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公参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工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省审_第1页
六公参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工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省审_第2页
六公参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工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省审_第3页
六公参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工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省审_第4页
六公参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工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省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论 1.1 项目建设意义 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工业园区是永吉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开发区的 一部分,永吉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开发区是 2002 年 11 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 成立的省级开发区。由岔路河镇、万昌镇和星星哨水库管理局组成,总幅员面积 410km2,人口 10.16 万人。开发区所在地岔路河镇是国家级重点镇、吉林省经济 十强镇。开发区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长春吉林经济走廊中段, 跨 G302 国道,西距省会长春市 50km,东距吉林市 53km,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 30km,距吉长高速公路 25km,是吉林地区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日益关注,纷纷采用贸易、技术手段确保食品 的源头生产与加工,以保证本国食品安全。由于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自身没有 农业,农产品需求量大,食品安全尤显重要。吉林省是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农 产品加工大省,但农产品市场化、商品化率低,中、新双方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 为响应中新两国合作建设食品区的协议,解决起步区与工业园区其他部分无 法更好地衔接等问题,吉林中新食品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提出了吉林(中国 新加坡)食品区工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工程。 通过本次吉林中新食品区工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二期工程的建设,可以进 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入驻园区内的企业提供优越的建设条件,吸引更多的投资 者来园区发展建设,从而带动地区建设和发展,推动永吉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为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工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 期工程,根据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受 吉林中新食品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现场踏查、收集有关资料及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编 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吉林省环保厅、永 2 吉县环保局、永吉县环境监测站的大力支持及建设单位的密切配合,在此深表谢 意。 1.2 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 8 月 29 日)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6 月 1 日)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2 年 9 月 1 日)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4 月 1 日)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 年 3 月 1 日)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年9月1日)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 1.2.2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年11月29日); (2)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61号文件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 (1999年3月17日); (3)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年9月2日) ; (4)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文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5)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 境保护工作的通知(2001年2月21日); (6)国发200038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保纲要的通知; (7)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3882004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9)原国家环保总局 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 1.