。 牧业生产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 殖模式。全年大牲畜饲养量 27.1 万头,其中肉牛出栏 8.5 万头,分别较上年增长 7.6和 8.9。生猪饲养量 104.22 万头,出 栏 69.98 万头,分别增长 8和 14.9。三禽饲养量 858.26 万只,出栏 596.25 万只,分别增长 30.6和 145.6。全年肉类 总产量 6.25 万吨,禽蛋产量 4.9 万吨,分别增长 14.8和 16.4%。生猪、肉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 62.4%、95.6%,分别较 上年提高 13.3、12.2 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渔业放养面积 9.13 千公顷,其中高效养殖面积 2.35 千公顷, 水库围网养殖面积 0.33 千公顷,水库网箱养殖 10.7 万只。繁育各类育苗 2 亿多尾,投放 鱼种 8200 吨。全年水产品总产量 4.61 万吨,较上年下降 8.3%。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继续加强。年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 2.29 亿元,较上年增 长 94.1%。开挖土石方 1391 万立方米,疏浚河沟 171 条合计 226 公里,整治村庄河塘 427 条(个),新建、改建塘坝 36 座,新建、维修大口井 26 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4 平方公 里,新建防渗渠道 78 公里,完成小沟级以上配套建筑物 1185 座,新建改建电灌站 24 座, 改造中低产田 1.67 千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07 千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 101.49 千 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在调整优化中发展壮大。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58.81 亿元,较上年增长 15.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37.31 亿元,增长 19.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 实现增加值 0.13 亿元,增长 4.7;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23.49 亿元,增长 29.5;股份 制经济实现增加值 18.39 亿元,增长 2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经济实现增加值 12.62 亿元,增长 6.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实现增加值 16.1 亿元,增长 10.8%,重工业实 现增加值 21.21 亿元,增长 28.2。 “四大板块”集聚升级。硅产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新型建材制造业和机械设 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四大产业板块支柱效应凸显,全年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80.9%。 硅产品加工企业 121 家,硅产品产值占规模工业的 37.8%,比上年提高 6.8 个百分点,硅 材料特色荣登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工业生产全面增长。列统的 18 种工业产品中,有 16 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只有硫酸 和精制食用植物油 2 种产品产量下降。 2009 年全县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 标 名 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同比增长% 平板玻璃 重量箱 3534657 16.0 水泥 吨 2207170 128.7 造板 立方米 212659 22.6 小麦粉 吨 209958 0.8 大米 吨 206892 109.2 酵酒精(折 96 度,商品量) 千升 96430 75.5 硫酸(折 100) 吨 82747 -15.8 冷藏肉 吨 73635 9.0 石墨及炭素制品 吨 25544 23.3 光源 万只 20538.9 67.3 饲料 吨 19340 12.3 发电量 万千瓦时 11561 278.2 精制食用植物油 吨 10748 -51.5 服装 万件 2275.9 121.1 电力电缆 千米 1638 15.6 纸制品 吨 1164.4 106.2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 100) 吨 1023.3 245.7 生丝 吨 368.9 38.2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是 213.1%,较上年提高 13.3 个百分点;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151 亿元,增长 39.4;实现利税 11.44 亿元,增长 29.7,其中利润总额 8.5 亿元,增长 31.4,税金总额 2.94 亿元,增长 25.1;亏损 企业亏损额 3266 万元,下降 3.6%。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10.76 亿元,较上年增长 17。年末拥有施 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24 家,较上年增加 2 家;本年新签合同额 30.19 亿元,增 长 22.8%。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 29.09 亿元,增长 10.5%,竣工产值 25.60 亿元,下降 10.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71.90 万平方米,下降 9.0%;竣工面积 167.57 万平方米, 下降 15.1%。建筑企业从业人员 18682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2488 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8.41 亿元,较上年增长 34;完成全部工业固定投资 115.51 亿元,增长 32.7%;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139.21 亿元,增长 41.