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提升我区民俗旅游文化内涵的建议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不再像过去那样局限于风景名胜、美食购物, 更多的是选择有品位的休闲游、有趣味的近郊游和有文化的民俗 游。由于我区在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的同时,注重挖掘 地 域特色文化,我区民俗旅游原始风格越来越纯,历史氛围越来越 浓,地方差异越来越大,生活气息越来越足,成为北京独具特色 民俗旅游资源。强大的民俗文化旅游生命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 的中外游客,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求新、求异、求奇、求 知、求乐、求真的客观需求,来怀游客车轮子越走越远,农民钱 袋子越鼓越大。2010年, 。面对异常活跃的民俗旅游业, 一位诗人热情讴歌:柔水粼粼四月天,雁栖渤海育怀山。不夜幽 谷虹鳟美,青龙入峡任盘旋。农庄好运有八宝,箭扣险境无 。 , 。但是,伴随着风光无限的民俗文化旅游热潮,也存在着 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规划欠缺。一些地方不管有没有开展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 的条件都在一哄而上所谓的民俗文化旅游。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 相关部门对这种现象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采取“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从而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指导。对旅游项目的上 马缺乏认真的论证,对旅游的一些硬件设施和基础条件没有进行 良好的改善,造成旅游景点道路难行,基础条件简陋,缺乏相应 的接待能力,很大程度地影响旅游者的热情。 2.保护欠缺。过度开发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受到破坏,有些 地方对于现有的民俗文化景点保护不力,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多数民俗文化旅游景点,既具有别样的民俗风情又有美丽的自 然风光。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景区都是超负荷的接待游人, 黄金周更是人满为患。加之国人的不良旅游习惯,更给景区的保 护雪上加霜。一些典型的民族习惯正在消失,无法形成旅游产品 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民俗欠缺。一是项目少。民俗文化旅游与一般旅游的区别 在于民俗特色,要使游客与当地居民有良好的互动,才能使这一 特色充分发挥。而在一些旅游景点,供人们观赏浏览的多,缺乏 体验性产品。如在一些“农家乐”、“渔家乐”旅游项目中,多 数是尝尝农家饭、渔家饭,而真正能够体验农家、渔家生活的却 不多。二是模仿多。多数模仿者,同样由于经济原因,往往是对 建设的质量不太重视,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使所谓的民 俗文化旅游不伦不类,贻笑大方。三是“伪民俗”,采取杜撰附 会的方法把一些原本与旅游景点毫无关系的的民俗物硬贴上去, 使民俗景象、人物典故、神化传说等与该景区产生相关的联系。 伪民俗既会误导游客,给游客以错误的信息,有会混淆视听,不 利于一些历史人文遗迹和民俗风情的保护。 为此建议: 1.科学规划。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功能和宏观调控功能,本 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做好民俗 文化旅游项目的论证和规划,协调各方面关系,牵头做好基础设 施的硬件建设,创造出和谐的旅游环境。使民俗文化旅游在一个 正确、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2.科学保护。要树立长远眼光。发展民俗文化旅游首先要保 护好旅游资源不被破坏,适当控制旅游人数,特别是在黄金周、 小长假期间。在这方面九寨沟景区的一些措施值得推广,如每天 限制进沟人数,禁止外来车辆如沟,只允许景区的绿色环保车来 回运送旅客。此外,还要改善旅游的自然条件,提高旅游质量, 使游客高兴而来,尽兴而归,实现民俗文化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的双丰收,确保可持续性发展。 3、科学创意。民俗游在让人饱览自然美景的同时,更多的是 让游客增长知识,丰富见闻,陶冶情操,因此,从这个意义讲, 民俗游就是文化游。做到这一点:一要杜绝粗制滥造。使每个民 俗游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千景一面,抄袭雷同;二要加强行 业自律。教育培训好景区的从业人员,使他们掌握景区的民俗特 色和人文常识,改善服务水平,做到文明经营;三要提升文化品 位。在景点建设上,精益求精,突出景点的文化味道;在景区经 营上,突出品牌建设,增加民俗文化旅游加价值,有效防止后来 者的刻意模仿,使我区的民俗游成为真正的民俗文化游。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基本含义。 因为人类生活的地理位置不同,社会发展不平衡,生活方式 存在差异,各个族群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有着各自的发展 印迹,其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我国自古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 不同俗”的说法。