总论 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3 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环境保护部 HJ2.4 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 气环境) ; (10)原国家环保局HJ/T19-1997环境污染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 影响(1998年6月1日实施); (11)环发200628 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06年2月14 日) ; (12)JTJ 0051997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 (13)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编制的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 区工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年11月)。 1.3 评价目的 (1)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工程概况分析及城市环境状况调查,掌握评价区域 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了解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和区域环境存在的 环保问题。 (2)通过对本项目的工程分析,掌握工程的“三废”排放特征,确定污染 源参数。 (3)选用适当的模式和参数,预测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和营运后对环境的 影响程度、范围及防范措施。 (4)通过对拟建工程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论述拟建工程的经济、社会和 环境效益的统一性。 (5)通过实际评价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措 施,论述拟建项目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为工程的设计及环境的管理提供依 据。 1.4 评价原则 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结合拟建工程建设特点,确定拟建工程评价原 4 则如下: (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法令、标准和规范,符合永 吉县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2)贯彻(88)环建字第 117 号文件精神,在评价工作过程中尽量使用现 有的有效资料,避免重复工作,缩短评价周期。 (3)在评价工作中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和实用的原则,做到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的开展评价工作。 (4)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 一。 (5)加强环保治理对策评价内容,对本项目的环保治理和今后环境管理提 出建议措施。 1.5 环境质量功能分区 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环境功能区划,评价区域范围内环境空气功能均为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类区;本次评价区域内地表水鳌龙河在源头三家子乡断 面之间,水质目标为类,故执行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 标准;拟建工程所在区域为吉林中新食品区工业园区起步区,故在道路红线 25m 以内的区域执行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中 4a 类标准,在道路红线 25m 以外执行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 3 类区标准。 1.6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6.1评价等级 (1)地表水 根据 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定,地表水评价 工作等级的划分是由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体的 规模及对它的水质要求而确定的。本项目的地表水评价级别判据见表 11。 表 11 地表水评价级别判据 1.总论 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5 废水排放情况 受纳水体情况 废水排放量 水体名称 鳌龙河 主要污染物 年平均流量 4.42m3/s 污染物类型 水体规模 小河 污染物复杂程度 水质标准 类 根据本工程的排污特点,道路交通对沿线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运行车辆所 泄漏的石油类物质,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沿线河流。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为 COD、石油类、SS等,水质较为简单。地表水体鳌龙河属小河,且水体功能类, 根据以上判据,确定本项目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2)环境空气 根据 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中评价级别划分方 法进行确定,其判据详见表 1-2。 表 1-2 大 气 评 价 等 级 判 据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 Pmax80%,且 D10%5km 二级 其他 三级 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其中 Pi= 。