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汉市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武汉市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武汉市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_第3页
关于武汉市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_第4页
关于武汉市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武汉市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 武汉二中高一(分 2)班 吕诗 景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好水环境极为重要。武汉市滨 江、滨湖的独特地理优势,为武汉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但生产的发展和 城市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水的污染是首当其冲。近两年,围 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 )在武汉的发展,就水 污染问题,我们作过一些调查、走访,查阅了相关资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 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地处长江中游,境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市域内有河道 40 多条,大 小湖泊 60 多个,市郊有水库 273 座。全市总水域面积 2187 平方公里,占市域 面积的 25.8%;水资源总量 7484.4 亿立方米,其中客水资源量 7450 亿立方米; 城镇自来水日供水能力 420.9 立方米,居全国第 3 位,供水面积 743 平方公里, 供水普及率 100%。丰富的水资源既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也给武汉 市提出了保护水环境的重大课题。 武汉市是老工业基地,排污企业多,排污大户多,企业治理达标工作难度 大。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和治理水资源。一是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将 147 家原位于城市中心的工厂转产或搬迁,每年减少废水排放量 3000 万吨。二 是依法实施限期治理,督促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1996 年确定全市 614 家企业 超标排放废水,要求企业必须限期治理达标。三是抓重点排污大户。 据统计,仅武钢、晨鸣、青化等 6 家企业排放废水量占全市总量的 45%以 上。在环保部门的督促下,武钢、晨鸣等企业投资数亿元新建、改造了污水处 理设施。四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全市 355 台工业污水治理设备基本上保持运 转,工业废水污染得到基本控制。 污水处理方面,武汉市利用芬兰、世行贷款,实施黄浦路深排江工程,兴 建沙湖、二郎庙、龙王嘴 3 座一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将由目前的 6.4%提 高到 21.6%。筹资 6.6 亿元,实施 21 项排渍工程,建成了 40 立方米/ 秒流量的 新生路泵站,还完成了古田地区,惠济二路,二七路,中南一、二路等排水工 程,特别是遇雨必淹的硚口古田地区有了明显变化。积极推广地埋式无动力污 水处理装置,东湖、木兰湖等旅游风景区已推广实施,全市共拥有 27 套设施, 日处理能力达到 404 吨。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水资源与城市环境创新有机结合起 来,做好水文章,一批亮点工程突出了滨江滨湖特色,城市面貌有了较大变化。 将东湖路与东湖南路建成景观路,新建了沙滩浴场、楚风园和亲水平台。 “汉口 江滩” 、龙王庙、南岸咀等景点环境综合治理使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二、武汉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前期工作深入扎实,但武汉市的水污染的状况还没得到有效地遏制, 生态环境还很脆弱,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主要表现: (一)生活污水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全市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环保部门统计:2000 年,全市 废水排放量 74971.03 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 34310 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 的 45.76%。近年来,我市住宅小区成片开发,餐饮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宾馆 业日渐兴旺,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污染。我市有 90%以上 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解放公园周边居民,学校、医院等 单位的生活污水直排公园湖内,长期沉积,气温稍高,湖水发臭,市民对此反 映强烈。随着旅游业力度加大,木兰湖周边 15 个渡假村的兴建,排入湖内的生 活污水量也呈不断加大之势。此外,大量的生活垃圾也是水污染重要原因。目 前,长江、汉江武汉段水域船舶流动人员和常住人口日生产垃圾、粪便近 300 吨,而垃圾收集量仅为 20 吨,粪便几乎都是直接向两江倾倒。随着城市经济发 展,各方面对水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生活污水排放的矛盾还将日益突出。 (二)湖泊污染富营养化严重 由于周边地区排污口长期向湖内排污,多数湖泊水质恶化态势明显。