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循环经济发展报告_第1页
会昌县循环经济发展报告_第2页
会昌县循环经济发展报告_第3页
会昌县循环经济发展报告_第4页
会昌县循环经济发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昌县循环经济发展报告 (2005-2008 年)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项重大举措。几年 来,会昌县贯穿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的理念,在保护生态环 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通过卓有成效的经济建设来提升 生态环境的品位与质量,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保之路,促进 全县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生态建设正成为会昌的强 县之本,正成为实现“ 开放的会昌、生态 的会昌、和谐平安小 康” 的会昌的强大动 力。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情况 (一)以规划、政策为先导,强化循环经济发展宏观 指导 会昌县委、县政府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会昌生存和 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最突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会昌 经济发展决不能走“ 先发展、后治理” 的老路。因此在 经济发 展过程中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为 此,县政府每年都要召开环境保护专题会议,对 “十一五”全 县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部署,并将环保工作目标写进每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 1通过规划建立良好的环保导向工作机制。近年来,我 县十分重视规划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精心组织做 好了各类发展规划,如编制了“十一五 ”工业、城建、水利、能 源、果业、林业、优势农业等十二个专项规划,还编制了矿产 2 资源利用、贡江流域规划修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专业规 划。另外,为使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打造好建设平台,我 县还委托省咨询中心编制了会昌县盐产业基地发展规划,规 划于 2007 年 2 月经江西省发改委批复,规划着重围绕利用 锡、盐、莹石等资源优势,遵照合理配置、整体开发、深度加 工、做大做强的要求,按照“采选冶炼深加工化工系列” 的产业链式方向进行项目开发,共规划建设包含盐、锡、氟 等产业项目 52 个。各个规划在编制能带动经济发展的重点 项目的同时,都有鼓励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加强生态 环境建设和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 2加强环保政策文件的制定。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 关于实施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制度的通知(会府字2003 37 号)、 会昌县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会府发200544 号)、 加 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会府发200727 号)等 11 个政 策性文件;同时,县委、县政府将生态环保工作列入乡镇考评 考核,列入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成立了会昌县环 境保护委员会,连续多年召开高规格的全县性环保工作会议. 3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在抓经济、抓项目 工作过程中,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引进严格把握环 保标准,对不符合环保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决不引进, 不能再走“ 先发展、后治理 ”的老路。我 县是资源大县,我们始 终坚持立足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方向,狠抓 资源型项目的开发。一是重点开发矿产资源项目,特别是针 对锡、盐、莹石、石灰石等矿产品深加工项目,围绕延长产业 3 链、提高产业竞争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如开发了年产 60 万吨真空制盐、年产 2 万吨氟化氢、碳酸钙系列产品、高岭 土开发项目等。二是重点挖掘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开发了 系列营养米粉生产、脐橙气调库保鲜、生态观光农业等项目。 三是重点对城建、能源、旅游、社会事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 设,进行项目策划、转化、开发,如提出会昌县九州商贸城建 设、四星级宾馆建设、城市天然气建设、汉仙岩风景区综合 开发等项目。 4饮用水新标准实行。