%10iC 式中:P i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 3; C0i第 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 3; C0i一般选用 GB3095 中 1 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对该标准 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 TJ36 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 一次浓度限值。如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 都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 批准后执行。 本项目废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 6 当地风速较大,对污染物具有很好的扩散作用,根据对项目源强的预测,拟建道 路 的营运期各污染物排放较少,均不存在超标现象,对沿线空气质量带来的影响 轻微,故根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本次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3)声环境 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中的 3、4a 类区标准。项目建设前后噪声变化量不大, 因此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的有关规定,确定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为三级。 (4)生态环境 项目区域内及周围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天然湿地等特殊 保护区及重要生态系统,区域内无珍稀濒危物种,生态环境影响范围小于 20km2。生态现状类型主要为农田,根据HJ/T19 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中的规定,生态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1.6.2评价范围 (1)地表水 本项目由于施工期只有少量生活污水与粪便一同定期清抽,外运作农家肥, 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全部回用,且营运期项目本身不排水,因此,本次环评对地表 水仅作简要分析。 (2)环境空气、噪声、生态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噪声评价范围为道路两侧 200m 范围内;生态评价范围为各项工程沿线200m范围内;施工场地和取土场周围 500m范围内。 1.7 评价工作重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1.7.1评价工作重点 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及区域环境状况,确定本次评价施工期以生态环境影响、 噪声影响和污染防治措施为重点;营运期以环境空气、声环境为评价重点,兼顾 对公众参与、固废物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 1.7.2污染控制及环境保护目标 1.总论 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7 (1)污染控制目标 控制施工占地范围,降低由于施工而造成的耕地破坏及水土流失,控制施工 期及营运期的废气、噪声、废水及固废物的产生和排放。 (2)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建设的内容主要为道路、各种管网管线工程等,拟建基础设施所在地以 农田及居住用地为主。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文物 古迹保护单位。本项目保护目标确定为鳌龙河、区域农业环境及周围居民等环境 敏感点,其主要保护目标详见表 13。 表 1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类别 环境保护 目标 环境质量标准 控制污染 功能区划 地表水 鳌龙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类 标准 禁排 类 环境 空气 评价区域 附近居民 (土门子 村)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二级 标准要求 GB16297-1996大气 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 浓度限值 二类 声环境 附近居民 (土门子 村) GB30962008声环境质 量标准中 3、4a 类区 GB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 噪声排放标准中 3、4 类区 3、4a 类标准 生态 环境 区域农业 生态系统 降低耕地破坏范围及 水土流失量 地表水环境 本工程地表水体为鳌龙河,要求控制施工期产生的污水对项目所在地地表水 的影响,确保不进入地表水体,保护地表水体鳌龙河类水体不受影响。 环境空气 施工期控制原料装卸、运输、道路、管网填挖产生的扬尘,不会对周围区域 大气产生危害性影响,控制汽车尾气达标排放,尽量使用乙醇汽油,保护区域空 气环境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及修改单中二级标准要求。 声环境 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噪声,使其满足DB22/272-2001建筑施工场 8 界噪声限值要求;控制运营期交通噪声在道路红线外25m 以内的区域满足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中3类标准,在道路红线外 25m以外的区域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4类标 准要求,保护道路红线外25m以内的区域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中4a类标准,在道路红线外25m以外的区域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中3类标准。 生态环境 保护建设工程评价范围内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不受明显影响,防止对周围土 壤和现有土质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不受影响。 