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冬阳童年骆驼队_第1页
6、冬阳童年骆驼队_第2页
6、冬阳童年骆驼队_第3页
6、冬阳童年骆驼队_第4页
6、冬阳童年骆驼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3 个生字,会写 9 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 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3 个生字,会写 9 个认识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一、出示课题,明确基调 1、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的旧景,北京以前称北平。上个学 期学过的窃读记的作者-林海音。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 音,五岁时随父母从台湾来到这里,她的童年、少年、青年时 光就是在我们刚才所看到的胡同、四合院里度过的。回到台湾 以后,她把自己在北京城南生活的往事写成了一本书,就叫 城南旧事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本书的序言冬阳童年骆 驼队 (学生齐读课题) 师:大家看,这是一个有趣的题目,它是由三个词组成的。 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说) 二、 读课文,认生字,理内容。 师:暖暖的冬阳,整齐的骆驼队伍,令人难忘的童年生活。 想体会其中的情景就马上翻开书本 26 页,大声朗读课文,借助 课文中的注音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并想想作者写了哪些令人 难以忘怀的童年往事? 1、开火车读准生字,全班齐读。 出示生字: 2 毡帽 驮着 卸煤 咀嚼 铃铛 双峰驼背 幼稚心灵 长途寂寞 2、学生自由说说文中说了作者童年生活中的那些事情(文 中写了小英子童年生活中的四个片段,分别是看骆驼咀嚼看得 入了迷;与爸爸谈论骆驼挂铃铛的事;帮骆驼修剪肚底下不整 齐的毛;好奇得问妈妈夏天里骆驼队的去向)老师根据学生的 回答总结,板书“观察骆驼咀嚼” “谈论骆驼挂铃” “修剪骆驼 杂毛” “追问骆驼去向” 3、看着这四个片段聪明的孩子,你们一定能找出都有一个相同 的字眼,它(学生回答骆驼 )对呀!骆驼在林海音的童年生活 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怪不得课题是冬阳童年骆驼队 , 而骆驼就是整篇文章的一条线索。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批注、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童年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初步了解作品的语言特点。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教学预设: 一、导读回顾画面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音的作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冬阳 童年骆驼队。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随机 板书) 2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 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 年? 二、批注感悟画面 过渡:读着这样的童年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那么作 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耐人寻味的童年写出来的呢?需要同学们认真读书, 用心品悟词句。请你从这四个场景中选择一个使你印象最深的,抓住关键词语 或句子作批注。你可以点点、圈圈,也可以画波浪线,在旁边注明自己的理解 3 、感受、疑问等。 1学生自主选择语段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你给哪个场景作批注?怎么批的?注了些什么? 学咀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 样子:那样丑的脸,那 样长 的牙,那样 安静的态度。(注:细致、特点鲜明、看得入神)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 热气,白沫子沾在胡 须上。我看呆(注:看傻了, 傻得可爱)了,自己的牙齿也动 起来。(注:小作者 为什么这样 ?) 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A“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 ,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 样子丑、长、安静;动作磨来磨去、冒、沾;呆 B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 C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 的看着它。 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 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 ,这么好的语言,大家试着背一背。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 ),那样( ) ,那样(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大鼻孔里( ),白沫子( )。我( ),( )。 谈驼铃 (1)议一议:对于驼铃的作用,我和爸爸的看法完全不同,你喜欢哪种看 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 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A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B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 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C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比较句子 A 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B 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C 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8 D 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文中多处写到驼铃的声音,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 地响。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 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 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这三句话都是写到驼铃声,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听一听, 这三处驼铃声有什么不同? 预想:第二处“更清脆”与第一处的“铛、铛、铛”比较;第三处是作者 记忆中的驼铃,由模糊到渐渐清晰,所以是“缓缓”的。 这驼铃仅仅是给行路的人增加一些情趣吗? 点评:这驼铃声在作者的记忆中是那么清脆,那么悠长,成了作者童年里 最美妙的声音。 问去处 (1)“谁?”问得莫名其妙,一门心思想着骆驼。 (2)“总是问,总是问”夏天,我还可能问哪些关于骆驼的事? 想剪骆毛 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注:在小作者眼中骆驼就是人,甚至是她的好 伙伴)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 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 替它们剪一剪,(注:多着急呀! 我”很关心骆驼。我”很喜欢骆驼。我 ”很善 良。 )因为太不整齐了。