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厅应急办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_第1页
卫生厅应急办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_第2页
卫生厅应急办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_第3页
卫生厅应急办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_第4页
卫生厅应急办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谋划 “十一五” 以来,在 厅 党组直接指导下, 厅应急办认真学习贯 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 在首位,认真落实“ 十一五” 工作规划, 坚持依法、科学、规范、高 效原则,一手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有效处理,一手抓卫 生应急体系建设,应急工作整体推进,应急能力全面提升,为保 障全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 了积极贡献。 一、 “十一五”卫生应急工作成效显著 (一)依法科学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依法科学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止 9 月 30 日, “十一五 ”期间全省共处 理各类卫生应急事件 647 起,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60 起,未达分级事件 387 起,发病 人数 26554 人,死亡 126 人。一是有效处理人禽流感疫情。分别 处理 2006 年黄山休宁县、阜阳颖上县、安庆枞阳县、黄山屯溪区、 2007 年蚌埠市共 5 起人禽流感疫情,特别是颖上人禽流感危重 病例在我国首次成功救治,为新发传染病救治工作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二是及时处理广德不明原因发热聚集性疫情。2006 年 11 月,广德县报告发生一起不明原因发热聚集性疫情,首例病人 死亡,另 9 例病人均与首例病人有密切接触史,该疫情病因不明、 传播途径不明,且出现了人传人的迹象。经积极防控,疫情得到 有效控制,并查明了病因,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 测结果,经国家、省疾控中心和美国疾控中心专家帮助复核,确 2 认该起疫情为人感染嗜粒细胞无形体埃立克体。这是首次在我 国发现的嗜粒细胞无形体埃立克人感染疫情,为我国新发传染 病防控填补了一项空白。三是战胜了阜阳手足口病。启动二级响 应,省长任指挥长,2008 年 3 月,我省阜阳、毫州等市突发手足 口病疫情,省 卫 生 厅 迅 速 向 疫 情 较 重 ,技 术 力 量 薄 弱 的 阜 阳 、 亳 州 等 市 派 驻 工 作 组 、公 共 卫 生 专 家 和 医 疗 队 323 人 次 ,支 援 防 控 和 医 疗 救 治 工 作 。卫 生 部 先 后 从 国 家 和 15 个 省 市 派 遣 国 家 专 家 和 医 疗 队 59 批 266 人 次 ,支 援 我 省 重 点 地 区 的 手 足 口 病 防 治 工 作 。全省共设立 115 所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医院, 累计收治手足口病病例 24257 例,治愈病人 24231 例。四是迎战 甲型 H1N1 流感疫情。2009 年 4 月底,甲型 H1N1 流感作为新发 传染病在北美首先发生,迅速制定了安徽省防控甲型 H1N1 流 感应急预案,针对不同流行阶段特点,及时部署预防控制措施, 全省共报告 3512 例甲型 H1N1 流感病例,治愈出院 3499 例,救 治重症病例 144 例,死亡 13 例;迅速处理监狱、学校、社区等聚 集性疫情 66 起,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接种甲流疫苗。五是高效 处理霍乱疫情。今年 8 月以来,我省亳州市蒙城县,蚌埠市怀远 县、五河县、淮上区,淮南田家庵区,合肥市肥东县,淮北市濉溪 县,宿州市埇桥区、萧县,滁州市凤阳县、明光市,安庆市大观区 8 个市的 12 个县区先后报告发生霍乱病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84 例,其中怀远县 20 例、蒙城县 38 例、淮上区 1 例、五河县 7 例、濉溪县 3 例、埇桥区 2 例,萧县 1 例,肥东县 4 例,大观区 1 例,凤阳县 2 例、明光市 5 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省卫 生厅和当地政府迅速反应,依法防控,科学处置,按照早、小、严、 实原则,全力以赴扑灭疫情,经积极防控,疫情得到了全面控制, 84 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 效。六是救灾防病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2007 年淮河发生 1954 3 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性大洪水;2008 年,滁河流域发生严重涝灾 害;2010 年长江流域发生了 1999 年以来强度和范围最大、持续 时间最长的一次强降雨过程,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全省有 12 个市的 65 个县区发生洪涝灾害,受灾人口 725.09 万人,转移安 置 15.55 万人,因灾死亡 6 人,全省有 331 所医疗卫生机构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 9170 万元,受伤 7 人,无死亡。按照救灾防病应急 预案,各级医疗卫生小分队坚持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做到那里 受灾哪里就有医疗防疫小分队,开展巡回医疗服务,指导饮水消 毒、环境“消杀灭” 工作,开展食品 卫生 监督检查、健康教育等工 作,确保转移安置灾民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切实把好灾 区饮水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三关” 。全省卫生系统在组织 自救同时,仅今年就向灾区派出医疗防疫小分队 1426 支 6127 人,累计在一线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 7987 人,设置临时医疗点 197 个,诊治灾民 16524 人,消杀外环境面积 3639.05 万平方米, 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128.48 万份。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 目标,救灾防病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七是冰冻雨雪救灾防病工 作成效明显。