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对 XX 县第三产业的影响 XX XX 学院 摘 要: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浪潮席卷整个皖江区域, XX 县作为 产业转移的排头兵与重点区域之一,在承接以大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同时,也 给 XX 县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第三产业是吸纳就 业劳动力的大户,是经济结构优化和合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 业对 XX 县乃至整个皖江城市群至关重要。本文在初步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 业转移对 XX 县第三产业的影响的同时,也简要的探讨了 XX 县第三产业在此次 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将何去何从,以及如何保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比例与平衡发 展的一些对策,使 XX 县和整个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和社会得以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第三产业;影响;对策 Little City with the transfer of industries to the tertiary industry of XX County XX XX Abstract: With the Little City with a wave swept through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Wanjiang region, Wuwei County, as an industry pioneer and the transfer of one of the key areas in order to undertake the second largest industry-based industries, but also the first to Wuwei County the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industries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third sector is large labor force to absorb employment, and reasonable economic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 important landmark. Therefore, vigorously develop the tertiary industry of Wuwei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whole group is essential.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Little City with a transfer of industry of the impact of Wuwei County, while the tertiary industry, but also briefly discussed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Wuwei County, the wave of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will go, and how to maintain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 and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ome of the solutions that Wuwei County and the Little City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o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Little City with Wangjiang; Tertiary Industry; Impact; Strategy 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发生的国内背景 2010 年 1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 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 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 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 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 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个县(市、区),土地面 积万平方公 里,人口万人,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分别占 XX 全省的 、和。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 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 位。 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明显,是长三角向中西部地区实施产业转移和辐射的 最佳区域,具有产业基础好、要素成本低、配套能力强等综合优势。XX 省近年来 在开发皖江、加快融入泛长 三角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具备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示范的客观条件。 (一)XX 县与皖江城市带的关系 XX 县地处皖中,属巢湖市管辖,南 濒长江,北依巢湖,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 相望。XX 拥 有 113 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分 别占全市和全省岸 线总长的 67%和 14.5%。是皖江开放开 发的前沿。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 经济发展基础,使得 XX 县成为此次产业转移的排头兵与重点区域之一。 二、XX 县县域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XX 县县域经济发展概况与产业结构 2010 年 XX 县继续位列全市“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 合奖” 第一名,54 个省“861” 项目、19 个市“1266”推进工程、50 个县“221”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华谊煤化工项 目累计完成投资 42 亿元,益海嘉里三期等 10 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已竣工投产, 京福高铁、裕溪河大桥等重点交通基础完成投资达 10.7 亿元。 2009 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174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16.2%,超年度 计划 3.2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78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27%,超年度 计划 2 个百分点;财政收入 15.3 亿元,同比增长 15%,低于年度计 划 1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 157 亿,同比增长 39%,超年度计划 9 个百分点;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890 元,同比增长 14.5%,超年度计划 0.5 个百分点。 