1.8 评价标准及评价因子 1.8.1地表水环境 (1)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 DB22/388-2004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的要求,本次评价区域内地表 水鳌龙河在源头三家子乡之间,水质目标为类,故执行 GB3838-2002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标准,详见表 14。 表 1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摘要) mg/L(pH 无量纲) 污染物 pH COD BOD5 氨氮 SS 类标准 69 15 3 0.5 20 (2)排放标准 由于项目地表水体鳌龙河为类水体,禁止建排污口,项目施工期只有少量 生活污水与粪便一同定期清抽,外运作农家肥,施工废水沉淀后全部回用;营运 期项目本身不排水。 1.8.2环境空气 (1)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拟建项目环境空气中的TSP、NO 2、SO 2、PM 10等指标执行GB3095 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详见表15。 1.总论 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9 表1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摘录) 单位:mg/Nm 3 级别 污染物 TSP NO2 SO2 PM10 1小时平均 0.24 0.50 二级 日平均 0.30 0.12 0.15 0.15 (2)排放标准 施工期废气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中的无组织排 放监控浓度限值,见表16。 表1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摘录) 级别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无组织 颗粒物 1.0mg/m3 1.8.3声环境 (1)环境质量标准 道路红线外 25m 以内的区域执行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 4a 类 标准;在道路红线外 25m 以外,开发区起步区执行 3 类区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 详见表 17。 表17 声环境质量标准(摘录) 单位: dB(A) 标准值标准等级 昼间 夜间 3 类 65 55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4a 类 70 55 施工期主要设备噪声源评价标准采用DB22/272-200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见表18。 表1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摘录) 单位: 10 dB(A) 噪声限值施工阶段 主 要 噪 声 源 昼 间 夜 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等 70 55 (2)排放标准 道路交通噪声在道路红线外25m以内的区域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 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4类区标准,在道路红线外25m 以外的区域执行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中3类区标准,详见表1-9 。 表 19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标准值标准等级 昼间 夜间 3 类 65 55 GB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4 类 70 55 2.拟建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11 2.拟建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工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期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永吉岔路河镇区东北部,永吉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开 发区吉林中新食品区工业园区起步区内,东起规划纬四街,西至规划纬一街,南 起现有G302国道,北至规划G302国道。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图21。 2.2 吉林中新食品区概况 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工业园区是永吉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开发区的 一部分,永吉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开发区是 2002 年 11 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 成立的省级开发区。由岔路河镇、万昌镇和星星哨水库管理局组成,总幅员面积 410km2,人口 10.16 万人。开发区所在地岔路河镇是国家级重点镇、吉林省经济 十强镇。开发区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长春吉林经济走廊中段, 跨 G302 国道,西距省会长春市 50km,东距吉林市 53km,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 30km,距吉长高速公路 25km,是吉林地区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目前,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工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一期建设项目 已经建设,但仍存在起步区与工业园区其他部分无法更好地衔接等问题,不能满 足开发区建设以及建成后生产等方面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根 本条件,如果不解决该问题,就不能启动区域的建设发展,因此,需尽早完善开 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2.3 吉林中新食品区工业园区起步区规划情况 根据合作协议及中新食品区规划,食品区以岔路河镇为中心,占地约 57km2,其工业园区位于整个中新食品区的东北部,工业园区规划占地 7km2,工 12 业园区起步区位于园区北侧,原规划用地1.75km 2,后经中新双方共同协商,决定 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二期工程,将起步区的用地面积增加到3.15km 2,即增加 1.4km2。