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政治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单元规划 经济学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还是在政府管 理国家经济事务中,都离不开经济学;无论是在个人的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上网、追星、看 球等活动中,都离不开经济学。因此我们的社会生活实际上就是一种经济生活,是个人、集体 、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生活,是公平、竞争、效率、规则、诚信的经济生活。思想政治必修课 程 1经济生活将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 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特点;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 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本单元的关键词是“生活”“消费”。生活必然要消费,消费就是生活。柴米油盐是消费,住 房、汽车、旅游、健身是消费。物质消费、精神消费都离不开俗称为“钱”的货币,用货币去 支付,用信用卡去结算,等等。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了货币的古老而现代、有形而无 形的神秘面纱,展示了货币产生、演化、发展的历程。消费必然是与商品和服务连在一起的, 商品和服务都是有价格的,所以“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价格有高低,买卖有贵贱,价格是 多变的。那么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价格变动的规律是什么?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 影响?这就是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所要回答的问题。消费是多彩的,有的拮据,有的挥洒,反 映的是实力收入;有的俭朴,有的豪华,有人追求实用,有人追求时尚,有人从众, 有人求异,这反映的是一种消费心理消费观。这就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里诠释的 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多色调的消费。 为使青少年学生能真心真情、全身心地投入社会改革、发展和进步的实践,更加有质量地生活 ,特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 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 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三、描述几种消费心理, 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四、在初步形成正确的“金 2 钱观”“消费观”的基础上探求价格变动的规律,以利于我们将来科学、合理、从容、优雅地 进行消费。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 9 课时) 课 节 课 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两课时 神奇的货币(第一课) 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课时 影响价格的因素 两课时 多变的价格(第二课)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课时 消费及其类型 一课时 多彩的消费(第三课)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课时 综合探究 正确对待金钱 一课时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 不开货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 重要的基本概念。这一课共两节。第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 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第二节“信用工具和外汇”则从时代和发展 的角度介绍了信用卡、支票、汇票等信用工具和对外消费的支付手段外汇,扩充了货 币的外延,彰显了现代经济生活的时代特征。谈货币,离不开商品。这一课还点击了商品和商 品的价格等名词。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是以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价格的变化为话题展开的,阐释了 价格和价格变动的知识和规律,共分“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两节。其中, “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节先从供求关系的互动变化中,解释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再从价 值与价格的关系中,从商品的价值量入手,分析了价值是怎样决定价格的;“价格变动的影响 ”分析了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经营的影响,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策略和经营的启示。价 3 格是商品的价格,价格离不开商品。这一课还简单剖析了商品的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 动生产率等基本知识。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消费及其类型,介绍了影响消费的各种各样 的因素和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及消费结构,阐释了恩格尔系数;二是消费观,分析了形形色色 的消费观,并从剖析比较这些消费观中提出和倡导了持续健康的消费观念,启示并要求人们做 一个理智、优雅的消费者。 从容说课 一文不名,使英雄气短,百万英镑,识世间冷暖;金融风暴,顿使经济衰退,人民币稳定,尽 显大国风范。为什么货币有如此魔幻般的力量?它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职 能?