XX 县三次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质变。90 年代中期的三次产业结构为 57:23:20,农业占据绝对主 导地位。到 2009 年,调 整为 19.2:50.5:30.3,二产比 重最高,三次产业结构实现 根本性转变,尤其是招商引资大项目, 华谊化工园和 船舶工业园落户,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结构单一的局面。同在 2005 年,XX 经济 增长速度创下 17.5%的新纪录;在 XX 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跻身“三甲” 、动态 指数全省第一。 (二)2006 年 XX 县三次产业结构现状 单位: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县生产总值 98.40 16.5 第一产业 23.33 7.1 第二产业 40.98 28.0 工业 33.74 33.3 建筑业 7.24 8.5 第三产业 34.09 11.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26 11.6 批发和零售业 6.39 11.5 住宿和餐饮业 2.85 10.6 金融业 1.97 15.3 房地产业 2.99 1.0 其他服务业 12.63 14.4 三、承接产业转移对 XX 县第三产业的影响 (一)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 科学发展观关于产业转移成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手段的论述。统筹区域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而产业转移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按 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承接 产业转移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壮大后发地区经济实力, 推动产业承接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国外关于产业转移的理论很多,这里只介绍产业转移的区位理论。德国经济 学家韦伯、廖什是代表人物。韦伯得出三条区位法则 运输区位法则、 劳动区位 法则和集聚或分散法则。他 认为运输费用决定着工业区位的基本方向,理想的工 业区位是运距和运量最低的地点。除运费以外, 韦伯又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 集聚因素,认为由于这两个因素的存在,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 变化将发生变化。之后,廖什将利润原则运用于区位研究,并从宏观的一般均衡 角度考察工业区位问题,从而建立了以市场为中心的工业区位理论和作为市场 体系的经济景观论。 XX 县毗邻长三角,有狭长的黄金长江水道,地理运输条件十分优越。全 县人 口 140 余万,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 40 万,是 劳务输 出大县, 劳动力资源充足。XX 有全省最大的电缆生产集群,华东最大的煤化工基地等,工业基础雄厚。 XX 县 对于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承接产业转移对 XX 县县域经济的影响 自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立一年来,全县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 726 个, 总投资 536 亿元,累计到位 277.8 亿元,初步形成了以亿元项目为龙头、 千万元项目为支撑的承接转移新局面。全县着力引进有利于培育壮大煤化工、船 舶制造、新型材料、汽车零部件、港口物流等五大新 兴支柱产业,有利于改造提 升电线电缆、羽毛羽绒、农副产品深加工、 纺织服装、医药及医用品等五大传统 支柱产业的项目。通过财政 贴息、税收 优惠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促进企业科技 投资。截至 8 月底,全县已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04.5 亿元,增 长 58.4%;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4.5 亿元,增长 27.2%。 全县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创新招商方式, 继续主攻“ 长三角”、 “珠三角”,并发 挥上海、南京等 XX 驻外商会的作用,尤其是在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 项目 上下功夫。目前总投资 2 亿 元的 XX 一中高中部已全面动工建设,城南新站正在 动工建设,国元证券、徽商集团等一批第三次产业已在 XX 开设营业部。 1-8 月份, 该县在建的内资项目达 206 个,总投资 319 亿元,累计到位资金 99 亿元。 (三)产业转移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此次产业转移主要承接的是以大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总投资 350 亿元、一 期投资 73 亿元的 XX 华谊煤化工,总投资 18 亿元的 XX 盐化配套及 3 条日产 4500 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世界 500 强益海嘉里粮油加工项目、总投 资 6.5 亿元的 XX 楚江集团铜导体产业园项目、总投资 2 亿元的上海东隆集团羽 绒制品加工项目等等,都选择落户在 XX。庞大的工 业基地与工业集群在推动全 县工业产值与 GDP 增长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与此相关的交通运输业、批发 和零售业、金融、房产和其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迅速 发展的第三产业 又会对第 一 、二 产 业 的 发 展 具 有 促 进 作 用 。第 三 产 业 的 加 快 发 展 是 生 产 力 提 高 和 社 会 进 步 的 必 然 结 果 。第 三 产 业 的 兴 旺 发 达 是 现 代 化 经 济 的 一 个 必 要 特 征 。大 力 发 展 第 三 产 业 有 利 于 增 强 农 业 生 产 的 后 劲 ,促 进 工 农 业 生 产 的 社 会 化 和 专 业 化 水 平 的 提 高 ,有 利 于 优 化 生 产 结 构 ,促 进 市 场 充 分 发 育 ,缓 解 就 业 压 力 ,从 而 促 进 整 个 经 济 持 续 、快 速 健 康 发 展 。 (四 )XX 县第三 产业的发展前沿与空间结构 近年来,XX 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事来抓,坚持主攻“ 长三角”、不 放“珠三角”,切实做到“ 五个突出 ”,即:( 1)突出专业招商,承接产业转移,2005 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驻外招商办事处,2009 年组建了 13 个县直专业招商小分队。 (2)突出政策招商,承接产业转移,出台了招商文件 20 多种和关于大力弘扬高 沟精神促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基本建设项目收费“ 一表制”、省级开发区入 园企业“零收 费” 、企业执法检查预约登记等优惠政策。(3)突出优势招商,承接产 业转移,依托独特的岸线和区位优势引进了 XX 承接长三角转移的最大项目 总投资 350 亿元的 XX 华谊煤基多联产项目以及 15 家、年造船能力超 100 万 载重吨的船舶制造企业,依托 电线电缆产业优势引进了投资 6.5 亿元的 XX 楚江 集团铜导体产业园项目,依托羽毛羽绒产业优势引进了投资 2 亿元的上海东隆 集团羽绒制品加工项目,依托 矿产资源优势引进总投资 18 亿元的 XX 盐化配套 及 3 条日产 4500 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依托农副产品优势引进了世 界 500 强企业益海嘉里粮油加工项目,依托三产服务优势引进华润苏果、上岛咖 啡、肯德基等知名连锁企业,依托 亲情人脉优势引进明星电缆、希 玛保龄等一批 凤还巢企业。(4)突出载体招商,承接产业转移,在合肥、马鞍山、南京、上海等地 成立 XX 商会;成功举办中国电缆产业和船舶工业论坛,并赴浙江、上海、江苏、 广东、福建等地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积极参与与马芜铜的跨江合作和中央企业 的主动对接。