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寄生虫学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 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 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 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15.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 部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 虫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11.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 诊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13.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 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5.完全变态卵 幼虫 蛹 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 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 ,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2 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 收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22.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 死,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残存的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大量繁殖,再 次引起的发作称再燃,四种疟原虫均可引起再燃 23.复发: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杀灭所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 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形成的休眠体复苏,进行裂体增值产生的裂殖子, 侵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称复发。只有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 24.发热阈:疟疾的临床发作是由疟原虫的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所引起,而引起疟疾发作的原虫 血症最低值称为发热阈数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 、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 、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1、先天性免疫 2 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 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 1、异位寄生;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 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 第一章 线虫 第一节 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长 20-35cm,尾直 雄虫:较小,长 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2、虫卵: 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蛋白质膜较薄,卵壳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也称屈光颗粒。 感染期虫卵: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而形成幼虫盘曲在壳内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小肠小肠壁静脉或淋巴管肝右心肺气管咽喉胃小肠) 成虫 寄生部位:人小肠; 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三、致病 幼虫:蛔蚴性肺炎 3 成虫: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并发症(肠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 四、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一张 80%,三张 95% 2、试验驱虫法 五、流行因素: 1、生活史简单,产卵量大 2、虫卵抵抗力强 六、防治原则: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预防工作;2、加强粪便管理;3、普查普治。 第二节 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和美 洲钩虫) 一、形态 1、成虫:A、虫体细长,10mm 雌虫:尾端呈圆锥状 雄虫:尾端膨大成交合伞 B、头部具头腺,可分泌抗凝素 C、口囊发达:十二指肠钩虫:两对钩齿 美洲钩虫:一对板齿 2、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薄,刚排出虫体的的虫卵内含 28 细胞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杆状蚴丝状蚴真皮的血管、淋巴管右心肺气管咽喉部胃小肠成虫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丝状蚴从皮肤钻入人体 三、致病 幼虫::钩蚴性皮炎 呼吸道症状:肺部炎症 成虫:贫血:成虫吸血,且边吸边排 分泌抗凝素,是伤口血流不止 不断更换吸血部位,是新旧伤口同时流血 十二指肠钩虫:0、25ml/天 美洲钩虫:0、05ml/天 消化道症状; 异嗜症。 四、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2、饱和盐水漂浮法;3、钩蚴培养法 五、流行 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为广泛。 因素:有传染源存在;病人粪便污染土壤;人与土壤接触。 第三节 蛲虫(蠕形住肠线虫) 一、形态 1、成虫:细小,乳白色 4 雌性:8-13cm,尾端长而尖细 雄性:2-5cm,尾端向腹面曲 2、虫卵:无色透明,椭圆形,两侧不对称,卵内有一卷曲幼虫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 寄生部位:回盲部 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成虫寿命 :2-4 周 三 致病: 1、肛周及会阴皮肤瘙痒、炎症;2、异位寄生及损害。 