我们该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这就是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所要回答的问题。这一课以 货币的产生和演变为主线,正文部分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归纳了货币的职能,并简介了信用工 具和外汇。辅助文部分点击了商品的价值、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重要概念,链接了相关事例 和资料。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亲历现象中,揭示货币的神秘面纱;在演示信用 卡、支票、汇票、外汇中,认识信用工具的用途。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 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4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 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 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 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用之有益。 教学重点 1货币的本质。 2货币的基本职能。 3纸币。 教学难点 外汇、汇率;正确对待货币。 教学方法 实物、趣闻导入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货币的本质 走进新课 师:“一叶障目”是大家都熟悉的成语,我们起来看一下短剧一叶障目新编,边看边 思考:俊媳妇为什么能轻巧优雅地拿走东西?书呆子为什么是偷东西?这里反映的经济生活道理 是什么? (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短剧一叶障目新编:俊俏的媳妇上街在摊铺旁轻巧地拿出五文钱给 摊铺的伙计说“香粉一盒”,伙计收了钱很礼貌地递上香粉说:“请拿好,请走好,欢迎下次 再来。”俊俏的媳妇轻巧地接着香粉,嫣然一笑,优雅地离去。俊媳妇的书呆子丈夫则拿着所 谓的“蝉翳叶”遮在脸上,很迅敏地从摊铺上拿着东西就走。伙计一把捉住且大声怒斥说:“ 你这个读书人怎么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书呆子羞愧万分) 师:俊媳妇为什么能优雅地拿走东西?书呆子为什么会羞愧万分? 生 1:俊媳妇是买东西,书呆子是偷东西。 生 2:俊媳妇与伙计是两厢情愿,各得所好;书呆子与伙计则是一厢情愿,一得一失。 师:为什么俊媳妇是买东西,书呆子是偷东西? 生 1:俊媳妇是用五文钱换回自己所需的香粉;书呆子既没有用什么东西去换,也没有征得人 家的同意。 生 2:俊媳妇同伙计双方是有买有卖,是交换;书呆子同伙计之间是无买无卖,简单地拿走不 属于自己的东西。 生 3:俊媳妇拿出了钱,书呆子没有拿出钱。 师:大家从不同角度都说明了:俊媳妇是用货币去购买,而书呆子不是用货币去购买。那么, 什么是货币?它是怎样产生的?本质是什么?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 6 推进新课 一、商品 想想议议: 师:商品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红番茄、绿蒜苔是商品,小汽车、小手机、小鼠标也都是商 品。它们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为什么都称为商品?是不是在各个不同的表面上有一些共同的特 征?它们和游子穿在身上的慈母织的毛衣有什么不同?大家想一想,议一议,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 1:都是人们通过劳动生产创造出来的产品。 生 2:都是用来交换的。 生 3:毛衣是母亲编织的产品,属于劳动产品,但编织毛衣是送给儿子穿,不是用来交换。 生 4:它们都有用,能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但一是通过交换得来的,一是接受赠送得来 的。 师:(小结)大家谈的都很有见地,很有价值,现将大家的观点进行综合归纳:商品是用于 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必须对人们有用,才能进行交换,也才能成为商品,没有用的劳动 产品不成为商品。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自然产品如空气、阳光,虽然有一定的用处,但不是 劳动产品,也不用于交换,不是商品;像慈母织给游子的毛衣虽然是劳动产品,也有用处,但 不是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商品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货币的产生 讨论交流: 师: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家观察、体会一下发生在 19 世纪的非洲某一集 市上的一个实际片断,思考后面的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必然会出现一般等价物。 7 (多媒体课件展示 19 世纪非洲某集市上的商品交换情境:卖牛奶的喊:“买牛奶的拿盐来!” 卖盐的人喊:“买盐的拿矛头来!”而卖咖啡的人喊:“买便宜咖啡的拿红珍珠来!”) 问题:(1)上述材料中,各自要卖出的是什么?要买回的是什么?交换方式是怎样的? (2)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不是咖啡而是 牛奶,这些人能成交吗?这说明了什么? 生 1:这里面要卖出的产品分别是牛奶、盐、咖啡,要买回的商品是盐、矛头、红珍珠,进行 的是物物交换。 生 2:拥有红珍珠的如果需要买回咖啡,当然就能同卖咖啡的人进行“咖啡红珍珠” 的交换,能成交。如果拥有红珍珠的需要的是牛奶,而卖牛奶的人需要的是盐,卖牛奶的人只 会同卖盐的进行交换,而不会同卖红珍珠的进行交换。这样,咖啡也卖不出,卖红珍珠的人也 买不回牛奶。这应该是“商品商品”交换的弊端,它呼唤着有一种大家都能接受而又 能广泛地拿出去交换的商品出现。 师:(小结)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 品,可用“商品商品”进行表示。一般等价物是人们普遍乐意接受,能表现其他一 切商品的价值,能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商品。出现一般等价物后,商品交换成为“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无 差别的人类劳动指生产商品中人们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它是任何商品的生产所共有的。 