2008 年我省发生了 50 年一遇的冰冻雨雪灾害,在 这次抗雪防冻救灾中,全省医疗机构共救治因雪灾伤病 22223 人次,其中外伤 20859 人次,冻伤 1317 人次,非职业性一氧化碳 中毒 47 人次;共向有滞留人员的高速公路堵塞段、服务区、公路 道口、车站、码头等派遣医疗防病小分队 1932 支 8190 人次,为 滞留人员诊疗 21000 人次,包括发放药品在内,共消耗药品等价 值 900 万元;争取国家和省财政救灾防病及灾后恢复重建经费 4591 万元,帮助受灾市县卫生部门做好恢复重建工作。八是圆满 完成了抗震救灾应急任务。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省先后派 出医疗、卫生防疫、卫生监督队共 8 批,累计 446 名队员,动用 救护车、卫生监督、防疫车辆 31 辆,携带近 32 吨价值 400 多万 4 元的治疗药品、消杀灭药品和医疗防疫器械,在第一时间赶赴灾 区,做到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有医务人员;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 防疫人员。一个多月内,我省医疗队共救治病人 24798 人,其中 重症病人 183 人;卫生防疫队累计消杀面积为 96.2 万 m2,卫生 宣教 39131 人次,心理干预 2987 人次;卫生监督队对支援灾区 行政村的卫生监督覆盖率达 96.25%,村民组卫生监督覆盖率达 88.74%。并全力做好 103 名灾区转运伤员救治康复,圆满地完成 了抗震救灾应急任务。此外高效完成其它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 置工作,如阜阳液氨泄漏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凤阳晶鑫矿 业公司爆炸事故、交通事故、各种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台 风、龙卷风等灾害。增加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内容。较好防范处 理输入性恶性疟 (二)全面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一是卫生应急机构全面加强。成立了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有 4 个市的卫生局成立了独立的卫生应急 管理办公室,各级卫生部门和疾控机构也进一步明确了应急工 作人员及职责,建立和完善了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和协 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有形 ”的常态化卫生应急管 理体系,省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卫生应急管理科室(数 据),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明确职能科室,专人负责卫生应急 管理工作,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明确专人负责卫 生应急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 制,把卫生应急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作为卫生应急项目安排 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卫生应急预案不断完善。全省各级卫生部 门制订和修订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到目前为止,已 完成省级卫生应急预案 15 件,其中专项预案 3 件,单项预案 12 件;市、县(区)卫生应急预案 521 件,其中专项预案 163 件,单项 5 预案 358 件,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卫生应急预案体系,为规 范了应急处置程序,完善了应对处置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三 是卫生应急联动机制逐步建立。进一步密切了与省农业、公安、 交通、地震、经贸、人防、武警消防、环保、安监、气象、通信、出 入境检验检疫等 11 个部门的卫生应急协调联动机制,与地震部 门新建立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协作机制,与经委部门建立了药 品储备目录会商机制,与人民防控部门建立了人民防控协作机 制,与有关 6 个部门建立了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信息汇总和分 析评估机制。通过世界银行人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项目,全面加 强了与农业部门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相互协作机制。 四是卫生应急专业队伍逐步健全。依托各级疾病控制、医疗救援、 卫生监督单位组建了由疾病控制、医疗救援、卫生监督三支应急 队伍力量为主体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同时,不断充实应急指挥 和应急信息管理队伍,截止目前,共组建 7 类 57 支 465 人的突 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省级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和地震医疗卫 生救援应急专业队伍。2007 年组建了 15 人的省地震紧急救援队 医疗卫生分队;2008 年组建了 1 支 12 人生物恐怖事件应急处置 队伍和 1 支 13 人化学、核和辐射恐怖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各市 和县根据实际,建立了当地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共 1200 多支 7600 余人。全省加大应急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完善了省、市、县三 级应急救援网络,全省各地投入资金 47031 万元,其中国家发改 委、卫生部安排中央国债资金 30570 万元,省及地方配套 16461 万元。用于建设 17 个市紧急救援中心、17 个市级传染病专科医 院(病区)和 61 个县及黄山区传染病区,目前全省已建成独立设 置的紧急救援中心 6 个和依托于综合性医院的院前急救中心 117 个,配置了各种救护车 647 辆,部分装备车载卫星定位和呼 叫显示系统,全部投入正常运行。五是卫生应急储备逐年加大。 6 建立了由省经信委负责,卫生部门协助的国家卫生应急物资储 备制度,每年下达 3000 万元的年度省级医药储备计划,由财政 贴息 200 万元,指定的医药公司负责储备、更新、供货,满足一 般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省级日常紧急购置 卫生应急物资从省财政安排的全省疫情抢救与救灾防病专项经 费 100 万元中支出。