2007 年 7 月,为保护和改善县城 生活饮用水资源环境,防治水源污染,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 源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会昌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水源的 有效和可持续利用,现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 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出台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 告。按照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有关规定,对饮用水 源地实行严格保护,加强饮用水源和供水水质监控,严禁在 水源保护区内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的项目,杜绝在饮 用水源保护区直接排污,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游泳、 钓鱼等可能污染水体的行为和活动,禁止用鸡粪等污染物在 水源保护区内发展养殖项目,确保居民喝上安全、放心的饮 用水。 5预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自 2006 年 7 月份开始 征收墙体材料革新专项基金以来,全县共征收新型墙体材料 专项基金 137.59 万元。通过加强管理、规范运作,我县县城 规划区内的建筑大部分使用了通过省市认定的新型墙体建 筑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普及率达到 35%以上。同时,我县按 4 照江西省促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和赣州市贯彻江 西省促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实施意见精神,有计划有 步骤地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和推进“禁实” 工作。一是积极 扶持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的发展,经审查备案的新型墙体材料 企业 15 家,其中:会昌县源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产 1500 万块混凝土多孔砖;会昌县文武坝水泥环保砖厂年产 1500 万块混凝土多孔砖;会昌县石背页岩砖厂年产 3000 万块标 砖等三家新型建材企业通过了省市有资质部门的检测,并已 获得省论定证书。二是对原有的砖厂进行调查摸底,停办实 心粘土砖生产企业,严格控制延期;对续办采矿权证的制砖 企业,要求其必须从事研究开发及生产销售符合国家、省新 型墙体材料目录的新型环保建筑产品。三是县委、县政府高 度重视“禁 实” 工作,印 发了会昌县砖 瓦窑厂整治工作实施 方案的通知,坚决取缔非法砖瓦窑厂,对全县 87 家砖瓦窑 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并依法强制取缔拆除其中 49 家非法砖 瓦窑企业,清理回收土地 111.6 亩。严厉打击了非法砖瓦窑 厂无证非法生产行为。确保我县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的发展。 6规范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 会昌县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已经 2007 年 1 月 27 日县政府第 41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办法对县城城市规划 区内建筑垃圾的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处置 活动进行了规范。对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保障城市市容和 环境卫生, 7石壁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作。2005 年我县将石壁 坑水库 164 平方公里列入保护范围,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前列, 5 保护措施得力。在全省、全市率先做好了乡镇饮用水源保护 区的划定。 (二)项目建设推动循环经济 1“猪、沼、果”工程 会昌是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的发源地和全国生态农 业示范县,多年来,会昌扶持和鼓励农民按照山顶盖帽、山 腰开发种果,山脚开挖建塘、建房、建沼气池的生态模式,形 成“ 一片园、一栏猪、一口沼气池、一塘鱼和鸭” 的立体生态农 业。会昌县小密乡半迳村是远近闻名的“ 猪、沼、果” 生态农业 示范村,该村自 1997 起,就开始大力发展“猪、沼、果” 生态 农业模式,这种循环利用的生态模式,既有效保护了生态环 境,又促进农民增收。会昌这一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得了中央、 省、市领导的高度赞许,胡锦涛、贾庆林、李长春等党和国家 领导人以及省委书记孟建柱先后来到我县小密乡半径村,视 察“ 猪 沼 果” 生态农业 模式,予以充分肯定,要求广泛推 广。至 2008 年底,全县“猪、沼、果” 农户 达 3100 多户,共建 沼气池 3.8 万口,发展脐橙面积 9.4 万亩。以一个沼气用户年 节约标准煤 1.5 吨来计算,全县一年就可节约标准煤 5.4 万 吨,减排二氧化碳 37 万吨,二氧化硫 0.12 万吨。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近几年来,我县把改水工作列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重点项目和惠民项目。为顺利实施改水 工程,县里相继出台了会昌县新农村建设改水工作实施方 案、 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农村建设改水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强了规划工作,做到长远结 6 合,目标明确。