礼记中记载“五方之民皆有性也”。 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钟敬文先生曾经这样描述民俗。他说 “所谓民俗首先是社会的、集体的,它不是个人有意无意的创作。 那便有的原来是个人或少数人创立和发起的,但是它们也必须经 过集体的同意和反复履行,才能成为民俗;其次,跟集体性密切 相关,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个性的,而是类型的或模式的;再 次,它们在时间上是传承的,在空间上是播布的。”民俗是行为 文化的重要成份,它属于文化的表层结构。我们认为,民俗是一 个国家、民族或一定区域中的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 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并世代传承、发展并具有民族和区域独特性 的文化事象。 旅游是有人类以来的一种古老的行为方式。不管在古代还是 现代,旅游应该是一种通过地理位置上的转移,对沿途所看到的 自然景观或人文遗迹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或心理上的满足的活动。 因此,可以说民俗文化旅游就是在以民俗文化为主体的内容的旅 游活动。是以本民族、本地区有独自特色的生活习惯、民间文化 艺术、礼仪习俗、村寨民居、巫摊歌舞、神灵信仰、服饰装束等 在内的传统民俗事象作为一种对旅游客体的吸引和感召,并使旅 游客体产生一定的共鸣和互动的休闲娱乐活动。一个地区的民俗 其民族特征越鲜明,原始风格越纯,历史氛围越浓,地方差异越 大,生活气息越足,就越有可能成为特色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 游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民俗文化旅游的分类。 1、山水风光民俗游。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见壮丽 的山河,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本身就是 极佳的旅游资源。不仅如此,多数江河山岳往往同时又有美丽的 传说或历史典故渗入其间。如杭州的西湖,由于山湖相映、塔寺 相连、风景秀美,同时又流传着许仙与白娘子、范蠡与西施的传 说或故事,给美丽的西湖增添了一道神奇的色彩。同样,泰山上 的五大夫松因与秦始皇有关而具有了深厚的历史感。 2、民居风情游。由于居民所生活的区域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及 气候的变化,造成了不同区域的民居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如周 庄的江南水乡建筑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竹楼等都充分体现了这 一点。而北京是封建皇帝居住地,红墙绿瓦和遍地的四合院是其 民居特色,因此,北京旅游界一度推出了“胡同一日游”的民俗 文化旅游项目。 3、饮食文化游。民以食为天,中国美食享誉世界,满汉全席 让食客大块朵颐。中国菜系由湘菜、粤菜、鲁菜、川菜等组成, 每个菜系又有体现各个地方的特色流派。各个地方、各民族在发 展过程中形成了所谓的饮食文化,如各种美食节。这种带有浓郁 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成为吸引游客光临的重要的旅游资源。 4、礼仪活动游。中国是著名的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文明史, 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从西周的周公制定礼仪制度,到孔子恢复周 礼,各种礼仪制度非常规范和严格。社会发展到现在虽然已经废 除了过去的一些繁文缛节,有些还是保留至今,但对大多数人而 言,已是很难看到,所以成为比较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每年在 孔子诞辰日举行的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旅游地产项目可持续发展与旅游市场拓展策略报告
- 2025年绿色建材研发中心项目环保合规性分析报告
- 2025年纺织服装智能化生产环境监测与安全报告
- 现场交叉作业安全管理
- 现场临电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6届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频考点专项训练及解析
- 2025年Python二级考试押题试卷 深度剖析版
- 星巴克广告策划案(定稿)
- 民法典护理课件
-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 《矿业权评估指南》
-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 锚杆工程隐蔽验收记录
- 整套教学课件《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研究生
-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课件
- RBA(原EICC)ERT应急准备与响应培训课件
- 工业建筑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河西走廊课件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