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100.3 亿元,增长 56.8%;工业固定投 资 114.61 亿元,增长 47.4%;房地产投资 10.32 亿元,增长 25.2%。 民间投资的主导地位继续加强。全年民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5.78 亿元,较上年增长 46.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 79.4。民营经济完成固定投资 106.58 亿元,增长 50.5,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 67.3。 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 2.05 亿元,较上 年增长 47.2%;第二产业投资 115.13 亿元,增长 34.2%;第三产业投资 22.03 亿元,增长 38.9%。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 8.09 亿元, 较上年增长 10.8。年末汽车保有量 29561 辆,较上年增长 65.8%,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 19248 辆,增长 77.9%,私人轿车保有量 7464 辆,增长 72.4%。年末城乡电话用户 69.1 万 户,其中住宅电话 18.5 万户,移动电话 46.3 万户。互联网用户 5.2 万户。城乡住户调查 显示,全县百户家庭电话(含移动电话)拥有量 259.1 部,较上年增长 8.1,百户家庭 电脑拥有量 34 台,较上年增长 29.3。 旅游业快速发展。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东海游”吸引力显著增强。年末 全县拥有星级宾馆 6 家,其中三星级饭店 2 家,在创四星级和五星级饭店各 1 家。东海国 际水晶珠宝城创建国家 4A 级景区通过验收;五星级标准的宝露大酒店即将开业;温泉镇获 批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年末实有旅行社 5 家。全年共接待游客 165.2 万人次, 增长 10.1%;旅游收入达 18.77 亿元,增长 51.7%。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城乡消费市场兴旺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5.47 亿元,较上年增长 19.1。按城乡市场分,县本级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 39.13 亿元,增长 21.9%;县以下零 售额 26.34 亿元,增长 15.2。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 14.17 亿元,增长 38.6%;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实现零售额 51.3 亿元,增长 14.7%。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 零售额 7.72 亿元,增长 1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 48.51 亿元,增长 18.3;住宿业实现 零售额 1.94 亿元,增长 19.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7.3 亿元,增长 35.2。各类集市贸 易成交额 55.5 亿元,增长 15。 对外经济逆势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 15074 万美元,增长 9.2。进出口总额 17873 万美元,增长 29,其中出口总额 13652 万美元,增长 10.9;进口总额 4221 万 美元,增长 174%。 劳务合作继续加强,与国内 20 多家知名外派企业建立外派劳务合作关系,办理外派劳 务备案手续 303 件,外派劳务人员 8123 人,年末在外人数 21500 人,实现外经营业额 1.56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69.6%。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 25.42 亿元,较上年增长 40.1。其中一般 预算收入 11.35 亿元,增长 51.3;基金预算收入 11.51 亿元,增长 39.2;上划中央四 税收入 2.57 亿元,增长 7.9。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总收入 3.0 亿元,增长 13.5; 地税部门完成总收入 5.21 亿元,增长 13.9;财政部门完成总收入 17.21 亿元,增长 57.5。财政支出 33.91 亿元,较上年增长 30.1%,一般预算支出 21.03 亿元,增长 21.9。 金融信贷历史性扩容。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110.36 亿元,比年初增加 22.43 亿元,增长 25.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 69.42 亿元,比年初增加 9.26 亿元,增长 15.4。各项贷款余额 61.91 亿元,比年初增加 21.83 亿元,增长 54.5,其中短期贷款 36.71 亿元,比年初增加 11.59 亿元,增长 46.1%;中长期贷款 23.92 亿元,比年初增加 9.36 亿元,增长 64.3%。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 4.29 亿元,比年初增加 1.17 亿元,增 长 37.5%;农业贷款 14.41 亿元,比年初增加 2.63 亿元,增长 22.3%;商业贷款 5.92 亿元, 比年初增加 1.36 亿元,增长 29.7%。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 17.21 亿元,比年初增加 7.29 亿元,增长 73.4%。 八、科学和教育 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年末各类科技活动机构 32 个,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33586 人, 其中高级职称 1615 人,中级职称 9491 人。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 家,省级高新技 术企业 3 家。全年完成各类科研项目 13 项,通过鉴定 8 项,填补国内空白 3 项,达到国内 先进水平 3 项。