(注:幼稚,在作者心中骆驼象人一样需要理发) 点评:作者的想法多么天真可笑,你的童年里也一定有类似的奇思妙想吧 ?谁愿意说说?这些事与作者想给骆驼剪毛、理 发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悟情留恋画面 过渡:刚才,同学们在批注中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贴 近林海音的心灵,这四幅画已不再只属于作者,而属于我们每个人。不知同学 们是否发现:这四幅画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有骆驼)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冬阳 下的骆驼队?她想通过骆驼队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 1作者思念的仅仅是那支骆驼队吗? 不是,骆驼队只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她思 念着老北京古色古香的城墙,思念着温馨的四合院,这里曾回荡着她儿时爽朗 的笑声,她思念着热闹的街市,这里能买到好吃的北京糖葫芦,她思念着在北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 第二单元 设计者:吴小春 修改者:吴小春 累计课时:( )课时 7 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出示图片配音乐)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找出有关的句子。 A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 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 B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找出有关的句子。 A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 B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 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A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B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找出有关的句子。 A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 B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 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 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A 淡的忧伤 B 暖的心情 C 落和怀念 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怀念、回味、感伤与幸福交织在一起) 四、童年心灵的故乡 师:冬阳下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了,走来了,响着悦耳的驼铃声,这一切是作 者无数次在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最为清晰的记忆。我们 还记得课文的题目吗? 师: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这一份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 师:真好。在作者的记忆当中,这一幅画面已经成为作者童年生活的象征。 品读此文,我们就像是在静静地品尝一杯淡淡的清茶,又像是在欣赏一朵淡淡 的小花。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 行间的深情。如果我们有第二个童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也许我们就不会有 这么多的人生感触。可是,每个人都要长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也许这 种感受对作者来说太值得珍惜了,所以被写进了小说里,后来又被拍进了电影 里。 推荐:小说城南旧事 ;电影城南旧事 如果我们的心灵都有一个故乡的话,这个故乡可能就是我们的童年。老师在读 了这篇文章之后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是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童年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 踏碎了一地温暖的冬阳 悦耳的铃声打破了旅途的寂寞 至今还在遥远的梦中回荡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那双清澈透明的眼睛 充满了好奇、天真和向往 在冬阳下学着骆驼咀嚼 驼背上载满了彩色的疑问与幻想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那旧驼绒的袍子是否还需剪裁 只是那把童年的剪刀 连同城南的干冷的空气 早已不知去向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心底流淌着深深的怀念 还有一丝淡淡的感伤 不管身处何地,走向何方、 我依然执著地把美好珍藏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五、总结: 正像作者说的那样“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同 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会有更多的同学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趣事,我们也可 以象林海音那样记录童年故事,让实际的童年悄然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 来! 六、布置作业 A 类作业: 1、 报听写词语。 2、 背诵课文 4、5、15、16 自然段。 B 类作业: 1、 连词成话,创偏小故事。 2、 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C 类作业: 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 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 第二单元 设计者:吴小春 修改者:吴小春 累计课时:( )课时 7 想念 思念 “观察骆驼咀嚼” “谈论骆驼挂铃” “修剪骆驼杂毛” “追问骆驼去向” 供参考:(试写片段) 体会作者如何描写好骆驼咀嚼的画面,介绍城南旧事其他画面描 写,推荐阅读。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骆驼跟前的林海音,你将看见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与下牙 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你的牙齿动起来 了吗?睁大眼睛再读读这段令人回味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你看这小小的文字居然能在我们脑海中重演当年骆驼吃草的真实画 面。你觉得作者这段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学生回答:生动,有趣,具体 等)。能写出这样生动、具体的骆驼吃草的画面可见林海音是看得怎样?(学 生回答:认真)课文哪里说了她认真?(学生回答:看呆了,自己牙齿也动起 来) 师:像这样生动具体的画面描写在城南旧事中有很多很多,在这里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分(出示:幻灯片城南旧事的画面描写) “我把鼻子顶着金鱼缸向里看,金鱼一边游一边嘴巴一张一张地在喝水, 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地在学鱼喝水。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 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儿啦”(金鱼畅游画面描写) “她把红花朵捣烂了,要我伸出手来,又从头上拿下一根卡子,挑起那 烂玩意儿,堆在我的指甲上,一个个堆了后,叫我张着手不要碰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