三、货币的本质 讨论交流: 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一般等价物,应有哪些特征?大家讨论交流一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8 生 1:一般等价物应该价值大,用较少的物品能进行较大量的交换。聪明的人总不会挑一担出 去,又挑一担回来。生 2:一般等价物应易于分割,分割之后绝不会减少价值,又能方便交换 。聪明的人总不会总是整卖整买。 生 3:一般等价物应易于保存,且保存中不使价值发生变化。聪明的人不会保存价值逐渐减少 的物品。 生 4:一般等价物应易于携带,以利于在较大地区进行交换。笨重的东西不方便在更大的地区 进行交换。 师:(小结)“既要漂亮,又要潇洒,两全其美是对一般等价物的要求。作为一般等价物,应 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征。金、银因天生具有这些特 征,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二是只有商品才有资格充当货币;三是充当货 币的商品是从成千上万种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延伸新课 例题剖析:一位美国人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于湖 上。当他拿出美元去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提出要用象牙交换。这位美国人于是来到另外 一个有象牙的部落用美元购买象牙,不料又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纱布交换。于是他又来到 一个有纱布的部落,用美元购买纱布,不想也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针来交换。他猛然想起 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当他拿着象牙来找船主时 ,船主已经回家了。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 问题:(1)美元、象牙、纱布、针这几种东西因这位美国人的需要而联系在一起,就商品交换 而言,这几种东西的共同点是什么? (2)号称“世界货币”的美元为什么在非洲的原始部落里却“寸步难行”? (3)一位精明的商人打算在这个不接受美元的原始部落开发旅游业,你认为他首先要解决什么 问题? 9 剖析:本题的情境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十分典型,通过一个美国人在非洲原始部落的遭遇分 析物物交换的弊端之所在。在这则故事中,象牙、纱布、针都是商品,因这位美国人的需求充 当了等价物。阅读这则故事,要分析出物物交换最大的弊端在于阻碍了商品交换的顺利进行。 货币的产生不仅解决了这种物物交换的尴尬,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答案要点:(1)共同点是商品,充当了等价物。 (2)原始部落的交换方式是物物交换,原始部落的人不需要美元。 (3)此问是开放性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作答:改变商品交换的方式;选某种商品 作为一般等价物;发展经济,加强对外交往,使当地人接受美元。(其他合理的设想均可)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一:援助之手伸向拥有红珍珠的人。 步 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目 的 1 阅读材料,提出拥有 红珍珠的人的困难 组织指导阅读 归纳总结物物交换 的 不足 2 出谋献计,为拥有红 珍珠的人买回牛奶 提出问题,组织探究 提出一般等价物的 概念 10 3 反思现代社会有没有 这样的困难,需要不 需要这样的热心人 再提问题,拓展延伸 理解货币的本质 活动二:各抒己见话特点。 步 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目 的 1 各抒己见发表对一般 等价物特点的看法 展示现象,提出问题 区分作为一般等价 物的商品与一般商 品 2 齐心协力,共同归纳 出一般等价物的特点 点拨、提示 区别货币充当一般 等价物和在它之前 的一般等价物的区 别 课外作业 选择题 1.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说明 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金银不是唯一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作为一般等价 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 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 A. B. C. D. 2.货币 z 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在偶然的物物交换时期,其交换公式为 A.商品货币 B.货币商品 C.商品商品 D.商品货币商品 11 3.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与它出现之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 A.以前的是商品,现在的不是商品 B.以前的是不固定的,现在的是固定的 C.以前的是固定的,现在的是不固定的 D.以前的体现人与人的关系,现在的则不体现 4.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共同点是 都是商品,都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都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在任何地方都一 样 二者的本质是有区别的 A. B. C. D. 5.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关于货币产生的几个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有 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偶然的物物交换 在生产力与社会分工发展的基础上,参加交换的 商品种类特别多 在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了一般等价物的交换 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 物,就出现了货币 A. B. C. D. 