东湖 原为清澈见底的洁净湖泊,由于受污染严重,水中氮、磷含量增高,藻类大量 繁殖,致使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天气闷热时,死鱼现象频发。沙湖由于投资兴 建的污水净化厂未能正常运行,仍有 8 个排污口常年向该湖排放污水,致使湖 水变黑发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发展较快,南太子湖成了开发区纳污水 体。从 1995 年开始,又有部分污水由墨水湖改道排入南太子湖,致使南太子湖 水质情况进一步恶化,面积 6000 亩的南太子湖水质在不到 5 年的时间里已超 V 类标准,并对毗邻的三角湖的水质形成压力。近年来,官桥湖富营养化也很 严重, “水葫芦”疯长,如不采取得力措施,此湖将不复存在。 (三)饮用水源的安全令人担忧 武汉市中心城区内有 12 个大型自来水厂,其中以长江为水源的 7 个,以汉 江为水源的 4 个,以东湖为水源的 1 个。两江岸边的污染影响沿岸水厂水质, 饮用水源现状令人担忧。长江武汉段岸边排污口多,污水直接入江,近岸形成 的污染带长达 116 公里,宽度 50-100 米。汉江“水葫芦”严重。目前,饮用水 源保护规定:上游 1000 米,下游 100 米为保护区。但据调查,12 个水厂保护 区内有 11 个码头、3 个修船厂、2 个沙码头、3 个油库、14 个排污口,都对饮 用水源造成直接威胁。江河沿岸污染带的形成,直接导致沿岸水厂取水口水质 下降,并初显水质性缺水的矛盾。 武汉经济开发区的沌口水厂,由于取水口与排污口犬牙交错,取水口为了 避开上游仅 1000 米处的晨鸣纸业排污口,不得不多花 400 多万元,铺设管道向 江心延伸 300 米取水。根据市水利局公报 ,我市主要供水源地水质 II 类水所占比例 1999 年为 89%,2000 年下降为 60%,年下降幅度高达 29%,照此速度发展下去,我市主要供水源地水质令人 堪忧。 三、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水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由于我市地处两江交汇处,境内湖泊众多,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长期以来, 人们对水少有忧患意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意识差。 “得水独厚,待水太薄” ,是江河湖泊污染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人认为武汉水多,加之江水自净 能力强,就算污染了也没多大问题;有的单位重经济利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社 会效益;有的“边建设,边破坏” ,建设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近几年,我 市投资几十亿元实施环境创新,但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填湖建 公园、建广场、建高楼;边建晴川桥,边向汉江倾倒渣土;边实施东湖截污工 程,边向湖内排放污水等。 (二)湖泊填占严重 建国初期,武汉市有湖泊 127 个,到 90 年代初,7 个中心城区主要湖泊锐 减到 35 个,如今仅剩 27 个湖泊,10 年净减少湖泊面积 5000 多亩,湖泊在萎 缩及隐性消亡, “百湖之都”已名不副实。究其原因:一是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现有法规缺乏强制性、操作性,发现填湖难以制止。处罚措施单一,往往一罚 了之,而有的单位和个人宁愿受罚,也要通过填湖获取更大利益。二是体制不 顺,权属不清。过去,全市没有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湖泊。27 个湖泊权属分散, 有的归市建委,有的归市园林、市市政、村集体。特别是多数湖泊为村集 体所有,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致使湖泊被“蚕食” 。三是利益驱动。随着 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行,填湖开发成本低,助长了填湖行为。如沙湖原有水 面面积 585 亩,90 年代由于开发性填湖,至今仅存 50 亩。 (三)河流上游下泄的污染 长期以来,各城市将两江当作天然的大排污沟,有的将污染重的企业安排 在本江段下游。武汉处在长江中游,汉江下游,上游下泄的污染使武汉深受其 害。特别是汉江的污染对武汉的威胁最大。进入 90 年代以来,汉江钟祥以下在 1992、1998 和 2000 年先后三次出现“水华” ,一次比一次严重。2000 年“水华” 汉江武汉段江水呈褐色,当时水流缓,气温高,藻类疯长。武汉 150 万人饮用 汉江水,白鹤嘴水厂、琴断口水厂、国棉九厂水厂、宗关水厂等 4 个饮用水源 受到威胁。尽管自来水公司采取大量措施,饮用水仍有严重藻腥味。上游污染 下泄、转移,严重影响了我市生产和生活。 (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种种原因,我市无论是工业还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都明显滞后。 达标的企业不少出现反弹,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工业污水 治理还有“死角” 。生活污水处理标准也不高,二级处理太少。特别是生活污水 处理设施明显不足,从目前城市污水处理水平看,沙湖污水处理厂 5 万吨/日, 加上黄浦路深排江工程 10 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也不过 15 万吨/ 日,处理 能力只有 6.4%。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龙王嘴、二郎庙及沙湖(扩建)3 座污水处 理厂共 38 万吨/日,今年建成后,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 53 万吨/ 日,处理率也 只有 21.46%,还是低于全国 31.70%的平均水平,更是落后于国家环保模范城 市 50%的标准,离中央对省会城市到 2005 年达到 60%的要求相差甚远。 四.