省疾控中心现有一面积约 600 平方米的库 房,用于卫生应急等物资的储备, 2010 年已储备 850 万元的卫 生应急物资。其中,卫生应急用的疫苗和现场快速检测试剂储藏 由专门的冷库保存,从省级疾控机构到县级疾控机构都已配备 了专业冷藏运输车,实现了从省到县的冷链运输。按照卫生部 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和卫生应急队伍服装使用 管理规定要求,制订了符合实际需求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配备 计划,今年已完成装备 150 人的卫生应急队员服装。全省各级卫 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基本都是依靠有关医疗卫生机构 和社会(医药公司)进行卫生应急物资的储备、供应、更新、调拨。 初步统计,全省各地卫生行政部门 2010 年度已落实了 125.5 万 元的卫生应急物资实物储备。 (三)卫生应急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显威力。2008 年,在全国率先建成了 高起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省级信息平台,为全省应 急管理及监测、分析、预警、视频会商、指挥调度和日常培训、演 练等提供了现代科技手段支持。为管好用好指挥系统,保障省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充分发挥作用,2009 年安排卫生 应急专项经费,对部分市给予设备补助,各市按照“填平补齐” 原 则进行投入,大力推进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 设,全面建成各市视频会议系统,拓展了省级卫生应急指挥平台 功能,实现省卫生厅及 17 个市与卫生部视频互联互通,以及与 7 省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的联通,实现重大传染病和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自动实时报警,在今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报告、监测预警、自动分析、内部信息交换与沟通、视频会商等 应急指挥与决策信息化技术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 甲型 H1N1 流感防控工作期 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 策系统中增加“H1N1”数据字典,增强了甲型 H1N1 流感监测灵 敏性,卫生应急管理更规范和精细,工作半径明显增加但效率大 大提高。二是传染病监测能力新飞跃。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和 家禽职业暴露人群血清学监测,以评估 SARS 和禽流感风险;在 蚌埠开展输入性鼠疫风险监测;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月预测 预警信息公布,公共卫生风险评估逐步走向规范化。在甲型 H1N1 流感和手足口病防控机遇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环 境的推动下,国家和省财政共对全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投入 816 万元,建立了各市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形成了流感、手足口病 等病毒传播的重大疫情实验室监测网络的能力,将流感哨点医 院从 9 家扩大到 25 家,建立无形体病监测哨点医院 5 家,使我 省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具备了更精准的手 段。国家评审专家对我省建立的无形体哨点医院监测和动物疫 源地监测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省在首先发现我国新病种无形 体病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基层应急能力大 发展。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适应新形势,有针对性地 组织开展了手足口病、甲型 H1N1 流感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管理、灾害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以及现场流行病学、实验室 监 测 技 术 等 培 训 ,我 厅 共 培 训 8 期 990 人 次 ,成功举办安徽省 休宁县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大型 应急演练,得到了现场观摩的 卫生部和省政府应急办、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的领导和专家 的高度肯定。全省共开展有针对性的卫生应急各类培训共 657 8 期 8.3 万人次,组织应急演练 141 次。以点带面抓试点,推动全 省基层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重点抓怀宁县、当涂县开展卫生应 急规范化建设试点,指导试点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县、乡、村医疗 卫生机构应急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强化基层应急机 制,加强培训演练,开发向农村和社区居民宣传防病和个人防护 自救知识等有效方法。当涂县利用县卫生局网站建立了全县卫 生应急信息报告系统,提高乡村应急报告水平。马鞍山市政府将 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卫生应急进基层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合肥市 在社区、农村开展食物中毒应急演练,发挥 120 急救中心贴近群 众的优势,为企业、普通市民开展了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深入 推进基层卫生应急工作。淮北在濉溪县两个乡镇开展卫生应急 进基层试点工作,利用世界银行人禽流感防控能力建设项目,制 定县级卫生系统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对流感大流行 县级准备计划,开展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和甲型 H1N1 流感大流 行大型应急演练,培训县、乡、村医务人员 1200 人次,加强了基 层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的农村地区卫生应急基础建设,进一 步完善政府领导、卫生、财政、公安、教育等多部门合作机制和 卫生部门内部应急机制,提高了基层卫生应急能力,较好宣传了 基层卫生应急工作。