答案: 1.D 2.C 3.B 4.A 5.B 备课资料 中国历代钱币简述 12 古代曾以海贝壳充当货币,称贝化(货)。已发现我国充当货币的海贝,大型的有虎斑贝、阿 文绶贝,小型的有货贝、拟枣贝等,以货贝最常见。河南安阳殷墟常有伶鼬榧螺与海贝同墓出 土。贝化在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夏、商、周三代的重要物品货币,以朋为 计量单位,小贝十枚为一朋。 先秦货币。由于各部落(国家)生活居住环境不同,其铸币在经过一段不定型时期之后开始以 其主要的生产工具为原型进行铸币。据考证,有四个主要的起源:生活在林区、林农混合的以 刀斧、戈等削、利器为原型的仿形铸币。这些铸币根据地域的不同,多少出现了以地名为主的 文字或符号。这种标名铸地的做法,一直延续到清朝及民国时期。生活在农区的铲、布仿形铸 币。生活在湖水面较多的部落,以捕鱼为业,其铸币有的似图腾,有的似地名,有的似计重, 不一而足。在一些手工业发达的区域,同时期的货币,显示出与其文明程度相适应的方孔圆钱 或圆孔圆钱。 秦汉货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秦衡为基础,统一秦半两。但不久,由于暴政和巨额军费开 支,铸造货币不断地减重、变轻。 汉刘邦起兵之初,为了筹集军饷便自行铸钱。钱文袭用秦半两旧名,但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 并允许民间自行铸造,因而大部分轻薄小型。文字浅平的小篆体半两,均为汉半两。公元 18 年 ,始铸五铢。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五铢钱历时七八百年,是我国铸期最长的货 币,留世数量巨大,品类繁杂。 王莽时期的货币。王莽先后实行了三次币制改革,钱制混乱,但铸造了举世瞻目的精美货币, 其铸钱质量却是一代鼎盛。王莽钱书法采用悬钱篆,铸钱无论圆钱、布币、刀币,外廓高挺, 因而对文字保护甚佳。 两晋南北朝货币。史书关于西晋铸钱只字未提,当时主要行用五铢钱。西晋统一中国时,府库 充实,国力强盛,因此,除了沿用汉代旧钱之外,应有自行铸钱。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各 少数民族各自为政,许多还自行铸钱。巴族首领李特、李流等,建汉于四川,铸“汉兴”,这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枚以年号命名的货币。 隋唐货币。隋文帝平陈之后,隋五铢为统一法定货币。隋五铢之“五”字左边多一竖,有若“ 凶”字。 13 唐初,仍用隋代旧钱,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下令废五铢,铸开元通宝,从此结束 了我国铢两货币的历史而进入宝文制货币。“开元通宝”四字由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书,文字 端庄凝重,展示出大唐一代兴盛太平的风范。 五代十国货币。纵观五代十国货币,以铅、铁为主,劣币较多,精美者少见,反映了当时政局 动荡、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局势。 两宋货币。两宋的币制,主要为铜钱,但兼以铁、铅,白银及银币在支付和购买上较前朝较为 重要。纸币正式产生和推行,是两宋时期币制的最大特点。 南北宋铜铁钱明显不同,北宋铜钱多而铁钱少,南宋铁钱多而铜钱少。北宋以年号为钱文,而 南宋不但以年号为钱文,且有纪年、纪监。两宋货币较以前最大的区别在于钱文书法许多为各 朝皇帝御书或书法大家所写。行隶篆草俱备,是我国货币书法艺术的巅峰。 元代货币。蒙古人统治中国时,对中国的币制带来了一种基本的变革,也就是使中国从此采用 白钱为价值的尺度。中国的币制,如果以质地来划,则唐代是铜钱的分水线,唐以上是铢两货 币。蒙古人过去游牧时期主要采用物物交换办法,采用白钱制主要受邻近中亚民族影响,也是 对外贸易的产物。蒙古在建元之前就曾开始铸造汉文货币,如“大朝通宝”等,在取得对中国 的统治权后,主要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银辅币。 明代货币。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朱氏铸钱,自大中始, 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且明代钱币一反往朝, 均为通宝,而无元宝,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讳。 清代货币。清朝币制,大体上是银钱平行本位,且银铜之间比价大体维持在一千文一两上下。 清末,由于清朝廷腐败,爆发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钱币的显著特点是:钱称“圣宝”,有 别于历代钱币;钱币上无纪地、纪值、纪重标志;钱文分书于正反两面。 历代银质货币。中国历史上,自金银被人类发现并使用以来,一直被作为财富来贮存和流通。 春秋战国时期的银空首布,可以称为我国最早的银质货币。以后各朝各代均铸有不同名称和不 同用途的银币,但其主要用于大额支付、赏赐、陪葬和供奉用,真正民间使用并作为主币的时 14 期并不长。除晚清及民国时期银币和银锭时可遇见外,其他银质货币很难一见。除了本身铸造 数量少之外,由于中国妇女长期以来喜爱银首饰,因而大量销熔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中国银质货币,除了由国家发行之外,还有许多是由地方甚至银铺、钱庄自主铸造发行。依据 本身贵重金属地位及重量来维护信用,这也是中国银质货币的一大特征。 中国银质货币,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形状有不同的称呼。隋唐以前称饼、笏、铤(扁平形) 或挺(棒形)。宋改称银锭。元朝称元宝。明清银锭形状改为马蹄形。清朝末年,由于外国入 侵,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于是清廷顺时应势,自铸银元,根据其图案不同各有不同称谓, 如“光洋”“花边”“龙洋”“大头”“小头”“船版”等。晚清及民国还曾铸造了许多银质 纪念币,有的是溜须拍马之辈为讨好上司而制作,有的是地方军阀自制,有的是为纪念寿诞及 重大事件而制。这些银币大多数量较小,图案精美独特,制作精良。 中国铜元。中国机制铜元始铸于广东,自光绪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开炉铸造,到民国三十八年 贵州黔字半分铜元,历时半个世纪之久。它的出现不但结束了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方孔圆钱的 历史,同时与国外货币接轨,使中国的货币经济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铜元经历了清王朝 的衰落,军阀混战,国民革命,外邦侵略,人民中国的诞生和蒋氏王朝的覆灭。