2005 年以来,会昌县共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 程 189 座,完成新农村改水点 410 个,完成了 107 所乡村学 校改水,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 5.12 万人,受益人口 6.5 万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 3湘江河综合治理工程 2006-2008 年,会昌县投入 3300 万元治理资金,对湘江 河进行长期的综合治理和保护,实施企业面源控制工程、医 疗废水专项控制工程,要求沿江企业节能减排、各项工业废 水达标排放,湘江沿江企业金龙锡业、石磊矿业、鹰鹏矿业 分别兴建了大型尾砂库、废水处理池等污水处理项目,工业 废水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加强医疗废水治理,县城人民医院、 中医院、妇保院、疾控中心等四家医院安装了医疗废水处理 系统,使医院废水处理率达 100%。通过综合整治和有效监督, 湘江沿江企业 COD 削减量达到 300 多吨。目前,湘江水质优 于三类、接近二类水质标准, 4贡江水电开发项目 会昌水能蕴藏量 17.95 万 KW,到“ 十五”末有水电站总 装机 2.4 万 KW。为 了加快水电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清洁能 源,“ 十一五 ”规划建 设 17 座水电站,总 装机达 6.52 万 KW(其中正在开发 的贡江递级 5 级电站总装机 5.42 万 KW), 年发电量达 22.1 亿 kwh,至“十一五”期末总装机可达 8 万 KW 以上。 5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2008 年,我县着手寻求转让贡江流域的白鹅 21MW、老 虎头 8MW、营脑岗 8MW 水电站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 7 量,预计转让温室气体(GHG)年减排量为 108566tCO2e,转 让价格每吨不低于 8 美元,这将成为我县的首批 CDM 项目。 目前正在积极进行申报审核的各项准备工作。随着二氧化碳 减排量的交易进入可操作阶段,今后,三个水电站每年可获 数百万元人民币收益,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6污水处理项目 县污水处理厂于 2008 年 11 月 26 日开工建设,工程项 目占地 27 亩,设计日处理污水 1 万吨,总投资 5160 万元, 预计 2009 年 12 月份可投入运行。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地 减少城市污水的排放,对减轻下游河段的有机污染负荷、保 护水质都将发挥生要作用。 7农业循环经济项目 (1)江西五丰绿色水稻生产基地:江西五丰食品有限公 司的技术创新中心也被国家科技部定为“ 龙头企业创新中心” 。 为确保其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及绿色食品的身价,会昌 县整合力量投入 20 万元创建了绿色水稻生产管理创新平台, 采用“ 公司 +基地+农户 ”模式,在晓龙、高排等乡镇建立 3 万 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并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龙头企业 和国家扶贫龙头企业。 (2)无公害果园:会昌县立足于建设赣南脐橙主产区的 一个重点基地县,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并举、开发与管 理并重的措施,结合“ 猪沼果” 生态农业 模式,严格按无 公害化栽培技术规程,做大做强脐橙产业。编印脐橙无公害 栽培手册,分发到脐橙种植户手上;普及推广科学建园、标准 化种植规程,组织培训 “三大一篓”、 “猪 -沼-果”生态模式等无 8 公害栽培技术。至 2008 年全县已发展无公害脐橙面积 12 万 亩,已建成珠兰、小密和筠门岭万亩脐橙基地三个,千亩以 上连片开发基地 32 个,种果农户 3.2 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 的三分之一强,脐橙已成为会昌县农民增收的一大主导产业。 (三)节能减排力促循环经济 1节能减排方案制定和实施 2008 年 月,会昌县制定2008 年减排工作方案(会 府办发200810 号),再次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一是实行 目标责任制。采取抓住重点排污企业,控制中小企业的措施, 对重点企业下达减排指标,责任单位各负其责,使减排企业 有任务,责任单位有举措,分解落实各项减排措施。二是进 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企业减排项目的监测监督,做到 增产减污、节能增效。三是加大限期治理力度。对重点减排 企业下达减排项目治理计划,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削减排放 量。几年来,为了实现减排目标,我县严格按照行业准入条 件进行审批,核准、备案新建,改扩建的各类项目,对不符合 准人条件的企业一律不予备案,核准、审批。同时,落实“上 大压小,扶优汰劣,有保有压”政策,支持 优势企业做大做优。 重点整治了小炼钢厂,小煤矿,小砖瓦厂等“五小企业” 。对高 能耗,高污染和落后生产工艺的江西九二盐矿、会昌制糖厂, 小密水泥厂,第二水泥厂,会昌铸造厂等企业逐步进行了改 制、破产、淘汰,从源头上堵住高能耗、高污染的投资项目。 几年来,因为环保不过关,就否决了印染、造纸等 10 多个项 目,投资达 3.4 亿元。2008 年,全县还投入 3300 万元治理资 9 金,对湘江河进行长期的综合治理和保护,实施企业面源控 制工程、医疗废水专项控制工程,要求沿江企业节能减排、 各项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湘江沿江企业金龙锡业、石磊矿业、 鹰鹏矿业分别兴建了大型尾砂库、废水处理池等污水处理项 目,工业废水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加强医疗废水治理,县城 人民医院、中医院、妇保院、疾控中心等四家医院安装了医 疗废水处理系统,使医院废水处理率达 100%。