保护水环境的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水环境保护意识 大力开展学习、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 进一步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和水环境保护意识,在经济活动中改变过去那种重 经济政绩、轻环境政绩;重眼前发展,轻可持续发展;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 益的思想。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重视水环境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 加强水污染防治。杜绝对山体的破坏和对湖泊的随意填占,防止水土流失,保 护现有湖泊,保护饮用水源的安全。 (二)防治结合,标本兼治,千方百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水污染治理必须坚持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要结合武汉实际,千方 百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一是污水处理设施大、中、小、微一起上。武汉是座 特大城市,面对日益突出的生活污水要有大型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武汉仅有 一座 5 万吨/日处理厂,北京就有好几座,最大的 100 万吨/ 日,上海最大的 160 万吨/日。国家环保总局要求 2005 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应达 45%,50 万人口 以上的城市达到 60%。根据这一目标,武汉要着手考虑、规划建 80 万吨/ 日、 100 万吨/日的大型污水处理厂,以适应特大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提高污 水处理标准,增加或扩建二级污水处理厂,还要因地制宜,中、小、微污水处 理设施同时上。如旅游区、餐饮业可大力推广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二 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污水治理要走市场化道路。工业污水一定要经企业治理。 工业行业门类多,处理方法不一样。现在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混排,加大了处 理难度。工业污水除企业自行处理外,可进入市场通过环保公司完成。因此, 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可借鉴欧美国家和上海等地的经验, “谁污染、谁付费” 。 水污染治理要坚持长期性,对新的污染进行预防,旧的污染逐年分散治理,做 到“新账不能欠,老账逐年还” 。三是建立有效的治污筹资机制。建议水环境保 护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财政项目,保证环保资金落实到位。拓 宽资金渠道、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入。要制定合理的污水处理收费和其他污染 物排放标准,以保证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行。四是应规划、完善、改造城市排水 系统,在实施截污工程同时,实行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入湖以补充净化水体, 让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浓度达到二级处理的标准。处理后的污水不易直接排 入湖内,可进行二次利用,如用于灌溉、冲洗车辆或直排入江。 (三)突出重点,加大治理力度,改善东湖水质 东湖是我市城区独有的国家级风景区,治理好东湖是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 法的重点。为进一步改善东湖水质,下步要采取有效措施,分步实施,综合治 理,全面推进。一是要大力实施污水截流。东湖周边 13 个排污口,每天排放大 量污水。武大、茶岗是两个污染最重的排污口,武大的生活污水及教学的生物、 化学污水严重破坏东湖水质。因此,要加快污水截流步伐。世行贷款新建的三 座污水处理厂,与其配套的截污管网要同步进行,建成后要能保证设施正常运 转。二是加强污染控制。东湖截污工程完工前,要加强周边的污染控制。企业 一定要实现达标排放;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湖 区内要加强对水上旅游船和服务业污染项目的管理;加强周边农村污染控制。 据调查,湖边农村污染近来发展很快,要控制围网养殖、畜禽养殖,减少化肥、 农药施用量,防止污水渗透。三是清淤工程。目前,东湖的淤泥较深,有的地 方水浊、水臭。杭州西湖一期清淤量达 103 万立方米,二期 160 万立方米已开 工。我们可参考西湖分期清淤的做法,截污纳管实现后,要加大湖底清淤疏浚 力度。应充分估计清淤工程的难度,要有详细方案和具体措施,保证清淤顺利 进行。关于有专家提到引江水入东湖加速水体置换及其它方案,可以进行论证, 以寻求有效解决东湖水质问题。 (四)健全法律、法规,切实加大执法力度 “有法可依”是实现水环境保护的基本前提。要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和省里 有关法规、规章,进一步制定配套法规和规章。对立法空白要加强调研立法, 对操作性不强的法规要制定出实施细则。要争取武汉市湖泊保护办法尽快 出台。应考虑制定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细则,完善 饮用水源保护等法规。立法应体现从严思想,法规要有强制性约束和制裁措施, 如武汉市湖泊保护办法的具体条款要严谨,绝不能留口子,还应有可操作 性的处罚办法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强化依法行政,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是研究执法。 我市机构改革成立了城市管理执法局,应尽快研究、制定执法依据,规定执法 程序,建立执法队伍。水务局与环保局、规划局的职能尽快理顺,使全市水务 管理形成“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合理格局。二是规范执法。认真贯彻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