这些,在中国 铜元上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迹。可以说,中国铜元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辛酸的一页。 中国纸币。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公元 11 世纪,中国四川地区发现了世界上第 一张纸币宋的“交子”。之后,纸币便在中国各朝代沿袭下来。南宋发行的有“会子 ”“关子”,金代发行的有“交钞”“宝石券”,元代发行的有“元宝交钞”“通行宝钞”, 明代发行的有“大明宝钞”,清代发行的有“大清宝钞”等。鸦片战争以后,近代银行业逐渐 兴起,银行兑换券开始盛行,纸币逐步成为主要的货币。从 1935 年开始,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 改革,推行法币,以纸币代替银元流通,先后发行了法币、金圆券、银元券等纸币。 明代的“大明宝钞”为世界至今最大幅面纸币,即币面为 209 毫米320 毫米。 最早的西方纸币是受中国纸币影响,在 1661 年由瑞典发行的。法国在 1720 年、美国在 1797 年 、法国在 1806 年才相继发行自己国家的纸币。中国纸币比西方早了 600 多年。 第二课时 货币的基本职能 纸币 15 走进新课 (用多媒体或音像资料展示下列生活场景:商场里人们购物过程中的看价格卡、询问价格、交 款取货;农民工领取工资,向家里寄钱或到银行存钱) 师:从上面的情境中,你发现货币有哪些作用? 生 1:可以买东西。 生 2:能够用来支付报酬。 生 3:可以像天平一样,称量商品的价值。 师:看来货币真的很神奇,有很多职能,能起很多作用。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 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货币的职能问题。 (用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货币的基本职能) 推进新课 一、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价值尺度的含义。 (用多媒体展示:书及书后的定价:9.00 元,手提电脑及其旁的商品标签中的价格:11 888 元 /台,漂亮的布娃娃及其颈上挂的商品标签牌中的价格:66 元/只) 讨论交流: 师:(提出问题)卖东西要明码标价,买东西喜欢讨价还价。上面的定价 9.00 元、11 888 元/ 台、66 元/只,表现的是什么?大家思考一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生:表示一本书、一台手提电脑、一只布娃娃值多少钱。 16 师:(点拨)值多少钱是什么意思?用货币表示某种商品值多少钱是什么意思? 生:一本书定价 9.00 元,一台手提电脑标价 11 888 元,一只布娃娃标价 66 元,表示的是一本 书、一台手提电脑、一只布娃娃的价值,这说明商品的价值可用货币来表现。 师:不错,这些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商品价值的大小。货币能表示商品的价值大小,这就 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方法引导) 师:怎样归纳和理解价值尺度的概念呢?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货币是商品 ,从商品的价值和商品交换的角度,体会和感悟尺度的含义。(2)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 现,从货币的本质的角度,联系一般等价物的概念,体会和感悟价值尺度的含义。(3)从实际 生活中的标价、价格标签角度,体会和感悟价值尺度的含义。 (用多媒体展示上述建构价值尺度的路径) 生 1:货币是商品,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相互比较。“商品商品”的物物交换 能进行,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一商品能表示另一商品的价值。货币因为本身有价值,所以能够成 为价值尺度。 生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 交换的媒介。从这一方面看,货币在行使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从形式上看,是表现一个个商品 的价值大小,实质上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像一本书定价 9.00 元,表示的是一本书 的价值,一台电脑为 11 888 元,表示的是一台电脑的价值。 生 3:(补充)我补充一点,无论是贱到毫末之物,还是贵到价值连城之珍宝,它们的价值大 小都能用货币来表现或衡量。 生 4:价格卡、商品标签标的只是数量,或根本没有单位的数量,人们只是凭经验,习惯认为 某种商品值多少钱。这就说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 的货币。 17 生 5:是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商品,我们头脑中、心目中知道它们值多少钱,如一瓶墨水 3.0 0 元左右,一瓶纯净水 2.00 元左右。我们既未见其物,又未见其币,却能知晓它的价值,就是 从观念上用货币对其价值进行衡量的。 师:(继续反问道)人民币的元、角、分又是什么?它与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又是怎样联系 在一起的? (用多媒体展示周恩来总理妙答提问的情境:“总理先生,贵国有多少人民币?”一记者问。 “18.88 元。”周总理面带微笑地答道。“18.88 元?”记者莫名其妙。总理和其他一些记者哈 哈大笑) 生 1: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生 2:既然要称量别人,本身就要有一个单位,就像杆称有斤有两一样,有单位就好衡量商品 价值量的大小。 师:(小结)大家都很有见解,说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1)价值尺度的含义: 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2)对价值尺度的理解: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如果不是一 切商品,而是一个或几个,就不是货币,而是商品的等价物。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 ,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只有这样,它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货币执行价值尺度 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用多媒体显示上述总结内容) (2)价格。 