(5)突出合作招商,承接产业转移,XX 经济开发区采取委托招商方 式建设浙商工业园;十里墩工业集中区通过与上海奉贤区合作,新建上安万由工 业园。近几年来,全县共引进项目 526 个,协议总投 资 629 亿元,累计到位 196 亿元。其中工业项目 465 个,总投资 563 亿元,农业类项 目 18 个,总投资 1.7 亿 元,三产类项目 43 个,总投资 64.3 亿元。其中来自江、浙、沪区域的项目 346 个, 总投资 529 亿元,累计到位 121 亿元;来自马芜铜的项目 85 个,总投资 29 亿元, 累计到位 21 亿元;来自珠三角的项目 25 个,总投资 21 亿元,累计到位 14 亿元。 XX 县全力承接和引进大批二次产业和三次产业,特别是三次产业近年来发 展迅猛,但三次产业比重总 体偏低,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且三次产业主要集中在 主要城镇中心,东西部发展也极不平衡,比重是 69:31。这就使以 XX 县具有发 展第三产业的巨大空间需要和潜力。 (五)目前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瓶颈 现今 XX 县的三产比例是 1:2.7:1.5,这与国际上三产比例达到 80%不能比, 跟全国 09 年的 42.6%也相距很远,XX 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过于倚重 二产了,更直白的说过于倚重高沟电缆的, 电缆行业这 几年不景气直接影响了 XX 经济的发展速度。 还有就是地区差距太大,2009 年高沟一个镇的 GDP 占整个 XXGDP 总值 的 60%,财政税收占了整个 XX 财税的 50%多,整个东乡的 7 个镇 GDP 是西乡 十几个乡镇的 2 倍多,地区差如此之大直接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大量的 三无乡镇存在严重制约了一些发达乡镇的进一步起跳。 再有 XX 是劳务输出大县,在家务工务农人员收入少、增收难、出路窄, 绝大 多数还是一亩、两亩全家耕种的自然经济, 这样的农户恩格尔系数很低,又 进一 步制约了三产服务业的发展。 XX 三次产业发展也有很大的瓶颈制约。一是发展的总体水平低。全世界第三 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 60,其中,高收入国家平均为 65, 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 50,而 XX 县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仅为 313, 不仅低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近 20 个百分点,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43的 3 个百分点,更低于国内较发达省、市的水平。 二是发展格局呈现结构性缺陷,内部结构不合理, 发展层次低。在第三 产业中 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过大,而新兴产业如信息和咨询服务业、科学技术等所占比重 小,09 年全县信息、咨询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劳动 者人数的比重只有 004,大大低于全国 03的水平;为生产服务的基 础性产业如交通运输、邮 电通信业等滞后并形成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 制 约。 三是社会化程度低,服务功能不完善。XX 县第三产业 的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 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也只处于“婴儿” 阶段,这势必影 响到第三产业社会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一些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不得不自办 许多服务性、福利性的设施和机构,形成“大而全” 、“小而全”的管理体制,不仅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差,而且进一步抑制了全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 (六)XX 县发展第三产业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劳动力的大户,是经济结构优化和合理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的不断推进,各类企业的入驻, 给 全县注入新鲜的血液和经济 活力,国民收入和人均收入均持续增长, 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根据配第 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 展与国民收入的提高, 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 产业;当经济进一步发展、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又会从第二产业流向 第三产业。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与实效的重要 标准之一。 反映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指标有很多,如第三产业增加值,或者人均第三产 业增加值,或者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等。由于单一指标只是从某一侧面 反映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这样会使衡量结果失之偏颇。如仅用第三产业增加值 或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标,只能判断一个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绝对水平,但不 能反映地区内部三次产业的关系。如单使用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这个指标,也会 产生片面性。农业比重大、工业发展慢的地区,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反而高于农 业比重小、工业发展快的地区。因此, 对各地区第三 产业发展水平的衡量,不能 仅看第三产业比重的高低, 还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第二产业发展程度等方面综 合分析判断。除此以外,还要衡量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因为它决定着在未来一 定时期内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尽管一个区域的第三产业可能绝对规模一直处 于扩大过程中,如果其第三 产业的增长速度小于其他地区,就意味着这个区域的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趋缓,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期处于劣势。因此,在 对第三产业 进行评价时,还要兼顾发展的速度。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和教育科研代表第三产 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其在整个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大小决定了第三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能力。 四、XX 县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步骤与政策取向 (一)XX 县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措施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的加快,XX 县第三产业的发展面临十分 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区外资本正在加速流向第三产业;二是国家高度重视第三 产业,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 第三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三是消费结构转 型正在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四是 XX 县第三产业发展已具备相应的条件,发 展潜力大。