四、实验诊断: 1、查虫卵,清晨便前;肛周拭子法 :透明胶纸法和棉签拭子法。 2、查成虫:宿主入睡后 2-3 小时 五、流行 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率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 因素:1、传染源:病人与带虫者;2、生活史简单;3、感染方式简单,机会多 2、自体感染:肛门手口 3、间接感染 4、虫卵抵抗力强 第四节 丝虫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 一、形态 1、成虫:丝线状,乳白色 雌性:58、5-1050、2-0、3mm,尾端略向腹面弯曲 雄性:28、2-420、1-0、15mm,尾端向腹面弯曲 2-3 圈 2、微丝蚴:卵胎生幼虫,状如小蛇,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鞘膜,体内有体核,头端无核区为头 间隙 二、生活史 幼虫:蚊体内,成虫:人体内。 成虫微丝蚴腊肠期幼虫丝状蚴成虫 蚊胃蚊子胸肌蚊下唇 成虫寄生部位:淋巴系统 马来丝虫: 班氏丝虫: 2、终宿主: 中间宿主: 3感染阶段: 4、感染方式: 5、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三、致病:主要为成虫对淋巴系统的损害 1、急性炎症和过敏应用期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丹毒样皮炎 5 班氏丝虫:急性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 2、慢性阻塞期 A、象皮肿:局部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增生 班氏丝虫: 马来丝虫: B、乳糜尿、睾丸鞘膜积液 四、实验诊断 血液检查:厚血膜法,鲜血片法 采血时间:晚上 9 时至次日清晨 2 时 五、流行: 1、流行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班氏丝虫:世界性分布,以亚洲较为严重 马来丝虫:仅限于亚洲 2、传播媒介:班氏丝虫:库蚊 马来丝虫:按蚊 六;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 首选药物:海群生 2、灭蚊防蚊 第二章 吸虫 一、形态特点: 1、多数体形为叶片状或长舌状(吸血虫除外) 2、具口、腹吸盘 3、多数雌雄同体(吸血虫除外) 4、生殖系统发达 5、虫卵多有卵盖(血吸虫除外) 二、生活史特点:1、吸虫的生活史复杂,幼虫阶段进行无性生殖 2、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需要 12 个中间宿主 3、生活史均需经过水域环境发育,首选中间宿主为淡水螺 第一节 肝吸虫(华支睾吸虫) 一、形态: 1、成虫:a、 体形狭长,背腹扁平,似葵花籽仁 b、具口、腹吸盘 c、雌雄同体:两个分支状的睾丸,子宫管状,弯曲 2、虫卵:寄生人体的最小寄生虫卵,黄褐色,前窄后宽,前端有明显卵盖,具肩峰,小疣,卵内含毛 蚴 二、生活史: 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寄生部位: 终宿主: 保虫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 第二中间宿主: 感染阶段:囊蚴 6 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 三、致病:阻塞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消化功能紊乱;肝硬化;胆石症 四、实验诊断:a、粪检虫卵:沉淀集卵法,b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五、流行:主要流行在东亚及东南亚各国,广东珠江三角洲为世界性高发区,不良饮食习惯为本病流行的最 主要因素 六、防治原则: 1、治疗药物:吡喹酮 2、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3、加强粪管,改善养鱼办法 第二节 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 一、形态 1、成虫:a、长椭圆形,虫体肥厚,形似姜片,是寄生人体的最大吸虫; b具口、腹吸盘;c、雌雄 同体。 2、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寄生人体最大的寄生虫卵,卵壳薄,卵盖小,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 2040 个卵黄细胞。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毛蚴胞蚴两代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猪 中间宿主:扁卷螺 传播媒介:水生植物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方式:吃入生或未熟的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 三、致病:消化道症状;肠梗阻;重度感染 四、实验诊断 1、粪检虫卵:a、直接涂片法:连检三张检查率 90%;b、沉淀集卵法。 2、由粪便或呕吐物查成虫 五、流行:流行于亚洲,主要与当地种植可供生食的水生植物有关,还有饮用水 六、防治原则: 1、加强粪便管理,防止人或猪的粪便污染水源 2、关键在于不生食水生植物,提倡用熟饲料喂猪 3、治疗病人,常用药物是吡喹酮和槟榔 第三节 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一、形态 1、成虫:圆柱形,具口、腹吸盘,雌雄同体。 雌虫:较细长,20mm,暗褐色,常处于雄虫的抱雌沟内,成合抱状态 雄虫:较粗短,16mm,乳白色,腹吸盘后两侧体壁向腹面卷曲成抱雌沟 2、虫卵:椭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卵壳薄,卵壳一侧有一小棘,壳表面常附有宿主坏死组织残留物, 卵内含一毛蚴 二、生活史 1、成虫虫卵毛蚴两代胞蚴尾蚴童虫成虫 7 2、终宿主:人 3、保虫宿主:牛 中间宿主:钉螺 2、感染阶段:尾蚴 3、感染方式:人与疫水接触:人喝入含尾蚴的生水 4、虫卵的去路:a、一部分虫卵穿过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 b、一部分虫卵随血流回肝,在肝脏沉着,死亡钙化 c、一部分虫卵在肠壁沉积钙化死亡 三、致病:1、尾蚴性皮炎:仅见于重复感染者 2、童虫:肺部炎症 3、成虫: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 4、虫卵:a、急性血吸虫病:虫卵周围形成嗜酸性小脓肿 b、慢性吸血虫病:肝脏及结肠壁纤维化 c、晚期血吸虫病:三大症状: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 5、异位寄生:肺,脑部 四、实验诊断: 1、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粘液脓血便) ;沉淀集卵法 2、检幼虫:毛蚴孵化法 3、直肠镜组织检查 4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流行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 12 个省、市、自治区 因素:a、粪中血吸虫卵污染水源 b、水中有钉螺存在 c、人与疫水接触 六、防治原则:治疗药物:吡喹酮 普查普治;消灭钉螺;加强粪管;个人防护 第三章 绦虫 形态特点:1、体扁平,带状,分节 a、 头颈节 b、链体;2、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体;3、无消 化系统。 