通过综合整治 和有效监督,湘江沿江企业 COD 削减量达到 300 多吨。目前, 湘江水质优于三类、接近二类水质标准,在大气污染治理方 面,投资 300 万元,对 2 家水泥厂进行烟尘治理,控制大气 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会昌的蓝天。县环保局还连续三年开 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组织 开展了对矿山、水泥行业和湘江河重点流域的专项执法检查, 积极做好噪声污染整治、餐饮业油烟整治,对 2 家噪声扰民 的商场进行了处罚,对 5 家歌舞厅下达关闭取缔通知,对 7 家 歌舞厅、小加工业下达停业整治通知,对 10 家餐饮店进行了 限期整改,有效改变了娱乐业、商业噪声和油烟扰民的现象。 2节能减排项目建设 (1)污水处理项目 会昌县污水处理厂于 2008 年 11 月 26 日开工建设,工 程项目占地 27 亩,设计日处理污水 1 万吨,总投资 5160 万 元,预计 2009 年 12 月份可投入运行。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后, 可将我县污水处理率提升到 90以上,基本解决市区及周边 地区的污水排放和处理问题,改变城市污水直排入河的现状, 10 有效保护贡江水域。 (2)垃圾填埋场。 我县县城的生活垃圾目前处于简易堆放的状态,为保护 生态环境,改善我县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发展,现 已启动新建一个卫生填埋工艺的垃圾填埋场工作,新的垃圾 填埋场总库容 85 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 6045 万元。新的垃 圾填埋场运营后,会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 100%。 3城乡建筑节能 为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管理,进一步推进我县建筑 节能工作的开展,我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从 2005 年起严格执行赣州市建筑节能工作实施意见,严把设计关, 凡涉及民用住宅、公共建筑等均须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和建筑 节能审查,工程质监部门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施工,确 保建筑节能落实到实处,工程竣工验收前还必须进行建筑节 能专项验收。几年来通过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规定要进行建筑节能的建筑,大部分都做了节能措施, 如采用中空玻璃、屋面防水隔热、外墙保温隔热等。我县的 建筑节能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效果不是很明显。 4大企业模范带头 江西九二盐业有限责任公司。九二盐业公司引进了德国 最先进的五效真空制盐技术和 DCS 控制系统,利用生产中 产生的热能发电,废水经净化后重新作为采盐的水源,极大 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使用率,可节能 1.7 万吨标煤和 万吨水。 11 江西五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江西五丰公司是会昌县的 一家赣港合资企业,以前该公司每年因处理生产米粉的废弃 谷壳就要花去 20 万元,后来会昌县对这家公司给予节能减 排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改造燃煤设备,利用谷壳 做燃料烧锅炉。现在,公司不但省下了处理谷壳的资金,每 年还增加盈利额 100 多万元。 会昌县金龙锡业有限责任公司。金龙锡业有限公司地处 湘江的源头,正常生产条件下每天废水排放量达 1000 吨,成 为湘江河较大的一个污染源。为治理好废水污染,2007 年金 龙锡业公司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筹资 2200 万元,建 设 1 座 500 万立方米库容量的尾砂库和 1 个废弃尾矿堆放 场及引水工程,企业废水澄清后再排放,排放的废水浊度明 显降低。 (四)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1太阳能利用 2007 年以来,会昌县结合山地资源优势和客家民居的建 房风俗,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庭院及周围的有效土 地空间,大力实施以每户“一幢房、一园果、一栏猪、一口沼 气池、一路因特网线、一台太阳能热水器” 为主要内容的“ 六 个一” 模式的 “致富庭院 ”工程。在 25 个建设点先行总结试点 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在全县所有新农村建设点全面推广, 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接受和认可。实行奖扶政策,农户 每安装一台太阳能热水器补助 1000 元。县财政每年筹集 200 万元用于建沼气池、装太阳能热水器、因特网等奖励补助。 2土地资源整合 12 我县自 2006 年 3 月开始启动土地整理,按照上级的统 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了周田镇、西江镇、麻州镇、右水乡 5 个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 个土地 整理项目总规模 2475 公顷,总投资 5248 万元,可新增耕地 面积 368 公顷,新增耕地率 14.9%。至 2008 年底已有 3 个项 目竣工,完成投资额 3434 万元,新增耕地 161 公顷。