想想议议: 师:刚才大家的谈论中已用到了定价、价格等词,大家想一想,看能不能给价格下个定义。 生 1: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如一只布娃娃卖 66 元人民币,66 元就是布娃娃的价格。 18 生 2: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如电脑标价 11 888 元,就是用 11 888 元表示这款电脑的价值,11 888 元就是这款电脑的价格。 师:(小结)两位同学的定义下得很准确。(1)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 做价格。(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3)所有的商 品都有反映其价值量大小的价格。 2.流通手段 师:(过渡)一般等价物能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学习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后,我们再 来看一看货币充当各种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师:我们先来解决两个基本概念。(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2)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商品流通的公式为:商品货币商 品。 (用多媒体展示上面两个基本概念) 板书: (1)流通手段的含义。 (2)商品流通的含义。 合作探究: 师:(提出探究问题)“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 币”是卖的阶段,“货币商品”是买的阶段,卖不出去,就没有买回来的实力。因此 ,人们把卖称作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卖难的问题,如种粮农民的卖粮难 、果农卖果难、养殖户卖牛奶难大家就卖难的问题发表意见。 (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卖粮难、卖果难、卖牛奶难、纺织品难卖等情境,并且打出“活动 :会诊难卖”) 19 生 1:我先说说。我的基本观点是:好的东西好卖。理由是:对于购买商品的人来说,买同样 的商品,总是选择质量好的,而不是选择质量差的,像海尔系列商品就好卖。 生 2: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价格低的东西好卖。在日常生活中,降价、打折的商品就总 是吸引很多人。人们总是希望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 生 3:东西好不好卖由市场说了算,市场需要的商品就好卖,市场不需要的商品就是质量再好 、价格再低,人们也不会买的。我想你们也不会买你们并不需要的商品吧!比如说,现在人们 用的都是小巧玲珑、功能齐全、造型美观的数字手机,大块头、大砖头的“大哥大”模拟手机 价格怎样低、质量怎么好,大家都不会买,除非是买回去做玩具。 生 4:你们说的都只强调了一个方面,对于这个问题要综合地看。我的观点是:市场需要的、 质量好的商品好卖。海尔的产品好卖,就在于海尔是按市场需要进行生产的,按客户需要设计 个性化的产品,并且海尔的工艺先进、管理先进、产品质量好。我这里有一则材料:海尔发现 夏天人们穿着少,换衣勤,用普通的 5 公升洗衣机容量太大,既麻烦又浪费水电,不如手洗方 便实用,于是设计了容量小的 1.5 公升洗衣机,市场销路很好。至于刚才一位同学讲的价格低 就好卖,我有不同看法。价格是商品的货币表现,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量,这是有规 定性的。飞机总不会当汽车卖,汽车也不会当自行车卖吧。 (从方法和结论等两个方面总结) 师:(小结)大家都从某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某种程度上讲,谈的都很好,既亮 出了观点,又有依据,还有例子。对于商品生产者卖商品的问题要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既要看市场需不需要,又要看质量好不好。按这样的方法,综合同学们的观点,可以得出这 样的结论: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够卖出去。 (多媒体打出上述结论) 师:(补充、拓展)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就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就会亏本,这是市场 的要求,商品生产者要有这种市场意识;商品生产者要生产质量好的产品,要按商品的价值量 定好价,这是诚实信用的要求,商品生产者要有这种诚信意识。 20 师:(总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 现实的货币,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 上的货币。货币除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用多媒体打出: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师:至于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这里不展开分析,大家阅读教材第 5 页的相 关链接,自主弄清楚它们的含义。 二、纸币 1.纸币的含义 (角色表演)请四位同学按课前要求进行如下表演: 场景布置:一同学坐在讲台边,讲台上插着酒旗。 表演情境剧:同学甲边走边说:“俺是倒拔垂柳的鲁智深,洒家想酒喝啦。”走到讲台边,扔 出一包碎银,说:“给洒家一坛好酒。” 同学乙接着走上前去,排出几文钱说:“掌柜的,一碗热酒,一碟茴香豆。” 同学丙紧跟着走上前去,边走边说:“宁夏红,枸杞酒,所有人的酒。”走到讲台边,掏出几 张钞票说:“一瓶宁夏红。” 讨论交流: 师:(引导)上面三位同学表演的情境中有碎银、铜钱、人民币(纸币)等几种货币形式,大 家相互讨论以下问题,有想法后,向其他同学发表出来。(1)货币为什么会由金银条块发展到 金属铸币,又从金属铸币发展到纸币?(2)什么是纸币? (用多媒体展示上面的问题) 21 生 1:从金银条块发展到金属铸币,是为了方便交换和流通。因为金银条块的货币在每一次商 品交换中都要核实重量、检查成色,很不方便。于是,国家用金属铸造一定形状、重量、成色 和面额价值的货币,这就是金属铸币。 生 2:由于在流通中,金属铸币磨损后,成为不足值的货币却不影响它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所以就决定了可以用价值的符号来代替金属货币。