工业园区起步区为整个项目的先导建设区,对项目发展建设起着决定性 作用。二期工程在起步区原有基础上向东、向西、向北都有所增加和完善,以便 起步区与工业园区其他部分能够更好地、合理地、充分地衔接。本项目所建道路 走向及路线完全依照道路规划而建,大部分是一期道路的延伸,其建设符合园区 总体规划。 2.4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为永吉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开发区吉林中新食品区工业园区起步 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工程,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区域道路、照明、绿化、交通 及道路下的给水、排水、供热、电力、电信、燃气管线工程等。 2.4.1道路工程 二期工程内的道路均为新建道路,其中部分为独立道路,部分为一期工程规 划道路的延长。 (1)新建道路12条,其中4条主干路(2条道路为一期工程的延续道路,2条 为新建独立道路) ,2条次干路(均为一期工程的延续道路) ,6条支路(均为一期 工程的延续道路) ,总计铺设道路长7153.999m,道路占地总面积 248784m2。 (2)照明工程:本项目拟安装路灯414盏,路灯间距为40m 。 (3)绿化工程:本项目新建道路两侧人行步道内种植行道树,共计2862棵, 绿化带面积为51192m 2。 (3)交通工程:主要在交叉路口处安装信号灯22盏、安装交通标志牌及绘 设道路交通标线37920m。 2.4.2供水工程 本项目合计铺设给水管线长度7073m,管径为DN200 DN400。 2.4.3排水工程 (1)污水管网 本项目合计铺设污水管线长7196m,管径为d400 d800。 (2)雨水管网 2.拟建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13 本项目合计铺设雨水管线长为6923m,管径为DN800 DN2100。 2.4.4供热工程 (1)供热管网 本项目沿道路敷设供热管网长度135882m,管径为 DN150DN700。 (2)蒸汽管网 工业蒸汽管道长度9500m,直径为DN50DN350。 2.4.5电信工程 本项目新建通讯线路(通信线路)全部采用地下方式敷设,合计敷设通讯光 缆管道97200m。 2.4.6电力工程 本项目电力工程敷设电力线路长度113600m。 2.4.7燃气工程 本项目沿道路敷设燃气管线长度5500m,直径为DN200 。 2.4.8土地征用 本项目计划征用土地248784m 2,用地现为居民用地及一般耕地,已经由永吉 县人民政府全部征为起步区道路建设用地(详见附件) 。 2.4.9拆迁工程 本项目工程范围内涉及拆迁 147 户,拆迁面积 19110m2。 本项目工程量详见表 21。 14 表 21 本项目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指 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道路工程 m 248784 总长 7153.999m 1.1 行车道 m 111146 1.2 非机动车道 m 38325 1.3 人行道 m 48121 1.4 绿化工程 m 51192 2862 棵 1.5 交通工程 1.5.1 交通划线 m 37920 1.5.2 交通信号灯 盏 22 1.6 照明工程 盏 414 间距 40m 2 给水工程 m 7073 3 排水工程 3.1 污水管网 m 7196 3.2 雨水管网 m 6923 4 供热工程 4.1 供热管网 m 27176 4.2 工业蒸汽管道 m 9500 5 电信工程 m 97200 6 电力工程 m 113600 7 燃气工程 m 5500 8 土地征用 m 248784 9 拆迁工程 m 19110 147 户 2.5 建设方案 2.5.1 道路工程 (1)建设规模 道路工程共 12 条,道路总长 7153.999m,占地面积 248784m2。新建道路工 程量详见表 22,道路路线走向详见图 22。 2.拟建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15 表 22 道路工程数量表 序号 道路名称 道路等级 红线宽度 (m) 长度(m) 行车道(m 2) 非机动车道 (m 2) 人行道( m2) 中央隔离带( m2) 两侧绿化带( m2) 合计( m2) 备注 1 纬一街 主干路 45 1662.809 28268 14965 9977 11640 9977 74827 独立新建 2 纬三街 主干路 45 369.113 6275 3322 2215 2584 2215 16611 延续道路 3 纬四街 主干路 45 944.329 16053 8499 5666 6610 5666 42494 独立新建 4 经三路 主干路 45 240.63 4091 2166 1444 1684 1444 10829 延续道路 5 经一路 次干路 35 1154.792 17322 8084 6929 8083 40418 延续道路 6 经二路 次干路 35 184.162 2762 1289 1105 1289 6445 延续道路 7 A一街 支路 22 270.211 3783 2162 5945 延续道路 8 A二街 支路 22 309.598 4334 2477 6811 延续道路 9 A三街 支路 22 270.629 3789 2165 5954 延续道路 10 A一路 支路 22 629.555 8814 5036 13850 延续道路 11 A二路 支路 22 263.555 3690 2108 5798 延续道路 12 B一路 支路 22 854.616 11965 6837 18802 延续道路 合计 7153.999 111146 38325 48121 22518 28674 248784 16 (2)主要技术指标 根据本项目道路的地理位置和沿线地形情况,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以及平 面、纵、横断面技术要求,确定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道路分类与等级:纬一街、纬三街、纬四街、经三路设计为城市主干路 II 级;经一路、经二路设计为城市次干路 II 级;A 一街、 A 二街、A 三街、A 一路、 A 二路、B 一路设计为城市支路 II 级。 设计车速:主干路 50km/h、次干路 40km/h、支路 30km/h; 设计轴载:BZZ100; 道路最小纵坡度:0.3; 使用年限:主干路设计年限为 20a,次干路设计年限为 15a,支路设计年 限为 10a;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3)道路平面 二期工程道路网由 12 条主、次干路及支路组成,道路网基本布设成方格网 形式。主干道由三纵一横王字路组成。在本规划区范围内的路段按照规划的等级 和宽度修建,均为新建道路。 (4)道路纵断面 纵断面设计以城市路网竖向规划为基准,并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结合土石方均衡及路面排水最小纵坡要求及周围地坪高程等情况进行设计。 新建道路平面按规划位置确定,纵断设计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在满足技术标 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纵断设计应考虑道路排水要求和非机动车的 爬坡能力。为保证道路排水,最小纵坡控制为 0.3,考虑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 和区域地形条件,道路最大纵坡控制在 4.0。 (5)道路横断面 本次规划道路横断面形式有单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四种。单幅路适用于路 幅宽度在 30m 以下,交通量不是很大的道路,它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机动车、 非机动车混合行驶,车道可以相互调剂使用;三幅路适用于路幅宽度在 30m 以上, 非机动车多,交通量大,车辆速度要求高的道路;四幅路适用于大城市的快速路 和近郊区的过境道路,能解决交通方向 2.拟建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17 和分流,避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矛盾。 结合起步区规划及一期工程可研确定的道路标准横断面等因素,同时要便于 各种地下管线的布设、施工和维修的原则,二期工程道路的横断面型式具体如下: 纬一街、纬三街、纬四街、经三路设计道路分类为城市主干路 II 级,设计 车速 50km/h,规划红线宽 45m,横断面为四幅路,双向 6 车道,中央分隔带宽 7m,其他部分两侧对称布置,分别为车行道宽 8.5m,绿化带宽 3m,非机动车道 宽 4.5m,人行道宽 3m。 经一路、经二路设计道路分类为城市次干路 II 级,设计车速 40km/h,规 划红线宽 35m,横断面为三幅路,双向 4 车道,车行道宽为 15m,两侧对称布置, 分别为绿化带宽 3.5m,非机动车道宽 3.5m,人行道宽 3m。 A 一街、A 二街、A 三街、A 一路、A 二路、B 一路设计道路分类为城市 支路 II 级,设计车速 30km/h,规划红线宽 22m,横断面为单幅路,双向 4 车道, 车行道宽为 14m,两侧对称布置,人行道宽度 4m。 规划断面型式详见图 2-3。 (6)路基工程 工程区域内地势比较平坦,由于道路沿线填挖高度不是很大,路基均采用自 然放坡,填方路段路基边坡采用 1:1.5,挖方路段路基边坡采用 1:1。 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宜20MPa,土基必须保证密实、均匀,达到 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回填土施工时要分层填平,充分压实,不得任意混填,路基 压实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详见表 23。路基范围内管道沟槽回填土的 压实度不应低于表 23 中填方要求。 表23 路基压实度表 压实度(%)填挖类型 深度范围(cm)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080 95 93 90填方 80 93 90 87 挖方 030 95 93 90 (7)路面工程 18 根据当地筑路材料和近年工程建设经验,路面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碎石,这种 半刚性基层温度收缩、干缩系数小,刚度比较适当,抗拉强度高,水稳性与抗冻 性好,而且可以就地取材,施工方便。 路面结构厚度设计以双圆均布垂直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三层弹性体系理论为 基础,采用路表容许回弹弯沉值、容许弯拉应力及容许剪应力三项设计指标,进 行结构厚度计算。同时考虑抗冻要求,潮湿路段设天然砂砾或山皮石隔离层,阻 断路基毛细水上升。 考 虑 本 工 程 道 路 地 下 管 线 较 多 , 修 筑 水 泥 混 凝 土 路 面 不 利 于 各 种 管 线 的 维 修 ; 另 外 水 泥 路 面 车 辆 行 驶 时 产 生 的 噪 声 和 扬 尘 较 大 , 故 本 设 计 采 用 沥 青 混 凝 土 路 面 。 确定路面结构层如下: 主干路路面结构 a.行车道: 4cm 密集配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3 6cm 密集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0 7cm 密集配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5 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 稀浆封层 稀释沥青 18cm 水泥稳定碎石(5.5%) 18cm 水泥稳定碎石(5%) 20cm 水泥稳定碎石(4%) 15cm 未筛分碎石 结构厚度为 88cm。 b.非机动车道: 4cm 密集配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3 7cm 密集配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5 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 稀浆封层 稀释沥青 2.拟建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19 16cm 水泥稳定碎石(5.5%) 16cm 水泥稳定碎石(5%) 15cm 未筛分碎石 结构厚度为 58cm。 c.人行道: 5cmC30 水泥混凝土彩砖 2cmM7.5 水泥砂浆 15cm 水泥稳定碎石(4%) 结构厚度为 22cm。 次干路路面结构 a.车行道: 4cm 密集配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3 7cm 密集配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5 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 稀浆封层 稀释沥青 18cm 水泥稳定碎石(5.5%) 18cm 水泥稳定碎石(5%) 15cm 未筛分碎石 结构厚度为 62cm。 b.非机动车道: 4cm 密集配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3 7cm 密集配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5 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 稀浆封层 稀释沥青 16cm 水泥稳定碎石(5.5%) 16cm 水泥稳定碎石(5%) 15cm 未筛分碎石 20 结构厚度为 58cm。 