四是应急保障能力新提升。加强国家应急储 备库卫生目录定期协商机制,加强省级疾控中心药械仓库的应 急储备和管理工作,积极争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 经费应急保障政策。从 2007 年起,我省新增加了 20 万元的医疗 卫生救援专项经费,同时对人禽流感病人及疑似病人等重大传 染病病人和重大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人医疗救治费用列入 省政府“十二 项民生工程 ”,实行医疗费 、消毒隔离费和专家会诊 费等实报实销财政补助,省和市、县各承担 50%。在 2008 年的重 大手足口病疫情防控、低温雨雪灾害、四川地震救援、有毒奶粉 9 事件处置等中,国家和省级财政投入了 1.8 多亿元,用于购置应 急设备、工作经费、病人救治费等;通过落实“十二项民生工程” 项目,对 1 例人禽流感病例、17 例霍乱病例医疗救治费给予了省 级财政补助 18.3 万元,为卫生应急处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 保障。各市尤其是合肥、阜阳、铜陵、马鞍山等市安排了卫生应 急经费财政预算投入,加强了对卫生应急队伍的配备,如医疗设 备、交通工作、通讯办公、个人防护设施、药品、消杀用品等,加 大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全 省各市累计投入 2450 万元, 2010 年我厅投资 33 万元,购置储 备了卫生应急队伍个人装备 150 套,卫生应急保障水平得到进 一步提高。 存在问题和不足 卫生应急经费不足 人员编制不足 基层检验能力不满足卫生应急发展需要 公众卫生应急知识普及不够 辐射防护无人员、设备、经费 公共卫生检测能力不足 应急机制有待完善 二、 “十二五”卫生应急工作谋划 抓住十二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科学发展观指 导下,进一步推动全省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力保将重 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在早期状态。 (一)综合(常态)管理体系建设 1、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管理组织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专业 机构,根据卫生应急职责和工作需要,内设或指定负责卫生应急 10 管理部门,职责明确,运转高效。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全面建成卫 生应急办事机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明确 卫生应急工作机构和 人员,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 机构全部成立专门的 卫生应急工作管理科室,乡镇、街道等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 2、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各类突发事件救援的特点和 需要,分级分类组建由应急管理人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应急 保障人员组成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开展卫生应急队伍培训和 演练。按照卫生部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和卫生 应急队伍服装使用管理规定要求,配备统一的装备和药品器材, 储备相应的物资和经费,提高卫生应急队伍在重大灾害造成交 通、通讯、能源中断等极端条件下快速反应、医疗救援能力,满 足应急工作需要。充实完善卫生应急专家库,完善省、市、县卫 生应急专家咨询网络,开展专家咨询、会商和研判等活动。 3、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完善省、市、县三级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卫生应急预案 编制和管理,重点加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预 案建设,注重向基层单位和重点部位延伸,通过预案编制促进应 急管理工作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确保应急有预案、 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处置有措施。建立预案编制、预案演 练、预案评估、预案动态更新修订和预案培训宣传机制,增强卫 生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知晓率。 (二)监测预警建设 1、进一步提高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功能 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卫生应急指挥网络,加强系统网络 平台建设,推进市、县,建立顺畅的信息获取、指挥调度、咨询评 11 估、信息反馈、运行维护及保障机制,满足监测预警、应急值守、 信息沟通、指挥协调、专家研判和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完善省 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必要的移动应急指挥平台,逐步实 现与省政府、卫生部、省有关部门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市、县卫生 应急指挥中心和省级卫生专业应急队伍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完 成 17 个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推进 108 个县(市、区)卫生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以及军队卫生部门的 信息通报、工作会商、措施联动等协调机制。 2、加强监测系统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各类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开展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食物中毒、 核与辐射事件等公共卫生风险隐患调查,建立公共卫生风险隐 患数据库,编制全省主要传染病疫情和毒源风险分布图。加强部 门间、地区间、医疗卫生机构间卫生监测预警体系的信息沟通和 工作协作联动,逐步建立完善症状监测系统、虫媒生物监测系统、 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