我县的 土地整理与标准农田建设、村镇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 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彻底改变了过去新旧房屋 混杂,村庄与农田交错的无序面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节约集约利用了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加快了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提高了村庄 的品位和档次,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推进环境治理,发展循环经济 1加强环境执法 县政府于 2008 年 6 月份制定全县企业排污整治工作 方案(会府办发200812 号),在全市率先启动了 2008 年排 污企业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一是继续抓好城乡饮用水源保护, 加强水源的监督巡查,巩固饮用水源保护成果。二是开展企 业排污整治。加大对现有、新上企业的污染治理,监督污染 物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三是开展企业环保手续整治。要求 新上企业落实好各项环保手续,从源头把关,确保健康发展。 以进一步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工作部署,促进环境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2007 年以来,全县共出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 564 人 次,关闭取缔了非法小矿点 12 家、非法小砖厂 49 家,在经 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昌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13 处处呈现出碧水蓝天的景象。 2建设生态林、长防林 会昌县结合山多丘陵多的显著特点,着力抓好重点林业 生态工程建设,加大了林区的建设和保护,特别是以岚山为 核心,建立了 10209.5 公顷的生态保护区,有效保护了水鹿、 虎纹蛙、穿山甲、蛇雕、南方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县财政还 划拨 1347 万元资金,先后实施了生态林、长防林、公益林、 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林业项目,同时我县还关闭了会昌县纤 维板厂等 35 家粗放型木材加工企业,并把会昌板坑林场等 3 家国有林场转变成生态公益林场,600 多名林场工人变“砍 山” 为 “看山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保护和恢复了森林 植被,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状况。 截至目前,全县治理水土流 失面积 394.74 平方公里,小流域 40 条,种植水保林 10209.5 公顷,种草 1529.6 公顷,生态公益林 118.57 万亩,封山育林地 13395 亩,森林公园 4000 亩,森林覆盖率 77.9%,退化土地治 理率达到 69.8% 3保护湿地 2006 年 12 月为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态 状况,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 了会昌县湿地保护管理办法。 4保护水源 为保护好饮用水源,会昌县标本兼治,将位于县城饮用 水源上游的富城乡圩镇整体搬迁,搬迁户数达 110 多户 5000 多人,同时,关闭库区上游的小矿点、砖瓦窑、采石场。对保 14 护水源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影响审批制度,禁止在库区内建设 一切与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在库区流域范围内实施全 面禁伐,确保森林蓄积。加大农村饮用水保护力度,依法规 划保护区域范围,切实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通过以上措施, 我县县城饮用水源达标率达 100%。 二、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县循环经济发展开端良好,成效明显,但是,我们也 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循环经济发展目前尚处于探索和起步 阶段,按照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发展目标,在实施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认识不到位,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中过度强调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 忽视资源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把 GDP 的增长作为硬任 务,用来考核和衡量党政领导的工作政绩。因此,在发展中 无视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对节约能源资源、保 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 次要。从企业来讲,习惯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生产经营 模式,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淡薄,建立在资源消耗 和环境破坏基础上的发展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因此 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