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培养造就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的提案_第1页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培养造就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的提案_第2页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培养造就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的提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培养造就大批新型职业农 民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 2287 号 _ _ 案 由: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培养造就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教育部,银监会,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苏华 主 题 词:农民增收,教育,职业培训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一、农民职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所谓职业农民,顾名思义,是指把务农作为一种职业的农民。根据美国人类学 家沃尔夫的经典定义,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他们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而职 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如果 把职业农民称为新型农民的话,与他们相对应的就是传统农民。 “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 苦干一年,不如城里人干几天”可能就是对传统农民最好的写照。这部分农民目前在我国 至少还占 60%以上。而像种植大户、专业大户、养殖大户、农民经纪人、小型农业企业家 这样的职业农民目前仍然是凤毛麟角。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农村“空心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相当多的 青壮农民进入城市,不愿回乡务农,广袤农村留守种地的农民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文化 程度不高,素质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竞争力持续下降,耕地撂荒现象严重,而 对粮食的需求却不断增长,已经从农业出口国变为了农业进口国。 “十年后谁来种地” , “怎 样种地”的问题和粮食安全不得不引人关注和忧思。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始终绕不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农民地位和权利的提高, 二是农业人口的减少。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由于传统农业效益低,导致大量的人才流 出农业,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反映了社会对农业经营 主体的关注。职业农民的大量出现,既是农民权利提高和农业人口减少的结果,同时将又 为最终解决这两个问题准备条件。职业农民,是具有新理念、新技能的新型农民。通过培 育新型职业农民,可以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以农业为职业的新型人才,并由他们 带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新农民就 没有新农村,没有职业农民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可以预言,当农民成为一种职业时,特别 是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职业农民时,也就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社会更加进步之日,就是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日。 二、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选择 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相比,因掌握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拥有较强 的市场经营能力,善于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因而更能适应和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2007 年 1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 干意见首次正式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关专家指出,新 型职业农民将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实现农村人力、土地、资金、技术、市场 的优化组合。他们懂得如何增加土地的资本投入,还会广泛应用一些新技术成果,有利于 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规模种植还使大量农村劳动力解放 出来。2007 年 10 月,新型农民的培养问题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职业农民、新型农民等 概念的提出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大创新。 从理论上说,农民要成为一种职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重要条件:一是农 民这种职业是由经营者或劳动者自主选择的,并能够充分就业、自由流动;二是从事农民 这一职业的人员能够取得社会平均甚至更高的收益;三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从事农民 这一职业的人员能够得到公正的社会待遇;四是从事农民这一职业的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 专业技术技能及市场经营能力、社会责任感。 新型职业农民一方面是要在农村发展到一定程度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就是要依 靠培训大量催生。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市场不断出现,这对农民自 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只有学习和努力,才能保证自身素质能够适应新条件下的新要 求。只有加强培养培训,大批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不断涌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战略高度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正因为如此,农业部已作出决定, 在全国 31 个省(市、区)选择 100 个试点县,每个县根据农业产业分布选择 2 至 3 个主导 产业,力争通过 3 年试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0 万人。即便如此,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步 伐明显偏慢,规模太小。必须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才能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解决几个关键性问题 (一)要大力提高农民的地位,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吸引力。 中国农村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社会、经济地 位,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途径。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形成以工促 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 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要尽快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供金融支持、提高社会地位,鼓 励、引导更多的劳动者终身从事农业,成为扎根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当前要坚决改变盲 目转移和无序分流农村劳动力的做法。政府要切实为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提供政策扶持, 尽快出台在工商登记、项目审批、技能培训、土地、税费、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高标准建设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大力发展农 村职业教育是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举措。县级职业教育 中心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农村,一些县(市、区) 没有一所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或者名存实亡,这是很不利于农村发展的。现在需要把建 好办好县级职教中心重新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明确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方向就是为“三 农”服务,办学任务就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决不能脱离农村实际。 建立县级职教中心,必须实行政府统筹,打破行业、部门及学校类别的界线,通过合并、 联办、划转、转制、置换等多种方式,对县域内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部门办 培训机构实行有效整合,做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同时并举,真 正成为一个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办学实体。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 要加大县级职教中心的统筹力度、投入力度和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教育、农业、人力资源 等各部门的协同效应。 (三)要加强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全方位构建职业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成为教育中长期发展的重要目标。 毋庸讳言,农村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是由于在农村的从业者基本 上是老孺妇残,既没有多少学习动力,又没有多少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农民的终身 教育体系很不健全,农民要就近学知识、学技能还很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和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同时采取鼓励政策,激发农民的 学习热情。 (四)要全面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增强农村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加 快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重点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子女、 “三残”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平等接受高水平义务教育 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二是要改革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模式,大 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积极推广“学校农户 基地公司”的模式,把促进农民就地致富和转移致富有机结合起来,瞄准农村产业发展 和劳务市场的需要,适时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