c.人行道: 5cmC30 水泥混凝土彩砖 2cmM7.5 水泥砂浆 15cm 水泥稳定碎石(4%) 结构厚度为 22cm。 支路路面结构 a.车行道 4cm 密集配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3 7cm 密集配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5 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 稀浆封层 稀释沥青 18cm 水泥稳定碎石(5.5%) 18cm 水泥稳定碎石(5%) 15cm 未筛分碎石 结构厚度为 62cm。 b.人行道: 5cmC30 水泥混凝土彩砖 2cmM7.5 水泥砂浆 15cm 水泥稳定碎石(4%) 结构厚度为 22cm。 (8)交通设施 本工程竣工后,要合理设置交通标志牌(如:指示标志、禁令标志、警告标 志、引路标志、运行路线标志等),在交通量较大的路段进行交通渠化,各方的 车道线要设指示箭头,在路口停车线前 3-5m 及渐变段终止处,必须绘设。 交通标志应设置在驾驶人员和行人容易看到,并能准确判读的醒目位置。根 据需要可设置照明或采用反光、发光标志。 各种标志一般设置在车辆行进方向 2.拟建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1 道路右侧或分隔带上。标志牌不得侵入道路建筑界限,牌面下缘至地面高度为 1.8-2.5m,路侧式标志应减少标志板面对驾驶员的眩光。板面应与道路中线垂直 或成一定角度。同一地点需设两种以上标志时,可合并安装在一根标志柱上,单 杆最多不应超过四种,标志内容不应矛盾、重复。路面标线应根据道路断面形式、 路宽以及交通管理的需要画定。路面标线形式有车行道中心线,车行道边缘线、 车道分界线、停止线、人行横道线、减速过境段、导流标线、平面交叉口中心圈、 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停车位标线、停靠站标线、出入口标线、导向箭头以及 路面文字或图形标记等。 (9)绿化工程 道路沿线绿化是给无机的道路添上有机的自然色彩,是环境景观的主要因素。 道路沿线绿化的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景观美化功能,同时通过有效的绿化 设计,加强司机的视线诱导,减轻高速行驶造成的紧张。 道路绿化以吸尘减噪、保护环境、改善区域面貌为目的,是区域绿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道路绿化带和行道树的设置,对保护环境将起到很好的作用。根据总 体规划纲要中的绿化规划要求,对道路中央分隔带、人行步道两侧进行绿化。 绿化设计应在处理好绿化与照明、交通设施、地下管线等因素的前提下, 分段合理种植。 绿化布置:在人行道两侧栽培松树、柳树或白杨树。靠车行道一侧栽种低 矮品种灌木、草皮、花卉,这样即能防尘和隔音,又不影响视线,分车带较宽的 栽植高大直立乔木为主的绿化,较窄的分隔带种植小树冠的常青树,地面栽铺草 皮、花卉等。 本项目主要在中央隔离带及两侧绿化带上进行绿化,绿化带面积为 51192m2,种植行道树 2862 棵,株距 3m,对新建道路两侧人行步道绿化,树种 采用阔叶乔木混交形式,形成环形绿化带。 (10)道路照明 采用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规范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道路亮度、照度执行 CIE 标准,详见表 24。 22 表 24 道路照度标准表 道路等级 照明标准 平均亮度 cd/m2 亮度均匀度 Lmin/Lav 平均照度 lx 照度均匀度 Emin/Eav 照明功率 密度 (LDP) 主干路 级 1.5 0.4 20 0.4 0.7 次干路 级 0.75 0.4 10 0.35 0.45 支路 级 0.5 0.4 8 0.3 0.45 工 程 内 容 道 路 照 明 工 程 以 满 足 园 区 夜 间 交 通 要 求 、 增 强 城 市 街 景 、 美 化 环 境 等 为 原 则 进 行 设 计 : a.本次道路照明设计采用 CIE 道路照明标准设计。 b.各个道路具体照明设计: 纬一街、纬三街、纬四街、经三路为主干路,沿道路双侧对称布置高低叉路 灯,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选取灯杆高 10m/8m,光源容量为 250W/100W, 路灯设置间距为 30m。 经一路、经二路为次干路,沿道路双侧对称布置高低叉路灯,根据城市道路 照明设计标准选取灯杆高 10m/8m,光源容量为 250W/100W,路灯设置间距为 30m。 B 一路、 A 一街、A 二街、A 三街、A 一路、A 二路为支路,沿道路双侧对 称布置单叉路灯,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选取灯杆高 10m,光源容量为 250W,路灯设置间距为 30m。 c.灯具选用高压钠灯光源照明,采用截光型灯具,灯罩的防护等级为 IP65, 照明线采用铜芯电力线,在人行道穿 PVC 管直埋敷设,埋深 0.8m 敷设,穿马路 采用穿 SC100 钢管保护,埋深 0.8m,钢管外缠包浸渍沥青做好防腐处理。 d.与排水管平行时大于 0.5m,与热力管平行大于 2m,与热力管交叉时穿石 棉水泥管或用隔热垫板保护。灯杆基座采用现浇混凝土埋入土中,路灯的管线也 随之埋入,埋设深度在杆长的 1/6 以上。 e.路灯接地系统采用 TN-S 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 10。箱变外壳应有 2.拟建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3 良好接地,工作接地应在室外 5m 处单独设置,接地电阻不大于 4。灯杆、灯具、 箱变外壳及金属电缆支架等不带电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保护。 道路照明设备 道路照明设备设计情况详见表 2-5。 表 2-5 道路照明设备情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1 箱式变电站 75KVA/10/0.4KV 套 2 2 照明控制箱 配套微光电控制设备 套 2 3 高低叉拔梢钢灯杆 高10m/8m (内外热镀锌) 根 300 4 单叉拔梢钢灯杆 高 10m(内外热镀锌) 根 114 5 高压钠路灯(配套功率自 动转换节能型镇流器、触 发器电容器、灯泡等) 250W/100W 套 300 6 高压钠路灯(配套功率自 动转换节能型镇流器、触 发器电容器、灯泡等) 250W 套 114 7 中压进线电缆 YJV22-10-3x35 km 1 8 铜芯电力电缆 YJV-1-3x25+2x16 m 5400 9 铜芯电力电缆 YJV-1-5x16 m 2780 10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护套线 BV-2.5 m 22080 11 过路保护镀锌钢管 SC100 m 1850 12 阻燃性硬塑料管 PVC50 m 7550 13 接地极 SC50 L=2500 套 473 14 接地线 -40X4镀锌扁钢 m 2365 15 灯杆基础 600600mm,高1800mm 个 452 16 箱式变电站基础底座 个 2 注:由经三路箱式变电站提供电源。 