我想,这里面应该有一个信用问题,不然的 话,不足值的货币就不能流通。 师:刚才发言的同学提出了货币的信用问题,这说明他的思考有一定深度。很好!货币中确实 有信用问题,课后大家把它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研究。 生 3:我给纸币下个定义,大家看行不行。纸币就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生 4:这个定义下得很准确,前面的几位同学谈得也很好,我这里就纸币与金属货币补充两点 :(1)纸币是价值的符号,代表的是金属货币。(2)纸币有更多的优点,如制作成条纸,更 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师:(小结)我把刚才四位同学谈的进行梳理、归纳。(1)从货币的发展上看,货币经历了金 银条块形式的货币、金属铸币和纸币三个阶段。(2)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 号。(3)纸币相对于金属货币而言,有较多的优点,正在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用多媒体展示上面的结论) 2.流通中的货币量 (活动:辩论赛) 多媒体课件打出辩题正方:国家发行的纸币多比少好。反方:国家发行的纸币少比多好。方 法和要求:学生分成 8 人小组,以 4 人为一方按照辩论赛的要求做好辩论的准备(课前), 然后选择正方和反方各一组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同学填好记录卡上交,作为作业 师:话越说越明,理越辩越清。哪一组想展示你的伶牙俐齿呢?好,这一组跃跃欲试,就这一 组。 22 正方 1:我方认为国家发行的纸币多比少好。因为国家发行的纸币越多,流通中的纸币就越多 ,人们占有的纸币也就越多,人们就能更自如地购买商品,过上幸福的生活。 反方 1:对方说国家发行的纸币多比少好,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为什么不让国家所有的工厂都 来印钞票?国家向所有的人多发钞票?我方的观点是:国家发行的纸币少比多好。因为,纸币 少,商品价格就低,商品就好卖,就能刺激商品生产者进行更多的劳动,生产更多的商品,创 造更多的财富,使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正方 2:对方说少比多好,原因是少能刺激生产。其实,这种看法只是看到商品交换过程中“ 商品货币”卖的阶段,而没有看到“货币商品”买的阶段。纸币发行量少, 会使人们购买力下降,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相反,纸币多,人们的购买力 强,则真正会刺激生产。 反方 2:对方认为纸币发行多比少好,那么请问对方:纸币发行量过多,必然会引起物价上涨 、货币贬值,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这样难道是人们希望的和谐、幸福的生活? 所以,纸币发行量还是少好,少了,货币就更值钱,物价水平就低,便于人们消费和生产。 正方 3:对方说少比多好,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会影响商品生产,使经 济衰退,难道你们会认为经济衰退好? 反方 3:纸币发行量多,商品就会涨价,纸币就会贬值,当人们货币收入的增长幅度不能超过 贬值幅度时,就会导致人们实际收入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中后期到 40 年代末,国民党反动政府长时期滥发纸币,使物价上涨了八万五千多亿倍,广大人民实际收入 下降,许多的积蓄因货币贬值而化为乌有,人们过着很艰难的日子。 正方 4:对方的观点实际上就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时,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降,以至 出现经济衰退。因而,还是多比少好。 反方 4:对方的观点刚才我们三辩已用实例进行反驳,你们的观点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纸币 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人们接着就会过困难的日子,所以我方 认为少比多好。 23 师:(总结)正方来,反方往,很精彩。实际上正如双方四辩所说的那样,国家纸币发行越多 越好,多比少好,是通货膨胀;国家纸币发行越少越好,少比多好,则会发生通货紧缩。这样 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正确的观点是:(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2)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任意发行纸币, 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按流通规律办事。 师:(延伸)国家按流通规律发行纸币,还是一个国家的货币信用问题。 师:在社会中,一些不法之徒制造假币,这是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法律同 样规定,不能使用假币,发现或拥有假币要上交中国人民银行。21 世纪的中学生,应有这样的 社会责任和社会意识。 延伸新课 师:(总结新课)神奇的货币具有神奇的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两种基本职能,除此之 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神奇的货币还有多变的形式,货币最初是以 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后来又出现了金属铸币,后来又出现了纸币。记住:纸币既不是越多 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为限度。 (例题剖析)辨析题: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剖析:这道试题既考查对纸币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又联系生产和市场实际,拓展所学知识,培 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理论依据是纸币的概念及流通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但要注 意的是,辨析题不是判断题,要有辨有析,既要辨出辨题中合理成分,又要析出题中的错误所 在。 答案要点:(1)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不能简单地说流通中的 纸币越少越好。 (2)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减少流通中的纸币量,可以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上涨。从这种 意义上可以说流通中纸币越少越好。 24 (3)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上商品数量的增多,纸币的发行量就必然随着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增多而增多。这种增多是为了满足流通的需要,是必要的,不是坏事。 板书设计 一、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纸币 活动与探究 1.辩论赛 步 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备 注 1 学生分工,确定辩手及发言顺序 明确辩论 规则 立场 分论点 2 学 生 准 辩手 1 论证或例子 学生运用 资料 分头准备 辩论 25 资料来源 分论点 论证或例子 辩手 2 资料来源 分论点 论证或例子 辩手 3 资料来源 分论点 论证或例子 备 辩 论 资 料 辩手 4 资料来源 3 向全班同学表演 学生进行 公开辩论 2.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假币的研究 目的要求:(1)通过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假币危害性的认识。 (2)通过研究,进一步增强识假辨假的能力。 (3)通过研究,进一步增强法律、法规意识。 研究提示:(1)可以用文献法。借助图书馆、网络检索中外假币问题、假币的历史,进行比较 研究。 (2)可以用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假币流通量和人们识假、辨假能力及防止假币意识。 26 (3)可以用访谈法。到金融、公安机构了解有关假币防范、假币案件侦破及有关教育宣传问题 。 (4)可以用实验法。检查人们辨假能力和假币意识。 成果形式:形成文字报告进行交流、宣传。 课外作业 一、选择题 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价值尺度时,货币是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观念的货币 C.现实的货币 D.一种价值符号 2.“货币没有臭味,无论从哪里来,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另一方面,它代表可以 买到的商品。”这句话说明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货币 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A. B. C. D. 3.我国央行自 2000 年 10 月 16 日起在全国发行第二批第五套人民币,其券种为纸币 20 元、硬 币 1 元、1 角。这表明 A.纸币面值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B.国家有权规定人民币的购买力 C.人民币的种类、面额是国家决定的 D.人民币是纸币,可以随便改变 27 4.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导致通货膨胀,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纸币贬值意 味着 A.一定量的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减少 B.一定量的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增加 C.一定量的货币所代表的纸币量减少 D.一定量的货币所代表的纸币量增多 二、非选择题 5.李老师从学校会计室领到了 1 100 元工资,买了一件标价为 280 元的衣服,然后把其余的钱 存入银行。在这里纸币执行了哪些职能? 参考答案: 一、1.B 2.B 3.C 4.A 二、5.从会计室领到 1 100 元工资,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职能。用 280 元买回了一件衣服, 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备课资料 一、有关货币职能与发展的观点 苏轼:“私铸之币,始于钱轻,使钱之直若金之直,虽赏之不为也。” 马端临:“夫珠玉黄金,可贵之物也,铜虽无足贵,而适用之物也,以其可贵且适用者制币而 通行,古人之意也。” 袁燮:“夫楮币之作,本借虚以权实尔。虚与实相当,可以散,亦可以敛,是之谓权。” (治道) 28 杨冠卿:“币无轻重,轻重在我。” “物无轻重,物物者,能为轻重。物物者,执物之权者也。故轻重不随乎物,而物之轻重不得 不随乎我。” 辛弃疾:“世俗徒见铜可贵,而楮可贱,不知寒不可衣,饥不可食,铜楮其实一也。” (原财) 张方平:“夫钱者,无益饥寒之实,而足以致衣食之资,是谓以无用而成有用,人君通变之神 术也。” (论率钱募役事) 周行乙:“夫钱本无用而物为之用,钱本无重轻而物为之重轻。” (奏议上皇帝书) 二、货币发行与生产率的内在关系及通货膨胀的巨大危害 每个人都知道,货币的发行是为了使商品流通起来的一个基本手段。如果没有作为剩余产品进 行买卖流通的商品,人们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只够生产者自己消费,那就无所谓货币了。因此, 货币的发行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现实中都需要一定的生产率作为基础。货币的发行量与 生产率的高低成正比(忽略货币周转的速度),生产率越高,商品量越大,货币能够发行的量 也就可以越大。 在历史上,每一个当政者在建国时都会发行自己的货币,这是一个当政者主权存在的关键体现 。那么他们是如何(第一次)发行自己的货币的呢?是不是一开始时便无偿地分发给他的全部 民众,让民众自由(或者限定)购买社会上所具有的商品呢?绝不是这样。因为如果这样,那 民众所得到的这些商品岂不是白得了?白得到一笔货币就等于白得到一批商品。最终人们肯定 会全部抛出手中的所有货币以购买商品,将这些货币全部兑现为商品。如此的话,最后又有多 少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呢?就像人们在银行那里挤兑,如果储户们要将他们的钱全部提取 出来,银行没有黄金或贵重物资做后盾,又如何能够应付这种挤兑呢?所以货币开始发行时并 不是将货币白白分送给社会民众的,而是以新货币购买民众手中的物质产品作为新货币发行的 开端。以新货币来购买社会民众手中的商品,开始时民众还不一定领受,因为他们还不相信这 种货币能够在他自己的手中购买到其他自己需要的商品。如果所有的民众都怀着这样的心态, 如何办呢?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