有 25 个科技项目被列入省和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当年获得省和国家科技成 果 10 个,专利申请 250 个,专利获批 146 个。吸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35 个。农业综合试 验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达到 38 个。科学技术支出额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达 1.52%,较 上年提高 0.1 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学校 226 所,其中普通中学 47 所,高中 14 所,初 中 33 所,小学校 105 所,幼儿园 70 所。年末在校学生 204182 人,其中小学生 69477 人, 初中生 52146 人,高中生 29377 人,幼儿园在园幼儿 43930 人。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 小学巩固率均达到 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 95.1。全年共向各类高等学校输送新生 7575 人,较上年增长 7.1,其中考取本科 2198 人,增长 4.8,考取专科 5377 人,增 长 8.1。 九、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卫事业 文化广电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共有文化机构 22 个,举办各种展览会 116 个,组织文艺 活动 329 次,上演电影 5113 场。县吕剧(艺术)团开展演出 221 场,演出剧目 12 个。图 书馆藏书 4.7 万册,全年流通 168.1 万人次。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 3.88 万平方米。年末拥 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 6 座,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 100。开通有 线电视频道 39 个,有线电视入户率达 81.6%,较上年提高 12.5 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成果丰硕。全年共举办各类运动会 138 场。参加市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 99 枚,其中国家级奖牌 10 枚、省级 49 枚、市级 40 枚。中小学实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覆 盖面 100%,优秀率达 34%。国民体质达标率 98.4%。 医疗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年末全县各类卫生机构 450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27 个,卫 生保健所 13 个,个体诊所 58 个,甲级卫生室 346 个。有 86 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省 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验收。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3790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910 人, 注册护士 779 人。拥有床位 1393 张。公共卫生工作扎实开展,全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 1039 例,传染病发病率 94.45/10 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甲流感防控措施严密,各医疗 单位均设置了发热门诊,实行预检分诊。先后培训甲流防控人员 1300 余人次。婴儿死亡率 控制在 2.04,较上年下降 2.17 个千分点,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 2.34,较上年 下降 2.59 个千分点。儿童各种疫苗接种率均接近 100%。妇女病普查率达到 83.01%,较上 年提高 0.54 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 99.7%。农村卫生厕 所普及率达到 59.94%,较上年提高 5.57 个百分点。新农合运行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参合 人口 91 万人,较上年新增 1.3 万人,参合率稳定在 98%以上;合作医疗报销费用 8960 万 元。 十、城乡建设 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全年完成城区基础设施投资 6300 万元,完成利民东路、 站前街、钢铁路等 9 条道路人行道改造任务,改造面积 9 万平方米。城区道路达到 437.8 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 27.9 平方米。建成区面积达到 22.3 平方公里。新建配套建设排 水设施 6300 米,排水管道长度 343 公里,路灯 14435 盏。先后投资 3000 万元,新建、改 建绿化项目 21 项,新增绿化面积约 77 万平方米,改造绿化面积约 35 万平方米。城市绿化 覆盖率达到 37.0%。 村镇建设步伐加快。通过典型示范、项目化推进,积极创建省级康居示范村、园林小 城镇、城市化示范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村镇建设投资 21.1 亿元。温泉镇荣 获 2009 年度江苏省园林小城镇,青湖镇青新村荣获江苏省第三批康居示范村,山左口乡石 桥河村、桃林镇桃东村、安峰镇山东村、牛山镇贯庄村、青湖镇青南村 5 个村达到市级康 居示范村创建标准。 城乡交通条件不断完善。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5.1 亿元。山左口、曲阳、温泉、 黄川、安峰 5 座乡镇客运站及 72 个城乡候车亭建成投入使用,县客运总站二期工程完工。 完成 310 国道东海段 17.64 公里的改造,建成牛横公路、湖泉公路 2 条地段的一般公路 25.4 公里,修建农村公路 105 公里,其中县道 20.9 公里、乡道 17 公里、村道 67.1 公里,改造 农村公路桥梁 50 座。 十一、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