照 明 的 维 护 和 管 理 园 区 建 设 行 政 主 管 部 门 必 需 对 道 路 照 明 设 施 管 理 机 构 建 立 严 格 的 检 查 和 考 核 制 度 , 及 时 督 促 更 换 和 修 复 破 损 的 照 明 设 施 , 使 亮 灯 率 不 低 于 95 。 园 区 道 路 照 明 设 施 的 维 护 和 管 理 应 当 坚 持 安 全 第 一 , 认 真 执 行 各 项 规 章 制 度 , 保 证 园 区 道 路 照 明 设 施 的 完 好 、 运 行 正 常 。 2.5.2 给水工程 本着经济合理、供水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等条件,本工程配水管线 DN400mm及以上采用球墨铸铁管,配水管线DN300mm及以下采用PE管。给水管 道埋深平均深度1.5m(管顶) 。给水工程量详见表 26,管网走向详见图2-4 。 24 表26 给水管网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材料 DN400 m 846 球墨铸铁管1 纬一街 DN300 m 821 PE管 2 纬三街 DN400 m 362 球墨铸铁管 3 纬四街 DN400 m 668 球墨铸铁管 DN300 m 193 PE管4 经一路 DN200 m 983 PE管 5 经二路 DN300 m 330 PE管 6 经三路 DN400 m 447 球墨铸铁管 7 A一街 DN200 m 262 PE管 8 A二街 DN300 m 327 PE管 9 A三街 DN200 m 286 PE管 10 A一路 DN200 m 620 PE管 11 A二路 DN300 m 264 PE管 12 B一路 DN200 m 664 PE管 合计 m 7073 2.5.3 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为雨水、污水分流制。 (1)污水管线设计 本工程污水管网管材选用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埋深平均深度 1.5m(管顶)。 污水工程量详见表 27,污水管网走向情况详见图 2-5。 2.拟建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5 表27 污水管网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材料 1 纬一街 DN500 m 1666 2 纬三街 DN400 m 374 DN800 m 472 DN500 m 269 3 纬四街 DN400 m 198 DN500 m 205 4 经一路 DN400 m 869 DN500 m 168 5 经二路 DN400 m 176 DN800 m 94 6 经三路 DN600 m 456 7 A一街 DN400 m 132 8 A二街 DN400 m 334 9 A三街 DN400 m 290 10 A一路 DN400 m 618 11 A二路 DN400 m 220 12 B一路 DN400 m 655 钢混 合计 m 7196 (2)雨水管线设计 本工程雨水管网管材选用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埋深平均深度 1.5m(管顶)。 本项目雨水管线工程数量详见表 2-8,雨水管网走向情况详见图 2-6。 表28 雨水管网工程量统计表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材料 1 纬一街 DN1000 m 1664 2 纬三街 DN800 m 367 DN2100 m 480 DN1200 m 207 3 纬四街 DN800 m 50 DN900 m 191 4 经一路 DN800 m 859 DN1000 m 150 5 经二路 DN800 m 192 DN2000 m 96 6 经三路 DN1200 m 440 7 A一街 DN900 m 167 钢混 26 8 A二街 DN900 m 316 9 A三街 DN900 m 270 10 A一路 DN900 m 610 11 A二路 DN800 m 209 12 B一路 DN800 m 655 合计 m 6923 (3)检查井 位置:管道方向转折处、管道坡度改变处、管道断面(尺寸、形状、材质) 及基础接口变更处、管道交汇处、直线管道上每隔一定距离处。 检查井井身高:检查井位于路面或步道上时,应完全与路面或步道相平。 直线管道上检查井间距设计情况详见表 29。 表 2-9 检查井最大间距表 管别 管径(mm) 最大间距(m) 常用间距(m) 污水管道 400 500-900 1000-1400 1500 40 50 75 100 20-35 35-50 50-65 65-80 雨水管道 600 700-1100 1200-1600 1800 50 65 90 120 25-40 40-55 55-70 70-85 2.5.4 供热工程 (1)建设规模 本项目热水供热工程管网长度135882m,管径为DN150DN700,管材采用 预制直埋保温管;工业蒸汽管道长度9500m,管径为 DN50DN350。埋设深度为 1.6m-1.8m。 (2)管材的选择 DN200的管道为无缝钢管,材质为20号钢;DN200管道为螺旋焊缝钢管, 材质为Q235-B。 (3)阀门的选择 在管道分支处设置关断阀,并结合热网规范要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分段阀, 选用三偏心金属密封蝶阀D343H型,流量调节阀选用T40T型,止回阀选用微阻缓 闭止回阀GHH744X和对夹式止回阀HD78X型。压力等级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为 2.5MPa、1.6MPa、1.0MPa。 2.拟建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7 弯头采用预制冲压弯头,三通及变径管均采用预制冲压制品。 供热管线工程量详见表210,工业蒸汽管线工程量详见表2-11,供热管网 及工业蒸汽管网走向详见图2-7。 表210 供热管线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管 径 单 位 数 量 管材 1 DN700 m 4402 2 DN600 m 4622 3 DN600 m 10522 4 DN450 m 7422 5 DN400 m 12762 6 DN350 m 18122 7 DN300 m 10762 螺旋焊缝钢管 8 DN250 m 20662 9 DN200 m 28362 10 DN150 m 18262 无缝钢管 合计 m 135882 表211 工业蒸汽管线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管 径 单 位 数 量 管材 1 DN350 m 10 2 DN250 m 2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