第一节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 一、形态 1、成虫:乳白色,带状分节,长 24m,有节片 7001000 个 头节:圆球形,直径 1mm,有四个吸盘,有顶突,顶突上有小沟 颈节:窄而短,长约 510mm,宽 0、5mm,有分生作用 链体:幼节:短而宽,内部生殖器官不明显 成节:近方形,有成熟的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 孕节:长形,仅余子宫,子宫分支数每侧为 713 支 2、虫卵:球形,外具有放射状条纹的棕黄色胚膜,内有六钩蚴 囊尾蚴:又称囊虫,乳白色半透明囊状物,黄豆粒大小,囊内充满液体,头节卷曲在囊内 二、生活史 虫卵,孕节六钩蚴囊尾蚴成虫 1、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2、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猪,人 3、感染阶段:囊尾蚴,虫卵 8 4、感染方式:a、吃入生或不熟的含活囊尾蚴的猪肉,感染猪带绦虫病 b、吃入虫卵感染囊虫病 具体方式:异体感染 体外自体感染:肛门手口 体内自体感染 三、致病 1、成虫引起猪带绦虫病(一般无明显症状) a、消化道症状 b、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 2、囊尾蚴寄生引起囊虫病 a、皮下及肌肉囊虫病:皮下结节 b、脑囊虫病:癫痫,颅内压增高和精神症状是本病三大主要症状 c、眼囊虫病:视力下降 四、实验诊断 1、猪带绦虫病:a、肛周拭子法查虫卵;b、确诊:孕节。 2、囊虫病:a、手术摘除 b、X 线及 CT 检查 c、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地方性流行,与饮食习惯有关 六、防治:1、普查普治:a、患绦虫病要及时排虫,以免并发囊虫病;b、排虫时注意有无呕吐现象;c、排 虫后检查头颈节是否排出以确定疗效。2、加强粪便管理及肉管; 3、注意卫生。 医学原虫学 一、形态: 1、细胞膜 2、 细胞质:外质,内质 3、细胞核 滋养体:具有运动,设施和生殖能力的原虫在生活史中泛称为滋养体(能运动阶段) 包囊或卵囊:许多原虫的滋养体可在一定条件下分泌外壁,形成不活动的的包囊。 二、生殖 1、无性生殖:分裂生殖(裂体增殖):二分裂,多分裂,出芽生殖 2、有性生殖:配子生殖: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合子 接合生殖 三、分类:阿米巴,鞭毛虫,孢子虫,纤毛虫 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 一、形态 1、滋养体:基本生活型,可活动、摄食及增殖,在适宜的温度下活动活泼,内质中常可见被吞噬的红 细胞 2、包囊:传播阶段,不活动,不摄食,球形,外有透明囊壁,胞质内含 14 个核 二、生活史 包囊滋养体包囊四核包囊滋养体包囊 寄生部位:结肠 感染阶段:四核成熟包囊 感染方式:吃入被四核成熟包囊污染的水或食物 9 三、致病 1、肠阿米巴病(无症状带虫者,阿米巴痢疾) 特征:形成口小底大,烧瓶样溃疡 急性:脓血稀便,粪便呈褐果酱样,奇臭, 慢性:间歇性腹泻,腹胀,消瘦,贫血等 2、肠外阿米巴病:肝、肺、脑脓肿 四、实验诊断 1、粪便检查: A、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查滋养体 急性病人:粘液脓血便中查滋养体 注意:标本务必新鲜,送检及时,寒冷季节注意保温 B、碘液染色法查包囊:慢性病人及带虫者成形粪便 五、流行 因素:a、传染源:慢性病人和带虫者。其中带虫者为最重要的传染源 b、粪便中的包囊污染水和食物 c、蝇类和蟑螂为重要的传播媒介 六、防治:首选药物:甲硝锉(灭滴灵) 第二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 一、形态:1、无鞭毛体(利杜体) 2、前鞭毛体(鞭毛体) 二、生活史 需要两个宿主:白蛉;人或某些哺乳动物;寄生部位:巨噬细胞;感染阶段:前鞭毛体;感染方式:雌 性白蛉叮人吸血,前鞭毛体随唾液注入。 三、致病: 1、发热; 2、肝、脾、淋巴结肿大 3、贫血和血细胞减少; 4、蛋白尿及血尿; 5、并发感染:走马 疳,肺炎,肠炎,痢疾和结核;6、皮肤型黑热病。 四、实验诊断:病原学检查 a、穿刺检查:骨髓穿刺物做涂片染色检查;b、培养法;c、皮肤涂片检查。 五、流行:世界性分布,印度,地中海和解放前的我国是世界上黑热病三大流行区 人源性,犬源性,自然免疫性 六、防治:治疗病人:葡萄糖酸锑钠;扑灭白蛉;捕杀病犬;个人防护。 第三节 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一、形态 按蚊:有性生殖 人:无性生殖 肝细胞:红细胞外期(红外期) 红细胞:红细胞内期(红内期) 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裂殖体: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 配子体:雌配子体,雄配子体 制成薄血膜片后,用姬姆萨或瑞氏染液染色,镜检 10 疟原虫形态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电与磁》章节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护理老人考试题目及答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达标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2025荆州中学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平面镜成像》定向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2025检察官遴选考试真题及答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专项攻克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望奎四中初三考试卷子及答案
- 安全生产与突发事件应对法律法规知识试卷含答案
- 七匹狼质量体系数字化升级-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农村会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浙江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届高三语文9月联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含答案
- 2026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税务师2025年税法(二)模拟测试试卷(含答案)
- 养殖业危险废物处理方案
- 2025年新高考英语作文模板大全
- 江苏苏州高铁枢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高处作业考证培训课件
- 电商助农直播农产品直播团队管理与成长方案
- 学堂在线医学英语词汇进阶(首医)作业单元测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