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价值源泉问题的理解_第1页
关于价值源泉问题的理解_第2页
关于价值源泉问题的理解_第3页
关于价值源泉问题的理解_第4页
关于价值源泉问题的理解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回顾 为什么要研究价值的源泉问题? 关于价值源泉问题的讨论,从千年前一直到当代始终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古往今来的那些经济学大家们家们热衷于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探讨呢? 价值的源泉是什么,价值是如何形成的?这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任何研究经济学问题 的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研究价值的源泉以及它的形成机理有助于我们对经济本质的了解。 因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的价值源泉从其本质上看仍使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 中的,多种具体形式的、生产劳动错综复杂的抽象过程, “只不过它是代表人类社会经济发 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物质生产过程,它是物质生产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新飞跃。 ”1价值 源泉体现这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价值源泉的内涵与时俱进。这也是研究 价值源泉的意义所在。 众所周知,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国富论的开篇便是关于通分工相联系的 劳动价值的分析。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激起附属原理的最精彩的理论分析就是关于劳 动价值的分析,而伟大的理论家马克思在其巨作资本论中更是把劳动价值论作为其全 部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在今天的西方经济学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同样是一个基本研究 课题。近几十年来,许多经济学家都曾对劳动价值论做出过自己的解读,并提出了更为深 入的研究和讨论。其中不乏具有开拓意义的创新理论,这的我们去思考和借鉴。 商品价值理论的历史回顾 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商品价值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古老又最现代、最基础又 最现实的理论。从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以及当今的著名经济学家,人类伟大的 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在这片田野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培育了亲手栽培的参天大树。 2时至 今日,由于不同的时代环境、阶级背景、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在价值理论上形成了几类 不同的观点。因此,通过回顾其理论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我们对其形成较为全面和深入的 1 李罗力.新经济价值论初探J.经济研究, 2001, (1). 2 白暴力.劳动创造价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 9 页 理解。 说价值理论,不得不提马克思。马克思在的劳动价值论在价值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 的意义。所以我们先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讲起。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价值理论 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的来源,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威 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首先,配第第一个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 其主要理论是:商品价值可区分为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前者实际上就是指价值,后者 是指市场价格。商品的自然价格(即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多少决 定的。第一次论证了商品的自然价格(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 亚当斯密的商品价值理论主要是:明确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指出“只 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通尺度和正确尺度,换言之,只有劳动作为标准,才能在一切时代和 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 ”2 提出二重的价值观:一方面认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 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另一方面又认为是由商品的所能够买到的劳动力决定或有收入 决定。后来的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明确指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前提。指出:效用 对于交换价值来说虽是不可缺少的,但却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他批评斯密的二重 价值观,指出这是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的不彻底性和自相矛盾处。从而肯定了只有生产商品 时所耗费的全部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正确定义。具体说明了什么样的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 值量。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碰到两个矛盾:一是劳动和资本相交换同价值规律的矛盾,二 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现实同价值规律的矛盾。 正是这两个矛盾,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走入了绝境。从这种绝境中找到出路的那个人 就是卡尔马克思。 3 2、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形成过程中,除了批判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商品价值理论之 外,还对稍后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商品价值理论加以批判。在此,我简单介绍一下资 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几个代表性观点:萨伊的效用论,马尔萨斯的需求强度论,穆勒的资 1 何炼成.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M.陕西人民出版社,第 2 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 ,第 64 页 3 何炼成.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M.陕西人民出版社,第 4 页 本与劳动共创论,麦克库洛赫的畜力自然力创造论,以及李斯特的生产力价值论等等。 总之,马克思在批判和吸收了古典经济学派和庸俗经济学派的理论后,逐渐发展并形 成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价值论思想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最终的成果就表 现在资本论一书中。 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将两者区分开来,阐明了两 者的区别和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马克思指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 某种需要的物”这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叫作使用价值。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 “商品体的这种性质,同人取得的它的使用属性所 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 ”这就是说,商品本身使用价值的大小,同生产商品学研究的 对象,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但是,马克思指出,由于“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 值的物质承担者。 ”因此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经济时,必须联系商品的使用价值问题,但 又不是一般地研究使用价值,而是研究作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使用价值。正如马克 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就已经指出的:“作为使用价值的使用价值,不属于政治经济 学的研究范围。只有当使用价值本身是形式规定的时候,它才属于后者的研究范围。它直 接是表现一定的经济关系即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 价值:马克思是如何分析商品的价值呢?他首先从价值的形式(即交换价值)入手, 然后引出价值的内容或实质抽象人类劳动的凝结。他指出:“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 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为什么不同的使用价值能按一定 的比例相交换呢?这说明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东西,这个共同的东西不可能是使用价值, 而是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包含着人类劳动。这种抽象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 值。 “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 。因此,价值 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总之,物要成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而且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才 能成为商品,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商品。 2、劳动的二重性 劳动的二重性是和商品的二因素紧密相关的: 具体劳动有用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所谓有用劳动(具体劳动)就是“由自己产 品的使用价值或者由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 ” 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 条件,是任何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及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 马克思承认:具体劳动只有同自然力结合起来才能创造使用价值。 “因此,劳动并不是 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及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 是财富之母。 ”(这个观点也可作为辩驳“自然力创造价值”论的依据) 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就是“把生产活动的特定性质撇开,从而把劳动的有用性撇开, 生产活动就只剩下一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 生产耗费” 。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也就是说, “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 劳动的耗费” 。 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使用平均的简单劳动来衡量的。所谓简单劳动, “它是每个 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的机体平均具有的简单的劳动力的耗费。 ”“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 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是多量的简单劳动。 ” 马克思指出:“有用劳动成为较富或较贫的产品源泉与有用劳动的生产力的提高或降 低成正比。相反地,生产力的变化本身丝毫也不会影响表现为价值的劳动。 ”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马克思科学的分析了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及其发展过程,从而建立了科学的货币理论。 马克思阐明了从商品的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最后到货币形式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详细地剖析了简单商品的价值形式。马克思通过对最简单的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分析, 揭露了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揭露了商品内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如何发展成为商品与 货币外币对立,从而为后来引出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除此之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解决了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分析了价值规律。在此就 不在引述。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