加快 XX 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以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市 场化、国 际化、城镇化、信息化为动力,通过拓展提升 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丰富消 费性服务业,形成高增 值 、多 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 现代第三产业体系,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扩大经济规模、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坚 持市场化、 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把改造提高传统 第三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层次和水平; 把发展第三产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 支撑和保障能力;把发展第三产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第 三产业的支农、惠农能力;把 发展第三产业与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全民 创业就业;把发展第三产业与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推进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 理创新, 实现第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全县跨越发 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2)培育新的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点,提升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比重。一是在 区内第三产业中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通过提高服务业 的企业家素质,改善服务企 业组织形式,加 强服务业 相关行业间的相互联系和相 互促进,并在提高服务中通 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技术、管理方法和服务项目, 进行技术创新,推进第三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二是致力于提高 XX 第三产业的 规模经济效益,集中相当规 模的资本、技 术和人才,通过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提 高技术水平,以降低产品成本和社会生产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通 过行业协 会的沟通,避免一哄而起的恶性竞争,提供达到起点规模的服务和相关服务,并 聚集资本、人才和技术。三是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经济环境,使 资本、 人才和技术的聚集成为可能,进而在要素集聚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规模 经济,最 终形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增长点。要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市场法则, 通过有效手段(信息、金融、交通)提高服务资源配置的效率。 (3)统筹兼顾、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内和其他地区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目前 XX 第三产业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在皖江城市 带内处于上游水平,这与 XX 在全区内的经济地位基本一致。但在 XX 内部第三 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而且差距还有加大的趋势。地区之间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的悬殊差距不仅制约着全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严重制约着落后地区的 经济发展,推进 XX 第三产业 的全面发展, 应该按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原则, 统筹兼顾落后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政府的作为与业界的措施建议 政府应认识到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城镇化进为 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城镇是发展第三产业的有机载体,没有城镇 化的提高,第三产业就没有 发展的土壤。因此,把加快 发展第三产业与城乡统筹 协调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破 现行管理体制的束缚,探索户籍、就 业、城乡土地使 用、社会保障、投融资体制、市政公用事 业等方面的改革,在继续大力发展第二 产业的同时积极寻求延伸产业链的途径,促进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市合理有 序的迁移,加速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加快城市化进程, 这是加快发展第三 产业的有效途径。 增强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面振兴第三产业。 一切着眼于发展,对现有政策规定要用足、用好、用活; 对一切不利于发展的过时 政策,要清理废除;对没有明文规定的,要 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在“三个有利于” 的前提下,敢闯、敢冒、敢试。凡 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大力支持,尽快 推广;对遇到困难的企业和经营者,要积极给予扶持;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 失误,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帮助纠正,保 护全社会兴办第三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必须拥有大批专业人员和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要根 据第三产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 专门人才。 现有高等院校要调 整专业结构,扩大外经、外贸、房地产经营、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专业的招生规 模,加快培养各类高级专业 人才和管理人才,特 别是培养一批跨学科的复合型人 才。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中专业人员 ,充 实生产经营第一线。拓 宽人才培养渠道,实行市地、县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鼓励企业和私人办学,为 第三产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普通高等院校和各类中等专业学 校,近期要面向社会,开办专业速成班,尽快培养出一批社会急需的人才。建立 和完善就业前培训和在职职工定期培训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争取用 年的时间把第三产业在职职工普遍培训一遍,提倡大企业为小企业培养人才。采 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选派一批有培养前途的管理人员出国学习、 进修,聘 请国外专家传授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全县第三产业的经营服务尽快实现规 范化、现代化。 (三)战略意义与长远影响 成立皖江从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建立承 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是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 途径;是更好地发挥皖江城市带综合优势,推动 XX 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 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保持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XX 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XX 县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的同时,努力调优经济结构,用外来实体经济的影响 调整经济结构, 带动了产业 的升级。它准备用 3 年5 年的时间,形成 规模,创 出品牌,把全县打造成承接产 业转移的先行区、重点区和高端区。 第三产业有效地推进 XX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有力 地推进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的发展,推进 XX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进程。 第三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全县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快现代化的进程。 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社会化。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全县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第三产业也扩大了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显著了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承接产业转移对 XX 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意义深远的,同时第三产业的完善 和成熟又加快了承接转移的步伐。近来,第三产业投 资力度不断加大,已成 为拉 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新兴行业不断发展,有效拓宽了第三产业的 发展领域。随着人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 XX 县新兴服务行业应运而生。 家政服务、职业介绍、物业管理、信息咨 询等服务形式方 兴未艾,房地产开发、商 品房买卖迅猛发展。会计和审计咨询、科技咨 询、法律咨询、市场调查等行业积 极发展,加快了会计师、律师等专门人才的培养步伐。规范发展了典当、拍卖等 商品市场中介服务方式,稳步发展证券、保 险、房地产、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建 立健全了保险经纪代理等中介人制度,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社会就业服务体系。 产业层次日趋优化,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 XX 县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比重持续上升,成 为 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 量之一。2004 年第三产业 完成增加值 164479 万元。从 1997 年起,第三 产业的增 加值超过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突出。 第三产业成为扩大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劳动就业提 供了大量的机会,2004 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5.2 万人,占总从业人数的 16.34%。 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不仅吸收了大量新成长劳动力,而且吸收了部分 农业 和工业转移的劳动力,第三 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为顺利实施产业 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作出了贡献。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有 大幅度增加,从业人员比重也逐步增大,已成为吸纳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参考文献: 1杨 治 .产 业 经 济 学 导 论 M.北 京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出 版 社 ,1985. 2李 小 建 .经 济 地 理 学 (第 二 版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2006 3XX 县 2009 年 年 度 国 民 经 济 与 社 会 的 发 展 计 划 执 行 报 告 ,2010 4朱 文 渊 .中 部 地 区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与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的 互 动 研 究 J.经 济 管 理 出 版 社 , 2004 5汪 秀 婷 、左 继 宏 .论 区 域 产 业 的 发 展 现 状 及 存 在 问 题 J.经 济 管 理 出 版 社 ,2004 6陈 传 康 .区 域 综 合 开 发 的 理 论 与 案 例 .科 学 出 版 社 ,2000 7杨 荫 凯 .中 国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论 .中 国 财 政 经 济 出 版 社 ,2005 8张 平 .中 国 区 域 产 业 结 构 演 进 与 优 化 .武 汉 大 学 出 版 社 ,2005 9聂 华 林 、李 泉 、杨 建 国 .发 展 区 域 经 济 学 通 论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2006 10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驻村工作队疫情防控工作总结模版
- 湖南省湘一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 山东省济宁市2025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济宁三模)
-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规范
- 中职学生政治思想个人总结模版
- 前台收银年终总结模版
- 症状性癫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 学前儿童发展 课件 第11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 解码新质生产力
- 离心泵操作与维护培训
- 【MOOC】国际交流学术英文写作-湖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社区治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900字)》
- 专利法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生产车间如何节能减耗(课堂PPT)
- 烧结普通砖、多孔砖回弹计算
- 横向项目结题证明模板
- Y3系列三相异步电机产品
-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
- 癃闭中医护理方案
- 浅谈初创期科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
- E204-1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和库存(限上、规上企业入库标准及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